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30fcb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9.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生牛肉或牛体内受感染的组织传播。
这种疾病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健康威胁,因此了解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流行病学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在亚洲、南美和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食用感染的牛肉。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与当地饮食方式、卫生条件和牛群管理等因素有关。
一些地区以生食牛肉为主,而且牛群管理水平较低,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在这些地区,对于生食牛肉的安全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临床症状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黄疸、发热和全身乏力等。
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皮肤瘙痒、胸腔积液等症状。
一些患者也可能出现肠道症状,如肠绞痛、大便带血等。
部分患者由于肝损害严重,还可能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广泛,有的患者症状轻微,可能只表现为轻度的腹痛和腹泻,而有的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和内脏损伤。
在临床上往往存在一定的诊断难度,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防治措施对于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宣传:对当地居民和牛肉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用生牛肉的风险。
2. 畜牧管理:对肉牛生产进行严格的畜牧管理,建立健全的兽医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的牛只,减少感染源的传播。
3. 食品加工:加强对肉牛屠宰和肉品加工的卫生监管,确保肉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减少感染源的食品传播。
4. 医学防治:对于已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抗寄生虫治疗,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减少疾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关键。
5. 个人防护: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烹饪处理的生牛肉,减少感染的风险。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寄生虫病,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需要政府、兽医、医疗机构和食品加工企业等多方合作,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
日本血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64bd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b.png)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介绍日本血 吸虫病的症状
与危害
介绍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危害
症状: 发热、头痛、腹痛、腹泻、贫血 等 危害: 可导致脏器损害,尤其是肝脏和 肠道
预防日本血 吸虫病的措施
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措施
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淡水,不要 游泳或涉水在受感染的地区 不要饮用未经处理的受感染淡 水来自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措施
日本血吸虫病健康宣讲课件
目录 提示日本血吸虫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介绍日本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危害 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措施 强调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与诊断 提供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源 总结要点并鼓励采取预防措施
提示日本血 吸虫病的定义
和传播途径
提示日本血吸虫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定义: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 虫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名为日本 血吸虫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被感染的淡水 体系,如河流、湖泊或稻田的水源
使用草帽、长袖长裤等保护措施减少暴 露机会
强调日本血 吸虫病的治疗
与诊断
强调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与诊断
尽早寻求医疗诊断和治疗,以避免 病情恶化 医生可能会推荐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强调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与诊断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确保治疗有效果
提供其他相 关信息和资源
提供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源
提供日本血吸虫病的常见问题 解答,回答用户常见疑问 提供预防措施页面或宣传册的 链接,以供进一步了解和参考
提供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源
提供联系信息,如疾病防控机构或医疗 机构的电话和网址
总结要点并 鼓励采取预防
措施
总结要点并鼓励采取预防措施
强调日本血吸虫病的严重性和危害 提醒听众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 和他人的健康
总结要点并鼓励采取预防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141f5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d.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亚洲和非洲等地,对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日本血吸虫是一种蠕虫,寄生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肠系和门静脉系统中。
肉牛感染日本血吸虫病通常是在放牧时,因吃下被日本血吸虫卵污染的草、水而感染。
此外,肉牛和其他动物的粪便可以将日本血吸虫卵排出,进而污染环境,使这种病的传播更广泛。
1、日本血吸虫感染后,最初会有轻微的肝脏扩大、肝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
2、随着病情的进展,肉牛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厌食、消瘦等全身症状,同时还可出现腹泻、便秘、腹痛、腹胀等肠道症状。
3、日本血吸虫感染还会引起皮肤瘙痒、贫血、尿路感染等症状。
4、在临床上,肉牛日本血吸虫病往往表现出慢性过程和相对较轻的临床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治理:加强牛丫环境卫生管理,避免粪便直接进入河流等水源,减少日本血吸虫卵的污染。
2、控制传播途径:牛舍、饮水处等地区要经常清理,每年定期进行杀虫,防止日本血吸虫卵的传播和孳生。
3、药物防治:肉牛可以使用日本血吸虫害细胞药,也可采用天然草药等。
4、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普及知识,提高肉牛养殖人员的饲养水平,减少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生率。
总之,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肉牛健康的传染病,必须从多个方面加强防治工作,以保证养殖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血吸虫病PPT演示课件PPT30页
![血吸虫病PPT演示课件PPT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9f2767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c.png)
8
第9页,共30页。
病理解剖
▪ 结肠病变
▪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右侧结肠及阑尾也常累 及。
▪ 急性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层有堆积的虫卵结节, 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排出脓血便;
▪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息肉样增 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团等 病变。
26
第27页,共30页。
▪ 对症治疗
治疗
▪ 急性血吸虫病:高营养,易消化软食,补充维生素,适 当补液, 高热、中毒症状重,可用下剂量肾上腺皮质激 素。
▪ 晚期血吸虫病:按肝硬化治疗。巨脾型患者可作脾切除 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对食道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 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或静脉断流术。腹水 型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间歇应用利尿剂等治疗。对 顽固性腹水可用腹水浓缩回输术。
临床表现
▪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性。
12
第13页,共30页。
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
▪ 发生于夏秋季,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
▪ 患者有明确疫水接触史。 ▪ 约50%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天
自行消退。 ▪ 潜伏期长短不一(30~60天),但以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
较急。
▪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由含有毛蚴的虫卵, 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
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 卵性肉芽肿。
▪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芽肿基础上产生的。
7
第8页,共30页。
病理解剖
▪ 基本的病理改变:虫卵肉芽肿反应 ▪ 但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 病变部位:以肝脏和结肠最显著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c95d18b96edb6f1afe001f1f.png)
Pop Quiz # 1
1.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包括哪几个虫期?感染途;也可通过口腔黏膜、胎盘感染 2.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 肠系膜静脉系统和肝门脉系统;湖北钉螺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1. 传染源:患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粪便中含 有活卵,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牛、 羊、猪、犬及野鼠为主要的动物传染源
The deposition of calcified eggs in the hepatic portal tract
Portal fibrosis (black) and calcified eggs (blue)
Section of lung
五、临床症状 Clinical signs
➢ 一般黄牛症状较重,水牛、羊和猪的较轻,马几 乎没症状。
四、致病作用 Pathogenic role
3. 虫卵: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血管纤维 化;严重者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甚至死亡
• 虫卵内成熟毛蚴→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卵壳微 孔缓慢释放→T →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 致敏T细胞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 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
四、致病作用 Pathogenic role
1. 幼虫:引起尾蚴性皮炎,丘疹、奇痒等,是尾蚴导致 的I型和IV型超敏反应;童虫移行损害组织和器官, 如肺脏的局部炎症,可能与童虫代谢产物或死后崩解 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
2. 成虫:虫体机械性损失作用,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 周围炎;成虫摄取大量红细胞,引起患者贫血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4. 流行情况:流行于亚洲的中国、菲 律宾、印尼、日本;我国长江以南12 个省市,4~10月份极易造成人畜感染
人畜共患病:日本血吸虫病
![人畜共患病:日本血吸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1cc8d20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7d.png)
人畜共患病: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猫等也能感染。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猫等也能感染。
病原学病原为日本血吸虫,其成虫寄生在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成虫雌雄异体,雌虫细长,呈黑褐色,长15~26毫米,宽0.3毫米。
雄虫呈乳白色,较粗短,长10~26毫米,宽O.5~O.55毫米。
虫卵呈短椭圆形,淡黄色,壳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卵内含毛蚴。
雌虫在血管内产卵,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达肝脏,被结缔组织包围;另一部分逆血流到达肠黏膜下,损伤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卵孵出毛蚴,进人钉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而后离开钉螺,含尾蚴的疫水与人畜皮肤、口腔等接触而感染,随血进入门静脉中寄生,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带虫的哺乳动物和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
易感动物除牛、羊、猪、犬、马以外,还有家兔、沟鼠、大鼠、小鼠等。
中间宿主钉螺属湖北钉螺,只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无钉螺的地方,均不流行本病。
由于钉螺活动和尾蚴逸出都受温度影响,因此本病感染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lO月为感染期,冬季通常不发生自然感染。
动物的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只要接触含尾蚴的水,同样都能感染,但黄牛、犬等动物感染尾蚴后,虫体发育率高,粪便中排卵时间长,而在水牛和马中虫体发育率低,粪便中排卵时间短,虫体在水牛体内存活寿命较短,一般2~3年,但在黄牛体内寿命可达10多年,孕母畜可通过胎盘或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可呈现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型:体温升到40°C以上,呈不规则的间歇热。
食欲减退,精神迟钝。
急性感染20天后发生腹泻,转下痢,粪便夹杂有血液和粘稠团块。
贫血、消瘦、无力,严重可引起死亡。
慢性型:吃草不正常,时好时差,精神较差,有的病牛腹泻,粪便带血,日渐消瘦,贫血,母牛不孕或流产,犊牛生长发育缓慢。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18f2307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7.png)
临床表现
二.慢性血吸虫病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 者,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病程可长达10-20年甚至更长。临床 表现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轻度感染者大多无症状,仅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在体检时、 因其他疾病就医而被发现肝大,超声检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理分布相一致。造成传播必须具有3个条件:①带虫卵的粪便入水; ②钉螺的存在;③易感者接触疫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 以南13个省、市、自治区。以10〜20岁感染率最高。感染季节多为夏 秋季。病人以农民、渔民为多。
发病机制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各个时期均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感染初期,尾蝴侵入皮肤 引起局部皮炎。童虫移行于肺时,弓I起肺点状出血和细胞浸润,出现发热、咳嗽、 尊麻疹及血中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此与虫体及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 应有关。慢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由虫卵引起。含毛蝴的虫卵释放的抗原物质称为 虫卵可溶性抗原,此种抗原可诱发肉芽肿形成。成虫 主要寄生在肝内门脉系统分 支,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与痔静脉内产卵,其虫卵沉着于肠壁黏膜下层,并可顺门 静脉血流至肝内门脉小分支,故病变以肝脏和结肠最为显著。严重感染时,童虫可 达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成熟产卵,产生肉芽肿性异位损害。
五.结肠镜及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六.影像学检查可行肝脏B超及CT扫描,判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区居住、疫水接触史;急性期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 泻等消化道症状及肝脾大;慢性期痢疾样症状、肝脾大或门静脉高 压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蝴,或结肠镜及 直肠黏膜活组织检出活虫卵是确定诊断的依据,免疫学检查有助于 本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6fc341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1.png)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又称旋毛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胆囊中的寄生虫,是引起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常见于东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
而日本血吸虫则主要分布在日本和中国的一些地区。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十分复杂。
它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宿主,螺类和人类。
首先,成熟的日本血吸虫会在人体内产卵,这些卵会通过人类的排泄物排入水中。
在水中,这些卵会孵化成幼虫,然后感染一种叫做田螺的软体动物。
在田螺体内,幼虫会经历数个发育阶段,最终成熟并产生大量的毛蚴。
这些毛蚴会游动到水面上,等待着另一个宿主的到来。
当人类接触被感染的水源时,毛蚴会穿过人体的皮肤,进入人体内部。
在人体内,毛蚴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肝脏和胆囊,最终发育成成虫。
成虫会寄生在肝脏和胆囊内,吸取人体内的营养,同时产生大量的卵子,完成了整个生命周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腹泻、黄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血吸虫病至关重要。
在日本和中国等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加强对水源的管理、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卫生设施建设等措施,以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总之,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虽然复杂,但通过加强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
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共同努力,消灭血吸虫病,让人类免受这一寄生虫病的困扰。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d681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饮用被感染的水源引起。
以下是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
流行病学: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
人们主要通过饮用被感染的水源,特别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而感染该疾病。
含有感染卵的水源也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他疾病的传播媒介。
临床症状: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4周,感染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随着寄生虫数量的增多,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临床症状:1.发热:初期可能有轻度发热,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发热的持续时间会变长。
2.腹痛和恶心: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恶心,特别是在进食后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3.腹泻和便秘: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也可能引起腹泻和便秘,这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
4.皮肤瘙痒和色素沉着: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和色素沉着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肉牛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功能受损所导致的。
5.肝脾肿大:一些患者在病情恶化时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
防治措施:对于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提高水源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水井、水池等水源,避免污染和感染。
2.安全饮水:尽量避免饮用未经净化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潜在被污染的水源,可以选择煮沸或使用过滤器净化水源。
3.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知识宣传,教育大众正确饮水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4.药物治疗:一旦被感染,及早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抗寄生虫药物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缓解症状,并提高恢复的机会。
5.健康监测和筛查:对于经常接触潜在感染水源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建议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的个体。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b033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4.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其寄生在肠道中的成虫形态会影响牛的健康,同时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介绍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点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感染了日本血吸虫囊蚴的水草和水源传播给牛只。
牛只饮用了被囊蚴感染的水草或者水源之后,囊蚴会在肠道内孵化成为成虫,使得牛只患上日本血吸虫病。
人类也可能通过食用受感染的水草或者水源而感染日本血吸虫病。
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食用未经加工的水草等不良行为是导致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二、临床症状1. 牛只感染了日本血吸虫囊蚴的牛只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厌食、腹水等症状。
由于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道引起的阻塞,还会导致牛只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2. 人类患上日本血吸虫病的人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腹痛、腹泻、贫血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肝脏肿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防治措施1. 牛只预防日本血吸虫病,首先要对饲养环境进行改善,保证牛只的饮水安全。
在饲养牛只的水源附近,应该严禁养殖水草,保证牛只的饮水源质量。
囊蚴的过冬和发生是在水体中的,因此可利用日本血吸虫孳生期植物种植、改变水体水质和流动性等方法来减少囊蚴数量,通过改变牛圈地势、排水等措施改善牧场环境,减少牛只接触日本血吸虫的机会。
2. 人类为了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人们应该尽量避免饮用未消毒的生水,尤其是来自可能受污染的水源的水。
在野外采摘水草时,应该对食用前进行充分的加工和煮沸,以杀灭囊蚴。
定期进行体检和血常规检测,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4.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患上了日本血吸虫病,无论是牛只还是人类,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种:三环素类抗生素、阿苯巴嗪和替硝唑。
在使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配合医生进行服用,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4ca7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d.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肉牛体内引起的疾病,该病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比较常见。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肉牛日本血吸虫病进行介绍,以便畜牧养殖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流行病学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是在湿润的地区发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是日本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日本血吸虫的囊蚴感染牛只,而牛只则通过食用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田间鼠类或食用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草鱼、鳗鱼等淡水鱼类而感染日本血吸虫。
气候条件、水源及牧畜方式等也会影响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
二、临床症状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数月至十几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
患病牛只主要表现为食慾减退、贫血、体重减轻、毛色粗糙、鼻孔干燥、眼球突出、逐渐消瘦、体温常正常或稍高、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特点是潜伏期长,病程缓慢,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严重损坏牛肝组织,累加卫氏网状内皮组织,肝小叶间质增生,肝脏变硬,视其部分区域就象日本地形图上的岛屿,堂变橘黄色,纹理紊乱。
三、防治措施1. 定期驱除日本血吸虫:定期对养殖场的肉牛进行日本血吸虫的驱除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驱虫药物,如硫仿膏、多玛寄生方、间苯三星等,按照药品说明进行使用。
2. 确保饮水卫生:日本血吸虫主要通过牛只饮水感染,因此需要确保牛只所饮用的水源卫生。
定期清理牛只饮水的容器,杜绝水源受到日本血吸虫的污染。
3. 控制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田间鼠类和淡水鱼类,需要控制这些中间宿主的数量,减少日本血吸虫对肉牛的感染。
4. 提高肉牛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风险。
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营养和预防接种等手段来提高肉牛的免疫力。
5. 饲养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饲养场的环境卫生,消灭日本血吸虫的滋生地,减少日本血吸虫的传播。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bbe77fa458f5f61fb7366674.png)
镜检血吸虫虫卵
血吸虫尾蚴
400X
组织HE染色后血吸虫虫卵
此外,还有许多免疫诊断法,如环卵沉淀反应、酶联 免疫吸附和荧光抗体检查等。
环卵沉淀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
荧光抗体检查
防治
血吸虫病在我国有明显的地域性
Jurg Utzinger. et. al . Acta Tropica 2005
预防
➢ 预防的重要环节是消灭钉螺。 ➢ 可定期给病畜和带虫动物驱虫,处理好病畜粪便,因地制
可检测阶段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移行 最终其移行至门静脉后发育成成虫
பைடு நூலகம்
曼氏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系膜小静脉并在此 处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埃及血吸虫
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临床症状
1. 皮肤接触尾蚴可导致速发型或迟 发型变态反应,引发血吸虫皮炎。
2.童虫移行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栓塞、 破裂,导致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 状出血;引起胸痛、哮喘、咳血 、肺炎等症状。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于人和动物的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或盆腔静脉内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
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日本分体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 复殖目
➢ 裂体属 ➢ 日本裂体/分体吸虫
左图,为血吸虫感染肺脏, 右图,为感染后肺脏HE染色切片
3.成虫几乎无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 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
4.虫卵是该病主要致病因素,沉积于
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导致组织肉芽肿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41fa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a.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在日本肉牛养殖中较为常见。
这种病病原体为日本血吸虫,通过肉牛从感染的水源中摄入感染,寄生在肝脏和胆管中。
以下是对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流行病学: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和非洲地区。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寄生虫感染的蚴虫卵子进入环境中的水中,牛只在饮水或吃水生草时摄入卵子,使寄生虫进入牛体内完成生活史。
临床症状: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
初次感染病牛一般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潜伏后病牛可能在一定刺激下出现明显的病症。
常见的症状包括:1. 减食和消瘦:感染牛一般食欲下降,导致体重减轻。
这是由于肝脏和胆管的寄生虫引发了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影响了牛的消化功能。
2. 腹泻:感染牛的粪便常常呈水样,并伴有黏液和大量气泡。
这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和损害,导致粪便的积聚和水分吸收功能的减退。
3. 水肿:感染牛可能出现腹部和臀部水肿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和胆管寄生虫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导致肝性腹水的产生。
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饲养管理措施:- 饮用清洁的水源:为了减少感染,应该提供清洁的饮水,定期检查和清理水池。
- 避免水生草饲料:由于寄生虫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应避免使用水生草饲料。
- 定期检查和控制蚴虫数量:蚴虫是肉牛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媒介,应定期检查牧场和环境中的蚴虫数量,采取措施控制其繁殖和传播。
2. 药物治疗:-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特定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铜酸铁、氧化氢等。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体内的寄生虫,从而减轻病牛的症状,并防止疾病传播。
- 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有效方式之一。
接种血吸虫疫苗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寄生虫的水源传播。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PPT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aa8d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8.png)
这些症状通常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晚期症状
病情加重后可引发肝脾肿大、腹水及肠道症 状等。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死亡。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长期影响
血吸虫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生育能力。
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尤为显著。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通过国际合作与科技进步,有望在未来消除血吸 虫病。
持续的研究和疫苗开发是关键。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保持卫生
避免在不明水源中游泳或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清理。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教育宣传
通过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疫区。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环境治理
改善水质,减少污染源,防止寄生虫滋生。
政府应加强对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的管理和保护。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来确认感染。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治疗方案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吡喹酮和美克洛嗪 。
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治疗周期。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随访检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完全清除。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吸虫病? 2.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3.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4.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5. 血吸虫病全球现状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定义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传 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
![日本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a72ec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2.png)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病情。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通过粪便检查和血液检测可以诊断血吸 虫病。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服 用抗寄生虫药物。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
血吸虫病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一些地区流行。 日本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之一。
血吸虫病的影响
日本血吸虫病的科普知 识
目录 简介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症状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诊断和治疗 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 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结
简介
简介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在日本等地区流行。 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 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该病。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血吸虫病的影响
血吸虫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流行地区。 通过加强宣传、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 血吸虫病的传播和影响。
总结
总结
了解血吸虫病的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使用防护措施 ,及时检查和治疗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 键。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血吸虫通过淡水螺蝸寄生孵化,并通过 被污染的水源传播。 接触被感染虫蝗的水源或经常接触污染 的水,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症状
血吸虫病的症状
初期感染症状轻微,可能呈现皮肤瘙痒 、发热、腹痛等。 长期感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肝脏和 肠道受损。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避免接触可能被血吸虫感染的水源,如 河流、湖泊等。 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防护措施,如穿长袖 衣物和长裤,使用虫媒防护剂。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23ce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f.png)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侵袭牛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牛吃了被日本血吸虫幼虫孵化的感染性水体,例如草地、沟渠等,进而感染牛身体内。
在牛的肝脏和胰脏内,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并繁殖,导致病变,并分泌抗原,引起牛血清中的抗体增多。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到6个月后才显现。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的程度和牛的抵抗力。
轻型感染的牛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重型感染的牛则可能出现以下临床症状:1. 贫血:日本血吸虫成虫在牛体内寄生并吸血,导致贫血。
2. 消瘦和营养不良:由于日本血吸虫的繁殖和寄生,牛的整体健康状况下降,导致食欲减退、消瘦和营养不良。
3. 下疳疹:牛的外阴部可能出现下疳疹,这是由于血吸虫的成虫产卵引起的。
4. 腹泻:部分感染重型的牛可能出现腹泻症状。
5. 体温升高:由于日本血吸虫感染进程中炎症反应的存在,牛的体温可能会升高。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接种:目前,针对日本血吸虫开发的疫苗已经问世,可以预防该病的感染。
2. 通风和水质控制:减少肉牛接触感染源的机会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通过改善牛舍的通风情况,并防止牛接触到可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水源,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机会。
3.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对已经感染的牛,可以通过口服抗吸虫药物来治疗日本血吸虫病。
常用的抗吸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奥美沙坦酯等。
4. 控制中间宿主:除了对牛进行防治,还可以通过控制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例如螺蛳等,来减少感染机会。
可以采用灭螺、治理水源等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贫血、消瘦和营养不良、下疳疹、腹泻和体温升高等。
预防和控制这种病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通风和水质控制、抗寄生虫药物治疗以及控制中间宿主等措施。
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是保护肉牛健康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
肝纤维化并发症 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 原发性腹膜炎
肠道并发症 阑尾炎 肠梗阻 腹内痞块 结肠癌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1、寄生虫检查
粪便涂片找虫卵 粪便虫卵计数 毛蚴孵化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2、免疫学检查 血吸虫抗原皮内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COPT)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间接血凝试验(IHA) 单克隆抗体检查检测抗原
•异位损害
1、肺血吸虫病
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由于 虫卵沉积引起肺间质性病变。轻度咳嗽 与胸部隐痛,痰少。肺部体征不明显。
2、脑血吸虫病
急性期: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瘫痪、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等。
脑脊液蛋白与白细胞轻度增多。
慢性期:局限性癫痫发作。CT为单侧多发性 高密度结节阴影,其周围有广泛水肿。常见于顶 叶,亦可见于枕叶。肝脾肿大有时并不明显。
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 大网状黄色颗粒, 为虫卵结节。
晚期: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窦前性肝硬化 脾充血-巨脾-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阻塞-门腔静脉侧枝循环开放
异位损害
肺:间质性粟粒状虫卵肉芽肿伴周 围肺泡渗液。
脑:虫卵肉芽肿以顶叶与颞叶多见, 分布大脑灰白质交界处。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 多为特点,慢性与晚期患者因脾功能 亢进表现为“三少”。
二、肝功能 急性期球蛋白升高, ALT升高;晚期患者表现同肝硬化。
三、影像学
B超:可以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 CT:肝包膜增厚钙化,与肝内钙化中隔相垂直;
在两者接界处并有切迹形成。 脑CT:表现为片状、结节状、团块状、混合密度
临床表现
血吸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 急性血吸虫病
发生于夏秋季,7~9月,有明确的疫水接触 史,潜伏期23~73天,但多为1个月。 1、发热 间歇热最常见,热度高低、限期现
感染程度成正比。 2、过敏反应。 3、腹部症状 腹痛、腹泻、排脓血便。 4 、肝脾肿大
•慢性血吸虫病
1、无症状患者 2、有症状患者 腹痛,腹泻为常见,
1、粪便入水; 2、钉螺孳生; 3、接触疫水;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 发病机理:虫卵沉积于肝和大肠引起虫卵 肉芽肿导致纤维化。
虫卵
肉芽肿退化 纤维化
毛蚴
SEA TH-C
虫卵死亡
肉芽肿
淋巴因子
病理解剖 结肠病变: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 急性期: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下层虫
卵堆积,溃疡; 慢性期:肠壁组织增生,息肉,结肠
•对症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
住院治疗,高营养易消化,丰富维生 素,水电解质平衡,中毒症状重者可用小 剂量皮质激素。 晚期血吸虫病:
按肝硬化治疗,巨脾型可作脾切除。
预防
•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 2、灭螺
氯硝柳乙胺盐(螺灭杀),溴乙酰胺。 • 个人预防 1、预防服药 吡喹酮,蒿甲醚或青蒿虎酯。 2、个人防护
日本血吸虫病
概述
病原:日本血吸虫; 部位:门静脉系统所引起; 感染途径: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 病理:肝与肠的肉芽肿;
临床特征: 急性:发热、肝肿大和压痛、腹
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酸 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门脉性肝硬化,门脉高压 症、巨脾与腹水。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童虫
皮肤
尾蚴
成虫
门脉系统
钉螺
子胞蚴 母胞蚴
虫卵
肠粘膜
毛蚴
流行病学
• 世界: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 泰国和日本
• 中国:长江沿岸及以南的12省、市和自治 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 北、安徽、江西、福建、云南、四 川、广东、广西和上海市。
• 传染源:人和动物; • 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重型患者有持续性脓血便,伴里 急后重,常有肝脾肿大,尤以肝 左叶为著。
•晚期血吸虫病
1、巨脾型 最为常见,均伴有脾功能亢进,白 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贫血“三少”,出血倾向。
2、腹水型 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继发性 醛固酮增多引起的水钠潴流有关。
3、侏儒型 儿童因反复感染使肝脏生长素介质 (somatomedin)减少,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引起 侏儒症。
2、急性血吸虫病: 成人:120mg/kg (儿童140mg/kg),4~6天疗 法,每天2~3次或10mg/kg,tid 4d 。
3、晚期血吸虫病:用量减少。
吡喹酮的副作用 1、消化道症状 2、神经肌肉反应 3、心脏损害:
ECG改变,T波与ST段变化,QT延长与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紊乱。
•鉴别诊断
急性血吸虫病:伤寒 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 细菌性痢疾 粟粒性肺结核
慢性血吸虫病: 肝 脾 型:与无黄疸肝炎鉴别 晚期血吸虫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鉴别 慢 性 腹 泻:阿米巴痢疾,慢性菌痢
治疗
• 病原学治疗 吡喹酮(praziquantel)
1、慢性血吸虫病: 成人总剂量60mg/kg, 或10mg/kg,tid 2d; 儿童体重小于30kg,总量为7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