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1)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1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彭丽一、教学目的《中国音乐通史》是音乐专业本科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中国自远古至今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中国各时期音乐发展的一般历史知识与突出成就,进而吸取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力求全方位、多手段诠释音乐历史,为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840~1949,以1900~1949为主。

教材:《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汪毓和编著三、教学时间:一学期,每周二学时。

四、考试:听、写等形式的综合。

五、课堂要求:多参与,主动思考。

概述一、历史分期:(一)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的分界点:(二)近现代与当代的分期:二、本世纪上半叶历史发展的特点三、本时期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第一章“五四”前的音乐发展情况第一节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传统音乐一般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一般认为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族民间音乐。

这里主要涉及:戏曲、说唱、民歌、歌舞、器乐及依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发展情况非常复杂,在文化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近代史重点研究新音乐,即现在的专业音乐,传统音乐方面是缺陷。

一、戏曲音乐(主要介绍京剧、评剧)1、旧剧改革参考音研所59年编“参考资料”第二编1919~27第一辑。

共有言论18篇,重要的11篇。

开始在1917~18的“新青年”有9篇,点到京剧的糟粕,引起争论。

三方面意见:(1)胡适、钱玄同等人的观点(2)张厚载的观点(3)中间态度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3、评剧的历史二、说唱音乐一般分五类: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1、犁铧大鼓(山东)北口:老北口──赫老凤;小北口──新调、郭大妮、黄大妮南口:前期──黑白妞王小玉姊妹;后期──四大玉。

2、京韵大鼓刘宝全、白云鹏等人为代表,进行了较大的革新和创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二)民国初期
——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
历史线索。
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 学校必修课。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主张,对新音 乐和艺术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乐歌书刊大量印行。新音乐活动蓬勃开 展。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
(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
历史线索。 1919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 赵元任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刘天华的二胡音乐。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欧洲乐器音乐创作。 20年代工农兵歌曲创作。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立。 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
育。学校音乐教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 内容,它影响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
声乐歌曲
一、群众歌曲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只是琵琶,后来,又被移植为古筝曲。但现在能 听到的,大都是民乐合奏的,乐器如下: 琵琶,古筝,中阮,萧,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鱼,碰铃,笙... (根据版本不同,使用乐器会有所变化) 关于民族乐团: 弦乐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
时。《律吕正义续编》的印行。 2、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
动。 3、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 4、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 式等方面与传统歌曲的不同。
歌词文、白语言形式兼采,旋律写作主 要是“旧曲填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 乐作为乐歌旋律,也有少量自创曲调者。 乐歌内容主要反应的国人救亡图存及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乐歌的对象主要 是学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PPT课件
源自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
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 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 的主要部类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
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
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 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 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 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 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 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
转折。 这一转折的原因?
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 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 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 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 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 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 ,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 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分期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2. 掌握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及其特点。

3. 认识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2. 近现代音乐史的分期:早期、中期、晚期。

3. 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

4. 近现代音乐史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粱祝》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分期、重要人物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现代音乐史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近现代音乐史背景、分期、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2. 掌握近现代音乐创作的主要风格与特点。

3. 认识近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作曲技法、音乐形式、音乐语言。

2. 近现代音乐实践:音乐会、音乐教育、音乐出版。

3. 近现代音乐重要人物:聂耳、洗星海、陈田鹤等。

4. 近现代音乐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钢琴协奏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与实践、重要人物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现代音乐代表作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近现代音乐创作探索与实践、重要人物和作品的了解。

第三章: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2. 掌握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3. 认识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音乐节、音乐比赛、音乐研讨会等。

2. 近现代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等。

3. 近现代音乐生活的社会影响: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经济、音乐与文化交流。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直接推动着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1.富国强兵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权.2.定义: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目的推广新学,传播新知、教育国民、改革社会《中国音乐改良说》4.内容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新生等。

代表性的作品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词辛汉编曲的《中国男儿》3).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如秋瑾的《勉女权》等)4).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沈心工、李叔同词曲的《春游》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文明婚》5.艺术形式:倚曲填词(一曲多词、一词多曲)6.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沈心工(白话词)出版的歌集有:《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1936年,将自己毕生所编写的学堂乐歌进行了精选、修订,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辑《心工唱歌集》编创作品:《体操-兵操》、《竹马》《春游》创作作品: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黄河》创作特点历史意义:作品体现出年轻人的性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言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以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程度也逐渐提高。

比当时其他出版的唱歌集大大提高了作为学校唱歌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曾志忞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组织指挥的乐队。

音乐活动: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包括“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1.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1.2 近现代音乐史的特点1.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2.1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2.2 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2.3 代表性音乐形式举例第三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3.1 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2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3 音乐团体与音乐节的兴起第四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1 近现代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4.2 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3 代表性音乐家的作品分析第五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1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5.2 代表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3 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六章: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6.1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6.2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与社会文化的关联6.3 社会文化变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7.1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7.2 各地域音乐风格的特色7.3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交融与影响第八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8.1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8.2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作用与意义8.3 知名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介绍第九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事件与人物9.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9.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与意义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10.1 近现代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方向10.3 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展望这是剩下的五个章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2.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4.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5.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6. 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7.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8.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9.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 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时,需要重点关注近现代音乐史的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音乐(1)教案

中国近代音乐(1)教案

中国近代音乐(1)教案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能认真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在赏析过程中了解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特点及历史意义。

2(艺术表现)能够学唱歌曲《黄水谣》的部分旋律,体验、参与歌曲的表演。

3(文化理解)通过对六首作品的聆听,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初步知晓这一时期中国音乐作品的变化及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聆听与赏析《叫我如何不想他》《嘉陵江上》《黄水谣》并能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视频《送别》片段。

2、教师总结: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合唱歌曲叫《送别》,其实这首歌不是地道的中国歌曲,而是借用了美国歌调《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

在二十世纪初,这种外国曲调在中国传唱非常普遍,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近代音乐。

首先我们从学堂乐歌开始。

(二)、了解学堂乐歌1、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时期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本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的“乐歌”课上教唱。

“学堂乐歌”由此在我国各地兴起。

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教唱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传授科学文化等为主。

3、代表人物:沈心工,1905年沈心工创作了《黄河》。

4、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一一沈心工(图像文字介绍)(三)、欣赏歌曲《黄河》(谱例)1、说说歌曲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节奏和音区上有何区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师总结: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描写长城外、河套边的景色,主要以中低音区旋律表现,节奏稍紧,附点运用较多,表现出悲壮感。

第二段音调高亢激扬,节奏先紧后松,高音区的豪言壮语,充满了爱国激情。

黄河是我国最早的由国人作词、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民族器乐(二)
民族器乐活动历来在民间是有市场的,群众 基础很好。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宗教活动、民 间民俗活动中。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 因,民国时期政府并不重视这样的音乐及其 活动,这些音乐家地位及其低下,自生自灭, 无人问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丝竹音乐。这个乐种在江 南发展势头最好。
代表人物:华彦钧
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
史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 抗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展 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育 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亲 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1.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
(1)模仿古琴泛音技巧 (2)模拟自然声响 (3)运用小提琴功法 2.对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发展 (1)对二胡教学争取地位 (2)改变教学体系 (3)编写《南胡练习曲》47首 (4)对二胡的改制,如弓法、音质等。 (5)改进记谱法。
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 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 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 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 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 学院任教。 作品特点: 抒情易唱、旋律优美 代表作品: 《飘零的落花》、《中华儿女》、《长城谣》等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usic:history and canon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10009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授课对象:音乐表演专业三、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阐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通史性质的音乐历史课程,是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等课程的延续。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由《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组成。

自原始社会音乐的产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止,涵盖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总体特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部分,既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期间音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包括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完善学生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认识与分析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为今后的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注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艺术精神,更具备现代文化精神。

此外,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清晰的掌握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目标包括: 1、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每一时期的音乐的样式和风格特点。

2、了解中国近现代时期中重要的作曲家、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3、较为完整的梳理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思想以及理论发展的脉络。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第1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第1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b.唱本大多故事性很强,唱腔高昂活泼、优美爽朗。
④意义
对北方的曲艺(特别是大鼓)影响深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正式定名的北京“曲剧” 是在单弦的基础上形成的。
(2)山东大鼓
①概述
4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发源于鲁西北农 村,又名“犁铧大鼓”,或作“梨花大鼓”。
1 / 23
圣才电子书

2.城市小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内涵
城市小调是指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广大城乡涌现出的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的城市小调 或小调性的填词歌曲。
(2)主要内容
①痛斥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出卖祖国、对内欺压善良群众的罪恶。如《坚持 到底》《苦百姓》等。
②蒋荫棠作词、田锡侯编曲的《苏武牧羊》。
(2)特点
新的生活、思想感情、歌词,使某些原有曲调产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如:抗日战争时期 的《东方红》源自陕北民歌《骑白马》。解放战争期间的《解放区的天》源自河北民歌《十 字调》。
二、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1.清代中叶后,各地说唱音乐的概况
(1)种类
①“鼓词类”
流传于北方各省。如山东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 东北大鼓等。
②抨击、讽刺军阀政府大搞所谓“议会民主”把戏。如《鬼议员》等。
③揭露当时社会腐败黑暗、道德堕落。如《阎瑞生》《张考生》等。
④同情受压迫、被剥削人民,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爱情自由。如《孟姜女》《寡妇 歌》《十恨》《尼姑思凡》等。
(3)评价
①这些作品大多数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课后习题](第1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课后习题](第1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1.民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民歌、新民歌、民歌改编曲之间有什么不同?答:(1)民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民族音乐的不断传承光大,具有独特民族音乐风情的民歌演唱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各族的民族民间歌曲,异彩纷呈,各自有独特的风采。

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不同的民歌方式,千变万化,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而民歌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了当代中国的民歌作品。

(2)民歌、新民歌、民歌改编曲的区别①民歌是指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产生的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人们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这就是民歌。

②新民歌是指鸦片战争以来,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一些生动反映这个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歌谣。

③民歌改编曲是指新的生活、思想感情、歌词,使某些原有曲调产生了一些质的变化,根据民歌改编而来的一些曲目。

2.简述苏州弹词发展改革的主要经验。

答:苏州弹词,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曲艺形式。

其发展改革的主要经验有:(1)历史传统悠久,积累的曲目和腔调相当丰富。

(2)较早进入城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产生、流传于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为艺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对艺人的演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弹词艺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一直处理得比较好,他们既重视继承自己的传统又敢于不断大胆创新,从别的艺术形式中汲取有益的因素。

(5)各流派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以利于各自兼采各派之长而独创新腔。

(6)较早成立了科班,有严格培养后代的优秀传统。

(7)得到了不少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3.简述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

答: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状况:(1)鸦片战争后,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些生动反映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等曲种。

初中音乐课音乐史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课音乐史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史的基本脉络,激发学生对音乐历史的兴趣。

2. 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通过音乐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史的基本脉络。

2.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特点的理解。

2. 将音乐史知识与实际音乐作品相结合。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音乐作品音频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图片、图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2. 提问:音乐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何特点?二、新课讲授1. 音乐史的基本脉络:- 介绍音乐史的基本分期,如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

- 简述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如古代音乐的宗教性、中世纪音乐的简约性、文艺复兴音乐的和谐性等。

2.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古代音乐:以宗教音乐为主,如佛教音乐、基督教音乐等。

- 中世纪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如格里高利圣歌等。

- 文艺复兴音乐:以和声、旋律为主,如帕勒斯特里纳的弥撒曲等。

- 巴洛克音乐:以装饰音、和声为主,如巴赫的赋格曲等。

- 古典音乐:以主调音乐、对称性为主,如莫扎特的交响曲等。

- 浪漫音乐:以情感表达、个人主义为主,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

- 现代音乐:以创新、实验为主,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

三、实践环节1. 教师播放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时期音乐的特点。

3. 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史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音乐史,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

2. 收集并整理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制作一份音乐史小报。

专题三:近现代音乐学案

专题三:近现代音乐学案

专题三:近现代音乐设计人:牛晓冰审核人:音乐组时间:2011/11/02 学生姓名:复习目标:1、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认识其重要意义。

了解、认识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他们对学堂乐歌所做的贡献。

2、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作品及主要贡献,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知识。

3、认识聂耳、冼星海这两位音乐家的主要作品及伟大贡献。

4、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歌曲及器乐创作,及通俗歌曲的概念与特点。

重点难点:1、黄自的生平及作品2、聂耳、冼星海贡献及作品《金蛇狂舞》分析知识梳理(1):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一、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20世纪初)学堂乐歌:清末明初,兴办新学,当时的新学校称为“学堂”。

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后来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沈心工: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代表性作品有《体操---兵操》、《黄河》李叔同: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918年出家,被称为弘一法师。

代表性作品有《祖国歌》、《春游》、《送别》二、初步发展阶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年代末)“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和推动了新音乐的发展,这十年中还出现了第一代专业音乐家,他们大多都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萧友梅《问》、刘天华《光明行》等三、全面提高阶段(30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演出和蓬勃的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此时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

这个时期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如黄自,青主,贺绿汀,刘雪庵,聂耳,冼星海,吕骥,任光等,并出现了象《黄河大合唱》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1、黄自: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还创造了许多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如爱国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思想》2、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

音乐史教案

音乐史教案

音乐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2.掌握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史的概述;2.古典音乐时期;3.浪漫音乐时期;4.现代音乐时期。

三、教学重点1.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2.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2.帮助学生欣赏不同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基本知识;2.听音乐法:通过播放不同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过程1. 音乐史的概述1.讲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2.播放音乐史的时间轴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

2. 古典音乐时期1.讲解古典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2.播放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3.分组讨论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加深对古典音乐时期的理解和欣赏。

3. 浪漫音乐时期1.讲解浪漫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2.播放浪漫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如肖邦的《夜曲》、舒伯特的《冬之旅》等;3.分组讨论浪漫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加深对浪漫音乐时期的理解和欣赏。

4. 现代音乐时期1.讲解现代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2.播放现代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如德彪西的《月光》、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等;3.分组讨论现代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加深对现代音乐时期的理解和欣赏。

5. 总结1.回顾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2.总结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通过听音乐、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2.通过讲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让学生了解音乐史的基本知识;3.通过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代表作品
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陈钢、 何占豪作曲),将传统越剧旋律与现 代交响乐融合,成为中西方音乐结合 的经典之作。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方式
通过收集、整理和改编民间音乐, 以及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使民族 音乐得以传承。
创新表现
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 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爵 士乐等,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民族 音乐。
代表作品
如《茉莉花》(二胡协奏曲,陈钢 作曲),将传统曲调与现代音乐元 素相结合,深受听众喜爱。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反映时代背景
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 会变革都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 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歌曲、改
革开放时期的流行歌曲等。
传播价值观念
音乐作品可以传达特定的价值观 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二泉映月》
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是中 国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表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由李焕之创作,是《春节组 曲》的第一乐章,表现了中 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喜庆气氛。
由华彦钧创作,是中国最著 名的二胡独奏曲之一,表现 了一位盲人艺人的心酸人生 和悲惨命运。
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技巧
民族风格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如民歌、戏 曲等,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音乐也走向世界舞台,成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04
音乐家与作品
近现代著名音乐家
贺绿汀
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代表 作有《游击队之歌》、《垦春泥》等。
聂耳
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家,代表作 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讲授课内容:下编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1840——1990)第一章中国近代音乐(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教学目的: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作品欣赏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

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

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

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1西洋音乐的传入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

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地传播西洋音乐作用。

内容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

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

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

如管弦乐队、军乐队。

本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

当代音乐史教案模板范文

当代音乐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理解当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当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当代音乐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当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音乐作品音频资料;3. 当代音乐相关书籍或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当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当代音乐?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当代音乐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当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介绍当代音乐的起源,如摇滚乐、爵士乐等;(2)讲解当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如后摇滚、电子音乐等;(3)分析当代音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特征。

2. 当代音乐的艺术特征(1)介绍当代音乐的多样性,如音乐风格、表现手法等;(2)分析当代音乐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融合;(3)探讨当代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播放一段当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征;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当代音乐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1. 当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1)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当代音乐的发展;(2)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当代音乐的艺术特征;(3)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当代音乐的影响。

2. 当代音乐与我国音乐的关系(1)介绍我国当代音乐的发展;(2)分析我国当代音乐的艺术特征;(3)探讨我国当代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我国当代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彭丽一、教学目的《中国音乐通史》是音乐专业本科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中国自远古至今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中国各时期音乐发展的一般历史知识与突出成就,进而吸取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力求全方位、多手段诠释音乐历史,为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840~1949,以1900~1949为主。

教材:《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汪毓和编著三、教学时间:一学期,每周二学时。

四、考试:听、写等形式的综合。

五、课堂要求:多参与,主动思考。

概述一、历史分期:(一)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的分界点:(二)近现代与当代的分期:二、本世纪上半叶历史发展的特点三、本时期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第一章“五四”前的音乐发展情况第一节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传统音乐一般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一般认为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族民间音乐。

这里主要涉及:戏曲、说唱、民歌、歌舞、器乐及依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发展情况非常复杂,在文化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近代史重点研究新音乐,即现在的专业音乐,传统音乐方面是缺陷。

一、戏曲音乐(主要介绍京剧、评剧)1、旧剧改革参考音研所59年编“参考资料”第二编1919~27第一辑。

共有言论18篇,重要的11篇。

开始在1917~18的“新青年”有9篇,点到京剧的糟粕,引起争论。

三方面意见:(1)胡适、钱玄同等人的观点(2)张厚载的观点(3)中间态度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3、评剧的历史二、说唱音乐一般分五类: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1、犁铧大鼓(山东)北口:老北口──赫老凤;小北口──新调、郭大妮、黄大妮南口:前期──黑白妞王小玉姊妹;后期──四大玉。

2、京韵大鼓刘宝全、白云鹏等人为代表,进行了较大的革新和创造。

3、苏州弹词的流派简介三、民歌与民间歌舞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此时民歌不能代表整体民歌特点,也说明不了这时民歌在内容和体裁上有多大发展。

新民时期出现了新民歌。

四、传统器乐1、民间社团(1)天韵社(2)大同乐会重点听赏:《春江花月夜》2、广东音乐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重点听赏:《雨打芭蕉》《步步高》《赛龙夺锦》3、民间艺人华彦钧(1893?~1950)重点听赏:《二泉映月》第二节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一、产生背景(通史210页、399页)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教唱的歌曲。

它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突出成果,主要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洋,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一种区别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新体裁,成为我国近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开端。

二、基本内容内容大部分是反映“五四”前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救亡图存”等民主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

如:《何日醒》、《中国男儿》、《黄河》。

另外,如《勉女权》、《缠足苦》等,是宣传妇女解放思想;还有宣传反对迷信、学习科学的思想,宣传以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代替封建旧习俗的思想等。

由于面向学生,也有反映学生生活、思想情感的,如:《体操》、《竹马》、《春游》、《送别》等。

三、艺术形式以填词艺术为主。

学堂乐歌的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的歌曲曲调,运用我国民歌小调的极少,创作者更少。

重点听赏:《中国男儿》四、代表性音乐家1、沈心工(1870~1947)心工是笔名。

生于上海。

1902自费留日,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11月在东京创办“音乐讲习会”。

1903回国,一直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小,1911年起任该校校长。

创设了我国较早的乐歌课,任教期间曾创作百余首乐歌,1927年退休;前后30年,为中国早期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点听赏:《体操—兵操》、《竹马》、《黄河》。

《体操—兵操》,也称《男儿第一志气高》,是他留学日本时的处女作,在国内广为流传。

2、李叔同(1880~1942)1880生于天津,1898迁居沪租界,入南洋公学,接触了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

1906去日本,在东京发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以“惜(息)霜”为名成为当时闻名的女角演员。

一个人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1905,李曾编印《国学唱歌集》;1958,丰子恺编选《李叔同歌曲集》。

至1990,企释、培安编定《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

重点听赏:《送别》、《春游》。

3、曾志忞(1879~1929)号泽民,又名泽霖,生于上海巨商家庭。

早年曾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自学绘画、音乐。

1901赴日留学,主攻法律。

1902曾参加“音乐讲习会”,1904年改为“亚雅音乐会”。

1907回国,创办“上海贫儿院”,设立“音乐部”。

五、历史意义课后习题:(1)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2)沈心工、李叔同的乐歌创作概况。

(3)简述阿炳的二胡曲创作。

(4)简介广东音乐在近代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五四”时期的音乐发展状况第一节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音乐社团的建立1、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通史415页)1919年1月成立,目的在于“研究高尚乐理,养成创造新谱之人才,采西乐之长,补中乐之缺点,使之以时进步”。

蔡元培(1868~1940)任会长,聘萧、杨仲子、王露等人为导师,内设钢琴、提琴、古琴、琵琶、昆曲、丝竹乐、师资特别班等组,会员达200多人。

1920出版期刊《音乐杂志》,后改为北大音乐传习所。

2.中华美育会(通史416页)1919年在上海成立,由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发起,以“提倡美育”为主旨,1920年4月刊行会刊《美育》,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化。

3.国乐改进社:刘天华等发起,1927年5月成立于北京,《音乐杂志》。

二、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通史419~4291、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通史423页)成立于1922年10月,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梅任主任。

教学体制分设本科、师范、选科。

2、国立音乐院(通史426页)在蔡元培支持下,1927成立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

初建时由蔡兼任院长,萧任教务主任,次年9月,蔡辞,由萧代理院长。

1929,因学潮降格,奉命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学校采用学分制,主科分初、中、高三级。

学校每年公开演出,校刊特辟歌词专栏,邀请投稿。

各种杂志相继出版,扩大了社会影响。

第二节20年代的音乐思潮与音乐学家王光祈一、本时期的音乐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中,怎样认识中国的新音乐文化、怎样发展新音乐文化,主要有三种认识:1、主张“以西为师”。

2、坚决维护“国乐”。

3、主张“全盘西化”。

二、王光祈及其音乐学研究1、生平简介:1892~1936,字润玙,笔名若愚,四川温江人。

曾于1919年参与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力图救国,被选为大会主席、执行部主任,领导该会工作。

同年底,又创办了“工读互助团”,半工半读探求社会改革之途,幻想逐步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理想。

1920年6月,远赴德国法兰克福,学习德语及政治经济学,1927年考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

1932年,受聘为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的讲师,1934年以《论中国的古典歌剧》获得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1936年1月,病逝。

2、音乐学研究第三节20年代的歌曲创作中国近代创作的声乐作品是近代新音乐文化的主体。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二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萧友梅、赵元任;了解二十年代的群众歌曲、学校歌曲、艺术歌曲及合唱曲的创作情况。

一.群众歌曲:通史247页。

工农兵歌曲,213、247、248。

二十年代,出现新式工农革命歌曲,多是填词性质。

进行曲节奏较多,也有用小调、民歌填词的。

重点听赏:工农兵联合歌、国民革命歌二、专业创作:1、萧友梅(1884~1940)通史319页。

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活动家。

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

生平简介:1884生于广东香山,字思鹤,又字雪朋,5岁随父移居澳门,进私塾灌根草堂读书,1898年考入广州第一所洋学堂时敏学堂。

1901赴日本学习。

1906加入同盟会。

1910返国,任北京学部(教育部)视学。

1912中华民国成立,任总统府秘书。

几个月后公费留德,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理论及作曲,同时在莱比锡大学研究教育学。

1916春,以《中国古代乐器考》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0返国。

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大哲学系讲师兼音乐研究会导师,1922秋,改名“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萧任教务主任,主讲和声学、音乐史等课程。

1927国立音乐院成立。

1940病逝上海。

创作:声乐作品创作、器乐创作重点听赏:《问》、《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2、赵元任(1892~1982)通史320页生平简介:字宣重,祖籍江苏常州,生于天津。

1910在美康乃尔大学求学,主修数学、物理,1914毕业,后到哈佛大学,于1918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0回国任清华心理学与物理讲师,1921秋去哈佛大学专攻语言学,1925携全家回到清华,1928始对中国语言进行研究,并从事方言的实地调查。

1938~39在夏威夷大学任教,1939~41在耶鲁,1941~46在哈佛,1947~62退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教中国语言和语言学。

1982因心脏病在美麻省剑桥去世,终年90岁。

创作:《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收有132首作品,多为歌曲。

歌曲大部分收入《新诗歌集》(1928)、《儿童歌曲集》(1934)、《民众教育歌曲》(1939)。

1938后创作很少,1942《老天爷》几乎是最后作品。

“开一代乐风的作曲家”主要指二十年代的创作。

重点听赏: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1994年12月,中国文联曾出版《赵元任音乐论文集》。

3、其他创作通史284。

二十年代从事歌曲创作的还有邱望湘、陈啸空、钱君掏(封面设计家)等人。

作品多收入《摘花》(1928)、《金梦》(1930)两本抒情歌曲集。

重点听赏:《湘累》第四节儿童歌舞音乐的发展黎锦晖及其音乐参考:通史366,《黎锦晖评传》。

一、生平:(1891~1967),湖南湘潭人。

兄弟姐妹11人,行2。

自幼喜爱民间音乐。

年轻时,受长兄锦熙影响,投身到中国最早兴起的国语运动中,受到科学、民主的新文化思潮影响与熏陶。

1919成为北大音乐研究会成员,获得学习民间音乐的机会。

1921到上海,应中华书局之聘编写小学国语教本,后任“国语专修学校”教务主任、校长等职,1922兼任当时最有影响的儿童读物《小朋友》周刊的主编。

1922,长期筹划的“明月音乐会”成立,兼任会长。

1927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兼任校长。

1940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

解放后,一直在上影工作,兼任中央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