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

合集下载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篇本纪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作者司马迁。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秦始皇本纪原文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于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

攻魏垣、蒲阳。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毐等败走。

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尽得毐等。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车裂以徇,灭其宗。

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

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

是月寒冻,有死者。

杨端和攻衍氏。

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桓齮为将军。

齐、赵来置酒。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

韩王患之。

与韩非谋弱秦。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疆,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作者:潘竑历,邹懿臻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1期摘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整个《史记》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司马迁在最后评述时引用了整篇《过秦论》,这是在《史记》全书中也仅此一见。

由此可见该卷的价值与其它卷不同。

由于当时编写条件差,而且史料众多,司马迁在编撰的时候不免有一些错误。

但这些错误并不影响我们通过阅读该卷了解整个秦朝的兴衰历史。

本文也仅仅是列出了该卷的十分容易发现的错误,希望对以后阅读该卷提供微小帮助。

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本纪;错误;校对;价值《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司马迁承其父司马谈之志,任太史令,完成此著作。

为写此作,司马迁曾漫游各地、了解民俗、采集传闻、博览群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终成此书。

郑樵曾形容这部书“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鲁迅先生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也因其治史的态度为后人称赞。

但人非圣人,《史记》所记,上古传说时代至西汉汉武帝时期,上下横跨几千年,拥有大量历史资料,编史工作繁杂,不免出错。

又因司马迁将不少民间传闻编入其中,使得部分史料并不十分可信。

如《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有: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①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②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③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④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⑤蒙骜、王齮、⑥麃公等为将军。

⑦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注①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

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

注②正义质音致。

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

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

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

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是也。

注③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

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正’。

”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

”索隐系本作“政”,又生于赵,故曰赵政。

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

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

始皇以正月旦生于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注⑤集解文颖曰:“主厩内小吏官名。

或曰待从宾客谓之舍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龁’。

”索隐蒙骜,齐人,蒙武之父,蒙恬之祖。

王齮即王龁,昭王四十九年代大夫陵伐赵者。

正义齮,鱼绮反。

刘伯庄云音绮。

后同。

注⑦集解应劭曰:“麃,秦邑。

”索隐麃公盖麃邑公,史失其姓名。

正义麃,彼苗反,盖秦之县邑。

大夫称公,若楚制。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①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熴、有诡。

②岁大饥。

四年,拔熴、有诡。

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③燕、虚、长平、④雍丘、山阳城,⑤皆拔之,取二十城。

《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

《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

《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秦始皇本纪,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的内容。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嬴政及秦二世赵胡亥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

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

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

文公使人杀子圉。

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

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

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

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

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晋之强,秦之忧也。

”缪公乃罢兵归。

晋亦罢。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

”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

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

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

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

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於肴厄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

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

”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

”灭滑。

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

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②,发兵遮秦兵於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

虏秦三将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史记》中《殷本纪》《秦始皇本纪》通假字例析

《史记》中《殷本纪》《秦始皇本纪》通假字例析

同 ,可通假 。
部 可对 转,读 音相近 ,可通 假 。
与:通 “屿”,表示语气,义同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18、箕子惧 ,乃详狂 为奴 ,纣又囚之 。
“吗”。两者 皆为余 母 鱼部 ,读 音相 同,可 通假。但此
详:通 ‘佯 ”,假装。详:邪母阳部。佯:余母阳部。
处注释恐有误。“屿”旧读xn,‘‘/J、岛”,不可能表示语 韵部相同,声母不同,发音部位也不同(一为齿音,一
摘 要:从 《史记》中《殷 本纪》和 《秦 始皇本纪》两部分中查找 通假字,通过研究其通假的条件。主要 依据古 音通假 来判定这些例字是否通假 。
关键词:《史记》;古音通假 ;条件
中图分 类号 :1207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号 :1673—4270(2010)01—0085—04
8、太甲,成汤适长孙 也 。
格 :见母铎 (人声韵 ,13)部 。两者声母相同,韵部
适 :通 “嫡”。正妻。两者 皆为端 母锡部,读音 可对转,读音相近,可通假 。
相 同,可通 假 。
17、天 曷不降威……
9、帝之 政 其有 阙与?
曷:通 “何”,为什么。曷:匣母月(人声韵,25)
阙:通 “缺”,缺点。两者皆为溪母月部,读音相 部。何:匣母歌 (阴声韵 ,24)部。两者声母相同,韵
相 同 ,读音 相 同,可通假 。
“悬”字。违反了我们确立 的第二个原则:通假字
7、既 绌夏命……
与被通假字在汉代必须共存。不能视为通假字。
绌 :通 “黜 ”,贬 斥;废 除 。两者 皆为 透母 物 部 ,
16、假 人 元 龟… …
读 音相 同,可 通假 。
假 :通 “格”,至 。假 :见母 鱼 (阴声 韵 ,12)部 。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秦王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屈服,顺从)其辜(罪),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颂扬,扬名)成功(成就的功业),传后世。

其(表祈使)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古代学官名)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冒死,冒犯死罪)上尊号,王为‘泰皇’。

”王曰:“去‘泰’,著(显出)‘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译文】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

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

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

’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

”维(语气词)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抚巡)东土,至于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征召,征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为(因为)微行(古代尊者隐其身份易服外出)咸阳,与武士四人俱(一起,一同),夜(名状,在夜里)出逢盗(于)兰池,见(表被动)窘(使处于困境之中)。

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搜索,寻求)二十日。

【译文】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巡东部地区,到达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

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

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

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

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

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

始皇以为(认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建造)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定)

史记-秦始皇本纪(定)

2021/5/23
11
三、秦始皇的过失
❖ 3 .为防止百姓反抗,禁锢思想自由
秦始皇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 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因 此造成重大的文化损失),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和方 士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2021/5/23
12
四、秦的灭亡
秦始皇死于在外巡游的路上。宰相李斯、宦 huàn官赵高改变遗嘱让小儿子胡亥继承皇位,就 是秦二世。秦二世元年,楚人陈胜、吴广在蕲县发 难。项羽大破秦兵,刘邦率领军队进驻武关。到了 秦二世三年,赵高杀了秦二世,改立子婴。刘邦军 队前进到霸上(陕西省),子婴投降,秦灭亡(公 元年二○六年)
2021/5/23
8
二、秦始皇的功绩
❖ 5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沟通水路,使交 通大为便利.
一、统一车轨:秦时统一规定车宽六尺,实现了『车 同轨』,使一车可通行全国。
二、修建驰chí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 修筑宽阔一律之驰道。
三、沟通水路:秦疏濬[jùn ]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监修 长达六十多里之靈lìng渠。
2021/5/23
9
三、秦始皇的过失
❖ 1 .滥用民力,以致民不聊生
秦始皇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 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可以重税,使有 秦一代,民不聊生,百姓不得温饱。
2021/5/23
10
三、秦始皇的过失
❖ 2 .严刑峻法,以致民怨鼎沸
秦始皇为了维持专制统治. 实施严刻的法律. 秦自 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 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到秦始皇时,更一味『专任狱吏』,把严刑峻法推至 巅峰。其酷刑之名目,诸如连坐、腰斩、车裂、坑 kēng 、等等,不一而足。

《史记》三家注音注校议

《史记》三家注音注校议
13.蔡千贿反 《司马相如列传》“嗡呷萃蔡”《正义》:“萃音翠。蔡,千贿反。’
按:“蔡千贿反”,黄本、柯本、凌本、殿本、《会注》本同,彭本无此注。考“蔡”无“千贿 反”之音,疑系衍文。《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翕呷萃蔡”颜注:“萃音翠,又音千贿反。” “萃蔡”或作“绊绦”,《汉书·外戚传下》“纷绊绦兮纨素声”颜注:“绊音千贿反。绦音 蔡。”则“千贿反”亦当是“萃”字音注,《正义》衍“蔡”字。
6.愀音自首反 《苏秦列传》“齐王愀然变色”《索隐》:“愀音自首反,又七小反。”
按:“自酋反”,殿本、《会注》本同,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作“自酉反”,单《索 隐》本无此注。“愀”“酉”同属有韵,《广韵》:“愀,在九切。”“酉,与久切。”“酋”属尤韵, 于韵不合。《司马相如列传》“愀然改容”《索隐》“(愀)音作酉反”,可为确证。则殿本 “酋”显为“酉”字误刻,金陵本袭其误而未察。
8.憨音士介反 《屈原贾生列传》“细故想莉兮”《集解》:“韦昭曰:‘憨音士介反。”’
按:“士介反”,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会注》本同,景韦占本、绍兴本作
①音于轨反,单《索隐》本、《会注》本同,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索隐》无此四字。
·24·励耘语言学刊
“土介反”,是。“想”或写作“懦”,与“土”同属彻纽,《集韵》:“怖,丑迈切。”“土,丑下 切。”“士”属崇纽,于声不合。《汉书·贾谊传》作“细故蒂芥”,颜注:“蒂音丑芥反。” “想”“蒂”同音通用。则“士”为“土”之形讹亦明。
5.洧于鬼反 《苏秦列传》“东有宛、穰、洧水”《集解》:“洧,于鬼反。”
《史记》三家注音注校议·23·
按:“于鬼反”,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会注》本同,景祷本、绍兴本作 “于轨反”,是。“洧”“轨”同属旨韵,《广韵》:“洧,荣美切。”“轨,居洧切。”“鬼”属尾韵, 于韵不合。《汉书·地理志上》“洧水所出”颜师古注:“洧音于轨反。”又陆德明《经典释 文》于《诗·褰裳》“褰裳涉洧”及《溱洧》篇,《左传·成公十七年》“曲洧”、《襄公元年》 “于洧”、《昭公十三年》“蔡洧”、《昭公十九年》“洧渊”等条并注:“洧,于轨反。”此条《集 解》下《索隐》:“(洧)音于轨反①,水名,出南方。”《索隐》音注即本《集解》。今本《集解》 作“于鬼反”者当是后人妄改。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摘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整个《史记》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司马迁在最后评述时引用了整篇《过秦论》,这是在《史记》全书中也仅此一见。

由此可见该卷的价值与其它卷不同。

由于当时编写条件差,而且史料众多,司马迁在编撰的时候不免有一些错误。

但这些错误并不影响我们通过阅读该卷了解整个秦朝的兴衰历史。

本文也仅仅是列出了该卷的十分容易发现的错误,希望对以后阅读该卷提供微小帮助。

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本纪;错误;校对;价值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后人至,高祖觉。

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

这是家喻户晓的刘邦斩白蛇的史料记载。

刘邦斩白蛇此事或许有,但是这部分史料中有明显的被神话的痕迹,其中有一处实为可疑,“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此处描述过于神秘,应该是司马迁听到的民间传闻,用来称赞刘邦的英勇。

自古以来,很多圣人的出生都会被人神话化。

比如《史记》卷四《周本纪》中有: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被丢弃后,马牛不践,飞鸟用翼覆之。

這样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该人的优秀。

这些皆是民间传闻,可信度并不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对照版)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对照版)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对照版)2汉孝明皇帝十七年(公元74)十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乙丑日,孝明皇帝向班固询问贾谊、司马迁论秦二世亡天下的得失,班固说:周朝的命数已经过去,周属木德,汉为火德,木生火,就是说周为汉母,子不代母,所以汉朝的仁德还不能直接代替周朝。

而秦朝正赶上了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

始皇嬴政残忍暴虐。

然而他十三岁就当上了诸侯王,后来兼并了天下,放纵妄为,却又养育家族宗亲。

三十七年间,四处用兵,他制法律政令,传留给后代帝王。

这大概是由于获得了圣人的神威,河神授予了象征帝王受命的河图,凭借着主弓矢的狼星、狐星之气,和主斩杀的参星、伐星之气,帮助嬴政消除了天下诸侯,直到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死后,胡亥极其愚蠢,郦山工程还没有完成,又重新营造阿房宫,以实现先王的计划。

还说什么"对于据有天下的人来说,以为最可贵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竟然要废弃先君想干的事情",杀了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

二世的这个话叫人多么痛心啊!他长着人的脑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

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

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残酷暴虐又加速了他的灭亡,虽然占据着地形有利的国度,还是不能长存。

子婴越序继承了王位,戴上垂着玉饰的王冠,佩上系着华美丝带的御玺,乘坐上帝王的黄屋车,带领百官,朝拜七庙。

小人物登上本不属于他的高位,无不惶恐不安,心无主宰,每天苟且偷安。

而子婴这个人却能谋虑长远,排除顾虑,跟他的儿子一起权衡策划,在一房室之内就近擒获赵高,终于杀死奸臣,为先君诛讨了逆贼。

赵高死后,子婴还没来得及一一慰劳宾客亲属,饭没来得及咽下,酒没来得及沾唇,楚军已经屠灭了关中,真人天子已经飞临霸上,只得驾着白马白车,脖颈上系着丝带,手捧符节御玺,献给应该称帝的人。

春秋时楚庄王侵郑,郑伯持祭祀用的礼器茅旌和鸾刀,使楚庄王退兵三十里。

然而黄河开了口子不能再堵住,鱼腐烂了不能再复原。

最新《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 译文汇编

最新《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 译文汇编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中四級/中史科/停課作業(一)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

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

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為舍人。

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晉陽反,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

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將軍蒙驁攻魏氏場、有詭。

歲大饑。

四年,拔場、有詭。

三月,軍罷。

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

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

天下疫。

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

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東郡。

冬雷。

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

秦出兵,五國兵罷。

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

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

將軍驁死。

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

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鶡反,戮其屍。

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嫪毐封為長信侯。

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

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

事無小大皆決於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九年,彗星見,或竟天。

攻魏垣、蒲陽。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帶劍。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

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

毐等敗走。

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

盡得毐等。

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正读

《史记·秦始皇本纪》“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正读

《史记·秦始皇本纪》“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正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正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历史文献之一,记录了秦始皇帝嬴政的生平事迹和政绩。

其中,“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这一句话,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该句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并以历史背景和文献记载为基础,对其进行透彻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秦朝初年的历史背景。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嬴政为秦朝开国皇帝。

在秦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处于空前繁荣的阶段,但也面临着一些内外因素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来分析“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这句话的意义。

首先,徙谪实之初,指的是秦朝建立之初的时期。

此时,嬴政正在实施一系列变革措施,以巩固秦朝的统一和稳定。

在这个阶段,秦始皇采取了徙谪政策,将有异议或对秦朝产生威胁的人迁移到边远地区,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这一政策被称为“徙谪”,是为了巩固秦朝的中央集权,确保统治的稳定。

其次,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是指在此期间,秦朝实行了严格的祭祀政策。

在古代社会,祭祀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宗教仪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安抚民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秦朝初年,明星祭祀被限制在西方地区进行,被剥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机会。

这一限制有可能是为了集中宗教权力,控制祭祀活动,以减少社会中的异端思想和宗教活动,进而加强中央集权。

对于这句话的正读,我们还可以从历史文献中寻找更多的线索。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的治国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秦始皇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来实现中央集权。

在这个过程中,徙谪政策和祭祀限制可能是他推行统一思想和控制社会的手段之一。

另外,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秦朝的统一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特别是在政权稳定巩固之初。

为了削弱异议和减少宗教活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限制祭祀活动可以有效地控制社会动荡,维护社会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摘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整个《史记》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司马迁在最后评述时引用了整篇《过秦论》,这是在《史记》全书中也仅此一见。

由此可见该卷的价值与其它卷不同。

由于当时编写条件差,而且史料众多,司马迁在编撰的时候不免有一些错误。

但这些错误并不影响我们通过阅读该卷了解整个秦朝的兴衰历史。

本文也仅仅是列出了该卷的十分容易发现的错误,希望对以后阅读该卷提供微小帮助。

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本纪;错误;校对;价值《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司马迁承其父司马谈之志,任太史令,完成此著作。

为写此作,司马迁曾漫游各地、了解民俗、采集传闻、博览群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终成此书。

郑樵曾形容这部书“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鲁迅先生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也因其治史的态度为后人称赞。

但人非圣人,《史记》所记,上古传说时代至西汉汉武帝时期,上下横跨几千年,拥有大量历史资料,编史工作繁杂,不免出错。

又因司马迁将不少民间传闻编入其中,使得部分史料并不十分可信。

如《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有: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后人至,高祖觉。

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

这是家喻户晓的刘邦斩白蛇的史料记载。

刘邦斩白蛇此事或许有,但是这部分史料中有明显的被神话的痕迹,其中有一处实为可疑,“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此处描述过于神秘,应该是司马迁听到的民间传闻,用来称赞刘邦的英勇。

自古以来,很多圣人的出生都会被人神话化。

比如《史记》卷四《周本纪》中有: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被丢弃后,马牛不践,飞鸟用翼覆之。

?@样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该人的优秀。

这些皆是民间传闻,可信度并不高。

因此,《史记》的部分史料有误,我们在引用的时候需反复斟酌,切不可盲目相信《史记》的权威。

一、《史记》部分史料有误的原因第一,《史记》中存在有部分民间传闻,民间传闻越传越神,这些史料虽是作者亲自采集,但是传闻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

第二,《史记》是诞生于西汉最为强盛的时期,帝王对下面的人思想控制应十分严厉,有些史料或许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所采集的史料本身有误。

第三,司马迁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在整理的时候,或许作者本身的原因,会导致阅读《史记》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史料记载前后矛盾。

这类史料的引用就需要认真考证。

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的错误校正(一)有关该卷中王与太后死时的用词该卷有几处这类的错误。

首先是“庄襄王死”,原文中有“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始皇帝是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去世用“死”字,未免贬低了庄襄王作为一个王的身份,虽然“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但是当时的“质子”行为送去人质差不多都是皇帝的后代,既然是皇子,去世当用“薨”。

其次是“夏太后死”,贵为太后,对太后的去世称为“死”,不妥,当依《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为“薨”。

]还有“华阳太后卒”、“始皇帝母太后崩”这些都应按照《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改为“薨”。

(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五国共击秦”的质疑首先是对哪五个国家联合击秦的质疑。

原文“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但是在《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中司马迁只写了“五国共击秦”。

在《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中记载“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

”只有《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中记载“四年,庞??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移攻齐,取饶安。

”有关秦始皇六年的“五国共击秦”只有这两处有较为详细地记载。

还有一处就是《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中记载“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正是秦始皇六年。

此处也是仅仅记载了当时的联军来到了函谷关,后被秦军打败而已。

其余各处未见详细描写。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中有“卫从濮阳徙野王”。

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认为“卫微弱仅存,被秦迫逐,徙居野王,将救亡不暇,何敢攻秦?盖燕、楚、赵、韩、魏五国伐秦耳。

故此纪误以卫替燕,而《赵世家》误脱韩也。

”然后是对“取寿陵”的质疑。

《史记正义》徐广云“在常山。

”按:本赵邑也。

故此,寿陵本就是赵邑。

五国攻秦取赵邑?赵国之前并未失去寿陵。

从《赵世家》中可以了解,“庞??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蕞”亦不属于寿陵,《史记集解》徐广曰:“在新丰。

”“五国共击秦”并未取得秦寸土。

“秦出兵,五国兵罢”,而五国所攻者在新丰之蕞,而非寿陵。

(三)关于秦始皇十四年桓?t是否杀赵将李牧《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十四年,(桓?t)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中写道:“三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t。

”此处,秦为赵所破,怎么会有取宜安、杀其将军之事?两处记载相互矛盾,有一处定有误。

梁玉绳认为,此处是《秦始皇本纪》有误,太史公未改。

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的价值《秦始皇本纪》是研究秦王朝兴盛衰亡的重要史料,它从整个历史的宏观方面向我们描述了当时历史从分裂到统一,由分封到郡县,从儒学到法学的重大转变。

《史记》的作者从“天下一统”的大局出发,肯定了秦始皇作为“始皇帝”的功绩。

从其“皇帝”帝号的来源以及各个石刻的内容,无不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乱世及其积极发展生产力,实施使民安居乐业的措施。

天下初定,朝廷官员内部对于封建和郡县的利弊进行了讨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于是郡县制便确定下来,“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重大转变,对中国以后的政治制度影响甚大。

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周青臣首先赞颂了始皇帝一番。

“始皇悦。

”淳于越以其儒学的思想向秦始皇进言,用“殷周之王千余岁”,“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认为始皇帝可效仿前人,以便实现秦始皇认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美好愿望。

李斯则反驳: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李斯便进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于是便有了焚百家之书。

虽然禁锢了言论、巩固了统治,却使秦王朝失去了人心,加快了秦的灭亡。

《秦始皇本纪》最后引用了《过秦论》作为该文的总结,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

表面上看来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更深层的则是“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收之者无异也”。

司?R迁将《过秦论》引入改卷,足以见得他对该卷的重视,也从侧面体现了贾谊对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研究得很深刻。

司马迁写《史记》时,正处于西汉鼎盛之际,国殷民富,或许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以秦为诫”,用心治理国家。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2]梁玉绳.史记志疑[M].北京:中华书局,1981.[3]杨燕起.《秦始皇本纪》的文献价值[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