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星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
“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代表:《朝花夕拾》)
文本代表:(中学学过的……自己想吧)
“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代表:《野草》)
文本代表:《影的告别》
☆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
(新小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问题小说”,之后过渡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也可归入此类。)
☆人生派写实小说
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
☆问题小说
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1.问题意识。2.展示社会现实问题,并不提出解决方法,让读者思考】
文本代表: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往事》
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统照《沉思》《微笑》《生与死的一行列》
庐隐《灵魂可以卖吗》《一封信》《两个小学生》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命命鸟》《春桃》
☆乡土写实派小说
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
【展现二十年代乡村的鄙习陋俗,表现农民们落后愚昧的生存方式】
【特点:1.多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蒙昧、落后的乡村文化给予讽刺与批判。
2.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讽刺与哀怜,同情与批判,形成了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与鲁迅的创作关系密切,有“鲁迅风”。】
文本代表:台静农《拜堂》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蹇先艾《水葬》
许杰《惨雾》废名《菱荡》《竹林的故事》
彭家煌《怂恿》《茶杯里的风波》《黄金》
☆“自叙传”抒情小说
它是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私小说”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体式,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小说发展开了重要的源头。(抒情小说的先行者:民初“诗僧”苏曼殊,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旧形式始创了近世的浪漫主义)
【特点:1.侧重自我表现,“自叙传”色彩浓厚。
2.自叙传抒情小说通常不以构筑情节为重点,着重表现情绪、心理感受,有明显的散文或诗化倾向。
3.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色彩。】
文本代表:苏曼殊(先行者)
郁达夫《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
庐隐《海滨故人》
张资平《约檀河之水》陶晶孙《木犀》陈翔鹤《西风吹到了枕边上》
☆前期新月派
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为使新诗走向规范化,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强调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文本代表:闻一多《太阳吟》爱国诗
徐志摩《偶然》《我不知道风往那一个方向吹》
朱湘《有一座坟墓》
☆后期新月派
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为标志,主要以徐志摩为核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前后期新月派一致之处在于其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诗感”更趋近现代派了。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特点:1.鲜明的理性色彩
2.人物的典型性,阶级性
3.情节发展与当时社会矛盾直接相关】
☆左翼文学
三十年代的文学领域,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与当时的京派和海派文学基本形成鼎足之势。它与政治的关系尤为紧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文学和现实的密切关系,推崇揭露与批判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鲁迅等人的加盟使之从幼嫩发展到相对成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及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流。
【文学史价值:1.早期左翼文学创作普遍洋溢着浪漫精神,流行“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
2.后期的左翼小说向写实转变,阶级斗争,现实生活成为了其创作的素材,左翼小说进入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叙事时代,并进行了艺术上的多元创造。】
☆左翼文学的发展历程
左翼文学的前期:主要以蒋光慈及“左联”五烈士中的柔石、殷夫和胡也频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发展期:主要以鲁迅、矛盾、丁玲等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后期:主要以东北作家群和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及叶紫等为代表——重要支流: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
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
☆社会剖析小说
三十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一类小说以茅盾和巴金的作品为主要代表。
文本代表:茅盾《子夜》《蚀》三部曲《林家铺子》《春蚕》(农村三部曲)
巴金《家》(前期:热情创作风格)《寒夜》《憩园》(后期:中年人深沉细腻)
”
☆东北作家群:东北沦陷以后,一批流亡到北平、上海等地的东北青年作家用笔书写了对日寇蹂躏下的故土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激赏之情。以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为代表。
文本代表: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端木蕻良《鹭鸶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
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话剧在中国的发展
在五四时期的各文学领域中,与当时的新诗歌、杂文和白话小说相比,话剧是成熟最晚的,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它被称为“文明戏”或“新剧”。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始于1907年成立的春柳社,1921年后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弊病,于是有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的提倡和“小剧场”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田汉、丁西林等早期剧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没能根本上改变话剧“舶来品”的特点。
☆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在剧作中,他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的创作类似诗人写诗,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如创作《雷雨》是先有了一点情节人物和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而《日出》是先想到了几句诗:“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要睡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往往成为他剧作的标志。
【文学史意义:
1.显示了独特的艺术结构,构思精巧,冲突紧张、剧烈。运用了国外话剧的结构方式。
2.人物形象都是立体式的,个性丰满、鲜明而复杂。
3.语言上具有强烈的舞台表演性,色彩浓烈,风格明快,同时又充满诗的意味。
4.始终关注人的命运之谜,使其作品披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曹禺本人及其剧作曾受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有: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其少年和青年时代深受“圣经文学”影响,其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劝善惩恶”,前期作品特别明显,如《雷雨》是表现“迷惘人生的罪与罚”;《日出》是表现“灵魂的毁灭与再生”;《原野》是表现“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北京人》是表现对“原始人性的呼唤”,并且他还坚持保留《雷雨》的序幕和尾声,表现了强烈的原罪情结与忏悔意识。
☆京派文学
是三十年代一个独特的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文学流派,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的审美原则,并以表现“乡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