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总体而言,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得多。
颜色视觉:小学生的颜色视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下:
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第四,女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男生。
颜色偏好:小学生已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倾向。在红、黄、橙、绿、蓝、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他们更喜欢红、绿、黄,不喜欢灰、棕、黑。
听觉: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表现在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对发音细微差别的区分、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这三个方面。
注:绝对感受性指: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当灰尘一次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感觉)
差别感受性指:我们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100克重的物品加一克后感觉不到,加上三克就感觉得到重量的变化)
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发展方面: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据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诶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画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学生可以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
培养方面: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较盛,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提出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例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可以事前把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
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学生若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这将十分有利于其观察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或任务,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或观察顺序等。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参与观察的感官越多,越能收集到多方面的信息。而全面的信息和真实的信息积累越多,越能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记录与整理。
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充分运用已有经验,随时提取与观察事物有关的各个方面信息,这将有利于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整合。
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分析得到越仔细,观察也将越全面越深入。
(二)记忆:
1、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1)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2)有意识记忆逐渐超过无意义识记。(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2、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
(1).培养儿童有意识记的能力
首先必须使其明确如何识记,记些什么。其次,培养儿童要有记住的愿望。还要培养儿童善于独立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的习惯,低年级儿童识记时,一般不善于自我检查,因此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记住没有,我们要逐渐养成儿童在识记中能够边读边背,背不出再看书,这种方法比一遍一遍单独背诵效果要好。因为通过儿童的自我检查,可以了解哪些记住,哪些记错,就可以使自己有的放矢地进行记忆,对未记住的可以多念,记错的可以纠正。
(2)培养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首先,要给要培养儿童分析综合能力
其次,知识系统化,可以提高儿童的识记能力
再次,教给学生上识记无意义材料的方法
A、图表记忆法(关系图表)
B、歌诀记忆法法已、己、巳”几个字容易混淆,可
以编成这样的口诀:“堵巳(Si)不堵已半堵才念已”。C.直观形象记忆法记“明“字,教师说:“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多么明亮D、特征记忆法),“五四”运动是两个19(1919年)E、比较记忆法F、谐音记忆法:1893年----“一把旧伞”H、重点记忆法胆汁质——急I、自编提纲记忆法分段落
根据记忆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1).正确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记忆效果从组织教学来说:小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先复习旧课,包括检查作业,再进行新课讲授。一种是一开始先讲解新课,留些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包括课堂作业或检查作业。两种方式都不能绝对化,要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种方式,如复习旧课用的时间太长(如15分钟以上),是违反注意和记忆的规律的。因为小学儿童注意不易长时间集中, 开始花了很长时间复习旧课,检查作业,等他疲劳了再来上新课,学生自然容易注意分散,影响记忆的效果。此外,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使是刚上过的课,在几十分钟内,如不及时复习,亦容易很快遗忘。
第二种方式,一般说是符合儿童的记忆和注意规律的,因为它在学生注意力最易集中的开始阶段进行新课教学,而且学习后有一定时间复习检查,使儿童在遗忘前得到巩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开始讲解新课前,适当的联系旧课复习,补助理解新课,使知识系统化,也是需要的。
(2)进行课外的复习巩固,培养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同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考试时集中复习,一种是每天晚上抽出一些时间复习,到考试前复习所有的问题。第一种方式事实上不是复习,而是等于从头学起;第二种方式符合保持规律,比第一种方式保持长久。这不仅是发展儿童的记忆,也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适当布置作业,提高记忆效率。
(三)想像:
1、小学生想象的特点:(1)有意性迅速增长(2)内容逐渐符合客观现实(3)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4)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培养再造想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需要再造想象。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主要是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有许多事情是没有亲身经历、感知过的。另一方面,学习中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也需要想象活动的支持。再造想象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取决于一下两个条件:学生必须正确理解作者和教师使用的语言、符号的含义;学生必须有足够的表象储备。已有表象越多,情节越细,想象的内容就越丰富、越具体。(2)培养创造想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导学生自己尝试去“发现”知识。(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