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合集下载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菌丝状,有的形成孢子团,还有的形成菌盖和菌柄。

为了更好地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真菌的菌丝观察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菌丝观察。

首先,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经过几天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菌丝的形成。

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还发现菌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物质,这是真菌分泌的黏液,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实验二:真菌的孢子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孢子形态,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黑曲霉进行实验。

我们将黑曲霉菌丝划过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黑色孢子形成。

这些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孢子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形成新的菌丝。

实验三:真菌的菌盖和菌柄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菌盖和菌柄结构,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蘑菇进行实验。

我们将蘑菇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我们观察到了蘑菇的形成。

蘑菇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柄内部有空心结构,这有助于蘑菇的支撑和养分输送。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真菌的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真菌的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真菌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这些形态特征不仅有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为我们研究真菌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1)

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1)

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1)真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特征。

一般可将其分为维持生存的营养体和传宗接代的繁殖体两类。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统称为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的菌丝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多种特殊的变态结构,如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套和菌网等。

菌丝体有时可以纠结在一起形成菌组织。

菌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各种菌组织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无论是有性的还是无性的,统称为子实体。

真菌的孢子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真菌孢子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和分类学上重要的依据,其营养体及其变态和菌组织体则是真菌分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的还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和分类依据。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并初步掌握徒手切片、制片和绘制病原菌草图技术。

二、仪器与用品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灭菌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浮载剂(蒸馏水和乳酚油)、挑针、镊子、双面刀片、通草、擦镜纸、无菌水等。

三、实验材料(一) 真菌营养体实验材料(1)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

(2)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3)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4)大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5)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6)油莱菌核病菌(Sclerotium sclerotiorum)o(7)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8)麦角病菌(Claviceps purpurea)。

(9)苹果或甘薯紫纹羽病菌(Helicobasidium purpureum)(10)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oryzae)o(二)真菌繁殖体实验材料(1)水霉菌(Saprolegnia sp.)。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真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

实验材料:
1. 不同种类的真菌菌丝块
2. 培养基:蔗糖蓝/蔗糖红琼脂、玉米粉葡萄糖琼脂等
3. 培养皿
4. 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5. 称量器具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种类的真菌菌丝块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均匀的菌丝块。

2. 准备培养基并倒入培养皿中。

3. 将真菌菌丝块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以确保菌丝可以顺利生长。

4.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真菌,观察其生长过程。

5. 在不同时间点对真菌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观察:菌丝的长度、直径、颜色、成群分布等形态特征。

6. 在观察过程中使用显微镜对菌丝进行放大观察,并拍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
1. 不同真菌种类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能略有差异。

2. 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结果可以发现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的变化。

3. 菌丝的长度、直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可以用于区分
不同真菌种类。

4. 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的影响。

实验结论:
通过对真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鉴别不同种类的真菌。

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其分类、鉴别和识别的依据之一。

真菌的形态观察对于研究真菌的生长习性、生活史、菌株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防治真菌感染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9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观察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1. 实验前准备1.1 真菌培养基的制备1.2 器皿消毒2. 真菌培养2.1 摘取真菌样品2.2 消毒培养器皿2.3 培养3. 观察真菌形态3.1 用显微镜观察3.2 记录观察结果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1 制备天然培养基,将其灭菌后冷却备用。

1.2 器皿通过高压蒸汽法灭菌。

2. 真菌培养2.1 从已知真菌培养物中取一株单一的真菌菌落,移植到培养皿中。

2.2 将培养皿通过高压蒸汽法灭菌。

2.3 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不同的真菌物种。

3. 观察真菌形态3.1 把真菌转移到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2 观察及记录真菌的微观结构、菌丝、孢子的形态特征等。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真菌种类 | 菌丝形态 | 孢子形态 | 备注---|---|---|---| Aspergillus flavus | 光滑,细长,无色 | 橙色,单胞,椭圆形 | -|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 细长,有色,非分枝型 | 枝状,无色,球形 | -| Fusarium solani | 粗糙,非分枝型,无色 | 棕色,有芒突,弯曲| 孢子芒上有环鞘实验结果:1. 经过观察,我们成功分离并培养了多种真菌菌株,并观察了它们的形态特征。

2.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每个真菌物种的菌丝和孢子具有不同的形态,有的菌丝细长光滑,有的则较为粗糙;有的孢子椭圆形,有的则弯曲。

3. 经过实验,我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培养技能及观察方法,收获了对真菌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实验总结:真菌形态观察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实验,也是对真菌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初学者的基本培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制备培养基并培养真菌。

同时,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加深了我们对真菌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技能。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三型的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三型的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 50%酒精、蒸馏水等。
精选2021版课件
7
四、实验步骤:霉菌水浸片的制作和观察:
1、黑曲霉、青霉的水浸片的制作
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滴加50%的乙醇一滴
→用解剖针挑取少量有孢子的霉菌菌丝(注意
曲霉和青霉需要适当挑取一点培养基)浸入 乙醇洗涤
→于另一干净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再将洗
涤后的菌丝置于蒸馏水中,用解剖针将菌丝 尽量分散,
3.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1条开始操作。 4.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
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
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 镜体全部复原。
注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二甲苯擦拭镜头
用油镜观察细菌精三选20型21版课永件 久装片。
19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精选2021版课件
9
黑曲霉
❖ 观察黑曲霉菌丝分隔情况
和分生孢子着生情况(着
重辨认分生孢子梗、足细
胞和分生孢子)
精选2021版课件
10
青霉的帚状枝与分生孢子
副枝
梗基 小梗
❖ 观察青霉 分生孢子 着生情况 (着重辨 认分生孢 子梗和分 生孢子)
精选2021版课件
11
葡枝根霉
囊囊轴轴
孢子囊
囊托 孢子囊梗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实验(二) 油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 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油镜的 使用技术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 初步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精选2021版课件
15
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目镜 、物镜 、 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 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生成物象。

实验二_病原菌形态观察

实验二_病原菌形态观察
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 •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和子囊果的
形态差异是子囊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1、半子囊菌纲 :子囊裸生,无子囊果。 2、不整囊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
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 3、核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有规律
地排列在闭囊壳内)或子囊壳 4、腔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座 5、盘菌纲:子囊果是子囊盘
(一)半子囊菌纲
低等子囊菌,子囊裸生,无子囊果。子囊壁 薄,无孔口,靠壁的肿胀或消解来释放子囊 孢子。 与植物病害相关只有一个目:外囊菌目 外囊菌目只有一个属:外囊菌属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及

子囊孢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缩叶病 (T.deformans)
(二)不整囊菌纲
(6)盘梗霉属(Bremia lactucae)孢囊梗 二叉状锐角,末端膨大呈盘状。
(7)白锈菌属 (Albugo)孢子囊 梗平行排列在寄主 表皮下,短棍棒形; 孢子囊串生。
四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基本形态
• 是真菌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称子囊菌 • 营养体一般都是分支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 无性繁殖一般都是在由菌丝分化的分生孢
• 引起大、小麦等 赤霉病。
(四)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
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双层壁。
痂囊腔菌属(Elsinoe)
• 圆形子囊单生于
子座内的子囊腔 中;子囊孢子大 多长圆筒形,有3 个横隔。 • 引起葡萄黑痘病 等。
(五) 盘菌纲 (Discomycetes)
• 子囊果盘状或杯状,故称子囊盘。 • 子囊和侧丝形成一层子实层长在盘上。
• 子囊果是闭囊壳 • 子囊无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成

【精品】真菌形态观察

【精品】真菌形态观察

【精品】真菌形态观察真菌是一类生物,包括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如酵母菌,霉菌和蘑菇。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机体,它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如土壤、水和其他植物和动物的身体内部。

本文将介绍真菌形态观察方面的内容。

一、必要的实验工具1. 显微镜及其附件,如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切片刀、灯泡等;2. 真菌培养皿或平皿;3. 滴定管或移液管;4. 无菌棉签或吸管;5. 荧光染料。

二、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操作1. 制备真菌样品将要观察的真菌取下一小块放到无菌环境中,注入适当的液体培养基,蒸汽灭菌,然后在温暖及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等待真菌生长到适当的大小。

2. 制备载玻片将玻片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用95%的乙醇消毒,并用无菌纸把它擦干净。

然后用镊子将呈球状的真菌取下一小块,放到载玻片上。

加入少许荧光染料到载玻片,用无菌玻璃棒轻轻地混合真菌和荧光染料,使其均匀涂在载玻片上。

4. 镜下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真菌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包括真菌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5. 拍照或录像如果需要保存和分享真菌形态的观察结果,可以用相机或录像设备把镜头对准显微镜中的画面,拍下或录下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严格做好无菌操作,保证观察结果准确性。

2. 正确使用显微镜,调整好光源、焦距和目镜放大倍数,以得到清晰的观察结果。

3. 注意观察载玻片上的真菌数量,过少可能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过多也会影响观察效果。

4. 使用荧光染料时,需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并避开对真菌细胞的影响,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总之,观察真菌的形态和结构是研究真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为研究真菌的生长、繁殖机制提供有力的证据。

学生在实验中应按照正规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以下设想提供一些替代方案。

利用app或者软件进行虚拟操作,提高学生观察技巧。

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录像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油镜的使用及细菌、真菌基本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油镜的使用及细菌、真菌基本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及细菌、真菌基本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简单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保护要点。

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构造。

通过细菌标本片观察,进一步熟悉使用光学显微镜。

3、掌握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认识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实验原理]一、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难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个体形态及内部结构。

因此,显微镜是微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是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揭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微生物研究的需要,显微镜从使用可见光源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发展到使用紫外线光源的荧光显微镜,进一步发展到用电子流代替照明光源的电子显微镜,使放大率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根据不同的用途还有暗视野、相差显微镜等。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

机械系统包括有:镜座、载物台、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调节器;光学部分包括有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

有些较好的显微镜自身带有照明装置。

在检查细菌标本,多用油镜进行。

油镜是一种放大倍数较高(95~l00倍)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和特别的标记,以便于认识。

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常用“Oil”(Oil 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作记号。

油镜上也常漆有黑环或红环,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个标志。

二、油镜的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量亦较少,其视野较高倍镜暗。

当油镜头与载玻片之间为空气所隔时,因为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而不能进入镜头之内,使视野更暗;若在镜头与载玻片之间放上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近的油类,如柏木油等,则光线不会因折射而损失太大,可使视野充分照明,能清楚地进行观察和检查。

三、油镜的使用方法:进行油镜检查时,应先对好光线,但不可直对阳光,采取最强亮度(升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等)。

酵母菌染色

酵母菌染色
1.真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溶液1份(共用) 示教片4张/班、玻片3张/人
2.口腔微生物观察
玻片2张/人
3.牙菌斑生物膜检测
显色指示片:1张/人,一次性纸杯1个/人,纯净水全班共用
实验四
一. 真菌形态观察 二. 口腔微生物观察 三. 牙菌斑生物膜检测
一、真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
观察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形态
多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
(二)材料
1.菌种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曲霉示教片(4张/班) 霉菌平板
2.染液 石碳酸复红( 革兰染液之复染液)
3.其他 盖玻片、透明胶带、载玻片、酒精灯等
(三)染色方法-酵母菌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
1.标记:取一洁净载玻片,在玻片透明区正中央画一 直径约1cm的涂片区,反扣玻片,用另一面涂片。
二、口腔微生物观察 (一)目的
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种类
口腔为人体四大“菌库”之一。 口腔为机体正常微生物定植的 最佳生态区。 温度:36.5~37 ℃ 湿度:适宜 pH:5.4 ~ 7.0 营养:丰富的营养源。
口腔微生物群
口腔微生物是人类最早发现 的微生物。 细菌学之父 Antony van Leeuwenhoek ( 1632-1723 )在 1679 年用 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牙垢上的 各种球形、 杆状和螺旋形的 “小动物”,这就是我们现在 认识的球菌、 杆菌和螺旋体。
2.涂片:将棉签放入酵母菌稀释液中浸湿后在杯壁 上挤去多余的液体后,直接用棉签在涂片区 涂片。
3.干燥:方法同革兰染色。 4.直接镜检: 用高倍镜观察镜下形态。 5.染色:加1-2滴石碳酸复红染液覆盖标本,染色30s
冲洗,用吸水本吸干玻片上残余的水渍。 6.观察:于显微镜高倍镜及油镜下观察真菌形态。

实验二、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及霉菌的形态观察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插片法1. 原理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

放线菌种类很多,多数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

根据菌丝的着生部位、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繁殖菌丝)三种。

孢子丝在适宜条件下吸收水分,孢子肿胀,萌发出芽,进一步向基质的四周表面和内部伸展,形成基内菌丝,又称初级菌丝(primary mycelium)或者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是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又称二级菌丝(secondary mycelium);孢子丝是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顶端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叫孢子丝,又称繁殖菌丝。

2. 方法步骤:培养基的配制(高氏一号)、灭菌——到平板——接种——插片(45度)——培养(28度3—5天)——观察注意事项:1、培养基的配制、灭菌;2、到平板、预培养;3、接种:无菌操作;4、插片:无菌操作、45度;5、培养:倒置培养二、玻璃纸法培养基的配制(高氏一号)、灭菌——到平板——平铺玻璃纸(注意气泡的去处)——接种————培养(28度3—5天)——取玻璃纸于载玻片上观察。

三、印片法培养基的配制(高氏一号)、灭菌——到平板——接种————培养(28度3—5天)——挑菌苔于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轻压——固定——染色——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观察成型玻片,主要观察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特化组织。

为什么要倒置培养?1、倒置培养,在用强制通风的培养箱里,倒置平板可以减少培养基表面的空气流动,是培养基水分蒸发减慢,减慢培养基出现干裂的时间。

水分不易流失,培养基不会断裂;2、倒置培养,培养基中的水份蒸发遇皿盖冷凝后滴回培养基表面,影响菌落的分布。

产生的水蒸气不会停留在平皿盖上,影响观察;3、倒置培养,可以防止拿起来的时候直接把盖子拿起来,从而暴露了培养基表面使其遭受污染。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的形态观察实验⼆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的形态观察⼀、实验⽬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形态特征,为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打下基础、⼆、实验器具及试剂1.器具显微镜、擦镜纸2.材料芸苔根肿菌、⽟蜀⿉节壶菌、⽠果腐霉、古巴假霜霉、苋⽩锈菌、⼤⽑霉、长喙壳菌、⽟蜀⿉⾚霉菌、⽲柄锈菌、亚⿇锈菌、梨胶锈菌、蔷薇多胞菌、⼩麦条⿊粉菌、⽟蜀⿉⿊粉病菌、⽟⽶⼤斑凸脐蠕孢、意⼤利青霉、尖孢镰⼑菌、芸苔链格孢、胶孢碳疽菌的永久玻⽚。

三、实验内容1、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镜检芸苔根肿菌玻⽚,注意在寄主细胞内能否见到成堆的休眠孢⼦?受病细胞的⼤⼩与正常细胞有⽆区别?2、节壶菌属(Physoderma)镜检⽟蜀⿉节壶菌玻⽚,注意休眠孢⼦胞壁厚薄、颜⾊,是否有盖。

3、腐霉属(Pythium)镜检⽠果腐霉玻⽚。

观察菌丝有没有隔膜,游动孢⼦囊形状,与菌丝差别是否明显,能否看到孢⼦囊萌发的情景,泄管和泡囊的形态如何?4、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镜检古巴假霜霉玻⽚,观察孢囊梗和孢⼦囊,注意孢囊梗的分枝特点。

5、⽩锈菌属(Albugo)镜检苋⽩锈菌玻⽚,注意孢⼦囊梗着⽣的位置,形态和排列特点,孢⼦囊的形态,注意观察藏卵器内卵孢⼦的数⽬,藏卵器壁与卵孢⼦壁是否愈合。

6、⽑霉属(Mucor)⽆匍匐丝与假根,孢囊梗单⽣,直⽴,其它形态同根霉。

镜检⼤⽑霉的玻⽚,观察孢囊梗,孢⼦囊和孢囊孢⼦,注意和根霉的区别。

7、长喙壳属(Ceratocystis)镜检长喙壳菌玻⽚,观察⼦囊壳是否呈烧瓶状,啄的长度约为⼦囊壳直径的⼏倍,孔⼝上是否有⼝须,能否看见⼦囊孢⼦,形态如何,为什么看不见⼦囊?8、⾚霉属(Gibberella)镜检⽟蜀⿉⾚霉菌玻⽚,观察⼦囊壳的形状,颜⾊及着⽣状况,能否见到⼦囊和⼦囊孢⼦,形态如何?9、栅锈菌属(Melampsora)冬孢⼦⽆柄,单细胞,侧⾯密结成整齐的单层,多⽣在表⽪下。

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
(上图)毛霉的形态 实验材料: 酿酒酵母斜面,酿酒酵母悬液,青色链霉菌斜面,弗氏链霉菌斜面,青霉斜面(5d),黑曲霉斜面(5d), 黑根霉斜面(5d),毛霉斜面(5d) 实验用品: 0.05%和 0.1%吕氏美兰染液,镜台微尺,目镜微尺,血细胞计数板,1ml 移液器及枪头,培养皿,载玻片及 盖玻片,U 形玻璃管,滤纸,镊子,解剖刀,20%甘油,高氏Ⅰ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g/L,KNO3 1g/L, NaCl 0.5g/L,K2HPO4 0.5g/L,MgSO4 0.5g/L,FeSO4 0.01g/L,琼脂 20g/L),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 200g/L, 葡萄糖 20g/L,琼脂 15-20g/L) 实验步骤: 1. 酵母菌的观察。
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0.1%吕氏碱性美兰染液,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酿酒酵母斜面培养物挑去少量 菌体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⑵.在液滴上轻轻加盖一张盖玻片。 ⑶.将载玻片放置 3min 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出芽生殖和假菌丝,根据酵母菌的颜色区分 细胞死活。 ⑷.染色 30min 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变化。 ⑸.用 0.05%吕氏美兰染液做对照重复上述实验。 2. 酵母菌大小测定。 ⑴.将镜台微尺和目微尺分别正确装到显微镜的镜台和目镜上。 ⑵.在低倍镜下转动目镜将两个微尺的刻度调整平行,移动镜台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刻度线重合, 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微尺和目微尺所占的格数。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高倍镜和油镜下重合 线之间两尺分别所占的格数。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酵母菌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计数,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2012/4/26 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学习显微镜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使用,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

真菌的形态观察

真菌的形态观察

根霉图片(3)
根霉图片(3)
根霉图片(4)
四、 作 业 题
1、从真菌的培养方式看,真菌的营养方式
属于哪种类型?
2、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如何? 3、三种真菌绘图。
青霉
青霉图片(1)
青霉图片(2)
青霉图片(3)
青霉图片(4)
青霉图片(5)
青霉图片(6)
2、根霉菌的观察 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取馒头或面包上的白色 绒毛状的菌丝体,置载片中央的 2%KOH 液 中,用镊子拨散,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 。
根霉图片(1)
根霉图片(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生孢子 孢子囊 孢子囊梗 匍匐枝 假根
青霉的典型构造青霉图片1青霉图片2青霉图片3青霉图片4青霉图片5青霉图片6根霉菌的观察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取馒头或面包上的白色绒毛状的菌丝体置载片中央的2koh液中用镊子拨散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
真菌的形态 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酵母菌、青霉菌及根霉菌的培养方法 2、了解三种常见真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下的酵母细胞形态
霉菌
1、青霉菌的观察
取培养皿用肉眼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正反 面颜色、质地、饰纹边缘、颗粒物(闭囊壳、 菌核等)。
青霉
黑曲霉
取新培养的青霉菌,置解剖镜下,观 察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用解 剖针或镊子挑取青霉菌放在滴加清水的载 玻片中,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青霉的典型构造
酵母菌是单细胞构造,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 圆柱形,但有时某些酵母菌可形成假菌丝。酵 母菌无性繁殖以出芽方式生殖。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相似,比细菌大而厚,不透明, 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用针挑起。 多呈乳白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1 目的:认识真菌营养体及变态,认识真菌无性和有性孢子类型。

掌握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掌握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和绘图技术。

2原理: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
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即子实体。

营养体主要为菌丝体,主要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索菌等。

繁殖体主要包括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通常制作临时玻片来观察病原物在植物上着生的情况以及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材料用具
番茄晚疫病菌装片,辣椒疫霉病菌装片,黑根霉装片,酵母菌悬浮液等培养真菌,植物病害组织。

挑针,刀片,木块,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4内容与方法(自己写,包括主要内容即可)4.1 临时玻片
4.1 .1浮载剂制作临时玻片都要使用浮载剂,浮载剂的作用是防止材料干燥和集中光线,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

浮载剂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和乳酚油,其次是甘油、甘油明胶,希尔浮载剂等。

(1 水:水浮载剂一般使用蒸馏水,应用最为方便。

对细菌、真菌孢子等无不利影响。

观察细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都必须用水作浮载剂。

测量真菌菌丝直径和真菌孢子大小时也以水作浮载剂为
好。

但是用水作浮载剂制片时较易形成气泡,制成的玻片也易干燥而不能保存。

(2乳酚油:乳酚油长期以来一直是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习惯使用的浮载剂。

乳酚油的组成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乳酸20ml,甘油
40ml、水20ml。

各成分混合后成为油状粘稠液体,具杀死和固定病原物的作
用,可使干瘪的真菌孢子膨胀复原,还可使病组织变得略为透明。

如在乳酚油中加入0.05--0.1%的染料制成棉蓝乳酚油,藏红乳酚油等,还能使菌丝或孢子略微着色,更便于观察。

用乳粉油制作的玻片可长期保持湿润不会干燥,它的缺点中,很难精确测量病原物的大小。

另外,乳酚油能与许多封固剂起作用,盖玻片也易滑动,不易封固
4.1.2 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

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

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 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此法可以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物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以及病毒病的内含体等。

试以小麦白粉病叶,烟草花叶病病叶,蚕豆花叶病叶,受禾谷多粘茵为害的小麦病根等为材料,用撕取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物的形态。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粘贴法用于菌丝或子实体着生于病组织或基物衷面的材料制片,特别适用于观察分生袍子在分生抱子梗上的着生情况。

(4 挑取法,采用挑取法可以直接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
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团制成玻片。

也可以先将埋生或半埋生的真菌子实体(如子座、分生孢子器,于囊壳等连同部分病组织一同排
器,
列在载玻片上,再用挑针将病菌子实体剥离出来制片。

还可以用刀片刮取或用小镊子镊取病部子实体来制片。

(5组织透明法:用水合氯醛或乳酚油或氢氧化钾液将病组织整体透明后再制成玻片。

用于观察寄主组织内的细菌、真菌菌丝。

吸器, 子实体等,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取病组织小块浸在乳酚油内煮30分钟,材料透明后取出制片。

如病原物结构无色时还可加棉蓝,苯胺蓝或酸性品红等染料染色。

少量病组织材料可以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

如此处理数次,待组织透明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是日常制作临时玻片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制成的玻片可保持寄主组织和病原物原有的色泽,还可以观察病组织和病原物的解剖结构。

切得好的徒手切片并不比石蜡切片差,而且非常方便。

用树脂,指甲油或油漆封固后还可以作为半永久玻片保存。

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制作徒手切片,先在病健交界处切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 —般的叶片或茎秆皮层组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或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切下的薄片立即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另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病材料较粗大坚硬的,可用手指捏紧后用锋利的剃刀或单面刀片切。

材料较小而柔软的,可夹在新鲜的胡萝卜或马铃薯块中间,连同夹持物一起切成薄片, 以下的制作步骤同叶片病组织制片。

病组织材料很干燥的, 为防止切片时发生破碎,可先沾少量水湿润软化后再切。

徒手切片获得的是病组织及病原物的剖面薄片, 因而能够观察着生于寄主表面的病原物形态,也能够观察寄主组织内部的
病原物。

如寄主薄壁细胞内的细菌、埋生于寄主组织内的真菌子实体结构等等。

此外,徒手切片还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寄主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

如分期或分段取病组织材料做徒手切片,能够观察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情况,以及寄主组织本身的病理反应和变化等。

4.2鞭毛菌
疫霉属(Phytophthora:观察番茄晚疫病装片和辣椒疫霉病装片。

观察无隔菌丝,孢子囊是什么形状?孢囊梗和菌丝的形态有何不同?晚疫菌的孢子囊梗与菌丝的形态有明显区别。


4 J用- ?
rVV 扌■
八“■* V F *
-— -- , . 1
致病疫霉镜下图
、抱子
I
r ■
11
马铃薯晚疫病
真»的・《
KSrtBJt 札有»■«
4.3接合菌
观察黑根霉装片,观察菌丝,匍匐枝、假根、孢子囊、孢囊孢子、孢囊梗等。

1绘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2绘番茄晚疫病菌孢囊梗、孢子囊、卵孢子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黑根霉孢子囊、孢囊梗、孢囊孢子、假根、匍匐枝、接合孢子形态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鞭毛菌与接合菌有什么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