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更有着它的文明,一种古老而又朴厚的古文化积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现代文明的高速路上迅跑的过程中遗弃了许多许多的所谓“重负”。诚然,这样可以让我们奔跑的速度更快,可惜的是更多的后果却是我们的文明越来越贫乏,尤其是在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这种文化的缺失更为突出。这种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才能使我们在不断的开拓前进中厚积薄发,因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传统文化缺失严重
(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缺失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回顾历史,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对修身治国、立身行事、倡导人格修养等十分详备成熟的理论,到儒、道、释多种思想潜移默化,到唐诗、宋词、元曲的各个流派,再到新文化运动,曾经辉煌几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到今天居然断流了。这种断流,在我们正要和将要继承发扬文明的下一代——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为了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笔者就近选取了洛川县旧县镇和永乡乡的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及结果(见下表)。
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出来,学生喜欢的仅有春节和元宵节的热闹和
其乐融融。不知道历史遗址的大有人在,对民间艺术的漠然,对文学名著、传统经典更是知之了了,这不能不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忧心忡忡。在我们生活方式不断西化的同时,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逐渐的被淡忘甚至遗弃,很难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后代还能听到、看到多少我们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缺失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高考制度恢复,再到前些年的应试教育,今天的素质教育,因为衡量学生成才的标准表面在不断变化,然而究其实质,发生的变化微乎其微。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考试的压力,不得不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越来越被淡化了。从此“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退出了我们的启蒙教育课堂,青少年语文教育的面貌大为改观。语文课本一度在厚古薄今的文化思潮影响下,古汉语的篇幅屈指可数,语文课变成了一堆夹缠不清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文不是议论文就是说明文、记叙文,结构无比清楚,学生写来,不过是一种陈词八股而已,至于儒家经典,即使拿在手中,也是不知所云。
二、对传统文化缺失的反思
(一)历史方面的因素
中国文化注重文以载道。二十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虽然使文学走入平民间,使白话文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主流,但无疑也给了传
统文化致命的一刀,它割断了文言文,也割断了文言文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文艺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哲学,孟子“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开阔苍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高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以清新优美的意境美化人,它们对改变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当前教育体制的因素
中国传统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太上皇”,虽几经波折,仍能够稳坐“宝座”。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在于教育。我们一面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乃百科之母”,但一面又对“重理轻文”束手无策。很多人在学生时期成为学习的奴隶、成绩的奴隶,毕业以后,更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有人说,我们是用培养少数天才的方法去残害绝大多数的学生。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中缺乏什么?那就是人文性!整个社会缺乏人文气息、缺乏人文关怀。而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相反,我们很多人几乎一辈子都不用的英语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却在不断提高,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不断流失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应对策略
(一)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近朱者赤”,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获得审美感受,体现人文气息的校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建筑、人物雕塑等,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就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有可能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使学生在比较撞击中逐渐培养独力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先哲们进行精神对话、心灵沟通。
(三)引导学生阅读传统经典
传统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阅读经典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教会学生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道家的淡薄名利、虚怀若谷以及佛家的自然清净、宠辱不惊,都可以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