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1
20课 西学东渐讲解
![20课 西学东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c4f16f5d5bbfd0a795673c5.png)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后期
体 中
用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列强“商战” 思想:主张西学
影响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②学习西西方方“的长科技学”技的术目,的主是要什是么军?事技术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抵们御该外如来何侵评略价他们的 活动?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局
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限
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性
③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学习层次浅。
思想家 代表作
活动、思想
影响
康 有 为
《新》 《孔》
实践:万、变法 特点:中+西
方法:移花接木?
提供依据 “大飓风” “大喷发”
梁共同点(即①维民权新思思想 想的内容):
启超挽《通救变议法民》 族危② ③君 变机主 革;立 教宪 育发的 (展必 科然举资性)本主义;
谭主张开国会提倡、自兴由、民平权等 、实行君主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潮
背景: 目的: 主张: 论战: 影响:
产生的背景
①政 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阶:19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 想:西学迅速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的启蒙作用。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西学东渐1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西学东渐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389427d0b1c59eef8c7b4c6.png)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解析:随着鸦片战争的发生,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追求振兴与富强的主旋律,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艰辛不懈的抗争与探索,形成了波澜壮阔、与时俱进的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地走向复兴。
思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单元导读)教学内容:I、西学东渐含义:在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和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交汇、碰撞,并逐步深入传播,同时催生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过程。
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19世纪40年代—90年代(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的发生,出现民族危机(直接)(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根本)(3)思想领域冲突①统治思想——②学术思想——③开明地主、知识分子——2、代表鸦片战争期间(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主要活动:②主要思想:③评价:A、地位——B、作用——(2)魏源——《海国图志》①依据——②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当时最详尽)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途径、内容、目的)爱国性、进步性、局限性4、结果及原因(1)结果:没有完全付诸实践(2)原因:A、清政府的腐败 B、闭关政策的阻碍 C、地主阶级的局限性5、评价(1)进步性:①促使新思想的萌发(核心、目的)②激励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③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①姚莹——《康輶纪行》②徐继畬——《瀛环志略》(历史地理、政治制度)(2)局限性(实践、根本目的)(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思想1、背景(1)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①国内——②国外——(2)西学的传播扩大①传播基地——②传播方式——设立企业、翻译书籍、报刊杂志、新式学堂、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出洋考察等。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0课_西学东渐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20课_西学东渐_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00844f27d3240c8447efa5.png)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19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必要性: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可能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3)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代表(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意义(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围绕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派别(1)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主张“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3.影响: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1.产生原因(1)中法战争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2)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2.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①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目的: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③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2)梁启超:①代表作:《变法通议》。
②主要思想: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高中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ppt
![【高中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4565e2da38376baf1fae51.png)
东西两大洲,不能在分离了, 谁是多识底人们呀,应明白这些吧! 两世界相互研究,即是我的希望, 东西互相联系,也是我的希望。
----歌德《东西方诗文集》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 早期的西学东渐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 早期的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5a2252257375a417866f8f18.png)
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 年)。他9岁入耶稣会学校,19岁在罗马 加入耶稣教会,自愿到远东任教。1582 年(万历十年)8月,利玛窦远涉重洋 来到澳门,开始了在中国近30年的传教 生涯。经明朝万历皇帝特批,利玛窦死 后被葬在北京。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 提欧· 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 利玛窦的苦恼
利玛窦规矩
• • • • 入乡随俗(接近)----平等 科技吸引(交往)----友谊 接近官员(深入)----适应 文化对接(核心)----尊重
利玛窦曾经说过: “自己已经”用对中 国人来说新奇的欧洲 科技知识震惊了整个 中国哲学界。”
初到中国内地传教时的利玛窦
儒生装扮的利玛窦
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德
乾隆时期在圆明园 中增建西洋建筑与景观, 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设计。
三.西学东渐的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尤其是西方文艺复 兴后的科学技术的引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 上具有积极意义。
1.使中国人开阔了眼界,从而得以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 西方世界。 2.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 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上海徐家汇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
上海历史名人 ——徐光启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 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
早期:明末清初
一.西学东渐的背景——传教士来华
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倾慕东 方已久; 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地提供了 落脚处;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东方发 展;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李之藻与傅汎际合译《谈天》 (亚里士多德) 欧洲古典哲学 安文思翻译《超性学要》 (托马斯阿奎那)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9a78cac9f121dd36a32d82d7.png)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一: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二:西学东渐阶段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三:西学东渐的传入过程1、中西交往由来已久,有记载的直接往来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后几乎历代不竭。
16?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耶稣会传士发挥了主要作用。
其中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最为突出。
2、来华的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的传教地位,尽力地结交士大夫,讨好皇帝。
在此过程中,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明成果带到了中国。
1601年,利玛窦向明神宗万历皇帝进献了《坤舆万国全图》,这使他引进的西方世界地图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利玛窦是第一个将世界地图传入中国的人,同时也就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介绍进来,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制图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开明士大夫如徐光启等人,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6ffb6c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2.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2、西学东渐阶段: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3、西学东渐的传入过程:1、中西交往由来已久,有记载的直接往来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后几乎历代不竭。
16?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耶稣会传士发挥了主要作用。
其中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最为突出。
2、来华的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的传教地位,尽力地结交士大夫,讨好皇帝。
在此过程中,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明成果带到了中国。
1601年,利玛窦向明神宗万历皇帝进献了《坤舆万国全图》,这使他引进的西方世界地图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利玛窦是第一个将世界地图传入中国的人,同时也就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介绍进来,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制图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开明士大夫如徐光启等人,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3、传教士客观上在当时承担起了西学东渐的历史使命。
他们具有开拓性的工作,构建了中国近代科学基础的主要方面。
于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的经验科学不再明确地划分为西方的或中国的,而是已成为"近代科学"。
第20课-西学东渐——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20课-西学东渐——高二历史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16b35867fe4733687e21aad0.png)
第20课西学东渐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问题:(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364e63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0.png)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早期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欧洲的科学、哲学、文化和技术开始向东方(亚洲)传播和影响的过程。
这一时期,西方的知识和思想在东方的传播,不仅加深了两地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西学东渐的起始可以追溯到葡萄牙航海家达·伽玛发现航海之路,成功抵达印度的喀拉拉海岸。
这一事件不仅开启了欧洲人到达印度及东南亚的航海时代,也为西方国家的航海探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随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建立贸易站点和殖民地,向东方传播着西方的知识和文化。
西学东渐最为明显的体现在科学和技术领域。
由于欧洲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学者开始涌入亚洲,为当地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构造,推动了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荷兰商人和科学家安东尼·凡·莱文霍克在17世纪发明了显微镜,将其带入亚洲,这不仅使当地科学家能够观察微小物体,发现许多新的生物种类,也为医药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西方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知识也逐渐传入亚洲,对当地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和文化方面,西学东渐也为东方国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开始渗透到东方社会中,影响了东方人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例如,欧洲的启蒙运动及其强调个体自由和民主的思想为亚洲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推动了东方国家的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
此外,西方文化的其他方面,如音乐、艺术和建筑等也逐渐传入亚洲,拓宽了东方国家的文化视野和表达方式。
然而,西学东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技术和资源的不对等,西方传入的知识和技术有时对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体系产生了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文化失衡。
其次,西学东渐的传播并非完全无偏的,一些西方的偏见和歧视也被带入到东方国家,导致了文化的冲突和分化。
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c8a2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a.png)
2.选做作业:
(1)搜集有关早期西学东渐的史料,如图片、书籍等,进行整理和分析,以PPT形式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2)采访一位对早期西学东渐有深入了解的专家或学者,整理采访内容,撰写一篇访谈录。
3.拓展作业:
(1)阅读一本关于早期西学东渐的专著或论文,总结其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2)观看一部与早期西学东渐相关的纪录片,分析其对早期西学东渐的呈现和评价,撰写一篇观后感。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注重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2.作业格式规范,字数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合作等,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团队合作能力等。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阐述这些代表人物的成就和贡献,以及他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4.分析早期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科技、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影响;
5.讲解早期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早期西学东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思维火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高二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
![高二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799d329d6bec0975f465e2ed.png)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7、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 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 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 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商富即国 富……此西 国所以恃商 为国本欤。 --王韬 《弢园文录》 卷十
王韬
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 商战--郑观应《盛世危言》
郑观应(塑像)
思想嬗变: (1)中法战争之前 ——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 支持中体西用 A、思想立场: B、主要活动: 斥责顽固派;投身洋务运动 王韬、郑观应 C、代表人物: (2)中法战争之后 ——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洋务弊端暴露,发觉富强之本在于 A、原因: “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 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思想主张: C、影响: 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启蒙作用
视野拓展:
倭仁(1804—1871),蒙古正 红旗人。长期反对清政府兴办洋 务。1871年授文华殿大学士,遗 著辑为《倭文端公遗书》。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 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 在技艺。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 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25日大学 研究保守派倭仁的著作 士倭仁折》
二、内容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体用之争 洋务派 顽固派
视野拓展: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c1366827bcd126fff7050bbb.png)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从图片看,在近代前夕,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如何?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在观念上处于一种什么状况?鸦片战争中西联系相应扩大中国封建专制日益衰弱(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日渐崛起(侵略扩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图片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局面?内忧外患西学传播扩大,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三.维新思想三.维新思想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三.维新思想材料二:瓜分危机加速了1898年维新运动的到来,实际上这场运动已积蓄了十年的能量,因为自从1885年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自强运动的失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民族工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后民族危亡加深洋务运动失败暴露问题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三.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积极宣传民权思想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必然性;(浙江)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高中历史优质课件精选——《西学东渐》
![高中历史优质课件精选——《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7533d085866fb84ae45c8ddd.png)
── 魏源《海国图志·原叙》
问题:魏源在学习西方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实支配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 其在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为西学在中国传播打开了的通道。
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堂堂,论政 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 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 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做了准备。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20课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 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它对中国 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通常可分为是指明清之际以及晚清民国初期两个时期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史实和影响?
利玛窦
徐光启
影响: ★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 了生机 ★促进了明清之际进步 思想的产生
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
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时制宜,诚非得已。”
廖寿恒:“宜如何变法?”
康有为:“宜变法律,官制为先。”
李鸿章:“然则六部尽撤,则倒尽弃乎?”
康有为:“今为列国并立之时,非复一统之世,
今之法律制,皆一统之法,弱亡中国,皆此物也,诚
宜尽撤,即一进不能尽去,亦当斟酌改定,新政乃推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京师同文馆
20课-西学东渐
![20课-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aec605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3.png)
请回答
(2)材料二反应了魏源什么思想?应该怎样评价?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
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旳,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 (3)从师夷内容和目旳看,林、魏思想有何不足?
停留在学造器物层面;维护清朝统治
曾国藩
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19c40s)第一步 二、体用之争—(19c60—90s)大争论
因为他们都代表了 地主阶级旳利益
本质目旳都是为了维 护清王朝旳封建统治
洋务派主张采用西方 实用科技来维护中国 固有旳封建制度和纲 常礼教;顽固派主张 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 旳政治文化格局
早期维新派和洋务派分道扬镳旳 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 动旳弊端:
王韬
怎样评价早期维新派主张?
C. 开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先河
D. 是领导禁烟运动旳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谋求变化现状旳道路和学习
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
A、统治集团中旳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旳商人
D、下层群众中旳先进者
4、“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
2、体现 (1)中体西用含义 (2)(2)洋务派、顽固派主张旳异同 (3)(3) 早期维新派主张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为首旳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旳思想。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中国老式文化为立国之本,以西方近代文化为辅助 治国旳手段。
10.反对封建旳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旳维新思想家
是(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严复
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
![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aec068f7f524ccbff021842f.png)
利玛窦规矩
• 入乡随俗(接近)----平等 • 科技吸引(交往)-----友谊 • 接近官员(深入)-----适应 • 文化对接 (核心)-----尊重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 付文治
大三巴 宗教改革
忽必烈接见马可 · 波罗
传教士来华的时代背景
• 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 方倾慕东方已久;
• 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 地提供了落脚处;
•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 向东方发展;
•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 政策。
传教士的精神
• G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帝) • Perseverance(毅力) • knowledge(学识)
为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折扇题诗
• 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 • 刹刹标名姓,山山纪水程。 • 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 • 观光上国未?中天日正明。
-----(明)李贽
鹅黄色的朦胧异香……紧接着来了一出,蹦鹰小路翻两千五百二十度外加羊乐蒜头旋十五周半的招数,接着又搞了个,团身鹏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一百周的沧 桑招式!最后颤起犹如灯柱似的肩膀一颤,快速从里面跳出一道银辉,他抓住银辉俊傲地一摆,一样明晃晃、凉飕飕的法宝『彩霞踏祖信封本』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 这件神器儿,一边闪烁,一边发出“咝咝”的美音!。忽然间X.妮什科招待急速地使了一套盘坐抽动望灌木丛的怪异把戏,,只见他青远山色镊子般的嘴唇中,萧洒 地涌出九片庄园铜筋马状的银剑,随着X.妮什科招待的晃动,庄园铜筋马状的银剑像喷泉一样在双脚上傲慢地捣腾出隐隐光网……紧接着X.妮什科招待又发出四声 怪绿灾难色的猛爆狂叫,只见他墨灰色土豆似的六对翅膀中,轻飘地喷出七道吊灯状的深峡煤角鸟,随着X.妮什科招待的旋动,吊灯状的深峡煤角鸟像彩蛋一样,朝 着月光妹妹空灵玉白的嫩掌斜摇过来!紧跟着X.妮什科招待也飞耍着法宝像报亭般的怪影一样朝月光妹妹斜旋过来月光妹妹悠然转动思维离奇的精灵头脑一挥,露出 一副迷离的神色,接着耍动玲珑活泼的美鼻子,像中灰色的玉蹄森林鲨般的一转,闪亮的清秀流畅的肩膀猛然伸长了二十倍,极似玉白色样的额头也顿时膨胀了三十倍 !接着灿烂闪耀的披肩金发整个狂跳蜕变起来……丰盈饱满、弹力强劲的屁股跃出淡灰色的缕缕异云……轻灵似风,优雅飘忽的玉臂跃出纯蓝色的丝丝怪热!紧接着演 了一套,摇驴糖人翻两千五百二十度外加鹅啸菊花旋十五周半的招数,接着又耍了一套,云体驴窜冲天翻七百二十度外加狂转十九周的恬淡招式。最后扭起弹力强劲的 屁股一扭,狂傲地从里面涌出一道妖影,她抓住妖影冷峻地一颤,一样亮光光、银晃晃的法宝⊙金丝芙蓉扇@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奇物儿,一边颤动,一边发出 “啾啾”的疑声……忽然间月光妹妹急速地秀了一个滚地扭曲摘鹿怪的怪异把戏,,只见她极似玉白色天穹样的额头中,猛然抖出九团甩舞着⊙玉光如梦腿@的魔堡灰 须龟状的水闸,随着月光妹妹的抖动,魔堡灰须龟状的水闸像龟妖一样在双脚上傲慢地捣腾出隐隐光网……紧接着月光妹妹又发出八声浓冰色的俊傲怒叫,只见她思维 离奇的精灵头脑中,快速窜出八缕旋舞着⊙玉光如梦腿@的履带状的森林玻璃耳虎,随着月光妹妹的转动,履带状的森林玻璃耳虎像布条一样,朝着X.妮什科招待暗 灰色龟壳似的手掌斜蹦过去!紧跟着月光妹妹也飞耍着法宝像报亭般的怪影一样朝X.妮什科招待斜跃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水白色的 闪光,地面变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https://img.taocdn.com/s3/m/eb402c84e53a580216fcfe66.png)
康有为
谭嗣同
顽固势力
慈禧 荣禄 李鸿章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顽固派
论 战
(2)内容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实质: 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专制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4)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 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 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 赋税、武备等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VS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 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A 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B 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 播,没有实践
第20课 西学东渐
《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 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 观点,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 本书了解到现在世界的发展状况,产 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很短的时间 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 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对日本后 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 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 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 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了,反 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 过来侵略了中国。 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 先行者之一。 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远东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西学东渐1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西学东渐1](https://img.taocdn.com/s3/m/e025db756c175f0e7dd13709.png)
自主、合作、探究
任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容闳时代表 现为如何让中华民族从泥沼中站起来,但中国 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结合当今 中国国情,写一篇200字的小论文。
要求: 1、要充分借助教材、整合课程文本以及所补充 史料。 2、论文可以结合容闳的人生经历,思考并写出 自己的观点,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相同点:
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
三.维新思想
1、早期的维新思想
主干知识回顾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演 ②享有自由权利
论
第一人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 子“托古改制”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 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 “托古改制”范本。
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托古改制、传播西学、移花接木
魏源思想主张?
《海国图志》:
3、影(响1):“?开眼看世界”的师思夷想长发展技成以为制一夷股社会思潮。 局(限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
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魏源和《海国图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
局限:领单纯要学新习,西思方想技要术,旧维。护”封建) 统治。
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2019年11月整理)
![高二历史早期的西学东渐(2019年11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a2e5c7dd3383c4ba4cd22f.png)
利玛窦规矩
• 入乡随俗(接近)----平等 • 科技吸引(交往)-----友谊 • 接近官员(深入)-----适应 • 文化对接 (核心)-----尊重
传教士的精神
• God(上帝) • Perseverance(毅力) • knowledge(学识)
中 华 世 纪 坛
•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 名人,其中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一位是马可波罗,一位就是利玛窦。
韶关易服与利玛窦画像
利玛窦到韶州后,依然 是光头僧服,但仍感难以融 入中国社会。1594年,他听 学生瞿太素讲:实际上,僧 人在官员与百姓眼里地位并 不高,中国人普遍尊重的是 读书人。于是,经范礼安神 甫批准,利玛窦开始留须发, 改戴儒冠,穿儒服。
1610年利玛窦得了一场重 病,死在北京。利玛窦的中国 门徒游文辉,为了纪念先师, 在斯人已去的情况下,创作了 利玛窦儒服像,为后世留下了 一代大师的儒雅风采。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 付文治
大三巴 宗教改革
忽必烈接见马可 ·波罗
传教士来华的时代背景
• 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 方倾慕东方已久;
• 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 地提供了落脚处;
•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 向东方发展;
•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 政策。
• 马可波罗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 利玛窦则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 1602年 利玛窦著《坤舆万国全图》。 • 1605年 利玛窦著《乾坤体义》 《四库全书》称之为“西
学传入中国之始”。 • 1607年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译欧几里德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教学目标]1.知道利玛窦来华的基本情况;了解早期西学传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方面的内容;掌握早期“西学东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积极意义。
2.通过对传教士的代表人物利玛窦来华传教历史的学习,掌握早期西学东渐的背景和状况;通过对利玛窦和徐光启、李之藻合作的史实探察,感知早期西学东渐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大量历史信息的冲击,基本归纳整理早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能够正确分析早期西学东渐的相关评价。
3.通过传教士来华和西学的传入历史的学习,认识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重要内容,树立平等对话是人类交往的正确方式。
理解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发展的趋势,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意识,抛弃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中外交往意识和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学的传入难点:评价西学东渐说明:1.传教士来华始自唐朝以前,但超出宗教内容,进行科学文化传播是在明末。
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西学传入是鲜明的特征。
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看,对明末知识分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对以后历史发展和对今天现实的警示意义上讲,早期西学东渐也是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2.从知识积累上看,学生还没有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储备。
从历史的复杂性来看,一是涉及到精神文化领域的交往,层次较高,其次是新航路发现、殖民、基督教传播、科学文化交流等内容交叉在一起,头绪比较多。
从西学东渐这件事情来看,发生在真正的世界历史出现的时代交叉口,纵横理解和评价的难度自然增加。
[教学设计]1.悠久历史联接东西双方---导入新课:回顾历史引导解决什么是西学东渐,不仅导入新课,而且提醒学生关注西学东渐的内容突破了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传统和藩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同时运用马可波罗这样已经学过的内容又可直接导入传教士来华背景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来把握历史的能力。
在远古时代,东西双方在对方眼中都是一个梦,一个神话。
希腊人最早把中国人称为“赛里斯人”,“身高达十三肘尺”,“寿逾两百岁”,“皮与河马相近,故万箭不能入”,中国人简直是半人半仙。
我们的《山海经》也说西方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西方人在中国人的眼里也是半人半仙啊。
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汉王朝到宋王朝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这古道悠悠的漫长商道上,美丽的丝绸作为主要介质在沟通东西方,可见,那时交流的主体是什么呢?预设答案:器物交流占主体。
是啊,到13世纪,蒙古人西征,把欧亚的交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看看频幕上的这幅画面,此时有一个欧洲人倍受大元皇上忽必烈的亲睐,这个人是谁?他有何贡献?预设答案:是马可•波罗,他后来向欧洲口述了,《马可•波罗行记》激发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兴趣和信心勇气,大航海时代来临了。
这件事情说明东西方交往还是持续了传统,书中重点介绍的是中国的富庶繁华。
物质交流还是核心内容。
因此刺激了东西方新航路的发现,15世纪的大航海一开始,真正的世界历史也就开始了,中国也被纳入了世界体系之中,请观看一个画面,这仅有一面墙的天主教堂是什么地方?这里为何有天主教堂?预设答案:澳门,因为在明朝后期,葡萄牙殖民者已经占据了我国澳门。
好的,殖民者利用澳门基地创建了太平洋丝绸之路,但还是为了物质利益。
可是能获取高额利润的商业,更加顺利安全的航行,为大量的欧洲人来华提供了经济的、地理的诸多方面的便利。
也就在这个时期,西欧天主教一家天下的历史被打断了,请看画面,这是著名的德国人马丁•路德,他在1517年发动宗教改革运动,新教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天主教为了捍卫其地位,大量选派如耶稣会士这样的精英力量四处传教,扩大天主教阵地,这件事以后还要详细讲述。
这里,我们已经关注到一个问题,代表基督教文明核心的或者说是思想的东西---即基督教就被这些传教士带到东方,与以前的东西方交往大不一样了。
东西方在继续大量的物质交往的同时,增添了新的内容,那就是正在变革的思想文化。
以此为内容的交往我们称为“西学东渐”。
中国历史上的西学东渐有两次,这第一次就是明末清初发生的,我们把他叫做“早期的西学东渐”。
2.搭建西学东渐平台---把基督介绍给中国:通过以上学习总结传教士来华的国际国内背景,同时鼓励和引导同学从东西方角度回顾最近所学的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然后以利玛窦为代表通过叙事的方法去理解传教士来华后的传教活动,掌握他们的活动特征,对他们的活动目的进行评价。
看来传教士来华是有许多原因的,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和以上所讲内容归纳一下。
预设答案: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地提供了落脚处;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东方发展;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16世纪中叶开始,天主教耶稣会士远涉重洋,源源奔我明朝帝国而来。
物质交流是为用,好理解,容易成功。
可是当异质文化碰撞,必然会遇到无法想象的阻力。
应当说是历尽千辛万苦。
从当时中国著名思想家,江南泰西学派的重要人物为著名传教士利玛窦的折扇题诗,就可见一斑。
(见材料1)利玛窦从南而北,自1582年来华直到1610年在北京去世,时间长达27年9个月,是名重一时的传教士之一。
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人,请看书中利玛窦的画像。
在观察中,我补充一些资料:1582年,利玛窦刚来中国在广东肇庆传教时,与他师傅罗明坚二人仿照中国和尚的样子,剃光头发,改穿僧服。
以后进入内地,随着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在到韶州、南昌、南京后改穿儒士服装,去世时,其弟子游文辉为怀念而创作了利玛窦油画像。
你们觉得这种服装的改变是为何?预设答案:融入中国社会,取得中国人的认同。
开展传教活动。
请大家浏览教材上利玛窦的事迹,想象利玛窦有一定的成功是依赖于怎样的做法?预设答案:入乡随俗;科技吸引;接近官员;文化对接。
从他的事迹来看,利玛窦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位博学的人。
我感觉他更是一个智者。
康熙大帝所指的利玛窦方式就是他以尊重和平等对话的方式推动异质文化的交融。
由此,我就想是什么促使他们百折不回?那时殖民者到澳门是谋财,是梦想用武力征服东方,换取现实的天堂般生活;而这些传教士却梦想用文化征服东方,这要靠什么支撑艰苦的传教活动呢?讨论总结为:God(上帝),Perseverance(毅力),friendship(友谊),knowledge(学识)日本作者平川佑弘在《利玛窦传》一书中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
而在2000年在首都北京的中华世纪坛雕塑的百位影响中华历史名人雕塑中,有两位外国人位列其中:马可•波罗,利玛窦。
正如有学者指出,前者是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而后者是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你会怎么理解呢?预设结果:前者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繁华发达,燃起了西方寻找新航路的激情,改变了世界。
后者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引发了中西文化的第一次碰撞,某种程度改变了中国。
3.结出西学东渐硕果----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反复通过材料和教材总结早期西学东渐的具体内容,构成早期西学东渐完整的知识结构,接着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分析早期西学东渐在当时的不同反响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肯定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文明交往,文化交融是人类的智慧,是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利玛窦不仅给中国送来了时间(自鸣钟、日晷、沙漏等),还送来了空间(世界地图)——全新的空间概念。
那么究竟这些传教士带来了什么让我们如此关注呢?除了基督教以外,还有什么?请大家根据我提供的先看教材填写早期西学东渐内容列举表:在难于填写的项目上清参照我提供的材料,(见附录材料2)。
由此,我们看看两个评价。
(见附录材料3、4)。
你认为两人的评价侧重于什么方面?引导出预设结论:前者侧重西学东渐;后者侧重宗教传播的作用。
这真是一次大碰撞啊!从民间到官员朝廷,从百姓到皇上,从沿海到京城,从自认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建筑工程到艺术领域,可以考证的事情还很多,可以思考的角度也不少。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文化交流是否少了一些什么?引导出一些思考:没有正规学校和机构,没有中国留学生去西方,科学并没有独立,与神学、儒学、政治搅和在一起,东西方思想文化尚处于初步结合时期。
无论如何,丝绸之路1300年后出现了马可•波罗,又300年后来了利玛窦。
可以说,如果没有利马窦,如果没有李之藻、徐光启,我们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启蒙还要晚不知多少年。
在当时可喜的是有一批人出现了觉醒。
比如徐光启,他不仅致力于西学的传播研究,甚至想去西方直接见识,教材55页的知识链接中提到的朱宗元认识到了中国已经出现的严重差距。
这些都足以说明早期西学东渐的重大影响。
但也有让人懊恼不已的场景。
利玛窦献上的世界地图被皇帝做成了屏风,根本没有去注意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太平洋和长城以外的世界!西洋钟、望远镜,这些本有着科技含量的东西来到当时的中国却成了达官贵人手中的玩物。
利玛窦去世时差一点在北京都不能安葬,还是在许多人的力争下安葬。
但墓葬后来还遭到几次毁坏。
或许当时,传教士们也许一边用这些东西贿赂官员,一边在内心对大明王朝、大清帝国感到不屑。
在一个把科技当作“奇巧之术”而摒弃、蔑视的国家里,这些东西的价值仅在于它可以使传教士能够登陆,能够传教!利玛窦自己就在札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应该谈淡硝石;这种东西相当多,但并不广泛用于制备黑色火药,因为中国人并不精于使用枪炮,很少用之于作战.然而,硝石却大量用于制造焰火,供群众性娱乐或节日时燃放.中国人非常喜欢这类表演,并把它当作他们一切庆祝活动的主要节目。
他们制作焰火的技术实在出色,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他们不能用焰火巧妙地加以摹仿。
他们尤其擅长再现战争场面以及制做转动的火球,火树、水果等等,在焰火上面,他们似乎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
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所以金庸大师在武侠小说《碧血剑》中就有一个利玛窦制造火药武器训练人员帮助袁承志的情节,发明者成立学生!这足以让我们深思。
4.穿透历史看世界----把世界给每一个人16世纪,有人把他称之为一个“革命的时代”,东西方已经出现了两种交往方式,澳门标志着殖民方式,传教士标志的利玛窦模式。
两相对比,我们有怎样的感慨呢?后来的殖民者更加肆无忌惮,把文化也拿来做为殖民的遮羞布,演绎了一次次东西方关系的悲剧,直到今天还无法摆脱东西方关系的正常道路上来。
东西方交往在以后走上了人们不愿意的道路上了。
往事不能追悔,但来者犹可追。
1983年,台湾举行利玛窦来华传教400周年纪念活动。
发行了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