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物称与人称

合集下载

从人称与物称的角度探讨汉英句法对比

从人称与物称的角度探讨汉英句法对比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7— 60 20 )20 3— 2 62 81(09 0— 03 0
文, 无论言语 , 均不能违反此金科玉律 , 皆得以人( 或人称 ) 为 主语。久而久之 , 人称主语 句成 了汉语遣词造句的一种定势 、

美国当代著名翻译 理论家和实践家 E gn ..iar ue e Nd n A  ̄其 翻译论著 T eT er adPateo rnltn 《 h o n r i f as i ( 翻译 理论与 h y cc T ao 实践》 )中曾经有如此论 断 :ahl gaehs to ngnu. E c ug a s w eis n a i
翻 开 中 国 哲 学 史 , 子 、 L 、 子 所 宣 讲 的 “ 世 之 老 孑子 孟 处
式 的主语很少束缚 , 人称可 以作 主语 , 非人称 的一切事物也
可 以作 主语 。
因此 ,主体 意识与客体意识 的对立 造成 了汉语重人称 、 英语重物称 的特点。
二 、 语 物 称 倾 向和 汉 语 人 称 倾 向的 表现 形 式 英
语 文 学 刊 ・外 话 教 育 教 学
20 0 9年 第 2期
从 人称 与 物称 的 角 度探讨 汉 英 句 法对 比
。蒋 翠, 孟庆 升
( 津 商 业 大 学 ,天 津 303 ) 天 0 14
[ 摘 要 ] 英语和汉语句法上的一大差异是英语的物称倾 向和汉语的人称倾向。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思
道 ”“ 、治学 之道 ” 中国哲学 的支撑点 , 是 彼此 水乳交融 , 难分
彼此 。老子开宗明义地提 出“ 人是万物之主体”庄子在《 , 齐物
( ) 一 英语物称倾 向的表现形 式 1“ . 无灵 ( ai t) i nma 主语 ” 有灵 (nm t) 词” 配 n e 和“ ai a 动 e 搭

语言对比与翻译 物称与人称(9)

语言对比与翻译 物称与人称(9)

3)The happiness---the superior advantages of the young women round about her, gave Rebecca inexpressible pangs of envy. (W. Thackeray: Vanity Fair) 丽贝卡看见她周围的小姐那么福气,享受种种优越 的权利,却有说不出的眼红。 4)The forty years, 1840-1880, 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merica. (P. Bromhead: Life in Modern America) 从1840至1880这四十年中,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5)My good fortune has sent you to me, and we will never part. (H. Andersen: The Little Mermaid) 我很幸运,能够得到你,让我们永不分离吧。
英语用非人称做主语的句子大体可分为两类: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做主语,谓语则是用 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如see, find, bring, give, escape, kill, deprive, seize, send, know, tell, permit, invite, take, drive, prevent…from等(称为有灵动词), 这种句式常带有隐喻或拟人的修辞色彩,语气含蓄,反映 了英美民族的幽默感。(英汉转换时一般人称代物称) 例如: 1)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我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2)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Joseph: English 3200)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摘要:英语句子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件以客观的口吻进行呈现,相较之,汉语句子常用人称表达法,常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

本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主语选择倾向,并指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译文既符合译入语读者阅读习惯,又保持原文的表现力。

关键词:物称,人称,有灵主语,无灵主语,翻译策略一、汉英主语特点对比及原因分析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物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和“人称主语”( personal subject)两种类型。

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

以“物”为主语的句子称为“物称主语句”;以“人”为主语的句子称为“人称主语句”。

英语主语倾向于物称化表达,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做主语,而汉语主语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是主语之首选。

从有无生命角度划分,句子主语可分为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

有灵主语是有生命特征的事物名称充当主语,如:student, teacher, doctor等。

无灵主语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表示概念的抽象名词所充当的名词,如:sight, success,darkness等。

英语的物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和盛行于16至18世纪欧洲的理性主义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人善于用逻辑和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同时,他们推崇自然,认为自然是人类认知的主要对象,必须充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自然和人类同等重要。

与之相比,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

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oneness between manand nature)”,强调“事在人为”、“以人为本”。

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的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汉民族主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文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

英汉对比物称与人称的定义和重要性英语作文

英汉对比物称与人称的定义和重要性英语作文

英汉对比:物称与人称的定义及其重要性In the vast landscape of linguistics, the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particularly fascinating.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li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agentive and non-agentive constructions,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contrast between personification and impersonalization. This essay aims to delve into the definition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ontrast in both languages.In English, the倾向 towards personification is evident. This is primarily manifested in the frequent use ofpersonal pro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that ascribe human characteristics or actions to inanimate objects or abstract concepts. For instance, in the sentence "The sun shines brightly today," the sun is personified as performing an action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humans—shining. This anthropomorphic tendency extends to other aspects ofEnglish grammar and vocabulary, enhancing the language's expressive power and emotional coloration.Contrastingly, Chinese tends towards impersonalization.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prevalent use of non-agentiveconstructions, where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is often omitted or replaced by a generic noun, allowing the focus to shift towards the action or state itself rather than the actor. For instance, in Chinese, we might say "下雨了"(It's raining), omitting the subject altogether. This impersonal style is also evident in the use of verbs and adjectives, which often convey a sense of objectivity and universality, rather than assigning specific human characteristics or actions.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is contrast lies in its profound impact 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English's tendency towards personification often leads to a more emotional and subjective style of writing and speaking, reflecting the individual's perspective and feelings. This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to language us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Western culture's emphasis on individualism and self-expression.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s tendency towards impersonalization reflects a more objective and collective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action or state itself, rather than the individual actor, Chineselanguage use tends to promote a sense of harmony and community,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values of collectivism and interdependence.In conclusion, the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s personification and Chinese's impersonalization is not mere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deep-seate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ommunities. Understanding this contrast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for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worldviews and values encoded in language.**英汉对比:物称与人称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在英语和汉语这两大语言体系中,人称与物称的使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人称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人称


• • • •
星期五那天,中国乒乓球队一早就到 安亚伯附近去参观拥有两万两千名学生的 密执安大学现代化校园。他们和该校学生 在校园内自助餐厅排队取午餐,然后举行 了一场表演赛。
Personal Chinese

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 物皆备于我”做主导,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 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 人称。
• 一则图书馆的通告:

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 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 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kly enforced.
cold and inhuman.
• Please compare:
• Impersonal: It was noted that this office did not reply to the letter of July 22. Please be advised that apologies are hereby tendered.
• Human: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not replying to your July 22 letter.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人称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人称

汉语人称倾向
02
相比之下,汉语更倾向于使用人称表达法,强调主观感受和情
感。
翻译策略
03
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原文的语境和语义,选择合适的物称或
人称表达法,以传达原文的准确意义。
翻译中的人称选择
第一人称
在描述特定事件或观点时,使用 第一人称代词(如“we”、 “us”、“I”、“me”)可以 增强文章的直接性和说服力。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英汉语言对比物称与 人称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英汉语言物称表达 • 英汉语言人称表达 • 物称与人称选择的影响因素 • 物称与人称选择在翻译中的应用 • 结论
语用功能
在英语中,物称表达方式可以用于委婉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避免直接提及对方。 而在汉语中,人称表达方式可以更加直接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强调对方的责任和 义务。
PART 05
物称与人称选择在翻译中 的应用
翻译中的物称选择
英语物称倾向
01
在英语中,物称表达法更常见,强调客观性,减少主观色彩。
人称转换
在汉译英时,如果汉语句子使用人称表达法,可以 将其转换为英语的物称表达法,以符合英语的表达 习惯。
语境考虑
在转换物称或人称时,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 和语义,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和语气。
PART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英语倾向于使用物称表达法,强调客观性,而汉 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人称表达法,强调主观性。

英汉语言人称和物称及英汉互译

英汉语言人称和物称及英汉互译

英汉语言人称和物称及英汉互译作者:范红霞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英汉语言对比是基于不同国家的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思维方式而进行比较分析的。

本文从人称和物称角度出发,对其在英汉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和英汉互译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

英语常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人称表达法。

物称表达法往往使文本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委婉间接。

人称表达法则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

【关键词】人称;物称;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英汉语言比较一般从语法出发比较其语言特点,丹麦著名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最早提出来关于对比语法的设想。

他在其名著《语法哲学》一书末尾曾指出:“比较语法和历史语法生气勃勃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请允许我在结束本书之前指出,这本书观察语法事实的方法可能会为比较语法创造一种新方法,或者创造一种新的比较语法...... 这种比较不必局限于同一语系,同一起源而通过不同道路发展起来的语言,对差异最大、起源迥然不同的语言也可以加以比较。

我在这里所做的可以当作一种意念性比较语法的简单雏形,我希望那些眼界比我开阔,语言知识比我更丰富的人能接过这项工作并加以进一步的发展,以便帮助我们比本书更深刻的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的思维的最内在的本质。

”人称和物称对于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不仅仅是因为英汉语言的语法原则不同,更深入的研究则是源于其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思维方式。

同时语言对比研究对于英汉互译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不同语言的文化语境,语言语境及思维方式有更多的了解,有助于英汉互译过程中对源语言更好的理解和诠释,以此来运用更精确的语言表达目的语,达到“忠实而通顺”的翻译原则。

一、英汉语言文化对人称和物称的影响英语常用物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这是英汉语言选择主语时众所周知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也源自其不同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变成了一种包容多元化的语言,许多词义都有了更宽泛的意义,还增加了许多外来词和新词等。

英汉对比研究(5)

英汉对比研究(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
A current search of the files indicates that the letter is no longer in this Bureau’s possession. It is noted that the letter was received two months ago, and after study, returned to your office. In view of the foregoing, it is regretted that your office has no record of its receipt. If the letter is found,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this Bureau was notified at once.
汉语的主动式
汉语没有像英语那样的多重被动式,没有用“it”作为 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也少用一般被动式,而较多用主动 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这与汉人的主体思维有关系。汉人的思维习惯重 “事在人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做的,事或物 不可能自己去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因而表达时往往要说 出施动者,常常采用人称表达法; 若无法说出确定的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人”、 “人们”、“人家”、“大家”等; 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人称(如“无主 句”); 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而喻时,又常常采用隐称——省略人 称。
什么事发生在 什么人身上
Impersonal 物称
Words fail me! 我(吓得 / 惊得)说不出话来!
Personal 人称主语 什么人怎么 样了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包括:
Personification 1、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最新英汉语言比较之三:物称与人称

最新英汉语言比较之三:物称与人称

英汉语言比较之三:物称与人称英汉语言比较系列之三综合语(synthetic)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综合语。

分析语(analytic)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是从古代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是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象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

因此,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从语源(Etymology)观来说,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则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三:物称与人称:英语重物称(impersonal),汉语重人称(personal)英语的物称最显见于其对主语的择定,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做主语。

相对而然,汉语一般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尤其是主语,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语之首选。

究其因,乃是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15)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

16)My good fortune has sent you to me, and we will never part.(H. Andersen: The little Mermaid )我很幸运,能够得到你,让我们永不分离吧。

17)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18)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英汉语言差异5-物称与人称_conv

英汉语言差异5-物称与人称_conv

英汉语言差异5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英语思维中认为--主客两分,因此叙述要公正,客观,严密,严谨,尤其是书面语中,例如公文,新闻,科技文等等,以及小说散文等文体中。

一则图书馆通知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 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 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进来已注意到本馆存书惊人地减少,此事令人关切。

现要求学生不要忘记借书还书规则,并考虑其他学生需要。

今后凡借书逾期不还者,必将严格按章处罚。

注:汉语明显更重视“人”的动作。

The number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going down. Please make sure you know rules for borrowing , and don’t forget that the library is for everyone’s convenience. So from now on, we are going to enforce the rules strictly. You have been warned !汉语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为主导,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英汉中物称和人称差异论文

英汉中物称和人称差异论文

英汉中物称和人称差异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渊源分析了英、汉语物称与人称形成的根源、使用形式及其差异,并针对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it”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当然,上述差异及翻译策略是英汉语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产物,随着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两种语言势必走向相互借鉴、彼此融合的道路。

1. 引言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所反映出的文化,思维方式,哲学认知也是十分不同的。

英语重理性,而汉语重悟性。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躲在非人称语言之后与读者进行交际”。

相比之下,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方面。

事实上,与汉语相比,英语更加注重主语。

2. 英、汉物称与人称形成的原因发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认为“天人相分”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切二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

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人超然于自然界之外,具有绝对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人的本性就是要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科学的力量来征服自然、主宰天地。

与此相反,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

儒家的孟子亦云:万物皆备于我,这句话的涵义是:作为字宙的部分的“我”与作为“全体”的“万物”有其共同的本质。

因此,就一方面观之,从我就可以掌握“万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则“万物”的特征也显现在“我”之中。

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性思维并不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以实现真善美合一整体境界为最终目的,因此导向了主体意向性思维,而不是对向性知识思维。

3.英、汉物称与人称的语言形式及其差异3.1 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英语名词,按有无生命来划分,可分为有灵名词和无灵名词两类。

有灵名词表示有生命的人物;无灵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表示无生命事物的名称。

西方人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英语文献中常常着力写的是事物、物质及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因此往往把事物的名称作为主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英汉物称与人称对比分析

英汉物称与人称对比分析

英汉物称与人称对比分析
在英汉语言中,物称和人称在用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1. 代词的差异
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有I、you、he、she、it、we、they等,而物称代词只有it。

中文中没有人称代词的变化,但有“他/她/它/它们”等不同代词。

2. 形容词的变化
英语中的形容词在修饰物时通常只有一个形式,而在修饰人则分有形容词和副词两个形式。

例如,tall这个形容词只有一个形式;但是,fast这个形容词在修饰人时需要变成fastest这个副词形式。

中文的形容词没有这样的变化,只需要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3. 语序的影响
英语中的语序通常是SVO(主语–动词–宾语),而中文则是以主谓宾的顺序为主。

这就意味着,在英语中,主语和物直接关系更密切,而在中文中,人称和物称的区别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英汉语言中的人称和物称在代词、形容词和语序上都有很大区别,需要特别注意。

英译汉物称与人称

英译汉物称与人称

It was surprising that I met her that time. The year of 1949 witnessed this accident.
2
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 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 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 近来本馆的图书大量减少,数目惊人,我们对此 表示极为关切。现请学生们切勿忘记借还规则, 并考虑其他同学的需要。今后凡借书逾期不还者, 必将严格按章处罚。
16
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了“新红学时代”,代 表人物有胡适、俞平伯等一些学者。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 saw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Redology, represented by such scholars as Hu Shi and Yu Pingbai.
11
汉语思维习惯:很少使用无灵主语,只有在 拟人修辞时使用无灵主语。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星光很早以前就踏上了旅程。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historical events. The light from the stars started on its journey long long ago.

第5章 物称与人称(英汉对比研究)

第5章 物称与人称(英汉对比研究)

第五章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Personal)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are out of the picture,hiding themselves 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G.Leech和J.Svartvik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Formal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style:i.e.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but avoids the pronouns I,you,we.Som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impersonal language are passives,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introductory it,and abstract nouns.”该书以图书馆的一则通告为例: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近来已注意到本馆存书惊人地减少,此事令人关切。

汉英差异 物称与人称

汉英差异 物称与人称

*2.2英语用“it”作主语,如it is believed,it is thought等,往往
不说出动作实施者,而让所叙述的事实或观点以婉转、间 接和客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叙述的客观事物处于信息中 心位置,从而突显物称倾向。
*汉语在无确定人称时,采用如有人,人们,别人,大家等
泛称或无主句,从而突显人称倾向。
• 1.2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 • 从有无生命角度划分,主语可区分为有灵 主语和无灵主语两类。有灵主语是有生命 特征的事物名称充当主语,例如:student, teacher, doctor等。无灵主语是无生命的事 物或表示概念的抽象名词所充当的名词,例 如:sight, success, darkness等。 • 有灵动词是指用来表示有生命特征的事物 的那种动作,例如:speak, say, cry, write等。无 灵动词则是指用来描写无生命特征事物的 动作、作用、变化等的那类动词,例如:rise, fall, move, cov起时有主客、 主次之分,这也就是主 体转换的基础。 有时在英文里习惯做主体的事物在中文 里很少做主语。 如果照原样翻译就会产 生问题,这个时候就要转换主体。比如 说汉语倾向于选择有生命的生命体作为 主语,而英语在使用生命体作主语的同 时也经常采用无生命体作主语。即物称 与人称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应用。
一、主体的转移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1).我感觉自己在虚度光阴。 I felt that life was passing me by. 2).我并无贬低商业的意思,我只是觉得 自己不适合做生意。 Now I do not for a moment mean to disparage business. My whole point is that it was not for me. 3).随着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转,不再需要 我的资助,我就辞去了工作。 The family being once more solvent and my help no longer necessary I resigned from my position.

英汉对比研究(1)

英汉对比研究(1)


名词优势造成造成介词优势,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 He is at his books. (He is reading books) 他在读书。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Someone supports him) 有人给他撑腰。
18
由于以上的特点,英汉互译的过程往往是静态与动态互相转换的过程。
打肿脸充胖子,吃亏是自己。 If you get beyond your depth, you will suffer.
9
紧缩句与成语
墙倒众人推。 When a man is going down-hill, everyone will give him a push. 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4
形合和意合 (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
2. 介词 (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 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他有一种令人难堪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 化无常。
24
4.被动与主动 ( Passive vs. Active )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语言对比与翻译 物称与人称(9) 共31页PPT资料

语言对比与翻译 物称与人称(9) 共31页PPT资料
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 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 状态。当人称可以不言自喻时,常隐含人 称或省略人称。
总之,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主要表现 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上。
英语物称与汉语人称:翻译转换
1.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英语可用人称主语,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用后
2)Impersonal: Applicants for these positions must fill forms by August 1.
Human: Please apply by August1.
3) Impersonal: The enclosed form from the accounting department has been sent for your signature.
者表达时,常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较注重“什么人怎么
样了”。如:
1)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啦? 2)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3)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 试比较: 1)Impersonal: It waபைடு நூலகம் noted that this office did not
reply to the letter of July 22. Please be advised that apologies are hereby tendered.
Human: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not replying to your July 22 letter.

英汉对比研究之人称与物称

英汉对比研究之人称与物称

英汉对比研究之人称与物称13级师范3班豆康丽131140943014摘要:由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的区别,英语中的常用物称表达法,既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与我”做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既英语重物称,汉语种人称。

关键词:英汉翻译,物称,人称英汉物称与人称的语言形式及差异(1)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话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连.2010.105页)例1: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my father.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

例2: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this courtyard and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stickling down my cheek.(我)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

析: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而汉语常用人称主语,上述例1中,用“it”这一非人称主语来充当句子的主语,而汉语常常使用人称主语,因此,在英文译文中将“我”放到主语位置,从而体现了汉语重人称的做法;在例2中,英文例句使用“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这一非人称主语作为这句话的主语,但在汉语译文中习惯将人称主语“我”放到主语位置,另外“and”后的“thought of grandma”也为非人称主语,但在译文中译为“我想起”这一做法也体现了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2)英语这类非人称主语句采用“无灵主语”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等,但谓语却常常使用“有灵动词”而汉语的“有灵动词”一般只能与人称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关于 人和如何做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意义和价值的学说, 使得汉语以人文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
汉语人称主语较灵活,有时会有大量无主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汉语的人称表达法更具人性化和感染力,适合 用来写诗歌散文的抒情类文章 英语物称表达法有利于凸显中心意义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使语言 自然顺畅; 英语物称表达法思维缜密,逻辑性强,以客观 角度审视问题,适合用来写科技类文章;
补充
英语中的there be 句式及用不定代词one 主语也具有非人称 倾向。 One should show respect for others before one is respected by others
汉语中无非人称代词用法,常用人称,或省略人称,或 采用无主句以比较具体的人称或事物作主语
on the money list.
他总共获得4404美元,在奖金名单上居第160位。
2) 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ng shade.
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他决意一遇到个近便的阴 凉处,就坐下来休息。
汉语中,“什么人怎么样了”
No sound reached her 她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His words sent a quiver(寒噤)through my body 听了他的话,我不禁打了个寒噤。
Back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包括:
1、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
It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I began to work here . 我在这工作两年啦。
It’s easy to find a stick to beat a dog .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作强调词(emphatic “it”),引导所要强调的成分.
It’s French that I want to learn ,not Japanese ! 我想学法语而不是日语。 It was the last minute that a patriotic general donated enough money to finance the trip for the two runners and their coach . 直到最后一刻,才有一个爱国将领资助了这两个运动员和他们 的教练。
2)时间和地点名词作主语。 又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所村舍门口,主人敲了敲门。 A few moment brought them to a cottage door, at which the owner knocked.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The discovery of new species will lead to new drugs. 他想起这些,便会增加生活的热情。
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 add zest to his life.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
作先行词(preparatory “it”)代替真正的主语或宾语
Lecture 6
物称与人称
Impersonal VS Personal
Co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the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
The little chap’s good-natured honest face won his way for him. 这小伙子面相老实,性情随和,(因此)到处吃得开。
Inanimate subject (无灵主语)
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
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 我从来都没有想到她这么不老实 。 He made it clear that he wouldn’t take the job . 他明确表示不会接受这份工作。
Back
作虚义词(unspecified “it”) 难以言明的现象或情形 (自然现象、时间、空间 以及惯用语中)
3. 把非人称代词主语句换成汉语的的无主句或主语泛 称句:
1)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 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下功夫。
2) A little flattery will fetch him. 稍一奉承就会把他迷惑住了。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事件。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汉人的思维习惯---“有灵动词”+“无灵 主语”通常用作隐喻/
拟人。
1)表情感和身心状态的名词作主语。 我兴奋得什么也说不出来。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他焦虑不安。 Anxiety tore him into pieces.
Animate verb(有灵动词) 人或社会团体的动作和行为 see, find, bring, give, escape, surround, kill, deprive, seize, send, know, tell, permit, invite, take, drive, prevent….from, ……
用无生命的、抽象的事物 或概念做部分动词的主语。
Personal 人称
从自我角度出发来叙述 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 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常用 人称。
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做 其逻辑动词的主语。
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An unknown fear possessed her 她感到莫名的恐惧。 Illness pursued him until his death . 他疾病缠身,直至死去。
英译汉“人称” 代替“物称”
英语用抽象名词而不用人称做主语的句子, 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获得很好的修辞和表达效 果。这类结构严密紧凑,言简意赅,许多句子 从语法分析看属于简单句,但却表达出复合句 或并列句的语义和逻辑关系。英译汉时常常要 转换非人称主语为人称主语或其他主语,采用 一些其他技巧。
1. 转化成非人称主语,把英语简单句拆成汉语的 复合句:
3.把汉语的介词短语或状语转换成物称主语。
汉译英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转换人称主语为物称主语, 但是在转换人称主语时还要采用一些技巧。
1.把汉语复合句转换成英语简单句。
由于天气寒冷刺骨,人人都躲进了室内。 The bitter weather had driven everyone indoors. 我一看见这个女孩,就想起她的父母。 The sight of the girl always reminds me of her parents.
The number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going down. Personal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 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
occupied areas would bring mass uprisings. 只要几个装甲纵队在沦陷地区登陆,就会引起群众
性起义。
2. 转化非人称主语,把英语的简单句和复杂句拆成汉 语的并列句或流水句:
1) His winnings , a total of $4404, put him in 160th place
要当主人,先当仆人。 One must be a servant before one can be a master
Back
造成差异的因素:
英语的非人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西方哲学思维方式 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是以物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的思想,使得 英语把观察自然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心。
2、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
汉语无论从使用的语境或出现的频率 来看,都不如英语常用。如“什么风把 你吹来了?” “高山低头,河水让 路”……
1.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3)具体事物作主语。 我们迎着朝阳来到甲板上。 The morning sun greeted us as we came out on the
deck. 他收到一份紧急电报,匆匆去了洛杉矶。 An urgent telegraph hurried him to Los Angeles.
4)具有动词意味的名词作主语。 (人们)发现新物种后就可以研制新药。
2. 把汉语流水句转换成英语复合句。
我感到很饿,又发现日影移动,这是我明白:自从我睡 着以后,太阳已走了很长的路了。
My hunger and the shadows tell me that the sun has done much travel since I fell asleep. 谁想要理解拿破仑其人及其对近代欧洲所产生的影响, 谁就得稍微注意他的家族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family claim some attention from all who would understand Napoleon and the influence which he was to wield over modern Euro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