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权限管理、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等方面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二、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库命名规范- 数据库名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描述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 数据库名使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下划线作为分隔符。
- 避免使用数据库系统保留的关键字作为数据库名。
2. 表设计规范- 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其所存储数据的含义。
- 表名使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下划线作为分隔符。
- 表名避免使用数据库系统保留的关键字作为表名。
- 表中的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字段所存储数据的含义。
- 字段名使用小写字母,可以使用下划线作为分隔符。
- 字段名避免使用数据库系统保留的关键字作为字段名。
3. 数据类型选择- 根据数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和性能。
- 避免使用过长的数据类型,例如使用INT代替BIGINT等。
4. 索引规范- 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量,合理选择索引类型和字段。
- 避免过多的索引,以免影响插入和更新操作的性能。
- 定期检查和优化索引,确保其有效性和性能。
三、权限管理规范1. 用户权限管理- 为每个用户分配最小权限原则,避免用户拥有不必要的权限。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禁止使用默认或弱密码,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2. 角色权限管理- 根据用户的职责和权限需求,设定不同的角色。
- 角色应具有清晰的权限范围和权限等级,避免权限冲突和滥用。
- 定期审查和更新角色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数据库审计- 启用数据库审计功能,记录用户的操作和访问日志。
- 定期审查和分析审计日志,发现异常操作和安全风险。
四、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备份-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变更频率,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
-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范标准
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初稿]XXXX科技2014-08目录目录 (2)变更记录 (2)1数据库的设计说明书 (4)1.1外部设计 (4)1.1.1类型划分 (4)1.1.2使用它的程序 (4)1.1.3标识符和状态 (4)1.2结构设计 (6)1.2.1概念结构设计 (6)1.2.2逻辑结构设计 (6)1.3运用设计说明 (7)1.3.1数据库字典的设计 (7)1.3.2安全的设计 (7)2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8)2.1表分析 (8)2.2索引维护 (8)2.2.1索引监视 (8)2.2.2索引重建 (8)2.3空间维护 (8)2.3.1数据定期备份 (8)2.3.2历史数据的清除 (8)2.4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 (9)变更记录文档名称: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建立日期:2015年08月19日撰稿人:XXXX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07 中文版1数据库的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的信息数据存储规化的说明和指导文档,向准备从事此数据库的生成、测试、维护人员提供专门的指导,例如数据的格式和标准,送入数据库的操作规程和步骤,用于产生、修改、更新或使用这些数据文卷的操作指导。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外部设计1.1.1类型划分按照数据表记录的功能围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如可以按照系统配置数据、权限认证、业务办理日志等功能进行分类。
1.1.2使用它的程序列出访问此数据库的所有应用程序,给出名称和版本号。
1.1.3标识符和状态标识数据库的不同版本,标识库各个文卷、记录、数据项的命名约定。
如果该数据库尚在实验、测试中或暂时使用,说明这一特点及其有效时间围。
数据库对象命名统一采用英文单词或单词缩写。
1.1.3.1表的命名规:库表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为前缀,已“_”中间隔开。
表对象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T_BUSI_INFO。
如果需要对数据表进行备份,命名规则请采用表名后加“_BAK”+“_时间(年月日)”的方式。
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
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的组织形式,通常用于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集合。
在设计和管理数据库时,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它能够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合理、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得到有效维护。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注意事项。
设计数据库之初,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库的目的和用途,了解用户需求和数据的特性。
然后,通过分析现有的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和数据关系,可以基于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或其他适合的模型开始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数据库规范化是将数据库中的表结构优化到达更高的规范化程度,以消除冗余数据、维护数据一致性和减少数据修改的复杂性。
数据库规范化通常涉及分解表并创建新的关系,以确保每个表都只包含关键的、非冗余的信息。
最常用的数据库规范化形式是由E.F. Codd提出的关系数据库规范化。
根据Codd的规范化标准,数据库规范化可分为一至五个规范化层次。
以下是常见的规范化层次分解:- 第一范式(1NF):确保数据库中的每个表列都是原子的,无重复数据和重复组。
- 第二范式(2NF):消除非关键属性对关键属性的部分依赖,确保每个表只包含一份特定的信息。
- 第三范式(3NF):通过消除传递依赖来消除非关键属性对关键属性的传递依赖,确保每个表只包含与主键有关的信息。
- 第四范式(4NF):继续消除非平凡的多值依赖。
- 第五范式(5NF):继续消除非平凡的联接依赖,并确保任何关系都没有信息损失。
在数据库规范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数据一致性原则,它强调在数据库设计中避免数据的重复和冗余。
其次是数据完整性原则,确保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有效的、精确的且完整的。
还有,冷静设计原则,意味着考虑未来的需求和扩展性,以确保数据库的长期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除了数据库规范化,数据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性能优化,如对大型数据库进行分区和索引的设计。
数据库分区可以将大型数据库分成几个较小的物理或逻辑部分,以提高数据访问和维护的效率。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库作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库建设规范。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数据规范、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库建设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建设的初期阶段,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为后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范:1. 数据库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有具体的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并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order_info"。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缩写和数字等模糊的命名方式。
同时,字段名也应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create_time"。
3. 主键和外键规范每个表应有主键,并使用自增长或唯一性约束来保证主键的唯一性。
同时,在设计关联表时,外键应与关联的主键类型一致。
4. 索引规范为常用作查询条件的字段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多的索引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二、数据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以下数据规范:1. 数据类型规范在对字段进行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存储日期时间的字段,应选择合适的日期时间类型。
2. 数据录入规范为了避免数据录入错误,需要制定数据录入规范。
规定数据录入格式、校验规则和必填字段,同时提供数据录入的帮助文档和提示信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3. 数据清洗规范对于已有的大规模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缺失和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
三、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需要进行以下优化措施:1. 查询优化使用合适的查询方式、优化复杂查询语句、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和子查询,以提高查询效率。
数据库规范的说明书
数据库规范的说明书一、引言数据库规范是为了保证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检索和管理过程中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说明数据库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索引、约束和备份等。
二、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表设计原则- 保持表的简洁性,每个表只包含一类相关数据- 使用主键来唯一标识每个表中的记录- 避免使用过多的冗余字段- 使用关联表来处理多对多的关系2. 数据表命名规范- 表名应以可读性强、描述性好的词语命名- 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来分隔单词- 避免使用保留字或关键字作为表名3. 字段命名规范- 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字段所代表的含义- 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来分隔单词- 避免使用缩写或无意义的字段名4. 数据类型选择- 根据数据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避免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 使用整型或日期时间类型来存储数值和日期时间数据- 使用字符类型来存储文本数据,考虑字符集和长度限制三、索引规范1. 索引的选择原则- 对于经常需要进行查询或排序的字段,考虑创建索引以提高检索效率- 避免在更新频繁的字段上创建索引,以减少索引维护开销- 在联合查询中,根据查询条件的频率和选择性来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2. 索引的创建和维护- 对于大型表,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重建和碎片整理,以保持索引的高效性四、约束规范1. 主键和唯一约束- 每个表应有唯一的主键来标识记录- 对于唯一性要求的字段,使用唯一约束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2. 外键约束- 对于存在关联关系的表,使用外键来建立表之间的关联- 定义外键时,确保在相关表中存在对应的主键或唯一约束3. 检查约束- 使用检查约束来限制字段取值的范围或满足特定条件五、备份和恢复规范1. 定期备份数据-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制定备份策略(如每日全量备份和定期增量备份)2. 测试备份和恢复过程- 定期测试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针对数据库故障情况,进行恢复的演练和测试六、安全规范1. 用户权限管理- 分配合适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避免权限滥用2. 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安全- 将备份文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防止数据泄露或损坏- 加密敏感数据,确保数据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的安全性七、总结本文档详细说明了数据库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索引、约束和备份等。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
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核心设施,其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于业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管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一、数据库设计规范1、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库之前,必须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了解数据的来源、用途、处理流程以及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这有助于确定数据库的规模、架构和数据模型。
2、数据模型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如关系型模型(如 MySQL、Oracle)或非关系型模型(如 MongoDB、Cassandra),根据业务需求构建表结构。
确保表结构的合理性,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3、字段设计字段的名称应具有明确的含义,能够准确反映其存储的数据内容。
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既要满足存储需求,又要考虑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对于关键字段,如主键、外键等,要进行合理的定义和约束。
4、索引设计根据查询的频繁程度和性能要求,合理创建索引。
但要注意过多的索引可能会影响数据插入和更新的性能,因此需要权衡利弊。
二、数据库访问规范1、用户权限管理为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组分配适当的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
例如,普通用户只授予只读权限,而管理员则具有全部权限。
定期审查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分配与用户的职责相符。
2、访问控制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时,应采用安全的连接方式,如 SSL 加密。
限制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来源,只允许信任的网络地址进行连接。
3、数据查询和更新规范制定查询和更新数据的规范,避免使用复杂的、低效率的查询语句。
对于批量数据操作,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以防止对数据库性能造成过大的影响。
三、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规范1、备份策略确定合适的备份频率,如每日全量备份、定期增量备份等。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
同时,要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创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遵循数据库管理规范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安全性、性能优化和维护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1.1 数据库结构设计- 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和关系,进行概念模型设计。
- 设计合理的表结构,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
- 设计适当的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1.2 数据库字段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 设置字段约束,限制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格式。
- 为字段添加注释,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1.3 数据库索引设计- 根据查询需求设计合理的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 避免过多的索引,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和重建,保持索引的有效性和性能。
二、备份与恢复2.1 定期备份数据库- 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 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和存储介质,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定期测试备份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保证备份的有效性。
2.2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和步骤。
- 定期演练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 存储备份数据的地点要与数据库服务器分离,防止同时遭受灾难。
2.3 监控与报警- 监控数据库备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备份失败或者异常情况。
- 设置合理的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管理员备份异常情况。
- 定期检查备份日志,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性3.1 用户权限管理- 为每一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避免数据泄露和非法操作。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禁止共享账号和密码,每一个用户使用独立的账号进行操作。
3.2 数据加密- 对重要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管理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管理数据库是应用程序操作的有组织的数据集合。
为了高效地使用和管理数据,必须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和规范化管理。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管理两个方面探讨相关内容。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在需要存储数据的情况下,为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并根据该数据模型构建数据库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分析业务需求,确定存储需要的数据和数据结构。
数据需求分析通常需要与业务专家、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方沟通,确保数据库设计符合业务需求。
2. 数据实体关系建模其次,需要对数据进行实体关系建模。
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将实体、属性和关系表示为图形和数学符号的方式。
基于实体关系模型的设计方法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方式。
3. 数据库系统设计在数据实体关系建模之后,需要根据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应该尽可能简单、易于维护和扩展。
此步骤还需要确定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服务器。
4. 数据库物理设计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之后,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即根据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特点,将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器配置为适合特定的数据库系统。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库索引和其他数据管理技术。
5. 数据库测试和维护最后,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测试和维护。
测试包括数据验证、系统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等。
维护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数据库保护等。
有效的测试和维护可以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是通过分解表以降低数据冗余,从而降低数据库存储和维护成本的过程。
规范化通常有三个目的:1. 消除重复数据规范化意味着将数据分解为较小和更多的表。
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同的表中存储相同的数据,从而减少数据冗余。
2. 优化查询性能规范化还可以优化查询性能,使查询更加快速和高效。
通常情况下,规范化需要使用外键建立表之间的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连接表来查询数据。
3. 提高数据质量规范化可以确保每个数据表只包含特定的数据,而不是不相关的数据。
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数据模型管理
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数据模型管理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数据模型管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有效的数据模型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并探讨数据模型管理的最佳实践。
一、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是确保数据库系统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遵循一致的设计规范可以减少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错误和冲突,提高开发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库命名规范:明确的命名规范能够让开发人员更易理解数据库结构,减少混淆和误解。
例如,表名和列名应该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并尽量避免使用缩写或简写。
2. 数据库表的范式规范:范式是规范化数据库设计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异常,提高查询性能。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范式规范,避免过度范式化或反范式化。
3. 约束规范:合理使用主键、外键、唯一约束、默认值等约束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例如,主键应该是稳定且唯一的标识符,外键应该与关联表的主键对应。
4. 索引规范:适当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查询和连接性能。
但索引也需要适当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冗余和重复索引的情况,以提高写入性能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二、数据模型管理的最佳实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关系和约束。
有效地管理数据模型可以确保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1. 使用可视化工具:使用可视化工具来设计和管理数据模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错误。
流行的数据库建模工具如ERwin、PowerDesigner和MySQL Workbench等,它们提供直观的界面和自动化的功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2. 版本管理:数据模型随着项目的演化和需求变化而改变。
因此,使用版本管理工具如Git、SVN等对数据模型进行版本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版本管理可以追踪模型的变化、恢复之前的版本,并允许多人协同开发时的冲突解决。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准则。
本文旨在规范数据库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安全管理等,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
二、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库命名规范-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数据库所存储的内容。
- 应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以免引起命名冲突和不兼容的问题。
-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并采用下划线作为单词分隔符。
2. 表设计规范- 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表所存储的数据类型和含义。
-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采用下划线作为单词分隔符。
- 表结构应符合第三范式,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 应为每个表添加主键,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3. 字段设计规范- 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字段所存储的数据含义。
- 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采用下划线作为单词分隔符。
- 字段类型应根据数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和降低查询性能。
- 字段应添加适当的约束,如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备份- 应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 备份频率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程度来确定,一般建议每日备份。
-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独立的存储设备中,以防止与原始数据一起丢失。
2. 完整性校验- 每次备份后,应进行完整性校验,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可以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工具或脚本来进行完整性校验。
3. 定期恢复测试- 应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 恢复测试应包括完整恢复和部分恢复,以应对不同的故障情况。
四、性能优化规范1. 索引优化- 应根据实际查询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来设计和创建合适的索引。
- 索引应选择适当的列,并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制定数据库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并以字母开头。
3. 数据库名称不应包含特殊字符或者空格。
三、表设计规范1. 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以字母开头。
3. 表名不应包含特殊字符或者空格。
4. 表名应使用单数形式,避免使用复数形式。
5. 表名应简洁明了,不宜过长。
四、字段设计规范1. 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地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以字母开头。
3. 字段名不应包含特殊字符或者空格。
4. 字段名应简洁明了,不宜过长。
5. 字段名应避免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五、数据类型规范1.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数据类型过长或者过短。
2. 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类型,如使用INT代替NUMERIC。
3. 避免使用过多的数据类型,尽量保持统一。
六、索引规范1. 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量大小合理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2. 避免在频繁更新的字段上创建索引,以减少索引维护的开消。
3.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和重建,保证索引的有效性和性能。
七、数据备份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数据备份应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 数据备份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避免数据丢失或者泄露。
八、数据安全规范1. 设置合理的数据库访问权限,限制用户的操作范围。
2.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 定期进行数据库安全审计,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风险。
九、性能优化规范1. 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储过多的冗余数据,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标题: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确保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指南。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规范和最佳实践,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
正文内容:1. 数据库设计规范1.1 表设计规范- 使用适当的数据类型和字段长度,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 设计合理的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关系的完整性。
- 使用标准的命名规范,方便维护和理解数据库结构。
1.2 索引设计规范- 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索引。
-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减少维护开销和提高写入性能。
- 定期优化和重建索引,以保证查询性能。
1.3 视图和存储过程规范- 使用视图简化复杂查询,提高查询效率和代码复用。
- 使用存储过程实现业务逻辑,增加数据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 定期检查和更新视图和存储过程,确保其与底层数据的一致性。
2. 数据库访问规范2.1 用户权限管理规范- 为每个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限制其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分配和数据的安全性。
- 记录和监控用户的数据库操作,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2.2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定期备份数据库,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人为错误和灾难性事件的影响。
- 测试和验证备份的可用性,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 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
2.3 数据库性能优化规范- 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连接数。
- 定期进行性能调优,包括索引优化、SQL优化和硬件优化。
- 优化数据库配置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负载和访问模式。
3. 数据库安全规范3.1 数据加密规范- 使用适当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策略,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
- 加密数据库备份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防止数据泄露。
- 定期更新加密算法和密钥,以保持数据的安全性。
3.2 安全审计和监控规范- 启用数据库的安全审计功能,记录和监控用户的操作行为。
数据库设计规范范文
数据库设计规范范文1.命名规范:-表名、列名、视图名和索引名应具有描述性。
-避免使用保留字作为对象的名称。
-使用统一的命名约定,如下划线分隔或驼峰命名法。
2.完整性约束:-使用主键和唯一约束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使用外键约束来维护关系的完整性。
-使用检查约束来对列的取值进行限制。
3.规范化:-采用规范化技术来设计数据库模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将数据拆分成适当的表,避免数据冗余。
-设计合适的关系模式,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4.数据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查询性能。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数据类型,以免浪费存储空间或引发数据溢出。
5.索引和查询优化:-为经常使用的列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减少写操作的开销。
-使用合适的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笛卡尔积。
-使用表分区技术来提高查询和维护的效率。
6.安全性:-对敏感数据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如加密。
-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给予必要的用户访问权限。
-定期备份数据库,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7.文档化:-对数据库的结构和设计进行文档化,以便于团队成员的理解和维护。
-记录数据库的版本变更和修改历史。
8.性能优化:-定期进行数据库性能评估,对性能瓶颈进行调优。
-优化查询语句,重写复杂的查询,以提高查询性能。
-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分区设计和冗余数据的优化。
9.数据访问和事务管理:-使用合适的访问控制机制,对数据库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
-合理使用事务管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0.数据库监控和日志记录:-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包括CPU利用率、磁盘空间和内存使用情况等。
-启用数据库的日志功能,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和错误信息,以便进行故障排查。
综上所述,数据库设计规范是保证数据库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数据库管理的规范化是确保数据安全、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数据库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和运维。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数据库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进行分隔,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3. 数据库命名应避免使用缩写和简写,以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三、表设计规范1. 表名命名规范- 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表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进行分隔,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 表名应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避免使用动词或动词短语。
2. 字段设计规范- 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字段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 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进行分隔,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
- 字段名应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避免使用动词或动词短语。
- 字段名应避免使用数据库关键字和保留字。
3. 主键设计规范- 每个表应包含一个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
- 主键字段应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
- 主键字段应使用整型数据类型,推荐使用自增长的整型作为主键。
4. 索引设计规范- 对于经常被查询的字段,应考虑添加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 索引应根据实际查询需求进行设计,避免过多或不必要的索引。
- 索引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优化,以保证查询性能的稳定和高效。
四、数据安全规范1. 数据备份规范-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与生产环境存储在同一地点。
- 备份数据应进行加密,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2. 权限管理规范- 不同角色的用户应具有不同的权限,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禁止使用默认账户和密码,应定期更换密码,并采用复杂的密码策略。
- 对于敏感数据,应进行访问控制,只授权给必要的人员。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数据库管理工作,提高数据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数据库管理规范。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识别;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空格;3. 数据库名称应遵循公司内部的命名规范,便于统一管理。
三、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库设计应符合三范式原则,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2. 数据库表应具有适当的字段注释,方便开发人员理解和维护;3. 数据库表的字段命名应具有描述性,避免使用缩写和无意义的命名;4. 数据库表的主键应使用自增长字段,并设置为非空唯一;5. 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应使用外键进行约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备份数据库,备份周期根据业务需求确定;2.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的可用性;3. 定期测试数据库备份的恢复能力,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4. 备份数据应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
五、数据库安全规范1. 数据库应设置强密码策略,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2. 数据库应定期更换密码,并限制密码的使用次数和有效期限;3. 数据库应设置账号锁定机制,连续多次登录失败后自动锁定账号;4. 数据库应进行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5. 数据库应定期检查和修复安全漏洞,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六、数据库性能优化规范1.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空间利用率等;2. 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数据库的配置参数,优化数据库的性能;3. 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无用数据,及时清理无效数据;4. 合理使用索引,提高查询效率;5. 避免频繁的数据库连接和断开,使用连接池管理数据库连接。
七、数据库维护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包括数据库的压缩、碎片整理等;2. 定期进行数据库的统计分析,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和性能瓶颈;3. 定期进行数据库的版本升级和补丁更新,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定期监测数据库的存储空间,避免空间不足导致数据库故障;5. 定期进行数据库的性能测试,评估数据库的性能状况。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建模、部署和维护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最佳实践。
它旨在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良好的数据管理和查询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五个方面。
一、数据库设计1.1 数据库设计原则:遵循规范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如遵循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2 数据库模型选择: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库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或图数据库,并合理设计表结构和关系。
1.3 数据库索引优化:合理选择和创建索引,以提高数据查询性能,避免过多或不必要的索引,同时定期维护和优化索引。
二、数据库部署2.1 数据库服务器选择:根据业务需求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考虑硬件性能、可用性和扩展性。
2.2 数据库安装和配置:按照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最佳实践进行数据库安装和配置,包括内存分配、磁盘空间管理和网络配置等。
2.3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包括定期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以及备份文件的存储和恢复测试。
三、数据库性能优化3.1 SQL查询优化:编写高效的SQL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不必要的数据读取,合理使用索引和分区等技术手段。
3.2 数据库缓存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库负载情况,合理配置数据库缓存,提高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性能。
3.3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合理配置数据库连接池的参数,如最大连接数、最小连接数和连接超时时间,以提高数据库连接的效率和可用性。
四、数据库安全管理4.1 数据库访问控制:设置合理的数据库权限和角色,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权限,避免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和篡改。
4.2 数据库加密技术:使用数据库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3 数据库审计和监控:建立数据库审计和监控机制,记录数据库的操作日志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五、数据库维护管理5.1 数据库定期维护:定期进行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索引重建和碎片整理等维护工作,保持数据库的良好性能。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在当前大数据量和高效数据管理的需求下,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变得非常重要。
一个良好设计的数据库能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和性能,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查询和处理功能。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包括确定需求、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范,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和规范自己的数据库。
1.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1. 数据规范性数据库的设计应遵循数据的规范性,即遵循唯一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如唯一索引的使用,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外键的使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触发器的使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1.2. 功能清晰性数据库需要为用户提供清晰、易用和一致的功能。
关键数据应放置在易于访问的位置,并提供用户友好的页面和操作界面。
同时,还需要提供清晰的数据字典和文档,以便用户了解和使用数据库。
1.3. 性能优化数据库的设计应考虑到查询、连接和事务等操作的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和索引、优化查询语句、减少表之间的关联和链接操作,并规范设计和编码方式,以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2. 数据库设计的规范2.1. 数据库命名规范表、字段和索引的命名应明确、简洁和有意义。
应使用具有描述性的词汇,避免使用无意义的缩写和数字命名。
表名使用单数形式,属性名采用小写英文单词,多个单词之间用下划线“_”连接。
2.2. 数据字段规范每个字段应具有唯一的属性和表达特定类型的含义。
应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查询效率。
同时,还需要设定字段的约束条件,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2.3. 主键和外键规范每个表应有一个主键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并作为关联和查询的基础。
主键的设计应选取稳定和能标识唯一性的字段,并使用自动增长的连续数字作为主键值。
外键的设计应与相关的主键关联,并指定相应的引用完整性规则。
2.4. 索引规范索引用于加速数据查询操作。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建议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建议第一章: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和规范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用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和规范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建议,帮助读者优化数据库设计。
第二章:数据库设计原则1. 适应业务需求:数据库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考虑到数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合理划分数据表和字段,避免冗余和复杂的结构。
2.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应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即不同表中的数据之间应该具有正确的关联和约束关系,避免出现数据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
3. 完整性约束: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特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主键、唯一约束和外键约束等,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4. 性能优化: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和索引,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性能。
同时,注意避免过度使用索引和冗余数据,以避免影响性能。
第三章:数据库表设计1. 表的命名规范:表名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描述表的含义。
同时,避免使用保留字或特殊字符,以免造成命名冲突或解析错误。
2. 字段设计规范:字段名应该具有一定的语义,能够准确描述字段的含义。
同时,字段的数据类型和长度应该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和使用场景选择,避免浪费和冗余。
3. 主键设计:每个表应该拥有一个唯一的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
主键的选择应该考虑数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避免选择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字段作为主键。
4. 外键设计:通过外键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设计外键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级联操作,以避免出现脏数据或死锁的情况。
第四章:数据库规范建议1. 数据库命名规范:数据库名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描述数据库的用途和内容。
同时,避免使用保留字或特殊字符作为数据库名,以免造成解析错误或冲突。
2. 表空间规划:合理规划表空间,将不同类型的表分配到不同的表空间中,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效率。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关键要点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关键要点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效率,降低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的风险,并为后续的应用开发和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规范和关键要点,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数据库设计规范1.1 数据库结构规范:数据库的结构应该符合正规化原则。
采用正确的范式设计可以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第二范式(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候选键)、第三范式(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候选键)等。
1.2 命名规范:数据库对象(如表、字段、视图等)的命名应该具有一致性和可读性。
命名应该简明扼要,不超过30个字符。
表名应该使用名词复数形式,字段名应该使用名词或形容词。
1.3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恰当的数据类型是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关键。
应该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如字符串、整数、浮点数、日期等。
避免使用通用的数据类型,尽量精确定义字段的类型和长度。
1.4 约束规范:数据库应该添加适当的约束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常见的约束包括主键约束、唯一约束、外键约束、检查约束等。
约束的使用可以让数据库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时自动执行数据验证和引用完整性检查,减少人为错误。
1.5 索引规范:索引在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减少数据检索时间。
在设计索引时,需要考虑查询的频率、查询字段、表的大小等因素,避免过多或者不必要的索引。
2. 数据库设计关键要点2.1 数据库需求分析: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业务需求。
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收集用户需求、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等。
需求分析是保证数据库最终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
2.2 数据库概念设计:在数据库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创建实体-关系图(ER图)来描述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建立、维护和使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权限管理和数据清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1.1 确定数据库结构-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关系,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包括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等。
- 采用规范的命名方式,使用故意义的表名和字段名,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字。
- 设计合理的主键、外键和索引,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1.2 规范数据类型和长度- 根据数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数据冗余和浪费。
- 对于字符串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字符集和排序规则。
- 对于数值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和范围。
1.3 设计数据库关系- 使用适当的关系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范式,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
- 设计合理的关系约束,如主键、外键和惟一约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考虑数据的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设计合适的表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二、备份与恢复2.1 定期备份数据库- 制定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方式和备份目标。
- 定期备份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备份时注意备份文件的存储位置和命名规范,以便于查找和恢复。
2.2 测试恢复过程-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文件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正确性。
- 编写恢复脚本和操作手册,以便在浮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
- 定期更新备份软件和恢复工具,以保证其与数据库的兼容性。
2.3 数据库灾备方案- 制定数据库灾备方案,包括灾备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灾备过程的规范和流程。
- 定期进行灾备演练,检验灾备设备和流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 监控数据库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灾备过程中的问题。
三、性能优化3.1 监控数据库性能-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及时发现性能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
[初稿]
XXXX科技
2014-08
目录
目录 (2)
变更记录 (3)
1数据库的设计说明书 (4)
1.1外部设计 (4)
1.1.1类型划分 (4)
1.1.2使用它的程序 (4)
1.1.3标识符和状态 (4)
1.2结构设计 (7)
1.2.1概念结构设计 (7)
1.2.2逻辑结构设计 (7)
1.3运用设计说明 (8)
1.3.1数据库字典的设计 (8)
1.3.2安全的设计 (8)
2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8)
2.1表分析 (9)
2.2索引维护 (9)
2.2.1索引监视 (9)
2.2.2索引重建 (10)
2.3空间维护 (10)
2.3.1数据定期备份 (10)
2.3.2历史数据的清除 (10)
2.4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 (10)
变更记录文档名称: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
建立日期:2015年08月19日
撰稿人:XXXX
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07 中文版
1数据库的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的信息数据存储规化的说明和指导文档,向准备从事此数据库的生成、测试、维护人员提供专门的指导,例如数据的格式和标准,送入数据库的操作规程和步骤,用于产生、修改、更新或使用这些数据文卷的操作指导。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设计
1.1.1类型划分
按照数据表记录的功能围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如可以按照系统配置数据、权限认证、业务办理日志等功能进行分类。
1.1.2使用它的程序
列出访问此数据库的所有应用程序,给出名称和版本号。
1.1.3标识符和状态
标识数据库的不同版本,标识库各个文卷、记录、数据项的命名约定。
如果该数据库尚在实验、测试中或暂时使用,说明这一特点及其有效时间围。
数据库对象命名统一采用英文单词或单词缩写。
1.1.3.1表的命名规:
库表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为前缀,已“_”中间隔开。
表对象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T_BUSI_INFO。
如果需要对数据表进行备份,命名规则请采用表名后加“_BAK”+“_时间(年月日)”的方式。
例如: T_BUSI_INFO_ BAK_20100904 。
如果存在多个系统,那么在“T”后面增加系统名称。
如果数据表的建立是过程性的,即在系统运行期创建,那么表的命名请采用表名+时间的方式,时间后缀按照实际要求取时间精确值,例如需要精确到天:T_BUSI_INFO_20100904;精确到分钟:T_BUSI_INFO_ 5。
1.1.3.2视图的命名规:
视图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V”为前缀,已“_”中间隔开。
对象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V_ BUSI_INFO。
1.1.3.3字段的命名规:
字段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已“_”中间隔开。
字段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USER_NUMBER。
数据模型描述同一个对象属性的字段在不同的数据表中要使用相同的名称,如:用户手机在A、B两个不同的数据表中都使用,那么名称都应该定义为“USER_NUMBER”,且数据的类型、度量单位和值域应保持一致性。
1.1.3.4主键的命名规
主键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PK”为前缀,如:PK_表名_字段名。
复合主键可以采用多字段多排列的形式,如:PK_表名_字段名_字段名,可以适当缩写。
主键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PK_ T_BUSI_INFO_ID。
1.1.3.5外键的命名规
外键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FK”为前缀,如:FK_表名_字段名。
外键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FK_ T_AREA_INFO_ID。
1.1.3.6索引的命名规
索引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IDX”为前缀,如:IDX_表名_字段名_字段名。
索引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IDX_AREA_ID_BUSI_ID
1.1.3.7存储过程的命名规
存储过程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SP”为前缀,后继部分要根据该存储过程的操作功能拼写,例如:完成统计办理业务量的存储过程,可以命名为:SP_STAT_BUSI。
1.1.3.8触发器的命名规
触发器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R ”为前缀,触发器名为相应的表名加上后缀。
例如:TR_BUSI。
1.1.3.9函数的命名规
函数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FUN”为前缀,函数名以实际完成的业务功能为名称主体,例如完成统计业务量的函数应定义为:FUN_STAT_BUSI_COUNT。
1.1.3.10包的命名规
包的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PKG”为前缀,包名以自身赋予的管理功能为名称主体。
1.1.3.11临时表的命名规
临时表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MP”作为后缀。
其它请参考实体表的命名方式,例如业务信息表的临时表可以命名为: T_BUSI_INFO _TMP。
1.1.3.12簇的命名规
簇的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CLU”作为前缀。
簇的名称可以使用多个表的联合拼写作为其主体名称,例如A表与B表之间关联关系生成的簇对象:CLU_A_B。
1.1.3.13数据库作业的命名规
作业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JOB”为前缀,作业名以系统任务的功能为名称主体,例如定时备份业务办理日志:JOB_BACKUP_BUSI_LOG 。
1.1.3.14序列(ORACLE)的命名规
ORACLE序列对象的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SEQ”为前缀,后面加上对应的数据表名称,如业务办理日志表的序列名:SEQ_T_BUSI_DEAL_LOG。
1.2结构设计
1.2.1概念结构设计
说明数据库反映的现实世界中原始数据形式,包括各数据项、记录、系、文卷的标识符、定义、类型、度量单位和值域,建立本数据库的每一幅用户视图。
1.2.2逻辑结构设计
把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包括所确定的关键字和属性、重新确定的记录结构和文卷结构、所建立的各个文卷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员视图。
1.3运用设计说明
1.3.1数据库字典的设计
对数据项、记录、系、文卷、模式、子模式等一般要建立数据字典;说明此数据字典设计的基本考虑。
如下示例:
1、业务信息表:
1.3.2安全的设计
需要分别对待不同的访问者、不同的访问类型和不同的数据对象,获得的数据库安全。
2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鉴于当前生产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主要以客户方负责和管理,我方需要提供如下几个日常维护方案,以供数据库管理员参考和执行。
2.1数据存储空间的建立和使用
2.2分区表的建立和使用
2.2.1使用原则
数据量大且操作频繁的数据表建议对其进行分区。
2.2.2规划原则
ORACLE提供三种对表或索引的分区方法,分别是围分区、散列分区、复合分区。
围分区:根据表中列值的围进行分区,如一年中的月份,当数据在围均匀分布时,性能最好。
否则应考虑其它的分区方法。
当创建围分区时,要考虑:
分区方法、围;
分区列;
分区中说明指定分区边界;
分区数据所存储的物理空间;
2.3表分析
提供确定具体的表的分析方法,分区表分析方法,索引分析方法;
说明需要分析的数据表和索引对象;
说明分析操作的执行周期;
2.4索引维护
2.4.1索引监视
详细说明需要监视的索引对象,说明该索引的业务逻辑情况,作用的数据集合数量围;
2.4.2索引重建
详细说明需要重建的索引对象,重建的原因,重建的周期。
2.5空间维护
2.5.1数据定期备份
详细说明需要备份的数据表对象,备份周期。
2.5.2历史数据的清除
详细说明需要清除数据的数据表,清除的数据围。
2.6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
定期向数据库管理员申请提供全库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详细说明报告涉及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