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仁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山区仁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船山区仁里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二月
项目名称:船山区仁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编制单位: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单位:遂宁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技术编制单位: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项目组:组长:邓为
副组长:卢赐义
税清亮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区规划和建设局区发改委
区经委区交通局
区水务局区农业局
区林业局区环保局
市统计局区旅游局
规划编制负责人:冯英彭蓉杨明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3)
第一节区域概况 (3)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5)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7)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7)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 (8)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9)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3)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7)
第四章主要用地安排 (21)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
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安排 (25)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26)
第四节基础设施用地规划 (28)
第五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9)
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29)
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30)
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31)
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2)
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规模 (32)
第二节合理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33)
第三节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 (34)
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 (36)
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36)
第二节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36)
第三节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 (37)
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 (40)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40)
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41)
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42)
第四节城乡建设用地区 (43)
第五节村镇建设用地区 (44)
第六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45)
第九章村土地利用控制 (46)
第一节落实镇级规划下达指标 (46)
第二节村土地利用控制措施 (48)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0)
附表1 仁里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54)
附表2 仁里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5)
附表3 仁里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 (56)
附表5 仁里镇土地整治规划表 (58)
附表6 仁里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9)
附表7 仁里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60)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确保仁里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遂宁市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结合仁里镇实际,编制《船山区仁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统筹各业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照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结合仁里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规划目标;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确定各业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明确土地用途及管制规则;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安排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
钩)项目;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次规划修编之际,仁里镇正面临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承接船山区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旅游产业阶段。

急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次规划的任务是:在用地指标约束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落实区级规划划定的城乡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把区级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村,落实到地块,同时对低效土地进行整理复垦,提高土地产出率。

《规划》是仁里镇2006-2020年土地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是规划城乡建设、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有序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使用土地,必须符合本《规划》。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仁里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50.54平方公里,包括僧家沟村、放羊村、乘龙村等15个村。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区域概况
一、区位概况
仁里镇位于船山区以东,与城区隔河相邻,地处浅丘,深丘、河谷平坝区,东与蓬溪县相接,南邻南强镇,西与北固镇接壤,北靠永兴镇、河沙镇,幅员面积5054.13公顷,是遂宁船山区的重要城乡。

仁里镇地理位置优越,处船山区东邻,交通方便,国道318线从北向南贯穿全境。

二、自然概况
仁里镇紧邻观音湖,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姚家沟水库、谭家嘴水库。

境内光热条件好,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船山区区粮食、油菜籽、蚕桑、生猪、水果主产地。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东部气候区西段,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热量丰富、日照偏少、雨水充沛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7-17.4℃,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7.4℃,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6.4℃,无霜期296天,年平均日照1333.4小时,属低日照区。

年平均降雨量993.3毫米,集中在5至9月,相对湿度82%。

三、社会经济概况
仁里镇辖15个行政村,2005年全镇总人口52392人,其中农村人口21992人。

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镇土地总面积为5054.13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4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93%;建设用地面积303.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1%;其他土地面积205.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6%。

一、农用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

耕地2047.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52%;园地360.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4%;林地1501.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71%;其他农用地63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6%。

二、建设用地
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216.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8%;交通水利用地8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其他建设用地0.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1%。

三、其他土地
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

水域126.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1%;自然保留地78.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
仁里镇地处低山丘陵地区,田土块不集中,造成农村居民点分散,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加上“建新不拆旧”,导致居民点用地量过大。

规划期内船山区将加快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聚居点和搬迁散居农户等措施,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

仁里镇其他农用地面积63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6%,其他农用地整理潜力大,通过田块归并,田间道路的裁弯取直和合并、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二)土地利用率高,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显著
仁里镇土地利用率高达95.94%,高于船山区的平均水平。

耕地中,旱地远多于水田,粮经作物品种繁多,盛产马铃薯、油菜、中药材、蔬菜,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生态农业基地。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2005年全镇人均土地0.096公顷,人均耕地0.039公顷,虽未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0531公顷的警戒线。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及建制镇和交通、旅游项目建设,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土地的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此外,部分农民在经营农用地时缺乏科学种植与管理,滥施化肥,以致土壤理化性质差;个别地区建设用地的不合理,导致土地污染、破坏现象较严重,地力下降,优质土地供应量在逐渐减少。

(二)双重用地现象日益突出
随着城乡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理论上农村居民点占全镇居民点用地的比重应逐年减少,但仁里镇农村居民点比重仍呈逐年增加之势。

主要的原因是移居城乡的农村居民在城乡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思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科学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相对稳定,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二)实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
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坚持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坚持三大效益统一
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总体方针,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注重眼前利益,更强调长远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给能力,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需求,妥善处理各业用地矛盾,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发展战略定位
位于涪江流域特色经济产业带,以食品加工、日用化工、机械制造等现代工业,绿色蔬菜、优质经果林、绿色生猪等生态农业和中华
玫瑰城、观音湖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型城郊镇。

远期纳入中心城区规划。

二、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布局
仁里镇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为:优先保障仁里镇场镇,遂绵内宜城际铁路、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用地;在瓦店子村、僧家沟村布局中华玫瑰城、中国观音故里慈航禅灵度假区,依托其优势资源,推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模式的休闲旅游生态村建设;利用松林村的自然资源条件,配合过军渡电航工程,建设涪江东岸绿色走廊,实现“林-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猫儿州建设湿地公园。

重点在卧龙庵村、乘龙村、银杏沟村、文武村、罗家桥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形成钙果、花生、食用菌、中药材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仁里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对土地利用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有序推进,优化土
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明显转变,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二、具体目标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规划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95.02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00公顷。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利用农业综合措施,不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出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总规模规划到2010年控制在342.75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405.67公顷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到2010年控制在217.57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231.49公顷以内。

——城乡工矿建设用地。

到2010年控制在9.30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27.83公顷以内。

——农村居民点用地。

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机制,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乡用地转换,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
用地总量控制在186.12公顷以内,比基期年减少30公顷。

——交通运输用地。

到2020年,全镇交通运输用地达到103.43公顷,比基期年增加26.57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

到2020年,全镇水利设施用地达到60.59公顷,比基期年增加50.35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

到2020年,旅游、军事等其他建设用地达到10.06公顷,规划期内净增用地9.50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到2010年控制在46.67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14.21公顷以内。

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到2010年控制在41.92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2.26公顷以内。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到2010年控制在25.09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61.40公顷以内。

(三)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规划期内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到2010年、2020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不少于13.59公顷和35.35公顷。

(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公益
林建设,到2020年全镇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主要控制指标详见附表1。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原则
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统筹区域和城乡各类用地。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原则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增加投入,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坚持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实现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优化。

(四)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用地
保护好水体、山体和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为导向,积极推进农用地结构调整。

加快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打造具有遂宁特色的农业知名品牌。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打造钙果、花生、食用菌、中药材等9处现代农业基地。

在合理安排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大力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以提高农用地质量为重点,将优化农用地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稳定耕地占农用地比重,适当提高园地、林地比重,减少其他农用地比例,提高农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005年农用地面积为4545公顷,规划到2010年不低于4498.33公顷,到2020年不低于4510.78公顷,期内减少34.22公顷。

1、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区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及质量指标得以实现。

2005年,耕地面积2047.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52%;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积分别为2030.35公顷和2005.4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0.17%和39.68%。

2、园地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挖掘现有园地的生产潜力;优化园地生产布局,发展名特优鲜果,提高园地生产效益。

2005年,园地面积360.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4%;到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分别为319.51公顷和399.9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32%和7.91%。

3、林地
对规划保留及新增的林地,加强统筹管理。

优化林种、林龄结构,提高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005年,林地面积1501.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71%;到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1521.45公顷和1650.7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0.10%和32.66%。

4、其他农用地
2005年,其他农用地面积63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6%;到2010年和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627.02公顷和454.7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2.41%和9.00%。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原则,大力推行集中成片、集约利用和集聚发展,不断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按照空间发展战略,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空间基础条件;结合内涵挖潜,利用有限的资源适度安排农村新村建设和独立生产性用地,满足空间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2005年建设用地面积为
303.92公顷,规划到2010年规模控制在350.59公顷以内,到2020年规模控制在388.14公顷以内,期内增加面积84.22公顷。

1、城乡建设用地
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16.16公顷,规划到2010年控制在222.55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213.96公顷以内,期内减少2.2公顷。

(1)城乡用地:2005年面积为0公顷,到2010年控制在6.39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26.39公顷以内,期内增加26.39公顷。

(2)农村居民点:2005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16.12公顷,到2020年控制在公顷186.12以内,期内减少30公顷。

2、交通水利用地
2005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87.2公顷,规划到2010年控制在122.98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64.12公顷以内,期内增加76.92公顷。

3、其他建设用地
2005年面积为0.56公顷,到2020年控制在10.06公顷以内,期内增加9.50公顷。

(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为205.21公顷,其中水域126.66公顷,按照优先保障生态屏障用地的原则,适度开发自然保留地,规划期内减少50公顷。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主要调控方向是: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的前提下,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围绕仁里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协调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协调安排交通水利和风景旅游设施用地。

一、优先布局生态屏障用地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加强观音湖、姚家沟水库、谭家嘴水库等湿地的保护,发挥生态调节功能;抓好遂绵内宜城际铁路、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等主要进出口道路、通村公路、风景旅游区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通道绿化建设,推进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建设;大力实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面与建设用地的穿插布局,发挥生态用地功能,完善城乡生态空间。

二、农用地布局优化
(一)耕地与与基本农田布局
保持现有耕地格局总体稳定,局部适度调整,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坚持建设占一补一,到2020年全镇耕地面积落实为2005.4公顷,主要分布在乘龙村村、保安寺村、楼子沟村等。

规划期间,重点调出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不宜农作、生态脆弱地区以及场镇建设、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规划确定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

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

结合全镇未来建设用地需求,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罗家桥村、楼子沟村、卧龙庵村等村。

(二)园地
规划期内园地发展以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为主,改造现有园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引导园地向条件适宜的丘陵和荒坡地集中发展,着力提高单产效益。

到2020年全镇园地面积落实为399.93公顷,重点对楼子沟村、保安寺村等地园地布局进行调整。

(三)林地
规划期内因地制宜对林地进行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
造林,努力扩大林地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禁止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工程征占重点公益林、天然林等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

管好、用好现有林地,加强低效林地的改造,加快受损林地的恢复和重建。

到2020年全镇林地面积落实为1650.75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
加大对其他农用地的综合整治,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

结合农用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结构与布局。

到2020年全镇其他农用地面积落实为454.7公顷。

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一)城乡建设用地
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优先保障僧家沟村、瓦店子村城乡建设用地,共计安排26.39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
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理。

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引导农民住房适度集中,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落实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对
零星农村居民点进行逐步撤并,对合并后闲置宅基地进行复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层次鲜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

达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

(三)交通用地
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对本镇的交通系统进行调整。

规划期内安排遂绵内宜城际铁路、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

规划期内新增交通用地26.57公顷。

(四)水利用地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武引扩灌蓬溪船山灌区等项目用地50.35公顷。

第四章主要用地安排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一、耕地保护
规划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2030.35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为1995.02公顷,其中,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61.40公顷,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214.73公顷。

(一)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规划期内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建设项目应加强用地评价和多方案比较论证,按照建设项目选址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的原则,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若必须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

同时按照“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

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61.40公顷,本镇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14.73公顷,超额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二)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