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

合集下载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作者:岳爱强吴珊韩乐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19期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出发,对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挖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思政有机融合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CourseYue Aiqiang,Wu Shan,Han Le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a practical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Jinping’s i mportant spee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mora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course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i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carried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ystem education.Key words: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organic integration1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除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各门功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年 月 至 年 月
近3年平均每年面向本科生实际课堂教学时间
学时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邮政编码
电话
通讯地址
近5年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院系
近5年主要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本人
位次
近5年主要科学研究项目及成果
项目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所在学校(单位)
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
主 持 人:
申请学校:
合作学校: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一、简表项目简

项目名称
研究期限
年 月 至 年 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
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时间
承担任务
签名
二、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分析
三、研究内容、方案和进程
(一)研究内容、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创新点和预期效果、具体成果
(四)实施范围和推广应用价值
(五)项目具体安排及进度
四、条件和保障
(一)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主要成果
(二)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及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学校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制度、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
五、经费预算

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

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

2020·06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笔重彩人物创作画从简单的单层次逐渐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

近年来,由于中外文化不断交融,各种画种之间相互借鉴,绘画形式、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等总体上来说更加多元化,再加上创作者处于不同的地区,其思想意识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个体创作风格。

在多样化的形势下,文化部多次举办工笔重彩高级研究班,高校的专业课程也同样增加了工笔重彩的相关课程。

由于工笔重彩是一种集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绘画形式,单纯地讲述绘画方面的知识,对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绘画技法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学校在课堂中或多或少融入思政因素,希望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意识。

思政因素的融入,使学生的思想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其对历史与国家的发展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为其创作增添深度与艺术感。

但是受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在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一种集创新与传统于一体的绘画形式,人们在创作时,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绘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绘画的技巧与方法是在现实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1]。

为了向当代的学生传授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精髓,仅仅在课堂上教授技能与知识是不够的,要在日常的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课堂中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让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创新思维,激发自身的创作欲望,从而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是一个写实的过程,通过添加思政元素,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将现实的发展与工笔重彩人物创作结合在一起,让人物创作画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文化的底蕴与时代的特色。

一、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现状(一)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更高,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深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作为一个专业性的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注重对课程技法和绘画的学习,对授课时插入的思政元素没有太大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南通职业大学课程思政工作研究报告

南通职业大学课程思政工作研究报告

南通职业大学课程思政工作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22-10-13T09:07:17.528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6月11期作者:杨帆,吴明圣[导读]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杨帆,吴明圣(南通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6月教育部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该两个文件的指导下课程思政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南通职业大学也是连续开展两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以促进全校课程思政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走细。

2021年12月14日,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新闻学教师宋庚一在《新闻采访》课程的课堂上发表极其错误言论,给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这一事件表明,我们的课程思政工作还没有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我们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还存在空白和薄弱环节,我们部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我们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还存在漏洞和不足。

这也进一步说明课程思政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南通职业大学课程思政开展现状教务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全校课程教学实现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预热学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自2019年以来,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加以促进,按照 “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 的思路,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一)制度引领,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2019年3月,教务处出台文件将常规教学管理中专门列出“课程思政”,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常规教学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并且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出“实施思政育人提升计划,强化立德树人”“2019年内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0年7月,学校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实现全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课程思政的规律和方法,以推进我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下的高级韩语课程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下的高级韩语课程教学探索

2021年第17期教学管理344“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下的高级韩语课程教学探索邓丽娜 侯苏庭 熊柳慧子 裴金梅 李情花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00摘 要:高级韩语课程同时承担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等多重教学任务。

在该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既有现实必要性,又有显著优势。

文章具体分析了当前高级韩语课程教学中思政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以成都大学《韩语(5)》课程为例,探析了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播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指引下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韩语;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总要求和新理念。

高校外语课程不仅承担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同时也是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增强民族自信。

高级韩语课程除向学生传授韩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韩语语言能力外,应充分发挥课程的隐形思政功能,与思政课协同配合,承担育人责任。

本文将以成都大学开设的《韩语(5)》课程为例,探究高级韩语教学中开展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目前高级韩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高级韩语课程作为高校韩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等多重教学任务,加大了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上的难度,也直接导致现有课程中的思政建设存在不足。

(一)课程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当前的韩语教学以词汇、语法讲授为主,帮助学生将韩语阅读、写作、听力等能力转化为外语等级考试中的高分成绩,使教师过于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课程思想上的深度挖掘。

但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外语课程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理应更好地发挥潜在的德育功能。

(二)跨文化能力培养呈单向性现有的韩语教学的着力点大多在于认识和了解韩国文化,过分强调韩国文化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输出,使得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呈现单向性,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有悖培养学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育人目标。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研究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研究

交通科技与管理225理论研究0 引言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为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交通强国建设需要,推动我国向交通强国迈进[2],在培养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应深入贯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落实学生在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道路与桥梁设计、交通工程设施施工与管理、交通系统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目标。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为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相关要求,结合 《超级工程—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港、中国桥》 等实际案例的“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内容的探索,凝聚交通工程职业价值传播过程中的知识底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1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整体规划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思政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融合课堂教学、分组讨论、阶段测验、案例实践四种教学方式,将交通管理中有实践经验、实践案例、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科研成果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全面的掌握交通管理、交通控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道路交通系统管理与信号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培养研究型、技术性、管理型的综合性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通强国、科技强国、人文关怀、专业精神、创新思维等思政元素的相关性,通过教学设计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实现“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做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育人理念,最终达成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建设目标。

2023年 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公示

2023年 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公示

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公示摘要:一、项目背景二、项目内容三、项目公示四、项目影响正文:近日,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公示,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本文将围绕项目背景、内容、公示及其影响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实用的信息。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课程思政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层次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重庆市启动了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二、项目内容本次项目涵盖了全市范围内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

通过这些举措,旨在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项目公示为确保项目的公平、公正、公开,重庆市教育部门对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进行了公示。

公示期内,社会各界可对项目进行监督和建议。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项目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激发公众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四、项目影响重庆市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实施,将对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生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项目将有助于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高层次人才。

其次,项目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最后,项目的实施将激发社会各界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形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合力。

总之,重庆市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公示标志着全市研究生教育事业迈出了新步伐。

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摘要:一、项目简介二、项目申报与评审三、项目目标与任务四、项目实施与成果展示五、项目意义与展望正文:重庆市在2023年开展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课程质量,培养更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研究生。

该项目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大学共同承办。

项目申报与评审过程中,各高校积极响应,组织教师团队认真准备,提交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申报材料。

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共有254个项目被认定为重庆市2023年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特点。

项目目标与任务包括: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培养教师队伍,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国家、社会、人生等问题,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项目成果展示方面,各高校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研讨活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对项目成果进行宣传推广,扩大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

总之,重庆市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开展,对于推动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

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

| 发展与创新 |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240·2020年第23期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陈少锋(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三全育人”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理论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体育教学的要求。

文章主要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工作出发,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23-0240-03作者简介:陈少锋,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运动损伤。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日益增强与提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各种思潮。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通常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思想冲击,尤其是对价值观念方面往往会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更加需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切实保障思政工作可以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这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一大希冀,同时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 课程思政以及职业素养概述课程思政属于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理念。

教育人员应将思政课贯穿于高校各类课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和思政相辅相成、共同进行。

其中,在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师资力量、选材、方式、技巧、成果考核等,与此同时,还应要求构建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高和谐系统,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向德才兼备方向培养优质人才,促使高校外界形象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促使高校自身的办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职业素养对于职业从业人员来说是一大重要的品质。

其中,职业规范存在于职业中,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中都应具备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11.06•【字号】吉教高〔2020〕25号•【施行日期】202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教高〔2020〕25号各高等学校:现将《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教育厅2020年11月26日吉林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全面推进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进一步完善吉林特色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在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探索课程思政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

探索课程思政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
(责任编辑 张芝)
经验交流
现代园艺
2021 年第 12 期
新和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3]。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 创新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材质与技术, 创造现代人需求的园林景观。将工匠们的作品分享给 同学们,在课堂内传播中国工匠们的博大精深的智慧。 了解中国的工匠精神,从而全方位参与到课程思政的 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学生现代设计创作的内涵,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能力, 根据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设计适合当代人需 求的设计作品。 3.2 吸收外来文化精髓,扬长避短
传统的思政课堂略显单调与枯燥,思政教育很难 让学生记忆犹新,学以致用,专业课堂传授思政教育具 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欢乐的教学中容易掌握重要 知识点。案例分析是《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必不可少的 章节,教师通过案例的展示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一过程 中检验学生对思政学习的掌握。
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案例的施工要求了解, 掌握国家对环境施工的基本要求,掌握行业相关的国 家政策与规范。例如:国家对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 植物种植因地制宜、对稀有植物的保护标准、建筑用地 与绿化用地比例问题等。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社会价值多元化直接或 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校园内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思政教育核 心的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案例讲解中,将课程内容与 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如“文明、和谐、爱国、敬业”,国家 文明离不开美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 目的是设计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舒适环境,确保自然 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课程中弘扬中国古典园林构图理 念、弘扬古典园林审美艺术、弘扬古典园林的“工匠精 神”既能增加民族自信心,又能彰显大国风采。学生设计 专题设计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 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指明灯,融入重要 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专业课堂 内的学生,拓展好学生专业能力。 4 结语

课程思政专项研究方案模板

课程思政专项研究方案模板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课程思政专项研究方案。

二、研究目标1.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2.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4. 推动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转化,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三、研究内容1.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梳理(1)分析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2)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大纲;(3)研究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行业、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1)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2)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3)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4)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3.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1)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2)实施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3)加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4)探索课程思政跨学科、跨专业协同育人机制。

4. 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1)整理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形成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推广课程思政教学经验;(3)参与课程思政教育项目,推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4)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理论水平。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课程思政教育相关文献,了解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经验;3.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等课程思政教育参与者的需求和意见;4. 实证研究法: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检验和改进课程思政研究成果。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完成文献综述、研究方案制定、研究团队组建;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梳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整理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进行成果转化与应用、撰写研究报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探究

-4-
作者简介:赵吉信、崔枫,滨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滨州 25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滨
州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SZZX-25);2020 年滨州学院教学
研 究 重 点 项 目 “ 滨 州 市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育 教 学 资 源 整 合 与 利 用 研 究 ”(项 目 编 号 :
从实践逻辑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整合 与应用有助于高校服务地方职责的进一步凸显。服 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 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思 政课更应该充当引导者和先行者角色。但从目前思 政课教学情况来看,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基本以 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为主,缺少地方特色。大学生对 学习生活的学校驻地普遍存在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这与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没有有效融入当地元素有
BYJYZD2019011)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21) 18-0003-02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共建共享思政课优质资源 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 际教学中,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以及地域资源的挖 掘和共享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值得深入探讨。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尝试将滨州历史人文和红
色资源以及当下为改革开放而提出的战略目标、科 学规划、发展实例以及历史和现实英模人物等进行 细致分类规划,根据性质和思政课有关章节设计, 有机融入课堂教授、问题讨论以及实践教学,大大 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活跃度。事实证明,运用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使高校 思政课更加有人气、接“地气”,并使思政课“实起 来”“活起来”,效果远远好于普通案例,并能够吸 引大学生主动增强对第二故乡的亲近感,为当地经 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

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

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标题: 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正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外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合作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职业院校中,外语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承担着为毕业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职业院校外语课程存在着思政教育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因此,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应运而生。

本次研究专项课题旨在通过对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外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

在本次研究专项课题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探讨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职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外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分析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我们将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难点、方式和方法等。

同时,我们将结合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

三、探索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研究专项课题的基础上,我们将积极探索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加强外语课程的国际化特色、注重外语课程的技术应用、加强外语课程的与社会热点的联系等。

这些发展方向将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外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专项课题旨在探讨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提高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

2021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

2021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

2021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教育,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目的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旨在通过资助高校在思政课教育研究领域的项目,推动思政课教育创新,促进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

三、项目范围1. 项目资助范围:该专项资助计划主要资助高校思政课教育领域的研究项目,包括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2. 项目资助方式:资助采取委托方式,由国家社科基金委直接对项目实施单位下达经费委托任务书的方式进行。

四、项目申请与评审1. 项目申请资格:具有思政课教育研究经验的高校相关机构、教师研究团队等相关单位。

2. 项目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申请书,经国家社科基金委专家评审组织专家评审,并由国家社科基金委审议评定择优予以资助。

3. 项目实施要求:被资助项目实施单位需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项目研究,并按规定时间节点完成项目研究工作。

五、项目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的资助意在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预期的项目成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理论成果: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理论创新成果。

2. 教学实践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际操作建议,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教学示范。

3. 课程教材成果: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课程教材创新成果,为思政课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020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020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020一、背景介绍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是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面向高校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0年,该专项继续致力于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举措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项内容1. 专项目标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020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专项内容专项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资助范围与条件、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思政课专项项目申报书书写指南等。

还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是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

它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四、总结回顾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020的实施对于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

我相信随着这一专项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质量必将得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有效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有力的人才支持。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020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是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一次有力推动,更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高职轨道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高职轨道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Vocationaleducation 职业教育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01高职轨道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文/阳江 朱明明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

本文以高职院校轨道工程专业课程为例,主要介绍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与课程相关的“中国制造、大国工匠、劳模精神”等实际项目案例,实施项目驱动、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间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 引言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如何将这一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构建育人新格局,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高职轨道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包括高速铁路、快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施工及养护维修等专业技术知识。

课程可融入大量中国制造、大国工程、大国工匠的案例,包括中国高速铁路、中国桥梁、隧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等具体工程、设备、先进工艺等,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结合一定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结构施工及养护维修方法,学会识读工程图纸,理解轨道结构的施工组织方法,从而达到专业课程思政的目的。

2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2.1 混合式教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调查课程教学内容思政情况,深入挖掘轨道工程方面中国建造、劳模精神、大国工匠的故事、照片、语录等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制作成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学习;课中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快问快答、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课后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评价及过程记录综合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
(本科/研究生)
申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申请人:
项目参与人:
所在单位:
申报类别:
移动电话:
填表日期: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研究生院
2020年9月制
填表说明
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小四字,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

电子文档按文件要求上报。

三、封面的“项目参与人”一栏应填写申请人以外的所有人员名单(不超过6人),并按照顺序填写。

四、封面的“申报类别”组成形式为:xx-yy,其中xx分为:重点课题、一般课题。

yy分为:综合研究类、课程实践类。

一、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