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完整版)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文学理论导论1、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3、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a 、视野开阔,阅读面广 b、联系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作家作品。
C、联系自己的创作于欣赏实践 d、学以致用,尝试评论语研究4、学习文学理论的作用及意义:确立文学观指导文学与审美实践指导文学的研究与批评5、历史上对文学性质的不同认识: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文学作品无认识价值)两者都重视认识艺术真实的标准不同布瓦洛别林斯基} 文学对于生活的模仿,不仅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描绘可能发生的事。
6、表现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奠基人,知、情、意理性、情感、道德修养),雪莱,诺瓦里斯,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自觉本能),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压抑的生命冲动)}迷狂说:宗教神秘说(神灵附体)7、亚里士多德: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8、再现论的优点:1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2、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3、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缺点:1、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把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视为忠于现实,忽视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9、表现论的优点:1、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2、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缺点:1、把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 2、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 3、把表现与规范队对立起来10、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反应.1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方式:概念、范畴、推理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出来宗教方式:{实践方式:主体亲自实践,主客和一,追求意义与价值审美方式:理性直觉}12、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整体性: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观照。
情感性:以形象具体的东西作为观照的对象来感受体认事物及其特点。
无功利性:创造性:1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真实是指艺术形象不能离开依托假定是指通过艺术方式来接近本质2、情感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指人的喜怒哀乐愁等的心理内容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具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4、涵盖性:特别与一般的统一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社会内容5、生动性1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情感性2、形象性3、陌生化4、音乐美5、蕴藉美14、文学的功能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两种认识1、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发挥影响人生干预生活功能2、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以自身为目的,超越现实,不受任何限制,纯娱乐、纯形式王尔德: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只有艺术美才能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二、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1、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增强认知的深广度,增进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开阔人的认识视野,强化对社会历史规律发展的了解。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二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二在大二阶段,学习文学理论是我们深入了解文学的重要一步。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深化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文将对大二阶段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理论的定义与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理论、文化理论等。
1. 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评价、分析和批判。
它涉及到文学创作的方法、风格、主题等方面的讨论与解读。
2. 文艺美学理论文艺美学理论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形式。
它涉及到艺术的美感、审美价值以及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演变等问题。
3. 文化理论文化理论探讨文学作品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它关注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关系。
二、文学理论的流派与代表性人物文学理论有多种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代表性人物和理论观点。
1. 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认为形式是文学作品的核心。
代表人物包括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杜布罗夫斯基等。
2. 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代表人物包括塞曼斯、巴特、雷克等。
3. 传统主义理论传统主义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意义。
代表人物包括费尽、莱斯及杰克逊等。
4. 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颠覆和解构,强调多元化、模糊性和游戏性。
代表人物包括福柯、巴特、达德等。
5. 叙事理论叙事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叙述结构和故事表达方式。
代表人物包括吉恩特、赫尔姆斯、凡德尔等。
三、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文学理论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
1.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形象所体现的抽象思想。
它可以帮助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2. 符号符号是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示特定概念、感情或意义的物象或行为。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论解析和批评,揭示其内涵与艺术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
代表人物有塞米奥特、巴赫金、巴特等。
2.生成派理论:生成派理论强调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非意识的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认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潜意识的生成过程。
代表人物有福柯、昆德拉、德里达等。
3.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强调对古典作品的传承和保护。
代表人物有约翰逊、托马斯、列维斯托克等。
4.阐释学理论:阐释学强调读者的主观阐释和解读过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
代表人物有里卡尔、布鲁克斯、费希特等。
5.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否定了一切宏大的叙事和定义,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和后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特征。
代表人物有巴特、福柯、德里达等。
6.社会历史主义理论:社会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关注文本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威廉·髙明、格拉姆斯基、詹姆斯恩斯特等。
7.叙事理论:叙事理论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研究叙述者与叙述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杰拉尔德·格诺斯、克里斯多夫·布雷特、托尔斯泰等。
8.意象主义理论:意象主义强调通过感知和意象表达作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代表人物有波德莫、福楼拜、莫泊桑等。
9.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代表人物有修正主义、达尔、修兹基等。
10.象征主义理论: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象征、暗示的方式表达情感和主题。
代表人物有马拉美、曼德尔斯坦等。
以上仅为部分文学理论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每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对于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概念: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产生于古希腊,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瓦罗,别林斯基。
2、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产生于18世纪以后。
代表人物有康德,雪莱。
诺瓦利斯,柏格森,弗洛伊德,源泉追溯到古希腊。
3、情节:即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
4、圆形人物:即性格特征丰富、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占主导的性格元素,对人物性格形成支配作用,其他元素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
5、扁形人物:即性格单一、平面化的人物。
艺术夸张,可任强化作品的特定表现。
增加小说特定的审美韵味。
6、视角: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类似于故事与情节。
审美视角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开掘,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
叙述视角是审美视角都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联系。
叙述主体、人称的选择是叙述视角的基本表现形式。
小说的视角揭示了一部小说从何种角度审视生活,何种方式叙述故事的立场、态度,特定上午审美视角决定了相应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叙述视角的变更。
7、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8、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
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9、典型:典型是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意蕴丰富、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热舞形象。
10、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灵动的形象整体。
11、意象: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富有象征和哲思意蕴的具体形象。
12、典型环境: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典型人物自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定社会背景与时代面貌。
典型环境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艺术统一。
13、情感力:情感发生、提升、处理、创造、表达与感受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新形象创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原理和文学艺术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审美效果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世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1.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诗学、启蒙时代的批评理论、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等。
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等方面。
2.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以文本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系统的规则。
结构主义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符号、符号系统、语言结构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等。
3.语法学派理论:语法学派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语法学派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4.重述理论:重述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断被重述和改写的过程。
重述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符号等元素的变化和演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5.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6.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它质疑知识和权力的固化结构,强调差异、边缘与边际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理论对于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拓展文学创作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7.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话语权和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批评男权社会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挖掘女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8.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殖民地历史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强调历史、权力和身份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学科,它探讨了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组成的。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内部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分析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方式来解读作品的意义。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法国学者罗兰·巴特。
第二,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碎片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涉及到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打破和身份的模糊等主题。
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美国学者林达·哈特。
第三,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女性的权利、地位和经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揭示和批判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声音和视角,关注性别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瓦吉·凯特·米切尔、法国学者海伦·西克斯。
第四,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后殖民社会的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被殖民地的经验和视角,揭示殖民主义的不平等和压迫。
代表人物有印度学者盖亚特里·斯皮瓦克、牙买加学者爱德华·格林。
第五,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的,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揭示人类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关注人物的欲望、冲突和梦境等方面,通过解读象征和隐喻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学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文学理论要点归纳导言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通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鲜明的实践性、浓郁的人文性、科学性(阐述的完满性)。
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①哲学方法—文学哲学;②社会学方法—文学社会学;③心理学方法—文学心理学;④语言学方法—文学语言学;⑤价值学方法—文学价值学;⑥信息论方法—文学信息学;⑦文化方法—文学文化学。
(这里强调的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一编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浪潮中。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来源: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观照文学的领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5.文学的社会地位: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6.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为感觉所感知”的活动)、理论认识的方式(以概念为主的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精神的方式(实为主观希望所寄托的幻想,即颠倒了现实世界的投影)、艺术掌握的方式(以形象为主的想象活动,重点是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性)。
7.文学艺术的特点: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②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③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8.艺术生产——种审美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文学理论 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
⽂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学理论名词解释及知识整理第⼆章⽂学⽂本与⽂体种类第⼀节⽂学⽂本⽂学⽂本是⽂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本以书⾯语⾔或⼝头话语的形式使⽂学成为⼀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本(text)1、【⽂本】也被译作本⽂,是指⼀部⽂学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义:⼈们可以对其进⾏理解和解释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链。
狭义:专指语⾔构成的⽂学⽂本,是⼀部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2 、⽂本(text)和作品(corpus)(1)从所指对象上看,⼆者指的是同⼀个对象。
(2)但20世纪以来的⽂学理论研究,却往往⽤“⽂本”指称“作品”。
(3)不同的概念,意味着对同⼀对象的不同理解。
将【作品】和【⽂本】相⽐较⽽⾔:作品——从属于个体。
作品的意义来⾃作家的意图。
⽂本——具有相对独⽴性。
⽂本的意义来⾃读者、主体间和互⽂关系。
⼆、⽂本的结构1、英伽登对⽂学作品内部结构层次的划分:(1)语词声⾳和语⾳构成以及⼀个更⾼级的现象的层次;(2)意群层次:句⼦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3)图⽰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4)在句⼦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2 、我们将⽂本划分为“⾔”、“象”、“意”三个层次:(1)⾔,语⾔层,对应英伽登四分法中的语⾳层和意群层,包括语⾳和语义两部分。
A. 在汉语⽂学⽂本中,语⾳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a)汉语本⾝的特点。
(譬如声调)(b)在⽂学⽂本中,语⾳层构成⽂本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部分例1:教材P.54 《吕⽒春秋?⾳初》——虚字例2:教材P.54 贾谊《过秦论》中⽓势磅礴的同义反复词。
——⾳韵B.⽂学⽂本要求语义层呈现出丰富的内涵、综合化的信息和个性化的体验(a) ⽂学语⾔具有多义朦胧、含蓄蕴藉的特性。
例1:教材P.55 刘禹锡《⽵枝词》“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
(b)⽂学⽂本的语境与⽇常⽣活语境相脱离只有当⽂本脱离了⽇常实⽤语境,超然于实际⽬的之时,它才可以被理解为⽂学⽂本。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内在根据)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主题和对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基本条件)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外部特证)、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4、叙事:指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基本特征: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5、抒情:指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表现情感的过程。
6、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的陌生起来,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陌生化在中国的集中表现是“诗家语”。
7、典型:典型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概念,是指在特殊或个别中体现着普遍性或共性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它经过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末再到20世纪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它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为“熟悉的陌生人”。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艺术至境三美神之一。
8、意象:意象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导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话语主体) 受话人:接受者(话语主体) 文本:用于沟通的语言构成物(话语系统) 沟通:说话人与和受话人通过本文达成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语境(context,上下文):社会关联域或使用语言的环境。
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非预期的突发的心物沟通、心灵感应。 无意识创作的突发,不是自觉越轨思维有意识地去搜寻的,而是由长期紧张的循规思维所造 成的大脑诱发势态去引发的效果。即:“意识”引发“无意识”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联,又相互作用。 人物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环境的典型性只能通过典型人物之间 的矛盾冲突才能体现出来。 二者的具体关系体现在: (1)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eg:林黛玉、贾宝玉) (2)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或推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反作用。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表现性,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暗示性,朦胧性
第十章(分析题) 文艺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三个特点: 1、内指性
普通语言的外指性: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艺语言的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2、心理蕴含性 普通言语:指称功能 文艺言语:表现功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阻拒性 自动化言语:过分熟悉、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言语 阻拒性言语:陌生的、扭曲的、使人感到陌生化的言语。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解读等问题。
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派别。
本文将从常见的文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入手,对文学理论进行概述。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舒克茨基和托洛茨基等。
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艺术显著。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巴尔赞和凯鲁亚克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系统,它关注作品内在的结构与组织方式,通过研究文本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体系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单元。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理论潮流,代表人物有巴特和福柯等。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正义观念,强调语言、权力和身份等问题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质疑文学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本身的创新和挑战。
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性别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女性的权益和性别歧视等话题,并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文学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实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本迪克特和斯洛特。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批判欧洲殖民时代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和身份的压迫,强调对非西方地区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
七、个人主义文学理论个人主义文学理论关注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
代表人物有弗洛姆和照片。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意义至关重要。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要优先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在形式主义的观点中,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被认为是作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复习形式主义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作品的结构: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
2. 语言和修辞手法: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对偶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节奏和韵律:注意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包括重复、平行结构等,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节奏和韵律的影响。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结构主义的观点中,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来自于作品与其他作品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复习结构主义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符号学:了解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以及它们的意义和象征性。
2. 二元对立:分析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如男性与女性、黑暗与光明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文化背景:考虑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和流动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解释和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就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与再创造活动,就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与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就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就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就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就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就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她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一致的时候,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这部作品的兴趣。
但就是,当读者阅读的作品超出或校正了期待视野的时候,读者往往会兴高采烈,认为它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其审美经验,拓展了其的期待视野,为自己建立了新的审美标准。
】4、(阅读前的)素养储备,语言接受能力、生活体验、文学艺术修养5、接受动机,指在文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行接受活动的心理内驱力。
在接受动机的驱使下,读者调动相应的全部主体力量展开对文本的接受行为。
审美动机 ; 娱乐、消遣动机 ;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 借鉴动机 ; 批评动机6、审美感受,(文本的阅读与文学形象的重新建构)指读者在阅读文本、重新创造艺术形象的同时,对重建的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感知、领悟与欣赏。
文学审美感受的独特性:文学的媒介——语言符号 ; 不及物性:不能直接诉诸可视形象,需要读者在理解语言文字符号之后进行想象。
; 承载理性与历史性。
7、审美评价,从感受到评价:审美感受生成感性的文学形象体系——→审美评价就是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审美价值等作出理性的判断与评价。
作为整体的文学接受活动,准备阶段、审美感受、审美评价,三者交叉共生、整体性、视野融合。
8、二度创造,指读者在阅读、欣赏文本过程中在心理-精神层面展开的、不同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艺术创造(首度创造)的再创造活动。
二度创造就是建立在读者自由、能动性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
9、文学经典,【百度:文学经典就是指文学上的比较经典、文采好的文章。
】佛克马、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经典就是指一个文化所拥有的我们可以从中进行选择的全部精神宝藏,文学经典就是精选出来的一些著名作品,很有价值,用于教育,而且起到了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系的作用。
“经典”就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典籍,它们具有超时空性与永恒性;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与‘共同美’的问题。
就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属人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构成?读者(作用与地位、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填空、对话),从潜在的作品到现实的作品(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作为“物”的客观存在,仅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
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欣赏,潜在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才能被激活,成为活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潜在的艺术魅力及其思想感情的深刻性、艺术上的微妙性,也只有靠读者积极的领悟、玩味,才得以实现。
)2.谈谈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审美感受与审美评价。
审美感受(①文本的阅读与文学形象的重新建构:经过读者能动创造重新建构的文学形象,同作家创造并试图表达出来的形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文学形象的构建还包括对于文学文本字里行间涌动着的情感的创造性体验。
②审美感受n解释) , 审美评价见前。
3.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的“二度创造”?二度创造(n解释), 二度创造与文学活动的完成(文学活动的完成与持续 , 二度创造的历史继承与发展——就个体的读者而言,对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不就是一次就完成了的,而就是往往要经过多次的阅读与再创造。
从理论上来说,对文学作品二度创造的空间与可能性同样就是无限的。
对某部文学作品的接受效果实质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前人。
)4.谈谈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文学接受中的差异性、共通性及其关系文学接受的共通性:文学语言的把握、文学形象的把握、文学意蕴的诠释、具体的文学文本的价值评价。
共通性保证了文学阅读的有效性与交流的可能性;差异性就是文学生命延展的动力与表现。
缺少共通性,文学接受无法达成;缺少差异性,文学接受将走向死亡。
共通性与差异性原因之阐释:文学言语结构的稳定性,就是共通性的客观基础,而语言尤其就是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则又构成差异性的基础。
人类文化、社会的变动性与共通性。
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统一。
5.试论文学经典的特征与意义。
经典对于文学接受的影响(经典的正面影响集中表现为对读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改进、丰富与完善。
经典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容易使读者产生某种审美的惰性。
)对于经典的关注(颠覆)传达出大众文化的一种焦虑。
在这种焦虑中,大众文化开始从经典谱系中寻找消费符号,以熟悉的人物讲述异类的故事,在故事中传达消解崇高、追求世俗幸福、反英雄、比“矮”的世俗精神。
对经典的颠覆(尤其就是“红色经典” ),从反面说明了经典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就是由于文学经典所具有经典意义,对之进行颠覆与改编才可能产生“惊世骇俗”的刺激性,成为公众话题。
【百度文学经典的内涵与特征:首先,从本体特征瞧,就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
经典就是阐释者与被阐释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
经典只有持续不断地被解释、接受、传播,它内在的潜力才能得以开发。
可以说,富有原创性的文本也需要富有原创性的阐释对之进行塑造与定位。
对经典的独特的读解系统与阐释空间,就是它得以持续延传、反复出现、变异衍生,真正成为经典的必由之路。
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与多元性的特征。
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与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物,它诉诸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就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再次,从价值定位瞧,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与思想的象征符号。
无论就是所谓古代“轴心期”文明,或就是在古代向现代转型期的文明,伴随着经典的出现与阐释,往往会出现能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人生体验结构、价值观念与审美风尚的“意义场”与“意义空间”。
这里具有双面性:一就是在社会文化“长时段”的深层结构中形成了经典阐释的土壤与背景;二就是经典阐释又反过来推动社会与文化变革。
需要说明的就是,文学经典除具有一般的经典特质外,还有自身的特点,因为与历史与哲学经典相比,它更具有文学性,更富有心灵的感动,更具有审美的内容,所以,文学经典更强调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经典一方面作为实在本体,就是文学艺术的高峰;另一方面又就是关系本体,意味着一种新的文学传承阐释关系,从而也就意味着一段新的历史。
因此它就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取得合理性存在价值,并形成独特的思想艺术传统的根本依据与保证。
】第九章文学的历史演变一、基本概念1、文学发展动力,文学发展动力的各种学说【①时代变化说(刘勰:文变染乎世变,兴废系乎时序。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 ②理念变化说(黑格尔:绝对理念在其感性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由此产生文学的不同类型:象征性、古典型、浪漫型。
) ③自然节律说(弗莱: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一样,文学史上的喜剧、传奇、悲剧与讽刺文学等,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
)】2、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具有不平衡性。
a.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就是同步的【(1)有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总进程中,某些文学艺术在社会的低级阶段反而显得比较繁荣与发达。
如希腊神话、传说、史诗等。
也如英国16世纪的“文艺复兴”。
从艺术形式来瞧,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的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者衰弱。
(2)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存在着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19世纪中期的俄国,在经济、物质生产等方面比欧洲其她国家与民族落后,但在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美学诸方面,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名家辈出,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不平衡的原因:1.文学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物质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与相互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2.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推动,有一系列中介: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革、各民族文学交流。
3、文学风格,“风格”,就是指作家创作主体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客观显现,它就是文学体裁、形式存在的本体特色,就是作品赖以存在的本体品格,其审美价值也正在于此。
文学风格的特点:创作个性与共性或个体性与群体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独特性、稳定性、多样性)文学风格的要素(心理驱动力与激情,文体特色与言语组织,作品的声调,节奏、色泽、音容之美)文学风格的分类【①个体风格分类:阳刚、阴柔②群体风格分类:按创作主体分,有各种流派风格等不同;按创作客体分,有语言风格、文体风格等不同(豪放/婉约);按文化时间分,有时代风格不同;按文化空间分,有地域风格、民族风格等不同(京派/海派)】文学风格的功能(风格的现实功能:独特风格的成型乃就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