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对精彩语段语句进行赏析。

能力目标掌握社科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提高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中西方诗歌异同。

教学难点由归纳段意切入,由分析关键句的位置入手,学习社科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导入:选取两段中西诗歌,由学生比较阅读,产生感性认识。

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其二: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格雷《墓地哀歌》)

由学生对两首诗歌做简单评判。

2、了解作家: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

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3、该文的写作背景、针对性:针对中西诗歌差异、优劣的不同评价,钱钟书先生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发表了一番演讲,即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

二、初读

初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试着在原文中找出来)(原文: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2、面对不懂中国诗的西方听众,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述“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个论题的?(立足点:比较文学。)

3、作者将什么与中国诗进行了比较?(西方诗歌。)

4、文章哪些段落将中、西方诗歌进行了比较呢?得出了什么结论呢?(2——7自然段将中西方诗歌进行了对比。结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5、划分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总)

第二部分(第2—7段):将中西方诗歌进行了对比,解说中国诗特点。(分)第三部分(第8段):得出结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总)教师提示常见的行文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注意关键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三、研读

1、准确筛选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学生总结这些信息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并归纳其中的规律。教师总结:列举例子,必有观点;使用修辞,重点强调;直述观点,不能漏掉。

3、总结提炼信息的口诀,学生齐读。

通览全文,顾全篇

常见结构,记心间

段首段尾,抓关键

列举例子,找观点

直接强调,要提炼

修辞使用,是重点

四、精读

精彩语段赏读。

1、思考:“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明确: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用居高望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如何理解: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明确: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3、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明确: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

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流毒无穷地聪明”,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4、如何理解: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明确: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5、如何理解: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明确: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

6、如何理解: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明确: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7、研读第八段: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思考作者谈中国诗的目的。

明确: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谈中国诗的目的:反对本位文化,提倡文化共融。

五、拓读

1.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将思维方式和视野拓展到其他领域。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示例:北京狗只是狗,它该是狗,比它是“北京的”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