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游记》导读完美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西游记》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2.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2.理解小说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西游记》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简要复述《西游记》的故事梗概。

2.教师通过PPT展示《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

第三环节:人物分析1.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性格特点。

(1)唐僧:性格慈悲、善良,但有些天真、懦弱。

他信仰坚定,不畏艰难,始终坚持取经的目标。

(2)孙悟空:英勇、聪明、机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他忠诚于唐僧,为取经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勇敢、善良。

他在取经过程中,为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

(4)沙僧:忠诚、稳重,责任心强。

他虽然性格内向,但为取经事业默默付出,是团队的重要成员。

第四环节:深入探讨1.让学生探讨《西游记》中的寓意,如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等。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西游记》的精神。

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有何提高。

五、课后作业1.阅读《西游记》原著,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寓意,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课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更多指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吗?”2.设计一个小游戏,如“填空接力”,教师说出《西游记》的某个情节,让学生接力补充完整。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二、活动重点、难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中的深刻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特点。

3. 第三课时:解析猪八戒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4. 第四课时:探讨沙僧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

5. 第五课时:研究唐僧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兴趣。

2. 分析主要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这一核心人物,分析其独特的外貌、性格特点及寓意。

3. 解析猪八戒形象教师讲解猪八戒的名字含义,分析其性格特点,如憨厚、贪吃、好色等,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刻画目的。

4. 探讨沙僧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沙僧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其忠诚、憨厚、踏实等特点,并探讨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研究唐僧形象教师详细解读唐僧的形象特点,如慈悲为怀、胆小怕事、立场不坚定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相关章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西游记》的认识和感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内容6.第六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理解这些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7.第七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寓言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8.第八课时:讲解《西游记》中的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意境,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9.第九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形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0.第十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回顾《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西游记》导读课(共5则)

《西游记》导读课(共5则)

《西游记》导读课(共5则)第一篇:《西游记》导读课:教学目标、通过“粗读感知法”和“批注精读法”的阅读,培养学1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通过评书式阅读汇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教学生运用“粗读感知法”和“批注精读法”的方法重点阅读名著。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难点欲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兴特别是不爱阅读名著,学生不爱阅读,设计本环节目的: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主题曲(背景音乐:出示幻灯文字学生齐读:它描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神话故事,它在奇幻的故事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它就是妇孺皆知的《西游记》。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随机了解什么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

第二篇:西游记导读[模版]走进《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精读与跳读的技巧和策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读和跳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精读与跳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对一段文本进行精读和跳读,观察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精读与跳读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可能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他们在区分精读和跳读的场合上还不够熟练,有时候过于关注细节,导致阅读速度缓慢,有时候又忽略了重要信息,影响了理解效果。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概念。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跳读则是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内容。这两种阅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精读案例。分析孙悟空、唐僧等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意。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跳读其他章节,快速把握故事脉络。
2.跳读章节: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快速把握故事脉络,如跳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等。
3.结合精读与跳读,对《西游记》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吴承恩的创作背景,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

这么多特点的呢?
◆精读就是细读,精读就是精思,精读就是揣摩。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 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 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 数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跳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阅读的效率。
名著阅读《西游记》 ——起始课
环节一:导入
1、《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名著,看过与它相关的影视作品吗?请你说说其中有 没有令你难忘的人物和故事? 2、质疑:《西游记》有关的影视作品,对《西游记》中的故事也很熟悉,那么我 们还需不需要读原著了呢?为什么?
需要。因为影视作品大都对原著有所改编,《西游记》的精髓还是在原著中。
环节二:对比影视读名著
1. 欣赏不同版本影视作品中美猴王的形象,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 面,骨在外面。 ——第三十六回 沁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 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 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 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说说:美猴王的美,美在什么方面呢?
——美猴王美在有本领、勇敢等,美猴王还美在善良、疾 恶如仇、对师父忠心……
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找寻原型读名著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提高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增强思维发展与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体包括:1.理解《西游记》的文化背景,体会作品所传递的传统美德;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水平;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名著进行个性化解读,激发创新思维;4.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西游记》这一部古典名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西游记》中的奥秘。
难点解析: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并结合现实生活加以传承。
(4)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难点解析:鼓励学生借鉴《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综合素养。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介绍,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西游记》章节梗概梳理,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要人物形象特点;解读《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忠诚、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通过分析精彩片段,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学生能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学生能够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演,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与背景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化价值。

内容:1. 简介吴承恩及其生平。

2. 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和《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3. 强调《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讲座或视频资料展示。

2. 学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情节概述目标:使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内容:1. 概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

2. 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

2. 小组讨论和汇报。

第三部分:象征意义与神话元素目标:使学生能够解读《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内容:1.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物品和符号,如金箍棒、九九八十一难等。

2. 探讨神话元素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创作寓意故事或解读象征意义。

第四部分:主题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内容:1. 探讨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撰写心得体会或创作相关故事。

第五部分:评价与总结目标:使学生对《西游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内容:1.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活动:1. 学生表演、展示或写作分享。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

2. 相关背景资料。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情节。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4. 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作品主题思想。

2. 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西游记》原著3. 阅读策略指导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西游记》的插图、电视剧片段等,引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作者是谁?主要人物有哪些?二、介绍《西游记》(10分钟)1. 简介作者:吴承恩,明朝文学家。

2. 简介背景:明清时期,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盛行。

3. 介绍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分析故事情节(10分钟)1. 举例分析:选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等经典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等。

四、探讨主题思想(10分钟)1. 提问:作品传达了哪些主题思想?2. 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阅读策略指导(5分钟)1. 介绍阅读策略:略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并运用阅读策略。

板书设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1. 作者:吴承恩2. 背景:明清时期3.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4. 故事情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等5. 主题思想: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坚定信仰等作业设计:1. 阅读《西游记》原著,完成阅读笔记。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者介绍:吴承恩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西游记》创作的影响。

小说概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章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人物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作者背景、小说概述和人物分析等内容。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2 教学内容吴承恩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明代社会、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西游记》的文化价值: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吴承恩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深入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第三章:小说概述与章节结构3.1 教学目标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章节结构。

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3.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孙悟空的诞生、五庄观、火焰山等。

章节结构: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包含十二个章节。

主题思想:修行与成佛、忠诚与背叛、善恶报应等。

艺术特点:神话传说、幽默讽刺、人物描写等。

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基本情节、章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主要人物分析(一)4.1 教学目标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了解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

4.2 教学内容孙悟空的出生和成长:石猴的诞生、学艺、大闹天宫等。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机智狡猾、忠诚善良等。

孙悟空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代表反抗精神、展现人性光辉等。

《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一、课程背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公认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提供阅读导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动机;2. 熟悉《西游记》的主要人物、角色关系和特点;3.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并能进行简要概括;4.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中的主题、道德教育及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介绍《西游记》- 向学生简要介绍《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吴承恩的生平。

- 介绍《西游记》作为一部古代神魔小说的特点,与其他四大名著的不同之处。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游记》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2. 主要人物介绍- 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介绍他们的身份、能力和特点。

- 讨论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协同合作。

3. 故事情节概述- 梳理《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包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旅程,与妖魔鬼怪的斗争等。

- 引导学生对每个故事情节进行简要概括,并思考其中的难题和解决方式。

4. 主题和价值观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中的主题,如、友谊、勇气等。

-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如奉献、忍让和尊重等。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介绍《西游记》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难题和解决方式,以及相关主题和价值观的理解。

-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讨论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思考。

2. 评估方式:-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 书面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个人写作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 《西游记》原著或简化版读本- 课件:包含图片和相关资料- 板书:重点人物和故事情节概述六、教学反思通过阅读导读课,学生能够对《西游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和相关主题有所把握。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体裁——章回体,认识回目,初步把握整本书的大意。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猜读、跳读、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阅读《西游记》,初步感受《西游记》中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鲜活,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

3.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好记录,为持续阅读整本书作铺垫。

教学重点: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猜读、跳读、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阅读《西游记》片段,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坚持阅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情境,激兴趣。

1.识名著,解主题。

借关键词句猜书名:出示单元篇章页上句子: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2.创情境,明任务。

教师介绍: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将要开展“中国古典名著读书展演会”,我们五一班将要承担“《西游记》读书展演会”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制作“西游取经经历导图”。

这节课我们就开启“快乐读书吧”,一起来探游《西游记》之路。

(板题)3.聊西游,激兴趣。

(1)聊内容。

关于《西游记》,你知道什么?(2)聊版本。

同学们,少儿版的《西游记》、连环画以及影视作品都是我们了解《西游记》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我们还得去读吴承恩最初的著作--原著。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

(3)聊作者。

谈成书过程。

活动二:读回目,探内容。

1.读回目,识体裁。

请大家翻开书,仔细读读目录,看看你有哪些发现?2.读回目,知特点。

回目在形式上像对联一样,分上下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3.读回目,探结构。

《西游记》这100回是由哪几个部分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的呢?(1)学生读前言和浏览回目后同桌交流:哪些内容联系起来是一部分?(2)结合思维导图框架,理出全书主要组成部分。

第1-7回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第8-12回讲取经缘由;第13-100回讲西行取经过程。

4.读回目,猜内容。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欣赏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道德修养。

1.2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吴承恩的生平事迹,如生活年代、生平经历等。

2.2 创作背景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如文化、艺术、宗教等。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2.3 作品特点阐述《西游记》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第三章:主要情节概述3.1 故事开篇介绍石猴出世及孙悟空的求学经历。

3.2 师徒四人讲述唐僧招募徒弟的过程及师徒间的矛盾与和解。

3.3 取经之路概述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的过程。

3.4 结局讲解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的归宿。

第四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4.1 孙悟空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

4.2 唐僧分析唐僧的形象特点,如慈悲、坚韧、愚昧等。

4.3 猪八戒分析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如贪吃、懒惰、忠诚等。

4.4 沙僧分析沙僧的形象特点,如沉稳、忠诚、憨厚等。

第五章:作品鉴赏与启示5.1 作品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作品。

5.2 作品启示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3 拓展阅读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第六章:第一回至第五回精读指导6.1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西游记》第一回至第五回的主要内容,包括孙悟空的出生、求学、被封为“齐天大圣”等情节。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如傲慢、无畏、聪明等。

6.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孙悟空的成长历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西游记》名著导读(完美版)

《西游记》名著导读(完美版)

2他021/5方/27 面的性格特征。
5
天蓬元帅猪八戒
忠勇善良,战斗勇猛。
神性
知错能改,贪恋女色,
贪小便宜,耍小聪明, 爱挑拨是非。 人性
2021/5/27
好吃懒做贪睡。 猪性 6
课件视频\wuxingshan.wmv
2021/5/27
7
合作交流学案2
❖ 1.视频演的是原著中的第 七 回《八卦 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
课前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2021/5/27
1
名著导读
---《西游记》
2021/5/27
民勤五中 沈承玳 2
推荐名著
—读书卡片
2021/5/27
3
导读名著
—粗读和精读
1.粗读:快速浏览,整体把握所读 章节的情节和结构。
2.精读:仔细阅读,用勾圈点划
的方式做批注,逐字逐句地深入
钻研,分析人物、品味语言、思
考感悟等。 2021/5/27
4
合作交流学案1
1.粗读原著选文,概括主要情节。
2.猪八戒用了什么方法让孙悟空下山救师父? 请说说你对“义”和“激”的理解。
3.精读选文,交流学案。说说作者是怎样刻 画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的 ?(在导学案上批 注。勾、圈、点、划)课件视频\猪八 戒.mp4
4. 请结合原著其它情节简单说说猪八戒的其
人性
2021/5/27
9
质疑名著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一千个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
2021/5/27
10
感悟名著
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从名 著中所领悟的道理(《西游记》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西游记》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版本等。

2. 把握《西游记》的主要内容,理解其象征意义和寓意。

3. 了解《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情节。

3. 《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如对人性的探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等。

4.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介绍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一至第五回,了解故事情节。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西游记》中的一个象征意义或寓意。

第二章:《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一、教学目标:1. 认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2. 分析《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二、教学内容:1.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2.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和塑造手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分析唐僧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2.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3. 分析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4. 分析沙僧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5. 总结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阅读《西游记》第六至第十回,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西游记》中一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西游记》中的情节安排一、教学目标:1. 理解《西游记》中的主要情节,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

2. 分析《西游记》中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领悟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以及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简介。

2. 主要角色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作品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民间文化在《西游记》中的表现,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5.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创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法: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民间文化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片段,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民间文化表现,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5. 第五课时:阅读经典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进行讨论和赏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西游记》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民间文化方面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经典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读后感、评论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西游记》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阅读和查阅。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和寓意,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吴承恩,明朝文学家,代表作《西游记》。

2. 选段阅读:第一至三回“大闹天宫”片段。

3. 人物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形象特点。

4. 神话色彩: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寓意。

5.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传达的反抗、斗争、忠诚、勇敢等品质。

三、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和作品概况。

2. 人物形象分析和神话色彩解读。

3. 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难点1. 神话色彩的识别和寓意分析。

2.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作品概况、人物形象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以选段为例,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神话色彩。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概况。

2. 分析人物形象: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特点。

3. 解读神话色彩: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

4. 探讨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勇敢斗争等。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案例分析】教师以选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游记》的价值意义。

【课后作业】1. 完成阅读:《西游记》第一至三回。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作者背景、人物形象、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2024版名著导读《西游记》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名著导读《西游记》ppt课件完整版

名著导读《西游记》ppt课件完整版•引言•《西游记》主要人物及特点•《西游记》故事情节梳理•《西游记》文化内涵解读目录•《西游记》跨媒介传播与影响•《西游记》阅读方法与建议01引言名著《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唐朝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孙悟空等主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传奇历程。

该作品融合了儒、释、道等多元文化,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修行的艰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及创作背景《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他通过借鉴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多种素材,创作了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社会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本次导读目的与意义本次导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导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西游记》主要人物及特点聪明机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忠诚勇敢孙悟空01020304孙悟空具有极高的智慧和谋略,在取经过程中多次化解危机。

他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奇法术,能战胜许多妖魔鬼怪。

孙悟空不畏强权,勇于反抗不公,如大闹天宫等事迹。

他对唐僧忠诚耿耿,一路保护师傅完成取经任务。

唐僧唐僧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不惜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他具有慈悲心肠,总是关心他人,对徒弟们充满爱心。

在取经过程中,唐僧面临无数诱惑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不为所动。

作为出家人,他严格遵守佛教戒律,以身作则。

虔诚向佛慈悲为怀意志坚定严守戒律憨厚朴实贪吃好色战斗勇猛知错能改猪八戒猪八戒性格憨厚朴实,有时显得有点笨拙,但非常可爱。

虽然有些缺点,但猪八戒在战斗中勇猛无比,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中,学生将学习《西游记》的部分章节,如《猴王出世》《官封弼马心何足》。

本节课为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为后续深入阅读做准备。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西游记》的部分章节,学生能够理解名著中的经典故事,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对古典名著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习了《草船借箭》等课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古典名著中的神话故事和奇幻元素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乐于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和难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由于《西游记》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学生可能对某些章节的理解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可能对名著中的深层次主题和寓意把握不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 软硬件资源:《西游记》纸质书籍、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2. 课程平台:无特殊要求。

3. 信息化资源:无特殊要求。

4.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讨论互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导读教学内容: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

因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安排了名著导读,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理念: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读了也不觉其“名”在何处。

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了名著导读课,导好了,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名著宝藏的大门;导不好,让学生对名著敬而远之。

所以我们应该在“导”上下功夫,在“导”上作文章,这就要求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快乐地阅读,获得知识情感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名著,终生受益。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试图从学生熟悉的、有感染力的歌曲引入,按“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凝思《西游记》”的思路,从“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明主题、析写法、做练习”的过程安排了“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三个活动。

采用读写听说相结合,思记同步的方法。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达到熏陶情感、鼓舞精神的作用。

学生分析:《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神话小说,很多小孩就是听着《西游记》的故事,看着《西游记》的动画、影片长大的。

因此,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西游记》应该是非常熟悉。

可是他们大多只是对人物本领的了解,故事情节的熟悉,而对《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等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并解读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2.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3.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热身:1.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远望《西游记》1、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主题歌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1)、请把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

A、作家点击(多媒体展示)。

吴承恩(约1500—1582),号射阳山人,江苏山阴(今淮安)人。

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

“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观)之风。

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人物志》)。

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

六十多岁时,因家贫母老,无以赡养,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

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不久又拂袖而归。

晚年写了《西游记》。

其他诗文著作很多,死后大多散失了。

后来,他的亲戚邱正纲收集他遗存的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

B、作品溯源(多媒体展示)。

《西游记》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

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

为了求解经义,玄奘出游十七年,行程数万里,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

他传奇式的经历,在异域的奇特见闻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玄奘回国后,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后由其门徒辑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此后,佛教徒为了扩大影响而对取经故事着力渲染,使之日益神奇。

宋元时代,说话中出现了讲经的门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讲经的产物。

到了元代,西游故事基本定型。

吴承恩正是在上述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2)、以小组为单位,对全书的主要内容及结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面内容,进一步明确全书的内容结构。

引导明确:《西游记》共100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

全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由、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组成。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由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作者、背景及主要情节等方面全方位的了解这部伟大的小说,为后面人物的解读打下基础。

)二、走进《西游记》1.《西游》故事会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

请看大屏幕!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 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设计意图:这些故事都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

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让学生说故事,主要是让他们重温西游记当中的精彩片段,加深对人物的了解,另外就是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2.《西游》人物辩论会过渡语: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可谓是人物繁多,在这里我们不能一一细数,就只能看看师徒四人吧。

(显示四人剧照。

)请选择一个精彩片段或你最喜爱的片段,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

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孙悟空和另一个人物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给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个性化体验,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意见,初步解读人物。

学会全面、公正地欣赏别人。

)3.《西游》美景旅行社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相关的情节、景物描写的赏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小说阅读的鉴赏方法。

)三、凝思〈西游〉1、明主题(1)过渡语: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

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

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2)过渡语: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师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2、析手法师引导: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师结:(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3、练兵场课外查找《西游记》的相关资料,选择一个专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可以对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或对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进行研究,然后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1000字以上的研究性小论文。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说现实意义及写作技巧的探讨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课堂学习方法总结,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总结: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它给予心灵以滋养,。

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两节课是不能领会它博大精深的内涵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期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品味揣摩一下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让名家名篇真正叩开我们大家窥探心灵的窗扉,去掀开我们触摸人生的金页,去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