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全国洪涝灾情

合集下载

雷州半岛洪涝灾害的历史考察(1)

雷州半岛洪涝灾害的历史考察(1)

雷州半岛洪涝灾害的历史考察-----以建国后为中心吴意敏吴淑全陈裴宁杨泽平摘要: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地处热带,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洪灾成为半岛多发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本文以考察建国之后的雷州半岛的洪灾为切入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半岛洪灾发生的原因,提出新的治理构想,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洪灾对半岛的损害。

关键词:雷州半岛;洪灾;建国后;治理构想一、雷州半岛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介于北纬20°14′—21°44′、东经109°55′—110°44′之间,包括湛江市区、遂溪县、雷州市和徐闻县的全部及吴川市、廉江市的大部。

东西宽约70km,南北长140km,图1 雷州半岛地理位置图总面积是8845km2,为我国三大半岛之一。

半岛地处热带,三面环海,一面倚山,地势北高南低,向沿海倾斜。

由于台地较多,相对平坦,夏季风致雨困难。

地势成龟背形向三面倾斜,河流短浅,河川径流快速入海,不易建库蓄水,致使雷州半岛饱受干旱之苦。

同时,由于其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是台风的主要路径,每年夏秋季6级以上的台风影响平均约2~3次,正面登陆1.2次。

所以,每年5~10月该地又常常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携带大量雨水成灾或爆潮,以至于倍尝洪涝之苦。

2、河流雷州半岛境内河流较多,但大部分源流短,水量小、落差不大。

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只有6条,其中流入大海且集水面积在1000km2的河流有鉴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

最大的南渡河,长88km、流域面积1444km2,在半岛的东部入海,其他集水面积大于100km2,在周边入海的河流有17条,总集水面积4736km2。

由于人工开凿的雷州青年运河自北向南延伸,其灌溉渠道分布于整个北半部。

半岛内大部分河流坡度平缓,河床淤积,每遇暴雨,洪水便会泛滥成灾。

民政部关于印发《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民救发[1997]8号

民政部关于印发《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民救发[1997]8号

民政部关于印发《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民政部关于印发《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1997年3月28日民救发[1997]8号)各省、自治区、直轄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及时、准确掌握自然灾害情况,给救灾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国务院赋予民政部门的救灾职责和任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灾情,即自然灾害情况,是指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沙尘暴、飓风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低温冷冻、雪灾、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异常自然现象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情况和工作数据。

第三条灾情统计、核定、报告的内容包括受灾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救灾工作的情况和数据。

本办法所称受灾范围,是指因灾农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和正常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农牧业受到损失的地(州、市)、县(市、旗)、乡(镇)、村的数量。

第四条灾情统计、核定、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准确。

第五条向国际社会提供灾情,须经民政部批准。

第六条灾情统计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情况、农牧业损失情况、工作数据等项。

第七条综合情况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及发生时间、地点、台风编号、地震震中经纬度、受淹县城、受灾人口、成灾人口、被困人口、转移安置人口、无家可归人口、饮水困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伤病人口、倒塌房屋、损坏房屋、损失粮食、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第八条农牧业损失情况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毁坏耕地面积、减产粮食、饮水困难大牲畜、因灾死亡大牲畜、农牲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等。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袁艺;马玉玲【摘要】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亡人口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明显,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例也有所下降;1990年代,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较之1980年代增大趋势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灾情的趋势和波动变化特征,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事件更加频发,强度有所增加的趋势.灾情指标的大小与年度主要灾害类型以及重灾年份有关.%Making use of the yearly stat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of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9 as arranged and ra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and the socio-economic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values and relative values of variation in disaster loss data and the fluctuation feature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y adopting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re analyz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different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since 1978 is remarkable; Overall, the number of death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has decreased remarkably, the number of collapsed and damaged houses has increased slightly, whereas a conspicuous rising tendency has beenwitnessed in the other major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since the 1980s,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except number of deaths and number of collapsed and damaged houses, have all witnessed a rising tendency.There is a relatively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fluctuation in terms of the intensity of natural disaster losses in China, bu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s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relatively slighter.These variations of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main disaster types of each year and whether a year is a major disaster year or not.All the indicators have shown a rising tendency, except the number of deaths.The fluctuation of intensity-representing indicators has been relatively strong and has a tendency to become stronger.These facts reflect a more frequent possibility of extreme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ing tendency of the intensities of these extreme events.【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5页(P65-68,82)【关键词】中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灾情指标【作者】袁艺;马玉玲【作者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22;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2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1]。

1949-1990年洪水灾害年表

1949-1990年洪水灾害年表

1969年
发生时间洪水受灾区域或地区受灾人口
(万人)死亡人口
(人)
受灾面积
(万公顷)
7月4~5日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安徽、浙江2省8728.77
7月10~16日长江流域中游及淮南地区湖北、安徽2
省82县(市)和地区
1191.321655147.2
小结:本年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尤为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面积463.18万公顷,成灾面积155.29万公顷(长江及新安江水系);长江流域受灾人口1251.56万人,长江、黄河两流域及浙江省死亡2661人,湖北省伤3209人,长江流域当年直接经济损失23293.55万元。

经济损失(万元)灾度(I)
2
8436(安
徽六安地
区当年)
3
63.18万公顷,成灾面积155.29黄河两流域及浙江省死亡2661。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它的形状 。
(4)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
(1)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 (2)加固防洪大堤 (3)加强防护意识与自救能力
2、 干旱
(1)概念区 别
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 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 太阳的外部结构
厚温亮密 度度度度
太阳大气的结构: 光球层
紫 外 线 波 段 拍 摄 的 太 阳

边缘为色球层









黑子实际上
光球层
并不黑,只是因 为它的温度比太
太阳光球常 出现一些暗黑的 斑点,叫作黑子。
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 暗一些。
黑子
色 球
耀 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 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1、两方面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因素
灾害的强度
年龄、性别、收入、 个人对灾害的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应急反应不同
人员伤亡不同
表 现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
3.请你谈谈应该如何防御地震? a.平时的措施;b.地震来临时;c.地震后;
动物预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峰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1998-2009中国自然灾害19981998年,我国频繁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尤其是暴雨洪涝范围广、灾情重,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

199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3次大的自然灾害: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洪水,近海海域的赤潮和内蒙、新疆的沙尘暴。

状况气候变化 1998年,大部分地区雨量显著偏多,导致本年度洪涝灾害严重。

其中东北西部、淮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大部雨量偏多2~5成,内蒙古东部、江西北部偏多达5成以上。

全国范围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一般偏高1~2℃,东北东部和内蒙古大部偏高达2℃以上;除东北北部、新疆大部、贵州大部等地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为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或次高值,1997/98年度冬季是自1987年度以来的连续第12个暖冬。

1998年内,只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是建国以来登陆台风个数最少的年份之一,台风初始登陆时间也是最晚的。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雨水丰沛或适宜,干旱灾害轻,热量充足,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年景。

自然灾害 98洪水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本年度暴雨洪涝出现范围广、洪水持续时间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沙尘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7~19日,新疆的北疆及东疆、南疆的一部分地区发生了6级以上沙尘暴。

5月20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又遭到了第二次沙尘暴的袭击。

赤潮 1998年造成严重损害的赤潮灾害共有五起,涉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而且发现了新的赤潮生物种。

其中,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渤海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赤潮。

赤潮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北京市1997年雨情_水情概况及特性分析

北京市1997年雨情_水情概况及特性分析

北京市1997年雨情、水情概况及特性分析钟桂芳1 雨情概况1997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03m m,比1996年少41%,比多年平均少35%,属偏低年份。

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降水最大点是平谷县的峪口616mm,最小点是延庆县的千家店220mm;最多的区县是顺义县554mm ,最少的是昌平县328m m 。

全年有两次较为明显的暴雨、洪水过程,发生在7月19日和7月31日。

7月19日因受蒙古东移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后部的偏南暖湿气流北上的影响,8时至20时,出现大到暴雨,日平均降水量达71m m ,其中顺义、密云、怀柔、平谷、通县、朝阳、海淀均超过100m m 。

最大点顺义县北务乡日降水量达284mm ,而门头沟区燕家台日降水量仅5mm 。

这场降雨不仅使持续多日的酷热天气和旱象得以缓解,且使北运河北关4 粒度模量与混凝土需水量的关系从建立的回归方程(3)及试验结果分析(图1),粒度模量与混凝土需水量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灰水比一定时,粒度模量减小,混凝土需水量增加。

图1 骨料粒度模量与需水量关系5 比表面积与混凝土需水量的关系从回归方程式(4)及试验结果分析(图2),比表面积与混凝土需水量之间相关性很好,用公式计算的需水量与实测需水量误差小,从方程式中可以反映出混凝土需水量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6 结论用粒度模量及比表面积与灰水比建立混凝土需水量的回归方程式,以数学公式表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通过调整砂率及各级石子比例,选择混凝土的最低需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也可为选择料场提供依据。

图2 骨料比表面积与需水量关系这两个方程式的建立,涉及了骨料的级配和大小,反映了骨料级配对混凝土需水量的影响,但未能反映出骨料形状对混凝土需水量的影响,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49・拦河闸出现洪峰流量300m3/s,杨洼闸446m3/ s。

密云、怀柔、半城子、沙厂、遥桥峪、西峪等大、中型水库水位上涨,蓄水量增加。

浙江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浙江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一、年度目标与任务(一)年度目标与任务1、年度任务根据全国重点地区三年实施案和《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实施案(2013~2015)》确定的目标要求,我省2015年度项目任务为编制五泄江、灵山港、寿昌江、鳌江、梅溪、江山港、大田港、新昌江、宣平溪(碧湖)等9条中小河流的洪水风险图,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与部署,全省洪水风险图成果汇总集成等。

编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1。

表1-1 编制对象(区域)基本情况表2、年度目标通过实施9个风险图编制项目,使洪水风险图逐步在防汛指挥、避险转移、洪水风险区土地管理、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洪水影响评价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洪水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洪水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

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与部署后,不仅能按照水利部要求将各类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管理、查询及其他应用;同时也能按照省的要求,实现全省洪水风险图成果一图的要求,实现风险图动态绘制、动态灾情评估等功能。

全省洪水风险图成果汇总集成是实现全省一图的基础。

包括两部分工作容:一是按照的技术要求将各项目成果进行汇总;二是按照省的技术要求,实现全省成果的汇总集成,各市、县(市、区)管理系统可以独立运行。

(二)编制对象简介1、五泄江洪水风险图(1)基本情况五泄江位于诸暨市境西部,是浦五大支流之一,由五泄、渎、冠山三溪组成。

流域面积286km2。

五泄江为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三溪之间形成丘陵低山平原,区域沿途有草塔镇、大唐镇乡镇、诸暨城区城西街道,近十年来,区域社会经济强劲发展,已与诸暨市主城区连片发展。

五泄江沿江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富裕,当前进一步建设发展需求很高,是省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区域之一。

(2)历史洪水情况五泄江为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沿途地势低洼,易患洪涝,历史上人民饱受其苦。

据史料记载,仅光绪年间,决堤51次;民国11年和26年,接连成灾7次。

建国后,上游建成青山、五泄等中型水库,发挥了拦洪和灌溉作用。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

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

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

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

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

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

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

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27~28日雨区北移至柳江和桂江流域,27日桂江灵川站日雨量185毫米,28日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站日雨量300毫米,29日~30日雨区又南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以29日暴雨区范围最大,日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中国水灾年表1950-1979年

中国水灾年表1950-1979年
1957
B
C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08.3
松花江特大洪水,哈尔滨站洪峰流量14800m3/s(还原值),全流域农田受灾93万hm2,受灾人口370万人,经济损失2.4亿元。淮河流域沂、沭、运、潍河及沙颖河、贾鲁河、涡河同时大水,造成鲁、豫、苏3省较严重水灾,农田受灾面积达397.1万hm2。其中山东省灾情最重,仅临沂、济宁、菏泽3个地区统计,成灾农田达133.6万hm2,倒房260.5万间,死亡1070人。津浦铁路一度中断。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水灾。川、黔、陕、甘、粤、浙等省局地洪灾较重。
1952
279.4
七大江河水势平稳。鄂东地区、汉江下游、渭河中下游及桂北地区水灾。浙、闽沿海地区大水成灾,40万hm2农田受灾,死800余人。
1953
C
A
C
718.7
辽河中下游特大洪水,铁岭站实测洪峰流量11800m3/s,27个县市受灾,死亡167人,沈山、长大铁路中断行车59天;松花江流域同时大水,哈尔滨站实测洪峰流量9530m3/s,哈尔滨市郊受淹。海河流域及黄河下游部分地区水灾。
1960
B
C
1015.5
太子河特大洪水,辽阳站洪峰流量18100m3/s,浑河、鸭绿江同时大水,辽河中下游一片汪洋,辽阳、本溪等工业城市被淹。辽宁、吉林2省25个县市受灾,淹没耕地28万hm2,死亡2414人,长大、沈大铁路中断。松花江下游也相继大水,佳木斯站洪峰流量18400m3/s,为1939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值。黑龙江省东部水灾较重,受灾农田40万hm2,死亡121人。江苏沿海台风暴雨,南通等5个地市涝灾严重,农田受灾52.7万hm2,死亡193人。受台风影响,浙、闽、粤、辽、鲁沿海潮、洪灾较重。此外,川西、安徽沿江及山东沂、沭河上游地区水灾。

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以旱灾

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以旱灾
资料4:旱灾总是悄悄来,慢慢去,其危害是很缓慢地、间接地产生的,具有渐发性特点。旱灾因其隐蔽性、潜伏性和不确定性而使人们麻痹大意,常存侥幸心理,以致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而一旦酿成重患,则已是措手不及,难以挽回了。
【阅读分析】阅读下列几则资料,总结我国旱灾的基本特征
范围广
频次高
时间长
渐发性 ————危害大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降水变率大,春季雨带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旱严重
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
措施
旱灾
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
1
人工干预降水—大气
2
修建水库(或回灌地下水),调节径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调配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水
3
保护植被,覆土保墒(薄膜、秸秆)—植、土
THANKS
感谢观看
Bye 202X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我国不同区域旱灾的主要成因:
华南地区
旱灾多发中心
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
江淮地区
夏季受西南干季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出现的旱灾
旱灾是危害最严重的天灾
概念
旱灾
旱灾就是干旱(缺水)吗?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 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与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与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与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1997-2011大事件

1997-2011大事件

1997 小学1997 香港回归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据统计,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亿美元,并造成3 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1999 澳门回归 50周年国庆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为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总人口为2.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

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

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中国人民将记住这一时刻!奥林匹克将记住这一时刻!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2003 初中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杨利伟自主出舱。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继原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全民抗击非典2004 推荐理由:和谐社会对未来中国的走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事件描述:2004年9月19日,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

在12月3日-5日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之一。

建立和谐社会,政治上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决执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经济上不再“一切以GDP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社会公平。

2004年奥运会奖牌榜首次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2枚金牌,63枚奖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9年整理】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19年整理】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