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铁矿成因研究

合集下载

铬的用途及成因机制

铬的用途及成因机制

析出 , 剩余铬铁矿组 分在 残余岩 浆 中相 对 富集 , 形 成 了含 铬残
( B u s h v e l d ) 杂岩 体 ” 中。据 估算 , 该矿 床 中铬铁 矿 的资 源量可
这种硬度计配备有 8种不同硬度值 的针尖 , 其 摩 氏硬 度值
分别 为 2 , 3 , 4, 5 , 6 , 7 , 8 , 9 。硬度值 为 2的针尖 由塑料 制成 , 硬
度值 为 3的针尖 由铜制成 , 其他硬 度值 的针尖均 由不 同类 型 的
矿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 , 铬铁 矿矿床形成 于岩浆结 晶
的早期阶段 , 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后期 随着硅酸盐矿 物 的大量
究, 发 现成 矿期 斑岩 比成 矿前 斑 岩具 有更 大 的 e H f 值 和更 小 的 Hf 模式 年龄 , 这为 地 幔 物质 参 与斑 岩 铜 矿 床 的成 矿 物 质来源 提供 了直 接证据 。
般来说 , 矿物的硬度与其化学成分及 晶体构造 有关 。在
用摩 氏硬 度计测试矿物硬度值时 , 可用摩氏硬度 中所 列举 的 1 0
种矿物作 为辅 助对 比的标准 , 提高判断的精确度。
h t t p: / /g e o l o g y. e o m
h t t p: / / l i n k. s p in r g e r . c o m/ a r t i c l e /l O. 1 0 0 7 /s 0 01 2 6—01 2—0 4 4 8一x
造裂隙中 , 形成贯入式矿体 , 该成矿 作用发生 于岩浆作用 晚期 ,
的硬度值 ; 如果 留下 的是针尖 的金属 拖痕 , 说 明矿物 的硬 度值
高于针尖 的硬度值 。
故所形成的铬铁矿矿床被 称为晚期 岩浆矿床 。 这两种矿床的成 因类 于南 非 著名 的 “ 布 什维 尔德

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的讨论

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的讨论

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的讨论铬作为一种矿物,它具有质硬、耐磨、抗腐蚀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的铬铁矿供应主要依赖于进口,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铬铁矿床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标签: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0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种矿物质的消耗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铬铁矿,可铁矿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铬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的铬铁矿资源非常紧缺,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铬铁矿床的开发意义重大。

豆荚状铬铁矿作为铬的主要来源,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因一直是铬铁矿成矿理论研究的焦点,为了有效地提高铬铁矿的开发利用,对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意义重大。

1豆荚状铬铁矿的概述豆荚状铬铁矿(Podiform deposits),也称阿尔卑斯型(Alpine-type)铬铁矿床,它主要是产于外来杂岩体的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中,豆荚状铬铁矿体边部不骗存在有一定厚度的纯橄岩外壳,体型多呈扁豆状、透镜状、岩墙状[1]。

在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中形成的铬铁矿容易受岩体构造的影响,在岩体构造的影响下,易呈现群分布、集中分布的特点。

在我国,豆荚状铬铁矿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甘肃、内蒙等地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内。

豆荚状铬铁矿是在地幔环境中惟一含铬的矿物,也是结晶最早的矿物,这种矿物具有高密度、高硬度,耐高温等特点,能够经历长期的地质作用而不发生重大变化。

2豆荚状铬铁矿矿石演化过程铁矿矿石发育丰富的岩浆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

浸染状结构中,铬铁矿晶体无规律分散分布(出现在橄榄石粒间),这种结构对应着铬在硅酸盐矿物粒间开始聚集的阶段。

浑圆形的晶体外形是熔体对铬铁矿晶体的熔蚀作用造成的,表明结晶温度很高。

网脉状结构中,铬铁矿成网络状分布,网脉内的铬铁矿为紧密镶嵌自形晶,表明铬铁矿进一步聚集。

铬矿的矿床成因与矿石物化性质

铬矿的矿床成因与矿石物化性质

变质成因:原有 岩石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含铬矿物, 经过改造形成铬 矿床
沉积成因:含铬 矿物在沉积过程 中逐渐富集形成 铬矿床
形成过程:沉积作用将地下的铬元 素富集起来,经过成岩作用形成铬 矿床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非、澳大 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形成条件:需要适宜的地质构造、 岩浆活动和水文条件
用于制造耐腐蚀的铬合金 用于生产不锈钢
用于生产铬盐,如重铬酸钾、 重铬酸钠等
在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 中用作催化剂和着色剂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铬铅矿:含有铅和 铬的矿物
铬云母:含有铬元 素的云母类矿物
铬铜矿:含有铜和 铬的矿物
结构:铬矿石的 结构多种多样, 包括粒状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等。
构造:铬矿石的 构造通常表现为 层状构造、块状 构造和条带状构 造等。
矿物组成:铬矿 石主要由铬铁矿、 磁铁矿、赤铁矿 等矿物组成。
矿石类型:根据 矿物组成和结构 构造的不同,铬 矿石可分为多种 类型,如块状铬 铁矿、条带状铬 铁矿等。
铬矿石的化学性质与其矿物组成密切相关,主要矿物包括铬铁矿、富铬矿等。 铬矿石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不易氧化,耐腐蚀性能良好。 铬矿石在酸、碱、盐等不同介质中表现出不同的溶解性和反应性。 铬矿石的化学性质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如用于制造不锈钢、耐火材料等。
铬铁矿:主要矿物, 含有不同比例的铁 和铬
围岩条件:接触交代成因的铬矿床通常形成于围岩蚀变过程中,围岩中的有益组分和 岩浆中的铬元素发生交代作用
矿床特征:接触交代成因的铬矿床通常呈似层状、透镜状或巢状分布,矿石矿物以铬 铁矿为主,有时伴有磁铁矿、钛铁矿等

铬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铬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岩石类型:硅酸盐岩、碳酸盐岩、页岩等
火山岩浆成因铬矿
火山岩浆活动:产生高温高压环境,有利于铬矿的形成
岩浆中铬元素的富集:岩浆中铬元素的富集是形成铬矿的重要条件
岩浆冷却和结晶:岩浆冷却和结晶过程中,铬元素逐渐聚集并形成铬矿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和变形,有利于铬矿的形成和富集
铬铁矿:主要矿物,含有铬和铁
铬尖晶石:次要矿物,含有铬和铝
橄榄石:次要矿物,含有镁和铁
斜长石:次要矿物,含有钾和钠
石英:次要矿物,含有硅和氧
方解石:次要矿物,含有钙和碳
铬矿的化学组成
主要成分:铬铁矿、铬尖晶石、铬镁矿等
高温
化学成分:Cr、Fe、Mg、Al、Si、O等元素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铬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
汇报人:
目录
铬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铬矿的成因
铬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01
铬矿的元素组成
微量元素:铂(Pt)、钯(Pd)、铑(Rh)、铱(Ir)等
矿物组成:铬铁矿、铬尖晶石、铬镁尖晶石等
主要元素:铬(Cr)
伴生元素:铁(Fe)、镍(Ni)、钴(Co)、钼(Mo)等
铬矿的矿物组成
铬矿分布: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如大洋中脊、火山岛弧等
沉积变质成因铬矿
形成条件:高温、高压、还原环境
成矿过程: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变质作用
铬矿床类型:层状、脉状、块状
岩石类型:沉积岩、变质岩
表生氧化成因铬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氧化还原环境: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反应等
形成条件:氧化还原环境、气候条件、岩石类型等

铬矿石原矿的矿物形态与结晶机制研究

铬矿石原矿的矿物形态与结晶机制研究

铬矿石原矿的矿物形态与结晶机制研究铬矿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主要用于铬合金的制造和工业生产中。

对于理解铬矿石的形成机制和矿物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铬矿石原矿的矿物形态和结晶机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铬矿石原矿的矿物形态铬矿石原矿主要由铬铁矿、铬铁尖晶石和菱铁矿组成。

其中,铬铁矿是最主要的矿物,通常呈典型的块状、粒状或条状。

其晶体多为等轴晶或块状晶,具有黑色或灰黑色的外观。

铬铁尖晶石通常呈粒状或堆状晶,晶体呈等轴晶或不规则晶,颜色多为黑色或绿黑色。

菱铁矿则多为块状或粒状,颜色多为棕褐色或黑色。

铬矿石原矿的矿物形态与其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铬矿石往往在超镁铁质岩石中形成,其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岩浆的深部不连续分离有关,另一种是与岩浆的液相共生有关。

在深部不连续分离的过程中,铬矿石的形成受到岩浆中铬、铁等元素含量和岩浆熔体温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局部微量元素的影响。

在液相共生的过程中,铬矿石的形成主要受到岩浆中铬、铁元素含量、岩浆熔点、岩浆氧逸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铬矿石原矿的结晶机制铬矿石的结晶机制是指铬矿石形成过程中的晶体生长和结晶模式。

铬矿石的结晶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晶体生长和结晶过程中的离子交换机制,另一种是晶体生长和结晶过程中的溶液流动和扩散机制。

离子交换机制是指在矿物成核和晶体生长过程中,岩浆中溶解的铬和铁离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不断交换并结晶为铬矿石。

离子交换机制主要受到岩浆中离子浓度、离子活度和界面能量等因素的影响。

溶液流动和扩散机制是指在矿物成核和晶体生长过程中,岩浆中的离子浓度、溶液流速等因素发生变化,使得矿物晶体逐渐增大并形成铬矿石。

溶液流动和扩散机制通常发生在岩浆液相部分的结晶过程中。

矿物结晶过程中的结晶机制和晶体生长速率对于矿物的形态和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晶体生长速率越快,晶体的形态越规则;晶体生长速率越慢,晶体的形态越复杂。

在铬矿石原矿中,矿物的形态主要受到结晶温度、成核条件和岩浆中的微量元素等因素的影响。

铬矿石原矿的成矿作用和矿床演化研究

铬矿石原矿的成矿作用和矿床演化研究

铬矿石原矿的成矿作用和矿床演化研究铬矿石原矿的成矿作用和矿床演化一直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铬矿石是指含有铬元素的矿石,其中最重要的矿石是铬铁矿和铬铝矿。

在过去几十年里,对铬矿石的成矿作用和矿床演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旨在理解铬的形成和富集机制,为铬矿床的勘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铬矿床的形成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目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将铬矿床的形成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破坏型成因、与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成因、洋中脊与大陆裂谷成因、变质作用成因等。

这些成矿作用机制往往与地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组成密切相关。

破坏型成因是指由于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导致的裂隙形成,使得地壳中的镁质、蛇纹岩、榴辉岩等矿石物质暴露于地表。

这种成矿作用机制主要发生在构造活跃的地区,如提示地域、板块边界等地方。

与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成因是指由于超镁铁质岩浆的运移和沉淀,使得地壳中的铬元素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逐渐富集形成铬矿床。

这种成矿作用机制主要发生在岩浆活动的地区,如弧后盆地、洋岛弧等。

洋中脊与大陆裂谷成因是指在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地区,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和地壳扩张,使得地幔物质上升,携带铬元素的熔体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铬矿床。

变质作用成因是指由于地壳变质作用导致的矿石物质的改造和富集,形成铬矿床。

这种成矿作用机制主要发生在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活跃的地区,如造山带、岛弧等。

在铬矿石的成矿作用中,岩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浆活动不仅是铬矿床形成的动力源,还提供了铬矿床形成所需的矿物质和元素。

岩浆活动带来的高温、高压条件,极大地促进了铬矿石物质的富集和形成。

矿床演化是指铬矿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演化变化。

在铬矿床的演化过程中,可以分为矿床形成阶段、矿床稳定阶段和矿床改造阶段。

矿床形成阶段是指铬矿床最初的形成过程,包括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作用;矿床稳定阶段是指铬矿床达到最大储量和最稳定状态的阶段,此时的铬矿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矿床改造阶段是指铬矿床受到外界变质作用、侵蚀等因素影响,发生形态和储量变化的阶段。

全球铬铁矿床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全球铬铁矿床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1年12月December ,2021第40卷第6期40(6):1312~1337*本文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455、DD20211404)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赵宏军,男,1969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境外成矿区带和黑色金属资源潜力研究。

Email :zhaohong ‐***************收稿日期2021-05-11;改回日期2021-09-05。

秦思婷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1)06-1312-26Doi:10.16111/j.0258-7106.2021.06.012全球铬铁矿床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初探*赵宏军1,陈玉明1,陈秀法1,张潮1,何学洲1,张福祥2,于永善3(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31;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广西南宁530200)摘要全球铬铁矿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

铬铁矿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层状和豆荚状2种,这2种类型的铬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差异显著。

在全球范围内铬铁矿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性,古元古代是铬铁矿最重要成矿期,该期形成的铬铁矿占总资源量的58.5%,以形成大型-超大型层状铬铁矿为主,中-新生代是全球铬铁矿床形成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重要成矿期,该期形成的铬铁矿占总资源量的24.9%,以形成中小型豆荚状铬铁矿为主。

铬铁矿在全球的分布可划分为5个重要层状铬铁矿矿田(南非布什维尔德-津巴布韦大岩墙、北美斯蒂尔沃特、南美坎坡福莫索、印度苏金达、芬兰凯米-俄罗斯普拉科夫斯科)和7个豆荚状铬铁矿带(津巴布韦舒鲁圭、东北非、乌拉尔、特提斯、西太平洋岛弧、加勒比岛弧和马达加斯加),并对各重要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全球铬铁矿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对深入了解地幔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环境、地幔物质的运移、深部地质作用及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深俯冲和地球深部再循环轨迹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铬矿的矿床特征与矿石成矿规律

铬矿的矿床特征与矿石成矿规律
沉积岩:沉积岩中的有机质、火山灰等物质经过分解、氧化等作用,释放 出成矿物质
变质岩:变质岩中的原岩经过变质作用,释放出成矿物质,并在变质过程 中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含矿变质岩
海水、地下水:海水、地下水等流体在运移过程中,溶解了围岩中的成矿 物质,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含矿流体
成矿环境与成矿条件
成矿环境: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等对成矿的影响 成矿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还原剂等对矿石形成的作用 矿石类型:铬铁矿、铬铅矿、铬银矿等主要矿石类型及其特征 矿石矿物学特征:铬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石的区别
矿床分布:全球范围内,铬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 和古巴等国家和地区
矿石组成:铬矿主要由铬铁矿、富铬尖晶石等矿物组成,其中铬铁矿是工业上最重要 的矿物,含量占矿石的40%~90%
矿床规模:铬矿床规模差异很大,从几万吨到数亿吨不等,其中大型矿床具有较高的 经济价值
矿床分布
分布范围: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主要集中于南非、中国、哈萨克斯 坦等国家。
矿石结构与构造
矿石结构:自形 晶、半自形晶、 他形晶
矿石构造:块状 构造、条带状构 造、浸染状构造
03 矿石成矿规律
成矿时代
早古生代:主要 形成铬铁矿床
中生代:形成小 型铬铁矿床
新生代:形成超 大型铬铁矿床
现代:仍有可能 形成小型铬铁矿 床
成矿物质来源
岩浆岩:岩浆活动释放出成矿物质,在熔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反应,形成 含矿熔浆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矿石成矿规律的 定义和分类
成矿过程的物理 化学条件
成矿模式的建立 与意义
不同类型矿石的 成矿模式
04
铬矿的资源潜力与开发 利用

铬铁矿

铬铁矿

原料特点
二种主要特性
已发现的类型
铬铁矿(图4)铬具有亲氧性和亲铁性,以亲氧性较强,只有在还原和硫的逸度较高的情况下才显示亲硫性。 在内生作用条件下铬一般呈三价。六次酸位的Cr3+和Al3+Fe3+的离子半径相接近,故它们之间可以呈广泛的类质 同象。此外,可与铬类质同象代替的元素还有Mn、Mg、Ni、Co、Zn等,所以在镁铁硅酸盐矿物和副矿物中有铬的 广泛分布。在表生带强烈氧化条件下(碱性介质),Cr3+氧化成Cr6+形式的铬酸根离子,使不活动的铬离子变成 易溶的铬阴离子发生迁移。遇极化性很强的离子(如Cu、Pb等),则形成难溶的铬酸性矿物。
矿物资料
1
简介
2
矿石成份
3
矿物分类
4
用途
5
著名产地
铬铁矿铬铁矿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铁、镁和铬的氧化物:(Fe, Mg)Cr2O4,是尖晶石的一种。它是唯一 可开采的铬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镁的含量不定,有时也含铝和铁元素。自然界含铬矿物约30种,但具有工业 价值的只有铬铁矿,中国常见的有铬铁矿、铝铬铁矿和富铬尖晶石。
铬铁矿的产地主要为巴西和古巴,生产国则主要是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曼、津巴布韦、土耳其和南非, 共占世界产量的80%,其中南非一国的产量便占40%。铬铁矿主要存在于中国的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省份。
结构特性
化学组成 化学通式
鉴定特征 成因产状
晶体结构
晶体形态
物理性质
(Mg,Fe)Cr2O4,成分比较复杂,广泛存在Cr2O3、Al2O3、Fe2O3、FeO、MgO五种基本组分的类质同象置换。
铬铁矿(图5)铬铁矿在市场上按使用要求一般分为3类:
(1)高铬铬铁矿(冶金用),含Cr2O348%以上,Cr2O3/FeO比值大。

豆荚状铬铁矿床

豆荚状铬铁矿床

豆荚状铬铁矿床研究最新进展铬铁矿是铬的最主要来源。

目前世界上已有南非、哈萨克斯坦、津巴布韦和芬兰等40 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铬铁矿, 总储量达37 亿吨, 产量达1 000 万吨以上, 其中南非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两个铬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铬铁矿资源量约占世界铬铁矿资源量的95%。

Thayer( 1960) 将世界上原生的铬铁矿床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一种是层状铬铁矿床( Stratiform deposits) , 或称为布什维尔德型( Bushveld-Type) 铬铁矿床, 主要产于古老地台的层状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中, 铬铁矿矿层显示明显的岩浆堆晶层理, 主要由自形程度较好的呈浸染状和块状的铬尖晶石集合体与橄榄石、辉石等造岩矿物构成, 常形成稳定延伸且有彼此平行的矿层, 通常未受构造形变。

另一种为豆荚状铬铁矿床( Podiform deposits) , 也称为阿尔卑斯型( Alpine-type) 铬铁矿床( Thayer, 1964) , 主要产于显生宙以来被作为外来杂岩体的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中, 矿体边部普遍存在有一定厚度的纯橄岩外壳(部分或完全蛇纹石化) 。

18 世纪末, 在前苏联( 今哈萨克斯坦) 的乌拉尔山区古生代蛇绿岩中首次发现豆荚状铬铁矿。

随后的200多年里, 又陆续在世界各地发现了该类矿床。

因为豆荚状铬铁矿是工业上冶金级铬铁矿的主要来源, 而且它与具有特殊构造意义的蛇绿岩套之间具有特殊关系, 一直以来备受地学界的关注。

豆荚状铬铁矿矿体多呈扁豆状、透镜状、岩墙状(图1a),也有少数呈似层状和脉状(图1b)。

其形态明显不同于层状铬铁矿矿体稳定延伸的层状特征,且多受岩体构造的控制,在岩体中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并按侧伏方向排列的特点(图1a),矿体与围岩页理呈整合或次整合,二者呈渐变或突变接触。

野外观察显示,豆荚状铬铁矿矿体构造为豆状、豆荚状构造,这种特征性的构造不仅是该类型矿床容矿蛇绿岩的基本鉴别标志,也是豆荚状铬铁矿矿体的典型特征。

铬矿的地质特征

铬矿的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和机制
05
成矿物质来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和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提供丰富的矿物质来源
风化作用:使矿物质从岩石中释放出来
水文地质作用:将矿物质搬运到沉积盆地中
成矿时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铬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铬矿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岩石结构
铬矿岩石的组成:主要由铬铁矿、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组成
岩石的构造:通常呈层状、块状或条带状
岩石的硬度:铬矿岩石的硬度较高,耐磨性强
岩石的耐腐蚀性:铬矿岩石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不易被风化侵蚀
岩石构造
岩石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结构:块状、层状、片状、柱状等
岩石构造:褶皱、断裂、裂隙、褶皱带等
矿物组成和特征
02
主要矿物
铬铁矿:主要矿物,具有磁性
斜长石:次要矿物,白色
辉石:次要矿物,黑色
橄榄石:次要矿物,绿色
伴生矿物
铬铁矿:主要矿物,具有磁性
橄榄石:常见伴生矿物,绿色
辉石:常见伴生矿物,黑色
斜长石:常见伴生矿物,白色或灰色
云母:常见伴生矿物,银色或金色
石英:常见伴生矿物,无色或白色
矿物共生组合
火山岩型铬铁矿床
形成原因:火山活动导致岩石熔融,富含铬元素的岩浆喷出并冷却形成铬铁矿床
矿床特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石主要为铬铁矿,伴生矿物有橄榄石、辉石等
矿床规模:矿床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易于开采和加工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和地区
风化壳型铬铁矿床

马达加斯加铬铁矿分布特征及成因简析

马达加斯加铬铁矿分布特征及成因简析

马达加斯加铬铁矿分布特征及成因简析作者:李俊锋李金虎朱玉婷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4期摘要:马达加斯加铬铁矿床主要产出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是与基性岩——超基性岩带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

经过对比分析,笔者初步认为马国豆荚状型铬铁矿主要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形成于下地幔,是在地幔方辉橄榄岩的底劈条件下演化而成。

关键词:马达加斯加;豆荚状铬铁矿;分布特征;成因Abstract:In Madagascar, the major chromite deposits in Madagascar is in the Precambrian crystalline basement, which is podiform type chromite associated with mafic - ultramafic rock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I think the initial madagascar chromite mineralization gone through two phases, formed in the lower mantle, is evolv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antle harzburgite.Key words: Madagascar;Podiform chromite deposit;distribution;genesis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国内地勘项目严重压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勘单位开始把目光投向境外。

铬铁矿作为我们国家的紧缺矿产,在境外勘查的矿种选择上,可作为首选矿种。

本人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整理学习和对马达加斯加重要矿产地的踏勘,现对马达加斯加铬铁矿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地质同仁探讨。

马达加斯加是印度洋西南的一个岛国,位于非洲东南角隔莫桑比克海峡与大陆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岛。

研究铬铁矿成因的地质意义

研究铬铁矿成因的地质意义

研究铬铁矿成因的地质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铬铁矿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1.铬铁矿的成因2.铬铁矿的地质意义三、研究方法四、我国铬铁矿资源概况五、结论与展望正文:【引言】铬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合金钢、耐火材料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铬铁矿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

然而,我国铬铁矿资源储量有限,对外依存度较高。

因此,研究铬铁矿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对于寻找新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和推动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铬铁矿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1.铬铁矿的成因铬铁矿主要形成于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常与镁铁质岩石和超基性岩密切相关。

其主要成矿作用包括:(1)镁铁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在镁铁质岩浆结晶过程中,较重的铬铁矿首先结晶出来,形成铬铁矿核。

(2)交代作用: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铬铁矿核周围的镁铁质矿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铬铁矿矿物集合体。

(3)热液作用:在成矿后期,热液作用对已形成的铬铁矿进行改造,使铬铁矿矿物组合和含量发生变化。

2.铬铁矿的地质意义(1)成矿条件的研究:了解铬铁矿的成因,有助于揭示成矿作用的规律,为寻找新的铬铁矿资源提供依据。

(2)资源评价与预测:研究铬铁矿的地质意义,可以对我国铬铁矿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指导。

(3)地质科学研究:铬铁矿成因研究是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深入探讨地壳演化、构造背景和岩石成因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方法】针对铬铁矿成因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1.岩石学方法:通过对岩石的岩相、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铬铁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条件。

2.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岩石和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和成矿环境。

3.同位素方法:利用铬铁矿及其共生矿物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确定成矿年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

【我国铬铁矿资源概况】我国铬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矿床类型以镁铁质岩浆型为主。

津巴布韦匹克铬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津巴布韦匹克铬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津巴布韦匹克铬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孙凯;何胜飞;刘晓阳;任军平;王杰【摘要】匹克铬铁矿是津巴布韦少有的大型透镜状铬铁矿床之一.文章总结了匹克铬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认为该矿床的初始组分与初始科马提岩型铬铁矿相似,主量元素表明铬铁矿的氧逸度比较低,保留了岩浆初始的还原环境,并表现出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特征.尽管矿床形成之后受到交代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影响,但初始组分没有被显著破坏.矿床所在地区铬铁矿Re-Os同位素分析表明,津巴布韦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同位素比值显著低于硅酸盐地球的平均值,并没有受到上地幔对流的影响.归纳了前人对匹克铬铁矿成因的几种观点,提出矿床的成矿模式和形成过程.【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5(030)0z1【总页数】9页(P146-154)【关键词】匹克铬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矿床成因;津巴布韦【作者】孙凯;何胜飞;刘晓阳;任军平;王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618.33铬铁矿主要应用在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及耐火材料和铸造业三个领域。

其中,80%用于冶金工业,生产不锈钢、耐热钢及特种合金,铬铁矿是生产不锈钢的主要原材料[1-2]。

津巴布韦的铬铁矿资源储量丰富,铬铁矿总储量达1.4×108 t,占世界总储量的8.75%;据2007年统计,津巴布韦的铬矿石年产量约占世界的6%①。

津巴布韦透镜状铬铁矿的矿石质量优良,铬铁矿品位为38%~45%,有的高达50%以上,铬铁比多数为1.9~2.9,少数达3.0以上[3]。

马达加斯加铬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马达加斯加铬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3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马达加斯加铬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朱 敏(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山西 太原 030000)摘 要:马达加斯加铬铁矿Brieville,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测量剖面、地球化学分析、钻探及探槽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勘查得到马达加斯加铬铁矿矿体为豆荚状,厚度1.15m~3.7m,Cr 2O 3品位18.49%~31.76%。

目前保有储量至少大于100万吨,铬铁矿储量潜力比较大。

关键词:铬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马达加斯加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1-0031-2 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朱敏,男,生于1992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马达加斯加国内的矿产勘查开采历程大致可以根据国家政策改变情况分为四个阶段,主要是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殖民地时期以及前后,另一个是21世纪前后。

在前三个阶段虽有殖民者的勘查开采,但总体规模较小,力度不够,以传统手工作坊采矿,效率低下。

在21世纪之前,基本完成国内地质普查工作,已有较为完善的大尺度地质填图资料,但真正属于现代化矿业开发还是在21世纪前后,随着国内矿业政策的调整,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投入到勘查开发利用过程中。

1 区域地质背景马达加斯加与东非大陆以莫桑比克海峡相隔,两者原来是同属于冈瓦纳古陆,经历了从克拉通化到挤压造山运动等多期大规模构造运动,中间有短暂的时间是稳定期,但到中生代时期以拉张运动为主,形成了裂谷地貌。

近年的研究表明,该国前寒武纪主要经历了太古—古元古代基底形成和盖层沉积,中—新元古代罗迪尼亚大陆裂解、洋壳俯冲,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东西冈瓦纳大陆汇聚、拼贴、碰撞造山和造山后岩石圈拆沉等构造热事件,属多成因、多来源、多成分复杂地块。

马达加斯加块体移动脱落,因此两者的地质结构,区域地质背景、岩性组合基本一致。

西藏罗布莎不同类型铬铁矿的特征及成因模式讨论_熊发挥

西藏罗布莎不同类型铬铁矿的特征及成因模式讨论_熊发挥

2138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0 ( 8 ) 岩石学报 2014 ,
运移至过渡带顶部冷凝固结 , 并有强还原性的流 促成了地幔的熔融和 Cr 的释放和汇聚; 铬铁矿浆在地幔柱 / 地幔对流驱动下, “塑性 - 半塑性地幔橄榄岩 ” 体进入, 后者携带了深部形成的金刚石 、 斯石英等高压矿物, 并进入 中; 随着物质向上移动, 深度 降低, 早期超高压相矿物发生相变 , 如斯石英转变成柯石英 , 高压相的铬铁矿中出溶成柯石英和单斜辉石 ; 在侵位过程和俯冲 # 带环境, 含水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形成了不含超高压矿物的规模相对较小的浸染状铬铁矿 ( Cr2 ) 及纯橄岩壳。 关键词 不同类型铬铁矿; 铂族元素; 铼锇同位素; 罗布莎蛇绿岩 P575. 1 ; P578. 46 中图法分类号 豆荚状铬铁矿矿床的成因一直是铬铁矿成矿理论研究 的焦点, 但未有统一的认识。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 熔融残余 1979 ) 认为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分 成因论点( Neary and Brown,
Xiong FH,Yang JS,Ba DZ,Liu Z,Xu XZ,Feng GY,Niu XL and Xu JF. 2014. Different type of chromitite and genetic model from Luobusa ophiolite,Tibet.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0 ( 8 ) : 2137 - 2163 Abstract Podiform chromitite are the main source of chromium. Chromitite pods formed in the shallow mantle environment of the mid - ocean ridge or subduction zone setting. However,because of the founded diamond even more and more the deep mineral,people have begun to question the model of shallow podiform chromitite. In this paper,we identified two types of chromitite from Luobusa ophiolite,eastern of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which one is massive chromitite as harzburgite envelope and another is disseminated chromitite as envelope of dunite shell.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inel chemical composition,PGE and Re - Os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chromitite,which indicate the different evolutionary process. Geochemistry feature of mantle peridotite show the low Cr number of peridotite unrichment of LREE process to high Cr number of peridotite enrichment of LREE. A multi - stage model for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odiform chromitite. Firstly,earlier slab dive to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 410 ~ 660km) of continental crust and oceanic crust is dehydrated and dismembered, thermal and fluid transition produced and contributed to the molten mantle Cr release and aggregation. Then,plume / mantle convection driven transport chromite magma to move top of the condensation transition consolidation and add a strong reduction of fluid with carrying high - pressure minerals such as diamond and stishovite,and into the plasticity - semi - plastic mantle peridotite. As the material moves up the depth decreases,the early phase ultrahigh pressure ( UHP) mineral phase transition into a predicament coesite,the high - pressure phase of chromite exsolution into coesite and clinopyroxene. Finally,in suprasubduction zones emplacement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s,hydrous melt peridotite reacts with harzburgite formed a relatively small without UHP minerals disseminated chromite and dunite shell. Key words Different type of chromitite; PGE; Re - Os isotope; Mode; Luobusa ophiolite 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洋中脊或俯 摘 要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 。 已有的研究表明, 冲带的浅部地幔环境 。但随着近些年在豆荚状铬铁矿及围岩地幔橄榄岩中不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 , 人们也开始质疑豆 荚状铬铁矿的浅部成因理论 。本文系统研究了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 , 识别出两类铬铁矿, # # 另一类是以纯橄岩壳为围岩的浸染状铬铁矿 ( Cr2 ) 。 两类铬铁矿在铬 一类以方辉橄榄岩为围岩的致密块状铬铁矿 ( Cr1 ) , PGE 和 Re - Os 同位素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 , 属不同演化过程的结果。 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尖晶石的矿物化学成分 、 指示罗布莎橄榄岩中存在由低铬且轻稀土亏损和高铬且轻稀土富集的两类方辉橄榄岩 。 在此基础上, 提出豆荚状铬铁矿为 多阶段形成的新认识 , 经历了早期俯冲至地幔过渡带 ( 410 ~ 660km) 的陆壳和洋壳物质被脱水和肢解 , 过渡带产生的热和流体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一.区域地质背景1.1构造位置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位十藏南超基性岩带的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上处十帕米尔一喜马拉雅歹字形构造的尾部。

罗布莎含矿超基性岩体产十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内,该构造带是一条发育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两构造带之间的缝合线构造单兀,由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及南、北两侧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区域性大断裂以及它们所围限的岩石组成。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地位十象泉河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东段,岩体西起桑口县尼色,向东经曲松县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延至加查县的康莎村,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分布(见图2-1) 。

岩体呈反“S”形,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43km,南北宽一般为1-2km,东部最宽可达3. 75km,面积约70km"。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严格受雅鲁藏布江构造带的控制,在成岩期和成岩后都遭受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构造形迹(见图1-1)。

图1-1矿区所在位置图1.2区域地层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周围出露的地层有:上二迭统、上侏罗一下白平统、上白平统、第二系及第四系。

从老到新叙述如下:1.上二迭统(郎杰学群)(T3):为一套典型的西藏特提斯复理石一类复理石建造。

分布在矿区南部,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40-60○,经历了区域浅变质作用而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与北边超基性岩呈侵入接触。

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千枚岩及少量石灰岩透镜体组成,可分五个岩性段,反映了非稳定的快速沉积环境。

2.上侏罗一下白平统(桑口群)(J3-K1):在矿区以北地区有零星分布,呈不规则顶盖及捕虏体产出,与郎杰学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

主要岩性为安山岩、中厚层大理岩、中火有薄层火山岩。

中部见有结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页岩。

上部为砂岩和含砂灰岩。

3.上白平统(泽当群)(K2):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东角,呈零星分布,为蛇绿岩套之一部分,产十岩套北部,相当十泽当群上部岩性段,为一套深海沉积物,并与岛弧环境有关,与旁侧岩石呈构造接触。

萨尔托海铬铁矿24群成因与探矿预测

萨尔托海铬铁矿24群成因与探矿预测
超基性岩体接触处火 山岩常见有绿泥石化和滑 造成 的空间,不但影响了岩体形态的变化 ,也为工 石化现象 ,超基性岩绿泥石化普遍发育。
4 矿床成 因
岩体岩石类型属高铝低铁 型不含长镁质超基性
3岩体地质特征
部分岩体剥蚀而揭露地表 ,多部分被第 四系覆 岩 中的斜辉橄榄岩建造。主要矿体均赋存在含矿纯 盖 ,总体走向为 3o~ 0 0 5 o,全长 2 .k 7 2 m。就萨尔 橄榄岩体之中。含矿纯橄榄岩体 的形态 、产状 ,严 托海一段 长仅 6k ,最 窄 0 m,最宽处 为 1 格受基底构造所控制 。它对应于基底由浅到深的拐 m .k 3 . 5 k m。岩体东 窄西宽 ,西段分三支尖灭 。总体走 向 折部位 。岩体 中各种岩石类型之 间,多为渐变过渡
的基性熔岩段 ,有玄武岩 、安山岩 、火 山角砾岩及 岩、岩性非常近似。各类岩石中的附生铬尖晶石与
火 山碎屑岩( 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 及薄层放射虫硅 造矿铬尖晶石在化学成分上很相近 ,同属镁质铝铬 质岩 、碧玉岩等 。岩体下盘 ( 东南侧) 以断层与下石 铁矿及少量硬铬尖晶石类。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 系
推测 ,该断裂走 向约为 5 ̄~6o ,倾 向北西 ,倾 岩 , 5 O 碧玉岩以及基性熔岩等。火 山岩中还贯穿有辉 角大体上在 6  ̄以上 。结合对岩体所具有的锯齿状 绿岩及辉长岩。岩石颜色为灰色到灰绿色 ,硬度较 0 边界分析 ,说明岩体受北东向和东西 向断裂的双重 大 ,片理化不发 育 。其厚度在 矿群范 围内各处不
4结 语
通过演练 , 进一步加强了政企上下联动 、 分级负
的关键演练是检验预案有效性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责 、快速反应、资源整合 、全员参与、及时处置的原 的有效途径 ,注重演练效果是其 中的关键。一要坚 则和程序,加强 了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联系、

铬精矿的矿床成因与成矿演化模式研究

铬精矿的矿床成因与成矿演化模式研究

铬精矿的矿床成因与成矿演化模式研究铬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合金、化学品等领域。

其存在于地壳中的矿石主要为铬铁矿和铬绿铁矿,也称为铬精矿。

铬精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演化模式的研究对于资源勘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学上,矿床成因是指矿床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总和。

对于铬精矿,其矿床成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岩浆活动与矽酸盐岩相互作用、铬的富集与输移机制等方面。

岩浆活动与矽酸盐岩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铬精矿形成的重要过程。

研究表明,铬精矿主要富集于超镁铁质岩、橄榄岩、斜方辉石岩和辉石-黑云母片岩等岩石中。

这些岩石常与铬质岩浆或矽酸盐岩发生接触作用,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

岩浆活动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以及岩浆中的物质输移作用,为铬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铬的富集与输移机制是研究铬精矿矿床成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铬主要以铬铁矿的形式沉淀富集。

而在铬精矿的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和地球化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铬被浆液和气体相态物质中的铁、镁、氧等元素络合富集,在周围岩石中形成铬质珠状体或脉状体。

此外,铀、钍等元素的存在也可以促进铬的富集。

除了矿床成因研究,铬精矿的成矿演化模式也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研究领域。

成矿演化模式是指矿床形成过程中各环节与阶段的演化过程和特征。

铬精矿的成矿演化模式主要包括物源区、运移富集区以及沉淀-还原区等。

物源区是指铬精矿主要来源于哪些物质区域。

研究表明,物源区主要为铬质岩浆和含铬矽酸盐岩。

其中,铬质岩浆是指含铬大于10%的超镁铁质岩浆,该岩浆在深部形成,并常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

而含铬矽酸盐岩则是指含铬浓度在1000ppm以上的矽酸盐岩。

运移富集区是指铬精矿物质从物源区向矿床形成地区迁移的区域。

运移通常是发生在岩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流体或者岩浆呈现的物质输移来实现。

在运移过程中,铬精矿的主要载体是流体的相态物质和岩浆。

沉淀-还原区是指铬精矿最终形成并富集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铬铁矿成因研究文献综述姓名:李爱丽学号:20091301班级:地质0903铬铁矿成因研究综述前言铬铁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矿床,其成矿过程与成岩过程紧密相关。

铬铁矿床类型及其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分布特征与其成因息息相关。

尽管铬铁矿的成矿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但起主导作用的是生成基性、超基性岩的岩浆本身的特征。

可以肯定,不同建造类型的岩体发育着不同类型的铬铁矿床。

因而根据岩体的岩相组合、岩相排列形式、产状及其矿体的分布特征等,将含铬基性、超基性岩体及其铬铁矿床分为三大岩浆岩建造类型和若干亚建造。

这样,就将铬铁矿床的分类和基性、超基性岩体类型密切结合起来了。

铬铁矿在成因上到底具有哪些特征呢?正文基性橄榄岩对铬铁矿的成因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豆荚状铬铁矿床和层状铬铁矿床均可在纯橄岩中产出,但产出这两种铬铁矿床的纯橄岩的成因却存在差别。

产出豆荚状铬铁矿床的纯橄岩是由消耗辉石的反应生成的橄榄石、残留橄榄石和少量方辉橄榄岩残留体组成,属地幔纯橄岩类,矿体为豆荚状,矿石多为瘤状、块状,矿体的富集是靠上地幔的剪切流动、塑性变形来完成(Leblanc and Violette,1983;Mysen and Kushiro,1977;鲍佩声等,1999)。

Oman地幔纯橄岩和西藏罗布莎地幔纯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均属于此种类型(Lorand,1988;Zhou et a1.,1996;Godardet a1.,2000)。

产出层状铬铁矿体的纯橄岩是堆晶纯橄岩,其橄榄石是岩浆冷凝结晶的产物,铬铁矿层是岩浆分异的产物,矿体多为似层状透镜体,矿石均以不同稠密度的浸染状为特征(Viljoen and Scoon,1985;Hatton and Harmer,1986;鲍佩声等,1999)。

如罗布莎堆晶纯橄岩、南非布什威尔德岩体纯橄岩和津巴布韦大岩的纯橄岩中产出的铬铁矿床均属于层状铬铁矿床(Prendergast and Wilson,1989;Scoon and Mitchell,2004;Prendergast,2008)。

松树沟细粒纯橄岩在成因上与Oman地幔纯橄岩和西藏罗布莎地幔纯橄岩类似;而中粗粒纯橄岩在成因上则与罗布莎堆晶纯橄岩类似。

松树沟铬铁矿床产出于以中粗粒纯橄岩为主体的堆晶橄榄岩中,铬铁矿颗粒自形程度较高,矿石包括浸染状、条带状、块状等类型,矿体形态为拉长的透镜体状、条带状等,单个矿体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浸染状构造,具有层状铬铁矿床的典型特征。

因此,松树沟铬铁矿床属层状铬铁矿床,是中粗粒纯橄岩在TBL浅层冷凝结晶的过程中,由岩浆分异作用所形成。

秦岭中新元古代以伸展体制为主,与全球中新元古代之交的Rodinia超大陆聚散相对应,大量的幔源物质以壳幔相互作用的底侵作用和扩张裂谷喷发方式垂向涌入地壳,形成多陆块裂谷与小洋盆并存共生的复杂构造古地理格局(张国伟等,2001;朱赖民等,2008)。

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树沟橄榄岩和基性岩共同经历了洋底环境,Sr同位素组成明显受到了后期海水的混染,逐渐向海水端元演化(图7),部分样品遭受混染程度较低,sr初始比值接近当时的地幔值。

Pb初始比值的高度线性演化关系亦表明松树沟橄榄岩与基性岩是由相同的物源演化形成(图8)。

松树沟橄榄岩全岩及单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079±63Ma(陈志宏,2004;陈志宏等,2004),与基性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1030±46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Dong et at.,2008)。

Nd在洋底作用过程中是不活动元素,岩石的”3Nd/⋯Nd比值可以反映其源区地幔的特征及洋中脊之下的岩浆过程(Snow et a1.,1994;Wendt et a1.,1999;Salters and Dick,2002;Niu,2004)。

松树沟橄榄岩及单矿物(”3Nd/⋯Nd).一0.511498,£M(t)=4.9—5.0(陈志宏,2004;陈志宏等,2004),基性岩(“3Nd/⋯Nd),一0.511610,8Nd(t)=4.2一v6.9(Dong et a1.,2008),二者一致的Nd同位素组成指示其具有相同的亏损地幔来源。

松树沟橄榄岩与基性岩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和Rb.Sr、Sm-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属性,共同指示二者由相同地幔源区物质演化而成,因此松树沟橄榄岩与基性岩同为松树沟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彝朱赖民”弓虎军郭波杨涛王飞王伟徐奥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与铬铁矿矿床的成因关系)分析表明:松树沟铬铁矿床形成机制与层状铬铁矿床相似,形成于松树沟洋盆扩张过程中,是中粗粒纯橄岩在热边界层的冷凝结晶的过程中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

“橄榄岩中共生的尖晶石族矿物和橄榄石中Mg。

+和Fe。

+的分异程度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22~2圳,因为它们的复合分配系数KD=(x 器。

×xSFp。

)/(Xo,:×xSMp。

)主要受结晶时的温度控制【2引.本研究选用Fabries的方法计算铬铁矿的结晶温度Ts,(。

)=(4 250×Y墨+1 343)/(LnKo,+1.825×Y器+o.571),其dPLnKo,=o.34+ 1.06x(Ycsp,)2,Y仃sp,=Cr3+/(Cr3++A13++Fe3+).获得的铬铁矿的结晶温度介于1 377。

C一1 404。

C之间.由于Mg-Fe在橄榄石一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KghMen--0.3~o.33[。

s,2s]基本是一定值,选择与铬铁矿共生的最富Mg橄榄石的Mg#,利用橄榄石一熔体平衡原理估算出与它们共存熔体的MgO含量,进而估算出母岩浆的液相线温度为1 322。

C.说明计算的铬铁矿结晶温度是可以接受的,也说明岩体的原生岩浆温度至少应高于1 400。

C.如此高的岩浆温度表明形成坡一岩体的岩浆不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可能与软流圈地幔甚至或与地幔柱有关。

”(新疆北山坡一含铜镍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铬铁矿特征研究木柴凤梅1,夏芳1,陈斌1,一,卢鸿飞3)以上资料表明,作为岩浆矿床的铬铁矿的形成离不开高温,只有温度足够才能形成岩浆,岩浆才能在外界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相应的矿床。

“根据包嵌在橄榄石中铬铁矿和檄榄石的成分可以计算母质岩浆的组分。

假定金宝山侵入体中具有最离C您q含量(42.6%)的橄榄石中包嵌的铬铁矿保留了最初的成分,具有最高她03含薰(17.5%)的浸染状铬铁矿的核部代表了演化程度最高的成分,使黑下嚣的公式霹戳佑算跟铬铁矿平衡的熔体中的埘(m203)[21】:w(A1203)=o.035×(鸲03)铲经计算跟金宝趣铬铁矿乎衡懿熔俸孛掰(避03)为11.5%。

13.2%t16J。

橄榄石和熔体之间Fe和Mg的分配可被用来估计跟金宝山侵入体中橄榄磊穗平衡懿熔俸中麓酌/FeO摩尔院值。

Roeder和Ermlie[22】推算了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甄=(W魄)Ⅸ/(Ⅳ魄)喇=0.3±0.03这种关系已在实验中被证实,其中大部分铁以略+存在。

用金宝由侵入体中最富魄橄榄石的数据(si02=38.97%,Mgo=44.20%,FeO=15。

38%,Fo=83。

63)霸上露的分配系数可以馈箕出跟金宝山侵入体中橄榄石榴平衡豹熔俸Mgo/FeO摩尔比最小值为1.53。

由于橄榄石跟捕获的硅酸盐液体之怒局部翦重耨平德,会使得橄榄石成分富铁【引。

陶琰等【1】根据岩浆演化过程反演计算得到金宝山超镁铁岩原始岩浆组成,表明为低钛攘斑玄武岩浆,嚣(ugo)秀12.93%。

因此金宝山侵入体中的铬铁矿可能是从低钛高镁拉斑玄武岩浆中结晶而来,这种岩浆的形成可能与裂谷撵黑早期的遗幔热柱作瘸有关。

超镁铁质岩浆在侵位之前,在离地壳比较深的岩浆房内可能融经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早期的结晶作用表现为橄榄石豹太爨螽出,以及少量铬铁矿、辉石的生成。

除铬铁矿外,它们都是主要造岩矿物。

这种岩浆早期生成的自形铬铁矿常包裹在橄榄石中,并被岩浆携带上舞,与麓结晶的包嵌在辉石中的铬铁矿共同组成了岩体中的副矿物。

在阐一样品巾,橄榄石中铬铁矿的Cr203含量明显蠢于辉石中铬铁矿的Cr2Ch含受(表1),这与岩浆结晶作用中所有含铬的矿物,无论是造器矿物还怒副矿物,翠期形成者往往比晚期形成者富含铬酌说法是一致的E矧。

(云南金宝山含铂钯超镁铁质侵入体中铬铁矿的成因研究马言胜1一,陶琰1,钟宏1,王兴阵3)大量研究证明,铬铁矿结晶予高温环境下(1200—1300℃),高铬环境、高水压及氧逸度变化有利于铬铁矿结最。

岩浆在经历了搬深部岩浆房内早期结晶后,上升至某个特定的岩浆通道中(图7),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岩浆成分发生了改变,含铬的岩浆与围糟发生反应,导致环状结构铬铁矿雏体结晶出来,作为岩体赋存空间的堆晶相与后续岩浆持续反应,使铬铁矿不断聚集稳生长,最终形成了环绕橄榄石晶体的形态。

结论综合矿床学教材知识和文献,发现铬铁矿矿床成因类型比较单一。

目前已知的铬铁矿矿床主要为岩浆早期分凝矿床和岩浆晚期矿床。

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晶出。

晶出过程中,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

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故通常又被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随着硅酸盐矿物的大量晶出,金属组分在残余岩浆中相对富集,形成了含矿残余岩浆。

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岩体底部,含矿残余岩浆中的金属矿物组分,就地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的粒间,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似层状矿体。

在地质构造比较活动的条件下,由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含矿残余岩浆可被挤入岩体的原生构造裂隙或附近围岩的构造裂隙中,形成贯入式矿体,成矿作用发生于岩浆作用晚期,故所形成的矿床被称为晚期岩浆矿床。

晚期岩浆矿床大多数是由岩浆结晶分异末期所聚集的残余含矿岩浆在原地冷凝结晶而成。

矿化的富集与岩体的分异程度有关。

由于硅酸盐矿物结晶较早,晶形比较完整,金属矿物大多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间呈它形胶结状产出,形成典型的海绵陨铁结构。

对于铬铁矿形成这里做了一个很单一的分析。

参考文献:1 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与铬铁矿矿床的成因关系李彝朱赖民”弓虎军郭波杨涛王飞王伟徐奥2 新疆北山坡一含铜镍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铬铁矿特征研究木柴凤梅1,夏芳1,陈斌1,一,卢鸿飞33 中国铬铁矿床的再研究及找矿前景杨经绥巴登珠徐向珍李兆丽4 云南金宝山含铂钯超镁铁质侵入体中铬铁矿的成因研究马言胜1一,陶琰1,钟宏1,王兴阵35 陈立辉,周新华.2003.鲁西中生代闪长岩中的深源超镁铁质岩捕虏体及其富硅交代特征.中国科学(D辑),33(8):734—7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