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研究的比较分析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视角、经济学视角、哲学视角和管理学视角评述了国内外创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分析和揭示了不同学
科领域对创新方法研究视角、侧重方向、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4 方面的差异和共识。 通过对研究动态、理论发展、主
要观点的比较分析和论述 ,提炼出下一步创新方法研究的 3 个主要发展趋势及研究线索 :(1)创新方法朝系统化 、
法 ”;1970 年 ,中 山 正 和 (Nakayama Masakazu) 在 综 具体的技术方法,是指在各个专业技术领域指导具
摄法的基础上,提出了 NM 法;日本提出的其他方 体实践的方法,只适用于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域。 如
法还有 CBS 法、CMS 法、 起承转合法、 武知考夫法 古希腊数学家帕波斯(Pappus of Alexandria)的 《数
潮。 其中,金国斌[7]、陈劲、王芳瑞[8]、徐峰[9]、张武城[10]、 理论、 方法与实践》[18]《创新技法与实践》[19]《创新方
徐斌[11]等对国外经验 借 鉴 、创 新 方 法 分 类 和 创 新 头 法集成应用概论》[20]等。
脑风暴等方面均有过较深入的研究。
经济学视角创新方法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技术
奎提出的了“扩、缩笔记目录分类法”(SON 方法)和 解决流程。 有 些 文 献[15]探 讨 了 约束理论 (Theory of
“可变多维形态属性列举法”;1994 年, 创造学家赵 Constrain,TOC)和 TRIZ 理论的共同点,提出了基于
幼 仪 创 设 “变 元 发 明 法 ”;甘 自 恒 教 授 于 1986 年 和 约束理论和 TRIZ 的系统化创新方法。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4.02.021
第 16 卷第 2 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年年4第月2 期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60·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年 4 月
如 1955 年,市川龟久弥提出了“等价变换法”;1965 匙”,促进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生,不断有学者从经
年,日本筑波大学川喜田二郎制定了 KJ 法,用来提 济学视角总结概括各领域的技术创新方法。 技术创
出假说和建立新学说;1969 年, 片山善治提出“ZK 新 方 法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一 类 是 特 殊 的 方 法 ,又 称 为
·61·
视角和创造学视角的创新方法涵义在研究对象和 习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能够促进科学理论的建构
实现目的上存在本质差异。
和科学成果的产生。 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
(三)基于哲学视角的科技创新方法研究
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抽象、分析综合等,
基于哲学视角的科技创新方法强调运用辩证 这些方法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
Vol.16 No.2 Apr.2014
创新方法研究的比较分析与发展趋势
—— —基于多学科视角
张爱琴 1, 侯光明 2
(1.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太原 030051; 2.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 在充分分析现有科技创新方法研究所取得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从创造
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者许立言首次将 20 多种创造 决 工 程 技 术 领 域 创 新 问 题 的 较 为 系 统 的 技 术 创 新
技法引进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成立了“中国创造 方法。 TRIZ 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促进了发现和发
学会”。 虽然中国创造学研究起步晚,然而发展速度 明,而且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进
(二)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技术创新方法研究
政策、技术规划、技术方案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何得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创新方法研究是随着熊彼 到实现和优化的方法系统。 主要内容是将创新方法
特创新理论的提出而得到发展的。 1912 年,奥地利 引入经济领域, 对科学技术的经济效果进行预测、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著 计算、分析、评价和论证,为决策提供依据[21]。 通过技
福奎提出了 “发明创造十二法”(和田 12 法);1988 将 QFD,TRIZ 和 Taguchi 法集成在一起, 给出了一
来自百度文库
年,辽宁学者赵惠田创设了“集思广益法”;1989 年, 个客户驱动的产品设计集成模型。 有些文献[14]把价
天津师范大学刘仲林教授创设了“臻美技法”;宋文 值工程和 TRIZ 集成以解决技术问题, 给出了问题
1999 年分别创设了“系统综合法”和“成功广告创造
中 国 学 者 自 20 世 纪 70 年 代 以 来 出 版 了 一 批
技法”,大大丰富了创新方法研究的内容。 随着创新 关于技术创新方法的理论研究专著,如《技术创新
工作的深入开展,掀起了创新方法研究的新一轮热 管理方法》[16]《技术创新方法概论》[17]《技术创新扩散
思维、科学思维为人们提供科技创新、认识世界的 义。 基于哲学角度研究创新方法,重在从认识论角
普遍的方法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还原 度研究科学发现规律,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逻辑重
论— ——整体论— ——系统方法论的变迁,这三大方法 构,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哲学指导意义。
等,这些方法强调采用各种媒介鼓励提出思想和创 学汇编》,总结的数学领域的创造方法,中国古代扁
意,提高群体创新的效率,并迅速在工业企业得到 鹊创立的医学领域的“望闻问切”法,现代中国科学
广泛应用。
家袁隆平提出的水稻育种的三系配套方法等都属
中 国 对 创 新 方 法 的 研 究 始 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于此类方法;另一类方法是各个技术领域通用的方
日本也曾经出现过创造学的研究热潮。 日本创 造 学 的 先 驱— ——市 川 龟 久 弥 于 1944 年 和 1977 年 分别出版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论》和《创造工学》 两本著作,建立了系统的有特色的创造工程理论体 系。 日本学者也总结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创新方法,
收稿日期: 2013-02-27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011IM010300);山西省 2012 平台建设项目(2012091010) 作者简介: 张爱琴(1975—),女,讲师,管理学博士,E-mail:zhangaiqin1975@163.com
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 为了解 创新方法主要关注科学发明和思考过程中创造性
开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奥秘”,掌握发明创新的“钥 构思产生及技术上如何实现的问题。 因此,经济学 60
2014 年 第 2 期
张 爱 琴 等 : 创 新 方 法 研 究 的 比 较 分 析 与 发 展 趋 势 — —— 基 于 多 学 科 视 角
末创造学科在中国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并 法,有技术发明方法、技术评估方法、技术开发方法
传播创造学知识,报刊开始介绍一系列介绍创造学 等。 前苏联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
和创造技法的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 1979 提 出 的 TRIZ 方 法 是 从 技 术 发 展 规 律 角 度 出 发 ,解
较快。 许国泰 1983 年创设了“信息交合法”,又称为 步和发展。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TRIZ 理论传到
“信息反应场法”;1983 年,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蔡文 西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围绕 TRIZ 理
首创了“可拓学”创新方法;1985 年,学者许立言、张 论,学者们也在研究多种创新方法的集成,如文献[13]
BBDO 广 告 公 司 经 理 奥 斯 本 (Alex Faickney Osborn)在 《思 考 的 艺 术 》 一 书 中 首 次 提 出 了 “ 智 力 激 励 法 ” (Brainstorming), 该 方 法 最 早 关 注 创 新 方 法 训 练,重视创新方法对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成为现 代创新方法研究开始的标志。 1944 年, 戈登(W.J. Gordon) 在智力激励法的基础上发展了 “综摄法”。 1957 年, 美国海军特殊局创设了 “计划评审技法”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 美 国 陆 军 开 发 了 5W1H 法 , 惠 廷 制 定 了 焦 点 法 。 1964 年美国兰德公司(RAND)开发出“德尔菲法”。 1990 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支持下,麻省 理工学院教授 Suh 领导下的研究小组提出了“公理 化设计法”(Axiomatic Design,AD)。 近年来,人们还 对智力激励法的某些方面和相关技术进行了改善, 将其应用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从而更适于在工业生 产 环 境 下 提 高 生 产 力 [6], 如 邓 明 和 朱 兰 提 出 了 计 划 、 执 行 、 检 验 和 行 动 的 “ 质 量 环 ”, 以 帮 助 决 策 者 提 高 产品数量和质量。 这些创新方法的设计者试图归纳 解决问题的程序帮助创新者加快创新过程,鼓励人 们不加约束地产生想法, 在实践中收到了一定成 效。
创新方法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 而达到创新预期目的而采取的可以指导企业创新 实践的一系列途径、步骤和手段,是用于解决创新 问题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创新方法作为科技创新 “加速器”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 现代科技的重大 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方法,“谁掌握了创 新方法谁就会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谁就能驾驭科 技 创 新 的 原 动 力 和 把 握 科 技 发 展 的 优 先 主 导 权 ”[1]。 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 认识到研究和掌握创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4]。 “创新 方法是科技创新的手段,也是科技创新的内容。 先 进的创新方法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武 器。 今天,当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有限实力迈 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时,对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掌 握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先导性意义”[5]。 因此,十分 有必要对创新方法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和趋势研究, 为未来创新方法跨学科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创新方法研究的比较分析
(一)基于创造学视角的创新方法研究 创新方法作为创造学的研究对象率先在美国 展 开 。 1906 年 , 美 国 专 利 审 查 员 普 林 德 尔 (E.J. Polindel)发表了题为《发明的艺术》的论文,首先 建 议对工程师进行创新能力训练,并以实例阐述了一 些逐步改进、完善发明的技巧和方法。 1938 年,美国
“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创新不仅是 解,更突出应用性和价值的可实现性。 创新方法的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强调把已发明的科学技 应用效果是以由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的产品能否获
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得商业利润、能否增加社会净财富以及能否产生新
经济学视角出发对创新概念定义的最大特色 价值等经济性指标作为衡量标准;而创造学角度的
理 论 化 方 向 发 展 ;(2)群 体 创 新 方 法 日 益 受 到 重 视 ;(3)研 究 手 段 越 来 越 倾 向 于 使 用 多 学 科 交 叉 、会 聚 的 方 法 。
关键词: 创新方法; 比较分析; 发展趋势; 多学科视角;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370(2014)02-0059-05
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从经济学涵义定义了 术创新方法的应用, 对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技术分
“创新”的概念。 他认为:“创新是指新技术、新发明 析、经济比较和效益评价,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
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一种 结合。 在创新方法的应用特点上,经济学角度的创
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12]。 在熊彼特看来, 新 方 法 是 对 创 造 学 意 义 上 的 创 新 方 法 的 应 用 性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