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公路
2009年第3期
按照现行试验规程的试验方法,采用由轮碾成 型的车辙试件切制成长250 mm±2.0 mm、宽 30 mm±2.0 mm、高35mm±2.0 mm的棱柱体小 梁,跨径为200 mm±0.5 mm。采用跨中加载,在加 载速率为50 mm/min的条件下,测得一10℃时沥青 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极限应变及弯曲劲度模量,如 表8所示。
摘要: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害现象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将热阻材料一一陶粒应用到超薄磨耗层中,来
解决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日益严重的车辙问题。通过对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试验和热阻性能试验,得出了 陶粒在超薄磨耗层中的最佳掺配比例,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陶粒;热阻;超薄磨耗层;车辙
近年来,在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害现象,不 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 象和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 害现象,主要表现为水损害、松散、车辙、裂缝、泛油 等。其中车辙病害可以说是最为严重、危害也是最 大的,它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 而夏季的持续高温是车辙产生的最直接诱因——高 温使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大幅度降低,在车辆荷载 作用下,便产生严重的剪切流变性车辙。
表4超薄磨耗层sAC—10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13.2
通过下列筛孔(mm)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O.3 0.15 0.075
规范 上限 100 100
35
28
23
20
16
要求 下限 100
95
25
20
15
12
10
12
10
8
6
设计级配 100 97.5 30.0 24.O 19.0 16.O 13.0 10.O 8.O
表3沥青试验数据
试验项目 针人度(25℃,100 g,5 s)/o.1 mm
针入度指数PJ
试验结果
64 1.56
软化点/℃ 延度/mm
6l
>100
规范要求 60~80 ≥~0.4 ≥55 ≥30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1超薄磨耗层级配的确定
本文采用SAC一10型中断级配作为超薄磨耗 层的级配,采用其中值作为设计级配。超薄磨耗层 级配范围见表4。
本试验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90号。
收稿日期:2008一08—27
万方数据
2009年第3期
冯德成 王广伟: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表2集料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 压碎值/% 冲击值/%
粘附性
规范标准 ≤26
≥4级
试验结果
9.8 6.3
4级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规定,测试其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 试验数据见表3。
在本试验中,用温度传感器采集试件上下两面 的温度。上下两个表面各设置5个数据采集点,并 在竖直位置重叠。5个点的位置见图1。 4.2温度采集
用上述的温度测试系统测定车辙试件在不同时 间内的温度变化,具体试验数据如表9所示。
从表9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1)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试件上表面的温度基 本上相差不大,而下表面的温度却在急剧下降,使得 上下表面的温度差也越来越大,这说明在沥青混合 料中掺加陶粒能有效降低温度在路面中的累积; (2)根据文献[2]中资料显示,随着沥青混合料 内部温度的变化,动稳定度的变化值非常大,呈幂函 数的变化,所以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陶粒可以在很
万方数据
2009年第3期
冯德成 王广伟: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一65
图1 试件上面、底面数据采集点位置及底面传感器的布设
表9温度测试结果数据
指标
下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O
20
40
60
80
上表面温度/'c 下表面温度/℃ 上、下表面温度差/℃
69.4 66.2 3.2
70 62.9 7.1
表6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
指标
浸水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强度比/%
下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O
20
40
60
80
91.96
98.22
91.99
86.41
84.25
80.00
84.06
80.88
69.78
50.21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沥 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都有较大 幅度的下降。与普通石料沥青混合料相比,两者最 大降幅分别达到了8%和38%。而且60%和80% 两种陶粒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已不 能满足规范的要求。这说明陶粒的掺入对沥青混合 料的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冻融劈裂试验;同 时也说明了陶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掺量不应过多。 3.2车辙试验
试验结果
19.4
≤3级
1.2 6.1 9.5
规范标准 <20 ≥4级 ≤3
可以看出,陶粒与沥青的粘附性不能满足规范 的要求,必须予以处理。在本试验中,采用在混合料 中掺加消石灰的办法,来增加陶粒与沥青的粘附性。 1.2集料
普通集料采用石灰岩,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 规程3(JTG E42~2005)的相关规定,其各项技术指 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如表2所示。 1.3沥青试验
①陶粒呈圆形,棱角性差,造成陶粒沥青混合料 无法形成较强的嵌挤结构,内摩擦力不足,这使得沥 青混合料受外来作用影响容易发生结构性变形;
②陶粒与沥青的粘附性不足,虽然采取了一定 的改善措施,但沥青与陶粒的表面结合力仍然不够, 在有水的情况下,沥青仍会产生大面积剥落,从而影 响其路用性能;
③陶粒具有多孑L性,决定了其在沥青混合料中 具有明显的吸水和返水特性,造成水分比较容易进 入沥青混合料的内部,并且陶粒还具有较强的保水 性,一旦沥青混合料中有水,就很难散失,这使得沥 青混合料在外力或冻融循环的作用下,很容易就产 生破坏。
1原材料性能 1.1陶粒
陶粒又名膨胀粘土、发泡炼石、火炼石等,大部 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颜色大多为暗红色、赭红 色。轻质陶粒采用优质黏土、页岩或粉煤灰为主要 原料,通过回转窑高温焙烧,经膨化而成,是一种优 良的混凝土轻骨料。其内部呈细密蜂窝状微孔。这 些微孔都是封闭型的,而不是连通型的。它是由于
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的,因而陶粒具有轻质、高 强、导热系数低,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的特点。此 外,陶粒还具有抗震性能好、吸水率低,抗冻性能和 耐久性能好,以及优异的抗渗性等。陶粒中有许多 粒径小于5 mm的细颗粒。在生产中用筛分机将这 部分细小颗粒筛分出来,习惯上称之为陶砂。
1.767
1.473
空隙率/% 沥青饱和度/%
4.8 69.3
3.6 74.4
4.3 70.8
4.5 69.3
6.7 57.9
稳定度/kN
10.6
lO.82
12.46
12.36
12.18
流值/O.1 mm
51.1
48.5
33.1
32.6
40.95
(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陶粒掺量的增 加,沥青混合料各物理力学指标都发生变化。即油石 比逐渐增加,密度逐渐减小,空隙率先减少后增加,饱 和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流值数据表现较无规则。
72.8 63.1 9.7
73.2 60.3 12.9
72.9 59.4 13.5
大程度上减弱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发生; (3)根据文献[4],材料的热阻值能很好地评价混
公路2009年3月 第3期 文章编号:0451一07】2(2009)03—0062—04
中图分类号:U416.2
HlGHWAY Mar.2009 No.3 文献标识码:A
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冯德成1,王广伟2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市 150090;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310000)
本试验采用的温度测试系统主要由热辐射装 置、稳压设备、温度传感器和自动采集装置组成,采 用的热辐射光源是与太阳辐射光谱相近的碘钨灯。 本试验采用等效辐射热原理的方法对试验过程进行 控制,即当室内在恒定辐射强度下投射的累积热量, 等于室外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太阳辐射下达到热平衡 时投射到路面的热量时,室内试验得到的温度可近 似为室外的热平衡温度。通过计算,确定室内试验 的光源辐射时间为7 h左右。
目前我国的道路养护技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车辙及早期损害问题,而超薄磨耗层具有改善行驶 质量、校正表面缺陷、提高安全特性(包括提高抗滑 性能与排水)、减小噪音、增加路面强度等功能,延长 路面使用寿命,从而得到越来越多道路研究人员的 青睐。故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 热阻材料——陶粒应用到超薄磨耗层中,来解决沥 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严重的车辙及早期损害问题。
表8 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结果
指标
F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O
20
40
60
80
抗弯拉强度/MPa
7.562
7.172
5.888
4.160 2.587
极限应变/“e
3 277.5 3 795.0 3 972.5 3 795.0 2 861.8
弯曲劲度模量/MPa 2 307
1 890
1 482
1 096
(2)陶粒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影响,但动稳 定度仍满足要求,主要原因有:
①本试验所用陶粒是由页岩材料经过高温锻烧 而成,表面具有一定的活性,能提高陶粒与沥青的接 触面强度;
②陶粒的表面粗糙且有微孔,使得它和沥青结 合的有效面积比普通骨料和沥青的粘结面积大得 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陶粒和沥青结合面上结
(2)与普通石料沥青混合料相比,陶粒沥青混合 料的密度减少很多,最大可以减少40%。而其稳定 度有所提高,最大可以提高18%。
(3)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陶粒可以在沥青混合 料中使用。陶粒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密度小、稳定度 高的新型沥青混合料。
3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试验 3.1水稳定性试验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052—2000)的规定,对不同陶粒掺量的沥青混 合料进行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试 验结果如表6所示。
904
由低温弯曲试验结果来看,随着陶粒掺量的增 加,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极限应变和弯曲劲度 模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陶粒对沥青混合 料的低温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3.4 陶粒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的结果分析
(1)陶粒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抗冻性能 有较大影响,陶粒掺量过多时其性能不能满足规范 要求,其主要原因有:
构沥青的含量,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粘聚力,从 而提高了其抵抗剪切的能力;
③陶粒内部有大量微孔,弹性模量较小,对冲 击、振动力有一定的吸收缓冲作用,耐磨性较好,因 此高温稳定性好。
4超薄磨耗层热阻性能试验 众所周知,高温是车辙产生的最直接诱因—~
高温使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大幅度降低,在车辆荷 载作用下,便产生严重的剪切流变性车辙。正因为 如此,目前在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时,只 能“被动”地接受高温,然后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 温性能入手,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这 样不但会增加道路的投资,还会给路面的水损害留 下隐患。本文采用热阻技术,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 光热转换机理入手,“主动”地控制路面温度:通过在 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热阻式材料,实现对路面温度场 的自助控制,降低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累积, 达到从根本上解决路面车辙问题的目的。 4.1温度测试系统
按照现行试验规程的试验方法,测定不同陶粒 掺量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指标
下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O
20
40
60
80
动稳定度DS/(次/ram) 9 734
9 250
8 437
7 650
5 214
可以看出,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 动稳定度虽然有很大降低,但总体上都能满足规范的 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本试验中使用了改性沥青。 3.3低温弯曲试验
本文使用的陶粒,主要粒径为0~5 mm,堆积 密度在500 kg/m3左右,用它配制的混凝土热导率 一般为0.3~O.8 w/(m·k),比普通混凝土的热导 率低1~2倍。陶粒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陶粒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
压碎值/%
粘附性
含泥量(<O.075ram的含量)/%
吸水率/%
1h 24 h
2.2超薄磨耗层马歇尔试验 本文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对各个不同的陶粒掺量进行马 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试验指标
下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O
20
40
60
80
最佳油石比/%
4.5
4.8
5.4
6.O
6.6
毛体积密度/(g/cm3) 2.490 2.28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