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1新版本【统编版】
合作探究四 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惊慌失措: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 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
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 ;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 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 月9日病逝于北京。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梁思成
•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 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 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
状九况年七 级:上写册到中间已偏题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 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合作探究一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总结中国建筑九大特征,并非平均用笔,而是根据重要或难易程度有所侧重。
重点说明的特征: (二)平面布置,表现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三)结构方法,体现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 性; (四)斗拱,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2024版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PPT8)
中国传统建筑的质感与色彩。
21
中国建筑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国际奖项
中国建筑作品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如普利兹克奖、IDEA奖等,彰显 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国际水平。
国际合作
中国建筑企业与国外知名建筑师和设计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打 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作品。
文化输出
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4
课程内容和结构
2024/1/30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
介绍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特点和技术。
传统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详细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如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及其 在建筑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 文化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01
02
0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 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1/30
拓展建筑领域知识
帮助学生和从业者更全面 地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 文化和技艺,提升专业素 养。
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探讨传统建筑与现代 建筑的融合,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建筑 设计提供灵感。
17
园林建筑
2024/1/30
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建筑 布局典雅大方,山水萦绕,花木繁茂。 园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留园
留园也是江南著名园林之一,其建筑 风格以清新淡雅见长。园中的曲廊、 漏窗、石峰等元素,体现了江南园林 建筑的精致与灵动。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ppt课件
80
ppt课件
81
ppt课件
82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 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 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对于什么是后现 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 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 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5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自小 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 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 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 “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 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 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 贡献.
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 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ppt课件
1
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建筑 的特征 ;
加强自然科学文章的分析和 概括的能力。
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ppt课件
3
•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 日生于日本东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ppt课件
61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流派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 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 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 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 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
基础积累
1、重点字音
墁地(màn) 穹窿(lónɡ) 脊吻(wěn) 如翚斯飞(huī)
帷幕(wéi) 额枋(fānɡ) 琉璃(liú)
接榫(sǔn) 轮廓(kuò) 水榭(xiè)
基础积累
2、科学小论文
定义: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 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 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3、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
3、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
3、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意大利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3、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拓展延伸
1.有人说本文题目不好,过于笼统;有人说逻辑严密,具有专业性。你怎么看? 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一)本文题目起得好。标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 定语逻辑严密。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建 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视野宏 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 豪感。
2. “帷幕”的比喻意在突出什么?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 “帷幕”的比喻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 的作用。
② 说明“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超前性以及在 现代建筑中的深远影响。
3.简单来说,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1)“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 合起来称“斗拱”。
(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 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 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定语。缩小题目的 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11《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71张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38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比较 引用
(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的比较中,盛称“翘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23
举例子打比方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讲平面布局,一 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 组成,左右呈轴对称, 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 筑群有主有从,有“户
外的空间”。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24
三、
柱子支撑的亭子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26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27
列数字打比方 举例子作比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是一样的。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28
四、斗拱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30
摹状貌下定义 举例子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 木块”,它们组合起来 称“斗拱”。它不但可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课文概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我国著名的建筑 学家梁思成写的一篇介绍中国建筑特征 的文章。文中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 征及它们的风格和手法,提出了各民族 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梁思成(1901—1972),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
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 •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 清华 学校,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自然科学小论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此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既深入细致地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又全面总结了其独特风格和卓越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各民族建筑之间是否存在“可译性"。
对于已经具备初中阅读基础的高一年级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的学习并不会构成太大挑战。
相反,它将是一次愉快而充满启发的学习之旅,必将让学生们领略到中国建筑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透过文章的深度剖析,我们可以洞悉其内在逻辑,全面把握其核心要义,进而精确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2. 通过学习我国的古老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对中国建筑独特基本特征的深入挖掘与全面理解,以及对丰富多样风格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则在于精准把握并形象理解文中出现的专业建筑名词,以便更深入地领悟其背后的深邃文化和历史内涵。
课前准备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展露不凡的认知天赋,然而,在说明文阅读的领域里,他们仍需不断磨砺。
因此,课前,我们将引领他们深入钻研课文,鼓励他们积极搜寻相关资料,并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丰富知识,以便更好地领悟和内化课文内容。
这样的精心准备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知识的光芒在他们的心中闪耀。
教学过程《中国建筑的特征》千年文化,历史沉淀,中国建筑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它们是静默的史诗,是时间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寺庙、宫殿、民居、亭台,每一座建筑都彰显着中国建筑独特的韵味。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预习,初步了解中国建筑的九种特征及本文的说明方法。
2.通过情境模拟、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中国建筑的“美"与“文化”。
3.通过本文的学习,发现生活中自己周边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理解中国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难点:发现生活中自己周边建筑的“美"与“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学一起分享梁思成的这篇说明文《中国建筑的特征》。
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给大家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明确:建筑专业的学者。
①本文选自《建筑学报》(关注课文注释)②“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关注人称“我们”)虽然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但同学们依然很出色地完成了预习工作。
二、初读课文,预习呈现1.呈现预习那么“由结构到装饰"又是什么说明顺序呢?参考:从主到次。
2.探究“图示法”在“平面布置"的“说明方法”中,我们班金洋洋同学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现,她写的是“列图表",关注到了课文旁边的这幅图,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1)如果我把这两张图片隐去,你读过来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明确:没有图片,纯粹文字,更抽象,只能对文字进行想象,有了图片,更为具体,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板书:清晰(2)那我们很多文章里也有很多插图,也可以让我们对描写对象有清晰的认识,那梁思成的这幅插图与文学性文章中的插图有什么区别?明确:文学性文章中的插图侧重于形象性,说明文中的图示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是文本内容之一。
——板书:简明、补充(3)补充了哪些文章中文字所未能表达的内容?参考:疏密相间、对称之美、和谐之美、规整之美、主次分明、文化(宗法伦理观念)载体……明确:图示法:是对文字说明进行补充、辅助的一种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3—13)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重点一,本节解疑)
(14—19)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重点二,下届设疑)
(20)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
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自读思考探究
❖1、段前标上序号。 ❖2、筛选每段主要信息。 ❖3、探究各个“特征”的表现形式
• 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 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 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生前, 忽视她的存在。
• 甚至林徽因的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 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
美丽的神话
•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 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 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 安门城楼。
原 致
四、 斗 拱
中国建筑的特征
斗、拱
减少 装饰
五、举折、举架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木
创造 曲面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瓦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建筑的特征
朱红、彩绘 用色
霸王拳 八、部件的装饰作用
三福云
脊吻
瓦当
门环
中国建筑的特征
脊吻、门 高度装 窗......
“文法”指中国的建筑有一定的风格和手 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了法式 们代代沿用的惯例。
“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规 说明了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基本特征。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 译。同一个意思可以 用不同形式的意思来 表达。
各民族的建筑 主要性能是一 有相通性,但 来的形式大不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40页)
第四部分 (18-20段) 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
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这些特点。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 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①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 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 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 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 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②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 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生字词
jù
遽变
màn
墁地
qiónɡ lónɡ
穹隆
huī
如翚斯飞
chsēnǔgn
接榫
fānɡ
额枋
yì
翼
jǐ
脊吻
xiè
水榭
03.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 (3-13段)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 (14-17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
2.怎样理解文中 提出的“中国建 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 “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 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 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 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 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宗教、祭祀建筑特征
宗教建筑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各异。如佛教寺庙多采用中轴对 称布局,道教宫观则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也各具特色。
祭祀建筑
用于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如祠堂、神庙等。布局灵活多变,注重与环境的 协调。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装饰简约而庄重。
04
中国建筑地域性差异及影响因素
中国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了解中国建筑发展脉络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作品欣赏与点评
作品一
某学生以故宫为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作品结构清晰,分析深入。
作品二
另一学生选择江南水乡民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建筑特色与文化 内涵,作品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作品三
还有学生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元素相结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 建筑方案,作品创意新颖,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琉璃与陶瓷装饰
琉璃瓦、陶瓷贴面等是中国建筑特有的装饰材料,色彩鲜艳、质地细腻 ,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03
传统吉祥图案
中国建筑中常运用传统吉祥图案进行装饰,如龙、凤、蝙蝠、寿桃等,
寓意着吉祥如意、福寿双全等美好愿望。
03
不同类型建筑特征分析
宫殿、坛庙建筑特征
宫殿建筑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中轴对称 ,等级分明。屋顶多使用琉璃瓦 ,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彰显皇 家尊贵与权威。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建筑的 布局和形态,如山地建筑依山就势,水乡建筑临 水而建。
自然资源
地域内的自然资源分布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 筑风格的形成,如森林地区多使用木材,石材丰 富地区则采用石料。
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课件
件2023-11-04•引言•中国建筑概述•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目录•中国建筑的风格演变•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结语01引言主题与背景介绍背景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背景目的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主题中国建筑的特征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沿革、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装饰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
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准确地阐述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建筑的风格、功能和艺术价值。
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果02中国建筑概述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古代建筑01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艺,如斗拱、悬山、飞檐等。
近代建筑02近代建筑主要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建筑。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03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建筑。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开始走向现代化,吸收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华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为代表,注重庭院和空间的利用。
华北地区江南地区西南地区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苏州园林和杭州古街为代表,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西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云南丽江古城和四川藏族民居为代表,注重防御和民族特色。
030201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地域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民族文化03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利用木材的强度和可塑性进行构建。
建筑材料与结构木材为主要材料中国建筑独特的结构特点是使用斗拱和榫卯连接各个部分,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课件
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文化传承
01
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
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
社会进步
02
中国建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如城市化进程、交通
发展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便利设施。
民族认同
03
中国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
天人合一
庭院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将建筑与山水、植物等元素相 互渗透,实现“天人合一”的和
谐共生。
建筑材料
土木砖石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其中 以木结构最为常见,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
木材选择
木材多选用本地生长的树种,如杉木、松木等, 经过精心加工和防腐处理后使用。
砖石应用
砖石在建筑中多用于基础、墙体和装饰部位,具 有耐久性、防火性和装饰性的特点。
02 03
循环经济的实践
中国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建循环 经济体系,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例如,利用可再生能 源、建筑材料再利用等。
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现代建筑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气候因素,通过优化建 筑布局、采用适应性强的结构等手段,提高建筑物对气候 变化的适应能力。例如,利用自然通风、遮阳设施等降低 建筑物对能源的消耗。
课程安排
•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为8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 钟。
课程安排
内容安排 1.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1课时)
2.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革(2课时)
课程安排
3. 中国建筑的文化内 涵(2课时)
5. 中国传统建筑案例 分析(2课时)
4. 中国建筑在当代的 价值和意义(1课时 )
《中国建筑的特征》精品课件公开课优质课
部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学习目标
壹
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贰
分析文章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目录
壹 CONTENTS 贰 叁 肆
由世界各地建筑图片,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与正音 梳理文章思路
赏析比喻手法的运用
壹
新课导入
武
法
汉
国
黄
埃
鹤
菲
楼
尔
铁
塔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丽江古城
滕
美
王
国
阁
根据注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
cōnɡ 葱 岭 发jué 掘 辉huánɡ 煌 yīn 殷 代 对chèn 称 dònɡ 栋 梁 màn 墁 地
缅diàn 甸 概kuò 括 遗zhǐ 址 抱shà 厦 zhóu 轴 线 fánɡ 妨 碍 智huì 慧
根据注音,填写课文中的汉字。
jiāo 骄 傲 脊wěn 吻 浮diāo 雕 熟xī 悉 jū 拘 束 zūn 遵 循 xū 需 要
叁
理清结构
第二部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 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叁
理清结构
第一层: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 -2)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古 建 筑 木 构 架 示 意 图
叁
理清结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 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体
中 国
个别建筑构成 整 特
结构
体 群体建筑构成
征
回 顾
建 筑
主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的
结 局构 部方
基
举折、举架
法
本
屋顶的装饰作用
特 征
次 装饰 特征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外 观 装
材料的装饰作用
饰
课文小结
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显著特点, 通过多种说明方法,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 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 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摩诗兴大作,使抑情重 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
主要建筑作品 有:纽约联合国大 厦、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徽、人民英雄 纪念碑、扬州鉴真 和尚纪念堂等,并 参与北京市城市规 划与建设。
夫妻二人倾毕生精力 致力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三、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三)
介绍内容 结构方法
组成要素
特点/作用
立柱和横 负重、与 梁(梁架) 现代结构
原则上一 致
四、 斗 拱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介绍内容 (四) 斗拱
组成要素 斗、拱
特点/作用
减少剪力、 装饰
“文法”指中国的建筑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 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 们代代沿用的惯例。
“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规矩), 说明了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基本特征。
语言和文字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 译。同一个意思可以 用不同形式的意思来 表达。
建筑学
语言和文字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 译。同一个意思可以 用不同形式的意思来 表达。
各民族的建筑功用或 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 来的形式大不相同。
探讨写作目的
探究如何建筑新中国的建筑? 建议:要继承优良传统——思考怎样保持中国建
筑的基本特征。
当堂练习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 括,不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 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比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 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 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 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 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 可能性较小。
a总体特征:分三部分;对称布局 b结构特点:木质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 c装饰特点:屋顶;用色大胆;装饰;材料
思考回顾
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九大特征中的哪 几项?
(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四)斗拱,是“中国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六)屋顶,是中国建筑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 的特色。
• 甚至林徽因的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 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
美丽的神话
•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 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 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 安门城楼。
• 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 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 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 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 声誉鹊起.
• 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 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摩、金 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生前,没有人能够 忽视她的存在。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 2.留心观察,找出市内体现中国建筑九大特征的建筑,下节
课展示。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第二课时
作业检查
留心观察,找出市内体现中国建筑九大特征的建 筑,下节课展示。
和 谐 塔
骑 楼
市 政 府
刘永福故居
思考回顾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 开的?九个特征能不能颠倒顺序?
49
重庆人民大礼堂
红色 屋顶 彩绘 对称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50
学习小结: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了解中国建筑特征的内涵,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3、探究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顺序、角度。 4、展现了小组集体的智慧。
下节设疑 1、第三部分也重要吗?有什么特点? 2、首尾多余吗? 3、有难理解的句子吗?
五、举折、举架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五)
介绍内容
举折、举 架
组成要素 梁木
特点/作用
创造屋脊弯 曲面
•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介绍内容 组成要素
(六) 屋顶
瓦
特点/作用 装饰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介绍内容 组成要素 特点/作用 (七) 着色 朱红、彩绘 用色大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 借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探究重点
显著特色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析题
研
研
究
究
对
方
象
向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1—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 的影响。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45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47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对称 红色 屋顶
珠 海 金 域 廊 院 小 区 规 划 图
48
上 海 金 茂 大 厦
2019年5月21日星期二
塔 式 轴 对 称
霸王拳 八、部件的装饰作用
三福云
脊吻
瓦当
门环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八)
介绍内容 构件
组成要素
脊吻、门 窗......
特点/作用 高度装饰
木刻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彩漆
琉璃
浮雕
序号 (九)
中国建筑的特征
介绍内容 材料
组成要素 特点/作用
有色琉璃、 装饰 油漆、木雕、 石雕、砖雕
•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 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自由论坛
梁思成先生非常关注如何建造新中国建筑这个问 题。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规程改建和地铁修建, 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 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 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 门、阜成门和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而梁 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
(3—13)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重点一,本节解疑)
(14—19)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重点二,下届设疑)
(20)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自读思考探究
1、段前标上序号。
2、筛选每段主要信息。
3、探究各个“特征”的表现形式 4、小组合作,利用你的肢体,去模仿构造出
中国建筑的不同特征。
一 、个体建筑构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一)
介绍内容 组成要素 特点/作用
立体构成 台基、主 体、屋顶
——
二、群体建筑构成
鸟 瞰 故 宫
中国建筑的特征
序号 (二)
介绍内容 平面布局
组成要素 建筑群落
特点/作用
左右呈轴对称、 主要房屋朝南、 建筑群有主有 从、有“户外空 间”
爱人
1928年3月21日, 梁思成与 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 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 婚礼。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 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 18日回京。1929年8月,林徽因 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 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 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 雅号。
才女佳人
自由论坛
五十年后同样的问题还在重演!!
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 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 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筑大 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保
·完成《课时作业》 ·预习《咬文嚼字》
南昌滕王阁
武 汉 黄 鹤 楼
北京故宫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 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 省新会县人。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 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 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后主持创建中 国营造学社。
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