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显见的重合之处,即
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安排作为主要的工 作对象 20世纪代表性的规划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工 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邻里单位、 中心地理论等 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 (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 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 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 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 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 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特色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 1)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城市的格局 (3)城市的道路网格、广场等 (4)名胜古迹、历史性街区;园林、绿化 (5)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轮廓线等 (6)城市的建筑群、中心区等 (7)各类建筑小品 (8)民俗民风、小吃、工艺品等

城市设计

中世纪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 为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城市设 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 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 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式 建设部发布的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中第八条对城市设计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明 确的规定:“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 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 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做出 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 观的艺术水平。”

城市道路空间
3)局部步行原则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可以再城市的局部 地段,如中心区、商业区、游览观光区等建立步行 街,实现相对彻底的人车分流 4)公交优先原则 通过优先扶持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减少市民对私家车 的依赖,缓和人车矛盾。 案例:旧金山花街 旧金山的罗姆巴德大街在经过俄罗斯山时,有一段 40°的陡坡,形成了由八个急转弯组成的蛇形曲线 路段。这个路段位于南北走向的海德大街与莱温沃 斯大街之间呈东西走向。配合着弯曲的路形,沿着 路的两侧,布置了树篱和花坛,远远望去,整个道 路被全部隐藏起来,故而,这段街被人们习惯地称 为花街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古罗马时期的提尔城
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
庞 培 城 丰 足 大 街 的 街 面
庞培 城狄 奥斯 库里 宅的 中庭
庞培古城的市苑全景,正中高台为朱 庇特神庙,远处背景为维苏威火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一、背景: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 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 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 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 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 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 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 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卡洪城
古埃及城市,又名伊拉洪、拉洪。在 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 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 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 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 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 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 湮没在沙漠中。
卡洪城
2、城市的结构特征: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 位,尽管从 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 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 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由于法律对于集 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 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 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市中心建有全城 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 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 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 楼。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趋势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趋势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趋势自古以来,城市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心,城市的发展也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今天,城市设计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本文中,将探讨城市设计的历史和现代发展趋势。

一、城市设计的历史西方城市设计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当时,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就已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并且很多城市都是按照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规划的。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如雅典和斯巴达。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设计更多地与城市防御有关,如柏林城墙、巴黎圣母院、西班牙圣马力诺城堡等。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继续发展壮大。

到18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均消费开始逐渐上升,城市设计开始关注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景观。

法国首都巴黎成为当时在城市设计上的领袖,其规划和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典范。

18世纪中后期,欧洲其他城市如都灵、维也纳等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改革,使得城市更加现代化和美观。

二、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1. 可持续性发展许多城市都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城市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可持续性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必须追求自己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智慧城市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设计的新热点。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数码技术和社会网络来提高城市管理和生活的品质,整合社会资源优化城市各项服务,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数据共享,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

3. 城市创新城市创新是指通过发展新的技术、新的实践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等手段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设计师经常会利用城市创新来解决当代城市中的问题,例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目录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9)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0)第三讲、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17)第四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一)——(24)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二)——(27)第六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32)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42)第八讲、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48)第九讲、城市设计实例分析——————(58)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二.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1.传统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学的主导作用-古代城市2.近代城市中城市规划学科的逐渐形成-近代城市3.现代城市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分野-现代城市4.从CIIC DESIGN 到URBAN DESIGN-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形成“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5.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6.美国的城市创造7.中国的城市形象工程三.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1.体形环境思想---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继承2.文脉、形态、机能、感知…---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城市设计的再认识-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发展的观念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城市与城市设计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 ----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E.苑囿、寺庙。北京城园林绿化在明代有较大的发展,城内利用北海、 中海、南海和琼华岛建设了西苑,在中轴线上又人工堆筑景山。清 代在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F.城市南北轴线。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为(从南到北):永定门(外城 正门)——正阳门(内城正门)——天安门(皇城正门)——端门— —午门(宫城正门)——宫城内6座门、7座殿——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鼓楼——钟楼。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强调封建帝 王的至高无上。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1.西汉长安城
汉长安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由原来秦咸阳的离宫——兴乐宫 逐步增扩而来的。长安城平面很不规则 。
A.城墙道路。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பைடு நூலகம்,周边有8米宽的壕沟,每面各 有3座城门。通向城门有8条主干道,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街 道都是土路,这些街道都分成3股道(图2-7),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 道,街道两旁植槐、松、柏等树木。
宫殿——中轴对称
3、左祖右社 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 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 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 前方设祖庙 ;所谓“右社”, 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 。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 右在后。
太庙
4、前朝后寝 宫殿建筑群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堂后室”,即“前朝后 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一般位 于南边。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位 于北半部。
B.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西周早期瓦已经出现,但广泛应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各诸 侯国为了政治、统治和享乐的需要,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C.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咸阳及其疆域内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广 袤数百里,数量众多,布局分散 。西汉初期有长乐宫、未央宫,后 期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等,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殿 。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②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

③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2、中国城市设计应该明确以下要点:第一,以城市空间为对象,通过城市设计创造高质量的,三维的物质形体环境;第二,城市设计要重视研究使用者(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愿望,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爱好,为人民提供舒适、方便、安全、清洁、悦目的城市空间;第三,城市设计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空间和场所,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活动和竞争力;第四,要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人工环境,设计要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好自然生态;第五,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第六,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框架和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

3、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科学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4、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①定性标准: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②定量标准: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

5、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及与规划的关系)②生态优先原则(自然要素及其系统性与城市建设的关系)③人本原则(使用方便、安全、舒适、多样性)④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历史、文化内涵)⑤美学性原则(格局清晰、特色、景观、空间形体组合等)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①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②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而城市设计更侧重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城市设计考点整理

城市设计考点整理

城市设计考点整理●城市设计发展历程●1.古典时代●古希腊●一,古希腊哲学思想强调对理性的追求。

认为美与理性是不可分割的。

●二,城邦精神是古希腊社会政治生活平等,民主,开放的反应,是古希腊的时代精神。

●三,以希波丹姆规划模式为代表的理想城市模式。

●一方面体现了对理性(整体秩序和谐等的追求。

●一方面又体现一层帮精神为代表的时代精神。

●希波丹姆。

●城市规划之父。

●他将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

●思想的体现,米利都城。

●在西方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系统被公认为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城市形态特征。

●一,理性的城市总体布局二,圣地建筑群。

三,公共建筑群。

四,住宅区●古罗马●一,古罗马的征服扩张导致神话了的中央集权制。

●二,罗马社会政治生活的状态导致了哲学和宗教的现实性和功利性。

●理想城市模式的缺失。

(芒福德批判——过度无序发展。

)●四,城市形态特征。

●城市的总体布局没有统一的模式统领全局。

●城市空间和城市建筑的重点是,通过巨大的城市空间和建筑体量实现对财富和力量的崇拜,并用它们来隐喻帝国政权的合法性。

●重要公共建筑的处理,显示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2.中世纪●城市类型:要寨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上帝之城是对基督教精神的诠释,也是中世纪的理想城市模式。

●城市形态特征。

●一整体而言,中世纪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

●二,自由的总体布局。

对于中世纪城市自然,整体,亲切的艺术成就,普遍的观点认为其是一种非意识设计的结果。

学者们指出中世纪的城市设计往往没有既定的设计意图,而是从社会生活出发相机而动。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渐进主义式的建设与修正,呈现为自然发展的产物。

也有学者认为,与其说中世纪城市设计的本质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主义,不如说是一种隐藏在自然主义背后的更高明,更有意识的思想体现。

而这种思想的根源,主要源自当时基督教生活影响。

●三,教堂的中心地位。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相对于传 统的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的和城市结 构形式上的设计。(B.Goodey)
第1章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1.2.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早期城市设计的特征,强调对城市空间的艺术处理。被看 作是创造性活动,通过创造性活动,设计、修改和控制城 市环境和特征,体现地方特色。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LOGO
课程概况
❖ 课程总课时为32学时,主要介绍城市设计的内涵、城市设 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西方城市设计发展史及其比较、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及内容、城市 设计实施管理、城市设计实践评价及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等 内容。
❖ 课程内容: ❖ 第1章 城市设计内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第2章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总结 ❖ 第3章 西方城市设计历史综述与分析 ❖ 第4章 中国城市设计历史综述与分析 ❖ 第5章 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及表达 ❖ 第6章 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塑造 ❖ 第7章 城市设计的实施运作机制 ❖ 第8章 城市设计的评价与我国的城市设计制度
凯文·林奇(K.Lynch),《城市设计与城市形象》:“城市 设计是对于一个广阔地区内的活动和物体的总体空间布局 ”,《好的城市形态》:“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 间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 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
第1章 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
1.2.4 关注行为与环境互动的城市设计
图解城市设计余柏春教授华中科技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卢济威教授同济大学城市设计机制与创作实践朱自煊赵士修孟建民段进等第1章城市设计概念及特征14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过程总结?城市设计最初定位于偏重视觉艺术实际上是建筑学方法在城市规划上的运用随后强调重视情感文化讲求文脉的设计手法进而强调人与环境社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现代城市设计还进一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注意城市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及相互作用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旨在创建一个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重点和方法。

1.古代城市设计(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古代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城市的布局和城墙建设。

古代城市以市中心为核心,辐射状地发展出市政、宗教和住宅区,城墙则用于保护城市免受外敌入侵。

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反映了人们对古代罗马和希腊城市的向往,追求对称、比例和美学。

城市广场、喷泉和别墅成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同时,城市规划开始考虑到城市的舒适性和健康,如威尼斯通过改善水道和排水系统来提高城市卫生。

3.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设计(18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设计开始考虑到交通、工业和住宅区的分离。

拥挤的工厂区向城市边缘迁移,而市中心则成为商业和行政中心。

此外,城市街道和道路的改善对城市交通和流动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现代主义城市设计(20世纪-1980年代)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强调功能和效率,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和高层建筑来实现。

此时期的城市设计师试图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和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但也常常忽视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1990年代至今)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城市设计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城市设计包括更好的规划和管理城市中的自然资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改进、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和绿色空间等。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变化。

从古代城市布局到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设计思想的进步和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以创造更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第二章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的特征
1、较高的人口密度、较拥挤的空间 2、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容纳这样 的高密度 3、更多专业化的土地用途 4、城市经济具有更加多样性和专业化的功能 5、都市区域和城市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 观和行为模式。 6、城市具有多功能的管理机构及官员 7、通常包括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密集的居住 区域。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定居生活的确立、劳动分工的出现、社会基层的
分化、社会财富的集中”
城市的出现是与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农业
的发展,也就没有城市的出现。随着农业的发展,剩
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的形成、人群的分化和
阶级的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城市的出现,以发
达的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同时又与军事、政治、宗

第二节 城市的传播与发展
一、城市的传播与发展过程
(一)西方城市的传播与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演进
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经6
000
余年。 经济结构:农业社会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商业、手工 业发展缓慢。 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 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 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6)城市分布范围不广、数量不多
(7)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
(8)城市之间联系不多,城址迁移频繁
2.半殖民地时期
3.计划经济时期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二、 城市发展特征
(一)世界城市发展特征
1、20世纪5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进入了高潮期 (高速城市发展时期) (1)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大于乡村人口的国家不断增多 2、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有明显差异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城市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规 模小,经历几个世纪建设逐步形成。 突出的建筑物是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或修道院。 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尺度宜人。狭窄的街道、开阔的 广场,有收有放的空间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2.城市设计思想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思想
许多城市都有它自 己的环境特色。
二.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 它关心的是具体的人。
三.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城市建设的 连续决策过程,并由一组织机构驾驭。
四.设计成果图文并茂。
史总 特结 征:
城 市 设 计 的 历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 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 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 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 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 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 多变
城市设计的缘起
01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人类劳动工具的改进与技术水 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 中分离,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02
随之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货币开始流 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
03
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向有利于加 工和交易的地点聚集,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城市。
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向,依据所处的 位置环境海岸走向、河谷或山坡地 势修建城镇,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患。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 防御,早期村落四周的土 筑、木栅进一步发展为坚 固的城墙,以“空中花园” 著称的新巴比伦城甚至修 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 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 实例。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哪些特点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因素,如地形、水系、气候等。

城市选址往往依山傍水,临近河流,既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又能防御自然灾害。

2.礼制与都城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礼制的影响,尤其是都城的规划。

如北京的故宫,严格按照封建礼制进行布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3.城市布局: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一般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城则为居民居住和商业活动区。

城市街道宽敞整齐,有利于交通和市容美观。

4.水利工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水利工程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附近河流往往被疏导、利用,用于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

5.防御设施:古代城市规划中,防御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护城河、城门等防御设施完备,既保障了城市安全,又体现了城市特色。

6.宗教建筑:古代城市规划中,宗教建筑占有重要地位。

如寺庙、道观、教堂等,既有宗教信仰的功能,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公共设施:古代城市规划中,公共设施齐全。

如官府、学堂、医院、市场等,满足了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8.绿化与环境: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绿化与环境美化。

公园、花园、庭院、山林等,使城市环境宜居宜人。

9.城市交通: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布局合理。

道路宽广平整,有利于行人、车辆出行。

同时,城市内设有桥梁、隧道等,便于交通畅通。

10.城市发展方向:古代城市规划受历史时期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发展方向各有不同。

如唐代的长安城,东西发展;宋代的开封城,南北发展等。

总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点,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智慧与追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古代城市选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知识点中关于地理环境因素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

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设计理论

二、城市设计的理论
1.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自60年代以来,现代城市规划已发生巨大转型,从单纯物 质形态规划的技术层面转向战略、管理和落实。城市规划包括 经济规划、社会规划、政策发展。 现代城市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中分出 来,通常以1960年哈佛大学开设研究生城市设计学位为标志。 在促使城市设计独立的过程中,以原籍芬兰的美国建筑师 E·沙里宁为代表的一些建筑师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倡导,以及战 后英国、欧州许多城市和巴西的巴西利亚新城的建设实践,从 理论和实践上为城市设计正式登上学科舞台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代城市设计从原先比较局限于物质形态、视觉艺术研究的范 畴中得到了拓展,开始引入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 理论,将目标提高到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此后,城市设 计得到了蓬勃发展。
步行系统包括:商业步行街、林荫 道、空中和地下步行街,其中步行商业 街是步行系统中最典型的内容。 步行是市民最普遍的行为活动方式, 步行系统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 很好地组织步行系统,能够减少市中心 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 物理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感,促进城 市商业活力的提高。
2、步行区的交通组成 步行街、步行广场、人行天桥、人行 地道和室内步行空间形成完整的步行系 统,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3、居住环境中的步行区 人车分离的规划思想
三、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
在城市设计领域中,“城市中一切看 到的东西,都是要素”。建筑、地段、 广场、公园、环境设施、公共艺术、街 道小品、植物配置等都是具体的考虑对 象。作为城市设计的研究,其基本要素 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 土地使用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要 素,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是否合理,对 空间环境品质、交通流线组织、城市景 观环境、城市运行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加强城市土 地的综合利用研究,同时注意对自然形 体要素的积极保护,提倡 “设计结合自 然”。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公元前五 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用正交的街道系 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 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 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也通过 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的视觉有序的城 市景观. 也有学者指出,格网系统虽然确立了新的城市秩序,满足了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 追求,但没有顾及自然地形存在的前提下强加于城市的,其操作适应了大规模殖民 城市建设快速简化的需要,但结果影响了城市的活力,并导致城市景观从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也是雅典全 盛时期的纪念碑。即使从现在看,雅典卫城仍属城市设计的优秀案例。 雅典卫城建于城内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m的山顶台地上,仅西面有 一通道盘旋而上。东西长约280m,南北最宽处为130m,山势险要。卫 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 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间步行观察 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 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卫城中心是守护神雅典娜的铜像,主要建筑 是膜拜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卫 城内可以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也考虑 到从卫城周围仰视它的景观效果。 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还建有市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 竞技场等。 1940年著名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曾分析雅典卫城,发现其中的建筑布置、 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并证明它合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 关系。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需求,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不同方向和理念。

每一代城市设计范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导向。

下面将对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进行详细解释。

一、第一代城市设计范型(前现代城市设计)第一代城市设计范型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前后的欧洲和美国,其特点如下:1. 封闭性:城市边界明确,城市内部居住、商业和工业区域相对独立,交通不便。

2. 高密度:城市中心建筑高度集中,街道狭窄,建筑之间缺乏绿地和公共空间。

3. 功能分区:城市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和工作地点相分离。

4. 单一用途:城市规划以单一功能为导向,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一代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上,注重工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效率。

二、第二代城市设计范型(现代城市设计)第二代城市设计范型主要出现在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其特点如下:1. 城市扩张:城市规模迅速增长,城市边界不断扩展,城市发展呈现无序状态。

2. 功能集约:城市中心功能集中,商业和办公区域相互靠近,交通便利。

3. 分段规划:城市规划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段,但功能区域之间缺乏联系。

4. 交通导向:城市规划以交通为导向,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迅速。

第二代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的追求上,注重城市规划的效率和功能分区的实施。

三、第三代城市设计范型(后现代城市设计)第三代城市设计范型主要出现在20世纪后期,其特点如下:1. 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注重生态平衡和节能减排。

2. 多样性:城市规划注重多功能、多样性和适应性,追求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3. 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强调历史保护和城市更新,注重保留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

4. 社区参与:城市规划注重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强调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

第三代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的追求上,注重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

不同时期城市设计特征是什么

不同时期城市设计特征是什么

一.不同历史时期城市设计的特征是什么古希腊时期①体现人本主义,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②圣地—卫城③城市生活中心—广场古罗马时期①希波丹姆斯式的城市设计原则在罗马的城市设计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与发展;②注重城市中心广场的建设(广场);③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雕像、凯旋门);④“罗马病”。

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巴格达和伊斯法罕分别是早期和中世纪时期伊斯兰城市中的代表作品。

欧洲中世纪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若干教区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于一侧或一角。

④讲究与环境和人体尺度的和谐,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文艺复兴时期①理想城市模式的探讨②城市建设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③城市的改建设计追求庄严宏伟,显示资产阶级的权势巴洛克时期①讲求轴线对称,尺度宏大,给人以威严感。

②放射性的城市轴线,串起若干个豪华壮丽的城市广场,形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③纪念性、标志性构筑物作为城市结构的主体。

④城市道路一般是“环形+放射”。

二.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特点是什么①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和设计,这些制度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很大影响。

②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③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

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

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

④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宫室、坛庙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中轴线上。

⑤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
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
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
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
二、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从自组织到他组织
1、城市选址
2、古希腊城市设计
3、古罗马城市设计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6、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古希腊时期
1、时代背景:①城市+村镇=城邦②神人同形的宗教信仰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体现人本主义,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
②圣地—卫城
③城市生活中心—广场
古罗马时期
1、时代背景:
A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B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

C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希波丹姆斯式的城市设计原则在罗马的城市设计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与发展;
②注重城市中心广场的建设(广场);
③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雕像、凯旋门);
④“罗马病”。

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
阿尔汉布拉宫
欧洲中世纪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若干教区
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于一侧或一角。

④讲究与环境和人体尺度的和谐,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
1、社会背景
①教会逐渐衰落,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②整个社会转向对人的关注,空间理念中融入科学与人文精神。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理想城市模式的探讨
②城市建设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
③城市的改建设计追求庄严宏伟,显示资产阶级的权势
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1、时代背景
①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逐渐取代教会统治,城市设计在指导思想上为中央集权的政治寡头服务。

②几何与规则的形式美成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在观念意识上,是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

2、城市设计特点
①讲求轴线对称,尺度宏大,给人以威严感。

②放射性的城市轴线,串起若干个豪华壮丽的城市广场,形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③纪念性、标志性构筑物作为城市结构的主体。

④城市道路一般是“环形+放射”。

三、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城市与城市设计
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
2、“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3、“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4、“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
“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吴良镛
“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2、“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得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观规律做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自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

3、“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主要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层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

它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的控制和要求之下进行建设实施。

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城市”,它是一种控制机制下的建设方式,一般在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而形成的城市较多。

特点:城市形态表现着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

《城市并非一棵树》
4、“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虽然城市大体上有这两大分类,但大多数城市是两者兼有之,不是能够完全分得开的。

由聚落式的村屯“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经过了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秩序。

以后,这类城市的发展、规划与设计是以其固有的体系和秩序为前提,再发挥人为的作用,“自上而下”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

这类城市一般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兼容并蓄,是符合特定条件下城市发展需要的。

“自上而下”的城市在设计上的控制较严格,必须遵循特定的法则和模式;而“自下而上”的城市在设计上就显得灵活、自由,因地制宜和随机应变。

城市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城市环境是能够被设计的,特别是现代城市尤其需要设计。

无论哪类城市,只要经过良好的设计和再设计,其环境就具有“适居性”,反之不然。

可见城市需要设计,也能够被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设计。

城市设计学科也因此必然将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这门学科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