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2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第一套) 课程号 考试时间 分钟
适用专业年级(方向):
考试方式及要求: 闭卷
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 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20分)
1、石油
2、干酪根
3、吼道
4、盖层
5、砂岩体
6、相渗透率
7、油气初次运移
8、含油气系统
9、岩性油气藏
10、闭合高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油气地质勘探动向是 、 、 和加强天然气勘探。
2、油田水的矿化度度是指 。
3、我国松辽盆地属于 盆地,其主要的产层为 。
4、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由于活化能不同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不同,一般
型干酪根最先进入生烃门限。
5、盖层封盖油气的机理有 、异常高压和 。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 、 和不整合面。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和必要的保存条件。
8、圈闭的三要素是指 、和。
9、油气源对比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一个有效的 对应一个含油气系统;筇竹寺组-灯影组(!)含气系统,表示 。
10、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范围,需要根据相关资料,编制 、关键时刻含油气系统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 等图件来表征。
三、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10分)
1、划分氯化钙型水的根据是水中_____________。
2-<1 b、Na+/Cl-<1 Cl--Na+/Mg<1
a、Na+/Cl->1 Na+-Cl-/SO
4
2->1 d、Na+/Cl-<1 Cl--Na+/Mg >1
c、Na+/Cl->1 Na+-Cl-/SO
4
2、按照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控制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温度
b、生油层厚度
c、时间
d、催化剂
3、相同水动力条件下, 同一圈闭对天然气聚集无效, 对石油聚集。
a、可能有效
b、肯定有效
c、肯定无效
d、可能无效
4、背斜圈闭中充满油气时油气藏高度______________。
a、等于闭合度
b、小于闭合度
c、大于闭合度
d、为零
5、华北任丘古潜山油藏的生储盖组合类型是___________。
a、自生自储自盖式
b、侧变式
c、顶生式
d、正常式
6、对于碎屑岩储集层, 胶结类型的储层的孔隙度最大。
a、接触式
b、孔隙式
c、基底式
d、充填胶结
7、基底隆升型背斜圈闭的 。
a、闭合高度小,闭合面积大
b、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大
c、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
d、闭合高度小,闭合面积小
8、我国四川盆地属于 盆地。
a、台地型
b、克拉通型
c、裂谷型
d、造山型
9、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a、油气藏
b、油气田
c、含油气区
d、含油气盆地
10、碎屑岩储集层中孔隙度与渗透率往往具有关系。
a、一定的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
d、毫无关系
四、回答题(每题7分,35分)
1、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及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
2、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3、简述单一圈闭中油气的聚集过程。
4、简述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与破坏中的作用。
5、简述挤压背斜油气藏的特点。
五、看图回答问题(15分)
1、确定下图圈闭的溢出点位置、含气面积、含油面积、气藏(柱)高度、油藏(柱)高度。(5分)
2、确定下图中可能形成的圈闭及其类型。(10分)
花岗岩砂岩泥岩
《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第二套) 课程号 考试时间
适用专业年级(方向):
考试方式及要求: 闭卷笔试
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 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煤型气:
2、干酪根:
3、排驱压力:
4、初次运移:
5、背斜圈闭油气藏:
6、次生油气藏:
7、盖层:
8、含油气盆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类异戊二烯型烷烃中,( )和( )是最为常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2、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逐步过渡的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 )、( )。
3、常见的烃源岩按岩性划分主要包括( )和( )两大类。
4、圈闭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 )、( )。
5、根据圈闭成因和油气藏分类的原则,目前将油气藏分为( )、( )、( )、( )、( )等五大类。
6、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 )、( )、( );亚一级构造单元为( )、( )、( )。
7、地层异常高压成因主要有()、()、( )、( )、( )。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10分)
1、石油的荧光性取决于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饱和烃引起发光,而非烃则完全不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