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公共经济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需求管理政策的扩充
▪ (1)财政政策的扩充
▪ 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性 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 具。当经济萧条时,可以通过政府预算中 安排弥补赤字的预算收入项目,增加政府 预算支出,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经济过热 时,通过政府预算中压缩预算支出,冻结 预算盈余,减少社会有效需求。
▪ 失业是指进入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 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处于未得到就 业机会或就业后失去工作岗位的状态,包 括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 失业包括摩擦性事业、结构性失业、周期 性失业、技术性失业与季节性失业。
3.2 政府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 3.2.2 垄断、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
▪ 垄断是指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引起生产 集中,生产集中引起资本集中,当资本集 中发展到一个行业只有少数几家或者一家 厂商时,就形成了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及 其价格等的控制或独占。垄断包括自然垄 断、行政垄断、资源或技术垄断。
▪ 由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正相 关,因而推导出一条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 率之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 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失业率与经济增 长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增长率降 低,失业率提高;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抑制有效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平抑物价,降低通货膨 胀率。
▪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 《经济学》等著述分析了政府干预的原因、 范围、方式、优势等。斯蒂格利茨认为市 场机制不仅存在不能解决外部性、垄断、 收入分配和提供公共品等“原始的市场失 灵”等问题,还存在市场不完备、信息不 完全、竞争不完全等“新的市场失灵”问 题。
3.2 政府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 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 移性支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e/1-e.
▪ 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 引起国民收入减少e/1-e.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 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 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民收入具有 倍增效果。
▪ 3. 菲利普斯曲线
▪ 汇率:固定汇率条件下,经济萧条时, 一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汇率使本 币贬值,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抑制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增加 外贸顺差;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降 低汇率使本币升值,抑制本国商品与 服务的出口,促进对外国商品和服务 的进口,减少外贸顺差。
▪ 浮动汇率条件下,经济萧条时,一国中央 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国货币, 提高汇率是本币贬值,促进本国商品和服 务的出口,抑制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增加外贸顺差;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 以在外汇市场上售卖外国货币,降低汇率 使本币升值,抑制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促进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减少外贸 顺差。
▪ 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 一书中,提出了“市场均衡价格论”,主张政府 对经济过程自由放任,提高、改善社会福利。
3.1 政府干预的发展进程
▪ 3.1.2 政府干预理论的演进
▪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等 著述中分析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与作用。萨缪 尔森认为由于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外部性、公共 产品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市场在资源配置 上的无效率;因此,为了避免这只“看不见的手” 将经济导向错误的道路,弥补市场机制本身的许 多缺陷,必须发挥政府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来实现经济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效 率。
▪ 1630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在《英国得自 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提出了“国际贸易差 额论”,主张国家实施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
▪
▪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 一书中,认为市这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整个 经济的运行,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是“守夜 人”的角色。
▪ 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 《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供给为自己创 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主张政府要为市场经济的 自由运行提供条件和保障。
效需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包括
调整利息率政策和货币发行量政工策资。
利润
分配 生 产
地租
储蓄
供给
需求
▪ 2. 乘数效应
乘数是指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变动,引起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变动, 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系数。
▪ e----消费倾向,0<e<1.由推理可得出: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 购买性支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1/1-e.
第3章 政府干预理论
第3章 政府干预理论
3.1 政府干预的发展进程 3.2 政府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3.3 政府干预理论的基本原理
3.4 政府干预理论的应用 3.5 政府干预理论的评价
3.1 政府干预的发展进程
▪ 3.1.1 政府干预理论的萌芽
▪ 1615年法国经济学家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 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国家在经 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观点。他分析了货币量与价 格变动,认为货币充裕时价格上升,反之价格则 下降;国王可以行使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价 格,是商品价格回到正常水平。
3.3.3 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思想
▪ 1. 政府干预诠释
▪ 斯蒂格利茨认为,由于不完全信息造成 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完备契约 和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市场失灵普 遍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方面,因此弥补市 场失灵的政府干预也要涉及经济过程的各 个环节。政府干预范围包括对局部市场失 灵问题的干预、对一国市场失灵问题的干 预、对全球市场失灵问题的干预。政府干 预的首要功能是为所有经济交易提供法律 法规框架。
3.3.2 需求管理政策
▪ 1. 萨伊定律与需求管理政策
▪ 生产过程创造的财富具有实物和价值两种形式,其 实物形式构成了市场上的总“供给”,价值形式通过
“分配”形成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的“利润”、
地主的“地租”等收入形式;为实现工人、资本家、
地主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工资”、“利润”、
“地租”等转化为与总分“配供给”相等的总“工需资求”。
3.3 政府干预理论的基本原理
▪ 3.3.1 有效需求不足分析
▪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 资本边际效率即资本预期利润率,是指单 位现值资本投资,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利 润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主要依 据。资本边际效率表现为一种贴现率,这 一贴现率将资本投资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 本金和收益之和折合为现值,该现值正好 等于当期的该资本投资额。设,
▪ 3.2.1 市场失灵与失业 ▪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
息、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原因, 使得供求规律、价格机制、自由竞争等市场过程 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而导致有效 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不公、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公共资源的过度使 用等现象。
▪ 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现代经济 学导论》一书中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实现收入的“均等化”。
▪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在《丰裕社会》和《不确定时代》等书中, 分析了政府干预的原因,主张政府干预经 济。
3.1 政府干预的发展进程
▪ 3.1.3 政府干预理ຫໍສະໝຸດ Baidu的发展
▪ 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论证了 关于税率与税收总额相关性的倒U形“拉弗 曲线”。拉弗认为随着税率从零起点的逐 渐增加,税收总额也增加;一旦税率的增 加越过了某一转折点,必将降低人们工作 和投资的积极性,使得国民收入减少,税 源萎缩,税率总额下降;当税率为百分之 百时,全部生产都停止,税收会归于零。
▪ 税收手段:当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降低税率、 减税、免税,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扩 大有效需求;经济过热时,政府通过提高税率、 增加税收,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抑制 有效需求。
▪ 国债手段: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增加债务规模、 延长债务归还期限等手段,扩大财政支出,刺激 社会有效需求;经济过热时,政府通过缩减债务 规模、缩短债务归还期限等手段,减少政府支出, 抑制有效需求。
▪ 行政干预是指当存在垄断、外部性、分配不公、 经济失衡、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使用过 度等资源配置缺陷的市场失灵时,政府采用财政、 货币、收入等经济政策和行政、法律手段,通过 限制垄断、遏制外部性、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收 入分配、稳定物价、促进就业、提供公共产品、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等方式,以弥补市场失灵,实 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增量与收入增
量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收入
的增加,消费支出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率呈递减
趋势。设,
C MPC Y
▪ C----消费者的消费支出; ▪ Y----消费者的收入; ▪ APC----平均消费倾向,APC=C/Y; ▪ MPC----边际消费倾向,
生产
利润 地租
供给
需求
▪ 1. 萨伊定律与需求管理政策
▪ 凯恩斯关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指出,事实上,在“工资”、“利
润”、“地租”等收入转化为“需求”的过程中,有一些“遗漏”形
成“储蓄”,结果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经
济危机。因而,政府应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把储蓄转化为有
▪ 政府失灵是指在政府采用财政、货币等 经济政策和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过程 实施干预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官 僚主义、政策变化频繁、场上的机会主义 行为等原因,导致政策失灵、手段失效、 措施无效的结果。
3.3 政府干预理论的基本原理
▪ 3.3.1 有效需求不足分析
▪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PV
S
n
n
At
t
(1 dr ) t1 (1 dr )
▪ 3. 流动性偏好
▪ 流动性是指某种财富形式转换为其他财产形式的难易 程度。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财富形式, 即货币转化为诸如房产、汽车、股票等其他财富形式的容 易程度,因此人们更偏好于在手边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以满足购买、预防、投机等三种对货币的需求动机。
▪ PV=资本投资额; ▪ At=该资本投资额在第t年的预期收益; ▪ n----该资本投资额从形成资产到资产报废
时的使用年限;
▪ S----该资本投资额形成的资产报废时的残 值;
dr----资本边际效率。
▪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 在资本投资额PV既定的条件下,资本的边际效率dr取决于预期收 益At和投资资产报废时的残值S.依据资产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着经 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资本投资总额中用于装备投资的比重越来越 大,资本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资本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预期风 险上升;当风险预期大于利润预期时,厂商投资意愿减弱、储蓄意愿 增强,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 再贴现率: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 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当经济过 热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减少货币供给量, 一直社会有效需求。
▪ (2)货币政策的扩充
▪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 买进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 货币供应量的公开交易活动。经济萧条时, 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发行基础货币,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经济 过热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卖出 有价证券,回笼基础货币,抑制社会有效 需求。
▪ 3. 流动性偏好 ▪ r----利息率;M----货币供给量;L----流动性偏好。
▪ 当货币供给量由M0增加到M1时,利息率从r0下降到 r1,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L提高,更倾向于投资;当货 币供给量由M1增加到M2时,利息率下降到最低点r2时, 人们就产生了利息率上升的预期,流动性偏好L曲线与横 轴平行,流动性偏好不断提高,厂商的投资意愿、消费者 的消费意愿减弱,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这一过程被称为流 动性陷阱。
▪ (1)财政政策的扩充
▪ 政府支出手段:政府支出手段分为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经济萧 条时,扩大政府支付支出规模,以 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经济过热时, 政府通过缩减政府支出规模,以抑 制社会有效需求。
▪ (2)货币政策的扩充
▪ 存款准备金金率: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通过降 低法定准备金率,扩大贷款规模,以刺激社会有 效需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 准备金率,缩小贷款规模,以抑制社会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