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数据访问控制规程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数据访问控制规程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数据访问控制规程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数据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敏感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的访问权限应该由专门的规程来管理,以确保用户的合法访问,防止未授权的数据泄露和滥用。

本文将探讨数据访问控制规程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建议。

1. 数据分类和标记为了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

数据分类可以按照敏感程度、业务需求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进行。

标记数据可以通过为每个数据集分配安全等级或保密等级来实现,以便于后续的访问控制管理。

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角色是一种逻辑概念,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拥有特定的权限。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通过将用户与角色进行关联,实现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管理。

RBAC可以将复杂的权限管理变得简单,减少了用户个别授权的工作量。

3. 最小权限原则在为用户分配访问权限时,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指的是只给用户分配他们工作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权限,以减少数据遭到滥用的风险。

过多的权限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滥用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仔细评估和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4. 多因素认证为了增加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建议采用多因素认证来验证用户身份。

多因素认证包括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份验证方式,例如密码、指纹、智能卡等。

多因素认证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通过盗用密码等方式入侵系统。

5. 审计日志审计日志是数据访问控制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操作和行为,可以实现对数据滥用和违规行为的监控和审计。

审计日志记录的内容应包括用户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对象以及操作类型等。

审计日志可以作为事后追责和安全事件调查的重要依据。

6. 定期评估和检查数据访问控制规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保其适应变化的安全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规定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规定第⼀章总则第⼀条为加强科技发展部信息系统的访问管理,规范⽤户管理、密码管理及访问控制管理⾏为,特制定本规定。

第⼆条本规定适⽤于科技发展部负责运⾏维护的信息系统及其管理活动。

第⼆章组织和职责第三条科技发展部风险管理组负责监督各部门在信息系统访问管理⽅⾯的⼯作。

第四条各部门安全组负责监督和检查本部门在信息系统访问管理⽅⾯的⼯作。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信息系统访问的⽇常管理,部门负责⼈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户权限申请、变更、回收的审核⼯作,定期组织对本部门访问管理的⾃查。

第六条全体员⼯必须遵守本规定的要求,按需申请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严格管理分配给本⼈的⽤户并定期修改密码,不越权访问未被授权访问的内容。

第三章基本原则第七条信息系统访问管理遵循如下基本原则:(⼀)隔离运⾏:对于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系统,应采取特定的隔离措施,确保各类系统独⽴运⾏;(⼆)权限最⼩:⽤户只应具有完成⼯作所需的访问权限;(三)⽤户唯⼀:信息系统中的⽤户应该具有唯⼀性;(四)按需授权:权限审批时应根据⽤户实际需要审批授权;(五)职责分离:⽤户访问的请求、授权、管理应实现职责分离;(六)默认拒绝:未经明确授权,⼀律视为禁⽌。

第四章⽤户管理第⼋条⽤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和权限变更需要提出申请,⽤户所在部门的负责⼈对申请进⾏初审,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进⾏复审,信息系统的⽤户管理员负责处理得到审批后的请求。

第九条⽤户管理员对本系统其他⽤户的权限进⾏管理和维护,不得私⾃增加、修改、撤销其他⽤户权限和密码。

第⼗条⽤户管理员负责密码信封(含电⼦密码信封)的制作,负责建⽴信息系统的⽤户权限清单和特权⽤户清单,综合组统⼀保管和备案。

第⼗⼀条普通⽤户在授权范围内完成⾃⼰的⼯作,不得擅⾃将⽤户名和密码转授他⼈使⽤,⼯作完成后应⽴即退出系统。

第⼗⼆条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应定期向使⽤部门提供相关⽤户权限清单,使⽤部门负责⼈应根据该清单核实⽤户权限分配情况并反馈给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

用户来访管理制度

用户来访管理制度

用户来访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质量,保障公司的安全和秩序,制定用户来访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用户来访行为管理。

二、用户来访申请1. 用户来访需提前向公司部门提交来访申请,申请表上需填写详细的来访信息,包括来访人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来访时间、来访事由等内容。

2. 来访申请需由来访人员本人签字确认,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生效。

3. 特殊情况下,也可由公司领导直接授权或安排来访事宜。

三、来访须知1. 用户来访需提前向接待人员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并领取临时的来访证件。

2. 来访人员需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接受接待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3. 来访人员需在规定的来访时间内办理完来访事宜,并在事后主动交还临时来访证件。

四、来访期间管理1. 用户来访期间需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和规定,不得擅自进入不属于自己权限范围的区域或触碰公司的重要设施。

2. 来访人员需配合公司安保人员的检查和监督,如有异常行为或不配合检查的将被拒绝来访或强制离开。

3. 来访人员不得在公司内部从事任何与来访事宜无关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采访、搞宣传等。

五、来访结束1. 用户来访事宜办理完成后,需及时交还临时来访证件,并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离开公司。

2. 如有需要,也可由接待人员陪同下离开公司,并确保离开过程的顺利和安全。

六、不当行为处罚1. 对于未经批准擅自进入公司内部、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其他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对其做出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禁止再次来访、甚至向警方报案处理。

2. 对于严重违规甚至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其他1. 公司将不断完善用户来访管理制度,确保其规范、合理和有效。

2. 对于发现的漏洞或不足,公司欢迎用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予以改进或完善。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调整,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本用户来访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

安全操作规程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

安全操作规程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

安全操作规程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网络安全操作规程: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成为了各个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为了保护机密信息、确保网络资源的可靠性与可用性,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安全操作规程,以指导员工如何进行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以保障网络安全。

二、定义与概述1. 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访问控制是指通过对网络流量的监控和管理,限制用户或设备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通过网络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设备获取敏感数据、破坏网络资源等不良行为。

2. 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是指按照不同的身份和角色,管理和分配用户在网络中的操作权限。

通过有效的用户权限管理,可以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合法权限内的资源,从而减少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三、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机密信息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机密信息,如客户资料、业务策略等。

通过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可以限制对这些机密信息的访问,保护企业核心资产的安全。

2. 防止内部威胁内部员工可能会误操作、泄露机密数据或利用权限滥用。

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可以避免员工内部威胁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影响。

3. 提高网络性能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可以减少非关键性网络流量,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与效率。

四、网络访问控制与用户权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1. 网络访问控制策略(1)设立网络访问控制清单:明确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谁有权访问和修改,并记录相关权限清单,确保权限的准确性。

(2)防火墙配置:合理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并禁止不明来源的流量进入内部网络。

(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在实时监控网络流量的同时及时响应和阻断潜在的攻击行为。

2. 用户权限管理措施(1)按需分配权限:根据员工的职位和职责,合理分配最低权限原则,即赋予用户需要的最少权限,从而减少潜在安全风险。

(完整版)信息系统用户和访问控制规章

(完整版)信息系统用户和访问控制规章

(完整版)信息系统用户和访问控制规章信息系统用户和访问控制规章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信息系统用户的行为和访问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使用和访问信息系统的用户。

2. 用户行为规定- 用户应遵守公司制定的信息系统使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系统进行非法活动。

- 用户应对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负责,不得将其泄露给他人或以任何形式共享给他人。

- 用户不得未经授权地修改、删除或篡改系统中的数据。

- 在使用系统时,用户应保持良好的网络行为礼仪,不得散播谣言、传播不良信息等违反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

3. 访问控制规定- 用户只能访问其工作职责所需的信息和功能,不得越权访问他人的信息和功能。

- 系统管理员应根据用户的职责和权限设定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需要的信息和功能。

- 用户访问系统时,需进行身份认证,使用自己的账号及密码登录,确保身份的真实性和唯一性。

- 用户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应及时退出系统,避免他人利用其账号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

4. 处罚和违约责任- 违反本规章的用户将接受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限制访问权限、停止使用系统等。

- 对于故意破坏系统、盗用他人账号和密码等严重违规行为,将追究违约责任,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5. 其他规定- 公司保留对本规章进行修改和解释的权利,用户需定期查阅以获取最新的规章内容。

- 用户有义务向公司汇报发现的系统漏洞和安全问题,并配合公司进行调查和修复工作。

以上为《信息系统用户和访问控制规章》的完整版内容。

用户在使用和访问信息系统前,请务必详细阅读并遵守规定,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访问控制管理规范

访问控制管理规范

编号ISMS-2-AC-01版本号V1.0受控状态受控信息级别一般访问控制管理规范版本记录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口令管理规范 (4)第三章计算机安全管理规范 (6)第四章网络访问管理规范 (6)第五章应用系统访问管理规范 (7)第一章总则为防止对公司相关资源的非授权访问,预防信息泄密等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类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活动,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

第二章口令管理规范公司人员的计算机设备都需设置开机口令,口令设置应符合如下安全要求:一、口令不能为空;二、口令长度不应少于8位字符;三、口令强度需至少满足以下3种及以上的组合:1.包含数字;2.包含字母;3.包含标点符号;4.包含特殊字符(例如:_,-,%,&,*,^,@等);5.包括大小写字符。

四、口令设置不得使用如下简单信息:1.不应直接选择简单的字母和数字组合,或键盘顺序的口令,像aaaa1111、1234abcd、qwertyui等;2.不得使用个人相关信息(如姓名、生日)等容易猜出的口令;3.用户名不能作为口令的一部分。

五、对口令的日常维护和使用应遵守以下要求:1.员工应了解进行有效访问控制的责任,特别是口令使用和设备安全方面的责任;2.员工应保证口令安全,不得向其他任何人泄漏或共享本机口令。

对于泄漏口令造成的损失,由员工本人负责;3.口令应至少90天更改一次,更改后的口令不得再次使用旧口令或循环使用旧口令;4.避免在纸上记录口令,或以明文方式记录计算机内;5.不要在任何自动登录程序中使用口令;6.正在登录系统时,在屏幕上不得显示口令明文。

7.口令的分发和更新必须确保安全。

口令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前,必须被加密。

口令和用户ID必须被分开传输。

8.口令不允许被明文记录在脚本、软件代码、外部程序文件中。

六、服务器登录口令的设置与维护管理,除满足上述第三条和第四条要求之外,还应该考虑:1.每台服务器设专门的服务器管理员来管理管理员帐号,其他登录帐号由管理员来分配;2.服务器管理员的设置原则上与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口令管理员分开。

用户访问管理规范制度

用户访问管理规范制度

XXX公司用户访问管理制度概要:访问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XXX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作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部分,用户访问管理制度定义了基本的一系列访问控制管理内容:用户访问和密码管理;用户责任;网络访问控制;操作系统和应用访问控制;根据业务需求,相应的需要去知道或者需要去做的法则要有相应的指导手册帮助履行这些管理需求。

流程需要被定义并批准,IT系统和IT基础架构确保符合相应的要求。

目录1.0 目标2.0 范围3.0 访问控制内容3.1 访问控制的业务要求3.2 用户访问管理3.3 用户责任3.4 网络访问控制3.5 操作系统和应用访问控制4.0 例外1.0 目标XXX信息技术对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的保护措施重点是预防为主,因此它的实质是对基于业务要求的重要资产的访问控制。

2.0 范围XXX所有的IT系统及IT基础架构应用。

3.0 访问控制内容依照XXX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对于信息资产、网络、系统(例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访问必须被适当地控制、管理和监控。

安全要求必须被定义并文档化,须符合商业和法律的要求和须在风险评估框架范围内。

3.1 访问控制业务需求为了防止误操作导致的业务应用的中断和个人或商业信息的泄露,访问控制的规则和权利要基于安全的要求,访问必须限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

用户和服务供应商都必须给予明确的安全要求和声明以满足访问控制。

所有用户的访问功能应该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角色进行分配。

分配授权的过程必须一致,无论用户和系统操作人员,还是雇员或第三方。

系统授权授予必须保持与组织调整流程一致,各地负责人员须适时对配置文件进行更新。

所有系统用户必须签订合适的保密协议:1、具有系统权利执行功能或任务并不意味着用户是具有组织的授权;2、业务经理或主管有责任确保用户不能超过组织授予他的权限或允许他所能做的事情。

公司不会把组织和制度的责任由第三方承担,第三方可以分配用户配置给用户,但必须遵从公司的指示。

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

作为信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在保障系统安全、保护企业数据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信息泄露、恶意攻击等安全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访问控制的概念和意义访问控制是指对系统中用户、程序和设备的访问进行控制,以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只允许授权访问者进行合法的操作,同时禁止未授权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主要方式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

访问控制的意义在于:1. 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可以有效的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和篡改,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 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通过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的权限,防止用户误操作或恶意操作导致系统故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3. 防范内部威胁:内部威胁是造成信息泄露和系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访问控制可以对员工的权限进行合理控制,减少内部威胁的风险。

4. 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访问控制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进行管理和监控,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系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访问控制策略:明确企业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权限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规则等,确保访问控制能够符合企业的安全要求。

2. 用户身份认证:规定企业用户的身份认证方式,如用户名密码、指纹识别、双因素认证等,确保用户的身份可以得到有效验证。

3. 用户权限管理:规定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的原则和流程,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到其需要的资源,避免权限过大或过小的风险。

4. 访问控制技术:规定企业所采用的访问控制技术和工具,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列表等,确保访问控制的有效实施。

5. 访问审计:规定对系统访问进行审计的制度和措施,包括审计日志的记录、审计记录的查看和存储等,确保对系统的访问行为进行监控。

内部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规定

内部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规定

内部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部网络在企业和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部网络提供了各种服务和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威胁。

为了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是必要的。

二、访问控制策略1. 用户身份验证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所有用户在访问内部资源之前都必须通过身份验证。

通常,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但也可以考虑使用更强大的身份验证机制,如双因素身份验证。

2. 访问权限管理内部网络应该根据用户的权限级别控制他们能够访问的资源。

通过细分权限,可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他们需要的资源,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3. 数据加密为了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内部网络应该使用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获取数据内容,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4. 防火墙设置防火墙是内部网络安全的基本设施,负责监控和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合理设置防火墙规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三、安全策略规定1. 员工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内部网络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密码安全、网络诈骗防范、恶意软件防护等,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内部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规定。

2. 安全漏洞监测和修复定期对内部网络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发现的漏洞。

同时,建立漏洞管理机制,确保漏洞修复的有效性和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3. 强密码策略制定强密码策略,要求员工使用符合一定复杂度要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强密码策略可以有效避免密码被猜解或破解,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4. 定期备份数据建立定期备份数据的制度,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和可恢复性。

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降低业务中断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四、总结内部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规定是确保内部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

用户访问和密码管理规范制度

用户访问和密码管理规范制度

XXX用户访问和密码管理规范概要:透明的、全面的、有效的和可以审计的用户身份管理流程是确保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先决条件。

通过本规范去保护并阻止企业信息被内部或外部人员无意识的揭露、变更、删除和错用。

本规范是用户访问管理制度中提到的用户访问管理内容的详细的要求保证,是一系列实施步骤地描述:●唯一的用户身份●帐号和访问权限的提供和取消流程●基本访问角色的管理和使用●特殊的访问权限授权和约束●监控●密码管理方法目录1.0 目标2.0 范围3.0 用户访问管理3.1 用户注册3.2 分配访问3.3 访问条件4.0 密码管理4.1 密码的复杂性和变更4.2 密码的保密性4.3 密码初始化4.4 忘记密码或帐号被锁4.5 访问用户数据或帐号4.6 密码管理追溯4.7 密码抑制4.8 单点登陆4.9 强认证5.0 角色和职责5.1 监督者5.2 系统管理员1.0 目标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计算机信息和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式就是实施鉴定、证明和授权的理念。

鉴定通常是指唯一的用户标识符,当一个用户访问计算机系统时,根据他的行为而被给予相应的职责。

证明是指证明拥有这个访问账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或多个授权被定义,并给予用户在系统中执行任务的权利。

作为XXX信息安全制度框架中的一部分,这个规范将帮助建立并维护信息安全制度。

保护信息系统免受非法的访问,并定义规则去管理用户访问和密码管理。

2.0 范围XXX所有IT系统及IT基础架构应用。

3.0 用户访问管理用户访问管理必须被建立以防止未授权的和不合适的信息系统访问。

管理的过程必须覆盖用户访问过程的所有阶段:●新用户的初始注册;●由于工作或职责的变更而改变用户的权限;●用户不再需要访问信息系统和服务时,需要删除用户的权限。

用户访问管理由下面内容组成:用户类型包括:雇员、第三方人员、临时员工和其他标准(例如业务角色,其需要管理员访问权限,需要远程访问的人),由于工作职责需要访问指定信息的所有用户。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篡改或滥用信息系统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管理措施。

这些制度不仅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首先,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需要确立合理的权限分配制度和设计灵活的身份认证机制。

在信息系统中,应合理划分用户的权限级别,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资源,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同时,身份认证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单一密码、双因素认证或者生物特征识别等方式,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其次,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日志监控和审计机制。

通过实时记录和监控用户的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和可疑行为,快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定期进行系统审计,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发现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及时加强相关的安全措施。

再次,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需要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权限申请制度。

在员工使用信息系统时,应明确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防止因误操作或故意破坏导致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

同时,建立权限申请制度,员工需要经过授权才能获得特定的访问权限,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此外,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通过定期举办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风险意识,教育员工掌握安全使用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因疏忽或不当使用而导致安全风险。

同时,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违反信息安全规定的行为,促进员工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行为习惯。

最后,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信息系统的发展变化快速,攻击手段也在不断演变,因此,制度应与技术相结合,及时适应新的安全威胁。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防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制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一环。

用户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用户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用户访问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明确用户访问控制管理的职责权限、内容和方法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人员(含组织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第三方人员,以下简称“全体员工”)3术语和定义4职责4。

1IT部门a)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b)负责本规定的修订、解释和说明及协调实施工作。

4.2信息安全进行本规定修订及实施的协调工作4。

3相关部门贯彻执行本规定的相关规定。

4。

4部门管理者a)各部门管理者作为本部门重要信息资产的负责人承担对资产的管理责任;b)决定本部门是否要单独制定访问控制方案。

4。

5IT负责人a)负责制定和修改组织的访问控制方案,并使它在资产使用的范围内得到切实的执行;b)指导IT责任人的工作,并在必要时进行协调。

c)有权指定系统管理员4.6IT责任人a)具体制定和修改组织的访问控制方案,提交IT方案负责审核;b)指导部门IT责任人实施访问控制方案;c)对访问控制方案的进行定期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d)委托系统管理员依照IT部门制定的措施规定进行具体实施和具体操作等.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访问控制方案实施状况的最终责任,仍然由IT责任人承担.4。

7部门IT责任人a)如果本部门需单独制定访问控制方案,在部门管理者的授权下制定和修改本部门的访问控制方案,并使它在资产使用的范围内得到切实的执行;b)在IT责任人的指导下,实施访问控制方案。

c)针对访问控制方案向IT责任人进行问题反馈和提出改善意见。

4.8系统管理员对于来自IT责任人委托的措施和相关操作,担负着切实履行的责任。

5管理要求5.1用户认证组织主要系统,包含组织重要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信息资产的访问控制方案,必须满足《用户标识与口令管理指南》的规定.5。

1.1用户标识控制相关信息资产责任人所在部门IT责任人为了实现个人认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部门IT责任人必须管理从用户注册、数据更新到数据删除的用户标识和整个周期,并必须保证它们在上述信息资产使用范围内得到切实的落实。

ISO27001文件-(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ISO27001文件-(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访问控制管理规定(版本号:V1.0)更改控制页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术语定义 (1)4内容 (1)4.1身份标识管理 (1)4.2口令管理 (1)4.3权限管理 (2)4.4网络访问控制 (3)4.5物理环境访问控制 (3)5 相关文件 (3)6 相关记录 (3)1目的本规定旨在建立起一个明确的信息安全访问要求,加强内部员工以及第三方人员的访问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确保访问操作的合理性。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和第三方人员。

3术语定义无4内容本规定主要包括身份标识管理、口令管理、权限管理、网络访问控制以及物理环境访问控制五大部分,且必须满足《访问控制方针》的基本要求。

4.1身份标识管理1)任何身份标识都不可以体现该访问主体的访问权限;2)邮件系统帐号标识统一采用“名的拼音首字母”+“.”+“姓的拼音全称”;3)对于任何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所有的用户应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码(用户ID),并且仅供本人使用。

4.2口令管理1)口令设置、保存与传送a.所有的用户帐号都必须设置口令。

b.个人电脑等口令由个人保管,遗忘时联系IT人员进行口令重置;c.服务器口令由系统管理员保管;d.重要口令传送需纸质信封、手机短信等其他方式寄送,口令收到后应及时销毁口令原件;2)口令选择规则a.个人电脑口令长度应该不低于6位,服务器口令长度应该不低于8位;b.口令要满足复杂度要求,可由大小写字母和特殊字符组成。

3)口令变更a.服务器口令应该每三个月更改一次口令;b.用户或管理员如发现口令已泄露或怀疑被泄露,应立即更改口令。

4)初始口令不能为空,且要避免与计算机名或者帐号名相同。

4.3权限管理1)不同的用户、不同的组,在访问相关的信息系统时,应该分配不同的权限;用户的权限的分配应按“满足用户工作需要的最小权限”原则进行,并使用《权限申请表》记录权限的申请和审批;2)当员工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更新其访问权限;3)每隔六个月以及在系统发生重大变更如系统重装以后应检查用户的权限分配;4)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管理员帐号及关键应用系统或特权用户帐号的检查;5)应严格控制能够覆盖操作系统和应用控制的特权操作用户。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和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为应用程序和用户提供服务。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操作系统需要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讨论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包括权限的概念、分类和实现方式。

一、权限的概念用户权限是指用户对系统资源(如文件、文件夹、设备、进程等)进行操作的能力或限制。

不同的用户可以具有不同的权限,以便实现资源的保护和隔离。

权限通常包括读取、写入、执行、删除等操作。

操作系统通过权限控制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和数据泄漏。

二、权限的分类1. 用户权限用户权限是指每个用户在系统中所拥有的权限级别。

一般来说,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的各个资源进行完全的控制和管理;而普通用户只能根据分配的权限进行有限的操作。

通过这种权限的分级,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文件权限文件权限是指用户对文件和文件夹的访问权限。

在UNIX和Linux系统中,文件权限通常包括所有者权限、群组权限和其他用户权限。

所有者权限指文件所有者拥有的权限,群组权限指文件所在群组的成员拥有的权限,其他用户权限指其他用户拥有的权限。

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组合,可以精确控制对文件的读、写和执行操作。

三、用户权限的实现方式1. 访问控制列表(ACL)ACL是一种灵活的权限管理方式,它允许系统管理员为每个用户或用户组分别定义权限。

通过ACL,可以精确控制各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例如读、写、执行等操作。

ACL还可以设置特定用户的特殊权限,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2. 角色权限角色权限是一种将权限与角色绑定的方式。

系统管理员可以为不同角色定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用户分配到适当的角色中。

通过角色权限,可以简化用户权限的管理和调整,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系统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系统访问权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系统访问权限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维护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等。

第三条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账号管理、权限控制、审计与监控等内容。

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实习生、外包人员、实习生等均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接受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第二章用户账号管理第五条所有用户账号均应在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批后才能开通,由信息安全部门统一管理。

第六条员工离职、调动或其他情况时,其账号应及时注销或者调整对应权限。

第七条用户账号应设置安全密码,密码设置应符合公司密码策略,定期修改密码,不得直接使用姓名、生日、电话等简单易猜测的密码。

第八条用户账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共享、转让、出租或出借。

第九条用户不得使用他人的账号登录信息系统。

第三章权限控制第十条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和需要,分配对应的权限,不得超出用户工作范围的权限范围。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员应对权限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阻止权限滥用行为。

第十二条对于机密、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应进行严格控制,需要严格审批。

第十三条管理员认证和授权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即为用户分配最小必需的权限。

第四章审计与监控第十四条信息安全部门应对系统的访问情况进行审计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十五条对于高风险的权限操作,应进行双人认证,以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第十六条定期进行系统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维护与更新第十七条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八条用户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用户访问管理制度

用户访问管理制度

用户访问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1.1 目的本用户访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数据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降低潜在的数据安全威胁,保护公司利益,保护公司客户信息,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实习生、临时员工、外包人员及访客等所有使用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的人员。

1.3 定义1)用户:指在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上有登录权限的人员;2)访问:指用户在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上的操作和使用行为;3)管理制度:指公司针对用户访问进行的规范和管理措施。

第二部分:用户访问管理2.1 用户注册与权限管理1)新员工入职时,由 HR 部门向信息技术部门提交员工信息,并申请相关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权限;2)信息技术部门根据职位和工作需要,设置新员工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权限;3)离职员工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权限需在离职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撤销。

2.2 用户账号和密码管理1)所有用户必须使用公司提供的正式账号和安全密码登录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资源;2)密码设置必须符合公司的密码策略要求,包括密码复杂度、定期更新等;3)不得共享个人账号和密码,不得将个人账号和密码以明文形式进行传输;4)丢失或泄露密码应及时向信息技术部门报告,并及时修改密码。

2.3 访问控制1)系统管理员根据权限设置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包括读、写、执行等;2)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控制,包括网络访问控制、系统访问控制、应用程序访问控制等;3)设置监控和审计机制,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非法行为。

2.4 安全培训和意识1)公司应定期开展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意识的认识;2)告知员工公司访问管理规定和政策,并告知违反规定的后果;3)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测试,检验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

第三部分:监督和改进3.1 监督和审查1)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对用户访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2)对违反访问管理制度规定的行为,信息技术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手机APP的用户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

手机APP的用户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

手机APP的用户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在手机应用程序(APP)的发展中,用户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不仅保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还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数据安全。

本文将探讨手机APP的用户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措施。

一、用户权限管理的重要性手机APP的用户权限管理是指通过设置权限,限制用户对APP功能和个人信息的访问和操作。

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防止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滥用和泄露。

同时,用户权限管理还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恶意程序的入侵和攻击。

实施用户权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过多的权限要求可能会让用户感到困扰和不安,影响用户使用APP的意愿。

因此,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减少对用户的侵扰,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用户权限的分类用户权限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范围和功能进行分类。

常见的用户权限包括以下几类:1. 设备权限:包括获取设备信息、使用摄像头、录音等权限。

这些权限通常是基础权限,用于APP正常的功能实现和用户体验。

2. 个人信息权限:包括访问通讯录、相册、定位等权限。

这些权限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需要谨慎设置,并在征得用户同意后才能获取。

3. 网络权限:包括访问网络、使用数据等权限。

这些权限用于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和数据交互,需要合理设置以保护用户的流量和信息安全。

4. 系统权限:包括修改系统设置、安装应用等权限。

这些权限涉及到对用户设备和系统的操作,需要特别谨慎,并在用户明确同意后才能进行。

三、访问控制的实施方式为了实施用户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开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显性请求授权:当APP需要获取某些权限时,应向用户发出明确的请求,并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些权限以及权限的用途。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信任程度来决定是否授权。

2. 动态权限申请:对于某些敏感权限,开发者可以将其设置为动态权限,即在用户实际使用相关功能时再去申请相应的权限。

控制访问次数的规定

控制访问次数的规定

控制访问次数的规定1. 背景和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对系统资源的公平和有效利用,防止系统资源被滥用或过度使用。

通过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次数,可以有效管理系统负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定义- 访问次数:指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对系统的访问次数。

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公司系统的员工和合作伙伴。

4. 访问次数限制4.1. 对于员工:- 普通员工每天对系统的访问次数限制为10次。

- 管理层员工每天对系统的访问次数限制为20次。

4.2. 对于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每天对系统的访问次数限制由与合作伙伴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确定。

5. 访问次数监控与违规处理5.1. 公司将对系统的访问次数进行监控,以确保规定的访问次数限制被遵守。

5.2. 如果发现用户违反访问次数限制的规定,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第一次违规:发送警告通知用户,并要求其合理使用系统资源。

- 第二次违规: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次数,具体限制时间由管理层决定。

- 第三次违规:暂时停止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具体停止时间由管理层决定。

- 多次违规或严重违规情况:将会进行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辞退等。

6. 异常情况处理6.1.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户可能需要超出规定的访问次数限制,例如紧急任务或关键业务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向上级主管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

6.2. 上级主管有权决定是否批准用户超出访问次数限制的申请,以及批准的时间和条件。

7. 效力及修改7.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取代之前的任何相关规定或协议。

7.2. 公司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定进行修改和解释的权利,修改后的规定将通过适当的渠道通知用户。

该规定为公司对访问次数的控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帮助确保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请所有员工和合作伙伴遵守该规定,以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

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

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计算机系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个人用户,都需要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而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机制,对于保护系统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的意义、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的意义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定义和管理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制度,其目的在于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机密性和系统资源的合理使用。

具体而言,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非法访问:通过设定用户权限,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 保护数据安全:通过合理设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修改其需要的数据,有效防止敏感数据的泄露和篡改。

3. 资源合理利用:通过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可以合理分配系统资源,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4. 跟踪系统操作:通过记录用户的操作日志,可以实时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的内容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注册及授权:制定用户注册流程,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注册申请、审核等环节。

审核通过后,给予用户相应的权限。

2. 用户权限分级:根据用户职责和需要,制定不同的用户权限等级,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与其职责相关的数据和功能。

3. 权限控制:制定权限控制策略,包括用户登陆验证、访问控制、数据操作控制等,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验证。

4. 用户离职处理:规定用户离职后的处理流程,包括撤销用户权限、清除用户个人数据等,防止离职员工滥用权限和泄露数据。

5. 操作日志记录:建立操作日志记录机制,记录所有用户的操作日志,包括登录时间、操作内容等,为安全审计提供依据。

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规定

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规定

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规定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加强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许多组织都制定了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规定。

本文将介绍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措施。

一、网络访问控制的重要性网络访问控制是指组织对网络资源以及与之相连的设备进行授权和限制,限制用户对网络的访问和使用权限。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机密信息:许多组织都存储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客户数据、财务报表等。

通过网络访问控制,可以限制外部用户对这些信息的访问,从而保护机密性。

2. 防止数据泄露:网络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这样一来,即使用户的账号密码泄露,黑客也无法窃取和篡改重要的数据。

3. 提高网络性能:合理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减少无关人员的访问请求,提高网络负载能力,提升网络性能。

二、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的常见措施为了实施网络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许多组织采取了下述常见的措施:1. 访问控制列表(ACL):ACL是一种基于IP地址和端口号的过滤技术,通过配置ACL,管理员可以限制网络中不同用户对特定主机或网络服务的访问权限。

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通过DHCP服务器,管理员可以为网络中的设备动态分配IP地址,同时限制每个设备的IP地址池,从而控制用户数量和访问权限。

3. 虚拟专用网络(VPN):使用VPN可以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

4. 用户认证与授权: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认证方式,可以限制用户登录网络的权限。

授权机制则规定了不同用户对不同网络资源的操作权限。

5. 防火墙:防火墙可以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根据预定的安全策略来控制和限制网络访问。

6. 安全策略与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结合风险评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资源和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访问控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明确用户访问控制管理的职责权限、内容和方法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人员(含组织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第三方人员,以下简称“全体员工”)3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IT部门
a)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
b)负责本规定的修订、解释和说明及协调实施工作。

4.2信息安全
进行本规定修订及实施的协调工作
4.3相关部门
贯彻执行本规定的相关规定。

4.4部门管理者
a)各部门管理者作为本部门重要信息资产的负责人承担对资产的管理责任;
b)决定本部门是否要单独制定访问控制方案。

4.5IT负责人
a)负责制定和修改组织的访问控制方案,并使它在资产使用的范围内得到切实的执行;
b)指导IT责任人的工作,并在必要时进行协调。

c)有权指定系统管理员
4.6IT责任人
a)具体制定和修改组织的访问控制方案,提交IT方案负责审核;
b)指导部门IT责任人实施访问控制方案;
c)对访问控制方案的进行定期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d)委托系统管理员依照IT部门制定的措施规定进行具体实施和具体操作等。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访问控制方案实施状况的最终责任,仍然由IT责任人承担。

4.7部门IT责任人
a)如果本部门需单独制定访问控制方案,在部门管理者的授权下制定和修改本部门的访问控制方案,并使它在资产使用的范围内得到切实的执行;
b)在IT责任人的指导下,实施访问控制方案。

c)针对访问控制方案向IT责任人进行问题反馈和提出改善意见。

4.8系统管理员
对于来自IT责任人委托的措施和相关操作,担负着切实履行的责任。

5管理要求
5.1用户认证
组织主要系统,包含组织重要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信息资产的访问控制方案,必须满足《用户标识与口令管理指南》的规定。

5.1.1用户标识控制
相关信息资产责任人所在部门IT责任人为了实现个人认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部门IT责任人必须管理从用户注册、数据更新到数据删除的用户标识和整个周期,并必须保证它们在上述信息资产使用范围内得到切实的落实。

具体控制包括:
5.1.1.1用户注册分派的流程
a)用户或代理人提交用户标识的申请
b)部门IT责任人核实该用户的身份
c)部门管理者审批
d)用户提交到IT责任人
e)IT责任人委托信息系统管理员实施注册
f)系统管理员向用户分派用户标识。

5.1.1.2用户标识分派的注意事项
a)部门IT责任人必须针对每个人发放各自不贩用户标识
b)禁止发放共享的用户标识或再次发放曾用过的标识。

5.1.2.3用户标识的更新和删除流程
a)用户发生变动时,由部门IT责任人,向IT责任人提出更新或删除申请
b)IT责任人委托系统管理员更新和删除所负责系统上的该用户标识,。

注:用户变动指离职、组织内部调动和第三方人员变动。

5.1.2口令控制管理
部门IT责任人遵循《用户标识与口令管理指南》的规定,实施或指导对口令的控制管理。

具体管理控制措施包括:5.1.2.1口令发放
口令发放参照用户标识进行。

5.1.2.2初始口令和用户选择的口令
用户有责任在首次访问时,对提供给他的初始口令修改为自身选择的符合要求的口令。

5.1.2.3口令的管理
用户有责任对任何保密口令。

用户还必须定期修改口令。

5.2网络的访问控制
5.2.1访问控制要求
a)IT责任人应制定措施和规定,控制从外部对网络的访问,包括来自外问相关方及本组织员工的访问;
b)对网络访问控制的首要规则是拒绝任何类型的未授权的外部访问,可通过在局域网中使用防火墙或其他类似的措施实现。

c)在有必要允许外部相关方访问或组织员工的远程访问的场合,必须采用针对个人的用户认证系统。

5.2.2访问控制措施
IT责任人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必须实施以下的措施和程序;:
5.2.2.1对访问权的审查
IT责任人必须宅基或者在组织的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时及时审查网络访问权限。

5.2.2.2访问记录管理
a)必须管理网络系统的访问日志;
b)网络访问日志须保存一定时间,用于审查跟踪。

5.2.2.3访问的监测
a)对于重要的监测,IT责任人必须建立用于监测的措施和程序;
b)发现非法访问的场合,必须采取中断相关网络通讯的必要步骤。

5.3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
5.3.1访问权的提供
a)IT责任人或IT责任(或委托系统管理员)在授予用户对自己负责的系统的访问权的场合,必须对照组织信息安全相关规定,检查用户是否业务需要,资格是否符合,给予用户最适当的访问权;
b)对于最适当的访问权必须包含以下内容:限制访问权的类型,有阅读、更新、执行的权力等;限定访问的对象,为单个文件或文件夹。

5.3.2对访问权的审查
IT责任人或部门IT责任人(或委托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需要或者在组织的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时,及时审核用户的访问权,并根据审查结果更新用户的访问权限。

5.3.3访问记录的管理和监测
对于重要的操作系统,IT责任人或部门重要应用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必须对系统以及存储在系统中的信息,根据重要程度,制定严格的控制访问的措施和程序。

5.4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
5.4.1控制原则
组织重要应用系统和各部门重要应用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必须对系统以及存储在系统中的信息,根据重要程度,制定严格的控制访问的措施和程序。

5.4.2访问权的提供
a)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存储在系统中的信息的重要程度,确定拥有系统访问权的用户
b)在分配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权时,系统管理员必须依据信息安全规定,检查用户业务的必要性,确认用户的资格,将适当的访问权分配给相应资格的用户。

5.4.3对访问权的提供
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或者在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时,及时审查用户的访问权,并根据审查结果更新用户访问权限。

5.4.4访问记录的管理和监测
对重要的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必须保存一定时间段的访问日志,用于审核跟踪。

发现非法访问的场合,采取必要对策。

5.5特权管理
5.5.1任何具有特权的管理员
a)为了适当地管理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IT负责人在与各部门管理者协商的基础上,可以任命特权管理员并授权他们拥有在需要的时候更改系统配置的特权。

b)在选择特权管理员时,IT负责人必须仔细审查他们的能力和资质;
c)特权管理员的数量必须处于最低限度。

5.5.2特权管理员的用户标识和口令管理
特权管理员的用户标识和口令必须进行比一般用户更加严格的管理,详细的要求参见《用户标识与口令管理指南》的规定。

5.6外部相关方访问组织信息资产时,IT责任人作为该外部相关方的管理者必须保证对资习采取适当的访问控制。

5.
6.1对该问权的审查
IT责任人应定期和及时审查和核实外部相关方的访问权,并根据审查的结果修改对组织信息资产的访问权限。

5.6.2管理和审查
a)要求和外部相关方责任部门的部门IT责任人,为外部相关方建立账号,向授权访问组织信息资产的外部相关方的每个用户提供有关账号管理和对资产实施正确访问的指示和指导,并监督外部相关方的授权访问;
b)该部门IT责任人必须保证外部相关方的适当访问,必要时可以委托该系统管理员监查他的访问记录。

5.6.3信息安全协议或合同
当向外部相关方人员发放访问组织资产的用户标识时,该部门管理者必须确定已与外部相关方部署过保密协议或者含有保密条款的合同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