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杜甫草堂之谜
杜甫草堂文化内涵
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
一、杜甫草堂的历史渊源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
据史书记载,杜甫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生于此,后因避安史之乱而流亡到成都。
在成都期间,杜甫曾多次游览草堂,并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二、杜甫草堂的文化底蕴1. 杜甫诗歌的代表性和唐代文化的体现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化的高峰,也体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成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也展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和人文情怀。
在杜甫草堂中,游客可以欣赏到杜甫的诗歌作品,了解唐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草堂内部,游客可以看到杜甫的书房、起居室、饭厅等,这些房间的陈设和摆设都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追求。
同时,杜甫草堂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展览等,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机会。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与历史和文化接触的机会。
三、杜甫草堂的艺术价值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中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杜甫草堂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作品,包括古代文人字画、碑刻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
四、杜甫草堂的社会影响杜甫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同时,杜甫的诗歌作品也对于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杜甫草堂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杜甫草堂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于杜甫草堂的保护和管理,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修缮和维护。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讲解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讲解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故居,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郊青羊区草堂街,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唐代遗址。
草堂是杜甫晚年流亡时的居所,也是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的地方。
如今,草堂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
整个建筑群以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典雅古朴,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草堂的建筑布局严谨,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功能,前院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中院是杜甫的起居之所,后院是杜甫的书房和创作场所。
进入草堂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石牌坊,上面刻有“杜甫草堂”四个大字。
石牌坊的两侧是一对石狮子,它们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穿过石牌坊,便进入了前院。
前院的中轴线上有一座亭子,名为“梅花亭”,亭内种植着几株梅花,象征着杜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亭子的两侧是一排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前院的东侧,还有一座名为“杜甫铜像”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杜甫的形象。
穿过前院,便进入了中院。
中院是整个草堂的核心区域,也是杜甫的起居之所。
中院的正中央是一座名为“杜甫铜像”的雕塑,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杜甫的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
雕塑的两侧是一排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中院的东侧,有一座名为“杜甫纪念馆”的建筑,馆内陈列着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物,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一生和他的作品。
从中院穿过一道门,便进入了后院。
后院是杜甫的书房和创作场所。
后院的正中央是一座名为“杜甫书房”的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书房内陈设着杜甫的书籍和文房四宝,墙上挂着杜甫的诗作和手迹,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杜甫当年创作的氛围。
书房的两侧是一排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后院的西侧,还有一座名为“杜甫纪念碑”的石碑,碑上刻有杜甫的名言和赞美之词。
除了建筑本身,杜甫草堂的周围环境也十分优美。
草堂的东侧是一片绿树成荫的花园,花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杜甫草堂解说词
杜甫草堂解说词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
这杜甫草堂啊,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您想啊,杜甫,那可是诗圣啊,他住过的地儿,能简单吗?一走进这儿,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唐朝,能跟杜甫来一场超时空的对话似的。
您看这周围的环境,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
那些竹子啊,就像是一群优雅的绅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在诉说着杜甫当年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草堂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虽然没有那种特别华丽的装饰,但是却透着一种古朴、宁静的美。
就像一个低调的智者,虽然外表不张扬,但是内在却充满了智慧。
走进草堂的屋子里面,感觉特别的温馨。
您可以想象一下,杜甫当年就在这儿写诗呢。
他也许是坐在那个简陋的桌子前,皱着眉头,思考着人间的疾苦,然后拿起笔,写下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
屋子里的陈设很简单,但是每一件东西似乎都带着杜甫的气息。
我有时候就想啊,说不定哪一块木板,就曾经被杜甫的衣角轻轻拂过呢。
再说说这儿的花园吧。
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春天的时候,花朵们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争着抢着开放,把整个花园都变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就像是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
这时候啊,您要是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闻着花香,感受着微风,那感觉,就像是到了人间仙境一样。
在杜甫草堂里,还有很多关于杜甫的展览。
那些发黄的纸张上,印着杜甫的诗,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
读着他的诗,您就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深深的思考。
他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
他自己住在这么简陋的草堂里,却想着全天下的穷苦人都能有房子住,这种精神,真的是太让人敬佩了。
而且啊,这杜甫草堂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地。
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儿,有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文人墨客来这儿寻找创作的灵感,还有很多外国朋友来这儿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
杜甫草堂游记及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杜甫
人物分析: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诗人, 被誉为"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 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精通经史文化,曾经在长安任职 过官员。然而,他深受安史之乱 的影响,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和 一位好友,家庭遭遇严重困境。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 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诗篇,表现 出了他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 主义精神
走进茅屋,里面陈列着许多关于 杜甫生平和诗作的展品。通过这 些展品,我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他的诗歌才华和人格魅力, 让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草堂游记
01
02
03
在草堂的周围,还有许多其 他的景点。比如那座巨大的 杜诗碑林,上面刻着杜甫的 经典诗句,让人感到一种浓 厚的文化气息。还有那座幽 静的梅园,让人感受到一种 与世隔绝的宁静
独特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质朴、
2 生动,富有表现力。他的诗歌不仅有严谨的格律和结构,
也有自由奔放的表达,充满了艺术魅力
多样化的题材: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
3 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他的作品既有时事评论,
也有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4
丰富的想象力:杜甫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他善于 运用各种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人物分析:杜甫的人 格魅力
人物分析:杜甫的人格魅力
杜甫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人格魅力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坦诚和真实:杜甫的诗歌作品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和个 人困境,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种坦诚和真实让人感到可贵和敬佩
杜甫与杜甫草堂的故事
杜甫与杜甫草堂的故事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曾经住在成都青城山下的草堂里。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是杜甫曾经居住和写
作的地方,也是研究杜甫生平和作品的重要场所之一。
据传,杜甫流落青城山时,曾遇到一个老人,给他介绍了这个草堂,杜甫萌生了留守此地的念头。
离开老人后,杜甫来到草堂的前面,看到屋子的门口上挂着“草堂”的匾额,这几个字深深地刻在了杜甫
心中。
他毅然决定在这里落脚,偕家居住,蔚为大观。
在杜甫草堂中,展示着杜甫的许多文物和相关资料,如手稿、碑本、典籍、画像等。
草堂主楼内布置有杜甫的诗文和史传、名人贴背,还有一些杜甫生活用具和农具,用以还原他当年的生活场景,传承他
的文化精神。
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范之一,传承了杜甫的文学精
神和人文情怀。
每年的重阳节,草堂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杜仪式,吸
引了来自四方的人们前来参观祭拜。
通过草堂这个历史场所,人们能
够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创作生涯和思想境界,也更能感受到这位伟大
诗人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
有关杜甫草堂的传说
有关杜甫草堂的传说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杜甫草堂是杜甫草堂在成都时的故居,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杜甫草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杜甫草堂的传说故事杜甫草堂的门券很多也很漂亮,券面有的是草堂建筑,有的是杜甫像,有的是杜甫故事情节,令人爱不释手。
杜甫草堂不单门券多,这里边的传说故事也很多呢!杜甫的诗歌悲天悯人,诗才超群被后人称为“诗圣”。
因成都有亲戚,老友高适也在四川,公元755年,杜甫这位有才华的中年诗人,携家带口,逃难至蜀都。
公元759年,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近郊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
于是,有了“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他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
草堂东边有清澈见底的浣花溪,南边有红莲放香的百花潭,西边可以远眺山颠终年积雪的西岭。
更妙的是,草堂前有一株高大的楠树,据说有200多年了。
来到杜甫草堂,就见一条波光闪烁的河流从门前流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姑娘无关。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的人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船,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后一年的多时间,杜甫的生活是闲适的,心情是平静的。
在风和日丽的季节,他常常捧着一卷书,在楠阴下,吟一会,写一会,然后倾听燕子的絮语,翠竹的和鸣。
他也经常拄着一个藤杖,走到溪边江畔,看出水的红莲,逐浪的白鸥,渔人的网罟,客商的大船。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5讲 杜甫草堂之谜
成都草堂虽然优美安逸,但是也会经历风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就是风雨飘摇中的草堂,那么,杜甫的这首千古名篇,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生活刚刚安顿好的诗人,为什么依然如此关注着下层民众?
这时候在写田园诗的时候,在很满足于自己美好的百家草堂的时候,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然我们大家以前一直有一个错误,老觉得写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正是杜甫全面倒霉的时候,活的最惨的时候,恰恰相反,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就是在他成都的草堂建起来以后,在狂风当中,他美丽的,美好的田园,变成了破败的田园,他的诗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前面部分就是一般性的叙事,刮跑了,没了,这只是个引子,引起来事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杜甫的草堂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总算是建立了起来,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住的问题解决了,杜甫就怕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不到四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杜甫为什么要写这样多的田园诗?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现在杜甫成都草堂建起来了,整个是一个植物园呀,这个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像回事了,总算是杜甫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几天花园主人,虽然这个楼盘算不上是花园别墅,但对于杜甫来讲,也就差不多了,很多的诗都能表明他的心情非常之好,我们很熟悉的:“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心情变了,自在娇莺,同谷那会儿娇莺也叫来着,可就不是自在娇莺,是困顿中的娇莺,这个诗他写了好几首,底下有一首叫什么呢?“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这诗写得非常妙,什么意思呢?就说我现在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爱这朵花,我马上宁可死去,为什么要死呢?就是花开的太快了,象征着时光就要流逝了,所以我想让这个花,里面长的繁一点的,繁花的那个枝朵,你爱落你就落,可是那个嫩蕊咱们商量着办,你能不能开的慢一点,心思很细,观察这些细小事物的变化证明心态很平稳,所以审美的心态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的心态,包括你自己所处的环境。我刚才讲他写穷山恶水那是一种心态,但写平静的田园之美这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
杜甫草堂简介历史故事
杜甫草堂简介历史故事
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唐代著名诗
人杜甫晚年居住的地方。
草堂又称"笛堂",是杜甫曾经居住的九所房屋中
的一个,也是最负盛名的一个。
草堂占地约2500平方米,建筑呈四合院式,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布局简单、清净幽雅。
草堂中部为著名的前堂,堂檐挑出,通风良好。
堂门上方的匾额上题写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
中堂内供有杜甫的塑像,
胸前镌刻着他的代表作《登高》。
杜甫草堂建于唐朝末年,历经数百年的兴衰沧桑。
唐末五代时期,杜
甫草堂曾经遭受过战争的破坏,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草堂历经了多次
重建和修缮。
到了清朝,草堂更是一度变成了私塾。
到了20世纪初,成
都人民发动"保护草堂"的运动,终于在1937年进行了全面重修,才有了
现在这个保存完好的景点。
杜甫草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成
都市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
草堂内陈列了杜甫生平事迹的文物、图片等,
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与人生。
除此以外,草堂周围还有
青羊宫、王家大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能够让游客更
好地领略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草堂的背景和历史杜甫及其重要地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推崇,被称为“诗圣”。
杜甫以其社会关怀和咏史抒怀的诗才而闻名于世。
草堂的建造和位置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草堂是杜甫晚年在蜀地的家,也是他创作的主要地点之一。
草堂的建筑风格草堂以简约自然的风格而著称,它坐落在一片绿树环绕的环境中。
草堂的建筑借鉴了南方园林建筑的风格,注重既有凉爽遮阴之地,又有开阔的空间。
草堂的建筑格局主要由大门、天井和主厅组成,每个房间都非常简洁明亮。
草堂的特点和韵味草堂的自然环境草堂四周葱郁的竹林和茂密的树木为其营造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在这里,杜甫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草堂的景观布局在草堂的布局中,杜甫注重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草堂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湖泊都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独特的水景和园林景观,增添了草堂的韵味和美感。
草堂的功能和用途草堂不仅是杜甫的居所,也是他的创作场所和交流之地。
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并与其他文人士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草堂的文化意义杜甫草堂作为杜甫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记录了杜甫的生活和创作轨迹,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对于后人研究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草堂的注意事项参观时间和门票草堂每天开放参观,参观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5点。
门票价格为50元人民币。
参观步骤和路线参观者可以按照指定的路线游览草堂。
首先,进入大门,然后沿着指示牌指示的路线进行游览,依次参观各个景点和建筑,最后退出草堂。
参观注意事项在参观草堂时,参观者需保持安静和秩序,不得随意触摸或破坏建筑物和景物。
参观者应尊重历史和文化,文明参观。
各季节的特色和天气状况草堂在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韵味和美景。
春天,草堂的花草绽放,秋天,草堂的落叶纷飞,都是最佳的参观时节。
杜甫草堂调查报告
杜甫草堂调查报告杜甫草堂调查报告一、引言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流传千古,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草堂,位于中国成都市西郊,是杜甫晚年创作的地方。
本报告旨在对杜甫草堂进行调查,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杜甫草堂建于唐代中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杜甫在晚年时期,因家道中落,流落到成都,才在此修建了草堂。
草堂位于岷江边,环境幽静,风景优美,为杜甫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安静的环境。
三、建筑特色杜甫草堂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整个草堂分为三个部分:前厅、中厅和后厅。
前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中厅是杜甫的起居之所,后厅则是杜甫的书房和创作空间。
草堂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以悬山顶为特色,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亲切的感觉。
四、草堂的布局杜甫草堂的布局精心设计,注重空间的利用。
前厅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供来访客人休息和欣赏草堂的美景。
中厅则是杜甫的居住区,有起居室、卧室和厨房等功能区域。
后厅是整个草堂的核心,书房内陈设着杜甫的书籍、文房四宝和写作工具,墙上挂满了杜甫的诗作,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的创作氛围。
五、草堂的意义杜甫草堂不仅是杜甫晚年的居所,更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在这里,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
草堂成为了杜甫思考人生、表达情感的场所,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杜甫的重要场所。
六、草堂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杜甫草堂的文化遗产,成都市政府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草堂内的文物和古籍得到了妥善的保管,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真实的历史遗迹。
此外,成都市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杜甫诗歌朗诵会、文化讲座等,以传承和弘扬杜甫的文化精神。
七、结语杜甫草堂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它见证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草堂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1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纪念祠堂,和园林景观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环境清幽,我们去时游人也不是像赶庙会的那么多,处处皆可见到树木与花草,参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葱葱,修长挺拔。
整个草堂曲径通幽,构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诗句到处充满了草堂的各个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这里还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顶,实木为梁,古色古香。
......很多的水塘,肥硕的一尺来长的各色大鲤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欢儿,扑通扑通通挤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在前面的鱼吃饱了或是嫌这个地方挤,想回到塘中宽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劲跳,于是我们又欣赏了鲤鱼跳龙门,尽管溅得我们裤子上全是水......我们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2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
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杜甫草堂》 文章解读
《杜甫草堂》文章解读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簦街38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居住并创作诗歌的地方。
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址,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杜甫草堂进行解读,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杜甫草堂建于杜甫在成都的晚年,成为他诗歌创作和隐居的场所。
这个名为“草堂”的建筑并不宏伟,而是一个朴素而充满禅意的小院。
杜甫草堂的布局以及建筑风格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杜甫个人的文化追求。
草堂周围有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环境幽静,这种宁静与自然的氛围也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滋养。
杜甫对于杜甫草堂的情感非常深厚,他在其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诸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登高》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在杜甫草堂中诞生,这些作品由于情感真挚、表达深刻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杜甫草堂的文化氛围也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甫草堂是一个安静、饱含哲理和人文气息的地方,这种氛围激发了杜甫内心深处对于人生、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表达。
他把草堂视为自己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从而使得他的诗歌更加接近生活和人民,更加贴近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歌内容多涉及社会疾苦、自然景物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考。
在杜甫草堂中,杜甫还交流并结交了许多文化人士和诗词爱好者。
他与一些当时的文人雅士结识、交流,他的朋友们常常结伴游玩、畅谈诗词。
这种交流和碰撞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的内涵和广度,也对他个人精神层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杜甫草堂作为杜甫的居所和创作场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对后世诗人的重要激励和启迪。
草堂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后世留下了精神财富和精神启迪。
如今,杜甫草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感受杜甫的诗歌情怀。
总之,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对于了解杜甫的人生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杜甫草堂景点简介解读
杜甫草堂:文学巨匠的胜地杜甫草堂,位于中国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一座备受推崇的文学圣地。
这个景点以唐代文学巨匠杜牧的故居为基础,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迹。
杜甫草堂,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杰出的文化价值而备受游客和文学爱好者的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杜甫草堂,探索它的历史渊源、文学价值以及游览时的体验。
首部分:历史渊源要深入了解杜甫草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历史渊源。
这个景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字子美)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自江陵避乱,来到成都定居,定居地即为现在的杜甫草堂。
这里,杜牧度过了晚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牧的诗歌以豪放、真切的风格而著称,他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杜甫草堂,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环境。
这个地方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其中包括草堂本身、杜牧纪念馆、书院、杜牧墓等。
这些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杜牧的文学创作背景。
第二部分:文学价值杜甫草堂的文学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作为杜牧的故居,还在于这个地方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氛围。
杜牧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他的诗篇充满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在这个景点,游客可以阅读和欣赏杜牧的许多经典作品,如《秋夕》、《秋夕》、《秋夕》等。
这些作品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脍炙人口,至今仍然备受喜爱。
此外,杜甫草堂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研究中心。
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前来探讨杜牧的诗歌,研究他的文学思想和影响。
这个景点定期举办文学研讨会、讲座和展览,为文学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第三部分:游览体验游览杜甫草堂是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氛围,漫步于古老的建筑之间,聆听杜牧的诗歌,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他对话。
以下是游览杜甫草堂时的一些建议:1.参观草堂本身:杜甫草堂是一座典型的古代文人庐,建筑风格简朴而典雅。
你可以漫步于庭院之间,领略杜牧的居住环境,感受他的创作灵感来源。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
杜甫草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唐代文人故居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杜甫草堂。
一、历史背景杜甫草堂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4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杜甫在草堂居住了近四年时间,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如《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草堂也成为了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场所,被誉为“诗圣故里”。
二、建筑风格杜甫草堂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以明代为主,结合了唐代和宋代的建筑特色。
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中间是一个大庭院,四周是房屋和花园。
建筑群的布局和结构非常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三、景点介绍1.大门:杜甫草堂的大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上面刻有“杜甫草堂”四个大字,门前还有一座杜甫的雕像。
2.前厅:前厅是杜甫草堂的正门,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面陈列着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物。
3.中庭:中庭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一个宽阔的庭院,四周是房屋和花园。
庭院中央有一口古井,据说是杜甫当年用来取水的。
4.后厅:后厅是杜甫草堂的主要建筑,是杜甫当年的居所。
后厅内部布局简单,但是非常雅致,墙上挂着杜甫的诗歌和手迹。
5.花园:杜甫草堂的花园非常美丽,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雕塑。
四、参观须知1.开放时间:杜甫草堂每天上午8:00-18:00开放,节假日可能会有调整。
2.门票价格:杜甫草堂门票价格为60元/人,学生和老年人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3.交通方式:可以乘坐公交车到达杜甫草堂,也可以选择打车或者自驾前往。
4.参观建议:建议选择早上或者下午参观,避免人流高峰期。
参观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其他游客。
总之,杜甫草堂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是了解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场所。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成都,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杜甫草堂简介和历史
杜甫草堂简介和历史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中国着名的四大草堂之一,与四川大学相邻,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在此期间,他协助地方政府修缮了浣花溪上的茅屋,并为之撰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首绝句,其中最有名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虽然身在成都,但他对成都的山水却十分熟悉,所以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成都山水的赞美。
他在草堂住了三年多,创作了近600首诗歌,其中不少是描绘成都山水的。
杜甫在这里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三别”等传诵千古的诗句。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约3.74万平方米。
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依山就势排列着屋宇50余间。
全园分7个部分:入口门楼、草堂区、拜将坛、浣花草堂、花径、鱼池。
草堂周围古木环抱,茂林修竹,幽兰丛生。
—— 1 —1 —。
杜甫草堂历史
杜甫草堂历史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成都草堂,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包括《狂夫》等作品。
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他在此又被称做杜工部。
然而,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
唐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
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
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
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草堂毁于兵火。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均对成都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缮。
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为纪念唐代成都冀国夫人,在花径红墙的中部修建浣花祠。
民国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
院,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祠宇门窗、亭台水榭均被拆毁,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不得已,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
杜甫草堂的历史
杜甫草堂的历史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到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
杜甫在草堂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留下诗作240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
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
杜甫草堂——精选推荐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 成都草堂,坐落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诗⼈杜甫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由陇右⼊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年春天,茅屋落成,称为“成都草堂”。
对此,杜甫曾吟诗描绘:万⾥桥西⼀草堂,百花潭⽔即沧浪。
成都草堂,是中国规模最⼤的杜甫遗迹,是中国⽂学史上的⼀块圣地;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来到正门,门前有浣花溪:波光连连,环流⽽过。
抬眼向前,正门正中,有“草堂”匾额;⼤门两侧,有副对联:万⾥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步⼊正门,放眼庭园:⽵树成荫,绿⽔萦回;⾃然天成,清幽雅致。
跨过⽯桥,迎⾯是⼤:通堂敞厅,⾼朗明亮,⽓势不凡。
⼤门两侧,有⼀对联,⾔简意赅:吏情更觉沧州远,诗卷长留天地间。
东西两壁,悬有对联,意深语⼯: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龙蜷虎卧⼏诗客;先⽣亦流寓,有长留天地,⽉⽩风清⼀草堂。
⼤厅正中,为杜甫铜像:⾝材精瘦,⾝⾻单薄;低⾸捋须,沉思苦吟。
驻⾜凝视,仿佛时光倒流到当时,诗⼈跪⽴船头,⼿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发问苍天,慨叹时世: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透过塑像,浮现眼前的,是诗⼈⼀⽣的不幸经历:颠沛流离,饱经忧患。
揣神态,历历在⽬的,是诗⼈1450多⾸传世诗作:反映现实,忧国忧民。
思君忧国与匡世济民的诗歌情怀深沉博⼤,使他成为最伟⼤的诗⼈;集于⼤成与处于顶峰的诗歌成就彪炳天地,使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是诗⼈之,是诗圣之。
穿过⼤,是诗史堂:纪念祠宇,草堂主厅。
堂前柱,有副长联: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样⼤名垂宇宙;桥通万⾥,东去问阳旧,⼏⼈相忆在江楼。
⼤厅正中,是杜甫半⾝铜像:眉宇微蹙,⽬光深沉,嘴⾓冷峻。
塑像两侧柱,是朱德所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厅东壁,有陈毅所题对联:新松恨不⾼千尺,恶⽵应须斩万竿。
⼤厅西壁,有郭沫若狂草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杜甫草堂之谜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浣花西畔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成了杜甫一家人的安身之地,那么杜甫刚来成都时,生活特别艰难,他这个草堂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上杜甫选择成都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优势,现在他再也用不着让赞公带着他去看楼盘了,他一来先住在了成都附近不远的地方,叫浣花溪,现在的成都的杜甫草堂纪念馆,就在浣花西畔,这多美的一个名字呀,当时浣花西畔有个草堂寺,暂时住在那儿,下来杜甫就要建草堂了,我们说草堂之谜,首先得把这个草堂怎么建起来说了。
杜甫建草堂不能靠自己,得靠大家帮助,怎么个帮法呢?他就开始到处写信,其实就是写诗,向大家求助,他有个表弟王十五,十五是他的排行,唐人写诗有的时候如果比较亲近的关系,表示友好,不直呼其名,要不就是称他的官讳,担任什么官,要么就是称他的排行,这王十五算是杜甫的一个表弟,在他的家族里面排第十五,叫王十五,这位王十五在成都府里边当差,给他送来一笔钱,杜甫很高兴,当然很高兴,正缺的就是资金的缺口,收下来之后给他这位表弟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这还没有完,他又向当时涪城县的县尉韦班,索要松树苗,他看着韦班家里面有那个大瓷碗,像霜雪一样白,就写一首诗要。
当时果园坊姓徐,叫徐卿的索要果树苗,换句话说,就是说你们都得给我,我要,为什么呢?我的草堂不然盖不起来,所以,我们经常说这个孩子长大他穿的是百家衣,吃的是百家饭,杜甫这草堂就是一个百家草堂,大家伙给凑合弄起来的,可是有一样,我凭什么给你这么大面子,你说一百棵我就给你一百棵,你说那大白瓷碗挺好的,你要一大堆我就给你一大堆呀?天下哪有这种免费的午餐呀,大家不是看他的面子,大家是看成都市市长的面子,是看剑南西川节度使四川王裴冕的面子,这个很重要,可是你要知道,这对杜甫来讲,他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做呢?一个过惯了苦日子,穷日子,已经不能再苦在穷下去的,他到了这个地方,好不容易落了地儿,那他赶紧把这个草堂建起来,给他的子女,给他的妻小一个栖身之所。
杜甫的草堂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总算是建立了起来,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住的问题解决了,杜甫就把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不到四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杜甫为什么要写这样多的田园诗?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呢?现在杜甫成都草堂建起来了,整个是一个植物园呀,这个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像回事了,总算是杜甫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几天花园主人,虽然这个楼盘算不上是花园别墅,但对于杜甫来讲,也就差不多了,很多的诗都能表明他的心情非常之好,我们很熟悉的:“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心情变了,自在娇莺,同谷那会儿娇莺也叫来着,可就不是自在娇莺,是困顿中的娇莺,这个诗他写了好几首,底下有一首叫什么呢?“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这诗写得非常妙,什么意思呢?就说我现在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爱这朵花,我马上宁可死去,为什么要死呢?就是花开的太快了,象征着时光就要流逝了,所以我想让这个花,里面长的繁一点的,繁花的那个枝朵,你爱落你就落,可是那个嫩蕊咱们商量着办,你能不能开的慢一点,心思很细,观察这些细小事物的变化证明心态很平稳,所以审美的心态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的心态,包括你自己所处的环境。
我刚才讲他写穷山恶水那是一种心态,但写平静的田园之美这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
还有很有名的诗,写雨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具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现在在电脑上打字,不用拼来拼去的,直接就打出来了,换句话说这两句诗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成为打字的时候里面的字库了,进入字库,它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成为象征某种哲理的著名的诗句,这就是什么呢?诗人的功力,他关注在写生活的平常事物的时候,却能够涌现出天才的诗句,也许他本人自己在当时并不觉得。
那么,我们说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杜甫,就是因为他在关注个人小家庭的时候,始终还能关注广大的国计民生,他这个特点跟李白是很相近的,当然两个人性格有差别,可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所以称之为伟大或者杰出,他一个根本的特点就是由小家而想大家,由大家而想家国,由家国而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就是要快累死了,饿死了,这个问题始终要萦绕在他的脑海里面,并且通过他的诗表现出来。
成都草堂虽然优美安逸,但是也会经历风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就是风雨飘摇中的草堂,那么,杜甫的这首千古名篇,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生活刚刚安顿好的诗人,为什么依然如此关注着下层民众?这时候在写田园诗的时候,在很满足于自己美好的百家草堂的时候,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然我们大家以前一直有一个错误,老觉得写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正是杜甫全面倒霉的时候,活的最惨的时候,恰恰相反,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就是在他成都的草堂建起来以后,在狂风当中,他美丽的,美好的田园,变成了破败的田园,他的诗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前面部分就是一般性的叙事,刮跑了,没了,这只是个引子,引起来事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他五十岁的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在唐朝的时候,杜甫自己说的,五十岁很大的年龄了,结果发现南边村子那些小孩子不懂事,也许是不懂事,也许是比他还要穷的穷人家的孩子,他还卷走三重茅,有的家可能就没得卷,所以这些孩子把茅草抱回家去,肯定不是当玩具玩,赶紧回去吧自己家里面那个屋顶给盖起来,他说:“忍能当面为盗贼”只是一种戏谑说的说法,开玩笑的,能跟孩子当真吗,“归来倚仗自叹息”为什么呢?你们倒是抱走了,我怎么办呢,我当时这也是七家八家凑起来的一个茅草屋啊,诗到这儿一转不写了,开始写什么呢?说“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过了一会儿,这个风停了,风停了雨就下来了,他们家这被窝常年的没有换过棉花了,棉花都结成块了,像铁一样冰冷,小孩子很小睡觉不老实,睡觉有时候乱蹬被子,孩子一蹬那棉花变成一块一块,“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那上面卷走了,卷没影儿了,那雨点就打下来了,都打在了孩子的身上。
可就是这样,杜甫没有再接着写他的孩子,这一节又过去了,他接下来写什么呢?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说其实,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我就没睡过一天好觉,经常是从深夜一坐坐到天明,为什么呢?因为一直在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说:“自经丧乱少睡眠”他一下就从写自己家庭在夜雨当中的这样一个经历,上升到“自经丧乱少睡眠”,所以杜甫写的诗反映时代的大背景,但是一点都不让我们讨厌,很自然的就过渡过去,由小处见大处,这也是诗人的功力,“长夜沾湿何由彻”我老睡不着觉,何时这样的生活是个头呀,最后他迸发出一句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换句话说,就什么时候眼前突然能出现千百间的舒适的,光亮的大房子能让穷苦人都住进去,我们全家现在当下全部冻死,我都愿意。
这个诗有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原来孟子讲过一句话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杜甫当然他这个诗句里头有这样的精神,可是有一样,就是孟子说那个话的时候,是首先要学会爱父母,爱你的子女,然后把这爱推广到别人的身上去,可杜甫现在是什么呢?是他自己现在都没有多大的能力来爱护和保护他的孩子,他却首先还是想到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父母。
所以,这样的一种仁者的情怀,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超越像孟子这样的先贤的,就是他现在身无分文,他的钱都是谁给他的?他的房子都是谁给他的?没有一样东西从根本上来讲,所有权是他自己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他辞官了,没钱了,首先还是想到别人,这可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这是在一个黑暗的雨夜里,这样一个充满仁着情怀的大诗人,他对这个人间世的一点温情的关怀,这个世间虽然有的时候对他很冷酷,但是,他依然用充满火热的这样一个仁者情怀来关怀世间,这就是杜甫之为“诗圣”的地方,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前面说过,杜甫的这个草堂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就是因为有裴冕,高适这些高管做靠山,那么这些高官一旦发生人事变动,会给杜甫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那么,杜甫在成都还经历了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后来他的一个好朋友,叫严武,到成都来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市市长,这时候严武多大年龄呢?三十四岁,比杜甫整整小十四岁,这个严武来了以后,他跟杜甫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杜甫特高兴,严武来了以后,就给他写了一首诗,邀请他到自己的府邸来玩儿,杜甫也很高兴,可是还没高兴几天呢,刚过了大概半年不到,这严武突然又被召回到朝廷去,这个杜甫心里很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写一首诗来送别严武,说“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走了之后,我可靠谁呀,别发愁,严武走了以后,谁来接替的他呢,是高适,高适担任成都市市长兼剑南西川节度使,那不是还有一个东川吗,那东川节度留后,它不叫节度使,等于副节度使,兼梓州市的市长,因为东川节度使的办公中心地点在梓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兼梓州刺史叫什么呢?叫章彝,为什么突然提到章彝呢?后面用得着这个人,后面我们再讲到他,这两个人接任了工作,一个在西川,一个在东川,但是那留后算是副节度使。
杜甫去送严武,那是情深意切呀,那是真的,一直给严武送到绵州,两个人才分手,分手是分手了,他回不去了,为什么呢?当时发生了一个大规模的动乱,剑南西川节度使的底下一个兵马使,相当于四川的一个军区参谋长,徐知道发生兵乱,他叛乱了,他叛乱之后他就把进出四川的所有关口全都给控制住了,弄得严武也走不了了,严武呆在巴州走不了了,这个杜甫呆在绵州也走不了了,那怎么办呢?回不了成都该去哪儿呢?他当时觉得这个梓州离成都比较近,所以杜甫就到梓州去了,到了梓州以后,那个章彝对他也很好,因为什么呢?章彝原来是严武的部下,所以看在严武的面子上对杜甫相当好,杜甫其实这时候就有了活思想,什么活思想呢?我前面再三讲过,他到四川是不得已的,他自己本身还想怎么样呢?老想着回到洛阳,洛阳是他老家,他老想到回到长安,长安那个地方才是真正乐业的地方,他在这儿仅能算是什么呢?安居,算不得乐业,他一想反正已经出来了,回不去了,不如买一只船南下,我直接沿江东下,我回长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