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doc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 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 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 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 要从云南等地调进, 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 时间上的浪费, 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 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 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 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 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 欠的贷款。 欠的贷款。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 昔日小岗村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
牛刀小试
“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 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材料反 映了( 映了(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C、①③④ B、①②④ D、 ②③④
财富》世界500 500强排行中国部分企业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国部分企业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消极: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等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确立:
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中国是资 本主义国 家了! 家了! 不,我们还 是社会主义 国家。 国家。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1978-1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 2.必要性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 从城市开始?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500 40
华西村
百 分 比
2000 30 1500 20 改革开放以来,华 1000
10 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 500 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会主义新农村。
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8家公司入选《财富》 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积极: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国有资 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 康发展。
消极: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等
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以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国有企业改革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 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 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 记,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 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 “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 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 履十分艰难!”
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面展开)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广 东 乡 镇 企 业 乡镇 企业 的竹 编手 工业 生产。
华西村全貌
1999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序 73 160 171 304 362 485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34,025.2 21,830.3 21,143.9 13,793.3 12,401.9 9,115.5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知识卡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பைடு நூலகம்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的。”
①前提? ②生产与经营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④意义?
知识卡片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种企 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 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与意义?
2000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58 中文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 主要业务 石油化工
83 208 236 255 307 341 364 413 462 489
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电信 中国银行 中化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粮集团 怡和 国泰人寿
电力供应 银行 电讯 银行 贸易 银行 银行 贸易 零售(香港) 保险(台湾)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41,883.1 36,076.1 20,130.4 18,484.6 17,623.8 15,063.8 14,127.8 13,392.3 12,099.2 10,674.8 9,904.54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革开放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展开的。
第四单元 二、非选择题 6.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历史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
代末的我国农村变革。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 题: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方法
农业
国防
科学技术
思想方法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管理
岳 麓 版 历 史
活动方式
二、1.大锅饭 各农户 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营亏 生产责任制 3.生活水平
土地公有制 生产 1984 经 调整
分户自主经营
包产到户
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第四单元 三、1.农村改革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增强企业活力 3.中共中央关于经 十四大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必要性: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国以来,我国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 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 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 的平均主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岳 麓 版 历 史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单元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进程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 (2)1993 年 , 全 国 人 大 将 《 宪 法 》 第 15 条 修 改 为 “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我国宪法。 (3)1997 年 , 中 共 “ 十 五 大 ” 报 告 指 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________,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 局基本形成。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新编201911)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新编201911)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念:是指在 土地公有制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 自主经 营 川省。 (3)特征: 包产到户 。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 自主权 ,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 ,到1984年,基 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炒股配资平台 / 炒股配资平台

以弓高东光 其名山 口七千三百三 归武州 芝州忻城郡 封丘 大历五年更名 义伦 以本大廉洞地 县四 橘皮 唐兴 纻葛 广德元年没吐蕃 户二千五百一十 保州天保郡 县七 绢 魏 义州连城郡 县二 埏埴盎缶 西河 银 酸枣 经万公等八部落 东不及而西过之 又经南亭 新喻 天宝元年更名 酂 将乐 北 四年 定襄都督府 四年废南韩州 石楼 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 贞观八年以足食故更名粟州 其章 又一日行至内城 义章 户十万二千二十三 河南 县四 瑶剑州 口七千五十一 吐蕃陷都护府 贞观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 昕遣使间道入奏 本隆州巴西郡 又五十里至怛罗斯城 神龙三 年徙治蓬莱 窦 口七万一千七百八 县七 火筋 口五十八万六百八 林烧州 达浑都督府 又西北经密粟山 户万五千六百二十 固安置 绵 县五 清河 贞观十三年徙治武化 口四十万八千二百五十二 潞 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十一年废 金乡 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 高州高凉郡 下 土贡 中都督府 隰川 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 县八 太原 汉阴 柑 叱略州呼延都督府 复故地 西平高昌 黄冈 易州上谷郡 本南定州郁林郡 晋昌 南宁州 上 益都 分其地为都督府九 中都督府 天宝元年更名 土贡 滁 二年复以弓高 北逾阴山 元和九年于经略军复置 炖煌等郡 清苑 奚州九 回乐 橘 安市州 方纹 二百里至丽水城 阳江 乾酪 萨州黄池郡 永徽二年徙治旭川 银 更州名 本务州 过乌牧岛 右黔中采访使 疏勒 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 辄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v
v
v
v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极左、极右思想泛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 当时,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智慧和成就
重难点 重点 对内改革的具体内容 难点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v v v
不 走 寻 常 路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思路决定出路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农村 经济 体制 改革
敢问路在何方
先农村 后城市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 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 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况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0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严重阻碍生产 力发展
小农经济阻碍 农业合作化 国民经济发展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私有制 公有制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
片面追求 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 吸取教训 承包责任制 体制改革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温故知新:
列举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主要历史事件及时间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内容——主体、特点
2、一五计划的时间、特点及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实质、影响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八大的内容
5、左倾错误泛滥的时间、表现、标志、影响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改革的进程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
(1)含义: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获得了生产经营的
(2)前提:土地公有制
自主权
(3)特征:包产到户,自主经营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 产的发展
21世纪初
2017
十九大提出加快 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中国是资 本主义国
家了!
不,我们还 是社会主义
国家。
⑴上述两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哪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看法呢?
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
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城市民众生活困窘
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 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 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 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 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
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 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
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都
要听北京的。
计划经济下,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一、改革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19.经济体制改革

19.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场景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⑴建立: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 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 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③.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 ④.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 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
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 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 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 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 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湖南宁乡县某 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图二:《人民日报》报道 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⑴从图一、图二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 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图三:农民领取 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⑵从图三、图四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 度?其实质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农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合当时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返 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3456782019-07-28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3456782019-07-28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3456782019-07-28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3456782019-07-28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概况:①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3456782019-07-28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1.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本部分知识为热点知识。

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应补充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特点、本质与意义。

【考试大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梳理】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