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草原放牧教案1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2、歌表演《草原放牧》3、即兴创编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 、5 、6”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 、5 、6”三个音。
二、编创与活动ABA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
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1、导入: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高中音乐欣赏《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王蓬晔课标要求: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
3、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启发式、讨论法等。
学法:聆听法、探究法、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要求学生上课要带书和笔。
2、音乐课堂的行为规范要求。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
(《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问题: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2、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1、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2、《吉祥三宝》节奏欢快,活泼。
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调舒展、悠扬,属于蒙古族的长调歌曲。
三、新课讲授:1、蒙古族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民歌体裁:“短调”,“长调”。
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而悠长。
短调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曲调简洁,旋律线起伏不大。
2、欣赏《草原放牧》全曲。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第一部分)(1)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主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作品。
(2)乐器介绍:琵琶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拍等地,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聆听课)一、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选自组曲《草原小姐妹》中的一段。
这部组曲是以琵琶独奏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组曲根据内蒙古发生的真实事迹所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了一对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和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颂扬了她们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草原小姐妹》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第一段。
乐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动画片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的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听到《草原放牧》乐曲时,知道乐曲的曲名。
2.能感到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3.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三、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四、教学难点感知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歌曲《草原赞歌》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动画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旋律具有我国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教师语言:歌曲熟悉吗,歌曲的名字叫《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
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曲,歌曲取材于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
2.感受乐曲《草原放牧》与歌曲《草原赞歌》的联系教师语言: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乐曲,听一听:“乐曲与歌曲的旋律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否很相似?”教师语言:乐曲和歌曲的旋律非常相似。
其实,这段旋律是乐曲《草原放牧》中的一个主题音乐,它的旋律素材来自于刚刚我们欣赏的歌曲《草原赞歌》。
(二)欣赏第一部分1.感受主题的速度与情绪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草原赞歌》。
第一主题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语言: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姐妹在草原放牧的画面。
我们在请看着乐谱,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遍,同时找出乐谱中一反复出现中的节奏。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草原放牧场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2.2 课题: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2.3 课题:草原放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4 课题:农民劳动与草原放牧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草原放牧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草原放牧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草原牧场,亲身感受草原放牧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重要性。
4.3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草原放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4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草原放牧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观察和描述评价:评价学生对草原放牧场景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包括观察到的细节和描述的准确性。
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内容6.1 课题:草原放牧的传统习俗与文化6.2 课题: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3 课题:可持续发展与草原放牧6.4 课题:草原放牧与动物福利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案例分析法:提供草原放牧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7.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草原放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高中音乐草原放牧教案
高中音乐草原放牧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热爱多元化音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与感受,学生可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草原放牧》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了解蒙古族的短调、长调风格,了解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重点】1.体会乐曲意境。
2.了解什么是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鉴赏作品《草原放牧》,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琵琶曲《十面埋伏》引导二、鉴赏《草原放牧》(全曲观看视频欣赏一遍)(一)介绍创作背景: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
在大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一“草原英雄小姐妹”。
请同学试着简短的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二)介绍创作作者和演奏者。
1.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刘德海演奏。
2.什么是协奏曲: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草原放牧》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三)全曲一共分为五个部分:1、草原放牧(今天我们将鉴赏的部分)2、与暴风雪搏斗3、在寒夜中前进4、党的关怀记心间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二、欣赏曲目(先整曲听一遍,提问同学们的感受)(一)引子:首先用圆号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随后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渐强、生机盎然、富于动力感的经过句。
引子既表现了“小姐妹”的英雄气质,也表现了内蒙古草原辽阔、明朗、富有生机的清新景象。
(二)第一主题:欢快主题(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特点,并大胆想象脑海中的画面)提问:这段主题的速度、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点?(速度较快、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旋律灵活跳跃),这段音乐又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草原放牧中学音乐教案
草原放牧中学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草原放牧中学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放牧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 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奏,培养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草原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习和演奏草原音乐中的乐器。
教学准备:1. 草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草原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马头琴、呼麦等。
3.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景和放牧文化,引发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 播放一段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节奏。
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草原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3. 向学生介绍马头琴和呼麦这两种典型的草原乐器,并播放相关演奏视频。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草原音乐进行学习和演奏。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如马头琴或呼麦。
3. 指导学生学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并进行集体练习。
4. 每个小组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草原音乐的特点和乐器演奏技巧。
2. 学生分享在演奏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草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草原音乐团体来校进行音乐交流和表演。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拓宽音乐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草原音乐的感受和反思的书面记录。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草原音乐研究,了解不同地区的草原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草原音乐作品,展示个人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您设计出一堂富有趣味和实践性的草原放牧中学音乐课。
草原放牧音乐教案
草原放牧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草原放牧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草原放牧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资源:1. 草原放牧音乐录音或视频。
2. 乐器:马头琴、呼麦、马鞭等。
3. 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草原放牧音乐的背景和文化。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草原放牧音乐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这种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音乐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音乐欣赏:1. 播放草原放牧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种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音乐表演:1. 向学生展示一些草原放牧音乐的乐器,如马头琴、呼麦等,并简要介绍其演奏方式和特点。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和表演。
3. 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音乐片段。
4. 每个小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学习和创作的成果。
合作学习:1.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和演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2.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
总结和评价:1. 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 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草原放牧音乐,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教案评估:1. 学生对草原放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草原放牧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以及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样的教案将帮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草原放牧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手法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手法。
2.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将音乐鉴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引发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你们知道哪些与草原相关的歌曲?二、讲授新课1. 介绍《草原放牧》的背景:这首歌曲由蒙古族作曲家创作,反映了蒙古族牧民放牧的生活场景。
2. 分析歌曲的创作手法:歌曲采用蒙古族特有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草原的宽广和牧民的热情。
3. 欣赏歌曲:播放《草原放牧》,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2. 各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介绍蒙古族音乐文化:讲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历史和代表作品。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与草原相关的歌曲,并简要介绍歌曲背景。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对你有什么启发?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六、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与草原相关的歌曲,并简要介绍歌曲背景。
2. 观看一部反映草原文化的电影或纪录片,撰写观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音乐文化,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草原放牧鉴赏教案
《草原放牧》鉴赏教案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难点: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唱过哪些儿歌?.....好的,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就从一首儿歌开始。
请同学们欣赏。
1、播放《草原小姐妹》儿歌视频。
设问: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内蒙古)小结: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
草原放牧音乐教案
草原放牧音乐教案草原放牧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草原放牧音乐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放牧音乐的起源和特点;2. 能够听辨和欣赏草原放牧音乐;3. 能够演奏简单的草原放牧音乐乐曲。
三、教学重难点:1. 草原放牧音乐的特点;2. 草原放牧音乐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草原放牧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乐器:口琴、马头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观看草原放牧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和氛围。
2. 了解草原放牧音乐: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草原放牧音乐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它来源于民间音乐,以草原风情为主题,音乐曲调简单、纯朴、朗朗上口等特点。
3. 欣赏草原放牧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草原放牧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4. 学习演奏草原放牧音乐:(1)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包括音符、节奏等。
(2)学习演奏技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素养,可以选择适合的乐器进行学习。
比如:口琴或马头琴。
(3)指导学生学习草原放牧音乐的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手指姿势、吹奏或弹奏的技巧等。
(4)进行基本的乐器演奏练习。
六、巩固和拓展:1. 进一步了解草原放牧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区的草原放牧音乐风格差异。
2. 让学生自由创作和演奏草原放牧音乐,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七、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草原放牧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以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八、作业布置:1. 思考和记录学习草原放牧音乐的感受和体会;2. 继续练习和巩固已学的草原放牧音乐乐曲。
九、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草原放牧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
但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演奏练习,没有更深入地了解和演绎草原放牧音乐的内涵和韵味。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欣赏、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对草原放牧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相关推荐《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舞蹈练习3、创作活动:蒙古旅游。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乐曲一段。
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
E羽调,3/4拍子。
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
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欣赏 草原放牧(教案)
1.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草原放》,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背景,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3.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创作音乐故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歌曲的表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蒙古族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具体举例:
-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关注《草原放牧》中独特的旋律进行和节奏变化。
-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如:前奏、间奏、尾奏的分布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整体布局。
-学唱歌曲时,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典型乐句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风格。
2.教学难点
(1)音乐知识: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进行。
(2)实践活动:创作音乐故事,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际表演中。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蒙古族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这首歌曲,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尽管我尽力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复杂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草原放牧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掌握草原放牧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理解草原放牧对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的定义和起源。
草原放牧的特点和重要性。
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放牧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探讨草原放牧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了解草原放牧中的饲料选择和管理。
学会草原放牧中的畜牧业管理和保护措施。
2.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饲料选择和管理的方法。
畜牧业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实践技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实地考察草原放牧场,观察和体验饲料选择和管理。
案例分析,讨论畜牧业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
第三章:草原放牧的生态环境影响3.1 教学目标理解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掌握草原放牧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分析草原放牧对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草原放牧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系统平衡与草原放牧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草原放牧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四章:草原放牧的文化与传统4.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掌握草原放牧在各地域的文化特色。
分析草原放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4.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各地域草原放牧文化的特色。
草原放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草原放牧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实地考察草原放牧地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
小组讨论,探讨草原放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人音版音乐三上《草原放牧》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上《草原放牧》教案
教案:《草原放牧》音乐三上
教学目标:
1. 能够欣赏并理解《草原放牧》这首作品表达的音乐意境。
2. 能够辨认出《草原放牧》中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3. 能够用声音模拟出《草原放牧》中的动物叫声。
教学准备:
1. 音频文件或CD:《草原放牧》
2. 讲义或PPT:《草原放牧》的简介和歌词
3. 图片或实物:与草原和动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草原和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或说出他们对草原和动物的印象和感受。
欣赏和理解:
1. 展示或播放《草原放牧》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听到的感受和想法,例如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感觉。
辨认主旋律和伴奏:
1. 通过讲义或PPT,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2. 播放《草原放牧》音乐的一部分,让学生用手或口模拟主旋律或伴奏。
3. 引导学生辨认出主旋律和伴奏部分,并进行分类和比较。
模拟动物叫声:
1. 对学生解释《草原放牧》这首作品中加入了动物叫声,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2. 播放《草原放牧》中有动物叫声的部分,引导学生一起模拟动物叫声。
小结:
1. 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总结学生们对音乐《草原放牧》的理解和表达。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他们的声音或乐器模拟出其他动物的叫声。
2. 整理和制作展示或演奏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模拟动物叫声的成果。
草原放牧欣赏课教案
草原放牧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作品《草原放牧》,领略琵琶音色的魅力,感受蒙古小姐妹愉快的放牧情景,逐步建立对大草原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情绪、速度等的聆听,感受作品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认识主奏乐器琵琶;在乐段的对比分析中,体会作品在速度、情绪上的变化,提升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作品背景,初步认识主奏乐器琵琶;能从速度、情绪等方面分析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了解作品背景,知道乐曲各部分表达的内容,掌握主奏乐器琵琶音色等相关知识。
【难点】能从速度、情绪等方面分析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看到哪些景象?学生自由发言。
(草原;羊群;两个小女孩)教师总结:该视频是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还有放牧的牧民。
这样一组视频如果用琵琶演奏会有怎样的音乐故事呢?顺势引出课题《草原放牧》。
(二)初步感知1.初听作品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聆听并思考:印象中的琵琶的声音是怎样的?作品整体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清脆、明亮;活泼的)教师大屏幕出示琵琶的照片并总结:大家的音乐感知力非常强,听的也很认真。
琵琶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乐器音色是非常有特点的,它高音明亮而富有刚劲,中音区柔和,低音区音质醇厚。
整首曲子就是在这样极有味道的音色下带给我们活泼、天真的情绪感受。
别小看了这首协奏曲,它也是大有来头,让我们一起目光看向大屏幕。
2.介绍作品教师播放《草原小姐妹》的视频片段,并简单介绍作品:《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演绎了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
全曲共分五部分,而《草原放牧》则是《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知道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通过观察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2. 草原放牧的注意事项3. 观察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4. 小组讨论:草原放牧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知道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2. 笔记本和笔3. 教学PPT4. 小组讨论表格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放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放牧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草原放牧、制作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草原放牧的场景。
蒙古民歌草原放牧教案
蒙古民歌草原放牧教案教案标题:蒙古民歌草原放牧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蒙古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2. 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 通过草原放牧主题,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学内容:1. 蒙古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介绍;2. 学习一首蒙古民歌的歌词和曲调;3. 分组合作进行歌曲排练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蒙古民歌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蒙古民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草原放牧主题的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蒙古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包括歌曲的节奏、音调、演唱方式等,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草原文化。
第三步: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选定的蒙古民歌歌词,并解释其中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教师示范歌曲的曲调和演唱方式,学生跟随学唱。
第四步:分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蒙古民歌进行排练和表演。
2.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负责歌曲的演唱、舞蹈动作设计等。
3. 教师在小组排练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能够顺利完成表演准备。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师也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资源:1. 蒙古民歌的音频和视频资源;2. 蒙古民歌的歌词和翻译;3. 蒙古民歌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3. 学生对蒙古民歌和草原放牧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蒙古族文化专家或艺术家到班级进行讲座或表演,深入了解蒙古民歌和草原文化;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音乐会或演出,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蒙古民歌或编排舞蹈,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撰写者:OpenA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王蓬晔
课标要求: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
3、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启发式、讨论法等。
学法:聆听法、探究法、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要求学生上课要带书和笔。
2、音乐课堂的行为规范要求。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
(《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问题:
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2、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
1、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2、《吉祥三宝》节奏欢快,活泼。
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调舒展、悠扬,属于蒙古族的长调歌曲。
三、新课讲授:
1、蒙古族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民歌体裁:“短调”,“长调”。
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而悠长。
短调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曲调简洁,旋律线起伏不大。
2、欣赏《草原放牧》全曲。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第一部分)
(1)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主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作品。
(2)乐器介绍:琵琶
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拍等地,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经历代演奏者的不断改进,相、品不断增多,并设横抱演奏为竖抱,废拨子而用手指弹奏。
琵琶音域宽广,表演力丰富。
(3)作者简介:
吴祖强:(1927- )作曲家。
代表作: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舞剧《鱼美人》等。
王燕樵(1937-- )作曲家。
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电影音乐《大河奔流》等。
刘德海(1937-- )琵琶演奏家。
代表作:《十面埋伏》等。
(4)创作背景:草原小姐妹动人事迹。
这首乐曲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时年仅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37℃的气温下在大草原上和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
那是1964年2月9日,正是春节的前夕,姐妹俩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
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雪向草原袭来,羊群惊恐四散。
她们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她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
接近-40℃的严寒下,我俩脚步越来越沉重。
我的靴子掉了都不知道,脚已经没知觉了……正在这时,好心人救了她们。
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们姐妹俩在暴风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
她们放的384只羊,只有三只被冻死,其余都安然无恙,而她们却因冻伤而造成了终身残疾。
音乐素材:主要主题是根据吴应矩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
(5)乐曲介绍:此曲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抢救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
《草原放牧》:节奏活泼。
具有舞蹈性,表现“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
《草原英雄小姐妹》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草原放牧》,第二部分《与暴风雪博斗》;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进》;第四部分《党的关怀记心间》;第五部分《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曲式结构:二段体结构:引子A+B A----欢快主题
B----抒情主题
引子: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
第一主题(A):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
“短调”色彩的旋律。
第二主题(B):表现“小姐妹”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祖国。
“长调”色彩的旋律。
四、拓展与探究:
通过聆听、鉴赏《草原放牧》的两个音乐主题片段,感受体验蒙古族“长调”“短调”民歌的特点。
五、总结:
1、音乐知识方面:了解琵琶这种乐器,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的特点。
2、音乐审美: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
她们是蒙古族的骄傲,是内蒙古草原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