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应急处置预案
高原病应急演练预案
![高原病应急演练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8646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5.png)
一、目的和意义为提高高原地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发生高原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高原地区发生高原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高原病应急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2.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演练的筹备、宣传、物资保障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保障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演练期间的物资供应、生活保障等工作。
(4)宣传报道组:负责演练的宣传报道和新闻发布工作。
(5)安全保卫组:负责演练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预警响应(1)当接到高原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2)医疗救护组立即组织医疗队伍,准备医疗救护物资。
(3)后勤保障组做好物资储备和供应工作。
2.应急响应(1)医疗救护组迅速赶赴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和转运。
(2)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3)安全保卫组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应急结束(1)当伤员得到妥善救治,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后,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响应措施1.医疗救护措施(1)对伤员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伤情等级。
(2)对轻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对重伤员进行转运。
(3)加强伤员的心理疏导,提高救治效果。
2.物资保障措施(1)储备足够的医疗救护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需要。
(2)合理调配物资,确保物资供应充足。
3.后勤保障措施(1)提供必要的餐饮、住宿等生活保障。
(2)确保救援队伍的通讯畅通。
4.安全保卫措施(1)加强现场安全巡逻,确保救援工作安全。
(2)做好交通安全保障,确保救援车辆畅通。
六、应急演练内容1.伤员救治和转运演练(1)模拟伤员发生高原病,进行现场救治和转运。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应急物资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应急物资](https://img.taocdn.com/s3/m/2b2d339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a.png)
一、预案背景高原反应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人体因缺氧、气压降低等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
对于初次进入高原地区的人群,高原反应尤为常见。
为保障高原旅游、工作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应对高原反应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高原地区游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2. 最大程度减少高原反应对工作、旅游等活动的干扰;3. 提高高原地区应急救援能力。
三、应急预案1.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1)进入高原前,了解高原环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进入高原前,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3)进入高原时,逐步增加海拔高度,避免突然进入高海拔地区;(4)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5)注意饮食,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高原反应应急处置(1)轻微高原反应:给予休息、补充水分、吸氧等措施;(2)中度高原反应:在轻微高原反应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如吸氧、止痛、止吐等;(3)重度高原反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应急物资准备1. 常用药品(1)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2)止吐药:如吗丁啉、胃复安等;(3)抗高原反应药物:如高原红景天、高原反应片等;(4)感冒药、消炎药、抗生素等;(5)氧气袋、氧气瓶等。
2. 生活用品(1)帐篷、睡袋、防潮垫等;(2)衣物:保暖衣物、防晒衣物等;(3)生活用品:毛巾、牙刷、牙膏、洗发水等;(4)便携式电源、充电宝等。
3. 救援设备(1)急救箱:包括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2)便携式氧气机、氧气瓶;(3)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设备;(4)救援车辆、无人机等。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完善应急预案;2. 对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确保物资充足、完好;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通过以上预案和应急物资的准备,可以有效应对高原反应,保障高原地区游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高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e2a8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5.png)
高原病应急预案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遭受稀薄空气和低氧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和病症。
对于那些前往高原地区进行旅游、登山或工作的人来说,了解高原病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原病的预防与应急预案,以便大家在高原环境中能够安全度过。
一、高原病的症状高原病早期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等,严重时可出现心慌、气促、胸闷等症状。
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人来说,及时采取措施非常关键。
二、高原病的预防1. 合理调整行程安排:初次到达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应进行适应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2. 注意饮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人体需增加水分摄入量来保持水分平衡。
同时,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以增加人体的能量储备。
3. 避免过度劳累:在高原地区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身体的耗氧量会增加,容易引发高原病。
因此,合理安排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三、高原病的应急预案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高原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高原地区,应选择有相关经验和设备的医院或诊所进行就医。
同时,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寻求氧气治疗:氧气治疗是高原病发作时的重要救治措施。
在高原地区,可以使用氧气瓶或氧气袋来进行氧气治疗,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缓解高原病症状。
3. 留意个人状况:如果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休息时应保持身体的正常姿势,避免压迫呼吸道。
此外,多喝水,补充电解质,可有效缓解症状。
4. 远离危险区域:在高原地区遭遇高原病发作时,如果有可能,应尽快下降海拔,远离危险区域。
高反应的人群应避免单独行动,应有朋友或工作伙伴陪同,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总结:高原病在高海拔环境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应急预案,我们可以减少高原病发作的风险,并及时处理症状,保证自身安全。
在高原地区活动时,我们应保持警惕,了解高原病的症状及应对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享受旅行或工作的乐趣。
高原区段应急预案
![高原区段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852d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d.png)
一、预案背景高原区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突发事件。
为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有效地应对高原区段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原区段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组、交通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职能机构。
3. 各职能机构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3)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搜救、抢险、排险等。
(4)医疗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救护工作。
(5)交通保障组:负责现场交通指挥、车辆调度和保障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生活保障和通讯保障工作。
四、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1)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指挥部立即启动紧急响应,通知各职能机构迅速到位。
(2)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救援工作。
(3)救援组迅速展开救援行动,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 紧急处置(1)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现场安全。
(2)及时疏散周边群众,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后续处置(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受伤人员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3)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帐篷、急救设备等。
2. 人员保障: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3. 通讯保障:确保应急救援通讯畅通,便于指挥调度。
4.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高原应急预案模板
![高原应急预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e44fb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3.png)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高原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高原地区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成立高原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 成员单位应急指挥部由政府、公安、卫生、交通、通信、环保、消防、民政、旅游等部门组成。
三、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2)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4)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2. 预警信息发布(1)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3)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和响应工作。
四、应急响应1. 分级响应根据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2. 响应措施(1)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救援力量;(2)及时转移、疏散受威胁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对受灾地区进行抢险救援,恢复基础设施;(4)加强社会面管控,维护社会稳定。
五、后期处置1. 调查评估对突发事件进行原因调查、损失评估和责任追究。
2. 处理善后(1)妥善处理受灾群众安置、救助、补偿等问题;(2)修复受损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财务保障设立应急资金,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3.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
高原病应急处置预案
![高原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3de3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8.png)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原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高原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高原病应急处置指挥部1. 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2.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疫情监测与报告组: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
(2)流行病学调查组:负责病例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流行病学分析等工作。
(3)医疗救治组:负责病例救治、医疗资源调配、隔离观察等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供应等工作。
(5)宣传引导组:负责宣传普及高原病防治知识、舆论引导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生活保障、交通保障、通讯保障等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监测、病例救治、健康教育、医疗资源调配等工作。
2.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交通管制、隔离观察等工作。
3.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卫生教育、健康教育等工作。
4.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管制、物资运输等工作。
5.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等工作。
6.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一)疫情报告1. 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2. 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
(二)病例调查1. 流行病学调查组迅速开展病例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
2.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制定防控措施。
(三)病例救治1. 医疗救治组迅速调配医疗资源,开展病例救治。
2.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四)物资保障1. 物资保障组根据疫情需求,调配应急物资。
2. 确保医疗救治、隔离观察、防疫消毒等工作的物资需求。
高海拔疾病应急预案
![高海拔疾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60b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1.png)
预案修订与完善
针对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和建议。
结合高海拔疾病的新形势和新变 化,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
保持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针对预案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流 程,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提高
预案的执行效率和应对效果。
预案推广与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式,加强公众对高海拔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 预案的普及程度。
将预案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和案例,向其他地 区和领域推广。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高海拔疾病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发展 ,提高全球应对高海拔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案例二
某旅游团在高海拔地区遭遇暴风雪,由于导游具备高海拔应急救援知识,及时组织队员搭建临时避难所,确保了 全体队员的安全。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户外探险队在高海拔地区未提前制定应急 预案,当队员出现高原反应时,无法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导致一名队员不幸死亡。
案例二
某登山队在高海拔地区遭遇突发疾病,由于 现场救援不及时和缺乏专业救援知识,导致 部分队员身体受到严重损伤。
适应性训练
在进入高原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身体对低 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科学饮食
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 量和营养素。
治疗手段
吸氧治疗
对于出现高原反应的患者,提供 吸氧治疗,缓解缺氧症状。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 进行治疗,如抗高原反应药物、
抗生素等。
心理干预
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 疏导和干预,缓解焦虑和恐惧情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方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66b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5.png)
一、背景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是由于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保障进入高原地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高原反应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的执行。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高原反应相关信息,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3.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护队、运输保障队、通讯保障队等。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高原反应知识普及,提高进入高原地区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2)进入高原地区前,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3)进入高原地区时,携带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氧气袋、抗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药品等。
2. 应急响应(1)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轻度高原反应: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如红景天、肌苷口服液等,同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b. 中度高原反应: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吸氧治疗,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c. 严重高原反应:立即送医救治,途中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 应急物资保障(1)确保氧气袋、抗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充足。
(2)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医疗救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4. 通讯保障(1)确保应急队伍通讯设备正常使用,实现信息畅通。
(2)建立应急通讯联络机制,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高原反应。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2b4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高原病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在高原地区可能发生的高原病,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高原地区进行工作、旅游、探险等活动的人员。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高原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快速反应:一旦发生高原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协同作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高原病事件。
二、高原病的基本知识(一)高原病的定义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原环境下,由于缺氧、低气压、寒冷、干燥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二)高原病的分类1、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2、慢性高原病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
(三)高原病的症状1、急性高原反应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2、高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发绀等。
3、高原脑水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抽搐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高原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高原病应急处置工作。
(二)医疗救援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对高原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医疗设备、药品、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保障。
(四)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协调救援工作。
四、预防措施(一)健康教育在进入高原地区前,对人员进行高原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告知注意事项。
(二)身体检查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患有心肺疾病等不适合高原环境的人员。
(三)适应性训练提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合理安排行程逐渐升高海拔,避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
五、应急响应(一)病情报告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高原病症状,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二)现场急救医疗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
高原医疗应急预案
![高原医疗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fcd0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9.png)
一、背景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温差大等特殊环境因素,人体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高原病等健康问题。
为有效应对高原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高原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在高原地区开展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员。
三、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成立高原医疗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高原医疗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2. 工作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物资保障、信息报送、宣传教育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高原医疗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根据气象、地理、卫生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高原病、高原反应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警。
2. 紧急响应:发生高原病、高原反应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1)现场救治:医疗机构要迅速组织医疗力量,对受伤、生病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必要时将病人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2)医疗救援:协调相关部门,调用医疗救援队伍和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五、物资保障1. 医疗物资储备:各级医疗机构要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如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设备、防护用品等。
2. 物资调配:发生高原病、高原反应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调配医疗物资,确保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六、宣传教育1. 提高高原地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高原病、高原反应等健康知识,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原病、高原反应等医疗救治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七、总结评估1. 事件结束后,对高原医疗应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2. 对在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高原医疗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护人员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高原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1181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4.png)
一、背景高原反应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气压低、氧气稀薄等环境因素导致的生理反应。
医护人员在高原地区工作或救援时,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
为保障医护人员在高原地区工作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高原反应应急指挥部,负责高原反应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医疗救治组:负责高原反应的救治工作;(2)后勤保障组:负责高原反应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3)宣传教育组:负责高原反应知识的宣传和普及;(4)应急演练组:负责高原反应应急演练的组织和实施。
三、应急措施1. 预防措施(1)医护人员在进入高原前,应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特别是患有心血管、呼吸、肝肾等疾病的人员应避免进入高原。
(2)医护人员进入高原前,应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3)医护人员进入高原时,应携带必要的应急药品和设备。
2. 应急处理(1)轻微高原反应:医护人员出现轻微高原反应时,应立即休息,适当饮水,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如高原红景天、百服宁等。
(2)中度高原反应:医护人员出现中度高原反应时,应立即转移至低海拔地区,并给予吸氧、输液等治疗。
(3)重度高原反应:医护人员出现重度高原反应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必要时进行转院治疗。
3. 后勤保障(1)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休息设施和营养补给。
(2)确保医护人员的生活用品、药品、氧气等应急物资充足。
(3)加强高原地区医疗保障,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
四、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高原反应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原反应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2. 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海报、网络等,普及高原反应的预防、救治知识。
3.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高原反应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高原反应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演练内容包括:高原反应的预防、救治、转院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高原地区专项应急预案
![高原地区专项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a313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d.png)
一、背景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提高高原地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高原地区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1. 成立高原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治资源,开展伤病员转运、救治等工作。
(3)交通运输组:负责保障应急物资运输、伤病员转运等工作。
(4)信息保障组: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发布应急信息。
(5)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高原地区气象、地质、卫生等领域的动态。
(2)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医疗救治组迅速组织医疗力量,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确保及时转运。
(3)交通运输组确保应急物资、伤病员转运车辆畅通无阻。
(4)信息保障组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3. 后期处置阶段(1)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确保伤病员得到妥善救治。
(2)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3.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4.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高原安全预案及处置方案模板范文
![高原安全预案及处置方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8753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9.png)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原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居民区、旅游景点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原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高原地区安全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应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资源整合。
(2)监测预警组:负责对高原地区气象、地质、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应急救援组: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4)医疗救护组:负责高原地区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保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信息发布(1)监测预警组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应急指挥部向相关部门、单位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 应急响应(1)应急救援组根据应急指挥部指令,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前往事故现场。
(2)医疗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转运和医疗保障工作。
(3)后勤保障组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供应。
3. 应急处置(1)现场救援: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救援措施,如灭火、排险、搜救等。
(2)伤员救治: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转运至医疗机构。
(3)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4. 应急结束(1)应急救援组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救援情况。
(2)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秩序。
四、高原常见事故处置方案1. 高原反应(1)症状: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
(2)处置措施:降低活动强度,充分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高原反应药物。
2. 高原心脏病(1)症状: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
(2)处置措施:立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使用高原心脏病药物;及时转运至低海拔地区。
突发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突发高原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2452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b.png)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高原地区旅游、工作等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高原反应,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高原地区旅游、工作等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高原反应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原反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成员包括:(1)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副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医疗、交通、公安、旅游、后勤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3. 各部门职责:(1)医疗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及后续治疗工作。
(2)交通组:负责伤员的快速转运,确保救援车辆畅通。
(3)公安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旅游组:负责游客的疏散、安抚及后续服务工作。
(5)后勤组:负责救援物资的筹备、调配及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情况(1)游客、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发现高原反应患者,应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救援措施(1)医疗组迅速对伤员进行救治,包括吸氧、输液、用药等。
(2)交通组立即组织救援车辆,将伤员迅速转运至附近医院。
(3)公安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旅游组负责游客的疏散、安抚及后续服务工作。
3. 后续处理(1)伤员转运至医院后,医疗组继续关注伤员病情,确保其生命安全。
(2)公安组协助医院调查事故原因,查明责任。
(3)旅游组对受伤游客进行关怀慰问,提供必要帮助。
(4)后勤组对救援物资进行补充、调配,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包括氧气袋、急救药品、救护车辆等。
2. 人员保障:组织培训专业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3.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应急物资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应急物资](https://img.taocdn.com/s3/m/6cf9b0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png)
一、预案背景高原反应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氧气稀薄、气压降低,人体生理功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的现象。
为保障高原旅游、工作等活动中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高原反应的预防意识,降低高原反应的发生率;2. 及时、有效地处理高原反应,减轻患者痛苦;3. 确保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救治,降低高原反应带来的危害。
三、应急预案1. 高原反应预防(1)加强高原反应知识普及,提高游客、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2)合理规划行程,避免连续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活动;(3)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入高原地区;(4)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2. 高原反应处理(1)发现高原反应患者,立即停止活动,让其休息;(2)为患者提供充足氧气,必要时使用氧气袋;(3)根据患者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抗高原反应药物等;(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四、应急物资清单1. 氧气袋:用于为高原反应患者提供氧气,缓解症状;2. 氧气瓶:备用氧气,确保氧气供应充足;3. 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4. 抗高原反应药物:如红景天、高原反应胶囊等,用于预防或减轻高原反应;5. 药用绷带、创可贴:用于处理轻微擦伤、扭伤等;6. 防晒霜、遮阳帽、墨镜:用于防晒,防止紫外线伤害;7. 高原反应手册:普及高原反应知识,提高预防意识;8. 急救包:包括止血带、消毒液、消毒棉、棉签、剪刀等常用急救用品;9. 通讯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与外界联系;10. 便携式充电宝:为通讯设备、急救设备等提供电力支持。
五、应急物资管理1. 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2. 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和使用;3. 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更新,淘汰过期或损坏的物资;4. 对应急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改进预案。
通过以上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清单的制定,旨在提高高原旅游、工作等活动中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确保高原反应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8de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2.png)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一、引言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人们在进入高原后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为了保障人们在高原地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高原反应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包括游客、工作人员、运动员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高原反应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高原反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成员包括医疗专家、救援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二)医疗救援组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组成,负责对高原反应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救援行动组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救援和转移。
(四)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医疗物资、食品、饮用水等后勤保障。
四、高原反应的症状及分级(一)症状高原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等。
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二)分级1、轻度高原反应: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活动。
2、中度高原反应:症状加重,影响正常活动,需要休息和治疗。
3、重度高原反应: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严重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和转移。
五、预防措施(一)提前准备在进入高原前,应提前了解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医疗条件,做好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和物资,如抗高原反应药物、氧气袋等。
(二)逐步适应进入高原地区后,应遵循逐步适应的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第一天休息为主,避免洗澡,饮食清淡。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
六、应急响应(一)发现疑似高原反应患者当发现有人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疗救援组。
(二)医疗救援组到达现场医疗救援组应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高原缺氧应急预案
![高原缺氧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1b2f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a.png)
一、预案背景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容易导致人体出现高原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高原病。
为保障在高原地区执行任务的人员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及时、有效地应对高原缺氧事件,降低高原反应和高原病的发生率。
2. 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减轻高原缺氧对任务的负面影响。
3. 提高高原地区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任务顺利进行。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高原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高原缺氧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高原缺氧应急工作。
2. 设立高原缺氧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协调和监督。
3. 成立高原缺氧应急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医疗救治等工作。
五、预案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高原地区人员培训,提高高原适应性。
(2)为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氧气袋、防晒霜、防晒衣等。
(3)在高原地区设置医疗站点,配备专业医疗人员,提供高原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2. 应急措施(1)接到高原缺氧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前往现场。
(2)现场救援a. 对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进行初步评估,采取吸氧、休息等措施。
b. 对出现高原病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转送至低海拔地区医院。
c. 对严重病例,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3)信息报送a.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请求支援。
b. 向外界发布事件信息,提高公众对高原缺氧的认识。
3. 后期处理(1)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对应急队伍进行总结评估,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完善高原缺氧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六、预案保障1. 人员保障:选拔具备高原适应性、专业医疗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优秀人员组成应急队伍。
2.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所需资金,为应急队伍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3. 设备保障:配备应急车辆、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f8f4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c.png)
高原病应急预案高原病应急预案:高原病是指身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
为了应对高原病的紧急情况,制定和实施高原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探讨高原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步骤。
高原病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救治措施:针对高原病患者的突发情况,急救人员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如提供氧气补充、安抚患者情绪、检查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措施可以通过培训医护人员、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等方式来实施。
2. 紧急转移和撤离计划:如果高原病患者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缓解或加重,需要考虑将其转移到低海拔地区接受进一步治疗。
高原病应急预案中应包含紧急转移和撤离的相关计划,如调度交通工具、确定转移目的地和配备必要的医疗护送人员等。
3. 预警系统的建立:在高原地区建立高原病预警系统以提前预知高原病的发生情况,对于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氧气浓度、血氧饱和度、气温和天气等指标来实现,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 培训和教育:为前往高原地区工作或旅游的人员提供高原病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非常重要。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高原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紧急救治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升人们的高原病应对意识和能力,减少高原病的发生和危害。
以上是关于高原病应急预案的简要回答。
接下来将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深入探讨高原病应急预案的实施细节和背景信息。
高原病是由于身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高原地区的氧气浓度较低,导致人体供氧不足,长期暴露在高原环境下容易发生高原病。
高原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水肿和脑水肿。
在高原病应急预案中,紧急救治措施非常关键。
急救人员应熟悉高原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如给予患者氧气补充、缓解症状的药物以及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此外,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安排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的步骤和方式。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fbc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7.png)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在进行高原地区的活动或者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高原反应的问题。
高原反应是由于气候和气压的突然改变,导致人体适应能力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
虽然高原反应通常是暂时性的,但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根据高原反应的特点和应对措施,逐步介绍高原反应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一、应急情况的识别在高原活动中,及时识别高原反应的症状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1.头痛:头痛可能是最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之一。
一开始可能是轻微的钝痛,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逐渐加重。
2.呼吸困难: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导致呼吸困难。
出现气喘、气短等症状时,即为高原反应的体现。
3.心悸、胸闷: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心脏需要加大工作量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悸和胸闷感。
4.恶心、呕吐:高原反应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这也是高原反应的常见症状之一。
5.其他症状:例如乏力、失眠、失去食欲等,都可能是高原反应的表现。
二、紧急措施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保障受影响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措施如下:1.寻找低海拔区域:将受影响人员迅速转移到低海拔区域,以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低海拔地区的氧气含量较高,有利于人体恢复。
2.保持休息:将受影响人员安置在舒适的休息环境中,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补充液体:高原地区水分蒸发快,人体易出现脱水症状。
因此,及时补充充足的水分,保持体内水平衡。
4.氧气吸入:在严重的高原反应情况下,可通过吸氧瓶或氧气设备提供氧气补给,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5.就医救助:如果受影响人员症状加重或无法缓解,应及时送往当地医院寻求进一步救助。
三、预防措施除了紧急应对措施外,制定高原反应应急预案还需要包括预防措施,以降低高原反应发生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适应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气压变化对于习惯平原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
高原反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91f8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a.png)
一、背景高原反应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人体因缺氧、低氧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为确保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高原反应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3. 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成立相应应急小组,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预警(1)当预报或监测到高原地区出现可能引发高原反应的气象、地理等灾害时,启动预警机制。
(2)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2. 初级响应(1)当出现高原反应病例时,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上报情况,启动初级响应。
(2)各级应急小组要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包括:组织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物资保障等。
3. 紧急响应(1)当高原反应病例数量增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启动紧急响应。
(2)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五、救援措施1. 医疗救护(1)设立临时医疗点,为高原反应患者提供及时救治。
(2)组织医疗队伍,对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救治。
2. 心理疏导(1)设立心理疏导小组,为高原反应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2)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3.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氧气袋、急救药品、保暖用品等。
(2)确保物资供应畅通,优先保障应急救援需求。
4. 交通保障(1)确保应急救援车辆畅通无阻。
(2)对受阻车辆进行紧急疏导,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六、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确保人员充足。
(2)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2. 资金保障(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应急救援工作的资金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病预防及后勤保障应急方案根据5月18日格拉建设工程指挥部电视会议精神,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
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编制目的
我部处位于省青藏高原三江源核心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2、成立高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平华
常务副组长:祁克义中仝
副组长:建华孔大海先锋康强强王学军
组员:邓开鹏何治国康立虎和平王柏春丁占军余华毛勇瑞周生祥银宗文来高文龙功长启林戴元孝
3、进入高原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工作人员遴选工作。
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高原地区,有以下严重疾病或症状者原则上不宜从事高原工作: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慢性肺功能不全;癫痫及严重神经衰弱; 严重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上呼吸道感
染;严重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二)配备必要的用品和急救药品。
携带足量抗高原反应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如高原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西洋参丸、氧气瓶(袋)、制氧机、简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仪等;工作人员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三)开展预防性服药工作。
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通常服用3天;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
(四)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各方面应对高原病的准备。
与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高原常识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好赴灾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
3、认真落实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措施
(一)认真体检,严格执行劳动保护规定。
指导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检查,进行高原从业健康知识培训。
要严格执行高原作业劳动时间,定期轮换等劳动保护规定。
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病药品,在生产、生活场所设置供氧条件,对身体不适应高原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妥善安置。
(二)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地、间歇性作业,避免长时间、剧烈作业。
高原劳动能力的卫生学限度分别为:3000-4000米连续工作时间应小于6小时;4000米以上连续工作时间应小于4小时,4000
米以上劳动周期不超过6个月;工作1年以上,应到低海拔地区休息2-3个月。
工作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防止疲劳。
(三)其他一般性措施。
注意饮水,补充营养,戒烟戒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避免体力负荷过重,注意适宜的生活、娱乐、体育锻炼方式,克服急躁情绪。
切忌饮食过饱,睡觉时最好采用高枕、侧卧方式。
(四)注意识别高原反应。
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吸氧、休息,如症状不能自行缓解,需及时进行医疗救助。
急性高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气促、食欲减退、眩晕、鼻出血、手足发麻、手足抽搐、关节痛等。
4、及时进行急性高原病诊断和治疗
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3个类型。
急性高原反应可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即出现症状,而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一般在进入高原24小时后发病。
(一)急性高原反应(即急性轻症高原病)。
抵达高原,出现头痛,并具有如下四项中至少一项症状则可诊断为急性高原反应: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疲劳或者虚弱;头晕或眩晕;难以入睡。
症状轻者不需要治疗,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症状明显者吸氧和适当休息,可口服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通常服用3天。
地塞米松应急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有一定效果,首次剂量为8mg,以后每
次4mg,6小时1次,连续使用3天。
症状严重者,建议进一步检查。
(二)高原肺水肿。
抵达高原,出现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高原肺水肿:
1.出现以下至少两项症状者:静息时呼吸困难、咳嗽、虚弱或活动能力减低、胸部有紧缩感或充胀感;
2.出现以下至少两项体征者:至少在一侧肺野可闻罗音或喘鸣音、中枢性紫绀、呼吸急促、心动过速。
(三)高原脑水肿。
抵达高原,患有急性高原病者,呈现出精神改变并/或有共济失调;虽无急性高原病,但同时产生精神改变和共济失调者,也应诊断为高原脑水肿。
诊断后应立即转至低海拔地区救治。
采取一般治疗、吸氧及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氧耗。
保持室空气流通,注意保温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和控制继发性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及水电解质平衡。
(2)吸氧:一般采用低浓度、低流量鼻管持续给氧,氧流量2-4L/分。
(3)药物治疗: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
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呋塞米20-80mg,增强脱水效果。
每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以减轻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炎性反应。
可静脉滴注脑细胞活化剂、纳洛酮以促使患者清醒。
5、建立健全急性高原病病人及时转运机制
(一)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建立与格尔木专业医疗机构健康监护的工作机制,与格尔木剑桥医院签订了医疗保障合同,建立分部医疗机构与后方医疗机构的高原病病人对口转运工作机制。
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急性高原病病人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及时转运。
(二)进行高原反应监测及评估,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每日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高原反应监测和评估,确定工作人员身体状态。
有下列主要临床表现者,应及时报告并撤回至低海拔地区:(1)血压:7天连续3天,每天两次血压测定,收缩压高于160mmHg 或舒压高于100mmHg。
(2)心脏相关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右偏大于110°;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室壁增厚;心电图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3天复检未能恢复正常。
心率超过120次/分或低于50次/分超过3天,或心率>140次/分超过1天。
(3)呼吸系统:静息时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泡沫样痰,胸闷或胸痛等,肺部湿性罗音。
血氧饱和度<70%。
胸部X线征象显示肺部片状或云絮状浸润性阴影。
(4)患有其他高原作业禁忌的。
(三)明确转运标准。
分部医疗机构对符合下述条件的,及时向格尔木对口医疗机构进行转运。
(1)对确诊为重度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患者就地及时处理,尽早转至低海拔地区救治。
(2)对中度急性高原反应患者,要及时收治至驻地最近的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就地治疗或转至低海拔地区治疗。
(3)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者,要立即停止体力劳动,就地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并根据病情随时就诊、随时转运。
4、转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转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转运应急小组人员:何治国和平王佰春文来丁占军高文龙余华功长戴元孝
职责:转运应急小组做好患者心理辅导工作;做好车辆调配工作,做好患者治疗药品的保障工作
4.2应急转运方式
如发生重度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患者急需转运的,可采用汽车转用,如遇大雪或青藏公路交通堵塞无法及时转运的,可联系格拉建设指挥部及驻青藏铁路公司调度台驻台联络员,请求铁路运输支援转运。
5、强化督导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1.加强高原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检查制度,制订检查工作标准、明确检查容,定期组织检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组织开展高原病防治工作,配备必要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对有高原病禁忌的要及时调离,对职业性高原病患者及时安排诊治。
6、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进行管理,预案实施后,视情况对预案进行合理的修改更新,使之更符合应急救援实际。
本预案由指挥部组织实施,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7、附:
应急联系一览表
各分部驻地负责人及医生应急联系方式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青藏铁路格拉扩能工程指挥部应急联系一览表。
格尔木市常用见下。
医疗急救: 120 报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报警: 122 格尔市剑桥医院:0
格拉扩能建设指挥部调度:0
驻台联络员启林: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青藏铁路格拉扩能工程指挥部各分部人员驻地及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