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汇总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续前
3.B带:由π→ π*跃迁产生 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 λmax =254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 • εmax=200 • 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
4.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π→ π*跃迁产生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 E1 180nm εmax>104 (常观察不到) • E2 200nm εmax=7000 强吸收 •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带合并 一起红移(长移)
•
•
三、相关的基本概念
1.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不同波长光对样品作用不同,吸收强度不同 以λ~A作图 next 2.吸收光谱特征:定性依据 吸收峰→λmax 吸收谷→λmin 肩峰→λsh 末端吸收→饱和σ-σ跃迁产生
图示
bac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续前
3.生色团(发色团):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具n 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 产生n→ π*跃迁和π→ π*跃迁 跃迁E较低 例: C=C;C=O;C=N;—N=N—
续前
2.非光谱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测定 电磁辐射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 本性质变化的分析方法 分类:折射法、旋光法、比浊法、χ射线衍射法
3.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 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E分 E电 E振 E转
能级差 E h h c
若用一连续的电磁辐射照射样品分子,将照射前后的 光强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就可得到光强 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分子吸收光谱
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0nm~ 200nm
中层 电子
200nm ~380nm
价电 子
380nm 780 nm 2.5 m 50 m ~ 780nm ~ 2.5 m ~ 50 m ~300 m
价电子 分子 振动
分子 振动
分子 转动
9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1)光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 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析法。
表
示,A=
E
1% 1cm
b
c,E
1% 1cm
叫做比消光系数
23
3)吸光度(A)、透光率(T)与浓度(c)的关系
A
T
T =10-kbc
A=kbc
线性关系
c
24
吸光度与光程的关系 A = bc
吸光度
光源
0.00
检测器
吸光度
0.22
b
光源
检测器
吸光度
0.44
样品
b
b
光源
检测器
样品
样品
25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A = bc
14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a of Cr2O72-、MnO4- )
525 545
1.0 350 Cr2O72-
0.8
MnO4-
0.6
0.4
440 nm
0.2
Absorbance
350
400
500
600
700 /nm
15
4.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
物质分子内部六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Ee;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Ev;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Er; (4)原子的核能En; (5)分子的平动能Et; (6)基团间的内旋转能Ei。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总结
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法。
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1.光谱法: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2.非光谱法:基于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电磁辐射只改变了传播方向、速度或某些物理性质。
光谱法的分类:原子光谱: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表现形式:线光谱分子光谱: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表现形式:带光谱原子光谱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分子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FS)、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波动性、粒子性波动性:电磁辐射以波动形式传播,例如: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
粒子性:电磁辐射的波动性不能解释辐射的发射和吸收现象,需要把辐射看作是微粒(光子)才能满意地解释。
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种能量的最小单位即为“光子”。
紫外—可见区的光谱是由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的跃迁产生的。
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变: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电子自旋量子数(ms) 最低能量原理:np>(n-1)d>(n-2)f>ns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的主要区别:1. 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1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而在分子中,电子则在所有原子核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重点提纲笔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800nm)基本原理1.各分子轨道能级高低顺序是:σ<π<n<π*<σ*2.σ→σ*跃迁:特点: 跃迁所需的能量最大.不在谱上,一般为烷烃。
3.π→π*跃迁:具有C=C或C≡C、C=N等基团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会产生π→π*。
会产生K带,若为苯环上的则会产生B带。
4.n→π*跃迁: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C=S、N=N等化合物,所需能量最小,吸收强度为10~100之间。
会产生R带。
5、n→σ*跃迁含-OH、-NH2、-X、-S等基团的化合物。
6.E带:苯环中三个类双键的π→π*跃迁引起的。
7.紫外属于电子光谱、带状光谱,是外层价电子跃迁引起的。
8.必须含有不饱和键。
9. 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1.化学因素:一般稀溶液才符合定律。
离解、缔合、配位等化学变化,使吸光物质形态发生变化。
溶剂、pH、温等影响。
(其实就是影响了浓度)2.光学因素a.单色光的纯度 b.杂散光:与所需波长相隔较远的光 c.散射、反射d.非平行光3.测量误差A值在0.2-0.7或透光率在65%~25%,相对误差较小,是测量最适宜范围。
波长选择原则是:波长越大,干扰越小。
溶液的吸光度可以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和吸收池厚度来改变。
影响光谱的因素1.位阻影响:立体空间结构影响共轭效应。
产生共轭效应,使吸收带红移。
2跨环效应:指非共轭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3.溶剂效应:极性增大,π→π*跃迁红移。
n→π*跃迁蓝移。
4.体系pH的影响。
结构分析1.220-700:脂肪烃或其衍生物。
2.220-250:强吸收,含有两个共轭的不饱和键。
3.250-290:中等强度吸收含有苯基。
4.250-350:弱吸收,含有羰基。
5.300以上:强吸收,有较大共轭体系。
6.顺式异构体比反式异构体的最大吸收波长要短,且摩尔吸光系数小。
显色反应的选择(一般为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缩合反应)1.要求:定量关系明确、灵敏度高、产物稳定性好、显色剂无干扰(一般λmax相差60nm以上)、选择性好。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概述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
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基础是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即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吸光度与它的吸收介质的厚度和吸光物质的浓度呈正比。
当分子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生色基团(即具有不饱和键的原子基团),辐射就会引起分子中电子能量的改变。
常见的生色团有:如果两个生色团之间只隔一个碳原子,则形成共轭基团,会使吸收带移向较长的波长处(即红移),且吸收带的强度显著增加。
当分子中含有助色基团(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时,也会产生红移效应。
常见的助色基团有:-OH, -NH2, -SH, -Cl, -Br, -I。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更拓宽了范围。
目前,分光光度法已为工农业各个部门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所广泛采用,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和科研的有力测试手段。
我国在分析化学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在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制造方面在国际上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1.2 特点分光光度法对于分析人员来说,可以说是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几乎每一个分析实验室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为:(1)应用广泛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区都有吸收,因此均可借此法加以测定。
到目前为止,几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除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之外)均可采用此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1-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1-4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1-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1-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1-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1-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1-12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入射光的波长范围越狭窄,吸光光度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13吸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1-14在实际测定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度的读数处于0.2~0.7之间,以减小测定的相对误差。
1-15在吸光光度法测定时,被测物质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只有透光度为15%~65% 的范围内才是最小的。
2.选择题2-1分光光度法与普通比色法的不同点是A.工作范围不同B.光源不同C.检测器不同D.检流计不同E.获得单色光方法不同2-2 Zn2+的双硫腙-CCl4萃取吸光光度法中,已知萃取液为紫红色络合物,其吸收最大光的颜色为A.红B.橙C.黄D.绿2-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中有关系的是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络合物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2-4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A.1T =A B.㏒1T=A C.㏒T=A D.T=㏒1A2-5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大,说明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厚度厚B.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大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2-6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有色配合物稳定性E.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2-7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D.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2-8已知磷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10%,而它与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吸光度差为0.699,那么,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A. 50%B. 20%C. 30%D. 40%2-9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标准系列的某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调透光率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85%。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讲解学习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分子对近紫外至可见光波段(200-800nm) 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仪器分析方法。
一、 吸收曲线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曲线。
这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能力,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图: 邻菲罗啉-亚铁溶液的吸收曲线 1-0.2mg/L ;2-0.4mg/L ;3-0.6mg/L➢ 同一浓度的有色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光度,对应最大的地方称为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 来表示。
➢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对于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 不变,而对不同物质,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 不同;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浓度愈大,吸光度也愈大,此特性可以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价电子:σ电子(单键)、π电子(双键)和未参与成键的n 电子(孤对电子); 相应的,存在五种分子轨道:成键轨道σ、 π;反键轨道σ*、 π*;非键轨道n ,其能量顺序为:σ<π<n<π*<σ*➢ 有机化合物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价电子:σ电子(单键)、π电子(双键)和未参与成键的n 电子(孤对电子); 相应的,存在五种分子轨道:成键轨道σ、 π;反键轨道σ*、 π*;非键轨道n ,其能量顺序为:σ<π<n<π*<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的关系12 3(1)饱和的有机化合物饱和烃的分子中只有C-C键和C-H键,只能发生→σσ*跃迁,这类跃迁能量最大,对应波长最短,处于200nm以下的远紫外区;含有O、N、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物存在n电子,还可以发生n→σ*跃迁,其吸收峰在200nm附近。
(2)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C=C键可以发生π→π*跃迁,λmax在170~200nm左右;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键(包括三键)形成的共轭体系,随着共轭体系的延长,π→π*跃迁所需能量降低,λmax移向长波长,并伴随吸收强度的增加。
紫外分光光度法知识点总结
紫外分光光度法知识点总结一、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紫外区,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对应的波长范围为200-400nm,而在可见光区,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当物质受到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其中的某些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跃迁至激发态,导致光束透射率的减小,而其他分子则不吸收光,导致光束透射率的不变。
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吸收的光强和未被吸收的光强的比值,即吸光度,可得到与样品浓度或成分相关的信息。
二、仪器常用的紫外分光光度仪包括单波长紫外分光光度仪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仪。
单波长紫外分光光度仪主要用于定量分析,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仪则可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该仪器主要由光源、光栅、样品室、检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氘灯或钨灯,光栅用于分光,并将输入光束分成不同波长的光束,样品室用于放置样品,检测器用于测量透射光强,信号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处理测量到的数据。
三、样品制备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
例如,在分析有色物质时,需要进行稀释处理,以确保在测量范围内。
在样品中包含多种组分时,通常需要进行分离提取,以分离出感兴趣的组分。
此外,还需要注意去除空气对样品测量造成的影响,保持溶液的清澈度,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尽量避免空气氧化和光降解的影响。
四、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在定量分析中,可以利用比色法、标准曲线法、内标法等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目标组分的含量。
在定性分析中,则通常通过比较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已知物质的光谱,来进行鉴定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色谱法、电泳法、萃取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分离,以满足复杂样品的分析要求。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定范围宽、样品制备简便等优点,因此在药品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分析化学:第七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 凹面反射镜,将分光 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 出射狭缝;
(4) 为克服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首先应选择比较好的单
色器。此外还应将入射波长选定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且 吸收曲线较平坦处。
(2) 化学性因素
• 朗—比耳定律的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 作用;假定只有在稀溶液(c<10-2mol·L-1)时才基本符合。
当溶液浓度c >10 -2 mol·L-1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 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 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直线向c 轴弯曲,即负偏离;反之,则向A轴弯曲,即正偏 离。
讨论:
A总 =A1 + lg2 - lg(1+10-εbc )
(3) | |很小时,即ε1≈ε2:
可近似认为是单色光。在低浓度范围内,不发生偏离。若
浓度较高,即使| |很小, A总 ≠A1 ,且随着c值增大, A
总 与A 1的差异愈大,在图上则表现为A—c曲线上部(高浓度区) 弯曲愈严重。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因实际上只能测总吸光度A总,并不能分别测得
A1和A2,故:
A总 = lg(Io总/It总 ) =lg(Io1+Io2)/(It1+It2) = lg(Io1+Io2)/(Io110-ε1bc +Io210-ε2bc )
令: ε1-ε2 = ; 设: Io1 =Io2
分析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大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分子中价电子跃迁。
波长范围200~760nm,特点:灵敏度高;准确度较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位阻影响,若有两个发色团产生共轭,吸收带长移;跨环效应;溶剂效应,体系PH的影响。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化学因素:只有在稀溶液时,才成立。
光学因素:只适用于单色光。
透光率测量误差:T值在65%~20%,或A值在0.2~0.7之间,误差最小。
A=0.434,T=36.8%。
荧光分析法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
荧光产生的方式:振动弛豫、内部能量转换,荧光发射,外部能量转换,体系间跨越,磷光发射。
荧光光谱的特征:斯托克斯位移,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成镜像关系。
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的条件:强的紫外吸收和一定的荧光效率。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溶剂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熄灭剂的影响。
荧光分光光度计在结构上与紫外的影响:1、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以消除投射光和杂散光对荧光测量的影响。
2、荧光分析仪器有两个单色器,一个是激发单色器,置于样品池前,用于获得单色性较好的激发光,另一个是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池与检测器之间,用于分出某一波长的荧光,消除其他杂散光的干扰。
红外分光光度法,振动自由度。
线性分子:3N-5,非线性:3N-6。
基本振动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简并性;红外非活性振动。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需满足的两个条件:红外辐射能量与分子发生跃迁的振动能级相等;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其偶极矩要发生变化。
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诱导效应,高波数移动。
共轭校应,低波数移动。
氢键效应,低波数移动。
空间位阻,高波数移动。
键角效应。
振动耦合。
费米共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优点:检出限低,灵敏度好;准确度好;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
谱线变宽的因素:自然宽度,多普勒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场致变宽。
分析化学系列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学习课件(PPT课件)
红移(red shift) 长移(bathochromic shif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回主目录
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 (hyperchromic effect)
返回
example
11.1.3 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吸收带 特 点 波长较长 弱吸收 λ(nm) ~300
吸收强度 (max)
+ + +
C
–
+ +
–
C
+ +
–
*
+
–
+
C C
–
+
+
C
–
+
+
C C
*
+
C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
回主目录
–
返回
共轭双键的离域作用
4 * 3
* 最高空轨道
E>E →跃迁几率↑→↑ ; E↓→↑ 最低占有轨道 2 1 C=C 共轭 C=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 吸收光谱的特征 • 生色团和助色团 • 红移与蓝(紫)移 •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强带(strong band) max>104 • 强带和弱带 弱带(weak band) max<10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回主目录
返回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的特征
X 微 红 可 紫 射 波 外 见 外 线 400~760nm 200~400nm
γ 射 线
3×1010 3×1012 3×1014 3×1016 3×1018 3×1020 3×10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夏天参加户外活动时,假如天气晴朗,就应该注 意保护皮肤,不然,暴露在火辣辣太阳之下旳皮肤, 数小时后就会出现红肿、瘙痒、发烧、刺痛症状,数 后来出现蜕皮现象,这表白太阳光中有一种光线能伤 害生物细胞。科学家研究证明,这种光线是紫外线。
根据可见光、紫外光与物质分子旳相互作用建立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简朴
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测定迅速
第一节 概述
课堂活动
1.紫外-可见光旳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400~760nm
C.200~760nm
D.360~800nm
2.下列论述错误旳是
A.光旳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旳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旳吸收有选择性 D.光旳能量与其频率成反比
第一节 概述
一、物质对光旳选择性吸收
单色光: 单一波长旳光束 复合光: 具有多种波长旳光束 电磁波谱: 以波长大小顺序排列旳电磁波谱图
波长 10pm 300pm 200nm 400nm 800nm 500mm 1cm 1m
光谱 射线 X射线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措施 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光谱法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旳光学性能
1.测光方式 3.狭缝或光谱带宽 5.波长精确度 7.波长反复性 9.光度反复性
2.波长范围 4.杂散光 6.吸光度范围 8.测光精确度 10.辨别率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旳类型 1.可见分光光度计 721型
0.7范围内。若吸光度读数不在此范围,可 采用哪些措施进行调整?
第四节 分析条件旳选择
【精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完整版
2021/5/5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很多,但可归纳为三 种类型,即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波 长分光光度计。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经单色器分光后的一束平行光,轮流通过参比溶液和
样品溶液,以进行吸光度的测定。这种简易型分光光度计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适用于常规分析。
14
2021/5/5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 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但是,人们通常将 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 团。
下面为某些常见生色团的吸收光谱。
15
2021/5/5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24
2021/5/5
三、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的改变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和最大吸 收波长的变化。当溶剂的极性由非极性改变到极性时, 精细结构消失,吸收带变向平滑。
溶剂对异亚丙基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正己烷 CHCl3 CH3OH H2O
* max/nm
230
238
237
243
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 电光源两类。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 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8
2021/5/5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单色器 主要功能:产生光谱纯度高的波长且波长在紫
外可见区域内任意可调。 主要类型:能起分光作用的色散元件主要是棱
26
2021/5/5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吸收光谱 M h 吸收辐射能量 M * 吸收光谱
基态 光
激发态
✓例: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
* 原子吸收光谱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um
当辐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若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
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能量,就可能被基态原子所吸收。为线状光谱(Line spectrum,狭窄谱线组成 )。
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
根据测定时所选用的光源 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目视比色法
系列标样 Cs
C2s
C3s
C4s
C5s
Cx 比较颜色深浅
三、目视比色法(colorimetry)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常用于测定试样中质量分数为1%~10-5的微量组 分,甚至可测定低至质量分数为10-6~10-8的痕量组分。 2、 准确度较高。目视比色法的相对误差为5%~10%,吸光光度 法为2%~5%。 3、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 间接地用目视比色法或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5
4
1——末断吸收 4——波谷
2——最大吸收峰 5——次吸收峰
入
3——肩峰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 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 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
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
状和λmax则不同。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ca:g·L-1
Molar Absorptivity A c b
K a 吸光系数, L ·g –1 ·cm -1
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试液 无色 无色 有色 有色
显色剂 无色 有色 无色 有色
参比溶液 溶剂参比(蒸馏水) 试剂参比 试样参比 控制适当条件,使显色剂不与 被测物质显色
§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根据吸收光谱的光谱特征进行定性分析
2. Double-Wave Spectrophotometers
光源
单色器1 λ1 吸收池 λ2
检测器
单色器2
功能:测量样品的ΔA = Aλ2 - A λ1 优点:消除背景吸收和干扰吸收。
显示器
酶标仪:
用于酶免疫测定
生化分析仪: 用于临床检验
尿液分析仪: 用于临床检验
血红蛋白测定仪: 用于临床检验
结构:在光电管的基础上,增加9 ~16 个 倍增光敏阴极。
特点:信号被放大, 放大倍数与外加电压有关。
5.信号显示装置 / 读数装置 Indicators / Readout Devices
数字显示式: 吸光度、透光率、浓度
二、Types of Spectrophotometer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 d - d 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d 轨道上的
电子产生能级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较小。
2)电荷跃迁: 金属配合物吸收紫外-可见光后,电子从配位体
轨道跃迁到中心离子轨道。 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四、光的吸收定律 Absorption law of light
(一) Lambert - Beer 定律
➢ 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形状不同,说明物质对光 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吸收曲线的特征(吸收峰的个数、吸收峰波长) 取决于吸光物质的结构。
考研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汇总
第十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电子光谱由于电子光谱的强度较大,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一般可达10-4~10-8g/ml,部分可达10-7g/ml准确度一般为0.5%,采用性能较好的仪器其测定准确度可达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用途:1 在定性上不仅可以鉴别不同官能团和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合物2 在定性上可以鉴别结构相似的不同化合物3 在定量上,不仅可以进行单一组分的测定,而且可以对多种混合组分不经分离进行同时测定4 可以根据吸收光谱的特性,与其他分析方法配合,用以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第一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一)跃迁类型(考过简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讨论分子中价电子在不同的分子轨道之间跃迁的能量关系分子中的价电子分为存在于σ轨道的σ电子,π轨道上的π电子、未参与成键而仍处于原子轨道中的n电子轨道:电子围绕分子或原子运动的几率分布叫做~轨道不同,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分子轨道可以认为是当两个原子靠近而结合成分子时,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可以线性组合生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分子轨道具有低能量称为成键轨道,另一个分子轨道具有高能量称为反键轨道π键的电子重叠比σ键的电子重叠少,键能弱,跃迁所需的能量低分子中n电子的能级,基本保持原来原子状态的能级,称为非键轨道非键轨道比城建轨道所处能级高,比反键轨道能极低分子中不同轨道的价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处于低能级的价电子吸收一定能量后,就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处于σ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光能后跃迁到σ*反键轨道,分子中σ较为牢固,故跃迁需要较大的能量吸收峰在远紫外区举例:饱和烃(甲烷,乙烷)E很高,λ<150nm(远紫外区)2.π→π*跃迁:处于π成键轨道上的电子跃迁到π*反键轨道上,所需的能量小于σ→σ*跃迁所需的能量孤立的π→π*跃迁一般在200nm左右,其特征是吸光系数很大,一般ε很大,一般ζ>104,为强吸收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形成离阈键,电子容易激发,使π→π*所需能量减少共轭键越长,跃迁所需能量愈小举例:不饱和基团(—C=C—,—C =O )E较小,λ~ 200nm3.n→π*跃迁:含有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 ,C=O),其非键轨道中孤对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跃迁,这种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nm~400nm)吸收强度弱,ε小,约在10~100之间4.n →σ*跃迁:如含-OH,-NH2,-X,-S等集团化合物,其杂原子中孤对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跃迁,这种跃迁可以吸收的波长在200nm左右合物以及许多水合无机离子均可产生电荷迁移跃迁)电荷迁移吸收出现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相应电子轨道的能量差若中心离子的氧化能力越强或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相反,若中心离子还原能力越强或配体的氧化能力越强)则发生电荷迁移时吸收的辐射能量越小电荷迁移吸收光谱最大的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较大,一般εmax>104,用于定量分析,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与电荷迁移跃迁比较,由于选择规则的限制,配位场跃迁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小,一般εmax<102,位于可见光区(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一些常用术语9增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称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10减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减弱称减色效应或淡色效应11强带: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εmax值大于104的吸收峰称为~12弱带: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εmax值小于103的吸收峰称为~(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考过简答)吸收带:是说明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位置.R带: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NO;—N=N—等这一类发色团的特征它的特点是处于较长波长范围(~300nm),是弱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值,一般在100以内,所以测n →π*跃迁需要较浓溶液溶剂极性↑,λmax↓→R带蓝移(短移)所以在非极性溶剂中吸收峰在较长波长处,若改用极性溶剂时,吸收峰短移,说明有R带存在.K带:由共轭双键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其特点是εmax>104,为强带共轭体系增长,λmax↑→红移,εmax↑.B带:是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杂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带苯的多重吸收带:苯蒸气在230~270nm处出现精细结构的吸收光谱,称为~•λmax =254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εmax=200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E带: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π→π*跃迁产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分为和E2带,都属于强带吸收•E1 180nm εmax>104(常观察不到)E2 200nmεmax=7000 强吸收.电荷转移吸收带许多无机物(如金金属卤化物)和某些有机物混合而得的分子络合物,在外来辐射激发下会强烈地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从而获得可见或紫外吸收带配位体场吸收带过渡金属水和离子或过渡金属离子与显色剂(通常是有机化合物)所形成的络合物,能吸收适当波长的可见光(或紫外光),从而获得相应的吸收带影响吸收带的因素(考过简答)各种影响因素的核心,是对分子中电子共轭结构的影响1 位阻影响化合物中若有二个发色团发生共轭效应,可使吸收带长移,但若二个发色团由于立体阻碍妨碍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上,就会影响共轭效应,这种影响在光谱图上能反映出来2 跨环效应(1)在一些β、γ不饱和酮中,虽然双键与酮基不产生共轭体系,但由于适当的立体排列,使羰基氧的孤电子对和双键的π电子发生作用,以致使相当于n→π*跃迁的R吸收带向长波移动,同时其吸收强度增强(2)当C=O基团的π轨道与一个杂原子的p轨道能够有交盖时,也会出现跨环效应3 溶剂效应溶剂效应影响:吸收峰位置、吸收强度、光谱形状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受溶剂影响较大,所以一般应注明所用溶剂溶剂的极性不同,一般使n→π*跃迁和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位置向不同方向移动改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一般使π→π*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使n→π*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后者的移动一般比前者移动大改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使π→π*跃迁吸收峰长移,是因为激发态的极性总比基态极性大,因而激发态与极性溶剂相互作用所降低的能量大,所以产生长移而在n→π*跃迁中,基态的极性大,非键电子与极性溶剂之间能形成较强的氢键,使基态能量降低大于反键轨道与极性溶剂相互作用所降低的能量,因而跃迁距离变大,故向短移4 体系PH 值的影响体系的PH 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使比较普遍的,不论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样品都有明显的影响第二节 基本原理Lamber-Beer 定律Lamber-Beer定律:吸收光谱法基本定律Lamber-Beer 定律: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间关系的定律Beer 定律:说明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Lamber 定律:说明吸光度与厚度的关系E 是吸光系数,C 是吸光物质的浓度,l 是吸光物质的厚度,A 是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 上式说明,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后,透光率T 与浓度C 或厚度L 之间的关系式指数函数的关系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从T 降至T 2若以透光率的负对数为吸光度A ,则吸光度与浓度或厚度之间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其中E 是比例常数,又称为吸光系数吸光系数两种表示方式之间的关系是: 式中M 是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超过105数量级,通常在104~105之间为强吸收,小于102为弱吸收,介于两者之间称中强吸收吸光系数ε或E 1cm 1%不能直接测得,需用一直准确浓度的稀溶液测得吸光度换算而得到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吸光物质时,则溶液的吸光度将是各组分吸光度的总和只要共存物质不互相影响性质,即不因共存物而改变本身的吸光系数,则总吸光度是各共存物的吸光度的和,lC E I I Beer Lamber ⋅⋅=--⇒0lg定律表达式l C E T A I IT ⋅⋅=-==lg 0吸光度透光率lEC A T ⋅--==1010或%1110cm E ⋅=ε而各组分的吸光度由各自的浓度与吸光系数所决定吸光度的这种加和性质是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组分的依据偏离Lamber-Beer 定律的因素(常考简答)依据Beer 定律,A 与C 关系应为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1化学因素溶液中溶质可因浓度改变而有离解、缔合与溶剂间的作用等原因而发生偏离Beer 定律的现象 由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有时可控制溶液条件设法避免2光学因素(1) 非单色光:Beer 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而设光是单色光,但事实上真正的单色光是难以得到的当光源为连续光谱时,常采用单色器把所需要的波长从连续光谱中分离出来,其波长宽度决定于单色器中的狭缝宽度和棱镜或光栅的分辨率谱带宽度: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同时为了保证透过光的强度对检测器有明显的响应,狭缝就必须有一定的宽度,这就使分离出来的光,同时包含了所需波长的光和附近波长的光,即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这一宽度称为~谱带宽度常用半峰宽来表示谱带宽度S 的值愈小,单色性愈好,但因仍是符合光,故仍可以使吸光度变值而偏离Beer 定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光系数讨论:入射光的谱带宽度严重影响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形状E1>E2时,使吸光度减小,产生负偏差E1<E2时,使吸光度增大,产生正偏差(2) 杂散光杂散光:从分光器得到的单色光中,还有一些不再谱带宽度范围内的与所需波长相隔较远的光,称为~ 杂散光也可使光谱变形变值,特别是在透射光很弱的情况下,会产生明显的作用杂散光来源: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 21020121I I I I 和为对应的透过光光强分别和入射光光强分别为的光组成和设入射光由波长为λλl EC I I l C E I I T A ⋅-⋅=⇒⋅⋅=-=-=10lg lg 00 0201020102010201020121121211010101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T l C E E l C E l C E l C E +⋅+⋅=+⋅+⋅=++=⋅-⋅-⋅-⋅-)(又 02010********lg lg I I I I l C E T A l C E E +⋅+-⋅=-=⇒⋅-)(偏离线性关系越严重与)(定律不成线性关系,偏离与成线性关系C A E E Beer C A E E l C E A E E ↑⇒-⇒≠⋅=⇒=1221121若样品不吸收杂散光,会使A 变小,是负偏离,若样品吸收杂散光,则是正偏离,A 增大(3) 散射光和反射光散射光和反射光,都是入射光谱带宽度内的光,对透射光强度有直接影响光的散射可使透射光减弱,常使测得的吸光度偏高反射也使透射光减弱,常使测得的吸光度偏高(4) 非平行光通过吸收池的光,一般都不是真正的平行光,倾斜光通过吸收池的实际过程将比垂直照射的平行光的光程常,使厚度l 增大而影响测量值使光程↑,A ↑,吸收光谱变形3 透射率测量误差✓ 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两个因素: 透光率T 和透光率测量误差ΔT 的大小✓ ΔT 影响因素:仪器噪音1)暗噪音(与光讯号无关)2)讯号噪音(随光讯号强弱而变化)1)暗噪音——与检测器和放大电路不确切性有关、与光讯号无关不论有光照射还是无光照射,可视为一个常量ΔT适宜测量的范围:2)讯号噪音——与光讯号有关讯号噪声与被测光强的平方根成正比,其比值与光的波长及光敏元件的品质有关如上图所示,表明测量误差较小的范围一直可延至较高吸光度区,对测定有利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在紫外-可见光区可任意选择不同波长的光测定吸光度的仪器光路: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讯号处理及显示器(一)主要部件l E T l E T l E A C l C E T A ⋅-=⋅-=⋅=⇒⋅⋅=-=ln 434.0lg lg TT T C C lg 434.0⋅∆=∆浓度的相对误差对应最小的测量误差,↔==368.0434.0T A 7.0~2.0%20~%65::A T 测定结果相对误差较小⇒1 光源分光光度计要求有能发射强度足够而且稳定的,具有连续光谱且发光面积小的光源紫外区和可见区通常分别用氢灯和钨灯两种光源可见区——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350~1000nm紫外区——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150~400nm2单色器:包括进口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聚焦棱镜和出口狭缝组成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中按波长顺序色散,并从中分出一定宽度的谱带色散元件的作用是使各种不同波长的平行光有互不相同的投射方向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色散元件分出光波长不等距光栅——衍射和干涉分出光波长等距3.吸收池: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一般常用光电效应检测器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硒光电池:用于可见区硅光电池:紫外区+可见区光电池是一种光敏半导体,易“疲劳”内阻小,电流不易放大,光强弱时,不能测量只能用于谱带宽度较大的低档次仪器光电管是由一个阳极和光敏阴极组成的真空二极管,阴极表面独有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灯光民材料,当它被有足够能量的光照射时,能够发射出电子内阻很高,产生的电流很容易放大光电倍增管:与光电管结构上的差异是,光敏金属的阴极和阳极之间还有即被倍增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晶体硅上紧密排列一系列光二极管检测器二级管数目越多、分辨率越高能快速光谱采集时它技术上的一个特点5.记录装置:讯号处理和显示系统(二)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与类型1 光学性能2 几种光路类型(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高•比色池配对(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不高•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3)光多道二极管阵列检测的分光光度计(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2 吸光度的校正3 吸收池的校正第四节定性分析方法与纯度检测(一)定性鉴别吸收光谱特征包括:吸收光谱形状、吸收峰数目、各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强度和相应的吸光系数值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有完全相同的吸收光谱,但吸收光谱相同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同一个化合物,因为有机分子中的选择吸收的波长的强度,主要决定于分子中的生色团和助色团及其共轭情况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化合物的定性鉴别,一般采用对比法所谓对比法,是将样品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与标准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利用文献所载的紫外可见标准图谱进行核对,如果两者完全相同,则可能是同一种化合物,如两者有明显差别,则肯定不是同一种化合物1 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最常用于鉴别的特征数据是吸收峰所在的波长(λmax)具有不同或相同吸收基团的不同化合物,可有相同的λmax值,但它们的分子量一般是难以相同的因此它们的ε或E1cm1%常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吸光系数也常用于化合物的定性鉴别2 对比吸光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不只一个吸收峰的化合物,可用在不同吸收峰处(或峰或谷)测得吸光度的比值作为鉴别的依据3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只有在光谱曲线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是同一物质,若光谱曲线有差异,则可发现试样与标准品并非同一物质用紫外吸收光谱数据或曲线定性鉴别,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紫外吸收光谱一般只有1个或几个宽吸收带,曲线的形状变化不多,在成千上万种有机化合物中,不相同的化合物可以有类似甚至雷同的吸收光谱,所以在得到相同的吸收光谱时,应考虑到又并非同一种物质的可能性,而在两种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有明显差别时,却可以肯定两物不是同一物质(二)纯度检测1 杂质检查1)峰位不重叠:找λ→使主成分无吸收,杂质有吸收→直接考察杂质含量2)峰位重叠:主成分强吸收,杂质无吸收 / 弱吸收→与纯品比较,E ↓杂质强吸收 >> 主成分吸收→与纯品比较,E ↑,光谱变形**被检查的化合物必须已经鉴别确证之后,方能认为光谱数据或形状的改变是由杂质存在所致2杂质的限量检测药物中的杂质长须指定一个容许其存在的限量有时用峰谷吸收度的比值控制杂质的限量为了限制杂质的按量,可规定一个峰谷吸收度比的最小允许值第五节 定量分析方法一、单组份样品的定量方法通常选择被测物质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处,以提高灵敏度并减少测量误差,被测物如有几个吸收峰,可选无其它物质干扰的,较高的吸收峰,一般不选光谱中靠短波长末端的吸收峰 许多溶剂本身在紫外光区有吸收峰、所以选用的溶剂应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组分的测定波长必须大于溶剂的截止波长(一)吸光系数法(绝对法)2.标准曲线法要求单色光前提:iE C A mL g C i g W ⇒−−→−−−→−求含样过程:已知稀释)/(/)(lE A mL g C i ⋅=]100/[l A L mol C i ⋅=ε]/[或%100%⨯=样C C i i 条件前提:固定仪器和测定CA C K A ∝⇒⋅=样样同上条件固定条件查得测定样品曲线分别测定配制标准系列过程:C A A C A ⇒−−−→−⇒−−−→−~3.对照法:外标一点法✓注:当样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的稀释倍数相同时 (二)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三种情况: 1.两组分吸收光谱不重叠(互不干扰)两组分在各自λmax 下不重叠→分别按单组分定量2.两组分吸收光谱部分重叠λ1→测A1→b 组分不干扰→可按单组分定量测Ca λ2→测A2→a 组分干扰→不能按单组分定量测Ca标样标样标样标样A A C C A A C C ⨯=⇒=标样与样品浓度相近;截距为固定仪器和测定条件;前提:0标样和分别测定一定过程:A A →λSiS i A A C C ⋅=S iS i A A m m ⋅=%100%⨯=mm i i+++=c b a A A A A 总定量依据:b b aa A E A E 222111;测定;测定过程:⇒⇒λλa a a a a a E A C C E A 1111=⇒⋅=由b b b b b b E A C C E A 2222=⇒⋅=由b a b a aa A E E A E +⇒⇒2222111;和测定;测定过程:λλa a a a a a E A C C E A 1111=⇒⋅=由b b a a b a b a C E C E A A A ⋅+⋅=+=+22222由b a a b a b E C E A C 222⋅-=⇒+3.两组分吸收光谱完全重叠——混合样品测定 (1)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 ✧ 步骤:✧ 消除a 的影响测b选择波长的原则,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1 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应具有相同的吸光度 2待测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应足够大 被测组分在两波长处的∆A 值愈大,愈有利于测定 (2)系数倍率法 ✓前提:干扰组分b 不成峰形 ✓ 步骤:b 曲线上任找一点→λ1 ✓ 另一点→λ2 ✓无等吸收点✓ 优点:同时将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放大信号K 倍, 提高了待测组分测定灵敏度(3)三波长法b a b a ba b a A A A A A A 222111+=+=++ba bb a a b a b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212121aa A A a 2121=⇒λλ和的等吸收点选bb bbb bb b a C E C E E A A A ⋅∆=⋅-=-=∆⇒+)(2121bba bb b a b E A E E A C ∆∆=-∆=⇒++21倍率因子令K A A b b=21)()()()(1212112212a a b b a b ab ba ba b a A KA A KA A A A A K A KA A -+-=+--=-=∆+++aa aa ab a C E KE A KA A ⋅-=-=∆⇒+)(1212的干扰消除了b C A a b a ⇒∝∆+三波长法中所选定的三个波长点,必须在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上为一条直线(5)偏最小二乘法(6)导数光谱法导数光谱给出的信息可用于定性鉴别、结构分析以及痕量测定等方面是对于能吸收可见光的有色溶液的测定方法,通常也称为光电比色法1 灵敏2 简便3 许多不吸收可见光的无色物质可以用显色反应变成有色物质,使之能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而且能提高测定灵敏度和加和性显色反应包括: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缩合反应,其中哦那个络合反应应用最广1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可形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或络离子,吸收系数可高达105,灵敏度高,且常有较好的选择性,适用于微量比色分析多元络合物:金属离子与两种或两种以上那个配位体形成的络合物称为~~多元络合物中应用较多的是与两种配位体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可以提高比色分析选择性与灵敏度的作用一些表面活性剂参与金属离子和显色剂的反应时能形成胶束状化合物,可使吸收峰移向长波段,且使吸收系数增大形成离子对(离子缔合物)的反应也被应用于比色法显色反应的有色产物,若能溶于有机溶剂,则可萃取后进行比色测定,有利于排除干扰和提高灵敏度(1)显色反应须符合的要求1 被测物质与所生成的有色物质之间,必须有确定的定量关系,方能使反应产物对光的吸收度准确地反应被测物的含量2 反应产物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测得的吸收度有一定的重现性3 如试剂本身有色,则反应产物的颜色与实际的颜色须有明显的差别,即产物与试剂对光的最大吸收波长应有较大差异,才能分辨产物的吸收与试剂的吸收4 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足够大,才能有一定的灵敏度5 显色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才能减免干扰因素对于萃取比色法,应有足够大的分配比,以保证萃取完全(2)影响显色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与溶剂、酸碱度、时间、温度及其它(3)反应条件的控制。
实例解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例解析一、原理分析UV-VIS依据电子跃迁光谱,通常分子轨道基态外层电子处在,当分子外层吸收紫外或者可见辐射后,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
其中紫外光谱:200~400nm,可见400~780nm。
其定性依据是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吸光度不同,定量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A= εbc 吸光度分子二、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有机物,尤其是含有发色光能团、大共轭体系如含有苯环的有机物的测定三、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好、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缺点:远不如红外光谱好,很多化合物在紫外没有吸收或者吸收很弱,而且紫外光谱特征性不强。
可以用来检验一些具有大的共轭体系或者发色官能团,并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四、仪器组成:光源——单色器——狭缝——样品池——检测器五、准备工作实验开始前查相关文献确定显色剂,显色剂:将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反应类型: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缩合反应显色剂选择条件:(1)灵敏度(2)选择性(3)生色物质稳定(4)组成恒定(5)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颜色对比大六、实验仪器前期设定:由待测物质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使用可见区还是紫外区,确定光源钨丝或者氢、氘。
由待测物质确定样品池采用紫外区的石英池或者可见区的玻璃池检测器选用光电倍增管达到最佳检测效果七、配置标准检测液、显色剂溶液、参比溶液、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由分析纯的待测物质配置而成的溶液参比溶液:若仅待测组分和显色剂反应产物有吸收,其他试剂无吸收,用水做参比若显色剂和其他试剂略有吸收,试液本身无吸收,用“试剂空白”(不加试样溶液)参比若待测试液有吸收,而显色剂无吸收,则用“试样空白”(不加显色剂)做参比一般都选用试剂空白,即八、样品前处理,制成相应的溶液,如果其中有干扰离子,则加入掩蔽剂进行掩蔽或者采用化学方法分离出干扰离子九、实验条件确定:(1)最大吸收波长确定取1ml的标准溶液,1ml显色剂配制成溶液,稀释、定容、差文献确定谱线大致范围,多次测定,选择有最大吸收时的波长定为最大吸收波长,并且和标线对比,确定其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控制吸光度在最适范围(2)显色剂用量确定分别取1ml标准液,不同体积显色剂配成溶液,稀释、定容、多次测定得到吸光度-显色剂用量曲线,选择使得曲线平缓的最低用量再增加0.5ml为最佳显色剂用量(设为a ml)(3)显色温度确定取分别取1ml标准液、和a ml的显色显色液,稀释定容,测量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的吸光度显色时间曲线,得到最适温度T0(4)显色时间的确定分别取1ml标准液、和a ml的显色显色液,稀释定容,恒温T0测量,分在测量得到吸光度-显色时间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电子光谱由于电子光谱的强度较大,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一般可达10-4~10-8g/ml,部分可达10-7g/ml准确度一般为%,采用性能较好的仪器其测定准确度可达%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用途:1 在定性上不仅可以鉴别不同官能团和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合物2 在定性上可以鉴别结构相似的不同化合物?3 在定量上,不仅可以进行单一组分的测定,而且可以对多种混合组分不经分离进行同时测定4 可以根据吸收光谱的特性,与其他分析方法配合,用以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第一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一)跃迁类型(考过简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讨论分子中价电子在不同的分子轨道之间跃迁的能量关系分子中的价电子分为存在于σ轨道的σ电子,π轨道上的π电子、未参与成键而仍处于原子轨道中的n电子轨道:电子围绕分子或原子运动的几率分布叫做~轨道不同,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分子轨道可以认为是当两个原子靠近而结合成分子时,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可以线性组合生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分子轨道具有低能量称为成键轨道,另一个分子轨道具有高能量称为反键轨道π键的电子重叠比σ键的电子重叠少,键能弱,跃迁所需的能量低分子中n电子的能级,基本保持原来原子状态的能级,称为非键轨道非键轨道比城建轨道所处能级高,比反键轨道能极低分子中不同轨道的价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处于低能级的价电子吸收一定能量后,就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处于σ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光能后跃迁到σ*反键轨道,分子中σ较为牢固,故跃迁需要较大的能量吸收峰在远紫外区举例:饱和烃(甲烷,乙烷)E很高,λ<150nm(远紫外区)2.π→π*跃迁:处于π成键轨道上的电子跃迁到π*反键轨道上,所需的能量小于σ→σ*跃迁所需的能量孤立的π→π*跃迁一般在200nm左右,其特征是吸光系数很大,一般ε很大,一般ζ>104,为强吸收¥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形成离阈键,电子容易激发,使π→π*所需能量减少共轭键越长,跃迁所需能量愈小举例:不饱和基团(—C=C—,—C =O )E较小,λ~ 200nm3.n→π*跃迁:含有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 ≡N ,C=O),其非键轨道中孤对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跃迁,这种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nm~400nm)吸收强度弱,ε小,约在10~100之间4.n →σ*跃迁:。
如含-OH,-NH2,-X,-S等集团化合物,其杂原子中孤对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跃迁,这种跃迁可以吸收的波长在200nm左右合物以及许多水合无机离子均可产生电荷迁移跃迁)#电荷迁移吸收出现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相应电子轨道的能量差若中心离子的氧化能力越强或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相反,若中心离子还原能力越强或配体的氧化能力越强)则发生电荷迁移时吸收的辐射能量越小电荷迁移吸收光谱最大的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较大,一般εmax>104,用于定量分析,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与电荷迁移跃迁比较,由于选择规则的限制,配位场跃迁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小,一般εmax<102,位于可见光区-1吸收峰:曲线上吸收最大的地方,它所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收波长(λmax)2谷:峰与峰之间的部位叫谷,该处的波长称最小吸收波长(λmin)\9增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称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10减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减弱称减色效应或淡色效应11强带: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εmax值大于104的吸收峰称为~12弱带: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εmax值小于103的吸收峰称为~(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考过简答)吸收带:是说明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位置.R带: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NO;—N=N—等这一类发色@团的特征它的特点是处于较长波长范围(~300nm),是弱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值,一般在100以内,所以测n →π*跃迁需要较浓溶液溶剂极性↑,λmax↓→R带蓝移(短移)所以在非极性溶剂中吸收峰在较长波长处,若改用极性溶剂时,吸收峰短移,说明有R带存在.K带:由共轭双键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其特点是εmax>104,为强带共轭体系增长,λmax↑→红移,εmax↑.".B带:是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杂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带苯的多重吸收带:苯蒸气在230~270nm处出现精细结构的吸收光谱,称为~•λmax =254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εmax=200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E带: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π→π*跃迁产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分为E1和E2带,都属于强带吸收•E1 180nm εmax>104(常观察不到)•E2 200nmεmax=7000 强吸收.—.电荷转移吸收带许多无机物(如金金属卤化物)和某些有机物混合而得的分子络合物,在外来辐射激发下会强烈地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从而获得可见或紫外吸收带配位体场吸收带过渡金属水和离子或过渡金属离子与显色剂(通常是有机化合物)所形成的络合物,能吸收适当波长的可见光(或紫外光),从而获得相应的吸收带影响吸收带的因素(考过简答)各种影响因素的核心,是对分子中电子共轭结构的影响1 位阻影响化合物中若有二个发色团发生共轭效应,可使吸收带长移,但若二个发色团由于立体阻碍妨碍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上,就会影响共轭效应,这种影响在光谱图上能反映出来(2 跨环效应(1)在一些β、γ不饱和酮中,虽然双键与酮基不产生共轭体系,但由于适当的立体排列,使羰基氧的孤电子对和双键的π电子发生作用,以致使相当于n→π*跃迁的R吸收带向长波移动,同时其吸收强度增强(2)当C=O基团的π轨道与一个杂原子的p轨道能够有交盖时,也会出现跨环效应3 溶剂效应溶剂效应影响:吸收峰位置、吸收强度、光谱形状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受溶剂影响较大,所以一般应注明所用溶剂溶剂的极性不同,一般使n→π*跃迁和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位置向不同方向移动改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一般使π→π*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使n→π*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后者的移动一般比前者移动大?改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使π→π*跃迁吸收峰长移,是因为激发态的极性总比基态极性大,因而激发态与极性溶剂相互作用所降低的能量大,所以产生长移而在n → π*跃迁中,基态的极性大,非键电子与极性溶剂之间能形成较强的氢键,使基态能量降低大于反键轨道与极性溶剂相互作用所降低的能量,因而跃迁距离变大,故向短移】4 体系PH 值的影响体系的PH 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使比较普遍的,不论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样品都有明显的影响 第二节 基本原理(一)Lamber-Beer 定律Lamber-Beer 定律:吸收光谱法基本定律Lamber-Beer 定律: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间关系的定律 —Beer 定律:说明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Lamber 定律:说明吸光度与厚度的关系E 是吸光系数,C 是吸光物质的浓度,l 是吸光物质的厚度,A 是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 上式说明,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后,透光率T 与浓度C 或厚度L 之间的关系式指数函数的关系 $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从T 降至T 2若以透光率的负对数为吸光度A ,则吸光度与浓度或厚度之间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其中E 是比例常数,又称为吸 光系数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在给定单色光、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不同物质对同一波长的单色光,可有不同的吸光系数,吸光系数愈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愈强,灵敏度愈高吸光系数是定性和定量依据吸光系数的常用的两种表示方式 ]lC E I I Beer Lamber ⋅⋅=--⇒0lg定律表达式l C E T A I IT ⋅⋅=-==lg 0吸光度透光率lEC A T ⋅--==1010或1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 ,厚度为1cm 的吸光度,用ε或E M 表示 单位:L*mol -1*cm -12 百分吸光系数或比吸光系数是指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 ),厚度为1cm 的吸光度,用E 1cm 1%表示 单位:100ml*g -1*cm -1吸光系数两种表示方式之间的关系是: 式中M 是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超过105数量级,通常在104~105之间为强吸收,小于102为弱吸收,介于两者之间称中强吸收 %吸光系数ε或E 1cm 1%不能直接测得,需用一直准确浓度的稀溶液测得吸光度换算而得到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吸光物质时,则溶液的吸光度将是各组分吸光度的总和只要共存物质不互相影响性质,即不因共存物而改变本身的吸光系数,则总吸光度是各共存物的吸光度的和,而各组分的吸光度由各自的浓度与吸光系数所决定1化学因素 —溶液中溶质可因浓度改变而有离解、缔合与溶剂间的作用等原因而发生偏离Beer 定律的现象 由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有时可控制溶液条件设法避免 2光学因素(1) 非单色光:Beer 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而设光是单色光,但事实上真正的单色光是难以得到的当光源为连续光谱时,常采用单色器把所需要的波长从连续光谱中分离出来,其波长宽度决定于单色器中的狭缝宽度和棱镜或光栅的分辨率谱带宽度: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同时为了保证透过光的强度对检测器有明显的响应,狭缝就必须有一定的宽度,这就使分离出来的光,同时包含了所需波长的光和附近波长的光,即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这一宽度称为~谱带宽度常用半峰宽来表示谱带宽度S 的值愈小,单色性愈好,但因仍是符合光,故仍可以使吸光度变值而偏离Beer 定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光系数 ~@%1110cmE M ⋅=ε21020121I I I I 和为对应的透过光光强分别和入射光光强分别为的光组成和设入射光由波长为λλl EC I I l C E I IT A ⋅-⋅=⇒⋅⋅=-=-=10lglg 000201020102010********1121211010101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T lC E E lC E l C E l C E +⋅+⋅=+⋅+⋅=++=⋅-⋅-⋅-⋅-)(又 02011210lglg I I l C E T A lC E E ⋅+-⋅=-=⇒⋅-)(讨论:入射光的谱带宽度严重影响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形状 —E1>E2时,使吸光度减小,产生负偏差 E1<E2时,使吸光度增大,产生正偏差 (2) 杂散光杂散光:从分光器得到的单色光中,还有一些不再谱带宽度范围内的与所需波长相隔较远的光,称为~ 杂散光也可使光谱变形变值,特别是在透射光很弱的情况下,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杂散光来源: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若样品不吸收杂散光,会使A 变小,是负偏离,若样品吸收杂散光,则是正偏离,A 增大 (3) 散射光和反射光散射光和反射光,都是入射光谱带宽度内的光,对透射光强度有直接影响 光的散射可使透射光减弱,常使测得的吸光度偏高 反射也使透射光减弱,常使测得的吸光度偏高 (4) 非平行光通过吸收池的光,一般都不是真正的平行光,倾斜光通过吸收池的实际过程将比垂直照射的平行光的光程常,使厚度l 增大而影响测量值( 使光程↑,A ↑,吸收光谱变形3 透射率测量误差【 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两个因素: 透光率T 和透光率测量误差ΔT 的大小 ΔT 影响因素:仪器噪音1)暗噪音(与光讯号无关)2)讯号噪音(随光讯号强弱而变化)1)暗噪音——与检测器和放大电路不确切性有关、与光讯号无关 不论有光照射还是无光照射,可视为一个常量ΔT-偏离线性关系越严重与)(定律不成线性关系,偏离与成线性关系C A E E Beer C A E E l C E A E E ↑⇒-⇒≠⋅=⇒=1221121lE Tl E T l E A C l C E T A ⋅-=⋅-=⋅=⇒⋅⋅=-=ln 434.0lg lg T T T C C lg 434.0⋅∆=∆浓度的相对误差对应最小的测量误差,↔==368.0434.0T A适宜测量的范围:2)讯号噪音——与光讯号有关讯号噪声与被测光强的平方根成正比,其比值与光的波长及光敏元件的品质有关 如上图所示,表明测量误差较小的范围一直可延至较高吸光度区,对测定有利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在紫外-可见光区可任意选择不同波长的光测定吸光度的仪器 光路: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讯号处理及显示器 (一)主要部件 1 光源分光光度计要求有能发射强度足够而且稳定的,具有连续光谱且发光面积小的光源 紫外区和可见区通常分别用氢灯和钨灯两种光源可见区——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 350~1000nm !紫外区——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 150~400nm2单色器:包括进口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聚焦棱镜和出口狭缝组成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中按波长顺序色散,并从中分出一定宽度的谱带 色散元件的作用是使各种不同波长的平行光有互不相同的投射方向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色散元件 分出光波长不等距 光栅——衍射和干涉 ?分出光波长等距 3.吸收池:玻璃——能吸收UV 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4.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一般常用光电效应检测器光电池 :光电管光电倍增管7.0~2.0%20~%65::A T 测定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光电池有硒光电池和硅光电池硒光电池:用于可见区硅光电池:紫外区+可见区光电池是一种光敏半导体,易“疲劳”内阻小,电流不易放大,光强弱时,不能测量$只能用于谱带宽度较大的低档次仪器光电管是由一个阳极和光敏阴极组成的真空二极管,阴极表面独有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灯光民材料,当它被有足够能量的光照射时,能够发射出电子内阻很高,产生的电流很容易放大光电倍增管:与光电管结构上的差异是,光敏金属的阴极和阳极之间还有即被倍增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晶体硅上紧密排列一系列光二极管检测器二级管数目越多、分辨率越高能快速光谱采集时它技术上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