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试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注意事项:12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发现法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
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 、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 、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 C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 、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6、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
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7、校本课程属于( )。
A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B 、必修课程 C 、选修课程 D 、隐性课程
8、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
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9、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10、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
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1、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儿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12、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 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
A 叙事型
B 讨论型
C 表演型
D 体验型
13、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14、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
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5、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注重()。
A 学生自主
B 教师主导
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
16、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
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A、单一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活动式
17、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18、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 学习进步奖” 。
这种评价属于()。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19、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20、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2、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3、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与小稻秧争夺营养的杂草在除草剂的作用下,“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上课时,于老师问学生:“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小鹏举手站起来后,声音洪亮而又流利的读完了。
于老师笑了笑说“你没完,要么你的抗药性太强,要么这除草剂是伪劣产品。
来,我再给你喷洒点。
”说完,用手比划着朝小鹏“嗤嗤”地喷了几下。
学生大笑起来,小鹏心领神会,耷拉着脑袋缓慢而小声的又读了一遍“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于老师说,好,掌声鼓励,这才是“有气无力””。
问题:
(1)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
2、上课前,徐老师刚走到教室门口,冷不防从教室里飞出一个足球,正好从徐老师头上擦过,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心想:这下可闯了大祸!可是事件的发展却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徐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踢球的同学,而是从容地回过身,捡起足球,微笑着走上讲台,说:“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不过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吧。
如果以后还有人在教室里碭足球,我就会出示红牌,将他罚出教室!”听了徐老师的话,那位踢球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
紧张的气氛一下得到了缓和。
同学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了。
问题:
(1)请评析徐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2)试说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应注意哪些方面。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A
3、C
4、D
5、C
6、[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根据成绩较差同学的情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
故正确答案为D。
7、A
8、【解析】D。
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
9、D
10、B
11、B
12、A
13、A
14、D
15、D
16、C
17、【解析】A。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
18、C
19、B
20、【解析】C。
隐蔽观察是指被调査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被观察者就沒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①及时复习。
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
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答案如下: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3、答案如下:
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题时多把想到的都答上。
(1)生理的差异。
比如身高、体重等方便的差异
(2)心理的差异。
第一,认知上的差异,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第二,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差异。
第三,个性心理差异,比如需要兴趣和动机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解析]材料中余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学习。
具体分析如下:
①余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余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读一读杂草的话,并和学生讨论。
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②于老师的教学行为调动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材料中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气无力”的意思,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引导,从而学生能够心领神会,而且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的目的。
③于老师的教学行为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材料中,余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弓|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2)[解析]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①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材料中,
余老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中要让课堂充满活力,提升师生的生命力。
材料中,余老师并没有只过于重视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做练习,而是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生命的发展。
③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师要用语言举止,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材料中,余老师在课堂中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感染学生,有举止有风度,从而深深地感染学生。
综上所述,教师在应该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
2、答案如下:
(1)面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徐老师充分发挥了他的教育机智,采用了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了艺术的处理。
徐老师并没有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对在教室里踢球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没有采用视若无睹的方式进行冷处理,而是采取调侃的方式,幽默地“夸奖”该生“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并在“夸奖”的同时,委婉地告诫学生“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幽默地警告全班同学下次再有人在教室里踢球就“出示红牌”“罚出教室”。
徐老师这种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轻松地化解课堂突发事件的同时,还调动了课堂气氛,这种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是值得提倡的。
(2)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
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①教师在处理方式和方法上要灵活机动;②采取的手段要尽量多样化;③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恰当;④课下处理要即时到位。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
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
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呈现“枯”字诀:
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