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境,享受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论文评选

融情入境,享受语文!

铜山区刘集镇郭桥小学崔影

巧用电子白板融情入境打造小语高效课堂

在2012年,小学中心校为了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率,为我们学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近两年的运用中,老师们勤奋学习,耐心摸索,虚心请教,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大家也认真比较,找出了与传统PPT课件的差别,那就是传统PPT只能按预先设定好的顺序演示课件,不能进行二次加工,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只能处于知识的接受状态,学生的思路只能跟随教师的设定思路,限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的发挥。而电子白板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电子白板更直接、形象、直观,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语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为热情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麋鹿》这篇课文时,我合理运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进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课始,我用电子笔徐徐拉开幕布,展现出恬静舒适麋鹿的生活场景,一群领着一群小鸡在草地上悠然散步,随即在聚光灯效果下播放一段精美的FLASH课件动画。委婉悠扬的音乐、其乐融融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各种感官,很好地让学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导入艺术

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应注重它的吸引力。电子白板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我们可以用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揭开语文的“美丽面纱”。

1、实验导入

运用实物进行一段有趣的试验,将语文教学中抽象的知识附于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乌鸦喝水》的导入,开始教学时,在讲台上出示一个装有半瓶水的颈口玻璃瓶,一些石子,一烧杯水,老师开始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实物,要与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有趣的试验,要求每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这里的颈口玻璃瓶,只有半瓶水,我想使它水位升高,运用这些石子或烧杯里的水可以怎么做呢?谁来试试看……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可以将烧杯里的水直接灌进去,水用完了,我们还可以把石子放进瓶里。同样的也可以使水位升高。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乌鸦。它想喝瓶中的水,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实验不但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而且使文章的难点得到了分散,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2、设疑造成悬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我就启发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怎样的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这样巧设疑问,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兴致盎然,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本。

3、用讲故事作导语。

课文中往往节选一些小说作为研习的文本,上课时以选入的文本为中心,联系前后内容系统的把情节交待一下,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在课前把《水浒传》的情节系统的介绍一下,让学生认识到文本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对林冲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让孩子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林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善问巧思”帮助我们融入语文。

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价值的提问能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问题设计得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一)质疑巧思,让课堂溢满个性的精彩!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借鉴、揉合,让语文绽现意蕴之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

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如教学《麻雀》一课时,讲到一只小麻雀被风吹落,我问:“在这紧急关头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麻雀飞了下来。”借此机会,我追问:“大家有问题没有?”“这只老麻雀是母亲还是父亲?”一个学生大声问,我又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一遍,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那么,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来了,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三、融情入境,享受语文!

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