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与修辞
辞格是什么意思

辞格是什么意思
辞格的意思:修辞方式之一。
亦称“修辞格”。
引证解释:
1、诗文的格调或风格。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近见曾子固编《李太白集》后,谓颇获遗亡。
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并《笑矣乎》数首,皆贯休、齐己辞格。
”
2、修辞学术语。
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
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五篇二:“辞格以前颇有种种的分类。
”
黄民裕在《<辞格汇编>前言》:“汉语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讲究美妙,讲究技巧’的比较固定的修辞格式,这就是修辞学中‘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简称辞格。
”。
修辞格辨析

掌门——掌窗 ②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 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 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通感(移觉)
视觉→听觉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
到另一感官,使各种感官功能互相转化、彼此 沟通,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她宽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 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视觉→触觉
临时仿造新词语。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
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他爸爸是个外交家,而他呢,则是个小小的 ‚内交家‛。 这可不是一个渺小的工作,而是一项‚渺大‛ 的工程。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 说要读经。
仿词的类型
以貌取人——以帽取人
①音仿 使用音同或音近的词素仿造新词语。 11月,我国还是秋高气爽,俄罗斯早已‚草 木皆冰‛了。
思考:以下句子是否比喻句?
他的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红肿。 那女孩像她来时一样,悄悄地走了。 这故事如同真人真事。 那远处跑着的好像是匹马。 总理遗言犹在耳。
比喻构成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
她的纤纤玉手就像月亮一样。
无相似性
比拟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 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 种修辞格叫比拟 。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
比拟的分类
拟人
真理总是悄悄地走进勇敢者的心间,向他昭示智慧的魔 方。 真与伪,诚与诈,都要在它的面前露出本相。 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修辞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三种境界:(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上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辞趣:所谓辞趣指的是即利用各种语言文学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
它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及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或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
辞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意趣、音趣和形趣。
(“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就是指意趣而言的:第一,它是一种言语现象;第二,非辞格;第三,富有表现力。
“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是就音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词语的音调;第二,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
“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是就形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字形图符、书写款式;第二,能体现出某种情趣。
)互文(举例):(1)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举例:①单句互文: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烟"与“月"同在上,“水”与“沙弦同在下,笼与被笼,不容偏向。
应当是互文相足,合起来解释成“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岸边的浅沙。
”这是七言诗,因字数的限制,所以运用了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互文法,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②对句互文:《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便也是互文的体现。
刚健:刚健是言语风格类型中的一种,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
在句式选择上,刚健风格宜选取字数少、结构简单、节奏快的短句;在修辞手法上,也较多的使用排比修辞文体;在语音上,常常使用入声韵。
举例说明辞格兼用的修辞效果。

举例说明辞格兼用的修辞效果。
1. 举例辞格兼用使得观点更具体详实,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论述。
2. 通过举例辞格兼用,修辞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 举例辞格兼用使得修辞者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因为具体的案例往往能够为观点提
供更具体的证据和支撑。
4. 举例辞格兼用能够引发读者或听众的共鸣,通过提供他们能够感同身受的实例,
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与修辞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5. 通过使用举例辞格兼用,修辞者可以更好地向读者或听众解释抽象或复杂的概念,使其更易理解。
6. 举例辞格兼用能够增强修辞者的说服力,因为具体的案例往往能够更好地触动人
们的情感和情绪。
7. 举例辞格兼用能够为文本增添趣味和幽默,使得修辞者的论述更加吸引人。
8. 使用举例辞格兼用可以使得修辞者的论述更加具体有力,避免了空洞的概念和抽
象的说辞。
9. 举例辞格兼用可以帮助修辞者创造更为生动的语言画面,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或
听众的注意力。
10. 通过使用举例辞格兼用,修辞者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论述,因为
案例往往具有更具体的说服力。
辞趣类修辞格

①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 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 ②大开发促大开放,大开放促大发展。 ③咱们做的事越多,老百姓就来的越多;老 百姓来的越多,咱们的力量就越大;咱们 的力量越大,往后的事也就越多!
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还可分为 (1)句内顶真,即在句中节奏点(断读处) 传递文字,古称之为联绵(连绵)。 长沙白沙井联: ④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⒉拈连的特点
⑪拈连的前项是正常搭配,作为前提、铺垫,由它
引导产生后面的用法。后项,不属正常搭配,它只 有在前项的带引、衬托下才能成立。 例:他们都是“赶海者”!他们赶来了半街银白的 海鲜;他们赶来了半个喧腾的大海;连同那嬉戏的 咸腥味的风,连同那潮水般哗哗的笑语……。 ⑫拈连各项使用同一词语,前项用的多是直义、实 义;后项则是喻义、虚义。 ⑬从结构上看,拈连词一般是动词,有时也用名词、 形容词。如:人穷志不穷。
2)反仿 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
上相反或相对。 托儿所——托老所 家庭妇女——家庭妇男 ⑩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阿娇做梦都没想到 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艳照门事发,床 上私事变成了公事,玉女变成了欲女。 ⑾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声,一群狭人也 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 (鲁迅《这个与那个》)
⑤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 ⑥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 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 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 的钱。 ⑦我仿佛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 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 睡过了三十年。
举子: “江南千山千水千秀才” 王尔烈:“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举子:“敢问尊姓大名?” 王尔烈:“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
修辞2辞格一

一、比喻(打比方)——譬喻 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 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我们的祖国 像
本体 喻词
花园。
喻体
比喻一般包括三 个部分:本体, 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第一,本体和喻体 “小王像他哥哥” 必须是本质上不同 “这件衣服跟那 的两类事物,同类 件一样”都不是 事物一般不能构成 比喻。 比喻。
“我们的祖国”和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 “花园”之间的相 间必须具有相似点, 似点都是“美丽”. 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 上与本体相似,才能 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魂。
比喻的基本类型
1.明喻
本体+喻词+喻体
像、如、似、仿佛、犹如、 有如、一般、好比、宛如 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 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第四节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一)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 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 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1.从形式上看,具有某种模式性。 2.从使用上看,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 3.从效果上看,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 4.从范畴上看,修辞现象。
本章内容
一、比喻 二、比拟 三、借代 四、拈连 五、夸张
用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
博喻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 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 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增强 气势。 气势。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 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春之声》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 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借体要明确 (2)借体要有代表性。 (3)要注意感情色彩和使用场合。
修辞学辞格课件

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例如:
美妙的比喻简直像一朵朵色彩瑰丽 的浪花照耀着文学。 —— 秦牧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明喻的变式
(1)本体、喻体倒装式
比喻的常式是“A像B(本体像喻体)”,而倒装 式却说“B像A( 喻体像本体)”。例:
特定结构
指结构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形成一定格 式,可以生成无数新的言语片断;
特定功能
指功能上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即魅力。辞格的 本质特点,就是要使语言具有好的表达功能。 明白、、通顺是好的表达功能;形象、生动、 深刻准确、简洁、有力也是好的表达功能,而 辞格的表达功能属于后者。它是使语言呈现出 一种动人魅力的特殊的表达功能。
4)“A—B(B—A)”式 其特点是本体和喻体间用“——”连接, 表示注释,本体、喻体的位置前后不定。 例: 桃花——一团团烈火
要把万恶的王朝烧成灰烬 桃花——一片片朝霞 正迎着光华万丈的太阳慢慢上升 (严辰《龙华》) 此为“A——B”式。 美丽的南海之花——鼓浪屿,假如有十分姿色,三分姿色 应分给这朵朵白帆。 (柳杞《夫妻船》) 此为“B——A”式。
2) “AB(BA)”式
其特点是本体同喻体构成同位关系 例:
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 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现在就看我们怎样为 我们的大地母亲好好工作了。 (秦牧《土地》) “大地母亲”是“AB” 式。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贺敬之《回延安》 “母亲延安”是“BA” 式
3)“A·B(B· A)”式
其特点是把本体和喻体并列说出,或本体在前 ,或喻体在前。本体、喻体都至少各是一个单 句,二者并列,构成复句或句群。有人称之为 “引喻”或“排喻”。例:
辞格与修辞

第四节辞格与修辞一、辞格及其特性辞格,又叫辞式、语格、修辞格、修辞方式。
它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
辞格具有以下特性:1.动人的表达效果2.特定的结构模式3.稳固性和发展性二、语言均衡类辞格〔一〕对偶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修辞效果对偶,从形式上看,协调匀称,整齐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显豁;串对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二〕排比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2)加强语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3)抒发强烈的感情。
〔1〕对偶只限于两项,排比则多于两项。
〔2〕排比对组成的各项结构要求宽,字数可以不一致,重字也常见;对偶对结构的要求严。
〔三〕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开头,上递下接,首尾相连的修辞方式。
这种辞格又称顶针、连珠、联珠、蝉联。
2.顶真的修辞效果(1)叙事状物,层次清楚,能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议论说理,逻辑严密,结构谨严,含义深刻。
(3)抒情写意,情深意浓,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四〕回环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1〕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2〕使语句整齐匀称。
3.回环和顶真、回文的联系与区别回环和顶真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顶真是顺连而下,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回环是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由甲到乙,再由乙回到甲。
回环与回文在回环往复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没有回文严谨。
〔五〕互文互文是上文里省去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去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1〕语言简练,防止冗杂。
〔2〕形式均衡匀称。
〔3〕内容委婉含蓄。
三、突出联想类辞格〔一〕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古代汉语的修辞格

一、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1.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便于探求与追溯现代汉语修辞方式的源流,促进我们的写作。
2.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修辞的目的,主要在于通晓古人常用的修辞表达方式,减少阅读上的障碍,从而更顺利地读懂古书,提高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二、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格修辞格就是修辞的方式,简称辞格。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共列举了三十八种辞格,张弓在《中国修辞学》中列举了六十七种辞格。
下面介绍一些古汉语中较常见的修辞格。
(一)起兴●先言他物、藉以引起所咏之物的修辞方式,即“托物起兴”。
(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多为草木鸟兽、雨雪风霜、日月星辰之类。
这种方式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常见,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宋朱熹集传:“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二)比喻●用一种事物去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或称“譬喻”,俗称打比方。
比喻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本体、喻体和喻词。
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点,但各属于本质不同的事物.根据本体和喻词的异同及隐现情况,比喻一般细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如果喻体有多个,则又有“博喻”一说。
● 1. 明喻也称作“直喻、明比”等,就是明显的比喻。
明喻的特点是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古汉语中常用的喻词有“如、若、犹、似、类、譬若”等。
例如:●若网以纲,有条而不紊。
●《书经·盘庚》●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修辞格及语言风格修辞

▪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汪静之《伊底眼》)
▪ 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来自 ▪ 乙:要斗私批修,什么烟? ▪ 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 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盒。 ▪ 甲:一不怕苦,这是钱。 ▪ 乙:二不怕死,找你三毛。
▪ 让你算道算术题:心里喜欢的任意一个两 位数加上52.8,再乘以5,再减去3.9343, 然后除以0.5,最后再减去你那任意两位数 的十倍,好好算算,会让你有意外惊喜!
第四章 语言风格修辞
1、语言风格的含义 2、语体的类型 3、语体的形成 4、书面语体例释
一、语言风格、语体、文体的区别与联系
▪ 1、区别: ▪ 语言风格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语言性风格和言语
性风格。前者指语言体系内部的各种特点。后者指 语言在运用中呈现的各种特点(格调和气氛)。
▪ 语言风格系统的子系统: ▪ (1)功能风格(语体) ▪ (2)民族风格 ▪ (3)时代风格 ▪ (4)表现风格 ▪ (5)个人风格
▪ 除非是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一般不会 在交际中运用不得体的语体或语体要素。
三、语言风格的类型
▪ 1、民族风格:某一民族语言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运 用中所体现出的特色。
▪ 民族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异于其他 民族语言的特点,必然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最终呈现出某一民族语言的独有风格。
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具有武汉特色。
▪ 李浩淼比陆建设小四五岁,他称陆建设为“拐 子”。用普通话解释,“拐子”与“哥们”相近, 但武汉市所谓的“拐子”含有老大的意思,匪气 十足。
——(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4.表现风格
▪ 表现风格:运用语言的各种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 所形成的语言风貌格调。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修辞格

“它害得我很惨”福美加油站欧福美说。
“它令我很不舒服”敌对车行薛达盛说。 “太快了,我不喜欢”87岁的叶小倩说。
“邦迪创可贴”《朝韩峰会篇》,不仅给予人们情感 和视觉的震撼,而且更能引起受众的联想和满足。对于这 则获奖广告,权威媒介是这样评述的: 这确实是一幅经典之作。人物事件取材于真实的历 史。2000年夏季,朝韩峰会这个震惊世界的话题引起全球 关注,半个世纪的对峙终于握手言和。邦迪广告《朝韩峰 会篇》敏感地抓住这一真实的历史,把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通过“邦迪坚信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的概念,倾注给品 牌。邦迪创可贴将“愈合伤口”这个简单的产品功能扩展 为“再深、再久的创伤也终会愈合”的产品理念,在消费 者心中引起共鸣。当然,广告也因为这个历史性事件与产 品的个性、功能、品牌理念的契合而打动了评委,获得了 国际大奖。
比喻的使用: (1)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为新开张的商号写的对 联: “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 “门前生意,如似夏天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2)台湾一家牛仔裤广告语: 犹如第二层皮肤 (3)你的第二个家。(纽约林肯饭店) (4)每一位新娘的秘密武器。(某化妆品)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运用了比 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焕《凉州词二首》之一)诗人把《折杨柳》 曲调的羌笛之声人格化,巧妙地说它也在“怨杨柳”, 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玉门关外的荒寒,和边远征夫的离恨。 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 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表现形式:
修辞(一)

第一节修辞概说什么是修辞修辞和语境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的选择、加工和调整。
“修辞”术语的三个含义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
它包括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种。
1.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的含义。
2.语境可以使人由话语的“指东”理解到“打西”之妙。
3.语境可以赋予特定的话语以感情色彩。
4.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活用或巧用。
5.语境可以揭示言外之意。
6.语境可以补出话语中因情感的原因被省略了的内容。
7.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
8.好的修辞可以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
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
修辞的原则“寂寞”一般是形容人的心情的,这里用来形容“路”,而没有用“安静、寂静”等词,这是因为夏夜的荷塘不大可能“寂静”无声。
“寂寞”是切合语境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幻想超脱现实的“寂寞”心情。
适切原则修辞以适应和切合题旨,情境为首要原则所谓题旨就是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情境主要指表达所需处的客观环境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朱自清:《荷塘月色》)审美原则效果的好坏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以衡量。
研究修辞也修辞充分利用语言的审美价值来满足人们的美感需求,审美原则是修辞的基本原则。
比较原则一、请在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要求为之假设五种不同的语境条件,然后说明从每一种语境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该语句可产生怎样的言外之意。
1.她今天走了。
2.今天是休息日。
3.我不累。
二、有人把语境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你同意吗?为什么?三、有人把适切原则作为修辞的第一原则,你的看法如何?第二节词语的锤炼意义的锤炼㈠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㈡力求准确、妥帖㈢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㈣力求色彩鲜明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为了寻找侵略的根据,艾奇逊重复了一大堆‚友谊‛,加上一大堆‚原则‛。
《现代汉语修辞学》

形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
• 长句的特点:长句结构复杂、严谨,表意精确、严密、 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表意容量,适宜表现较强的逻辑 力量,表达严密的思想。 •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书面语使用的 频率较高。因为抒情深沉、细腻,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 句形式的。
2、短句: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的 句式。 • 短句特点:短句结构简单,具有干净利落地特 点。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 • 多用于叙事和抒情。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 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 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 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六、主动句和被动句
• 主动句: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 种句子叫主动句。 • 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 子叫被动句。
例如:
“风把树叶吹落了。” “树叶被风吹落了。”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修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
整散结合,可以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获得良好的 修辞效果。
其实大学生活可短暂了,有时想一想:寝室一出,一 进,一天过去了嚎;寝室一出,不进,四年就过去了 嚎!你知道大学四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 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你知道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 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那你知道比这两种都痛苦的 是什么吗?那就是第一堂课去了老师没点名,第二堂 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修辞学资料

修辞概论编辑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它与语用学联系较紧。
修辞学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辞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辞可分为:信息修辞、语用修辞、心理修辞、社会心理修辞、模糊修辞、接受修辞、对比修辞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辞可以令人: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词语渊源编辑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是修饰文辞的意思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
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
”後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发展演变编辑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
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修辞学历史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
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
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
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古今辞格及典范

【修辞手法】古今辞格及典范
古今辞格及典范
引子
方法,又称修辞方式、修辞手腕、修辞伎俩、修辞格、辞格、修辞法、辞法、辞章等等。
古往今来,很多修辞学家从名作与国民的交际中,提炼、研讨出不少辞格,有的古今常用,有的古用今稀,有的今用古稀。
跟着社会的发展提高,语言文学的不断丰硕翻新,辞格也不断丰盛。
数目不断增添,范畴一直扩大,学说不断完美。
人们研究它,运用它,不断地给它赋予新的性命。
当初人们体系地学习它,应用它,以便为人们研究、浏览、观赏古典文学提供鉴戒,为人们优化交际提供思维跟语言的钥匙,为进一步发展汉语修辞学抛砖引玉。
为了便于人们学以至用,为了给中小学在教养中供给参考,故依照先常用,后常见;先个别,后特别;先原格,后新格的次序,将各种修辞办法逐个举例解释,并尽可能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找到对应的例子。
特殊是一至十二种修辞格,由于是初中学生应控制的,故每种辞格必有课文中的例句。
有些辞格,虽不强求中学生完整把握,但它至今常用,课文中累见,老师必需掌握,方可钻深教材,教好学生。
有些修辞格是古代常用的,现在已经少见,故只好从古书上举例阐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辞格与修辞一、辞格及其特性辞格,又叫辞式、语格、修辞格、修辞方式。
它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
辞格具有以下特性:1.动人的表达效果2.特定的结构模式3.稳固性和发展性二、语言均衡类辞格(一)对偶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修辞效果对偶,从形式上看,协调匀称,整齐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显豁;串对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二)排比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修辞效果(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2)加强语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3)抒发强烈的感情。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1)对偶只限于两项,排比则多于两项。
(2)排比对组成的各项结构要求宽,字数可以不一致,重字也常见;对偶对结构的要求严。
(三)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开头,上递下接,首尾相连的修辞方式。
这种辞格又称顶针、连珠、联珠、蝉联。
2.顶真的修辞效果(1)叙事状物,层次清楚,能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议论说理,逻辑严密,结构谨严,含义深刻。
(3)抒情写意,情深意浓,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四)回环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回环的修辞效果(1)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2)使语句整齐匀称。
3.回环和顶真、回文的联系与区别回环和顶真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顶真是顺连而下,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回环是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由甲到乙,再由乙回到甲。
回环与回文在回环往复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没有回文严谨。
(五)互文互文是上文里省去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去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2.互文的修辞效果(1)语言简练,避免冗杂。
(2)形式均衡匀称。
(3)内容委婉含蓄。
三、突出联想类辞格(一)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
比喻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2.比喻的修辞效果(1)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
(2)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度。
3.运用比喻的要求(1)贴切。
(2)新颖。
(3)注意感情色彩。
(二)比拟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重在根据想象来“拟”,因此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2.比拟的修辞效果(1)表现出鲜明的感情。
(2)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三)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来代替。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种种关系巧妙的进行艺术换名。
2.借代的修辞作用(1)形象突出,鲜明生动。
(2)言简意赅,含义丰富。
(3)新鲜风趣。
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在形式上都是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借体或喻体,要注意区别:(1)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借喻的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
(2)借喻可以转换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四)拈连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将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于乙事物。
拈连辞格具有下列突出的修辞效果:(1)利用上下文的巧妙联系,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语言蕴涵深刻的哲理性。
(2)这种变异的组合使语言有新鲜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五)引用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以帮助观点的阐述和情感的表达。
(六)移就移就是把本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移就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形状特征,使语言生动别致。
(七)痛感痛感就是通过联想,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手法。
痛感将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能激起读者的感觉联想,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
使描述的事物更具有可感性。
四、语义对照类辞格(一)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从而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的一种辞格。
2.对比的修辞效果(1)深刻地揭示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使真、善、美与假、丑、恶在比较中更加鲜明、突出。
(2)反映事物内部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二)映衬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选用类似的事物或有差异事物来做陪衬。
映衬也叫“衬托”“陪衬”。
2.映衬的修辞效果同是一盏灯,在太阳光下,感到光线微弱,在黑夜里,就显得特别明亮;同是一朵红花,在红花的海洋里,很不起眼,但在万绿丛中,就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映衬的作用。
通过烘托,使所阐述的思想、观点更深入,使所描绘的事物更鲜明突出。
3.映衬和对比的区别(1)映衬的主体和衬体有主次之分,衬体起铺垫陪衬作用。
对比要显示对立的现象,用于对比的人和事,或一反一正,或并列同等,没有主次之分。
(2)映衬的目的是烘托和突出主要事物;对比的目的是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让好的显得更好,坏的则显得更坏,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同语同语在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间加上“是”“为”之类的判断词,组成主语和宾语相同的语言形式,以表示强调、让步、说明、描述。
同语具有突出的修辞效果。
同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
同语在结构上主宾相同,音节匀称,节奏鲜明。
(四)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的辞格叫反语,也叫“说反话”。
五、语义突出类辞格(一)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2.夸张的运用(1)夸张要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写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语体。
(二)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这种辞格叫设问。
设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知故问”,先给对方一个悬念,然后再作回答,从而引起对方注意,去思索体会。
(三)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思想内容的修辞方式。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无须回答,将确定的意思包含在问句里。
(四)层递层递是为了表达事物间的层次关系,把3个或3个以上的事物按照性状的大小、轻重、长短、难易等差别,或逐层递升,或逐层递减地排列在一起。
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个类型。
层递和排比不同。
在内容上,排比的各项是平列关系,层递的各项是等级关系。
在形式上,排比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层递的结构可以是不同的。
(五)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识地使某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一再重复出现,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可以分清层次,贯通脉络;可以增强语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委婉表达类辞格(一)婉曲故意不把本来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运用婉转曲折、含蓄暗示的话语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叫婉曲。
(二)双关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中字面的意思是次要的,本意是隐藏在内里的那层意思。
(三)象征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感情或深刻寓意的修辞手法。
七、追求变化类辞格(一)仿拟仿照现成的词语或格式,临时仿造出类似的词语或格式叫仿拟。
2.仿拟的修辞效果(1)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
(2)推陈出新,相映成趣。
(二)拆字拆字也叫“析字”,是运用离合字形,增减字形,借用字形或者离合字义等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2.拆字的修辞效果(1)使语言形象,趣味性强。
(2)使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三)释词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加以临时的引申、发挥或作形象化的说明,赋予词语特殊的含义,这种修辞方式叫释词。
(四)镶嵌把词拆开插进别的词,或者把词拆开交错搭配,或者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的修辞方法叫镶嵌。
(五)摹状运用语言手段,把人或事物的声音、情状或形态、色彩等摹写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摹状。
八、体现幽默类辞格(一)易色易色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词语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
有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两种类型。
(二)飞白明知对方说错或写错,却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援用的修辞方式叫飞白。
(三)歇后歇后是一种运用歇后语使语言变得生动具体、幽默风趣的修辞方式。
(四)降用根据表达的意思,偶尔把一些分量重的词语“降级”作一般词语用,这种修辞方式叫降用。
降用具有风趣诙谐和讽刺嘲弄的修辞效果。
(五)转类转类是根据表达的意思,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转变词性的修辞方式。
转类的修辞效果:(1)新颖别致、简洁含蓄。
(2)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六)闪避利用含义宽泛的概念或不够精确的语言,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不具体,已收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闪避具有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七)曲解曲解是有意利用同音异字,或者是一词多义对语义做歪曲性解释的一种修辞方式。
曲解具有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八)断取断取是有意地“断章取义”,斩头去尾地任意截取词语中个别字词“做文章”,表达一种与原词语既有联系又根本不同的意义的修辞方式。
断取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曲折含蓄,而且形式奇特新颖,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九)衬跌先用其它话语从反面作衬托,然后急速转折,说出正意,使前后造成强烈反差,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衬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