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生殖
10.2.3 鱼类的生殖活动
鱼类的生殖⏹性成熟:鱼类性腺发育到能产卵、排精时的阶段。
⏹性周期:当性腺排出配子后,便呈现周期性变化。
⏹鱼类在下丘脑—脑垂体—性腺(HPG)轴调控下,按照环境条件的周期性综合调整生殖生理机能。
1. 鱼类的促性腺激素(GtH)⏹由中腺垂体(间叶)GtH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
⏹腺垂体的嗜碱性细胞:在性成熟之前没有或者处于静止状态,其分泌活动和生殖周期相互联系而表现明显的变化。
(1)鱼类GtH种类及其功能⏹GtH I(ConA-I GtH,促卵黄生成激素)刺激卵黄蛋白渗入到正在发育的卵母细胞内,刺激合成性类固醇激素。
⏹GtH II(ConA-II GtH,促性腺成熟激素)刺激精子发生、排精;刺激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排卵。
(2)鱼类GtH分泌活动的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鱼类下丘脑能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分泌GtH。
⏹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GRIF):多巴胺,抑制腺垂体分泌GtH。
⏹在性腺发育的整个时期,GtH分泌活动都受到GRIF的紧张性抑制。
●既抑制GnRH的作用;也抑制GtH的释放⏹排精、卵前,下丘脑会减少GRIF的分泌。
●GtH自动分泌增加;GnRH促GtH分泌作用更显著。
●排精、卵前,会引起鱼血液中GtH急剧升高。
⏹性类固醇性激素对GtH分泌的反馈调节●在性未成熟和正向性成熟发育的鱼类中,性激素对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在性成熟鱼类中,性激素对GtH的分泌有负反馈作用,在产卵期间尤为明显2. 卵的生长和最终成熟⏹卵黄的生长和积累⏹性腺的发育成熟⏹卵母细胞的最终成熟(1)卵黄的生长和积累☐以卵黄泡和卵黄颗粒的形式沉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卵黄发生:内源性卵黄发生和外源性卵黄发生外源性卵黄发生(2)性腺的发育成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是在GtH分泌缓慢而稳定增加、促进的结果。
⏹鱼类卵原细胞增殖时期卵母细胞生长和滤泡形成早期与脑垂体的GtH没有关系,到卵黄生成期需要ConA-I GtH的调节。
鱼类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发育
鱼类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发育鱼类是水生生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他们在水中游动、觅食、繁殖和生长。
而鱼类的生殖系统就是他们繁衍后代的重要部位之一。
下面就探讨一下鱼类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发育。
一、鱼类生殖系统的构造1.雌鱼生殖系统雌鱼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oviduct和生殖孔组成。
具体如下:(1)卵巢:卵巢是雌鱼成熟后产生卵子的地方。
卵巢的大小会随着年龄和繁殖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2)输卵管和Oviduct:输卵管是卵巢和oviduct连接的通道,能将卵子带到oviduct中。
Oviduct负责接受精子,将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将受精卵嵌入地貌或者胎盘中。
(3)生殖孔:生殖孔是雌鱼的最终排泄器官,也是卵子排出体外的地方。
2.雄鱼生殖系统雄鱼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精囊、输精管和生殖孔。
具体如下:(1)睾丸:睾丸是生产精液的地方。
雄鱼的睾丸一般会在身体的上部,离体表最近的地方。
(2)精囊:精囊是贮存精液的地方,可以保护精子不受伤害,也可以调节精液的质量和数量。
(3)输精管:输精管是精子从睾丸传输到泄殖腔和肛门的通道。
(4)生殖孔:生殖孔是雄鱼的排泄器官,可以排出尿液和精液。
二、鱼类生殖系统的发育鱼类的生殖系统的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阶段。
1.性腺的生成性腺是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器官,它们在鱼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原肠胚的中央部位产生。
在雌性幼鱼体内,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为卵巢组织;而在雄性幼鱼体内,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为睾丸组织。
2.性腺的分化分化是指无性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性细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性器官的分化也随之进行。
在雌性幼鱼体内,卵巢的分化是由最初种子细胞向皮肤的扩散而开始的;而在雄性幼鱼体内,则由最初种子细胞向生殖前体的发育而开始。
3.性腺发育的成熟性腺的成熟是指幼鱼性腺逐渐发育成为成年鱼的性腺,包括生殖细胞的产生和性器官的成熟。
成熟的性腺不仅可以产生大量的生殖细胞,而且还可以产生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和控制繁殖行为。
鱼类生殖行为与繁殖策略
鱼类生殖行为与繁殖策略鱼类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是鱼类繁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同鱼类在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上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从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两个方面来讨论鱼类的繁殖方式和策略。
一、鱼类生殖行为1.外育外育是一种由雌性鱼类将卵产到水中,卵经精子受精后在水中孵化和发育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常见于多数鱼类,如金鱼、鲤鱼等,它们在适当的季节会选择合适的水域以及水质来产卵。
此外,一些海洋鱼类也采用了外育的方式,如鳐鱼、鲨鱼等。
2.内育内育是一种由雌性鱼类体内孵化卵并将幼鱼产下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一些特殊的鱼类,如鲫鱼、鲈鱼等。
在这种繁殖方式中,雌性鱼会将卵孵化成幼鱼,然后通过产道将幼鱼产出。
内育的好处是能够提高幼鱼的存活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口育口育是一种特殊的内育方式,也称为孵化养育。
在这种方式中,雌性鱼类将卵产到雄性鱼的口中,然后雄性鱼会孵化卵并养育孵化出的幼鱼。
这种繁殖方式常见于一些口孵类鱼类,如孔雀鱼、若鱼等。
雄性鱼在孵化期间会保护卵和幼鱼,直到幼鱼具备独立存活的能力。
二、鱼类繁殖策略1.选择配偶鱼类在选择配偶时往往会考虑多种因素,如颜色、大小、行为特征等。
有些鱼类通过展示自己的鲜艳颜色或特殊行为来吸引异性配偶,例如孔雀鱼的雄性会在交配期间展开美丽的尾巴以吸引雌性配偶。
2.筑巢鱼类中的一些物种会进行筑巢行为,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来产卵和孵化幼鱼。
筑巢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用鱼沫、植物纤维等建造巢穴,如泥巴鳅会利用泥巴筑巢来孵化卵。
3.群体繁殖群体繁殖是一种多个个体参与的繁殖策略。
在一些鱼类中,雄性和雌性会组成一个群体,协作进行产卵和受精。
例如,在一些珊瑚鱼中,雌性会选择一颗珊瑚作为产卵地,雄性会在周围护卫并释放精子,以提高受精成功率。
4.受精方式鱼类的受精方式主要分为外受精和内受精两种。
外受精是指雄性鱼的精子在水中与雌性鱼的卵结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部分鱼类。
而内受精是指雄性鱼将精子直接注入雌性鱼体内,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具有内育繁殖方式的鱼类。
《鱼类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鱼类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第十二章生殖生殖是生物延续和繁殖种系的重要生命活动,高等动物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的活动和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实现的。
生殖器官包括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
鱼类主性器官器官为精巢和卵巢,主性器官除产生生殖细胞外,还分泌激素,所以又称生殖腺或性腺。
附性器官雄性:输精管,某些鱼类具有交接器雌性:输卵管,某些鱼类具有产卵器大多数鱼类为雌雄异体,部分鱼类为雌雄同体包括三类:两种性腺同步发育,精卵子同时成熟,如鳉科,鯔科;雌性先熟而后变为雄性,如合鳃科的黄鳝;雄性先熟,然后卵巢发育成熟,如鲷科鱼。
第一节鱼类性腺的形态学一、精巢的形态大部分硬骨鱼类的精巢为一对延长的器官,附着在体腔背壁上,精巢向后延伸部分形成输精管,终止在直肠和输尿管之间的生殖乳突上。
硬骨鱼类的精巢与哺乳动物的一样,由间质和小叶(或小管)组成,间质位于小叶之间,由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淋巴管组成。
其中间质细胞与哺乳类的Leydig’s细胞同源,是合成激素的场所。
小叶(或小管)具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即生殖细胞和排列在小叶或小管周围的体细胞(小叶界细胞),后者称为谢尔托立氏细胞(Sertoli cell),由它们组成小叶或小管内的小囊。
根据精子发生的模式,可将鱼类精巢结构分成两种类型:小叶型和小管型。
小叶性为绝大部分硬骨鱼类所具有,它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隔成的小叶组成,小叶中的原始生殖细胞经历若干次有丝分裂,形成含有数个精原细胞的生精小囊。
在成熟过程中,一个生精小囊内的所有生殖细胞大都处于相同的发育阶段,随着精子发生到精子形成,生精小囊不断扩大,最后破裂,精子被释放进入与输精管相连的小叶腔中。
另一种为管状结构的精巢,即小管型。
见于花鳉科鱼类和鳉科鱼类。
这种精巢为许多小管规则地排列在外端固有膜和中央腔之间。
原始生殖细胞仅位于小管近盲端部分,随着精子发生到精子形成,生精小囊逐渐向中央腔方向移动,成熟的精子被释放入与输精管相连的中央腔。
鱼卵
(一)鱼卵的外观
• 形状:
(1)圆形:绝大多数鱼类 (2)扁圆形:鲉科个别种 (3)椭圆形:鳀鱼、小公鱼、鹦嘴鱼类 (4)尖梭形:鹦嘴鱼类 (5)一端隆起形:箱鲀科
(一)鱼卵的外观
• 颜色:
卵膜无色透明、一般只看到淡黄色卵黄和金 黄色的油球。 有颜色的卵为极少数。 带鱼的卵膜为暗紫红色。 凤鲚卵为乳白色,未受精呈淡青色。
• • •
(三)产卵场
• 鱼类的产卵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
水温、水流、水质、底质、光线及附着物 等),当水体中某一区域在一定时期具备 了某种鱼类的产卵条件时,鱼类大批群集 进行繁殖,这个区域就成为这种鱼类的产 卵场。一般来讲,产卵场是相对稳定的。 • 各种鱼类对产卵场的要求不同,有的比较 严格,成熟亲鱼得不到适合的产卵条件就 不会产卵,卵粒被逐渐吸收。
(五)产卵期
• 春夏产卵种类:宝刀鱼、毛烟管鱼、短尾
大眼鲷、马拉巴裸胸鲹、金线鱼、鲐鱼、 鲣鱼、日本鲭、黄鳍鲔、白卜鲔。 • 夏秋产卵种类:麦氏犀鳕。 • 秋冬产卵种类:角木叶鲽。 • 冬春产卵种类:光彩标灯鱼、短颌灯笼鱼。
(五)产卵期
• 春季产卵种类:粗鳞灯笼鱼、金焰灯笼鱼、牡壮
灯鱼、白氏银汉鱼、长吻、横斑燕鳐、白纹鳂、 皇带鱼、斑海马、五指马鲅、黑边鲹、带鳚、早 熟微体鱼、黑鳍蛇鲭、、粗皮鲀、拟态革鲀、 驼背躄鱼。 夏季产卵种类:金钱鱼、丝背细鳞鲀。 秋季产卵种类:杂斑狗母鱼。 冬季产卵种类:脂眼鲱、发光炬灯鱼、奇棘鱼、 翱翔飞鱼、圆鳞发光鲷、长体鲹、高体、栅纹 叉牙、玉鲳。
• 围卵腔:多数鱼类较窄,鲱科鱼类和鳗
类较宽。 • 卵黄:均匀或龟裂。 • 色素:形状、排列方式、位置(胚体、 卵黄、油球上)。 • 胚体:形态。
三、海产鱼卵的生态习性
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
投资成本高
鱼类人工繁殖需要建设养殖设施 、引进种鱼、购买饲料等,投资 成本较高。
收益周期长
鱼类人工繁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 才能获得收益,且市场价格波动 较大,投资风险较高。
前景展望
1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将 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提高渔业产量
产量增加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 得大量的鱼苗,进而提高渔业产量。这对于 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渔民收入以及促进渔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效益
人工繁殖的鱼苗品质较高,生长速度快,且 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这使得养殖效益得到 显著提升,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 的收益。
改良鱼类品种
鱼苗培育
当鱼苗孵化后,进行鱼苗的培育和管理,包括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水质的调节等,以确保鱼苗健康成长。
03 鱼类人工繁殖的环境因素
水温控制
总结词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和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详细描述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提高繁殖成功率。在人工繁殖过程中, 需要严格控制水温,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温度变化,以适应不同鱼类的需求。
将受精卵收集到适当的容器中,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
胚胎观察
定期观察胚胎发育情况,记录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胚胎培养条件
调节水温和水质等环境因素,以满足胚胎发育的需求。
鱼苗孵化技术
孵化容器
选择适当的孵化容器,以满足鱼苗孵化所需的水量和氧气需求。
孵化管理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氧气的充足,同时监测鱼苗的生长 情况。
环境因素调节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类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类知识点鱼类是生物界中令人着迷的一类动物,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既有淡水鱼,也有海水鱼。
在生态系统中,鱼类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人类对于鱼类的研究也是相当广泛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类知识吧。
一、鱼类的形态特征1.身体结构:鱼类身体结构多呈流线型,适应于水中运动。
鱼类身体主要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鱼类的头部多有口、眼、鳃和侧线等器官,可以用来感知水的压力和方向。
2.鳞片:鳞片是鱼类身体表面上的硬质物质,呈圆形或多边形,可以防止鱼类受到外界的伤害,还可以减小水流的阻力。
3.鳃:鳃是鱼类呼吸的器官,位于头部两侧。
鱼类通过鳃来摄取水中的氧气。
4.尾鳍:尾鳍是鱼类最主要的运动器官,鱼类可以通过摆动尾鳍来前进和转向。
二、鱼类分类1.根据生活环境可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
2.根据鱼类体温的变化,可分为恒温鱼和变温鱼。
3.根据鳃盖的形态,鱼类也可被分为硬骨鱼和软骨鱼。
4.根据鱼类形态特征,鱼类也可被分为鲤形目、鲑形目、鲸目等。
三、鱼类的生殖方式1.卵生:大部分的鱼类是卵生,即通过产卵的方式来生殖下一代。
2.胎生:少数鱼类通过胎生的方式来生殖下一代。
如鲸鲨、鲸鱼等。
四、鱼类的生态作用1.食物链中的角色:鱼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2.生态平衡的维护:鱼类在水体中的生存和保护,也可以帮助维护生态平衡。
五、鱼类的保护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强,鱼类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保护鱼类已经成为人类的一项重要任务。
保护鱼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类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大家了解鱼类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加强对鱼类保护的意识,共同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尽一份力。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水草丰茂的水域。
求偶行为
02
部分鱼类会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吸引异性,如展示鲜艳的色彩
、发出特定的声音等。
繁殖季节
03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亲代抚育行为及其意义
亲代保护
部分鱼类在产卵后会留在产卵场保护卵和幼鱼,避免其受到天敌 的捕食。
营养供给
有些鱼类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给,如分泌 乳汁等。
提供营养和氧气。
繁殖优势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
下进行繁殖。
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繁殖效率
卵生鱼类的繁殖效率较高,一次可产大量卵;胎生鱼类和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受精方式
卵生鱼类采用体外受精方式;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采用 体内受精方式。
仔鱼成活率
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仔鱼成活率较高;而卵生鱼类的 仔鱼成活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质净化
部分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有助于净化水质。
生物多样性维护
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命周期的影响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 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 绝,破坏生态平衡。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 等污染物排入水域,对 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产卵场所
多选择水流较缓、水草茂盛或石砾、树根较多的地方 作为产卵场所。
卵的性质
卵黄含量丰富,呈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粘性或附着 性,可附着在水草、石砾等物体上。
胎生鱼类繁殖方式
体内受精
雌鱼在体内与雄鱼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成仔鱼后产出。
小鱼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小鱼繁殖后代的过程称为鱼类的生殖。
鱼类主要有两种生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卵生是指雌性鱼产卵,然后雄性鱼通过外部受精使卵受精成为受精卵。
受精卵通常会在水中进行孵化。
大多数卵生鱼类会选择适合的产卵场所,如水草丛、沉木或洞穴等地方,将卵粘附在那里。
在孵化期间,雄性和雌性鱼类通常会保护和照料受精卵,以确保其安全孵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精卵会孵化成为鱼苗,然后逐渐长大。
胎生则是指雌性鱼在体内孕育胎儿并直接生下鱼仔。
胎生的鱼类通过内部受精的方式繁殖后代。
雄性鱼通过产生精液,将精子传递给雌性鱼,受精卵在雌性鱼的体内发育和孵化。
这些受精卵在雌性鱼的体内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保护,直到完全发育为鱼仔。
然后,雌性鱼会通过产卵将鱼仔释放到水中。
总的来说,小鱼的繁殖后代主要通过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卵生鱼类会产卵并在水中孵化,而胎生鱼类则通过内部受精,在雌性鱼的体内孕育胎儿并直接生下鱼仔。
鱼类生殖洄游的主要原因
鱼类生殖洄游的主要原因
鱼类生殖洄游是指鱼类为了繁殖后代而在不同水域之间迁徙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很多种鱼类中都很常见,比如大马哈鱼、鲑鱼、鲟鱼等。
那么,鱼类生殖洄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鱼类生殖洄游的主要原因是寻找适宜的繁殖场所。
很多鱼类会选择在特定的河流、湖泊或海域繁殖,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温、水流等条件更适合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但是,有些鱼类并不局限于一处繁殖场所,它们会在不同的水域间来回迁徙,以寻找最适宜的繁殖场所,这就是鱼类生殖洄游的原因之一。
其次,鱼类生殖洄游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近亲交配。
如果同一河流或湖泊中的鱼类进行近亲交配,容易导致遗传缺陷和疾病的传播,从而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存。
因此,很多鱼类会选择在不同的水域中繁殖,以避免近亲交配,这也是鱼类生殖洄游的原因之一。
最后,鱼类生殖洄游还与季节变化有关。
很多鱼类的繁殖季节都与季节的变化有关,比如春季和秋季。
在这些季节中,鱼类会开始进行洄游,以寻找适宜的繁殖场所和配偶,完成繁殖任务。
这也是鱼类生殖洄游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鱼类生殖洄游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寻找适宜的繁殖场所、避免近亲交配和应对季节变化。
这种洄游行为对鱼类的繁殖和生存至关重要,也是自然界中一种奇妙的现象。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丰富的一个类群,全球约有3万多种鱼类,其中有许多种鱼类在经济、生态及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鱼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一个领域就是鱼类的生殖生理学研究及其应用。
1. 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意义鱼类的生殖生理学主要研究鱼类的繁殖机理,包括生殖发育过程、生殖激素、生殖行为等。
其重要意义在于:1.1 提高养殖效率鱼类繁殖生殖能力比较强,但不同品种之间繁殖效率差异很大,通过研究鱼类的生殖生理,了解其繁殖周期、繁殖方式、光照、水温、饵料配比等因素对其繁殖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鱼类的繁殖效率。
1.2 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因为了解鱼类生殖特征、繁殖过程以及影响繁殖的外界因素,可以更好地制定渔业资源管理计划,从而防止一些滥捕、过度开采等渔业资源损失现象的发生。
1.3 研究生殖疾病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生殖疾病也日益严重。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生殖系统疾病,如疱疹病毒性鱼病等,而且为发现新型疾病、制定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方法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多采用实验室技术,其中又以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荷尔蒙注射等技术应用最广泛。
2.1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中,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基因敲除和CRISPR/Cas9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刻画鱼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从而探寻其生殖发育过程的机理。
2.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用于鱼类生殖器官与生殖激素的基因表达模式鉴定、功能基因筛选及其与生殖相关的代谢关系分析等。
通过分析鱼类生殖激素的组成、浓度和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助于解决某些性别鉴定问题和繁殖问题等。
2.3 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技术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技术也可用于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中,例如移植睾丸、卵巢、睾丸细胞、卵巢细胞等,研究鱼类睾丸、卵巢功能、性别转变、性别控制等问题,可以大大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
鱼是怎么受精怀孕的
鱼是怎么受精怀孕的受精是鱼类的基本生命过程。
其所处位置和产卵时间是影响鱼受精与怀孕的主要因素。
鱼类在发情后会分泌出一些特殊物质,这些特殊的物质可使受精卵在水中快速地生长,还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分泌物,即卵黄。
这些物质一般可分为三种:第一种,鱼将卵产于体内;第二种进入卵中,由卵黄分裂成两部分;第三种从卵泡中排出体外。
卵黄(即精子)是鱼类发情时分泌出的内源性物质,并可转化为有营养的单细胞生物。
如果受精成功,卵子就会在一个叫子宫中发育成成鱼;如果没有发生受精行为,则被称为生殖细胞孵化为精子。
而精子是在水中游动并附着在受精虾体表(卵子)内,当虾靠近水时便会受冻或与雌性交配。
精子由卵巢上的卵子产生(非受精卵)并发育成一个有机体;而鱼卵则随性孵化出来后成为鱼体内成熟的胚胎和幼体)。
这时鱼儿就可以生产出活着的仔鱼了。
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鱼是如何繁殖受精和生产孩子了。
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怎么做的吧!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1、选亲当鱼体长到3-5厘米后,雄鱼就会主动接近雌鱼,进行交配。
在雌鱼的腹部有一枚小小的卵。
为了保持鱼种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鱼类会通过选择雌性、雄鱼和雌鱼的交配来获得后代。
所以在鱼池中只要有一条雌鱼和雄猫或者雄鱼都会通过鱼种来挑选雌鱼的“女儿”。
雄鱼一般先将自己的雄性与雌性鱼仔一起游泳或跳跃,然后两只雄鱼将它们放入水中相互纠缠以确定交配对象,再进行第二次交配。
经过一次交配后便会留下后代。
一般每年为一个周期.这样才能保证繁殖受精的成功率。
在鱼种开始生长时(通常不会超过5天)便会将亲本交配,而且还要精心挑选、喂养两个月或更长时间.直到雌性鱼种发育成熟时才进行交配(一般为15-20天)或者说要进行配种。
选择伴侣时要注意亲体及受精量问题。
一般来说选择亲鱼时要选择体形大、成熟快、雌性成活率高、具有保护和生育能力(性成熟后可自然受精)、体表无污物(有鱼鳞)、对雄性不排斥等为标准.为选择亲向时可注意性成熟程度和性别来确定伴侣对鱼类个体及健康关系以及选择适合它们体型等个体因素(特别是雄性鱼和雌性)所引起的原因等。
鱼类的生殖行为
鱼类的生殖行为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类群之一,其生殖行为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探讨鱼类的生殖行为,包括繁殖方式、交配行为和卵的产卵方式等。
一、繁殖方式鱼类的繁殖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卵生和胎生。
卵生鱼类是指将卵产放在外部环境中孵化的鱼类,而胎生鱼类则是将卵孵化在体内,直到幼鱼发育成熟后再生产。
1. 卵生鱼类卵生鱼类的产卵方式多种多样。
有些鱼类是在水生环境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产卵,如淡水鱼类会选择水草丛或者河床中的沙石缝隙等地。
在水生环境中,卵生鱼类的产卵可以是单个或成对进行,有些甚至是集体产卵。
另外,也有一些卵生鱼类会选择产卵后将卵黏附在父母的身体上,这种现象称为父母咬卵,此类鱼类通常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场所,如洞穴或岩石缝隙。
父母咬卵的行为可以有效地保护卵的安全,防止其他捕食者的侵袭。
2. 胎生鱼类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与哺乳动物类似,幼鱼在母体内发育直到成熟后才会产下。
胎生鱼类的交配行为通常会伴随着精液的传递,并在母体内受精。
幼鱼在母体内通过摄取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发育,直到它们达到适合生存的阶段后才会被母体产出。
二、交配行为交配是鱼类生殖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类的交配行为多种多样,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交配方式。
1. 鱼类的外育方式很多鱼类通过交配行为进行外育。
在这种方式中,雄性鱼类会将精子直接释放到水中,然后雌性鱼类会游到释放精子的区域,将其吸入体内,进行受精和产卵。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增加精子与卵子的接触面积,提高繁殖成功率。
2. 鱼类的内育方式有些鱼类采用内育方式进行交配。
在内育中,雄性鱼类会将精子直接输送到雌性鱼类的生殖道内,进行受精。
雌性鱼类会将受精卵保留在体内,直到幼鱼发育成熟后再产出。
三、卵的产卵方式卵的产卵方式因鱼类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卵的产卵方式。
1. 浮游卵有些鱼类会产卵成浮游卵,这些卵会随着水流漂浮。
浮游卵通常非常小,以便能够更容易地传播和分散。
鱼类的生殖和迁徙行为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 提出鱼类生殖与迁徙行为 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鱼类生殖与迁徙行为研究的伦理问题
研究目的:了解鱼类的生殖和迁徙行为,为保护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方法:采用标记、追踪、观察等方法,获取鱼类的生殖和迁徙 行为数据
研究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线电追踪等技术,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 性
伦理问题:在研究中应遵循动物福利原则,尽量减少对鱼类的干扰 和伤害
教育普及:鱼类生殖与迁徙行为的保护和利用,可以提高公众对鱼类生态 保护的认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鱼类生殖与迁徙行为利用的实践和案例
鱼类养殖:利用鱼类的生殖和迁徙行为进行人工养殖,提高产量和质量
生态旅游:利用鱼类的迁徙行为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科学研究:研究鱼类的生殖和迁徙行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 供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保护鱼类的生殖和迁徙行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等
鱼类迁徙的生态学意义
寻找食物:迁徙 到食物丰富的地 区,提高生存几 率
繁殖后代:寻找 适宜的繁殖地, 提高繁殖成功率
适应环境:迁徙 到适宜的环境, 避免恶劣气候和 天敌
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迁徙,保持 种群数量和生态 平衡
鱼类迁徙的预测和保护
鱼类迁徙预测的 方法:卫星追踪、 标记放流等
鱼类迁徙保护的 重要性:维持生 态平衡、保护生 物多样性
维持种群数量:鱼类的生殖行为是维持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遗传多样性:鱼类的生殖行为可以增加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适应和进化。
生态系统平衡:鱼类的生殖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如食物链的维持、营养 物质的循环等。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的捕捞、污染等活动会对鱼类的生殖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 统的平衡。
鲫鱼的生殖过程科普短文
鲫鱼的生殖过程科普短文
到了繁殖季节,鲫鱼会将鱼卵产在水草或者是石头之上,接着雄鱼将精子排到水中,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续进一步发育,最终变成鲫鱼。
鲫鱼一般在水温升高至17℃左右的时候开始产卵,当水温
为20-24℃的时候,繁殖活动最盛。
除开水温会影响鲫鱼的产卵以外,降雨,微流水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鲫鱼产卵。
鲫鱼喜欢在有一定混浊度的微流水,水草茂密的浅水区域产卵。
卵期是鱼类在鱼卵膜内进行发育的时期。
仔鱼时期鱼苗脱膜孵化而出,口尚未开启,主要以卵黄为营养,属于内源性营养性质。
仔鱼后期鱼苗这个时候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发育与生活,并且此时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稚鱼时期体型迅速趋近于成鱼,消化器官也开始往成鱼方向发育,结束的基本标志为鳞被发育完全及完全变态。
幼鱼时期体形与成鱼相同,但是性尚未成熟的当年生幼鱼,并且斑纹和色泽也仍在发生变化。
未成熟鱼时期形态和成鱼完全一样,但性腺未成熟,一般是从当年生幼鱼向性成熟转变的时期。
成鱼时期第二性征很发达,已经具备生殖能力,在每年的繁殖季节中进行繁殖。
衰老时期生殖机能开始衰退,生长速度缓慢。
鱼类性周期的名词解释
鱼类性周期的名词解释鱼类性周期,顾名思义,是指鱼类生殖活动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鱼类性周期是鱼类繁殖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鱼类种群的繁衍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鱼类性周期进行详细解释。
一、鱼类性周期的基本概念鱼类性周期是指鱼类在特定时间段内经历的生殖活动变化过程。
它包括鱼类的性成熟、生殖行为、产卵、孵化和仔鱼发育等不同阶段。
二、鱼类性成熟性成熟是指鱼类身体内部性腺发育成熟,能够产生成熟的配子。
不同鱼类的性成熟年龄和体型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而言,大型鱼类的性成熟年龄较晚,体型较大,而小型鱼类则反之。
鱼类的性成熟对于种群的繁殖很重要,只有性成熟的鱼类才能参与繁衍后代。
三、鱼类的生殖行为鱼类生殖行为是指鱼类在性周期内的繁殖活动。
不同种类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殖行为方式。
有些鱼类会形成成对或群体进行繁殖,而另一些鱼类则采取单独产卵或内部受精的方式。
鱼类的生殖行为往往受到环境因素和内部调节机制的影响。
四、鱼类的产卵产卵是指鱼类雌性个体产生和释放卵子。
大多数鱼类采取外部产卵方式,通过放置卵粒或卵黏液的方式将卵子释放到水中。
一些鱼类在产卵前会修建巢穴或寻找适合的产卵场所,以保护卵子的安全。
五、鱼类的孵化孵化是指鱼类卵子中的胚胎发育并成为幼体的过程。
鱼类孵化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取决于卵子的发育速度、孵化环境的温度和其他因素。
孵化后的幼鱼通常需要进一步发育和成长,以适应水生环境。
六、鱼类的仔鱼发育仔鱼发育是指孵化后的幼鱼逐渐成长为成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仔鱼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并适应不同的饵料和水质环境。
仔鱼发育的成功与否对于鱼类种群的生存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鱼类性周期是鱼类繁殖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涵盖了鱼类的性成熟、生殖行为、产卵、孵化和仔鱼发育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对于鱼类种群的繁衍和生存至关重要。
了解和研究鱼类性周期对于保护和管理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鱼的排卵名词解释
鱼的排卵名词解释引言: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鱼类种类繁多,每一种鱼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殖行为。
本文将重点解释鱼的排卵过程,以及其中的相关术语和概念,对读者更好地了解鱼类生殖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排卵的定义排卵是指雌性动物在生殖周期中,卵子从卵巢释放出来后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腔的过程。
对于鱼类而言,排卵是雌鱼生殖期间的关键过程,标志着女性鱼类已经准备好接受授精。
二、鱼类的卵巢鱼类的卵巢是雌鱼体内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也是卵子形成和储存的地方。
卵巢通常是成双出现的,位于鱼类腹腔的上方。
在不同的鱼类中,卵巢的形态和大小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都是储存和释放卵子。
三、排卵的过程1. 激素调控:鱼类的排卵过程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雌性鱼类在生殖周期中,卵巢会释放出促排卵激素,促使卵泡开始发育并释放卵子。
2. 卵泡发育:在卵巢中,卵子包裹在卵泡中,卵泡会随着激素的调控而逐渐发育成熟。
发育的卵泡会逐渐增大,并在成熟时破裂,释放出卵子。
3. 排卵:当卵泡发育完全后,它会破裂并释放出卵子。
卵子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腔,等待与精子结合受精。
四、鱼类排卵的特点与变异鱼类的排卵相比于其他动物群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个体差异。
以下是鱼类排卵的一些特点和变异。
1. 排卵的周期:不同鱼类的排卵周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鱼类每年只排卵一次,而有的鱼类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排卵。
2. 排卵的方式:有些鱼类是通过内部受精方式实现排卵,即卵子在体内受精;而有一些鱼类则实现外部受精,即卵子在水中受精。
3. 排卵的规模:不同鱼类在一次排卵中产生的卵子数量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鱼类每次排卵产卵数目较少,而有的鱼类可以产下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卵子。
4. 排卵的触发条件:鱼类的排卵过程受到多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的调控,如温度、光照、季节等。
有些鱼类的排卵需要特定的触发条件,如水温升高或增加光照时间等。
五、鱼类排卵的重要性排卵是鱼类繁殖成功的关键过程,对于种群的繁衍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生殖
l.鱼类性成熟的年龄
鱼类性成熟指鱼类从孵化后经生长发育,性腺达到成熟能排精产卵。
不同鱼类性成熟开始年龄不相同。
即使同一种鱼,也因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成熟的年龄也有变化。
此外,同一种鱼的不同种群或雌雄两性到达性成熟的年龄也有差异。
一般说来,分散生活的种类,性成熟的年龄较迟。
如国家珍贵保护动物中华鲟,开始性成熟的年龄是4龄。
欧洲鳇鱼性成熟时间为16龄。
集群生活的鱼类,性成熟时间稍早,如中上层生活的青鳞小沙丁鱼和金色小沙丁鱼,1龄即达性成熟,而中下层的大黄鱼性成熟时间大多在3~4龄。
也有一些更早熟的如食蚊鱼,出生后1个月即能产卵。
同一种鱼,在低纬度的南方比在高纬度的北方性成熟早。
如鲤鱼,在南方2龄性成熟,而在北方则要5龄才能性成熟。
鲻鱼、梭鱼的雌鱼在4龄开始性成熟,而雄鱼则在2~3龄性成熟。
有些鱼类的性成熟是同步的,如大银鱼,1龄全部性成熟,且雌雄同步。
而有些鱼类,如黄海的鲷鱼,1龄时只有4%雌鱼性成熟,雄鱼45%性成熟,2龄鱼全部性成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资源遭受过度捕捞时,鱼类趋向小型化,性成熟年龄也提早。
2.鱼类性成熟的第二性征
有些鱼类可以从外部形态特征区别雌雄,如身体大小、体色、泄殖孔向外开口等。
又如板鳃鱼类的鳍脚,鳉鱼雄鱼的交接器,鳑鱼的产卵管等。
它们的两性异形是稳定的。
大多数鱼类只能从其内部的精巢和卵巢区别其雌雄,而不易从外形上区别。
不过有些鱼类在性成熟的繁殖季节出现第二性征。
如鲤科鱼类中,有些种类雄鱼身体各部多具鲜明色彩,而雌鱼多呈暗淡的灰黄色。
粘皮虎鱼的雄鱼深灰色,两背鳍皆较大,第一背鳍上有黄色和黑色斑块各一个。
腹鳍吸盘宽圆,棕黑色。
雌鱼灰黄色,第一背鳍上有黑色条纹,第二背鳍上也有黑色条纹。
腹鳍吸盘较窄,乳白色。
海洋中的隆头鱼,雄鱼橙黄色,自眼部向后有5~6条蓝色条纹,而雌鱼为红色,没有条纹。
许多鱼类在繁殖季节身体出现鲜红的色彩,或原来的色彩变得更加鲜艳。
一般在雄鱼中表现特别突出。
生殖季节过后,色彩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婚姻色。
如鲤科的黑鳍鳈鱼,雄鱼在颌部、胸部、尾部出现橙红色,尾鳍也呈黄色,体侧的黑色条纹变得十分明显。
珠星是某些鱼类的又一种第二性征。
仅在生殖季节出现,过后又行消失。
珠星大多在雄鱼中出现,有的肉眼可见,有的不明显,但用手触其生长部位,则有粗糙感觉。
雄性鲤鱼的珠星在胸鳍鳍条特别明显,雌性则没有。
雄性麦穗鱼和截齿拟鲤的头部尤其胸部的角质化珠星特别明显。
青鱼和草鱼的胸鳍鳍条上珠星紧密排列成向后倾斜的白色细小锥状。
研究认为珠星能使雌雄亲鱼在产卵排精时起兴奋和刺激作用。
有些鱼在繁殖季节雄鱼体形上也有变化。
如大麻哈鱼在溯河产卵时两颌皆弯曲成钩状,并长出巨齿。
细鳞大麻哈鱼的雄鱼背部还明显隆起,故又称“驼背大麻哈鱼”。
3.鱼类的生殖方式
(1)卵生这是绝大多数鱼类的生殖方式。
鱼类把成熟的卵和精子直接产于水中,在体外完成受精和发育的全部过程。
有些鱼类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如某些鲨鱼,卵在体内受精后,受精卵在输卵管中下降时被卵壳腺分泌的角质卵壳所包围,卵壳四角有延长的卷须和长的尖角,产出体外后用卷须卷住海藻或石块等。
有些海产杜父鱼也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如床杜父鱼的雄鱼有较大的泄殖乳突,将精液注入雌体的“贮精囊”内,当雌鱼的卵成熟时,精子便游到卵巢内进行受精,受精卵排出体外发育。
(2)卵胎生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的生殖道内发育。
胚体营养靠卵黄供应,或营养主要靠卵黄供应,母体输卵管壁也供应部分营养物质如水分和矿物质等。
多数软骨鱼类属这种生殖方式。
这些软骨鱼通常有特殊的交接器即鳍脚,由腹鳍内侧鳍条演变而成,通过交接器,雄鱼把精子送入雌鱼体内。
(3)胎生有些软骨鱼的胚胎与母体发生血液上的循环联系。
其营养物质既靠卵黄,又靠母体供应。
如某些真鲨科鱼,卵在母体生殖道内受精,母体输卵管发育成类似子宫,内形成类似胚盘的结构,称为卵黄胚盘。
胚胎就通过这种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其卵黄胎盘连在子宫壁上,脐带很长,子宫分成多个室;每室内1条胎儿,每胎产仔10多尾,有的种类多达20~30尾。
这种生殖方式类似高等哺乳动物,故称假胎生。
4.鱼类卵的特点和产卵类型
鱼类卵子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卵子的比重与水的比重的关系,另一个特点表现在卵是否有粘性及粘性的强弱。
鱼类的卵子一般可划分为4种类型:(1)浮性卵卵子的比重小于水,卵黄上有1个或数个油球,这种卵漂浮在水面随风和海流移动,如鲱鱼、梭鱼等。
(2)漂浮性卵这种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的卵间周隙较大,在流水中悬浮,在静水中下沉,如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鲚鱼的卵间周隙较小,油球也不大,比重稍大于水,但能悬浮于水中。
(3)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间周隙较小,卵子产出后沉在水底,如淡水黄颡鱼的卵。
(4)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遇水以后具粘性。
卵子产出后粘在水草、石头上。
还有的卵相互粘成球状,如六线鱼。
有一些鱼,卵的形状构造特殊,如在卵膜上或在卵的一端有束丝,卵子产出后粘附在水草或挂在其他物体上。
5.筑巢和护幼
罗非鱼在产卵前有筑巢行为,雄鱼在池塘中挖穴,引来雌鱼在巢中产卵。
产卵后,雌鱼立即把卵含在口中。
守在穴旁的雄鱼开始排精,雌鱼把精液吸人口中,进行受精。
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仔鱼孵化后仍生活在雌鱼口腔内,即使游出口外,一旦遇到敌害,立即返回雌鱼口中、待14天以后才离开雌鱼,独立生活。
绵鳚的雌雄亲鱼共同把产出的卵集合成球形,然后雌鱼用扁平的身体把卵块围住保护起来。
三棘刺鱼产卵后,雄鱼不仅在巢外守卫,还不时清除巢内的杂物,甚至把卵搬出巢外,进行巢内清扫和修缮。
海龙、海马的雄鱼具有育儿袋,雌鱼把卵产在育儿袋内孵化发育,幼鱼还在袋内生活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