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

合集下载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作文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作文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作文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一、引言江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被誉为“长江之灵”。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江豚面临着灭绝的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江豚,本次研究报告将对江豚的现状、原因以及保护措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江豚现状1. 数量减少:江豚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下降,目前仅存不到一百只。

2. 栖息地缩小: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江豚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

3. 捕杀和捕捞:非法捕杀和过度捕捞导致江豚个体减少和种群退化。

4. 水污染:工业废水和化学品的排放,使江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三、江豚灭绝原因1. 栖息地破坏:江豚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而这一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夺走了江豚的栖息地,还给江豚带来了噪音、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繁衍和生存能力。

2. 非法捕杀和过度捕捞:由于江豚的肉和器官被认为有药用价值,以及江豚工艺品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非法捕杀和过度捕捞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

3. 水污染:长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成为了各类工业废水和化学品的排放地,水污染导致江豚的食物链被破坏和生殖能力降低。

四、保护措施1. 栖息地保护:加强江豚栖息地的保护,限制噪音和水污染等对江豚的破坏,恢复和改善江豚的栖息环境。

2. 非法捕杀和捕捞的打击:加大对非法捕杀和过度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降低人们对江豚肉和工艺品的需求,提高公众对江豚保护的意识。

3. 科学研究与保护投入:加强关于江豚的科学研究,了解江豚的生态需求和行为习性,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加对江豚保护的投入资金,推动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

五、结论江豚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威胁,保护江豚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栖息地保护、打击非法捕杀和过度捕捞、加强科学研究与保护投入,可以改善江豚的生存环境,增加江豚的种群数量,实现江豚的长期保护。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对江豚保护的认识和行动,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江豚保护工作,共同守护长江之灵。

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精选5篇)

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精选5篇)

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精选5篇)保护江豚篇1今天,我看到新闻媒体报道江豚流泪这件事。

就是说这个月天气十分严热,江水的水面积在不断地向下降,江水严重缺少,生活在江水中的大量江豚也在缺少生活的空间。

还要人发现江豚的眼睛流出了一些看像似泪水的乳白色液体,那些白色液体是当江豚担忧时才会从眼睛里流出,可所见江水的缺少是对江豚的生活有很大的威胁的,为了不要江豚种类的灭绝、为了不要江豚们再哭泣,我们应该怎样做?其实很容易的,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就可以保护江豚、保护我们的地球。

江水缺少的原因是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了,天气会变热是因为我们平时越来越忽略我们的好朋友——“低碳”了。

因为天气炎热,我们在家中不是开着空调就是开电风扇,如果真的热的话可以自己拿扇子扇啊。

明天爸爸、妈妈,就连我们自己,上班、上学是都要开私家车去,每天一大堆汽车在马路中穿梭着不知要排出多少的烟尘。

其实我们每次出门可以骑自行车出门如果真的敢时间的话,也可以做公共汽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每天少用一点点、少开一天车,那我们的大自然会更加的清晰、更加的美丽,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朋友”濒临灭绝了。

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大家快点行动起来吧!保护江豚心得体会篇2每个人都会有收获,这种收获分很多种:学习上的收获。

生活中的收获。

做人做事所体会到的收获……而我却在生活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正从读书社往家走,走着走着,路旁的一幕让我停住了:一个小女孩正在垃圾桶旁捡塑料瓶,白白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穿着一身漂亮的公主裙。

我想:这个小女孩我看也不是家境贫穷,为什么要去捡别人不要了的空塑料瓶,多脏啊!于是我走上前去向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去捡别人不要的空水瓶啊?能告诉哥哥吗?”“哥哥,我在电视上看到世界的很多水域都被塑料瓶和人们随地乱扔的垃圾,给污染了,连江豚弟弟都没有家回,我想出自己的一份力让江豚弟弟有家回!”我听了小妹妹天真无邪的回答后倍增感动,于是,我回到家后也加入了“保护江豚”的活动。

保护江豚小报

保护江豚小报

江豚的微笑
江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

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一种小型鲸类,鼠海豚科江豚属仅有的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

每年的10月24日是世界淡水豚日,提醒人类关注世界濒临灭绝的淡水豚类。


而,长江江豚很可能会重复白暨豚的悲剧----就在2006年,生活在长江的白暨豚宣
告“功能性灭绝”,也就意味着这种被称作长江女神的生物再也无法恢复种群。

江豚灭绝后,大自然的食物网就会被破坏,而食物网的破坏会终究危害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而生态系统破坏受害的除了大自然中每种生物还有我们人类自己。

我们应该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来的母亲,我们和其他生物是她的子女,我们人类为了科技、经济等发展,却忽视了我们应和其他生物的和谐相处,地球子女之间应该相互照料,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而我们所做的一切,终究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保护江豚的作文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保护江豚的作文

"长江就像繁忙的都市植物和动物,长江无鳍海豚是节目的明星!这条河流是亚洲最长的,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它不仅是数百万人的生
命线,也是野生生物和植物的热点。

然而,沿着河岸涌现出来的工厂
和城市的繁忙和繁忙,确实把事情抛在脑后。

污染,栖息地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都给曾经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失。

这就
像河流需要超级英雄的脚趾来拯救它,否则就太迟了!"
长江无鳍海豚,又称河猪,基本上是淡水海豚世界的岩星。

如长江的
碧昂丝及其周围湖泊!但是,这是可悲的一部份——这个酷哥的人口比涡轮机的缩小快。

为什么,你问?这是因为那些肮脏的人类和他
们的过度捕捞,污染,和所有那些花哨的水坝和渠道他们不断建造。

就像这只可怜的海豚无法休息!
这种无鳍的海豚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标注为濒危物种。

这意味着它基本上有麻烦了,大的时候。

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确保这
头伟大的河猪不会永远消失。

让我们组队,为友好的邻居无鳍海豚保留一天!
为了保护长江,挽救长江无鳍海豚,我们要对污染的工厂采取强硬态度,鼓励渔民采用更可持续的做法,在沿江设置可以繁衍这些动物的
特殊区域。

我们还需要向公众传播这个字眼,说明为什么照顾河水和
生活其中的生物如此重要。

人们越了解,我们就越有机会长期保持长
江及其野生动物的健康。

江豚我来保护你心得体会

江豚我来保护你心得体会

江豚我来保护你心得体会标题:江豚我来保护你——一段维护自然生态的心得体会正文:江豚,作为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物,是长江的守护神。

然而,长期以来,江豚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与威胁,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的边缘。

当我了解到这个事实时,我深感内心的震撼与愧疚。

为了保护江豚这一珍贵的物种,我积极参与了相关保护活动,下面将分享我保护江豚的心得体会。

首先,保护江豚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在长期以来的种种破坏江豚栖息环境的事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江豚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传递江豚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

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保护江豚协会,我们通过举办宣传讲座、义演、影像展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江豚的生态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保护的行动中。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江豚的关键。

江豚作为淡水动物,生活在长江这一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清澈的水质、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限制工业与农业的污染排放,禁止非法捕捞和捕杀行为,建立江豚保护区域,划定禁渔区,确保江豚有足够的食物供给和和谐的生存环境。

我曾参与过江豚栖息地水质监测和水生物调查工作,在长江河道上安装了水质监测仪器,每天监测水质指标,并上报有关部门,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水质的问题,为江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再次,加强科学研究与保护濒危物种。

保护江豚需要深入研究其生态需求和行为习性,以便更有效地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保护决策的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参与了江豚保护研究的计划。

我们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江豚进行监测,记录其数量、分布和行为,为保护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希望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江豚的繁殖率,增加种群数量,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研究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研究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研究作者:李幸如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1期摘要:根据2012年1月份的调查统计,江豚的数量已少于大熊猫,面临可能灭绝的威胁。

基于此,通过对江豚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提升保护级别、改善水质、规范人类活动等方面提出保护江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江豚;生存现状;保护对策江豚是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哺乳动物,头部钝圆、性情活泼,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被渔民称为“河神”,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种群,但其每年以6.4%的速度下降,每10年下降1/2,如果这样严峻的形势在未来数年内得不到有效改善,长江江豚很可能步白豚后尘,于15年后灭绝。

江豚的困境是自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作为动物保护爱好者,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洞庭湖水域环境,还江豚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江豚简介长江江豚即人们俗称的江豚,长江渔民也叫“江猪”,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距今已经生活了2500万年。

它是淡水鱼类王国的“国王”,处于淡水生物“金字塔”的顶端,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长江江豚通常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小群。

它食性甚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长江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每只约100~220千克。

头部钝圆且较短,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1/6,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1/4。

背的后关部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资料分析题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资料分析题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资料分析题一、资料分析题1.(2021·北京西城·统考二模)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长河,流域面积近180万平方公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的水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为例,1993年时约有2700头,2018年时数量仅剩约1012头。

长江江豚是一种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可通过回声定位来探测环境、进行捕食,食物包括青鳞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以及虾、乌贼等。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指出,由于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使长江流域90%以上的湖泊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导致鱼虾大量死亡。

长江水利工程建设切断了多种鱼类洄游产卵的繁殖路径,是威胁鱼类生存的另一个原因。

而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进行的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进一步枯竭。

这些都影响了长江江豚的食物供应,最终导致其数量锐减。

长江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黄金水道,江面上频繁往来的各种船只也对长江江豚造成了影响。

航行船只产生的水下噪声会明显干扰依靠回声进行定位和摄食的长江江豚,高速旋转的螺旋桨还可能会直接伤害或杀死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数量的减少反映出长江生态的严重失衡,对长江环境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进行保护势在必行。

2020年,长江开启了“十年禁捕”。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开始施行。

长江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共同为长江流域科学、绿色、高质量的发展助力。

(1)长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_______共同组成的,长江江豚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___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阳光→水草→青鳞鱼→长江江豚B.水草→虾→鲈鱼→长江江豚C.虾→鳗鱼→长江江豚D.浮游植物←青鳞鱼←长江江豚(3)长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以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3篇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3篇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3篇江豚体型似鱼,长1.2~1.6米,全身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无背鳍,很少跃出水面,仅背脊露出海面。

保护江豚刻不容缓,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保护江豚心得感想,欢迎查看。

保护江豚心得感想一:暑假,我参加了爱达社区夏令营的活动,其中有一节科普知识讲座,宣传江豚,认识江豚,保护江豚!你认识江豚吗?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与古老的白暨豚相比,江豚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高。

江豚聪明而有灵性,大脑同海豚一样发达,智力水平与陆地上的大猩猩接近,江豚和人一样是用肺呼吸的胎生哺乳类动物,性格活泼可爱。

它在水中并不是靠眼睛来辨别方向和物体形象,而是靠其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它浑圆的前额就是精确复杂的回声定位系统的关键部位。

江豚还有多少?目前长江江豚仅有1200-1500头,并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数量已少于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江豚的非正常死亡数远远高于国内所有濒危野生动物,它是中国种群数量下降很多、下降速度最快、栖息环境仍在恶化,生存现状最濒危,应该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三分之一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保护江豚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江豚面临的威胁首先是酷捕滥捞经常误杀江豚,并且导致江豚食物匮乏。

其次是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质的逐渐恶化对江豚和鱼类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还有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江豚的安全,船只的水下马达声影响江豚的超声波定位的准确性,很多江豚将马达声波误认为是自己的同伴,而被螺旋桨打死或打伤。

繁忙航运也使江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在洞庭湖鄱阳湖入长江的区域,高密度的船只中断了江豚种群的基因交换。

日益严重和无序的沙石采伐对江豚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江边居民,你可以:1不使用迷魂阵、电打鱼、拖网、滚勾等方法捕鱼,以免误伤江豚;2捕鱼时避开江豚活动频繁的水域;3发现江豚受伤、搁浅或死亡,积极救助,并及时报告给当地渔政、保护区等相关部门。

江豚研究报告

江豚研究报告

江豚研究报告江豚研究报告一、引言江豚,又称白鱀豚,是一种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鳍足类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

由于受到水污染、生境破坏、非法捕捞等因素的威胁,江豚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濒危物种。

本报告旨在对江豚的生态状况、保护现状和建议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江豚生态状况1. 分布范围:江豚主要生活在中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也有部分分布在台湾海峡和东海沿岸。

2. 种群数量:江豚的种群数量近年来急剧减少,据统计,中国长江流域的江豚仅剩下30只左右,珠江流域的江豚数量更为稀少。

3. 生境状况:江豚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主要原因包括水污染、水域开发、非法捕捞等。

江豚对于清澈的水质和适宜的河床结构都有严格要求,但这些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稀缺。

4. 生活习性:江豚是喜群居的动物,通常以鳗鱼、虾蟹等为食。

江豚喜欢在清澈的水中追逐游玩,对水中声音非常敏感,通过回声定位来捕食和避开障碍物。

三、江豚保护现状1. 政府举措:政府通过立法、宣传和监管等手段来保护江豚。

例如,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江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贸易。

2. 科研项目:各大科研机构设立了江豚研究项目,对江豚进行种群监测、行为研究和保护工作。

科研项目通过收集数据和提供科学依据来推动江豚保护工作的开展。

3. 国际合作:中国与国际组织以及邻国进行了多项合作,共同推动江豚保护。

例如,中日两国合作进行江豚保护研究,共同开展江豚栖息地保护和水域治理等工作。

四、建议与展望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江豚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江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保护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非法捕捞和水污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水域巡查和执法机构的建设。

3. 恢复生态环境:加强水污染治理、水域开发规划、湿地保护等工作,恢复江豚的生存环境。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共同推动江豚保护工作的开展,共享保护经验和资源。

总结江豚作为中国特有的淡水动物,面临着严重的濒危威胁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保护。

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

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

长江豚类资源及保护现状摘要: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40%的人靠江生活。

如果说长江的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江豚灭绝了,那么人类也必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研究报告表明“江豚数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如果保护不力,10年至15年之后,可能想保护已无保护的对象,江豚将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豚,或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如今,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

长江豚类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字:长江豚类保护濒危生存环境意识长江资源国家政府很早就对长江豚类予以重视、保护:1988年,白鱀豚被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所列的“极危”级,属于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

早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成立了白鱀豚研究组,1992年成立了白鱀豚研究室,2001年,又成立了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

1992年,水生所建成白鱀豚馆。

同年,长江洪湖新螺江段保护区和天鹅洲保护区成立,引入江豚到保护区。

1993年铜陵养护场正式建成。

1996年,农业部召开白鱀豚江豚保护研讨会 会后建立了5个保护站。

目前已经建成的其他省级保护区有:镇江保护区、鄱阳湖江豚保护区、洞庭湖江豚保护区。

人工饲养方面也有成功经验:1980年到2002年,水生所成功饲养了白鱀豚“淇淇”近23年;1996年至今,江豚也被成功饲养了近10年。

2005年,第一头长江江豚在人工环境中繁殖成功。

早在2007年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组织在湖北武汉召开长江豚类保护工作座谈会。

会议听取了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作的《长江豚类十分濒危,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保护措施亟待加强》的专题报告,对当前长江豚类资源现状及濒危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2006年11月~12月长江豚类科学考察活动利用国内外先进豚类监测仪器设备,仍然没有观察到白鳍豚,说明白鳍豚数量已极少,种群已濒临灭绝,但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可能还有个别白鳍豚生活在长江中。

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也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

小巧玲珑的江豚,因与外界接触较少,导致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够深入,江豚的生存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旨在探讨江豚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希望能为江豚的保护工作作出一份努力。

一、江豚的生物学特征江豚是吻海豚科动物的一种,也叫长江江豚、白鱀豚、白海豚等。

江豚属于硕瑞齿类,拥有30至38颗锐利的牙齿,能够适应长江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环境。

江豚的体长约为1.5至1.9米,体重在50至90公斤之间,性情温和,性别不易区分。

江豚所处的水域中光线较为昏暗,它们的视力不算太强,但听觉和嗅觉十分敏锐,能够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捕食鱼类等食物。

二、江豚的生存环境江豚主要生活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下游海域中,栖息于江河交汇处的水域,同时也可以进入淡水湖泊。

由于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不断推进,江豚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污染物和外来物种进入江河水域,石碓、砂磨、采砂等工业活动对江豚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江豚受到生存威胁。

加之人类活动频繁,大量垃圾随意倾倒,江豚的栖息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它们栖息。

三、江豚保护工作江豚的濒危状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江豚保护工作的力度。

自1992年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来,许多组织和个人积极投身于江豚保护工作。

针对江豚所处的生存环境,政府与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建立江豚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增设江豚保护巡逻等。

同时,针对江豚科研活动也在不断加强,如开展江豚的行为与生态学研究,掌握其习性、分布情况及食物来源等。

四、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在江豚保护工作中,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其健康与生存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是江豚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科学手段进行恢复和保护。

白鱀豚及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和保护研究进展

白鱀豚及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和保护研究进展

白鱀豚及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和保护研究进展*王丁张先锋魏卓王克雄赵庆中陈道权刘仁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摘要白豚(Lipotes vexillifer)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仅生存于长江中下游的我国特有的两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

白 豚种群数量已不到100头,濒临灭绝的边缘。

而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在急速下降,目前可能已不到2 000头,亦被列入IUCN红皮书濒危动物目录中。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这两种动物的研究和保护所取得的部分进展,并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白 豚长江江豚种群现状保护自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是世界上5种淡水豚之一,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种群数量已不足100头,不仅是我国最为濒危的动物物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鲸类动物(陈佩薰等,1997;Jefferson,1994)。

2000年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将白鱀豚列为濒危等级最高的“极危(CRA 1bc,C2b,D)”级(IUCN,2000)。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江豚这一物种中独特和惟一的淡水亚种(高安利等,1995),也仅生存于长江中下游及少数大型支流和湖泊中,在物种保护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种群数量亦在不断下降之中,目前其数量可能己不足2 000头(张先锋等,1993:张先锋等,1999;Liu和 Wang,1996;Liu等,1997;Wang等,2000):与白鱀豚相似,在2000年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EN C2b)”级(IUCN,2000)。

人类活动包括渔业、航运业、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是这两种动物生存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陈佩薰等,1997;王丁等,1998)。

如不立刻采取有力的措施,白鱀豚在近一、二十年内就会灭绝(张先锋等,1994),而江豚也极有可能重蹈白鱀豚的覆辙(Wang等,2000)。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
高中保护江豚研究报告
一、引言
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也是全球濒危物种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和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江豚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减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江豚及其栖息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二、江豚的生态研究
1. 栖息地调查:我们对江豚常见的栖息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包括江河水域的水深、水质、底质等环境因素。

2. 捕食习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江豚的捕食行为,我们了解到其主要以鱼类为食,并研究了其捕食习性和捕食水平对江豚种群的影响。

三、江豚数量调查
我们通过船只巡航和潜水调查等方式,对江豚数量进行了统计和估算。

结果显示江豚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且呈下降趋势。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江豚的种群数量已经比过去几十年减少了50%以上,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四、保护措施建议
1. 增加监测力度:加强对江豚栖息地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应对不利因素,保护江豚的生存环境。

2. 限制捕捞活动:制定严格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向江豚栖息地投放渔网等捕捞活动,减少对江豚栖息地的破坏。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保护江豚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江豚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加社会支持力度。

五、结论
江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和国家宝贵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要加强对江豚的保护工作,保护其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和水环境污染对其造成的影响,从而保护江豚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江豚保护计划书手抄报文字

江豚保护计划书手抄报文字

江豚保护计划书手抄报文字江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江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江豚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我们制定了以下江豚保护计划。

首先,我们将加强江豚的栖息地保护工作。

江豚生活在长江和珠江流域等淡水河流中,这些地区是江豚生存的重要栖息地。

我们将设立自然保护区,严禁破坏和砍伐江豚栖息地附近的森林和湿地。

同时,我们将加强水质监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江豚生活环境的纯净和健康。

其次,我们将加强江豚的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

许多人对江豚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我们将开展江豚保护主题的宣传活动,利用手抄报、海报、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递江豚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学校的教育,将江豚保护知识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我们将加强江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江豚数量的准确统计和行为习性的深入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我们将建立江豚监测网络,定期进行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了解其生态需求和迁徙规律。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江豚行为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江豚保护事业。

江豚不仅仅是中国的宝贵资源,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江豚保护组织和合作项目,与其他国家分享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保护江豚这一珍稀物种。

江豚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它们是长江文化的象征,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江豚的生存环境将得到改善,江豚种群数量将得到恢复和增长。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江豚,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2011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

2011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

文章编号:1006-3188(2011)02-0008-02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王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1长江豚类及其生存现状长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河流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

非常独特的是在长江中还生活着两种鲸类动物:白暨豚和长江江豚。

白暨豚(L i p o tes vex illifer)是世界上仅有的5种淡水豚类之一,也是最为濒危的鲸类动物,仅生活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大型湖泊中。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白暨豚的数量仍有400头左右,最近20多年以来,种群急剧下降,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没有发现其踪迹,认为可能已经/功能性灭绝0。

长江干流中的长江江豚数量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6年的15年的时间减少了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按照目前的种群参数计算,在未来36年左右的时间江豚将减少目前种群的80%,已经达到I U CN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极危级标准。

2长江豚类面临的主要威胁长江干流及湖区周边的工业发展;长江和湖区的挖砂、航运活动(江豚平均每5s就会发出一个脉冲串,这是江豚探测周围环境的主要工具,而环境噪音的增加会对江豚的探测能力产生严重影响,从而降低其生活能力);大型涉水工程的影响(两座鄱阳湖大桥对江豚在湖区和长江之间的迁移产生了物理和噪音屏障的作用,鄱阳湖大桥对江豚的影响:早期观察结果显示,江豚在鄱阳湖与八里江之间存在明显的、大规模的日迁移和季节迁移规律,但是目前已经很难见到大规模的规律性迁移活动)过度及非法的渔业活动(鸬鹚捕鱼、电网作业、迷魂阵(定置网)、丝网)。

1990年前后收集到的江豚标本性比发生明显变化,1990年后雄性比例明显增加,尽管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可能与包括气候因素在内的各种长江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

随着人类对长江流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豚类的威胁因素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长江环境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危险,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和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3长江豚类保护工作进展3.1长江豚类保护构想的提出1986年,在首届/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0上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长江豚类的保护构想: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半自然迁地保护;开展人工饲养繁殖研究。

长江濒危物种的研究报告

长江濒危物种的研究报告

长江濒危物种的研究报告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其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但受到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正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调查长江中濒危物种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

在长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受威胁的濒危物种,包括中华鲟、江豚和野生狗。

中华鲟是濒危物种,它是长江的象征之一,但近年来其数量锐减。

江豚也被誉为长江的活化石,但其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下降。

野生狗是长江中的珍稀物种,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猎捕,其数量也大幅减少。

造成这些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

长江流域的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造成威胁。

此外,长江流域的过度捕捞、水电站的修建和河道的整治等人类活动,也对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保护长江中的濒危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改善水质。

其次,应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保护栖息地的完整性。

此外,需要建立长江流域濒危物种的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管理,禁止非法捕捞和乱捕乱猎行为。

最后,进行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濒危物种代表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
宝贵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来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保护长江的生态平衡。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长江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态环境。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导语: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

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鱀豚,或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

如今,被称作白鱀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

豚类与人共享同一条江河。

淡水豚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保护江豚也就是在保护人类。

危如累卵的长江生态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生命的摇篮,千万年来,它不停地把一个个充满稚趣的生命摇向成熟。

长江流域覆盖了中国1/5的面积,其淡水资源占到了中国总数的40%,有超过70%的水稻和一半的小麦都靠长江的水来灌溉,产出占到了GDP的40%。

除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长江还保持着丰富的生物种群,350种鱼类中有112种是长江独有的,其中不乏珍稀物种。

人们曾经对长江顶礼膜拜,但是人们也不停地向长江索取财富。

长江现在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长江沿岸除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少数几个大型湖泊以外,已全部建坝建闸,造成栖息地破碎化;捕捞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捕捞强度的增大大大破坏了长江的鱼类资源;长江水资源不断被污染,使长江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上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运沙的船只、跨江的桥、新建码头日益增多……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下简称WWF)日前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 条河流”的报告,中国的长江和怒江分别以污染和蓄水工程的问题榜上有名,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

通常情况下,河流会自我净化,但当污染的速度大于河流的净化速度时,就会引发危机。

目前长江水质在中国的水体中并非是最差的,但是其恶化速度却是最快的,如果一旦情况失去控制,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前WWF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Jamie Pittock)表示:“报告中的所有河流存在的淡水危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未能使大家有所警惕。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轮机0913 朱梦华2009120099长江江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豚,长江渔民也叫“江猪”,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距今已经生活了2500万年。

它是淡水鱼类王国的“国王”、处于淡水生物“金字塔”的顶端,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长江江豚通常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小群。

它食性甚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长江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每只约100─220千克。

头部钝圆且较短,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

具有5指。

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

背的后关部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1996年,该种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实际上,长江江豚就是全球唯一的淡水亚种。

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我们之前熟知的白鳍豚还要早。

2007年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

长江江豚的濒危际遇,背后折射出中国地方经济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

长江江豚并没有得到我们的有效保护,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江豚的生存情况日益恶化。

从2012年3月3日开始,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截至4月15日,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其中有9头集中在一个星期内被发现。

专家称长江江豚进入快速灭绝期。

尽管死因目前还没有权威专家给出科学性的解释,但解剖专家称,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不亚乎三个:一是食物资源非常匮乏,二是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

长江生物调研报告

长江生物调研报告

长江生物调研报告长江生物调研报告一、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它在中国文化和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长江生物调研。

二、调研内容1. 生物多样性我们调查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地区,发现长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在上游的高山地区,我们发现了一些珍稀的濒危物种,如长江鲟和麋鹿。

在中游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候鸟和鱼类,长江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候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下游的陆地和水域,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如荷花和鱼类等。

这些生物的存在充分说明了长江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2. 生态系统长江流域涵盖了山地、森林、湿地和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维持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

我们观察到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群落,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生态链。

例如,长江中游地区的江豚依赖长江中的浮游植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持长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3. 生物保护和生态恢复长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水污染、生态破坏和非法捕捞等因素对长江生物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长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同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三、结论通过本次长江生物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长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拥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2. 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生态链;3. 长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仍需加强。

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长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保障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2.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长江的水生生物资源;3. 加强对长江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 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设计二班
20131680
文恺宁
长江江豚(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长江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

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

眼睛较小,很不明显。

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

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

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生活习性
长江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

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和低频连续信号。

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

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

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

它们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

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

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

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

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

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
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厘米远。

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

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9分钟。

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

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

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

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

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

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

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

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

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
场面蔚为壮观。

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长江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

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

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

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

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

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的鳍肢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10钟。

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

江豚雌豚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3.1——极危(C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濒危物种。

长江江豚的过去与现在
长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风景旖旎闻名于世。

在长江众多的水生动物中,生活着白鱀豚和江豚两种中国特有的古老物种,是全球备受关注的水中珍稀动物。

江豚和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最优先保护的13种动物物种之一。

2500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里,可称为“水中大熊猫”。

50年前我们还可以在长江上看到白鱀豚成群结队地出没,但现在,在长江上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了,而江豚正在面临与白暨豚同样的命运,处在灭绝的边缘!
保护措施
目前江豚的保护工作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相结合保护策略。

洞庭湖是长江江豚分布密集的湖区,是江豚典型栖息地,鉴于目前该湖区的种群状况,在该江段对江豚实行就地保护刻不容缓,建议将市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保护区,以求达到更合理、规范的保护,并采取如下措施:
a.面对日益匮乏的渔业资源现状,建议在洞庭湖,特别是东洞庭湖区全面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并且及时补充各类长江原生鱼苗,取缔一切电打渔、迷魂阵、滚钩等非法渔具。

b.禁止在江豚活动密集的湖区及相应支流挖沙和采泥,保证江豚栖息地不受破坏。

洞庭湖江豚最多的、最典型的河流和湖泊交汇处的
鲇鱼口栖息地被挖沙以及废油污染严重破坏,即使是鲇鱼口附近也很少观察到江豚了。

c.2004年由于全国血吸虫回忆要在岳阳市召开,在湖区投放了约5000t的杀钉螺药剂,以此发生了在一个月死掉6头江豚的特大事件。

洞庭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化工厂、制药厂、造纸厂,这些工厂缺乏严格的管理,每天都直接向长江和洞庭湖排放各类污染物。

所以应该严格控制湖区污水的排放,避免江豚中毒事故发生。

d.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的三江口处常年停靠各类运输船只,江豚在此地的江湖迁移功能在逐步减弱。

洞庭湖大桥至三江口的主航道水域禁止抛锚停泊各类船只,保证江豚的活动不受影响。

f.监督过往该湖区、特别是从洞庭湖大桥至鲇鱼口水域的大型船舶减速慢行,避免螺旋桨击毙江豚。

g.加强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该湖区的江豚实行定期监测,掌握其动态规律性,以便于科学、合理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并进行长期管理。

h、加强公众能关注和参与江豚的保护工作;
I.加强江豚的科学研究工作,掌握其分布规律和种群变化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