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水稻产量潜能和实际产量的差距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c06c5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8.png)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水稻的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栽培的现状以及如何实施高产栽培来进行阐述。
一、水稻栽培的现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且产量稳定。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水稻栽培存在着一些问题。
水稻栽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稻作密度大、株高矮、口感好,产量高,而北方地区稻作密度小、株高高、口感差,产量低。
这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稻作栽培,而北方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稻作栽培,因此北方地区的稻作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需进一步优化。
水稻栽培存在高产稳产难的问题。
虽然我国水稻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传统种植方式、土壤质量下降等原因,导致高产稳产难。
水稻栽培的高产稳产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的关键。
水稻农药使用过多。
为了防治水稻病虫害,农民普遍采用农药进行喷洒。
长期的农药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二、高产栽培的建议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推进高产栽培是必须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科学选用优质种苗:优质种苗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选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进行栽培。
在选用种苗时,应注意其水稻生长期短、抗倒伏性强等优点。
2、合理施肥: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高,适量施肥能够提高产量。
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合理管理水田:水稻栽培需要保持稳定的水分条件。
合理管理水田,做到浸种、渗灌和保墒,保证水稻的根系吸水保持适度的水分状态。
要根据水稻生长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水位和水量,以提高产量。
4、控制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的灌溉管理、轮作休闲和间作等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种植超级稻为何产量有差异
![种植超级稻为何产量有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9ee0e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4.png)
种植超级稻为何产量有差异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
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
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
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份都具有创造超级稻高产记录的这些条件。
比如水稻抽穗及其灌浆结实时期较好的气候条件,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就是创造高产记录的同一块地的同一位农民并不见得年年都可以达到高产记录的水平。
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种植得当,在同等条件下,与普通水稻相比,超级稻的产量一定会比其他品种(组合)高。
- 1 -。
当今作物育种后产量对比
![当今作物育种后产量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92f030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0.png)
当今作物育种后产量对比
一、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品种的更新
育种家每年投入很大精力改良品种,包括抗病、抗虫、耐寒、耐旱等性状,当然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栽培技术的改变。
育种家改良品种的时候也会关注品种的品质,营养成分等。
因此,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品质也大幅提升。
二、需要的营养物质含量提高
比如说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甜度(单糖或多糖含量)。
不喜欢的物质减少了,比如油菜籽里边的芥酸核苷。
有害物质少了,好多真菌比如赤霉病菌,稻曲病,玉米黑穗病。
这些都通过品种选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产量提升明显,质量提升更明显
拿底筋小麦来讲,产量从300斤提升到1400斤。
强筋小麦从200斤提升到1100斤。
同时抗病抗自然灾害性能提升更明显。
以前小麦倒伏严重,病害爆发突出,现在优秀的种子,抗倒伏、抗病害性能非常突出。
当然现代农业要获得高质量和高产量,需要配套的管理技术体系。
如无农残的实现需要抗性管理、用药白名单管理、农残半衰期管理,高产需要水肥管理等等。
当前水稻生产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水稻生产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34f4d22b160b4e777fcf0e.png)
Zaipeijishu 栽培技术
当前水稻生产形势、存在问题与分析 !、当前水稻生产品种选择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品种单一,同一品种长时间种植 农民往往过于追求高产品种,或过于追求品质,而造成品种
单一化和同一品种过于长时间种植。如果同一地区品种过于单
一,并长时间种植,会造成品种退化,品种的抗病性、抗冷害性下
"、当前水稻生产施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部分农户盲目施肥仍然存在,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不 合理
我场仍有部分农户施肥比较盲目,为了追求高产偏施氮肥
和磷肥,钾肥施用过少,造成氮磷钾比例不合理。水稻是喜欢氮
肥的作物,但是施用过多,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生长过于旺盛,
易发生倒伏、病虫害,反而造成水稻减产。磷肥主要作用是促进
常年份施肥,必然会造成施用量和施用时期不合理。 %、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细菌性褐斑病、纹枯病、褐变穗病害发生严重 水稻病害发生最严重的病害是稻瘟病。农场通过水稻品种
结构的优化调整和飞机航化对控制稻瘟病发生已见明显成效。
但受气候低温条件的影响,细菌性褐斑病、纹枯病、褐变穗近年
来发病越来越严重,农户在防治稻瘟病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这些
降,如遇到极端的天气,如大风、低温,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倒伏、 籽粒空瘪和严重的水稻病害。"##$ 年农场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 灾害,其原因是农场长时间大面积种植空育 !%! 这个品种,造成 了品种抗病性降低,正好 "##$ 年赶上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满足 了稻瘟病的发生。目前我场水稻主栽品种龙粳 %!,由于该品种 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被农户大面积种植已有 & 年以上, 受气候的影响,一些病害、冷害也逐年发生,应该引起重视。
水稻南繁选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建议
![水稻南繁选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9062a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a.png)
南繁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较大,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不稳定,给选育工作带 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选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南繁选育的推广应用问题
总结词
推广应用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详细描述
目前南繁选育的水稻品种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和渠道,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难 以实现大规模的种植和推广。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南繁 选育将更加注重对水稻品种的基 因改良,提高抗逆性、产量和品
质。
智能化选育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实现南繁选育的智能化和精 准化,提高选育效率和成功率。
生态友好型选育
南繁选育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通过选育具有生态适应性 的品种,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南繁选育对水稻产业的影响
03
思考建议
加强南繁选育的科研投入
增加科研经费
政府应加大对水稻南繁选 育的科研经费投入,支持 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相关 研究。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水稻南繁选育领域的 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 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建立科研合作机制
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 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 水稻南繁选育的科研进程 。
优化南繁地区的气候条件
改善农田水利条件
加强气候监测与预警
加强南繁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 高灌溉和排水能力,确保水稻生长的 水分需求。
建立气候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南繁地 区的气候变化情况,为水稻生长提供 预警服务。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肥料、生 物防治等,提高土壤肥力和病虫害防 治能力。
品质优良
南繁选育的品种在稻米品 质方面有所改善,口感更 好,营养价值更高。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44913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a.png)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水稻的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一直是农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水稻栽培现状和高产栽培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栽培现状1. 水稻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业的发展,全球水稻产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9年全球水稻产量达到7.1亿吨,较10年前增加了20%。
特别是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水稻主产国,产量持续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 水稻栽培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水稻产量不断增加,但水稻栽培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是水稻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产量。
再者是水稻栽培技术相对滞后,没有及时应用新技术。
最后是耕作方式和施肥管理不合理,导致土地退化和产量下降。
二、高产栽培建议1. 合理选择种植地点水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35摄氏度,较适宜温度为25-32摄氏度。
在中国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可以选择适宜的地点栽培水稻,增加产量。
在北方地区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品种,通过调整播种时间和管理措施,提高产量。
2. 积极防治水稻病虫害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白粉病等,虫害有螟虫、稻飞虱等。
要积极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也不断涌现。
比如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水稻的精准种植,利用大数据分析土壤情况和植株生长状况,优化管理措施。
还可以采用秸秆还田、有机肥料等新技术,促进土地肥沃,增加产量。
4. 合理施肥管理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对氮肥的需求最大。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在施肥上,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水稻生长期进行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增加土地养分,提高产量。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5088a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水稻作为我国的主食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方式也不断更新改进,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水稻栽培现状提出一些高产栽培建议,并探讨如何提高水稻产量。
当前水稻栽培现状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大,但是水稻单产低,总体产量较低。
当前水稻栽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
因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土地资源日趋紧缩,难以满足粮食作物的需求。
2.水稻的除草与病虫害防治问题。
当前水稻种植以人工采摘为主,效率低下,且有诸多病虫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稻风虱、稻叶飞虱等,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3.种植技术不够优化。
水稻作物是光合作用最强的作物之一,但是其生产水平受种植采收技术的限制,耕作不当、肥料施用不当、水稻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为优化水稻种植,提高水稻产量,以下是一些高产栽培建议:1.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
对于常规种植区,要采用轮作制度,推广水稻拔节期秸秆氮肥管理技术,减少渗漏和气态损失,搭配有机肥、花生、甘蔗等作物,促进土壤肥力的分解和增加次生肥料。
2.适当的水稻栽培技术。
优化栽培技术,如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施肥,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合理种植密度等,控制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3.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选择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在肥料和药品的使用上坚持量少、频少、地耕草药,增强植物自身的抵抗力,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4.拓展科技应用。
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如智能化播种、育苗、化肥、杀虫剂等,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与传统农业协同转型。
以上高产栽培建议为水稻栽培提供了指导,使水稻更加高产,更加经济,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结论为提高水稻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水稻栽培,如适当的土地利用,科学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等,以此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突破粮食自给率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e8612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7.png)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栽培现状、现有问题和高产栽培技术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稻栽培现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水稻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713万亩,稻谷总产量为2.143亿吨,稳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中原地区等地。
现有问题:尽管我国水稻产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土壤肥力下降:长期的高密度种植、不合理施肥和土地污染等因素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2.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水浪费和排水不畅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3. 病虫害防控困难:由于长期单一品种种植和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导致水稻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控难度加大。
4. 品质优化需求:随着人们对粮食品质要求的提高,传统水稻品种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品质优化亟待解决。
高产栽培技术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提出以下高产栽培技术建议:1.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适应性和产量。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做到科学配置、精确施肥,增加产量和品质。
3. 善用有机肥料:适量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效和水肥利用效率。
4. 合理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
5. 病虫害综合防控:采用综合防控策略,包括合理轮作、及时病虫害监测、精确喷药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6.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避免长期单一品种的种植,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方式,增加水稻产量。
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6319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e.png)
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分析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加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愈加受到重视。
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现状、问题和改善措施。
一、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现状1. 概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家之一,水稻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效率低下尽管我国在水稻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仍然很低。
一方面,许多农户缺乏现代化的种植和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民对于种植和管理水稻等农作物的精力也有限,因此难以实现最高生产效益。
3. 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稻种植所需的残留物、肥料等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处理都存在不便,影响着水稻生产的规模和效率。
4. 环境污染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技术,许多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很差,这对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略的损害。
二、我国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的问题1. 非标准化的种植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种植和管理知识和技能,农民对于水稻种植的技术而言,缺乏规范化,无法实现水稻的高效生产。
2. 生产质量低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缺少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支持,使得农民的水稻生产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3. 购买力低下由于农民经济拮据难以承担高成本的农资和设备的采购买,上升了种植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益。
4. 耕地和水资源受到限制我国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威胁,同时酷暑、无雨和水库的制衡不足也限制了水稻生产的规模和产量,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三、提高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增加农民对于高效水稻种植和管理的知识,使他们更加了解现代化种植技术的优点和高产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早稻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早稻生产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fb1c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2.png)
早稻生产情况调研报告早稻生产情况调研报告为了解早稻生产情况,本次调研共访问了10个早稻主产地,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针对早稻生产情况的报告。
一、生产面积及收成情况据调查显示,今年早稻的生产面积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其中,大部分地区的早稻种植面积稳定,少数地区增加了种植面积。
尽管面积增加,但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早稻的收成总体上有所下降。
除了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外,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农民的种植技术不足的问题,导致了产量下降的情况。
二、种植方式及技术手段在早稻的种植方式方面,多数农民采用了传统的种植方式。
他们主要依靠自然灌溉和带水稻渠道来保证作物的灌溉问题。
但是,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逐渐得到农民的认可并开始应用。
例如,有些农民开始使用肥料和农药来提高收成。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对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存在疑虑,不愿改变当前的种植习惯。
三、市场需求情况针对早稻的市场需求情况,我们调查了多个早稻销售市场。
调查显示,早稻仍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市场需求一直稳定。
尽管早稻的价格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市场供需平衡。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对于早稻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于无农药、无污染的早稻有更高的认知和追求。
四、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对于早稻生产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
例如,提供补贴资金、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政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政策实施的灵活性不足,导致一些地区的农民无法得到政策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早稻种植技术培训的力度,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五、发展建议为了提高早稻的生产效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宣传教育:加强对早稻种植现代化技术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2. 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技术能力。
3. 市场拓展: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开拓更广泛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 政策完善:改善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政策支持。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5e5d5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4.png)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水稻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加。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目前水稻栽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高产栽培的建议。
一、水稻栽培现状1. 普遍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长期的单一种植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结构疏松、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病虫害防治不力。
由于长期的连作,土壤中害虫和病菌的种群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3)化肥农药使用过量。
农民为了追求高产,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亦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 产量不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目前全国水稻年产量一直在5000万吨左右徘徊,距离粮食安全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需加快栽培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产量。
二、高产栽培建议1. 合理施肥水稻是需要养分供给量较大的作物,因此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建议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期,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肥料,科学施用化肥。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同时还可以采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2. 水育生长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稻的灌溉需要有所调整。
例如在稻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水田内氧气的供应,促进稻苗的生根和生长发育。
在拔节孕穗期,要保持适宜的水分,以利于稻谷的结实。
在越冬季节,要适当降低水位,防止冻害的发生。
3. 栽培优良品种栽培优良的水稻品种是提高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比如超级稻、杂交稻等。
农民在栽培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良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综合防治病虫害针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d6190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3.png)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水稻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紧缺、生产成本的上升、生产效率的低下等。
针对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促进水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紧缺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用地的减少,水稻种植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中,土地资源的紧张问题日益突出,给水稻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化肥农药价格的增加,水稻种植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这不仅影响了水稻生产者的利润空间,也加大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3. 生产效率低下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以及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水稻生产效率的低下。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种植习惯往往比较保守,缺乏现代化的种植理念和技术,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二、发展建议1. 推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水稻的高效种植和利用。
可以通过推广水稻机插秧、水稻直播等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加大对水稻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高效的水稻种质资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肥力管理,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加强水稻产业的产业整合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可以建立现代化的水稻种植基地和农业园区,整合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水稻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推动水稻产业的产销对接,提高水稻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水稻生产者提供更多的生产补贴和扶持。
旌德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潜力与对策建议
![旌德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潜力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e0fb8c2f524ccbff1218479.png)
农业科学NONGYEKEXUE旌德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潜力与对策建议丁家鑫水稻是旌德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抓好水稻生产对确保全县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如何稳定水稻产量,笔者认为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技术集成创新,依靠发展超级稻提高水稻的单产;依靠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生态平衡来实现水稻的稳定增产、农民增收。
1 旌德县水稻生产的现状旌德县水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常年种植面积7700hm2,总产量53000t;2017年水稻播种7720 hm2,单产461kg/667m2,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3kg;优质稻比例达70%以上,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6200hm2,有机稻面积150 hm2。
水稻种植效益逐步提高。
优质新品种的引进,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品质;高产栽培措施提高了产量;轻简节本栽培、配方施肥技术等节约了成本;气象预报、病虫情报等抗灾、减灾措施减少了损失;订单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等降低了风险,提高了种植效益。
2 旌德县水稻生产的主要问题2.1 宏观方面2.1.1 劳动力短缺目前,旌德县从事农业生产者年龄,40岁以下仅占2%左右,40~50岁占8%,50~60岁占50%左右,60~70岁占35%左右。
50岁以上是农业生产的主力。
而在农业生产主力中有60%以务工为主,农业生产为辅,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更少。
2.1.2 农田基础设施弱旌德县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全县旱涝保收面积仅30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000 hm2。
虽多年来对农业进行投入,但农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有的地方还相当脆弱,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生产能力不稳。
每年因自然灾害减产的粮食在300t以上,其中60%为旱涝灾害所致。
2.1.3 种植水稻效益低近年种水稻成本不断上升、水稻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持续调动。
2017年11月调查,每667m2水稻除田租不计需900元左右,500kg/667m2收入约1400元,每667m2净收入只有500元,产出比为1:1.5;比烤烟、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收益低;与养殖业相比,差距更大。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62986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b.png)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数亿人依赖水稻为主食。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水稻栽培的现状,并提出高产栽培的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1. 水稻产量:全球水稻产量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趋缓。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水稻产量约为5.48亿吨,比2018年增长了0.9%。
2. 栽培方式: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是水田栽培,通过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随着水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干地水稻栽培逐渐受到关注。
干地水稻栽培通过提高水稻耐旱性和减少用水量,能够适应干旱地区的种植需求。
3. 抗病虫害:水稻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对水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以及合理的施用农药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已成为关键。
4. 育种改良:水稻品种改良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通过传统的选择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耐旱和高产的水稻品种,对于提高水稻生产力至关重要。
高产栽培建议:1.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合理的施肥量需要根据土壤质量和种植区域而定,避免过量使用肥料造成环境污染。
3. 合理灌溉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
灌溉管理的关键是科学制定灌溉计划,结合实际水分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
4. 病虫害防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选择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加强水稻的根系发育。
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覆盖和翻耕等措施,帮助土壤保持湿润和抗旱能力。
6. 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放水、及时除草、适时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条件,促进产量的增加。
7. 科学技术支持: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遥感技术、气象监测、智能化农业等,提高水稻栽培的精准性、高效性和自动化水平。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61e71580029bd64793e2cc3.png)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1, 47(10): 1953 1965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21.02068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车阳程爽田晋钰陶钰刘秋员邢志鹏*窦志徐强胡雅杰郭保卫魏海燕高辉张洪程*扬州大学 /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9摘要: 为探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光合物质生产、品质和经济效益特征及差异, 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当地代表性优质水稻南粳9108为材料, 设置稻虾(rice crayfish, RC)、稻鳖(rice turtle, RT)、稻鳅(rice loach,RL)、稻鲶鱼(rice catfish, RF)、稻锦鲤(rice koi, RK)和稻鸭(rice duck, RD)等6种主流和当地特色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与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生产(CK)进行对比, 系统研究多种类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CK相比,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显著降低3.66%~7.54%, 其中稻鸭模式减产最少, 稻锦鲤模式减少最多。
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产量降低主要由于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减少导致群体颖花量显著减少, 并且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和叶面积指数偏小, 主要生育阶段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较低, 导致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少。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较CK显著降低稻米整精米率2.40%~4.37%, 显著降低垩白度8.14%~11.14%, 增加直链淀粉含量9.35%~13.80%, 降低蛋白质含量 6.29%~10.01%, 显著提高食味值评分3.91%~11.69%, 其中稻鲶鱼、稻虾、稻鳅模式在提升稻米食味品质上的作用更明显。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dc57f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e.png)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水稻是我国的主食作物之一,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主食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建议,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大局。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前水稻栽培的现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建议,以便更好地发展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一、水稻栽培现状1. 土壤肥力下降:随着水稻种植的不断循环,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肥力不足,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 地膜覆盖不够广泛: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生长,但目前地膜覆盖的面积还不够大,很多地区还没有普及地膜覆盖技术。
3. 技术水平不高:农民水稻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很多地区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模式,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二、高产栽培建议1.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合理施肥,合理配比化肥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
可以采用覆盖种植模式,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护土壤。
2. 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水分蒸发,减轻水稻生长期间的干旱胁迫,增加水分利用效率。
应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提高水稻产量。
3. 种植优质稻种:选用优质水稻种子,通过优良的品种选择,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能,提高产量。
可以推广水稻良种,不断提高水稻品质。
4. 合理管理水田:水田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保持水稻适宜的水分需求,避免过度灌溉和干旱胁迫。
合理排水,保证水稻生长期间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减少病害发生。
5. 加强科技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宣传和指导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广现代化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
6. 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稻栽培中,病虫害是产量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
7. 合理轮作休耕:在水稻种植轮作中,合理安排休耕的时间,恢复土壤肥力,合理安排轮作种植,减少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肥力。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b0858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1.png)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育种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水稻育种发展现状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现代育种的转变,从单一育种到多元化育种的发展历程。
在育种技术上,我国已经掌握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高通量筛选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国的水稻品种也经历了从品质类型到功能类型的转变,从传统的高产优质型向耐逆型、高品质型、特色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品种推广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我国水稻品种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其中以超级稻品种为代表的高产品种,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力品种。
同时,我国也在推广特色品种、优质品种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水稻育种发展展望尽管我国水稻育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国际上的竞争中,我国的水稻品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未来水稻育种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指标,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具体来说,未来水稻育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 品质型和功能型水稻品种的开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型和功能型水稻品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究。
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抗逆性水稻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3.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育种技术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手段。
4. 国际合作和交流。
与国际上的育种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开发水稻新品种,将有助于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
三、水稻育种发展对策为了推进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 加强基础研究。
水稻育种需要依托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水稻产量潜能和实际产量的差距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可利用土地少,我国耕地面积仅有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仅相当世界人均耕3.75亩的37%。
我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安全是中国现在和将来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始终把提高粮食产品、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做为农业的首要问题来抓,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水稻总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
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中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水稻生产如能大幅度增长,中国的粮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水稻增产靠的是育种技术的进步。
为解决育种技术难题,农业部在1996年启动实施了超级稻育种计划,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经过四期高产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1年我们水稻产量达到了700公斤,2004年,亩产达到800公斤,2011年在湖南隆回县百亩示范田测产结果达到926.6公斤,2014年10月10号,在湖南溆浦县红星村水百亩示范田,水稻实测产量达到1026.7公斤,从而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水稻制种领域的遥遥领先地位。
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水稻农民大面积种植的实际产量却和专家试验田的产量差距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3年度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29.7万公顷,稻谷总产量20429万吨,平均单产6743公斤/公顷,即449.5公斤/亩。
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第二、第三期超级稻,平均亩产在550-600公斤之间。
与农业部对三期超级稻Y2的测产量926.6公斤,至少差距330多公斤。
与四期超级稻差距430公斤,在安徽,农民大
面积种植三期超级稻的产量平均在600-650公斤,与三期超级稻农业部测产差距300公斤左右,与四期测产差距400公斤左右。
农民大面积种植的产量和优质品种高产潜力之间的差距太大,高产品种的潜力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发挥!
农业专家表示,水稻高产,是水稻品种、栽培技术以及生态环境、气候等多种有利因素有机结合的结果,也就是良种、良法、良田和气候相结合的结果。
在良种、良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气候我们暂时控制不了的情况下,要高产,我们只有在良法也就是栽培技术方面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