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国际舞台》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如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
内容包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加入世界贸易等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际事务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课本,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加入世界贸易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的情感,树立国际视野,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加入世界贸易等历史事件。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加入世界贸易等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讨论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公开课教案_1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学重点: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难点: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是谁吗?(王毅)也许有部分同学不知道,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周恩来,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开国领袖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
新课讲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掌握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内容。
4、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并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概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师: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旧中国的外交。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
(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总结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屈辱外交)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受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多媒体展示材料并请同学们齐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学生活动1:学生4人一组,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
师:设问面对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生1: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展示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生2: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我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热潮,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件 北师大版.pptx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聪明的你从中找到了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原因了吗?
5
探究:中国有没有可能倒向美国?如果倒向 美国,有助于什么问题的解决?
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
约。
9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
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
10
突破重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⑴提出:(首次)
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 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 ⑵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iblioteka 策内容含义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另起炉灶”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 政治上独立自主。
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屋子再请客” 势力一切特权,再考 与主权,有利于建立平
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材料一: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 个基本的立场, 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 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
——《当代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 权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共15张PPT)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 核心和基础
平等互利 目标 和平共处 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
4、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你知道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为什么周恩来的发言体现“民主精神”?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 点,一方面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 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呼吁为 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 结与合作。
新中国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 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 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 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 “一边倒”:外交上明确宣布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 民主阵营一边。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创 造 了 条 件
1.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战争发生的起止时间和结果? 3.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 4 课走向国际舞台导教案(无答案)第 4 课走向国际舞台1.认识新中外国交的背景和目标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学习目标2. 经过亚非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停提高。
重点: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学习重难点难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意义学案点案【导入新课】1949 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外国交部的建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辱没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胆怯,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实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恐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辱没外交,开启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好像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怎样拟订和发展的吗?【基础部分】1.新中国推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的比喻为、、三条目标。
2. 1953 年,我国政府在同政府代表的谈判中,初次系统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
3.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领袖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会议。
此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列席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在会议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周恩来提出目标,推进会议获得成功。
【重点部分】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国家邮政局刊行的明信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资料二 :1955 年 4 月 18 日,有 29 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
50 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只没有失掉其意义,在全世界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芒。
请回答:( 1)据资料指出, 20 世纪 50 年月,中国政府提出的办理对外关系的基来源则是什么?1 / 5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 4 课走向国际舞台导教案(无答案)(2)在 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目标促使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据资料指出全世界化时代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拓展部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嘴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30张PPT)
请说说周总理的故事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 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 慧谋略。
睿智优雅、风度翩 翩的周恩来总理成 为万隆会议的明星。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 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 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 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 1.基本原则: 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具体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以前的一切外交关系,重建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 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 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存异”原 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 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 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 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 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万隆精神:平等、 协商,和平共处。 ——一个美国记者
19世纪中期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 政治原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20 世 纪国际政治舞台上曾经多次上演“强权即公理” 的荒诞剧。以下国际会议中,没有出现上述局 面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走向国际舞台》
《走向国际舞台》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导行阶段过程中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的“中国梦”。
百年前,中国梦想着民族独立,梦想着举办奥运,梦想着三峡工程,梦想着举办世博。
今天当这些梦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中华民族依然在追寻梦想,梦想着成为世界强国,雄伟地屹立在世界2000多个民族之林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
进而引入新课:第四课《走向国际舞台》。
二、学习新课(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公开课教案_7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呈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骄人成果,学生通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深刻感知中国人民切实实现了当家做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针的制定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外交方针的制定;通过分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充分理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的巨大作用;明白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前提和根本。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对“求同存异”方针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五张图片,呈现了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外交情况,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外交?教师陈述: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而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而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坚实后盾。
那么我们纵深历史,回顾一下古代、近代中国的外交情况。
多媒体出示古代外交:秦汉隋唐元明----开放交流;清朝----闭关锁国;近代外交:被动、屈辱、不平等(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代中国,我们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吸引着外来国家纷纷来华,近代以来,我们深受屈辱,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侵犯,并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又是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导入本节新课走向国际舞台。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多媒体出示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接着出示两段材料归纳所处的外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