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血常规检验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况的一种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抗炎、抗感染和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排除贫血的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有感染或者炎症的存在。
3.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贫血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与血液凝固和止血有关。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通过检测MCV可以评估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MCHC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7. 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单个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8.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白细胞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
血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项重要指标组成作用、指标解读和关联临床疾病总结
血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项重要指标组成作用、指标解读和关联临床疾病总结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掌握阅读大方向首先,看到一堆数字和专业医学名词不必害怕,因为我们不需要明确知道每个指标的具体参考值。
建议通过看化验单上的箭头,来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健康问题,比如“↑”表示超出参考值范围,“↓”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没有箭头说明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
这样就可以从一张看似毫无头绪的化验单中迅速找准异常值,如果一整张化验单上没有一个箭头,就不用担心了。
各细胞组成和作用如果把血液和抗凝剂混合、离心,就可以看到血细胞和血浆是分开的,中上层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两者之间的就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血液中,红细胞占45%,血浆占55%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只占总容积的0.15%~1%。
血浆的基本成分有水、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血浆蛋白(比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三类)。
检查血常规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相关数值,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各类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白细胞白细胞(WBC)其实是5种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单核细胞(MONO)、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
白细胞是身体的卫士,当细菌或病毒袭击人体时,白细胞就会首先冲上去和致病菌打仗,保卫身体。
具体来说,当人体被细菌偷袭时,身体就会快速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派遣它们到患病的地方上阵杀敌。
在血常规报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可以认定是细菌感染。
如果确定是细菌感染,一般会用到抗生素治疗,比如头孢克洛、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红霉素和万古霉素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部位和炎症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而血红蛋白浓度则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贫血相关。
贫血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促使医生进一步查找可能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骨髓病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贫血病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与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可以对机体血液凝固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沉、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
血常规检查对于提前发现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分类血球产品
家庭医疗等。
提高检测精度
02
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三分类血球产品的检测精度和
稳定性,满足更高标准的临床需求。
国际化发展
0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三分类血球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提
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规模筛查和常规检查。
不足
局限性
干扰因素
三分类血球产品只能提供部分血液指标的 检测结果,对于某些特定的血液疾病可能 无法全面反映。
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 干扰,导致误判或漏检。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虽然操作简便,但对于操作人员的培训和 技能要求较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仪器外观,确保无破 损或异常。
清洁仪器表面,保持清洁卫生 。
定期校准仪器,确保检测结果 准确可靠。
定期更换消耗品,保证仪器正 常运转。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仪器无法正常启动。
解决方案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仪器是否损坏,联系厂家维 修。
问题
检测结果不准确。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光学系统
采用光学系统对细胞进行 观察和检测。
血液样 本送入检测系统。
图像采集
通过显微镜获取细胞图像。
数据分析
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细 胞类型并计数。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提取细胞特征。
分类算法
采用分类算法对细胞进行分类。
结果输出
将分类结果输出到计算机或打印 机,以供医生或实验室人员查看。
用于监测慢性病、感染性疾病 等患者的病情变化。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的成分进行检测,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常见的项目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下面将对这几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对抗感染和炎症等病理状态。
正常范围是4-10×10^9/L。
若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或器官损伤等情况。
若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感染或药物反应等。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的运输工具,它们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机体氧合能力。
正常范围是3.5-5.5×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失水、肾脏疾病或肺部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贫血、骨髓抑制或慢性疾病等。
3.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它可以与氧气结合,然后通过红细胞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
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脱水、肺部疾病或肾脏疾病等。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贫血、骨髓抑制或长期失血等。
4.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一种参与血液凝结的细胞片段,它们对止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炎症、感染或骨髓异常等。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自身免疫疾病、肝脾功能异常或骨髓抑制等。
5.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Hct)是指红细胞占据血液总体积的百分比,它也是反映机体氧合能力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35-55%。
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脱水、肺部疾病或肾脏疾病等。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贫血、骨髓抑制或长期失血等。
6.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衡量红细胞大小的指标,它与一些贫血类型有关。
血常规检查主要看哪几个?有什么意义?
血常规检查主要看哪几个?有什么意义?发布时间:2021-03-29T12:24:05.9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刘雨松[导读] 作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血常规的出现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刘雨松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什邡市 618400作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血常规的出现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它已成为临床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不管是健康体检,还是诊治发烧、腹痛、乏力等疾病,都离不开血常规的帮助,发生以上情况后,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先查一个血常规,但是采血很简单、检查也很简单,就是在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上患者犯了难,众所周知,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中有很多项目,常常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那么作为患者我们应该怎么读懂它呢?其实,对于患者来讲并不需要完全掌握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中的所有知识,而是只需要懂得其中几个主要项目的意义就可以,所以下面本文将对血常规检查中的几大主要项目进行介绍。
一、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共有24项,每一项都有不同的标准值。
血红蛋白的标准值为男性在120--160g/L之间,女性在113--151g/L之间,新生儿在170--200g/L之间;红细胞数量的标准值为男性在4.09--5.74x1012/L之间,女性在3.5--5.0x1012/L之间;白细胞的标准值为成年人在3.69--9.16x109/L之间,新生儿在15.0--20.0x109/L之间;红细胞压积的标准值为0.335--0.45之间。
平均红细胞体积的标准值为82.6--99.1fl之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值在26.9--33.3PG之间等等。
血常规检查项目这么多,可能看起来会让人觉得眼前发蒙,但其实在这24项之中只有三项是患者最应关注的,也可以说这三项是最为重要的。
二、血常规检查项目应主要看哪几个?血常规检查项目中最应关注的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这三项,它们能够充分反应人体外周血中的三种主要成分,即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也可以这样说,白细胞系统反应的是人体的免疫状态,红细胞系统反应的是人体的供氧状态,而血小板则是在反应人体出血凝血的状态。
血常规基本知识
血常规基本知识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判断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检测。
下面是关于血常规基本知识的介绍。
一、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识别和消灭外来病原体。
白细胞数量增多可以说明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体方面正常发挥着作用,但是白细胞数量过多也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造成炎症或免疫系统失调等。
白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在4.0-10.0×109/L之间。
二、红细胞红细胞在身体内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血氧压力降低、氧气供应不足、或者肺功能异常有关。
红细胞数量正常范围在4.5-5.5×1012/L之间。
三、血色素血色素是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血色素的含量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出现贫血的情况。
血色素正常范围在120-160g/L之间。
四、血小板血小板主要负责血液的凝固作用。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少,可能会导致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口腔出血等等。
血小板数量正常范围在100-300×109/L之间。
总之,血常规检查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态和诊断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血液指标也十分重要,如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分布宽度等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所有指标的结果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饮食正常、睡眠充足和避免引起身体疼痛、情绪波动等情况,以减少假性异常结果的发生。
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
1)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2)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
3)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4)许多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3.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影响因素
(1)年龄变化:初生期在外周血中大量出现中性粒细胞,到第6~9日中性细胞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又逐渐增加。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较高,可达70%,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至4~5岁二者相等,形成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与成人相同。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E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E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被致敏后,在抗原作用下分化、增殖成具各种功能的致敏T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抗原物质和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同时合成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在巨噬细胞协同下,参与细胞免疫。
红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
男:4×1 012~5.5×1 012/L
女:3.5×1 012~5×1 012/L
新生儿:6×1 012~7×1 012/L
临床评价:
1.正常红细胞为两面微凹的圆盘形,平均直径7.2um,无核,具折光性。在血涂片上经瑞氏染色后,红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着色较淡。
在电镜下所见成熟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无细胞核,仅有细胞膜包裹着大量电子密度高的血红蛋白颗粒(约占细胞重量的30%)。还可见到铁蛋白和小形亮泡。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已完全消失。因此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核酸、蛋白质和生物膜。
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是血液检查中最基础的一种检查,观察血常规检查中的数据,是医生很好的辅助治疗的手段。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1、白细胞计数(WBC)高值时可能为身体部位发炎、白血病、组织坏死等;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
低值时可能为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自体免疫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
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3、血红蛋白测定(H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
女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
高值时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并无大碍。
4、红细胞压积(HCT)乃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更能正确地了解贫血的程度。
高值时可能有脱水症或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则可能有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代表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高值时表示红细胞过大,见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贫血、巨红细胞症、长期口腹避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低值时表示红细胞较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
...血常规指标的作用血常规指标的检查,也就是血常规检查,一般采用的是末梢血检查,比如手指尖、耳垂的血。
采血之后经过血液细胞仪器进行分析,电脑给出报告结果。
这个检查已经成为了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主要有以下四个作用: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检验科常见血常规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血常规检测方法与解读血常规检测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测是一项简单而且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下面我们将对血常规检测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血常规检测方法1. 采血血常规检测需要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样进行检测。
通常采用的采血部位是手臂的肘窝处,术前需要消毒该部位。
在消毒后,医生将一根小针插入静脉,通过连接管将一定量的血液抽取到血常规检测仪器中。
2. 完整血细胞计数完整血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测的基础部分,也是最常用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通过计算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血液的健康状态。
正常范围如下:- 白细胞计数:4.0-10.0 × 10^9/L- 红细胞计数:男性约为4.3-5.8 × 10^12/L,女性约为3.8-5.1 ×10^12/L- 血红蛋白:男性约为130-175 g/L,女性约为115-150 g/L- 血小板计数:150-400 × 10^9/L3. 血细胞分布宽度血细胞分布宽度是指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大小差异程度。
通过测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分布宽度,可以评估血液的均一性和质量。
正常范围如下:- 红细胞分布宽度:11.6-14.6%- 白细胞分布宽度:11.0-14.5%4.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判断人体的贫血程度及其贫血类型。
正常范围如下:- 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为130-175 g/L,女性约为115-150 g/L5.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血液的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血小板的数量,可以判断血小板的合成和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范围为150-400 ×10^9/L。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会导致出血问题,而血小板计数偏高则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
6. 血液形态学检查血液形态学检查是对血液各种细胞类型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因素:如感染、 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三、红细胞丢失(失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形态:
二、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 Hct/ PCV):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小细胞正色素性
病因
再障、急性失血、 骨髓病性贫血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地 中海性贫血等 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BC Distributio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 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 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以变异系数或标准差 表示)
(一)概述
定义: 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方法: (1) 红细胞计数
手工法 :取样 稀释 计数 计算 仪器法: 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
(2)血红蛋白测定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法):
取样 加转化液(溶血、转化) 比色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血红 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 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
血细胞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细胞的技术,主要用于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大小。
血细胞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许多疾病,包括感染、癌症、贫血、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血细胞分析的参考区间是指根据性别和年龄来确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范围。
参考区间是为了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而不是用来检测健康状况。
此外,由于人类体质的不同,参考区间也可能不同。
红细胞参考区间通常介于4.3-6.1 x 10^12/L之间,白细胞参考区间为4.0-10.0 x 10^9/L,血小板参考区间为130-400 x 10^9/L。
在某些情况下,参考区间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婴儿、孕妇或老年人。
血细胞分析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其他检测,以进一步确定病因。
此外,血细胞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在进行血细胞分析之前,患者需要正确掌握参考区间,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读懂血常规检查3指标
读懂血常规检查3指标⊙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检验中心 李文静血常规是临床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点。
血常规主要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等血液中有形细胞的质和量以及形态变化,是临床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白细胞白细胞项目主要包括白细胞的数量,如果存在明显的增多或者是减少的情况,代表有可能出现了一些疾病。
白细胞增多(W B C项出现“H”或者“↑”),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也有生理性的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饮酒、餐后等。
白细胞减少(WBC项出现“L”或者“↓”),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脏功能亢进等。
建议患者出现以上异常时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红细胞红细胞检查主要是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的体积以及含量进行检查。
临床上,红细胞增多(RBC项出现“H”或者“↑”)常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减少(RBC项出现“L”或者“↓”)常见于各种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以及合成障碍(如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如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调理。
血小板 其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
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
血管创伤而失血时,其与凝血因子一起,借由结块作用,对血管受伤而出血的部位进行反应,进而形成凝血。
临床上,血小板增多(PLT项出现“H”或者“↑”)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脏切除术后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减少(P L T项“L”或者“↓”)常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护理课件
白细胞形态观察
通过观察白细胞的大小、形态、 染色深浅等特征,判断是否存在
感染、白血病等疾病。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计数
通过显微镜计数一定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目, 以了解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
血小板功能检测
通过观察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判断 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血栓等疾病。
血小板形态观察
准备试剂和样本
确保试剂新鲜、无污染,样本 采集规范,无溶血、凝血等现
象。
开机与校准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开机和校 准,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
态。
加样与检测
将样本加入仪器指定的加样பைடு நூலகம் 域,启动检测程序,等待结果
。
结果输出与记录
仪器自动输出检测结果,护理 人员需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结果解读
1 2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通过比色法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的 含量,以了解贫血或红细胞携氧能 力的状况。
红细胞形态观察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 色深浅等特征,判断是否存在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
通过显微镜计数一定体积血液中 白细胞的数目,以了解白细胞的
数量是否正常。
白细胞分类计数
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细胞形态,将 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等,以了解各种白细胞的比例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检查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基础知识 • 手工法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 •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检查 • 对比与讨论 • 护理注意事项
01
血液检测分析报告
血液检测分析报告概述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常见的血液检测指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血液检测分析报告的内容。
血液检测指标解析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主要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检测报告中的血红蛋白指标以克/升(g/L)表示。
正常成人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正常成人女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60 g/L。
过高或过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相关问题。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12/L(兆每升)为单位进行测量。
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6.5 * 10^12/L,正常成人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0-5.5 * 10^12/L。
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提示贫血、脾功能异常等问题。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以10^9/L(十亿每升)为单位进行测量。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 * 10^9/L。
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可能与出血、凝血异常等疾病有关。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十亿每升)为单位进行测量。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 * 10^9/L。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与感染、炎症等疾病有关。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反映了血小板的平均大小,通常以fL(飞罗)为单位进行测量。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范围为7.5-11.5 fL。
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异常可能与机体炎症、骨髄增生异常等疾病有关。
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成人男性的血细胞比容范围为39-50%,正常成人女性的血细胞比容范围为35-45%。
血细胞比容的异常可能与贫血、脱水等问题有关。
医院临检SOP
一、目的:保证血细胞检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范围:合用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检测。
三、实验原理样品通过样品吸引管吸入, 经过准确定量的样品和稀释液一同被送入混匀腔、 检测室在 同一个检测室轮流测量 WBC/HGB 和 HERBC/PLT 的所有参数。
对 WBC/HGB 测量, WBC/HGB 溶血剂被加到测量室进行进一步的稀释和溶解红细胞, 然后样品进行大约十秒钟 化学反应。
反应过程中,红细胞被溶解,生成血红蛋白,并形成红色甲基红蛋白。
白细胞保 持完整。
此外,白细胞(WBC )的大小和数量可用 DC 检测方法测定。
在 HGB 测量阶段, 用光度计检测血红蛋白浓度。
在 RBC/PLT 测量中, 稀释的样品由混匀进入检测室, 采用 DC 方法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和数量。
四、标本要求:抗凝静脉血、手指尖部末梢血五、开关机程序(一)启动1、检查仪器是否有稀释液及溶血素,然后打开仪器右侧电源开关,仪器将执行自动冲 洗及空白检测,大约 15 分钟后进入准备状态。
2、检查(1)在仪器准备状态下,按样本号的图标将浮现数字键盘,输入病人的 ID 号。
注:在输入样本时,可按 ALPH 进行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循环切换。
(2)测量模式普通选择“全血”模式。
测末梢时按“稀释”键。
(3)按仪器右下方的 PUSH ,打开紫色的小门,然后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适配器内, 关上样品门,点击显示屏“运行”键检验完毕后仪器自动打印出结果。
(二)关机:关机前用清洗液当标本检测一次,按显示屏右下角的“关机”键,仪器自 动执行关机程序,大约需 2 分钟。
然后关闭仪器右侧电源。
六、操作步骤(一)预稀释模式(合用于微量全血)1、打开紫色的小门,将空子弹头(IML )放入样品适配器,关上样品台门,点击显示 器“稀释”键→分装→执行,仪器将自动放入 500UL 稀释液,执行完毕后,取出子弹头。
2、20UI 末梢血加入盛有稀释液的子弹头,充分混匀,然后放入适配器,关上样品门, 在主界面上选择“稀释”键一运行,执行完毕仪器将自动打印结果。
血常规
血常规化验说明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1.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2.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万~550万/μL,女性为350万~500万/μL,新生儿为600万~700万/μ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3.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增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排除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a.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b.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c.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d.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e.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
成人:4×109~10×109/L
儿童:5×109~12×109/L
新生儿:15×109~200×109/L
临床评价:
1.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五种,各种白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是通过吞噬和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白细胞有结实柔韧的细胞膜,适于伸展和变形,能通过微血管及其内皮间孔到达各组织。
中性粒细胞是血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在防御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它们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是进入组织中起吞噬作用。
吞噬过程主要是粒细胞向被吞噬物伸出伪足,将其包裹。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对细菌表面起调理作用,使其易粘附于粒细胞。
粒细胞包裹被吞噬物后,随即摄人胞浆,形成吞噬泡。
粒细胞胞浆颗粒的溶酶体中含有许多酶(如蛋白水解酶等)和杀菌物质。
从而能对吞噬体进行消化、分解,起杀菌等作用。
粒细胞起源于粒-巨噬祖细胞,从增殖动力学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份:
(1)分裂-增殖池;
(2)成熟-贮存池;
(3)循环-边缘池;
(4)组织池。
血液白细胞计数只能测知循环池中的白细胞,注射肾上腺素可动员边缘池的粒细胞人循环池。
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还原尿睾酮可动员骨髓粒细胞人血引起血液粒细胞多,用此方法测定骨髓粒细胞贮备量。
粒细胞从原始到成熟所需的时间约10天。
嗜酸性粒细胞也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对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特别是对速发性过敏反应和蠕虫感染的免疫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织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或灭活这些活性物质。
另外嗜酸性粒细胞膜上的Fc和C受体可与经IgG 调理的蠕虫粘着,再通过酶的作用杀伤蠕虫。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在免疫反应中与IgE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结合了IgE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
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被致敏后,在抗原作用下分化、增殖成具各种功能的致敏T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抗原物质和带有抗原的靶细胞。
同时合成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在巨噬细胞协同下,参与细胞免疫。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它穿出血管进入组织,逐渐转化为巨
噬细胞。
除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血细胞、某些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等)外,还能通过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计数通常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即将血液用稀酸稀释,使红细胞溶解后进行白细胞计数,求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也可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
2.白细胞数明显增减的原因或疾病是:
(1)白细胞数减少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结缔组织疾病等。
此外,在药物过敏、应用磺胺制剂、解热镇痛剂、抗甲状腺剂、以及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2)病理性白细胞数增多,包括反应性及肿瘤性两类。
前者见于各种感染、中毒、出血、溶血后;后者见于白血病及各种恶性肿瘤等。
3.白细胞总数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均为异常现象。
其高低又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但健康人变动的范围也很大,有时数值虽正常,但有质的异常。
因此,有必要结合白细胞分类,特别是核形变化情况综合判断,这些将在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观察等检查项目中进一步予以阐述。
随着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在临床上逐渐普及,一次少量采血而同时获悉多项血液检验结果。
如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数(PLT)、红细胞比容(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RDW)、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淋巴细胞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单核细胞数(Mon)、单核细胞比例(Mon%)、嗜中性粒细胞数(Gran)、嗜中性粒细胞数(Gran%)等十八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除WBC下降外,其它如RBC、Hct等也可明显下降,从而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生理性影响因素常有: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分娩、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情绪突变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均增高;正常人一般下午较上午为高。
此外,技术误差中的取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血凝集、混合悬液时产生大量气泡、充液不当、计数池内细胞分布不均、误认、仪器校正不准等,都是影响本试验准确性的因素。
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46%~63%
嗜酸性粒细胞:0%~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 24%~47%
单核细胞: 1%~7%
临床评价:
1.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取血液制成薄的膜片,染色后根据不同的白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加以区别,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
近年来,已有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仪问世,它利用细胞染色以电子扫描的方法,或根据白细胞的生化特点、大小和各项形态学参数,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进行分类。
2.在病理情况下,由于造血器官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各种内源或外源性刺激(微生物、化学药物、代谢性毒物)或白细胞在外周血与内脏间的分布异常,均可引起白细胞浓度数(总数)和百分率的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