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高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题一(含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B.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C. 老舍,原名舒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茅盾,原名沈雁冰,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答案:D解析:茅盾的代表作是《子夜》,而《林家铺子》是叶圣陶的作品。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志怪小说集。
答案:D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而非明代。
3.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等。
答案:D解析:《太阳照样升起》是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而非海明威。
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______篇。
答案:二十2.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______所作。
答案:左丘明3. 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和______。
答案:《潼关吏》4.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号为______。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 曹雪芹B.《西游记》- 吴承恩C.《水浒传》- 施耐庵D.《三国演义》- 罗贯中答案:C2.下列哪部作品是明清小说流派中的猎奇小说之一?()A.《聊斋志异》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A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白话小说的特点?()A.语言普通易懂B.情节跌宕起伏C.风格华丽辞藻D.主题性鲜明答案:C4.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家之一?()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苏轼答案:A5.史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史书?()A.《资治通鉴》B.《史记》C.《左传》D.《红楼梦》答案:D二、判断题1.《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
()答案:错误2.《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
()答案:正确3.《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作品。
()答案:错误4.《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长篇的小说。
()答案:错误5.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被称为“诗圣”。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简述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区别。
答案:文言小说是指使用古文书写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白话小说是指使用现代汉语书写的小说,语言平实易懂,如《骆驼祥子》、《家》等。
文言小说通常在语言、修辞和叙事方式上更加华丽,情节较为复杂;而白话小说则更加注重现实生活,语言风格较为简练,情节更加真实可信。
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故事情节。
答案:《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贾蓉等。
故事情节主要描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纠葛,以及贾府内外的人物关系。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少爷,他善良聪明,但对于封建礼教抱有反感,倾慕黛玉。
林黛玉则是贾府中的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她与贾宝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故事中还涉及到了封建贵族的生活、宴会、婚姻等方面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四、论述题《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中,关于三国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刺杀董卓的计划虽未成功,但相比王允等人的痛哭,曹操挺身而出的行为,体现了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品质。
B.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时,孙策虽占据江东,但曹操早已料定他必将身败名裂。
C. 诸葛亮出场之前,作者安排了他的童仆、友人、兄弟、丈人出场,侧面衬托了他高超旷逸、清俊洒脱的形象。
D. 诸葛亮出仕前,过着躬耕南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追求。
2.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
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
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
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 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4.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5.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高三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敕,指上告下(如尊长告诫子孙或官长告诫僚属)的文书,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散文集。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 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
明清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被称为“国子监”。
D.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大夫或士祭祀祖宗的处所。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2.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3.下列对联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孔子)B.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C. 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王安石)D.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当空头文学家。
(鲁迅)4.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5.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6.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B.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朕:古代皇帝的自称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十五。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古代学校名称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
)B. 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
)C. 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C. 《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
D.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
从此以后,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
4.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A. 陶渊明B. 王维C. 文天祥D. 蒲松龄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化常识62道题含答案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高中语文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试题及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
B.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崇尚自由,想象力极为丰富,他的文章语言运用灵活自如,能把一些难言之理说得引人入胜。
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C.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现代悲剧,这部剧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的矛盾,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曹禺的作品还有《日出》《茶馆》《北京人》。
D.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所著《莺莺传》,后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
2.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3.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章回体小说官逼民反武松醉打蒋门神B《高老头》雨果《人间喜剧》的序幕长篇小说拉斯蒂涅C《红楼梦》章回体小说反封建蔡夫人隔屏听密语神瑛侍者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半自传体”长篇小说美国朵拉A. AB. BC. CD. D 4.《三国志》中的三国,指的是()A. 秦赵燕B. 齐楚魏C. 魏蜀吴D. 吴越楚5.下列选项中,课文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斑纹》一课中,作者以斑纹为线索,对许多动物的习性、生物界的一些自然规律做了说明,并且还对它们的启发意义做了引申性的阐发,如对“团结就是力量”另一面的解释,对善与恶关系的思考等等。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B.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其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C.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词作以豪放著称,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答案:D解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但《红楼梦》并非原名《石头记》,而是《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别称。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安文学是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文人集团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其风格悲凉、慷慨。
B. 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其诗歌多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C.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D. 明代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是文学流派,以提倡“性灵说”和“诗中有画”著称。
答案:D解析:明代的“公安派”和“竟陵派”并非以提倡“性灵说”和“诗中有画”著称,而是以提倡文学的自然真实和个性表达为主。
二、填空题1.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________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答案:屈原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以________著称,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答案:平易近人3.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________所著,是一部讽刺小说。
答案:吴敬梓三、简答题1. 简述《史记》的作者、体例和主要内容。
答案:《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生动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 文学常识类选择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学常识类选择题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学常识类选择题专项练习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
B.报告文学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是一种新闻性与现实性结合的散文体裁。
C.毛泽东,字润之,湖南省湘潭韶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D.王愿坚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七根火柴》等,与陆柱国共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蒲松龄,清代杰出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是其倾力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其文学特点。
B.《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该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
C.《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
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风雪山神庙”是林冲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造成转折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封建统治。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结构和考究字源的书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之一。
B.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
站在北固亭上,你会想起迁都于此的吴王孙权,金戈铁马的寄奴刘裕,还有忧愤不已的辛弃疾。
C.“五陵年少"中“五陵”是指长安附近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因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后来指京城富家豪族子弟。
D.《登泰山记》载,姚鼐是在“戊申晦"这天看泰山日出,“戊申”表明了月份,“晦"表明是这个月农历最后一天。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0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鸿门宴》《报任安书》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c. 古人说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D.自传体小说《成长》的作者拉索尔·贝克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雷雨》《骆驼祥子》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分别是曹禺、老舍。
C.“再拜”指第二次拜,表示礼节隆重,旧时书信末尾常用“再拜”表示敬意。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豆蔻”“弱冠”“巾帼”“而立”都是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B.小说《阿Q正传》《窦娥冤》的题目中都含有主人公的名字。
C.《张衡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南朝人范晔。
D.“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管”代指箫、笛之类的乐器演奏的音乐。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等,如“端正好”“叨叨令”,B.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1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题一(含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4.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6.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7.C(“除”,任命官职。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8.答案C。
“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尉,官名。
校,军事编制单位。
尉,军官。
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
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
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
秦末始为官名。
汉沿设。
掌巡察缉捕之事。
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9.D 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0.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1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1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5.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