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有关整个生命周期成长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第五次中德心理治疗集训项目讲演稿(成都,99.4.1)

精神分析有关整个生命周期成长的理论

--精神动力学理解及治疗的基础

Dr. Matthias Elzer

在我今晚的报告中,我将简介精神分析有关人类成长发展的理论。这个题目很大,而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因此,我的讲演或因太复杂或因太简单可能会导致诸位打瞌睡。可惜不得不取消一些说明性的例子。

一、前言

人类的生命周期,即从胎儿时期至死亡,可表现为以下不可分割的几个维面(dimensions):

1. 身体的生物性成熟;

2. 思维(认识)与感觉(情感)的内在精神性(intra-psychical)成长发展;

3. 人际间的和社会性的发展。

精神分析作为总体(或超)心理学(Meta-psychology),详细论述了人类正常成长发展;作为病理心理学,它阐述了病人的病理性发展过程。其重点主要放在儿童及青春期,以心理发生( psycho-genetic)假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来自儿童时期的基本经历、冲突和精神创伤,对于成年期的神经症、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发生有重要致病作用。

在这个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应用了两种方法:

1. 重塑(The reconstruction):即治疗师通过对成年病人的治疗而得到有关其童年期成长的结论。这一方法主要由弗洛伊德(1905)创建,当时他描述了儿童期的娥底普斯情结和不同的性心理发育阶段。

2. 对婴儿、儿童及青少年的行为直接观察:对于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想到象任乐.施皮兹(Rene,Spitz, 1995)、玛格丽特.玛乐儿(Margarete Mahler, 1978)、比利. 布拉蔡尔通(Berry Brazelton, 1979)等研究者。

这两种方法(“重塑”相当于释义学方法,“直接观察”相当于经验性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人的重塑性成长没有必要与真其实成长过程相似。弗洛伊德早就注意到这一十分明显的矛盾,当时他就指出不是所有神经症病人均可追溯到有真实的亲生经历过的创伤事件。对现实进行内部精神性处理而形成的幻想,常常导致情感功能失调。在精神分析中,人们经常谈到主观性“内在精神性现实”。在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幻想的中心内容是围绕性别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等问题。

据弗洛依德说,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望是基于童年性取向性的(sex-oriented)探究。您选择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等专业动机,可能就是自己儿童期性取向性探究的一种升华的结果。对吗?

二、特殊的精神分析成长理论

人类精神的发展可以分为数个可观察的、与文化不太相关的阶段。这些阶段是人类固有特性,彼此紧密结合。这个发展过程中包括了每个阶段特征性的任务,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可见的、外部的冲突,如赢得权威,实现欲望,分离,争取自主,接受限制和禁忌等等。解决这些冲突, 使人经历精神性和社会性的成长过程,并建成了心理性结构。

具有心理病理学重要性的是那些未能解决的、内化的冲突,在开始被压抑而到成年期重现。随后再现为个人的体验、行为和躯体功能障碍。

成熟过程的躯体方面得到一种重要的趋向调节(trend-setter)的功能。一定的精神成长发展过程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密切相关;反之亦然,即精神与社会性环境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强或抑制躯体的成熟。我将就上面所提到的三个维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行以下心理动力学方面的进一步论述:

1)、沿着身体性敏感区域,驱力(利比多、攻击性)的发展;

2)、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客体关系),以及它们的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的发展.

3)、自信(自恋、自我及身份)的发展。

驱力为生物性序列中的精神性成分,负责介导与客体的接触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他们依赖于某一客体,而客体关系常常是驱力导向性的。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达到一种自恋性自我平衡,并建立起自己的身份。

现在,我将概括性地描述儿童的“正常的”成长过程。要紧要记住的是,各个成长时期的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儿童本身,也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关。客气地讲,父母在不经意中重演着自身儿童时期未能解决的冲突。这种心理源性遗传(psycho-genetic inheritance)可以经过数代而形成,从而变成一种系统性模式。

1、出生前期( antenatal)和出生

生命并非在出生后才开始。对胎儿出生前子宫内阶段的研究证明:胎儿的知觉开始行使功能的时间比我们至今想象得更早.胎儿好甜胜于喜咸;对母体外的听觉及视觉刺激作出反应,较大的胎儿还可以将母亲声音与男人的区别开来,并能识别音乐等。我们谈论躯体性怀孕,但也讨论有关精神性怀孕。母亲怀有对孩子

的各种幻想,同时有期待、愿望和焦虑。可以说,在怀孕孩子以前,母亲们和父亲们就已经有了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愿望。因此,出生的过程无疑是第一次与母体的重要分离。母亲与胎儿躯体合一的状态(Monade)通过分娩而成为的"二元"(Dyade)状态。由心理社会的家庭性"子宫"取代了母亲的身体。珀尔特曼(Portmann, 1950)指出,人类只能被看成是生理性成熟前(premature)出生(注:人类在出生时,相对与其它动物,不能走、觅食等,是不成熟的,故称“成熟前的”)。

2、口欲期(约至1岁)

弗洛伊德将婴儿或乳儿期称为口欲期,因为嘴和口腔黏膜构成了能够满足欲望以及进行交流的最重要身体部位。婴儿通过他的口来品尝、体验和“观看”他的世界,通过"口腔"来看待世界。皮肤接触(感知觉)和运动性刺激(前庭器官),在经历神经生理性与精神性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确定身体范围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获得快乐与避免痛苦的体验是婴儿每天生活的中心内容。

婴儿生活依存于与母亲处于"共生"状态(Symbiose)。母亲的重要任务是识别婴儿的要求并给予满足。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信任感。二元关系更多为躯体性的,通过喂奶和抚弄、清洁身体,使得母亲与婴儿之间达到强烈的、需求取向的和快乐的交互作用。婴儿在此期间尚不能通过象征信号,如语言进行交流,而是通过情感进行交流。施皮兹(Spitz)将此分为三步曲:3月会微笑,8月见到陌生人焦虑,以及12月后会说“不"。这种自身-客体区分的过程是成熟的标志(玛乐尔, Mahler)。只有在经历了与母亲间固定的、安全的紧密相连的体验,个体化过程的这部分才能顺利发展。口欲期的特点是,当孩子要某样东西时,就去抓并把它塞到嘴里。(孩子)通过能说“不”宣布进入肛欲期。有趣的是我们先学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