SJ_机械制造工程学_课程设计(2018)
solidworks2018机械设计教程内容
solidworks2018机械设计教程内容摘要:1.SolidWorks 2018简介与安装2.机械设计基础知识3.零件建模与编辑4.装配体设计与操作5.绘制工程图6.仿真与分析7.实战案例与应用8.技巧与高级功能9.软件优化与性能提升10.实战演练与操作演练正文:一、SolidWorks 2018简介与安装SolidWorks 2018是一款强大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安装及使用这款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下载并安装SolidWorks 2018。
在安装过程中,请确保遵循安装向导的提示,正确安装所需的组件。
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在开始机械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坐标系、基准面、基准轴等。
此外,还需熟悉SolidWorks 2018的操作界面和功能区,以便更高效地进行设计。
三、零件建模与编辑掌握零件建模的基本流程,包括创建几何体、编辑特征、镜像、阵列等。
学会使用拉伸、旋转、扫描等命令生成零件。
同时,了解零件建模中的相关设置,如材料、颜色、精度等。
四、装配体设计与操作学会将零件组装成装配体,并掌握装配体的操作技巧,如装配约束、阵列、镜像等。
此外,还需了解如何在装配体中进行修改和编辑。
五、绘制工程图掌握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视图创建、尺寸标注、符号标注等。
同时,学会使用SolidWorks 2018自带的工程图标准库,以提高绘图效率。
六、仿真与分析了解SolidWorks 2018中的仿真功能,包括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等。
学会创建仿真模型,设置分析参数,并查看分析结果。
七、实战案例与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将所学的SolidWorks 2018技能应用到实际机械设计中。
提高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
八、技巧与高级功能学会使用SolidWorks 2018的高级功能,如参数化设计、族表、特征模板等。
同时,掌握一些实用的快捷键和操作技巧,提高设计效率。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能够描述其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并使用相关工具。
3. 让学生了解主轴箱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主轴箱三维模型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修改。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工具对主轴箱进行性能测试,并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专业,增强对制造过程的尊重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自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主轴箱设计与装配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18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复杂机械结构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主轴箱结构原理- 介绍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轴、轴承、齿轮等组成部分。
- 讲解主轴箱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其性能要求。
2. 主轴箱设计与绘图- 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绘制主轴箱三维模型。
- 分析主轴箱设计要点,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修改,提高设计能力。
3. 主轴箱装配与调整- 讲解主轴箱装配流程,包括工具选择、装配顺序及注意事项。
- 指导学生进行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一、引言机械制造学是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本文将以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为主题,探讨其内容和重要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选题: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专业背景,选取合适的机械制造设计课题。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能够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方案:根据选题要求,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目标、设计要求、设计流程、设计步骤等内容。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理论和工艺知识,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3. 设计计算: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是机械制造设计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流程,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设计绘图:设计绘图是机械制造设计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使用CAD等绘图软件,绘制出详细的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应包括三维模型、剖视图、装配图等内容,能够直观地表达设计方案的实质和要求。
5. 设计实施:在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完成后,学生需要进行设计实施。
设计实施包括制造零部件、组装构件、调试测试等步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和加工技能。
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要求,进行实际的机械制造操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实现和效果。
三、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选题和设计实施,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和制造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常用加工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表面质量与装配要求,理解其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用原则,为机械设计提供合理选材依据。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工艺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常用机械加工设备、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包括机械制造的概念、分类、工艺过程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制造概述2. 机械加工工艺:重点讲解车削、铣削、磨削、齿轮加工等常用加工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3. 机械加工设备:介绍车床、铣床、磨床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其操作维护。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加工设备4.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分析加工误差、表面质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5. 材料科学与工程: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用原则。
教材章节:第五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6.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加工工艺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7. CAD/CAM技术:介绍CAD/CAM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一、题目及来源该设计选用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3140-8 2010年5月第一版2016年1月第12次印刷),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选编。
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第一组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第二组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第三组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第四组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第五组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二、设计计算书内容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种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切削用量选择;工序时间定额计算。
1. 本设计选取了为该设计的核心2. 零件分析2.1 零件图的绘制情况2.1.1 图样2.1.2 关键尺寸2.1.3 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条件)2.14绘制零件图(图框的填写)2.2 零件的作用(功用、功能)分析2.3 零件的工艺分析2.3.1 对零件的表述(描述)2.3.2 零件的主要结构、功用的工艺性分析3. 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路线、工艺过程、工序卡)3.1 生产纲领的计算与选择3.2 毛坯的选择与分析3.2.1 毛坯选择方案与确定3.2.2 毛坯余量的选定3.2.2绘制毛坯图3.3 基准的选择与分析、确定3.3.1 以工艺分析、生产纲领、基准选择原则为纲领,重点描述选择哪些为粗基准,哪些为精基准。
机械制造全套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全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各类机械加工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选择等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效率提高等方面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机械设备、进行简单机械加工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动态,提高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制造概述2. 机械制图与CAD/CAM软件应用:涵盖制图标准、视图表达、CAD/CAM 软件操作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制图与CAD/CAM软件应用3. 机械加工方法:介绍车削、铣削、磨削、钻孔等常见机械加工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加工方法4. 公差配合与测量:讲解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并掌握测量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公差配合与测量5. 机械制造工艺:包括工艺规程、工艺参数选择、加工顺序安排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制造工艺6. 材料选择与应用:介绍常用机械制造材料,如钢、铸铁、铝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材料选择与应用7. 质量控制与生产效率:讲解质量管理方法、生产效率提高措施等。
教材章节:第七章 质量控制与生产效率8.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一、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对于我们机械类学生而言,是一次理论与实际的一次重要结合。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各种方法,解决我们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让我们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巩固。
同时,它还锻炼了我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个人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夹具是制造工艺中比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我们学会了怎样利用各种工具手册查询相关数据,为我们以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分配到的题目是:车床拨叉Φ25端面在普通铣床上加工,设计一套铣床专用夹具。
二、工艺规程设计2.1零件作用拨叉零件用于车床的换挡机构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变档位,从而改变拖拉机的速度。
2.2结构特点及工艺性如图所示是拨叉零件图。
现分述如下:要加工的主要工序包括:粗铣厚度为28mm的上下端面、粗铣厚度为10mm的上下端面,钻Φ14的孔并粗镗一次,粗镗Φ40的孔,并进行半精镗,一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钻Φ5的小孔,铣5mm宽的槽,最后铣宽4mm的槽。
(零件图)2.3关键表面技术要求分析这个零件要加工的主要工序包括:1、粗铣厚度为28mm的上下端面;2、粗铣厚度为10mm的上下端面;3、钻Φ14H11小孔,并粗镗一次;4、扩孔Ф40的孔,半精镗一次;5、钻Φ5小孔;6、铣宽度为5mm的槽;7、铣宽度为4mm的槽。
加工要求有:1、厚度28mm及厚度10mm的上下端面糙度为Ra12.5um;2、Φ14孔的粗糙度为Ra6.3um;3、Φ40孔的粗糙度为Ra1.6um;4、Φ5孔的的粗糙度为Ra12.5um;5、宽度为5mm的槽粗糙度为Ra12.5um;6、宽度为4mm的槽粗糙度为Ra25um;2.4工艺设计2.4.1确定生产类型生产纲领:4000~5000件/年(中批或大批生产)生产条件:中等及以上规模工厂,每日两班2.4.2选择毛坯制造方式零件的材料HT200,毛坯如图。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其他题目
•
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 创造; 又要有 闯劲冲 劲。。2 2.3.232 2.3.23 Wednes day, March 23, 2022
•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 开始, 并由信 心跨出 第一步 。。21: 06:5821 :06:582 1:063/ 23/2022 9:06:58 PM
3.5 设计夹具总体装配图
❖ 结构设计,工件按照透明体处理; ❖ 尺寸、公差确定,标必要尺寸; ❖ 零件编号,明细表等管理信息,技
术要求; ❖ 校验定位误差,计算切削力、重力、
离心力等载荷,校验夹紧力;
❖ 重要零件强度、刚度校验;
3.6 设计夹具零件
❖零件图的基本内容:
❖几何参数:尺寸、尺寸和形位公 差(不能标代号,标注具体数 值),表面粗糙度;
•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 中感到 最高度 的快乐 。。22. 3.2321: 06:5821 :06Mar -2223-Mar-22
•
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 争对手 的创新 能力。 。21:06: 5821:0 6:5821: 06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 是最难 的。。2 2.3.232 2.3.232 1:0621: 06:582 1:06:58 Mar-22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 学》。2 022年3 月23日 星期三 9时6分 58秒W ednesday, March 23, 2022
•
所有的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 咽下去 。。22. 3.23202 2年3月 23日星 期三9 时6分58 秒22.3. 23
机械制造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背景
机械制造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从设计和制造小型零件到建造大型工业
设备的所有过程。
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需要细致的计划和精密的操作。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锻
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2.1 设计要求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机械零件,并完成以下要求:
1.设计图纸:绘制完整的机械零件设计图纸,包括各个视图、标注和尺
寸等。
2.CAD建模: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3D模型建模,并进行模拟
分析。
3.完成加工和组装:按照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和组装,并记录加工
过程和结果。
4.性能测试:通过对机械零件进行各项性能测试,验证其设计和加工质
量。
2.2 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的零件为一台小型挖掘机的铲斗,涉及以下设计范围:
1.铲斗头部分:包括铲斗上部与工作边连接的结构设计。
2.铲斗中间部分:包括铲斗的侧板及齿条设计。
1。
大三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大三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切削原理、加工工艺及机床结构;2. 熟悉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常见机械故障及排除方法;3.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如数控加工、智能制造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编制合理的加工工艺规程;2. 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参数调整和优化方法,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3. 能够运用现代制造技术,如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及制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2. 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
本课程针对大三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艺设计和加工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教师可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原理及机床:介绍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基本概念;讲解各类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结合教材第1章和第2章内容。
2. 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讲解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参考教材第3章和第4章。
3. 质量控制与故障排除:介绍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结合教材第5章内容。
4. 现代制造技术:阐述数控加工、智能制造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6章和第7章。
5. 工艺设计与参数优化:讲解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加工参数对加工质量、效率的影响,探讨参数优化策略,结合教材第8章和第9章。
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计算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 17机制1770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8年6月27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1 课题题目2.2 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3 传动系统工作条件2.4 传动系统方案的选择第三章减速器结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3.1 减速器结构3.2 电动机选择3.3 传动比分配3.4 动力运动参数计算第四章齿轮的设计计算(包括小齿轮和大齿轮)4.1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4.2 齿轮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4.2.1 按照接触强度初步设计齿轮主要尺寸4.2.2 齿轮弯曲强度校核4.2.3 齿轮几何尺寸的确定4.3 齿轮的结构设计第五章轴的设计计算(从动轴)5.1 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5.2 轴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5.2.1 按照扭转强度初步设计轴的最小直径5.2.2 轴的结构设计5.2.3 轴的强度校核第六章轴承、键和联轴器的选择6.1 轴承的选择及校核6.2 键的选择计算及校核6.3 联轴器的选择第七章减速器润滑、密封及附件的选择确定以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7.1 润滑的选择确定7.2 密封的选择确定7.3减速器附件的选择确定7.4箱体主要结构尺寸计算第八章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本论文主要内容是进行一级圆柱直齿轮的设计计算,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与互换性》等多门课程知识,并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通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技术要求及设备选择;3. 学生能掌握机械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和精度分析;4. 学生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加工编程的能力;2. 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图纸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机械加工误差的检测和调整;4.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制造理念融入机械制造过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本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制造过程的组成及各阶段任务。
2.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选择;讲解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顺序的安排。
3.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分析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探讨表面质量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4.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应用;讲解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工艺文件编写技巧。
【最新2018】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篇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工序说明1零件分析1)该零件结构简单,轴的外圆需要磨削加工,为了保证轴同轴度的要求,所以选择两双顶尖孔定位。
2)φ22(上偏差+0.03;下偏差+0.015)的外圆,尺寸的公差等级为IT5-IT6,对公共轴心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
3)φ17 (上偏差—0.006;下偏差—0.013)的外圆,尺寸的公差等级为IT6-IT7,对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
4)M8的螺纹孔的尺寸精度要达到H7。
5)粗糙度要求:φ22和φ17的外圆粗糙度要求较高为1.25um,所以要进行磨削加工,切槽部分的粗糙度要求为2.5um,其余为10um。
分析哪些部分需要加工,一些具有粗糙度要求的地方即是要加工的地方。
分析完零件图样后,根据各表面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确定加工方法、加工阶段,划分工序和安排加工顺序。
2 工艺说明(1)工件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对机床及刀具相对位置的表面,称为定位基准。
最初工序中所用定位基准,是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称为粗基准。
在其后各工序加工中所用定位基准是以加工的表面,称为精基准。
该零件属于小轴类零件,结构简单,轴的外圆面需要磨削加工,为了保证轴的同轴度要求,选择双顶尖孔定位。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零件表面的加工,应根据这些表面的加工要求和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材料性质等因素选用相应的加工方法。
在选择某一表面的加工方法时,一般总是首先选定它的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各有关前道工序的加工方法。
(3)、加工顺序的安排按加工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加工阶段: (a)粗加工阶段。
主要是切除各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所用精基准的粗加工则在本阶段的最初工序中完成。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一、背景机械制造学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是工程技术专业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过程与方法、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机械加工精度、机床与刀具等。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学的基本理论和制造过程技术;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将学习机械制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1.机械制造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机床的分类和结构特点;4.刀具的种类和选择原则。
2. 加工工艺技术本课程将介绍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技术,包括:1.机械加工的常见加工方法和工具;2.精密数控加工的特点和应用;3.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4.加工后的工件表面质量和精度的控制方法。
3. 实践操作技能本课程将提供机械制造学实践操作课程,包括:1.使用机床进行简单零件加工实验;2.学习使用CAD软件进行零件设计和制图;3.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制作和实验测试。
4. 实验设计本课程将组织实验设计课程,包括:1.设计并制作具有一定难度的机械零件实验;2.调试和测试设计的实验;3.提出改进意见和研究方向。
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理论知识,重点讲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和难点;2.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3.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4.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包括:1.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验;2.实践操作成绩,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3.实验设计成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行评价;4.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18级)
课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1
2. 理论学习
2
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
的实践奠定基础。
3
4. 成果总结
4
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 总结并评估所获得的成果。
1. 需求分析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学生要求,确定 实施路径和时间进度。
3. 实际操作
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掌握机械装备设计的实践技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 计(18级)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括机械装备设计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技巧。
设计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工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能力的工程师,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迫切需求。
2 2. 拓展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工业参观和实际项目合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3. 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
加强与相关理论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化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理论理解。
课程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需求分析和创新思维
了解用户需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出满足需求的创新产品。
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培养学施过程和学生参与
团队合作
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培养团 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成果展示
学生将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 和解决方案。
课程设计的评估和反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18级)(PPT40页)
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计算主轴及传动轴尺寸、齿轮、 皮带的根数及型号,确定轴承等。验算主轴或某一根传动轴 的刚度和轴承的承载能力。
3、结构设计
进行传动轴组件、变速机构、主轴组件等的布置和结构 设计。绘制机床主轴主变速箱装配图(包括展开图和一主要 剖视图)和一主要零件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5、零件的验算 ① 在零件尺寸和位置确定后,才可以知道它们的受力状态, 力的大小,作用点和方向,才可以对零件(如齿轮、轴、键、 轴承等)进行较为精确的验算。 ② 如发现不合理或不正确时,应重新修改结构,重新计 算,以达要求。 6、装配图上应标数据 ① 齿轮齿数及模数、带轮直径、电动机功率和转速、轴编号等, 并均与转速图一致; ② 决定配合性质的配合尺寸;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主要包括: 1)运动设计和动力计算的计算过程和分析; 2)结构设计说明(包括主要结构的分析以及其他需要说明 或论证的问题); 3)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 2、运动设计
① 传动方案设计(集中传动或分离式传动); ② 结构式; ③ 绘制转速图; ④ 确定齿轮齿数; ⑤ 绘制传动系统图; ⑥ 带和带轮的设计计算;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3、动力计算
① 传动件的计算转速(主轴、各传动轴、最小齿轮); ② 传动轴直径的估算和选用(一般情况下,应利用轴的扭转强度计算的方 法来估算出轴的最小直径,求得d值应加以圆整。如果是花键轴,则花键的 内径可比计算的d值减小7%,由此选用合适的花键); ③ 主轴的设计(前端、后端直径、内孔直径、支撑形式、悬伸量、支撑跨 距等); ④ 齿轮模数的估计(一般同一变速组中的齿轮取同一模数,一个主轴变速 箱中的齿轮采用1~2种模数。主轴变速箱的齿轮模数常取为2.5、3、 4mm)。
工程机械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带0.94~0.96
轴 承 0.98~0.995
齿 轮 0.96~0.99
联轴器 0.99
滚 筒0.96
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或设计手册选 取,一般取中间值。
3 .确定电动机转速
总
传
动:比 i总
n电 动 机 n滚 筒
n电 动 机i总n滚 筒i总 i带i齿轮
普通V带 i带2~4 单级齿轮减速器 i齿轮3~6
1)传动比i1= 2) 工作情况系数
10)确定V带长度 11)确定中心距
3)计算功率
12)计算小带轮包角
4)选V型带型号
13)查包角修正系数
5)小带轮直径
14)查带长修正系数
6)大带轮直径
15)单根传递功率P
7)验算V带速度
16)单根带传递功率增量
8)初定中心距 9)初算V带长度
17)计算V带根数 Z 18)计算V带对轴的拉力F0
工程机械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总体来说, 目的有三个: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 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的理论和生产 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这些知 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
摆线齿轮减速器 谐波齿轮减速器
减速器类型
1.齿轮减速器
减速器类型
减速器类型
减速器类型
2.蜗杆减速器
减速器类型
3.蜗杆-齿轮减速器
减速器类型
减速器外观
减速器结构
减速器结构
1—下箱体 2—油标指示器 3—上箱体 4—透气孔 5—检查孔盖 6—吊环螺钉 7—吊钩 8—油塞 9—定位销钉 10—起盖螺钉孔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前言 (2)一、零件的分析 (3)1.1零件的作用 (3)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1.3确定生产类型 (4)二、工艺规程设计 (4)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基面的选择 (4)2.3制定工艺路线 (5)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2.4.1铸件的尺寸公差CT (6)2.4.2铸件机械加工余量(GB/T11351-89) (6)2.4.3铸造壁的最小厚度 (7)2.4.4圆角半径 (7)2.5确立基本用量及基本工时 (7)三、夹具的设计 (12)3.1问题的提出 (12)3.2夹具的设计 (12)3.2.1定位基准的选择 (12)3.2.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2)3.3铳床夹具的装配图见附图 (13)3.4定位误差的分析 (13)3.5加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5)3.6夹具操作的简单说明 (16)四、参考文献 (16)-XX. -1-刖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它能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及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可以巩固、加深有关机械课程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学习和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以后还会进行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养成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询相关设计资料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划分加工阶段
确定工序集中的程度 • 工序集中 • 工序分散 • 以上参见课程第六章 安排工序顺序
步骤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划分加工阶段
确定工序集中的程度 安排工序顺序 • 安排原则: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 • 热处理工序 • 表面处理工序 • 辅助工序 • 数控加工工序 • 以上参见课程第六章
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只规定一个值,且该值应根据铸件的最大轮廓尺
寸,在相应的尺寸范围内选取。参见指导书第35页,表2-4。 余量等级:A、B、C、D、E、F、G、H、J、K共10级。参见指 导书第35页,表2-5。
在毛坯图样上的标注 铸造公差的标注 • 公差代号统一标注:“GB/T 6414-CT12”
步骤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划分加工阶段
确定工序集中的程度 安排工序顺序
步骤
选择定位基准 • 粗基准,参见课程第六章
• 精基准,参见课程第六章
• 定位与夹紧,参见课程第六、十章 • 定位与夹紧符号,查阅指导书第8页表1-7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划分加工阶段 确定工序集中的程度 安排工序顺序
标明毛坯的技术要求:毛坯精度、热处理、圆角尺寸、起模斜度、 表面质量要求等 与零件图一样,也需要一些剖视图与断面图来表示毛坯的内部结构, 但对于实体上加工出来的模和孔等,则不必表示 注明一些特殊的余块:热处理工艺的夹头、试验用的试棒、加工用 的工艺夹头等
2.4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指导书第6页)
拉孔(H7~H11级精度)加工余量(参见指导书第41页,表2-23)
平面的加工余量 平面第一次粗加工余量(参见指导书第41页,表2-24) 铣平面加工余量(参见指导书第41页,表2-25) 磨平面加工余量(参见指导书第41页,表2-26) 铣及磨平面时的厚度偏差(参见指导书第42页,表2-27) 凹槽加工余量及偏差(参见指导书第42页,表2-28)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定位基准、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 具体步骤: 1)确定各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
参见指导书表2-1~表2-29
2)计算各加工工序基本尺寸
从最终加工工序(设计尺寸)开始,到第一道加工工序,逐次加上 (对被包容表面,轴)或减去(包容表面,孔、槽)每道加工工序的基 本余量,便可得到各工序基本尺寸(包括毛坯尺寸)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s
mt mN
式中:mN —— 锻件外轮廓包容体质量
圆形锻件(mN )
mN
4
d 2 h
式中: —— 锻件材料密度
非圆形锻件(mN )
m N lbh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等级 • S1级(简单):0.63 < S ≤ 1 • S2级(一般):0.32 < S ≤ 0.63 • S3级(较复杂):0.16 < S ≤ 0.32 • S4级(复杂):0 < S ≤ 0.16,当锻件形式为薄形圆盘或法兰件时, l 且圆盘厚度和直径之比 0.2 时,采用S4级 d
轴的加工余量 粗车及半精车外圆加工余量及偏差(参见指导书第35页,表2-11) 半精车后磨外圆加工余量及偏差(参见指导书第36页,表2-12) 轴的折算长度(参见指导书第36页,表2-13) 粗车端面后,正火调质的端面精加工余量(参见指导书第37页,表2-14)
精车端面的加工余量(参见指导书第37页,表2-15)
步骤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 外圆表面加工
• 平面加工 • 孔加工 • 以上参见课程第六章 划分加工阶段 确定工序集中的程度 安排工序顺序
步骤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划分加工阶段
• 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 光整加工 • 以上参见课程第六章 确定工序集中的程度 安排工序顺序
锻件质量(mt) 锻件质量估算流程:零件图基本尺寸→估算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 件图→估算锻件质量→按此质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对于局部成形的平锻件,一端镦锻时只计入镦锻部分质量 两端均镦锻时,分别计算镦锻部分质量 当不成形部分长度小于该部分直径两倍时,则为完整锻件,全部计 入锻件质量
了解零件的用途 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热处理等工艺特点,形成工艺规程 设计的总体构想 分析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
糙度等加工技术要求,明确主要加工表面及其加工方法,并对全部
技术要求进行归纳整理成表格
审查零件结构工艺性(参见课程第六章)
2.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2.6 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模具等) 2.7 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2.8 编制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加工工序卡片) 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设计图及装配图 2.9 撰写设计说明书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的工艺分析(指导书第3页)
外表面进行机械加工时:
R F 2RMA
内表面进行机械加工时:
CT 2 CT 2
R F 2RMA
铸件尺寸公差(CT)
公差等级:CT1~CT16,参见指导书第34页,表2-1,表2-2 公差值:参见指导书第34页,表2-3
公差带位置 通常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上, 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下 机械加工余量 余量值:通常要求机械加工余量适用于整个毛坯铸件,即对所有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定位基准、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 层层包裹:即将余量一层层叠加到被加工表面上,可以清楚地 看出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再按每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公 差按“入体原则”标注在对应的工序尺寸上
• 例:加工f100H6孔,Ra=0.4mm,加工工艺路线为粗镗精镗
粗磨精磨
2.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加工余量概念(指导书第25页)
总余量:总切除余量(毛坯尺寸与设计尺寸之差) 工序余量:每道工序的切除余量(相邻两道工序尺寸之差)
单边余量:非对称表面加工余量
双边余量:对称表面加工余量 公称余量:相邻两道工序的基本尺寸之差,其变动范围为余量公 差(最大余量、最小余量) 加工余量确定方法: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算法 入体原则: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 • 被包容表面(轴径):上偏差为0,最大尺寸为基本尺寸 • 包容表面(孔径、槽宽):下偏差为0,最小尺寸为基本尺寸
锻件材质系数(M) M1级: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 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小于3.0%的合金钢 M2级 碳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0.65%的碳素钢 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3.0%的合金钢 锻件分模线形状
平直分模线
对称弯曲分模线 不对称弯曲分模线 零件表面粗糙度 按Ra数值分为两类:Ra ≥ 1.6mm、Ra ≤ 1.6mm 本标准适用Ra ≥ 1.6mm表面,若Ra ≤ 1.6mm时,其余量要适当加大
5 • 直接标注公差值:“ 95 3 , 200 3 ”
机械加工余量的标注
• 公差与余量代号统一标注:“GB/T 6414-CT12-RMA6(H)”
• 直接标注经计算后的尺寸值(基本尺寸+余量+公差)
2、钢质模锻件毛坯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12362-2003)
本标准适用范围
3)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
除最终加工工序外,根据各工序采用的加工方法及加工经济精度,确 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最终加工工序的公差按设计要求确定) (标准公差数值参见指导书第44页,表2-30)
4)填写工序尺寸
按“入体原则”填写工序尺寸公差,并在工序简图上标注
• 参见指导书第44页,例题2-1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定位基准、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 采用“工艺尺寸链”计算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2.6 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
选择刀具、量具(指导书第46页) 选择机床(指导书第82页) 查阅相关手册
2.7 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指导书第96页)
切削用量三要素 背吃刀量(ap,mm)
螺纹底孔尺寸 钻孔直径 • 按GB/T20330-2006标准选取 • 按经验公式计算: 脆性材料(铸件、青铜):钻孔直径 = 螺纹大径 - 1.1P
韧性材料(钢、紫铜):钻孔直径 = 螺纹大径 - P
钻孔深度:螺纹长度 + 0.7螺纹大径 P —— 螺纹螺距(mm) 攻螺纹前钻孔用麻花钻直径(参见指导书第42页,表2-29 )
2.2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指导书第4页)
生产纲领 参见课程第六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定 生产类型 参见课程第六章
2.3 确定毛坯
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指导书第5页)
型材:冷拔、热轧的板材、棒料、丝材 铸件:砂型铸件、金属型铸件、离心铸件、压力铸件、熔模铸件
锻件:自由锻、模锻、精密锻
模锻锤、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平锻机等锻压设备生产 的结构钢锻件
其他钢种的锻件也可参照
锻件质量小于或等于250kg 锻件长度(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2500mm 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普通级公差:按一般模锻方法能精度等级,平锻件只有普通级 精密级公差:适用于精密锻件,可用于锻件的全部尺寸或局部 尺寸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只采用一级
机械制造工程学
课程设计
黄卫
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制订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二、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及内容
2.1 根据零件设计图纸,进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