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北师大行管考研必备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八章)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4aae04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e.png)
第⼀节⼀般均衡理论概述 (⼀)局部均衡和⼀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的⼀种分析⽅法。
⼀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种状态。
(⼆)⼀般均衡理论基本思想⽆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最终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假定经济系统中共有n 种产品和⽣产要素,它们的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n .则某⼀种商品或要素的市场需求可以表⽰为:(8.1 ) 同样地,每种商品或者要素的市场供给可以表⽰为:(8.2 ) 如果所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同时处于均衡,那么经济处于⼀般均衡。
此时,每个市场的供求处于均衡:(8.3 ) 满⾜条件(8.3 )式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处于⼀般均衡,⽽这⼀系列价格相应地被称为⼀般均衡价格。
(三)⼀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尔拉斯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当把所有的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时,⽆论商品的价格是多⾼,经济中所有的⽀出总和⼀定等于所有的收⼊总和。
这被称为⽡尔拉斯定律。
⽤公式表⽰为(8.4 ) ⼀般均衡存在性的结论通过⽡尔拉斯定律,(8.3 )式的n 个⽅程不可能相互独⽴,也就是说不可能直接求出n 种商品的价格,但可以通过假定⼀种商品价格为1 ,来进⾏求解。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存在着n 个价格,它们恰好使得经济中的每个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般均衡价格是存在的。
第⼆节经济效宰和帕累托标准 (⼀)判断市场效率的标准帕累托状态的含义 帕累托状态是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的情况。
帕累托增进的含义如果经济社会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在不使得他⼈境况受到损害的条件下使得某些⼈的境况得到改善,则社会福利得到增进。
(⼆)经济符合帕累托标准的条件交换符合帕累托标准的条件交换符合帕累托标准的条件是,两个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8.5 ) ⽣产符合帕累托标准的条件⽣产符合帕累托标准的条件是,两种⽣产要素⽣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8.6 ) ⽣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标准的条件⽣产可能性曲线⼜称产品转换曲线,它表⽰社会使⽤既定⽣产资源所能⽣产的各种产品的数量组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https://img.taocdn.com/s3/m/e4cce97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f.png)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经济
复习
习题
经济学
真题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名校 名校
模型
笔记
凯恩斯主义
内容摘要
21.1复习笔记
2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 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 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 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目录分析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46aa2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4.png)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西方经济学(大纲)第一章、需求和供给备考提示信息:重点就是认知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表明市场价格如何在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构成,认知弹性概念。
难点就是认知影响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介绍移动后的结果。
一、名词解释1、市场需求: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将的价格下愿而且能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d必须具有意愿和出售能力两个特征。
2、供给: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s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
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
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市场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于通常商品即为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于,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就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
市场需求规律就是在假设其他因素维持维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
4、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
也就是说,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十一章)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c330aa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4.png)
第⼀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般以收⼊为⾃变量,反映收⼊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的变动⽽呈现同⽅⾯的变动,即收⼊增加,消费增加、收⼊减少、消费减少。
但消费与收⼊并不⼀定按同⼀⽐例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假定收⼊⼀定,消费的数量还取决于消费倾向的⼤⼩,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为APC )是指消费在收⼊中所占的⽐例,如果⽤C 表⽰消费,⽤Y 表⽰收⼊,则APC= C/Y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增量中所占的⽐例,如以代表消费增量,以DY代表收⼊增量,则,MPC=DC/D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曲线的含义和表⽰消费曲线是表⽰消费数量和收⼊之间关系的⼀条曲线。
⽤图表⽰为: 线性消费函数的含义和表⽰C=a+bY在公式中,a 表⽰⾃主消费,b 表⽰引致消费。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
但收⼊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的变动⽽同⽅向变动,即收⼊增加,储蓄增加,收⼊减少,储蓄减少。
假定收⼊⼀定,储蓄的⼤⼩还取决于储蓄倾向的⼤⼩,储蓄倾向是指在储蓄在收⼊中所占的⽐例,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指储蓄在收⼊中所占⽐例APS=S/Y (S 表⽰储蓄)。
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增加的收⼊中⽤于储蓄的⽐例MPS=DS/DY.储蓄曲线如图:E 为收⽀相抵,此时储蓄为零,E 的右边为负储蓄|OB|=a,E 的右边储蓄为正。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增量可以分为消费的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 MPC+MPS=1 第⼆节投资函数 (⼀)投资的概念投资是指增加实际资本的⾏为,表现为⼀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三章)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f3b4c02de80d4d8d15a4f69.png)
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说明价格一消费扩展线
(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通过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如上图)。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收入效应的含义替代效应的含义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吉芬商品的含义如果为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则该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
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三)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六章)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ab2e45b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5.png)
第⼀节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是指⼀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扰的市场结构,对竞争的⼲扰主要来⾃:①政府的⼲预;②企业互相勾结形成垄断。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主体规模⼜很⼩,所以,他们任何⼀个⼈都⽆法通过买卖⾏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产者的产品都是⽆差别的。
第⼀条件使任何单个主体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减少⾄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条件由于个别售卖者的产品和他的竞争者完全⼀样,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法控制其价格。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这包括:第⼀,劳动可以毫⽆障碍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业、不同企业之间⽆障碍流动。
第⼆,任何⼀个⽣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垄断要素的投⼊。
第三,新资本可以毫⽆障碍的进⼊,⽼资本可以毫⽆障碍地退出。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这些条件是⾮常苛刻的,所以,现实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罕见的,⽐较接近的是农产品市场,但是现实中是否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明在假设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之下,市场机制如何调节经济,有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们就有了⼀把尺⼦,⼀⾯镜⼦,⼀个⽬标。
(⼆)完全竞争⼚商⾯临的需求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不是由某企业决定⽽是由某⾏业决定,这⼀价格决定后对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所以,该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是⼀条⽔平线,⽆论该企业的产量增加多少,其价格不变。
⾏业供求关系。
决定价格。
如右图。
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价格,企业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每单位产量的售价也就是每单位产量的平均收益,所以价格等于平均收益,(TR=TP.P.,AR=TR/TP=TP.P/TP=P)正因为如此需求曲线也就等于平均收益曲线。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cb4b61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9.png)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a247cef804d2b160b4ec0b8.png)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e6db31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41.png)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讲义第四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分为微观、宏观和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部分的变动有六点:(1)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以小注的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2)删去过多的或具有重复性的习题(3)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添增课较多的说明(4)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和要素需求的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做了补充(5)扩充了社会福利函数方面的内容,添加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一小节,并完善了对目前为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率与公平”的表述,以便使教材更能反映这些微观经济学较新的发展。
(6)对第十章社会福利函数一节的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补充,以便使学员较全面的理解该节内容的较新发展对宏观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国民收入核算一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以避免阅读时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2)在第十七章中,对总供给曲线添增了一些微观方面的解释(3)删去第二十章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为,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调整的政策越来越为复杂,其内容已超过一本普通教材的范围.(4)对第二十二章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以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的内容(5)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第三,在总体方面,第四版的第二十三章中,添增了西方学者“忽视道德的必要性”一节,以便使读者一方面知悉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缺点,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较新的发展。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人大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笔记
![人大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618d3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1.png)
人大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笔记(一)第一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
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精要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精要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9a013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5.png)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精要笔记第一章:导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满足人类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在各种约束下做出最优选择,并探索社会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生产和消费目标。
1.2基本经济问题每个社会都面临着基本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社会必须决定生产哪些商品和服务。
∙如何生产?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为谁生产?谁将消费这些商品和服务?如何分配这些资源?1.3经济学的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家庭、企业的决策过程。
它关注市场中的价格形成、消费者选择、生产者行为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等。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整体经济失衡问题。
1.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假设、模型和数据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典型的研究方法包括:图示法、模型构建、经济计量分析等。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理论2.1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幸福感。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通常会选择能最大化其效用的商品组合。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随着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递减。
例如,当你渴了喝水时,第一瓶水带来的效用最大,而第二瓶水的效用会较小,第三瓶水甚至可能为负。
2.2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目标是通过其收入购买一系列商品,使其总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点是指在给定收入和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组合使得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2.3需求法则需求法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向关系:价格越低,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
图形上呈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2.4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若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称为富有弹性的需求;反之,若需求量几乎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称为缺乏弹性的需求。
∙需求弹性公式: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北师大行管考研必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北师大行管考研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f66d4cd66f1aff00bed51e89.png)
育明教育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5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728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公共管理学》,汪大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987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美)曼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唐任伍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以下由育明教育学员提供(2014年北师大行管考研初试第一名)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一)均衡的含义经济均衡的含义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务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务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务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务处于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的概念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称之为市场均衡。
均衡的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含义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
DD线表示需求曲线,SS曲线表示供给曲线。
我们把供求相等的点E 定义为均衡点,把与E 点相对应的价格水平定义为均衡价格(Pe)即供求平衡时的价格;把与E 点相对应的产量定义为均衡产量Qe. 即供求平衡的产量。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1.设市场价格P1>Pe ,如图:此时,QS>QD,QDQS 的距离为供大于求的产品数量即过剩的产品的数量,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E 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4e85078581b6bd97f19ea71.png)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笔记讲义(精装版)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笔记讲义(精装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9a6985ec3a87c24028c492.png)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
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c4b40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e.png)
目录分析
第1章引论
第2章需求、供给和 均衡价格
第3章消费者选择 第4章生产函数
第5章成本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7章不完全竞争的 市场
第8章生产要素价格 的决定
第9章一般均衡论和 福利经济学
第10章博弈论初步
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 观经济政策
附录指定高鸿业《西 方经济学》教材为考 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 表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考生,也可 供各大院校学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师生参考。高老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 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介绍参见本书书后附录)。为了帮助参加研究 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 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附高清视频讲解】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 频课程【30小时高清视频】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 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 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附高清视频讲解】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0 小时高清视频】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模拟试题】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 拟试题】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的配套e书,对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 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 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 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https://img.taocdn.com/s3/m/71533121168884868762d6a7.png)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11章)【圣才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11章)【圣才出](https://img.taocdn.com/s3/m/8942cb9d89eb172ded63b7c7.png)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博弈论初步10.1复习笔记博弈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引入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对寡头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博弈论的几个基本概念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在策略性环境中,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时,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1.博弈参与人参与人或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的决策主体,即在博弈中进行决策的个体。
参与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企业或国家)。
2.策略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为的规则,也就是指参与人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3.支付函数支付函数也称为效用函数,表明了博弈的参与人采取的每种策略组合的结果或收益,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
4.支付矩阵参与博弈的多个参与人的收益可以用一个矩阵或框图表示,这样的矩阵或框图称之为支付矩阵,也称之为博弈矩阵或收益矩阵。
其中,博弈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构成了博弈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1.条件策略和条件策略组合在同时博弈中,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策略时,某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称之为该参与人的条件优势策略(简称条件策略),而包括该参与人的条件策略以及这些条件在内的所有参与人的策略组合称之为该参与人的条件优势策略组合(简称条件策略组合)。
2.纳什均衡如表10-1所示,(不合作,不合作)既是甲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也是乙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甲厂商和乙厂商都没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倾向。
表10-1寡头博弈:合作与不合作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eaa7ba312b3169a551a427.png)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精华题一.概念题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商品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恩格尔曲线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函数脊线边际技术替代率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吉芬商品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机会成本经济利润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引致性需求边际生产力局部均衡一般均衡扩张曲线超优策略混合策略国内总产值国民总产值消费物价指数gnp减缩指数(deflator)边际消费倾向财政支出乘数挤出效应凯恩斯效应适应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持久收入合理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合意资本存量托宾q值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工资刚性意外供给函数国际收支平衡曲线(pb曲线)实际汇率冲销(对冲)政策(sterilisation)失业迟滞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财富效应流动性陷阱马歇尔-勒纳条件比较优势货币需求的利息率弹性 j曲线效应(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平衡项目索洛余值发展经济学中的“两缺口”模型交易费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囚徒困境”投票悖论外部性“搭便车”x非效率国际收支产品生命周期(国际贸易中的)绝对优势理论二、简述题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4.简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异同之处。
5.如何推导出需求曲线6.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7.说明长期生产中的有效经济区域。
8.简述边际报酬递减律。
9.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0.说明市场均衡的性质。
11.说明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含义。
12.简述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13.一般均衡理论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4.说明劳动供给曲线的特殊形状及其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明教育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5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728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公共管理学》,汪大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987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美)曼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唐任伍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以下由育明教育学员提供(2014年北师大行管考研初试第一名)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一)均衡的含义经济均衡的含义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务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务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务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务处于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的概念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称之为市场均衡。
均衡的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含义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
DD线表示需求曲线,SS曲线表示供给曲线。
我们把供求相等的点E 定义为均衡点,把与E 点相对应的价格水平定义为均衡价格(Pe)即供求平衡时的价格;把与E 点相对应的产量定义为均衡产量Qe. 即供求平衡的产量。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1.设市场价格P1>Pe ,如图:此时,QS>QD,QDQS 的距离为供大于求的产品数量即过剩的产品的数量,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E 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
2.设市场价格P2>Pe ,如图2-3 此时QDQS的的距离即为短缺的量(供不应求)。
此时,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
所以价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产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产量的减少。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供求规律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第五节弹性理论(一)弹性的概念弹性的定义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如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考研专业课咨询QQ1559022430徐老师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 y 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设:Q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该商品的价格;DQ表示需求量变动值; DP 表示价格变动的数值;Ed表示价格弹性系数,则: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会注意价格的变动。
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如汽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会影响其需求量,但长期人们可能寻找替代品,从而对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弧弹性和点弹性含义及其表示1)弧弹性是以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需求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
假定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的两个点分别为A 和B ,其价格与购买量的组合分别为(P1Q1)和(P2Q2)如图所示,于是DP和DQ马上可求得,但是在考虑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是选取P1,Q1,还是P2,Q2其结果不一样。
为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家采用了一个变通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案,即取AB之中点作为代表,这样由于则2)点弹性衡量了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相对应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这一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的点(P ,Q )的斜率dQ/dP 有关,故被称为点弹性,它可以精确地反应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值。
(三)其他的需求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和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变动百分比/ 收入变动百分比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 表示收入,DM表示收入增减量。
则对正常商品而言Em>0,如果Em<0,则表明收入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该商品为劣等品。
如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奢侈品。
0 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程度对需求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式中, Ec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DPx 表示X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成小量Qx表示X 商品需求量DPy 表示Y 商品的价格变化量,Py表示Y 商品价格。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替代品。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互补品。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互不相干。
(四)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供给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1%,供给量变动X%,我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衡量供给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系数=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我们用Es= 表示供给弹性系数,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供给量。
(DQ、DP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动数值)由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提供产量,所以Es一般是正数。
供给弹性的分类①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它表明价格任意变化,供给量不变(DQ=0)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下垂直的线。
②Es=1,称为供给的单位弹性,此时,价格量变动1%,供给量随之变动1%,其供给曲线是一条450 线。
③Es= ,称为供给其有无限弹性。
此时当 DP=0 时,商品供给量任意变动,其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④0⑤Es>1,称为供给富有弹性,它表明如果商品价格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超过1%,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较敏感。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生产技术类型,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固定资本,占用越大生产周期越长,供给弹性越少,在价格下降时,这类生产要素不能方便地转移。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高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
生产成本的因素,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扩大成本增长慢,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要一定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
如在一个月内,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
因此对象农产品这样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有:Pt=f(Qt);Qt=f(Pt-1),简单地说,就是今年的价格由今年的产品决定,今年的产量由去年价格决定。
(有兴趣的学员可以去查阅一下有关教材的蛛网原理可能会有很大的启发)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①弧弹性的计算,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是以该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供给量为基础计算出来,其公式为:②点弹性,供给的点弹性是在供给曲线某一点上衡量的相应于价格无穷小的变动量,供给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方式:第六节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的含义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限制价格的含义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过高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
(二)税收负担分析对既定的定量税而言,消费者和生产者负担的比例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直接相关。
在图中,定量税为(P1-P2 ),消费者承担的部分为(P1-Pe ),生产者承担的部分为(Pe-P2 )(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需求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其需求弹性之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出售该商而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变动情况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总收益(TR)等于销售量(Q )乘以价格(P )。
PR=QxP①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
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减少。
例:设电视机的|Ed|=2,原来的价格500$,此时,销售量Q1=100台。
TR1=P1xQ1=500$x100=50000元现价格下降百分之十,即P2=450元,因|Ed|=2,所以销售量增加20% 即Q2=120台,此时,TR2=P2xQ2=450 ×120=54000 元TR2-TR1=54000 元-5000=4000元此时,电视机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的例子学员可自己寻找。
结论:结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