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思路点拨 背诵指导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3e98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b.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① 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②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感悟到本文言语之妙。
③重点弄清下边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教学设想古评家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然率直文字”,“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又曰:“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
”自读此文,要反复体味,多朗读、吟咏,在读中体察作者的情感,感受言语的质地、芳香,深入言语肌里。
不为背而背,进入情境,自然成诵,把注意力集中到本文的言语本身,感受言语的精妙,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句意义的解释,方为佳境。
内化言语,实现言语积淀,通过积淀言语,领悟作者心灵的搏动。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自由朗读两遍。
一些不能读准的字音,对照注解,在文中注上音;不懂的词义,对照注释,弄清意思,重点把握上面提及的字词;但不拘泥词句的翻译,不必读一句译一句,把它当作现代文朗读一样,只在不能通畅处才看注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句的特点,并注意文句所构筑的形象,为再读作铺垫。
点拨。
(一)作者及本文背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归去来兮辞诵读教学
![归去来兮辞诵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7d94a769dc5022aaea009b.png)
《归去来兮辞》诵读教学雷声一、以辞明诵1.介绍辞的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以四、六句为主,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都按三拍读。
2.诵“辞”示例。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展开。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句的“兮”犹如今天的“啊”。
辞赋中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划三拍读。
除了六字句外,本文还有较多的四字句,四字句应以二二顿读。
3.按律诵读。
教师示范:“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六字句)“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四字句)学生诵读,教师点拨,达到能够对四、六句进行较好的把握,能读准节奏,明了断句。
同时,为了给下一教学步骤作铺垫,要求学生在诵读中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作出标记。
二、以韵明意1.引导。
“辞”不是一韵到底的,而是根据情感的变化来进行韵脚的变化,找出这些韵脚,就相当于找到了段落层次划分的标志。
2.学生找韵脚,师生明层意。
第一段用一韵,押ui 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
“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
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 i/ui 韵,韵脚有“衣”“微”。
这一层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
第二层“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
这一层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
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 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
这一层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
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一层一韵。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4efb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3.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幻灯片1《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鄙弃官场,蔑视权贵,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高三一轮复习《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
![高三一轮复习《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2f8e38b90d6c85ec3ac64d.png)
解析:(1)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 • 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 (2)用余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 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 思。断句点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 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断句应结合上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 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 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 答案:人之蕴蓄/ 由学而大 / 在多闻前古贤之言与 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 行/ 考迹以观其用 / 察言以求其心 /识而得之 /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蓄成其得 “苟”“纵”“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 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尔”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B
•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 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 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 10.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 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 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 力。 击贼,壮烈牺牲。 •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 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 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 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 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归去来兮》教案
![《归去来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74e1aa6c30c2259019ec3.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独善其身、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2.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
3.在了解辞赋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
三、教学难点:在了解辞赋特点和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抓住辞赋压韵的特点,以朗诵为主要教学手段,在诵读中引导、点拨学生,鉴赏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单介绍陶渊明及作品2、.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句,在此基础上,熟读课文。
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介绍作者、解题及介绍“序”东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
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归去来兮辞》(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
![《归去来兮辞》(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972fb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b.png)
《归去来兮辞》晨读晚背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与运用、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名句默写精选)一、文言词句释义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办法解决)。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没有)途。
会(恰逢)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表被动)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
何则(为什么呢)?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从事)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连夜)逝。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使)心为形(形体)役(役使),奚(为什么)惆怅(失意)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阚(船缓缓前进),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怨)晨光之熹微。
乃(于是)瞻衡宇,载欣载奔(高兴地奔跑)。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代指隐士住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看)庭柯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
园日涉(游玩、游览)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拄着)扶老以流憩,时矫(举)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峰峦),鸟倦飞而知还。
景(日光)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徘徊)。
归去来兮,请息(断绝)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不合),复驾言(助词,无意义)兮焉求?悦亲戚(亲人和朋友)之情话,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背诵口诀
![归去来兮辞背诵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a96b2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归去来兮辞背诵口诀
以下是五个归去来兮辞背诵口诀:
口诀一:
归去来兮要记清,一先讲归程心匆匆,舟遥遥呀风飘飘,问征夫呀前路明。
二说抵家喜盈盈,僮仆迎呀稚子迎,三看庭院景如画,松菊在呀小路行。
四述心违官场事,自叹息呀意难平。
五讲归田乐无穷,亲戚情呀琴书兴,最后逍遥自然中,多背诵呀记心中。
口诀二:
小朋友们听我言,归去来兮有要点。
一开头就说归心急,一路奔波不停息。
二到家后满心喜,家人团聚笑嘻嘻。
三看家里处处美,松菊相伴真惬意。
四叹官场多疲惫,从此远离不受罪。
五享田园好生活,快乐逍遥没话说,这样记来很轻松,归去来兮在心中。
口诀三:
归去来兮不困难,听我给你讲一番。
一是归程路漫漫,心情急切步不缓。
二到家中温馨满,亲友迎接笑开颜。
三赏庭院多悠然,自然美景映眼前。
四思官场如云烟,不再留恋心放宽。
五爱田园时光甜,自在生活似神仙,按照这样去记忆,轻松背过没问题。
口诀四:
归去来兮要记牢,一讲回归真热闹,轻舟快呀风儿飘,急切回家把路
找。
二进家门欢乐抱,孩子僮仆都围绕。
三瞧庭院如诗画,松菊摇曳好景貌。
四想官场心烦恼,摆脱束缚乐逍遥。
五恋田园好时光,自在悠闲把福享,记住口诀背得棒。
口诀五:
来跟我背归去来,一呀回归如箭快,一路轻快往家迈。
二呀到家多欢快,家人团圆乐满怀。
三呀庭院美如画,松菊相伴人人夸。
四呀官场咱不爱,自由生活才最帅。
五呀田园真自在,无忧无虑多愉快,背熟这些不奇怪,轻松学会归去来。
2017归去来兮辞授课思路
![2017归去来兮辞授课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857e41276c66137ee0619c4.png)
《归去来兮辞》教学思路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夏日抱长饥,冬日无被眠”的困境下,仍能有“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的比玉石还要坚固的刚贞之志。
在“环堵萧然(四周的墙壁空空荡荡的),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箪瓢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的境况中仍然能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保持自己的节操。
他的名字叫陶潜,我们一般称他为陶渊明。
二、作者介绍1、学生介绍2、教师总结:陶渊明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外出务官,但心向自然,不愿受束缚,于是躬耕陇,安于田园。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鄙弃权贵遭遇挫折后的坦然,抛弃富贵回归田园的闲适。
他的这种坦然和闲适已经成为了中国士大夫摆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的一座精神堡垒。
要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归去来兮辞》是必读的。
这堂课,让我们在朗诵中行走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去感受陶渊明从官场彻底隐退之后的那份淡定与超脱。
三、分析小序1、课文分序和正文两部分,请同学们将序和正文齐读一下,并思考:(1)序文和正文在内容上有什么样的关系?2、找生回答:序文交代了正文写作的背景。
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序文到底交代了什么内容呢?3、分小组疏通文意,分析序文请同学们四人为一个小组,对序文进行翻译。
一句一句的理解,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
文章意思弄明白之后,请思考讨论:小序中交代的作者做官的原因和辞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作者选择做彭泽令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做官?为何到彭泽上任?)①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③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④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2)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深层原因: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②深愧平生之志4、小结序文:苏轼对陶潜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1篇
![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7796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0.png)
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1篇学习重点篇一1.理清本文的情感思路;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
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教案# #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归去来兮辞背诵技巧口诀
![归去来兮辞背诵技巧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ff8dc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f.png)
归去来兮辞背诵技巧口诀在学习和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背诵《归去来兮辞》这样的长篇文言文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困难。
但是,如果掌握了背诵技巧口诀,背诵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背诵技巧口诀,帮助大家更快地背诵《归去来兮辞》。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归去来兮辞》的背景和内容。
这是一篇表达作者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的情感和追求的文章。
文章中涉及到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这些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记忆。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背诵技巧口诀来帮助我们更快地背诵《归去来兮辞》。
技巧一:分段背诵法将《归去来兮辞》分成几个段落,逐段背诵。
这样可以将长篇文言文变成若干小段落,方便记忆。
可以尝试先背诵第一段,再逐段拓展。
这样不仅容易记住每个段落的内容,而且还能将各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过渡。
技巧二:理解记忆法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记住它。
在背诵之前,可以先仔细阅读和理解文章,弄清楚每个段落的主题和重点。
在背诵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技巧三:关键词记忆法在《归去来兮辞》中,有很多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如“归隐田园”、“自然景色”、“人生的思考”等。
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同时也方便我们记忆。
在背诵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关键词句,结合上下文进行记忆。
技巧四:联想记忆法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尝试将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通过联想,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记住它们。
例如,在背诵“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时,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田园里,周围是榆树和柳树遮荫,桃花和李花盛开在屋前。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记忆效果,还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技巧五:反复诵读法反复诵读是背诵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诵读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同时要用心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5b214eb0717fd5370cdc91.png)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2)曷不委心任去留二、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4.知来者之可追古义:今义:5.问征夫以前路古义:今义:6.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园日涉以成趣2. 时矫首而遐观3 策扶老以流憩 4. 乐琴书以消忧5. 或棹孤舟6. 实迷途其未远(二)形容词的活用1.倚南窗以寄傲2. 携幼入室3.善万物之行休(三)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四)意动用法1. 悦亲戚之情话2. 乐琴书以消忧四、一词多义(一)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为吾子之将行也④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⑧《琵琶行》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当中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二)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②相如引车避匿③引壶觞以自酌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三)乘①聊乘化以归尽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顾自民国肇造,事变纷乘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四)策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策扶老以流憩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④蒙故业,因遗策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五)怀①怀良辰以孤往②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⑤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⑥怀其璧,从径道亡五.虚词归纳(一)而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③时矫首而遐观④鸟倦飞而知还⑤泉涓涓而始流(二).之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恨晨光之熹微③悦亲戚之情话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⑥求之靡途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⑧会有四方之事⑨感吾生之行休(三)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引壶觞以自酌⑤聊乘化以归尽⑥园日涉以成趣⑦木欣欣以向荣⑧问征夫以前路⑨乐琴书以消忧⑩耕植不足以自给⑾诸侯以惠爱为德⑿家叔以余贫苦⒀策扶老以流憩六、特殊句式(一)皆口腹自役(二)倒装句1.①将有事于西畴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问征夫以前路2.①复驾言兮焉求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③乐夫天命复奚疑④皆口腹自役(三)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遂见用于小邑(四)①寓形宇内复几时? ②稚子候门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五)固定句式载欣载奔七、本文显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归去来兮辞教案范文
![归去来兮辞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9fd52df7ec4afe04a1dfb8.png)
归去来兮辞教案范文《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整理了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归去来兮辞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三、教学方法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法。
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
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习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
谏:止,挽救。
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大意。
归去来兮辞序文的要点
![归去来兮辞序文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59e5360c22590103029d4b.png)
这是归去来兮辞序文的要点,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供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赏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2、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鉴赏古代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2、通过“陶渊明归隐”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
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文学之堂奥。
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极参与的。
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诗文的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而对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把握即可。
但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4重点难点1. 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去来兮辞我们在初中时曾背过陶潜的《桃花源记》,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师生一同背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归去来兮辞》,来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
(板书课题、作者)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世称“先生”,又称“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二、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8226;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三、解题: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活动3【活动】课前预习正音:瓶无储粟()求之靡()途田园将芜()轻飏()壶觞()眄()流憩()矫()首遐()观出岫()景()翳()翳西畴()窈窕()遑()遑耘耔()东皋()心惮()远役犹望一稔()2、粗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圈点出疑难点活动4【讲授】课堂探究(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意过程: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一字一词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背诵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daa49d03d8ce2f006623f7.png)
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板书《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5课,与《荷塘月色》共同构成“走进自然”这个模块。
本单元旨在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曲崇尚身心自由的颂歌归去来兮辞》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
![一曲崇尚身心自由的颂歌归去来兮辞》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fa28f9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3.png)
我们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 着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精神的民族,我们不会永远沉沦下去。今天,我们要学习 一篇充满着自由和尊严的文章《归去来兮辞》。
(二)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东晋末至南朝宋 初诗人、辞赋家。曾官彭泽县令,后称疾归隐,以下称归去来兮辞为归去来兮辞 歌辞))作者自称)。他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赠长沙公》), “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之志。《晋书·陶潜传》和本诗“序”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品”提 高学生对同类题材不同写作技巧的赏析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研究及处理策略:《听听那琵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为 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把握散文的主旨;学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本设计 以“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拓展延伸”为基本思路,以“读、说、悟、品” 为基本方法。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他作诗自述: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的《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表明了他热爱自然,希望在自然中获得人生自由和人生的寄托的思想。他 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自己归隐的志向,表达了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他的《归 去来兮辞》就是他归隐后的作品之一。这篇作品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他归隐 的志向和决心,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愤怒批判。
2、初步感知
①读(通过文字把握作者的思想)
要求:1.速读全文,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文章内容。
21、边读边体会重点句的含义和 感情基调。
211、寻找表达感情或有启发的 语句并分析。
②悟(通过欣赏和解读文字,体会琵琶的优美旋律和手法的变化多样)
归去来兮辞高中背诵部分
![归去来兮辞高中背诵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058c04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4.png)
归去来兮辞高中背诵部分1.《归去来兮》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列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背诵材料之一。
本文将逐段解析该篇文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这篇古文。
2.文章开头以“归去来兮”四字揭开序幕,直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接着,作者以“白云千载空悠悠”来形容欲归去的心情,描绘了一种极具哲理和禅意的境界。
3.第二段讲述了作者沉浸在寻求真理的岁月中,他将此时的心情比作“巴山夜雨涨秋池”,形象地表达了他渴望了解世界的热情和追求知识的不懈努力。
4.在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无奈和感慨。
他借用“把酒问青天”这一形象,来表达对世事的质疑和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5.在第四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亲情的珍视和思念。
他通过描绘父母悲伤的情感和对儿行千里的牵挂,唤起了读者对家庭温暖和亲情关怀的共鸣。
6.最后一个段落中,作者以简约而有力的句子,表达了对人生轮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他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形容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7.整篇文章采用了抒情的句式和形象的描写手法,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家庭和真理的思考和感慨。
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思想,但整篇文章又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8.在背诵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尽量体会每一个段落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将自己融入其中,用心去感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背诵这篇古文。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我相信大家对《归去来兮》这篇经典古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在背诵过程中,不仅能够记住句子,更能够领悟它背后的深层含义。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篇文章所传递的智慧和美感,共同成长。
《归去来兮辞》备课指导
![《归去来兮辞》备课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d2148efb52acfc788ebc9d3.png)
《归去来兮辞》备课指导《归去来兮辞》备课指导[自读导言]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自读程序]一,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自读点拨]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
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
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
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
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
二,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教师大体解释序文大意,也可以印发给学生。
指出三点理由: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
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思路点拨背诵指导
教学园地
11-23 1951
学生活动:此段流露了哪些感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平地拔起,直抒胸臆,呼出胸中郁结之气,顿觉坦荡、畅快,唤起全篇。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自悔自责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自恕自慰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轻装上路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心似箭
以上阐述归途之乐
学生活动:此段如何表现抵家之乐的?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衡宇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庭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室
以上通过写温馨的家庭生活,热情的童仆,天真可爱的稚子,久违的松菊,善解人意的妻子来表达抵家之乐。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室内活动注意关键字:引眄倚审
以上通过悠闲自得的室内活动来表现抵家之乐。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园内活动:涉园成趣—门—流憩—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园中观景:云—鸟—景—盘桓
以上通过园内活动来表现抵家之乐。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断交明志
学生活动:陶渊明归隐后,他的归隐生活具体有哪些内容?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结交乡故诗酒自娱
连贯:有一二知己,诗酒自娱,几乎是所有隐士高人的生活,陶渊明之所欲被尊为“万世隐逸之宗”。
在于他的隐出自于真性情,他不只是吟诗作赋,还需要亲自参加农业劳动。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亲事田畴
连贯:农忙季节,他要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农闲季节,他会出游田园。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出游方式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观景:壑—丘—木—泉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感慨
至此,感情发生变化,由误入仕途的悔意,到终于归隐的快乐,此处为慨叹生命短促韶华已逝的感伤。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此句承上,抒发生命短促的感慨,笔锋一,变为顺随自然的达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人生愿望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人生境界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