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
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指南
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表现】多见于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
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
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
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一、震颤典型者为静止性震颤,特点是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静止时存在,情绪激动、疲劳、紧张、焦虑时加重,入睡时停止。
意向性动作时减轻。
二、强直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肢体时呈齿轮样强直;运动迟缓:包括自发性运动、联合运动和自主运动障碍。
自发性运动减少,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
联合运动减少,如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
自主运动减少和缓慢表现为主动意识运动的启动和制动迟缓和拖延,表现为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
书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行走时步态缓慢,步伐变小变慢,起步困难,但一迈步即前冲不能立即停步或转弯,称为“慌张步态”。
由于口、舌、腭及咽部等春风风人运动障碍而引起流涎、言语单调和低音量(言语过慢,甚至导致言语讷吃)和吞咽困难。
三、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障碍患者失掉在运动中调节平衡的自发能力,故常摔倒,最终独自站立不能。
从站立坐下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
姿势固定异常可影响头、躯干、肢体或整个身体,导致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在被轻推时难以保持直立且易摔倒。
五、其他症状反复轻敲眉弓上缘可诱发频繁眨眼(Myerson征)。
此外,还可有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睡眠异常、疼痛、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脂溢、多汗、睑痉挛。
晚期患者可出现视幻觉。
【诊断要点】一、诊断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若其呈单侧隐袭发病,缓慢发展,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临床上可诊断为PD。
诊疗指南(内科综合)临床诊疗谁蛰宛祭赤腾啡诱缨歹惶二、实验室检查常无诊断价值,下列检查异常仅供参考:1. 脑脊液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含量降低。
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
一,即可诊断为帕金森症。 (1)运动迟缓。 (2)静止性震颤(4~6 Hz)和/或强直。 ▪ 一旦符合帕金森症诊断,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
3.其他疾病: ▪ 帕金森病早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原发性震颤,大多有家族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 唯一表现,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饮酒或服用普萘洛尔后震颤可显著减轻。 (2)肝豆状核变性,常有角膜色素环,血铜蓝蛋白水平降低。 (3)抑郁症可伴有表情贫乏、言语单调、随意运动减少,但无肌强直和震颤, 抗抑郁剂治疗有效。
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
(6)尽管病情为中等严重程度,但患者对高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缺乏显著 的治疗应答。 (7)明确的皮质复合感丧失(如在主要感觉器官完整的情况下出现皮肤 书写觉和实体辨别觉损害),及明确的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或进行性失语。 (8)分子神经影像学检查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功能正常。 (9)存在可能导致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有关的其他疾病的证 据,或专业医师基于完整的诊断性评估判断其可能为其他综合征,而非帕 金森病。
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
2.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 除出现帕金森症状外,还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
障碍(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直立性低血压(如多系统萎缩P型)、 小脑性共济失调(如多系统萎缩C型)、早期出现痴呆和视幻觉(如路 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如皮质基底节变性)。 ▪ 这些疾病所伴发的帕金森症状,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 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课件
手术效果:可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提高生活 质量
术后护理:需要长期随访和康复治疗,以保 持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平衡训练、 01 步态训练等
言语治疗:改善言语障碍,提高
02
沟通能力 职业治疗:帮助患者适应日常生
03
活,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缓解焦虑、抑郁等心
04
理问题,提高患者信心和自尊心
4
帕金森病的预防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均衡饮食、规律 作息、适量运动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如农药、重金属等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 危险因素
定期体检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C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面部表情减少:患者面部表 情呆板,缺乏表情变化
言语障碍:患者说话声音变 小,语速变慢,发音不清
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下降, 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震颤:患者手、脚、头部等 部位出现不自主抖动
姿势不稳:患者站立、行走 时容易跌倒
书写困难:患者写字困难, 字迹变小,书写速度变慢
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下 降,容易失眠
情绪障碍:患者情绪低落, 焦虑,抑郁,易怒
辅助检查
1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可发现脑部病变
2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脑 电图等,可发现神经传导异常
3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 标等,可发现相关疾病线索
4 基因检测:如基因测序等,可发 现遗传性帕金森病的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特发性震颤:主
发病原因
0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帕金森病 患者,患病风险增加
2020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2020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更新要点(全文)近年来,国内外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对2014年制定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2014年指南”)进行了修改和更新,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以下简称“2020年指南”)于2020年12月重磅发布!两版指南进行了对比,重点总结了指南的更新亮点,下面带大家快速了解一下新版指南!指南的更新亮点2020年第四版指南较2014年第三版指南:更加详细地提出了帕金森病的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症状波动处理和异动症处理的治疗方案和流程;疾病早期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根据需要可以作为首选,但应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新增了开-关现象的处理方法;更加详细地介绍了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方案;新增了治疗进展的若干新药物;新增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管理;更新了许多药物在治疗作用方面的循证证据。
1、治疗原则2020年指南中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与2014年指南一致,强调了多学科治疗模式。
➤坚持综合治疗,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强调多学科治疗模式,药物治疗仍为首选,并结合手术、运动与康复、心理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提倡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的医生团队。
➤明确全程管理,目前的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2、药物治疗一、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2020年指南中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与2014年指南基本一致,在治疗目标中增加了“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解读PPT课件
第四版指南强调个体化治疗理念和综合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药 物、手术、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
强化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第四版指南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强调医生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02 诊断与评估
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3
新型治疗手段和药物的研发
随着科研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新型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问世,为帕金森
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水平
新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准 确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帕金森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等因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精准医学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帕金森病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精准
治疗,例如基因检测和个性化药物选择。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帕金森病涉及神经、精神、康复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
。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 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以缓解身体紧张
和焦虑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帕金森病 友团体或社区活动,与 其他患者交流经验,获
取社会支持。
06 长期管理与随访
长期管理目标和策略
控制症状
01
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手段,有效控制帕金森
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与认知功能训练
2019速览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要点
2019速览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要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目前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本文对《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涉及到P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治疗及转诊流程进行简要总结。
PD诊断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辅以治疗初期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具体如下:1. 临床表现包括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①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主要是动作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
手指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字迹弯弯曲曲,越写越小呈"写字过小征";系鞋带、解纽扣、持筷夹物等精细动作不能顺利进行;面肌强直、运动减少致表情缺乏,眼球凝视,眼球运动不协调,眨眼少,呈"面具脸"。
由于口、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自动的吞咽唾液动作消失,使唾液难以咽下,可致大量流涎,而患者的唾液分泌并无增加。
病情严重时可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含糊不清、音量降低、语言单调、平坦而无韵律,有时有加速倾向,呈暴发性语言。
②静止性震颤:早期表现为静止性震额,多从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常为规律性的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动作,呈"搓丸样动作",逐渐发展到同侧下肢与对侧上、下肢体,呈N字形进展。
震颤频率为4~6 Hz,随意运动时减弱或消失,疲劳、紧张及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睡眠时停止。
努力控制可暂时抑制震颤,但持续时间较短,过后震颤反而加重。
到晚期随意运动时震颤也不减弱或消失,而演变为经常性震颤,影响日常生活。
少数患者可不出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轻度姿势性震颤。
③肌强直:由于协同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出现伸、屈肌张力都增高,受累肢体运动缓慢,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有均匀的阻力,呈"铅管样强直"。
2020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全文)
2020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全文)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学者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于2006、2009年和2014年制定了第一、二、三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6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对6年前制定的第三版治疗指南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欧美国家60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1%,80岁以上超过4%[1],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3]。
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损害患者本身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近年来,我国学者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治疗指南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分别于2006、2009年和2014年制定了第一、二、三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4, 5, 6],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减少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1],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2]。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二)流行病学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与西方国家相似。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女患病比例接近1∶1或男性略多于女性。
中国现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到260万例,约占全球患者的一半,预计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万例,至2030年将有500万例帕金森病患者[3]。
(三)分型传统上,根据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4]:1.震颤型:主要以肢体震颤为主,而肌肉强直很轻或不明显。
2.强直型:主要以肌肉僵硬、强直表现为主,可以没有震颤或伴轻微震颤。
3.混合型:同时有肢体震颤和肌肉强直的表现,即震颤-强直型或强直-震颤型,此型占帕金森病的大多数。
根据起病年龄又可分出早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50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暂时还没有确切可靠的临床或检测手段来确定其病因。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5]。
(一)危险因素1.高龄: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较为少见,提示高龄与发病有关。
2.环境因素:如接触吡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可能是病因之一。
3.遗传因素:帕金森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
2020《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更新要点(全文)
2020《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更新要点(全文)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于2006、2009年和2014年制定了第一、二、三版中国帕金森病(PD)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PD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版指南的总体结构具体如下,蓝色标注部分为较第三版指南有明显变化的部分。
图1:第四版指南结构总体而言,第四版指南较上版指南主要有7个方面的更新,具体整理如下:图2:第四版指南更新要点一览▌要点一:治疗方案和流程更加详细化对疾病整体认识的提高,改变了治疗理念和原则,指南更新的重点即是治疗观念的改变。
第四版指南的治疗原则基本不变,但更强调多学科治疗模式(MDT)在PD治疗中的重要性。
此外,鉴于PD是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选择治疗药物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第四版指南在治疗目标中增添了需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
在具体的治疗方案方面,第四版指南更加详细地提出了PD的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症状波动处理和异动症处理的治疗方案和流程(图3-5),临床实用性更强。
图3:更详细的PD药物治疗流程(图源自指南原文)图4:增添了开-关现象处理原则的PD患者症状波动处理原则(图源自指南原文)图5:更详细的PD患者异动症处理原则(图源自指南原文)▌要点二:疾病早期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复方左旋多巴一直以来是PD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在早期应用时始终有“蜜月期”和运动并发症两大问题的困扰。
近年来,多项研究均对左旋多巴的运动并发症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现有证据提示早期应用小剂量左旋多巴(400mg/d以内)并不增加异动症的产生;与左旋多巴的治疗时间相比,高剂量的左旋多巴和长病程对异动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更大。
基于此,新版指南提出“早期并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特别对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或者运动功能改善需求高的较年轻患者,复方左旋多巴可以作为首选”,剂量使用以“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为宜。
中国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
•方案与建议・中国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关键词】帕金森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治疗指南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包括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D, PD-MCI)和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PDD),其中PD-MCI是PDD的独立危险因素m。
PD-MCI发病率高,并可在PD早期出现。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D-MCI的患病率高达40%[2],在新诊断的PD患者中发病率达30%[2],PD-MCI 每年进展为痴呆的几率为6%~15%。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展至PDD时,已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PD-MCI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PD-MCI日益受到关注,然而,我国尚缺乏专门针对PD-MC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临床医生对PD-MCI的认识不足,也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及指引。
为规范我国PD-MCI的诊疗实践并促进其临床及机制研究,专家组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了我国PD-MCI 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规范doi:10.3969/j.issn.l002-0152.2021.01.00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7YFC131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671275,81974195,82071419)执笔者:王丽娟,冯淑君,聂坤通信作者:王丽娟,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邮编:510080,E-mail:wljgd68 @;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诊疗研究中心,邮编:200025,E-mail:chensd@ijh.;陈海波,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邮编:100730,E-mail:*******************PD-MCI的诊断和治疗。
2021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全文)
2021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全文)疗过程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或肉毒毒素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运动疗法和心理干预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建议采用多学科治疗模式。
由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康复医学、心理学、照料护理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三、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ized XXX)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病程不尽相同,因此治疗也应该是个体化的。
对于轻度病例,可以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病例,则需要联合用药或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和肉毒毒素治疗。
此外。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治疗过程的监测和调整(XXX)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的症状和生理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治疗方案也需要及时调整。
同时,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反馈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治疗的终点(XXX)帕金森病的治疗的终点不是完全治愈,而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治疗应该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心,尽可能地减轻症状。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延缓病情进展,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病情,享受生活。
总之,帕金森病的治疗应该以综合治疗为基础,采用多学科治疗模式。
个体化治疗方案,不断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与医生保持沟通。
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采用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的首选是左旋多巴,其它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MAO-B抑制剂等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早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帕金森病诊断治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帕金森病诊断治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从指南变迁看帕金森病治疗理念的发展 (1)二、进展期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管理 (3)三、帕金森病前驱期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治疗探索 (5)四、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7)五、CDS理念在PD治疗中的探索 (9)六、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11)七、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3)八、MDS-UPDRS评分解读 (15)九、帕金森病痴呆诊断及鉴别诊断 (17)十、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 (18)十一、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20)十二、帕金森病的护理及营养支持 (22)十三、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防治 (24)十四、PD非运动症状评估与管理 (26)十五、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 (28)十六、帕金森病的DBS治疗进展 (30)一、从指南变迁看帕金森病治疗理念的发展1.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治疗原则是()A.综合治疗、多学科治疗模式、全程管理B.综合治疗、全程管理C.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D.立足当前、长期管理、长期获益E.运动症状治疗、非运动症状的治疗、长期管理参考答案:A2.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症状波动新增的处理原则是()A.开关现象B.异动症C.冲动控制障碍D.剂末现象E.消化道症状参考答案:A3.早发帕金森病不伴有智能减退的强直少动型可首选药物治疗是()A.安坦B.金刚烷胺C.复方左旋多巴D.多巴胺受体激动剂T抑制剂参考答案:B4.运动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是()A.手术治疗B.运动康复治疗C.肉毒毒素治疗D.添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E.提供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的药物或手段参考答案:E5.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原则是()A.维持患者生命、避免副作用发生B.力求运动症状达到最佳状态C.力争消除所有的非运动症状D.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E.积极治疗冻结步态参考答案:D二、进展期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管理1.根据国内外研究,雷沙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获益包括()A.显著改善剂末现象B.显著改善患者“开 - 关”现象C.显著改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D.安全性良好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E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帕金森病的Hoehn-Yahr分级系统()A.1级 - 单侧肢体疾病B.2级 - 轻度双侧肢体症状,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C.2.5级 -轻度双侧肢体症状,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D.3级 - 转弯变慢,许多功能受到限制,但能自理E.6级 - 极度病残,不能站立和行走参考答案:E3.关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特点,错误的是()A.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B.对抗精神病引起的帕金森病有效C.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较差D.对抗精神病引起的帕金森病无效E.对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疗效好参考答案:B4.关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左旋多巴的疗效上升B.帕金森病早期阶段患者使用左旋多巴药物后不会出现症状波动C.雷沙吉兰作为第一代MAO-B抑制剂,已经被证实可以与左旋多巴联合使用D.左旋多巴治疗的时间和剂量与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波动无关E.雷沙吉兰是第二代MAO-B抑制剂,可与左旋多巴联用,有效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症状波动,安全性良好参考答案:E5.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的主要类型包括()A.剂末现象B.“开 - 关”现象C.异动症D.剂末现象和“开 - 关”现象E.剂末现象、“开 - 关”现象、异动症参考答案:D三、帕金森病前驱期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治疗探索1.帕金森病是以下的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多在中老年期发病B.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C.常规辅助检查无特殊发现D.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治愈E.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震颤明显的较年轻的患者参考答案:D2.在帕金森病的前驱期筛查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筛查方法?A.量表评估B.嗅觉检查C.TCS(脑电图)D.血液常规检测E.PET扫描参考答案:D3.参照《MDS帕金森前驱期诊断研究标准2015年》,关于75-79岁年龄段的受试者,其基于朴素似然比的似然比值(LR)为多少?A.110B.155C.180D.515E.95参考答案:A4.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地反映了黑质超声(TCS)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应用?A.TCS是帕金森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减少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1],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2]。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二)流行病学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与西方国家相似。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女患病比例接近1∶1或男性略多于女性。
中国现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到260万例,约占全球患者的一半,预计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万例,至2030年将有500万例帕金森病患者[3]。
(三)分型传统上,根据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4]:1.震颤型:主要以肢体震颤为主,而肌肉强直很轻或不明显。
2.强直型:主要以肌肉僵硬、强直表现为主,可以没有震颤或伴轻微震颤。
3.混合型:同时有肢体震颤和肌肉强直的表现,即震颤-强直型或强直-震颤型,此型占帕金森病的大多数。
根据起病年龄又可分出早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50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暂时还没有确切可靠的临床或检测手段来确定其病因。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5]。
(一)危险因素1.高龄: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较为少见,提示高龄与发病有关。
2.环境因素:如接触吡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可能是病因之一。
3.遗传因素:帕金森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
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生千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减少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1],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2]。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二)流行病学
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00/10万,与西方国家相似。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女患病比例接近1: 1或男性略多于女性。
中国现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到260万例,约占全球患者的一半,预计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万例,至2030年将有500万例帕金森病患者[3]。
(三)分型
传统上,根据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4]
1.震颤型:
主要以肢体震颤为主,而肌肉强直很轻或不明显。
(2)使用辅助器具、适应性工具和改造环境可以弥补患者认知和运动方面的困难,减少跌倒次数,如重新安排房间里的家具,创建畅通无阻的行走和转弯路线;或提高床/椅/沙发的高度,垫高马桶,方便患者转移。
(3)对千晚期患者,目标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及废用性肌肉萎缩,仍应积极进行支待性锻炼,以避免体能进—步降低;每天都要有—定时间离开床去坐椅子,在椅子上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25]。
科学的护理对于有效控制病清、改善症状起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误吸或跌倒等可能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PD患者的管理需要因人而异,没有任何—种治疗方法是普遍适用的。
若患者症状稳定,无需定期调药。
应注重PD患者的情绪管理,每3个月进行抑郁量表测评,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幻觉等精神症状出现。
要特别注意PD患者的步态和姿势平衡问题,积极锻炼,防止跌倒。
对服用左旋多巴有运动波动的患者,建议将一日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质放在晚上进食,不要减少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总量[31]。
建议患者每6~12个月到上级医院复诊,重新评估有无非典型的临床症状出现,并考虑诊断是否恰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