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学案
板块模型学案一、板块模型的简介在物理学中,板块模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模型,用于研究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板块模型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在水平或倾斜的表面上运动。
板块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简单的力学问题到复杂的工程实际都有所涉及。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传送带运输、车辆的制动系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滑板运动等场景中,都能看到板块模型的身影。
二、板块模型的基本要素1、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是决定其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的重要因素。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改变其运动状态就越困难。
2、接触面的摩擦力摩擦力在板块模型中起着关键作用。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接触面的性质、物体之间的压力以及相对运动的情况。
3、外力的作用外部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推动或拉动其中一个物体,或者施加一个倾斜的力等。
三、板块模型的常见类型1、无摩擦力的板块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之间的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此时,物体的运动主要取决于外力和它们自身的惯性。
2、有摩擦力的板块模型这是更常见的情况,摩擦力的存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
根据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动摩擦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
3、多个物体的板块模型可能涉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接触和作用,分析起来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每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四、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首先要明确我们要研究的是哪个或哪些物体,将它们从系统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分析。
2、进行受力分析画出每个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力等,并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
3、建立运动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建立运动方程。
如果是多个物体,还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求解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所建立的方程,得到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五、板块模型的实例分析例 1:在水平光滑的表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大木板,上面放置一个质量为 m 的小木块。
2019届二轮复习专项1模型4板块模型学案(全国通用)
模型4板块模型(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模型统计]1.板块模型的特点板块模型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板块模型问题,至少涉及两个物体,一般包括多个运动过程,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速度是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问题的实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对运动问题,应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及运动学公式综合分析,分段分步列式求解.2.板块模型的求解问题(1)相互作用、动摩擦因数.(2)木板对地的位移.(3)物块对地的位移.(4)物块对木板的相对位移.(5)摩擦生热,能量转化.3.板块模型的解题关键解决板块模型问题,不同的阶段要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变化,抓住两者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两者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不但方向可变,而且大小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明确板块达到共同速度时各物理量关系是此类题目的突破点:(1)板块达到共同速度以后,摩擦力要发生转变,一种情况是板块间滑动摩擦力转变为静摩擦力;另一种情况是板块间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2)板块达到共同速度时恰好对应物块不脱离木板时板具有的最小长度,也就是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板的最大位移.(3)分析受力,求解加速度,画运动情境图寻找位移关系,可借助v-t图象.[模型突破]考向1有外力作用的板块问题[典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足够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木板和木块均静止,某时刻起,一恒定的水平外力F作用在木板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木块和木板各自运动的加速度a m、a M的大小分别为多少?图1【解析】若两物体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则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f=ma=m FM+m≤μmg,即0<F≤μ(M+m)g此时a m =a M =FM +m当F >μ(M +m )g 时,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 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m , 解得a m =μg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 =Ma M ,解得a M =F -μmgM 综上所述,若0<F ≤μ(M +m )g ,则a m =a M =FM +m若F >μ(M +m )g ,则a m =μg ,a M =F -μmg M .【答案】 若0<F ≤μ(M +m )g ,则a m =a M =FM +m;若F >μ(M +m )g ,则a m =μg ,a M =F -μmg M[跟踪训练](1)若将典例1中的水平外力F 作用在木块上,其他条件不变,则木块和木板各自运动的加速度a m 、a M 的大小分别为多少?【解析】 若0<F ≤(M +m )M μmg ,则a m =a M =FM +m ;若F >(M +m )M μmg ,则a m =F -μmg m ,a M =μmgM .(2)若将典例1中的木板置于粗糙水平面上,且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其他条件不变,则木块和木板各自运动的加速度a m 、a M 的大小分别为多少?【解析】 若0<F ≤μ2(M +m )g ,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均为零;若μ2(M +m )g <F ≤μ2(M +m )g +μ1(M +m )g ,则a m =a M =F -μ2(M +m )gM +m;若F >μ2(M +m )g+μ1(M +m )g ,则a m =μ1g ,a M =F -μ2(M +m )g -μ1mgM.考向2 水平面上具有初始速度的板块模型[典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为L ,现有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从小车最左端滑上小车,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最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最左端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图2【解析】 (1)假设小车足够长,物块以水平向左的加速度a 1=μg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小车以水平向右的加速度a 2=μmgM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终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v 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0=(M +m )v设物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为s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s =12m v 20-12(M +m )v 2联立解得s =M v 202μ(M +m )g若L ≥s ,则物块最终与小车一起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a 2t ,联立解得t =M v 0μ(M +m )g若L <s ,则物块一直以水平向左的加速度a 1=μg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从小车最右端滑离小车,根据运动学公式有x 1=v 0t -12a 1t 2,x 2=12a 2t 2,x 1-x 2=L联立以上几式解得t =M v 0-Mv 20-2μ(M +m )gLMμ(M +m )g .(2)要保证物块不从小车最右端滑离,物块滑上小车最左端的最大初速度v max 应满足:物块恰好到达小车最右端时两者共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 v max =(M +m )v ,μmgL =12m v 2max -12(M +m )v 2,联立解得v max =2μ(M +m )gLM即要使物块不从小车最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最左端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为v 0′≤2μ(M +m )gLM.答案:见解析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 2的滑板,滑板最左端放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1(m 1≠m 2)的物块,滑板与物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二者以相同的初速度v 0一起向右运动,滑板与竖直墙碰撞时间极短,且没有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为保证物块不从滑板上滑落,滑板的长度L 至少为多少?【解析】 (1)若m 2>m 1,滑板与竖直墙碰撞后, 以原速反弹,总动量向左,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向左做匀速运动,物块在滑板上滑动的距离最大,设为L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2-m 1)v 0=(m 2+m 1)v 1,v 1为物块与滑板碰撞后速度相同时的速度大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 1gL 1=12(m 2+m 1)v 20-12(m 2+m 1)v 21联立解得L 1=2m 2v 2μ(m 1+m 2)g.(2)若m 2<m 1,滑板与竖直墙碰撞后,以原速反弹,总动量向右,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向右运动,再次与墙相碰,重复之前的运动,但两者共速时的速度越来越小.最终,滑板静止在竖直墙处,此过程物块一直相对滑板向右运动,当滑板(包括滑板上的物块)最终静止时,物块在滑板上滑动的距离最大,设为L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 1gL 2=12(m 2+m 1)v 20,解得L 2=(m 1+m 2)v 202μm 1g所以L 2-L 1=(m 1-m 2)2v 202μm 1(m 1+m 2)g >0,即L 1<L 2,故滑板的长度至少为L =L 2=(m 1+m 2)v 202μm 1g .答案:(m 1+m 2)v 202μm 1g考向3 传送带模型[典例3] (2018·赤峰4月模拟)如图3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为m =1 kg ,从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到达底端时恰好进入与圆弧轨道底端相切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电动机驱动着匀速逆时针转动,速度大小为v =3 m/s.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 =0.45 m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为L =4 m ,物块滑到圆弧轨道底端时对轨道的作用力为F ,物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F =10 NB .F =20 NC .Q =10 JD .Q =4 JC [物块滑到圆弧轨道底端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mgR =12m v 20,解得:v 0=2gR =3 m/s ,在轨道的底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 v 20R ,代入数据解得F =30 N ,故A 、B 错误;物块滑上传送带将做匀减速运动,设匀减速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m ,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解得a =1 m/s 2,可得:s m =v 202a =322×1m =4.5 m ,因为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为L =4 m ,所以物块将从传送带的右端离开传送带.设物块在传送带上滑行时间为t ,则有:L =v 0t -12at 2,解得:t =2 s ,在t =2 s 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x =v t =2×3 m =6 m ,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Δx =x +L =10 m ,热量Q =μmg Δx =10 J ,所以C 正确,D 错误.](2018·甘肃天水一模)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甲乙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B[0~t1时间:滑动摩擦力向右,物体向左做匀减速运动,t1时刻向左位移达到最大,即离A处的距离最大,t1~t2时间:滑动摩擦力向右,物体向右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以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为零.t2以后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相对滑动的距离最大,故B正确.]。
板块模型的分析范文
板块模型的分析范文板块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公司或组织的经营模式和结构的方法。
该模型将公司或组织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并研究每个板块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以评估其对整体业务的贡献和风险。
以下将详细介绍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重要性和应用。
一、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1.划分板块:首先,将公司或组织按照其主要业务领域、产品线、市场或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板块。
这些板块应该是有关联的,但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例如,一家电子公司可以划分为硬件板块、软件板块和服务板块。
2.评估板块的贡献:对每个板块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和业务评估,以了解其对整体业务的贡献。
这包括收入、利润、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等方面的考量。
3.评估板块的风险:分析每个板块的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对整体业务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压力、政策风险等方面的考量。
4.评估板块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和评估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了解板块之间的依赖度和协同效应,以及可能存在的合作和协同机会。
5.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分析和评估板块的贡献和风险,可以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
例如,对于低贡献和高风险的板块,可以考虑削减投入或寻找合作伙伴来减少风险。
二、板块模型的重要性1.了解业务结构:板块模型帮助理解公司或组织的业务结构,包括不同板块的特点和关系。
这有助于建立对业务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2.风险管理:通过评估不同板块的风险,可以更好地管理整体业务的风险。
这有助于提前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3.资源优化:通过板块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每个板块的贡献和风险,从而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整体业务绩效。
4.发现合作机会:通过分析各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合作和协同机会。
这有助于促进板块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三、板块模型的应用1.经营决策:板块模型可以用于指导经营决策,包括业务发展、产品线优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决策。
板块模型高考知识点
板块模型高考知识点【正文】板块模型是高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用于解决题目中涉及到的平衡、稳定性和力的分析问题。
它是一种简化和抽象的模型,通过将物体分解为多个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一、板块模型的基本原理板块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物体分解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都带有自己的质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
这些小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通过分析这些力的平衡和合成,就可以得到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以平衡为例,我们可以将物体划分为若干个平行小块,每个小块都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通过分析每个小块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分块分析的方法可以大大简化问题,使其更易于处理。
二、板块模型的应用板块模型在解决高考物理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可以将斜面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小块,从而分析物体受力和速度的关系。
此外,板块模型还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物体,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小块,从而分析其受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板块模型的特点板块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简化性。
它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具体形状和内部结构,而只需要关注物体的整体特性和相互作用。
这使得板块模型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非常有效,并且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条件。
此外,板块模型还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题型和考点。
无论是平衡问题、稳定性问题还是力的合成问题,都可以采用板块模型来解决。
这种统一的思维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的能力。
总结:板块模型是解决高考物理题中的常用工具,它通过将物体分解为若干小块,分析小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复杂的运动问题。
板块模型具有简化、抽象的特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考点,对于提高物理解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板块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中涉及的平衡、稳定性和力的分析问题。
板块模型的知识点总结
板块模型的知识点总结1. 板块模型的定义板块模型是一种管理和组织企业的方法论,它将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目标和决策权,它们之间可以自主地进行合作和竞争。
板块模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励效果。
通过将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板块,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营和管理。
2. 板块模型的优点(1) 提高效率:板块模型将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目标,从而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管理和运营。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营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果。
(2) 提高灵活性:板块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每个板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变化做出决策,从而更加及时地调整战略和业务方向。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3) 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板块模型给予了每个板块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样一来,员工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自由度和激励效果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降低管理层次:板块模型将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目标,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管理的层次和成本。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营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果。
(5) 提高员工的激励效果:板块模型给予了每个板块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样一来,员工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自由度和激励效果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板块模型的缺点(1) 容易导致板块之间的内耗:板块模型强调将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目标,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板块之间的内耗。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板块之间往往会出现资源竞争和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物理高三板块模型知识点
物理高三板块模型知识点引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板块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壳运动以及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本文将介绍物理高三板块模型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概念。
一、板块模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板块模型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个大型板块,并认为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存在相对运动的理论模型。
2. 地球板块模型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球上的地壳构造、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密切相关。
3. 板块模型的核心理论是“地壳构造学”和“板块构造学”。
二、板块模型的分类1. 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板块模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边界运动型、内部运动型和混合型。
2. 边界运动型板块模型:板块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快,形成了较明显的地壳运动现象,如反射地震带、弧后盆地等。
3. 内部运动型板块模型:板块内部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快,形成了内部断层和地壳运动现象,如火山地震、岩浆侵入等。
4. 混合型板块模型:同时具有边界运动型和内部运动型特征的板块模型。
三、板块模型的主要特征和作用1. 板块模型具有边界界线清晰、板块间相对运动、构造形态分明等特征。
2. 板块模型对地球上的地壳变形、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3. 板块模型还可以解释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陆地形态、海底地形等自然地理现象。
四、板块构造运动的主要类型1. 板块碰撞:两个板块的边界相互碰撞,形成山脉、高原等地形。
2. 板块俯冲:一块板块向下俯冲入地幔,形成深海槽、弧形火山等地形。
3. 板块扩张:两个板块的边界相互脱离,形成中海峡、洋脊等地形。
五、世界著名的板块边界带1. 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区的海沟、火山带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地的地震活动。
2.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沿着欧亚大陆的冲突带,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3. 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亚地震带:包括土耳其、伊朗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地震活动。
结论:板块模型是物理高三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地质现象以及自然地理现象。
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
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
“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是一种描述企业战略管理中各种可能形式的概念。
它把企业的组织活动细分为四种模式:单一板块、多样化板块、混合板块和全面板块模式。
首先,单一板块模式是企业采用的最常见的和最简单的组织模式。
它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在这个部门内,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单一的板块为基础进行划分。
这种模式适用于小型企业,可以保证企业的管理有效性。
但是,如果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大,单一板块模式就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了多样化板块模式。
多样化板块模式是企业采用的次常见的组织模式,它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多个独立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目标,并且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中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部门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效率。
混合板块模式是综合前面两种模式的一种组合。
它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目标,但是,部门之间也存在联系,可以形成一个
整体。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
最后,全面板块模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采用的模式。
它是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数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协调关系,而且还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更为复杂的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使企业更加统一、有序。
总之,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是描述企业战略管理中各种可能形式的概念,包括单一板块模式、多样化板块模式、混合板块模式和全面板块模式。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活动,而且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板块模型解决方法
板块模型解决方法一、板块模型的基本原理板块模型是一种问题解决思维模式,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互相关联的板块,每个板块代表问题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关键要素。
通过对每个板块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最终得到整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板块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使其易于理解和处理,同时保持问题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二、板块模型的应用场景板块模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问题解决,尤其对于复杂和多变的问题尤为有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项目管理: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各个阶段作为不同的板块,通过对每个板块进行分析和解决,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2. 组织管理:将组织的各个部门、职能和流程作为不同的板块,通过对每个板块的优化和改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3. 产品设计:将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作为不同的板块,通过对每个板块的研究和改进,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4. 问题分析:将问题的不同方面、原因和后果作为不同的板块,通过对每个板块的分析和解决,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板块模型的实际操作步骤下面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板块模型的实际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方法。
案例:某公司销售额下降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步骤1:确定问题和目标明确问题是销售额下降,目标是找到提高销售额的解决方案。
步骤2:确定板块将销售额分解为若干个关键要素,如市场需求、产品质量、销售策略、竞争对手等作为不同的板块。
步骤3:分析每个板块对每个板块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和存在的原因。
例如,市场需求下降可能是因为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产品质量问题可能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问题等。
步骤4: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每个板块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改进;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问题,可以加强质量管理和培训等。
步骤5:整合各个解决方案将各个板块的解决方案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板块模型相关的知识点。
板块模型是一种描述地壳的构造和运动的模型,它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现象和地震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物理板块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1. 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板块模型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个不断运动的板块,这些板块通过各种运动相互作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板块模型的提出是基于当代地质学对地壳进行研究的结果,通过观察和研究地震分布、地壳变形等现象,人们建立了板块模型来解释这些现象。
2. 板块的分类根据其运动特征和地质构造,板块可以分为主要板块和次要板块两类。
主要板块是具有较大面积和显著运动特征的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等;次要板块则是相对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加利福尼亚板块等。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活动。
3. 板块运动的推动力板块运动的推动力主要有三种: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地壳的密度差异和摩擦力。
首先,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造成了地幔物质上升和下沉的运动,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其次,地壳的密度差异也是板块运动的原因之一,较重的板块下沉,较轻的板块上浮。
最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也对板块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根据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相互碰撞或相互脱离,例如地壳的褶皱和断裂带。
转换边界则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滑动,但没有相互碰撞或脱离,例如断层。
扩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分离,形成新的地壳,例如洋脊。
5.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板块模型对地震和火山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特别是构造边界和转换边界,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界处存在大量的地壳运动和应力积累。
而火山则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的热点地区,热点地区是地幔柱上涌的岩浆通过裂缝喷发形成的。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模型概述】板块模型是多个物体的多个过程问题,是一个最经典、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板块模型,该模型涉及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转化、方向判断等静力学知识,还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能定理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知识。
板块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受力分析.(2)物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分析.(3)参考系的选择(通常选取地面).(4)做v-t图像(5)摩擦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6)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一、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1】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2.5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N拉木板,g取10m/s2,求:(1)木板的加速度;(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需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思路】(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板的加速度.(2)让木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位移之和等于板长求出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的最大加速度,隔离对木板分析求出木板的加速度,抓住木板的加速度大于木块的加速度,求出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4)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相对加速度求所需时间.【答案】(1)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1s;(3)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25N;(4)木块滑离木板需要2s【解析】解:(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f=μ(M+m)g=10N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木板的加速度为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a=﹣a′有at2=L解得:t=1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是1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板,则对木板:F1﹣μ1mg﹣μ(M+m)g=Ma木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25N(4)木块的加速度木板的加速度=4.25m/s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x木板﹣x木块=L即带入数据解得:t=2s【变式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1m,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解题思路】(1)假设不发生相对滑动,通过整体隔离法求出A、B之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相对滑动.(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A、B的加速度,结合位移之差等于木块的长度求出运动的时间.【答案】(1)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为.【解析】(1)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μmg=0.3×10N=3N.假设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B整体分析得:F=(M+m)a对A,f AB=Ma代入数据解得:f AB=2.5N.因为f AB<f m,故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1mg=ma B,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m+M)g=Ma A根据题意有:x B﹣x A=L,,联立解得:.二、不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第四章 专题二:板块模型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A.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都不会超过
1 g 2
B.当 F 5 mg
2
时,A的加速度为
1 g
3
C.当 F 2mg 时,A会相对B滑动
D.当 F 2mg 时,A、B都会相对地面静止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专题:滑板—木块模型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学会分析光滑水平面上两种板块模型的问题 2. 会结合运动学分析板块问题的动力学问题
问题反馈和 2.两物体的相对运动如何判断?什么时候二者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1.物体A和物体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如图所示。已知mA=4kg, mB=10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20N。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
(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 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 加速度可能突变)。
(3)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 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 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3、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小物块大小可忽略)
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 木板向同一方向运动,则滑离木板的过程中滑块的位 移与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 向相反方向运动,滑离木板时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 移大小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
体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 D )
A.当F=4N时,两物体即将发生相对运动 B.当F=5N时,两物体一定发生相对运动 C.当F=8N时,M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D.当F=12N时,m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3.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 为m的小滑块。当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 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一、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
1. 板块模型组成。
- 板块模型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滑块(可视为质点)和木板组成。
滑块和木板之间存在着摩擦力等相互作用,并且它们在一个平面上运动,这个平面可能是光滑的,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在板块模型中,我们既可以单独选取滑块或木板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将滑块和木板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往往需要分别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当整体的外力情况比较明确,且不涉及它们之间的内部摩擦力做功等问题时,可以采用整体法。
二、受力分析。
1. 滑块的受力。
- 滑块受到重力G = mg(其中m为滑块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 如果滑块在木板上滑动,它受到木板对它的摩擦力。
当滑块相对木板滑动时,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μ 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N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正压力(在水平面上N = mg)。
如果滑块有相对木板运动的趋势但未滑动,则受到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木板的受力。
- 木板同样受到重力G'=M g(M为木板质量)。
- 它受到滑块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与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如果木板放在水平面上,还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F_N=(m + M)g(整体法分析时),若水平面不光滑,木板还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三、运动分析。
1. 加速度的计算。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计算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 对于滑块,例如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时,其加速度a_1=(F - f)/(m)(假设拉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 对于木板,若受到滑块的摩擦力f和其他外力F'(如水平面的摩擦力等),其加速度a_2=(f+F')/(M)。
2. 相对运动情况。
- 当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不同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相对运动。
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专题4.3 板块模型(解析版)
第四部分重点模型与核心问题深究专题4.3 板块模型目录模型一动力学中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类型1水平面上受外力作用的板块模型 (2)类型2水平面上具有初速度的板块模型 (5)模型二斜面上的板块模型 (9)模型三板块模型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13)类型1无外力作用的板块模型 (15)类型2有外力作用的板块模型 (15)专题提升训练 (17)模型一动力学中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是指滑块和滑板都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形,滑块和滑板之间存在摩擦力,发生相对运动,常伴有临界问题和多过程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4 kg的木板长L=1.4 m,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静置一质量为m=1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今用水平力F=28 N向右拉木板。
要使小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来,力F作用的时间至少要多长?(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答案】 1 s【解析】设t1时刻撤掉力F,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2,木板的速度为v1,t2时刻木板与滑块达到最终速度v3,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板长L,则在0~t1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对滑块:μmg =ma 2,v 2=a 2t 1对木板:F -μmg =Ma 1,v 1=a 1t 1撤去力F 后,木板的加速度变为a 3,则μmg =Ma 3由v t 图像知L =12(v 1-v 2)t 1+12(v 1-v 2)(t 2-t 1)=12(v 1-v 2)t 2 t 2时刻木板与滑块速度相等,即v 1-a 3(t 2-t 1)=v 2+a 2(t 2-t 1)联立可得t 1=1 s 。
【方法总结】求解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的三个关键(1)两个分析: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物理过程,对每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2)求加速度:准确求出各个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个运动过程的连接处的加速度可能突变。
高中物理重要方法典型模型突破12-模型专题(4) -板块模型
专题十一模型专题(4)板块模型【重点模型解读】一、模型认识类型图示规律分析木板B带动物块A,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x A+L物块A带动木板B,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L=x A力F作用在物块A上讨论相关的临界情况力F作用在木板B上讨论相关的临界情况二、板块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三、注意点: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典例讲练突破】【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的物块A 和木板B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变式1】 若拉力F 作用在A 上呢?如图所示。
【变式2】 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
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物理板块模型是研究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的重要理论,它主要包括板块构造、板块运动以及板块边界的类型和特征等内容。
以下将对物理板块模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板块构造1. 地球板块的概念地球板块是地球上固态地壳的分片,被认为是地球地壳和上部地幔的一部分,其厚度约为100公里。
地球板块可以分为大洲板块和海洋板块两大类,它们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
2. 板块构造的成因板块构造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热对流和地壳运动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不断地提供能量,使得岩石物质发生熔融和流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移动。
而地壳的运动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导致的。
3. 板块边界的类型根据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传送边界和抗性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其中一个板块向下沉入地幔,另一个板块向上隆起形成山脉。
传送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对滑动或相互分离,造成地壳的撕裂和地震活动。
抗性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互挤压,但没有形成新的板块。
二、板块运动1. 板块的运动方式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板块的横向运动和板块的垂向运动。
横向运动是指地球板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通常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构造边界所导致的。
垂向运动是指地球板块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通常是由于地壳岩石的热膨胀和冷缩所导致的。
2. 板块运动的影响地球板块的运动对地球上的地质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可以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板块运动还可以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三、板块边界的特征1. 构造边界构造边界的特征主要包括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形等。
构造边界处的地壳会出现断裂、褶皱和褶皱以及火山喷发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着频繁的地震活动。
2. 传送边界传送边界的特征主要包括地壳断层和断块、地震活动以及新的岩浆喷发等。
传送边界处的地质构造通常呈现出横向移动的特征,同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地震和地质活动。
板块模型(解析版)--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
板块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无外力板块模型(1T -4T )目标2无外力板块图像问题(5T -8T )目标3有外力板块模型(9T -12T )目标4有外力板块图像问题(13T -16T )【特训典例】一、无外力板块模型1如图所示,将小滑块A 放在长为L 的长木板B 上,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1:4,A 距B 的右端为13L 。
现给长木板B 一个水平向右初速度v 0=102m/s ,小滑块A 恰好从长木板B 上滑下;若给A 一个水平向右初速度v ,要使A 能从B 上滑下,则v 至少为()A.5m /sB.10m /sC.15m /sD.20m/s【答案】B【详解】第一种情形下有v 202fm A+fm B =23L 第二种情形下有v 22f m A+f m B =13L 解得v =10m/s 故选B 。
2如图(a )所示,质量为2m 的长木板,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 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 0滑上木板左端,恰能滑至木板右端且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铅块运动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若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即m 1=m 2=m )的两段1、2后紧挨着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以相同的初速度v 0由木板1的左端开始运动,如图(b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铅块将从木板2的右端滑离木板B.小铅块滑到木板2的右端与之保持相对静止C.(a )、(b )两种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相等D.(a )过程产生的摩擦热量大于(b )过程摩擦产生的热量【答案】D【详解】AB .第一次,小铅块运动过程中,小铅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木板一直加速,第二次,小铅块先使整个木板加速,运动到2部分上后1部分停止加速,只有2部分加速,加速度大于第一次的对应过程,故第二次小铅块与2木板将更早达到速度相等,所以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2的右端,故AB错误;CD.由于在(b)中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2的右端,所以在木板2上相对运动的位移没有在木板上1大,所以在(b)中小铅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小于在(a)中小铅块相对木板的位移,根据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等于产生的热量,所以(b)产生的热量小于在木板(a)上滑行产生热量,故C错误,D正确。
高考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
高考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物理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其中的板块模型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一、基础概念1. 板块模型的概念板块模型是基于地球外部硬壳结构特征和地震波传播规律提出的一种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它将地球分为若干个坚硬的板块,这些板块围绕着地球表面的板块边界进行相对运动。
2. 板块边界的类型板块边界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型边界和消亡边界。
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相互碰撞的地方,转型边界是两个板块横向滑动的地方,消亡边界是因为一个板块向地幔下沉而消亡。
二、板块构造1. 大陆板块的特点大陆板块主要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其特点是厚度较大、密度较低、构成成分复杂,包括岩石、土壤和水。
大陆板块的运动速度较慢,通常是每年几厘米到十几厘米。
2. 海洋板块的特点海洋板块是地球表面最薄的板块,主要由海洋壳组成,包括海底扩张的次级板块。
海洋板块的厚度较小、密度较大,构成成分以玄武岩为主。
海洋板块的运动速度较快,通常是每年几十厘米到一百多厘米。
三、板块边界及地震活动1. 构造边界构造边界主要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的地方。
在构造边界上,有三种主要的板块相互关系:大陆与大陆碰撞、大陆与海洋碰撞以及海洋与海洋碰撞。
这些板块相互碰撞会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例如中国的兰州地震。
2. 转型边界转型边界主要发生在两个板块横向滑动的地方,例如美洲中部的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
转型边界通常会引发剧烈的地震活动,特点是地震烈度高、范围广但面积相对较小。
3. 消亡边界消亡边界是因为一个板块向地幔下沉而消亡。
在这种边界上,板块会发生俯冲运动,促使地震的发生。
消亡边界通常位于大洋深处,世界上许多海沟就形成于此。
四、板块运动与自然灾害1. 板块运动与地震板块运动是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巨大的地震能量,导致地质应力的释放。
世界上许多地震都与板块运动有关,例如中国的唐山大地震和美国的旧金山地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4板块模型(附答案详解)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4板块模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1.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上有固定挡板A ,斜面上叠放着小物块B 和薄木板C ,木板下端位于挡板A 处,整体处于静止状态。
木板C 受到逐渐增大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作用时,木板C 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210m/s =g ,则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N 15N F <<时物块B 和木板C 相对滑动B .木板和物块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可求出C .由题目条件可求木板C 的质量D .15N F >时物块B 和木板C 相对滑动2.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最右端放置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物块。
在0=t 时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在F 的作用下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1s t =时撤去F ,整个过程木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1kg ,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210m /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5s 内木板的加速度为24m/sB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 .拉力F 的大小为21ND .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与木板右端的距离为5.25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3.滑沙运动是小孩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其运动过程可类比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37°的斜坡上有长为1m 的滑板,滑板与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916。
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坡足够长,sin370.6︒=,cos370.8︒=,g 取210m /s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 /sB .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 /sC .经过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D .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34.如图甲所示,很薄的长木板B 在水平地面上,在t =0时刻,可视为质点、质量为1kg 的物块A 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从左端滑上长木板,1s 后撤去外力F ,物块A 、长木板B 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g =10m/s 2,则( )A .长木板的最小长度为1mB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1C .长木板的质量为0.5kgD .外力F 的大小为4N5.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不断增大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 的加速度a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像、已知g 取210m s ,则( )A .滑块A 的质量为4kgB .木板B 的质量为1kgC .当10N F =时木板B 加速度为24m/sD .滑块A 与木板B 间动摩擦因数为0.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6.如图所示,4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个挨一个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彼此不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物块
速运动规律、物块与
与木板相对运动及
木板相对运动等综 (2017·全国卷Ⅲ T25) 合 应 用 的 “ 板 块 模
型”
功能关系等综合应 用的“板块模型” (2015·全国卷Ⅱ T25)
利用图像求物块的
从 v-t 图像分析运
加速度、碰撞前后木
动情况、牛顿运动定
板运动及物块恰好
律、摩擦力及两者共
2.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 A。木板 B 受到随时间 t 变化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 B 的加速度 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 a——F 图像,g 取 10m/s2, 则() A. 滑块 A 的质量为 4kg B. 木板 B 的质量为 1kg C. 当 F=10N 时木板 B 的加速度为 4m/s2 D. 滑块 A 与木板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
由整体法求系统加速度
由隔离法求滑块与木板间摩擦力 f 及最大静摩擦力 fm
若 f≤fm,假设成立,整体列式
若 f>fm,假设不成立,分别列式
【题例分析】 1.如图所示,物体 A 叠放在物体 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 质量分别为 6.0kg 和 2.0kg,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在物体 A 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 F,开始时 F=10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 到 45N 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B.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C. 当拉力<12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D.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 F>18N 时,开始相对滑动
第四讲 恒力作用下直线运动------板块模型
【知识点】
板块模型往往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而且还存在着相对运动,由于考查的点极具综合性和选拔的
功能,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从 13 年开始在全国 1 卷、2 卷和三卷中考察了 4 次,且均以压轴题
的方式考查。
真题模型
考查角度
真题模型
考查角度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
3.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 0.5T 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0.2kg 且足够长的绝缘 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左端无初速放置一质量为 0.1kg、电荷量 q=+0.2C 的滑块,滑块与 绝缘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0.5,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木板施加方 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0.6N 恒力,g 取 10m/s2.则( )
答案:A 解析:地面光滑,地面的摩擦力不用考虑,当力比较小的时候,两个物体一起运动,当力比较大的时 候,它们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了,临界状态为两者的接触面间达到了最大静摩擦,选择研究对象优先选 择受力少的物体,先对 B 进行隔离分析,摩擦力为 B 提供加速度 fB=mBa,摩擦力变大,加速度随着变大,
当 AB 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得到二者保持相对静止的最大条件,即μmAg=mBamax,可算出 amax=6m/s2; 再对整体进行分析:AB 整体仅受一个外力 F,所以 Fmax=(mA+mB)amax=48N。若实际施加的力 F≤Fmax,两者 相对静止;当施加的力>Fmax,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在本题中可知,整个过程中 AB 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B 选项中静止是以地面为参考的,本题中两物块相对静止但对地面来说是运动的,所以正确选项为 A。 【衡水名师提示】同学们在读题时一定要仔细,此类题型一定要注意水平面是光滑还是粗糙。另外, 此类题一般都会在水平面上有两个叠放的物体,我们在进行初步分析时,首先应选择受力较少的物体, 以简化难。 本题解题思路:隔离对 B 分析,求出 AB 发生相对滑动时的临界加速度,再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 二定律求出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 变式 1:当 F 作用在物体 B 上,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又有什么变化?
解析:首先隔离 A,对其进行分析,摩擦力为其运动提供加速度,μmAg=mAamax,得到 amax=μg=2m/s2; 整体分析:Fmax=(mA+mB)amax=16N。起先,在外力 F 大于 10N 小于等于 16N 时,二者相对静止;在外力 F 大于 16N 到 45N 这一阶段,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此时的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答案:BC 解析:当 a=0 时,F=6N,代入解得:μ=0.2,根据 F=10N>8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 为:aB=a= F -μmAg =4m/s2,故选 BC。
mB 【衡水名师提示】拿到图像,首先看清横纵坐标都是什么,然后结合物理过程,列出关于横纵坐标的 表达形式,然后结合截距或者斜率进行题目的求解。
思路流程
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物理建模
确定滑块——木板模型
研究对象
隔离法
对滑块、木板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计算判断 判断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有临界速度
判断是否存在速度相等的临界点
滑块与木板分离
确定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关系,列式求解
无临界速度
滑块与木板没分离,假设速度相等后加速度相等
没有离开木板的临
速以后的运动情况
界 条 件 和 二 者 的 相 (2013·全国卷Ⅱ T25) 等综合应用的“板块
(2015·全国卷Ⅰ T25) 对 位 移 及 功 能 关 系
模型”
等综合应用的“板块
模型”
【衡水名师提示】突破点:
பைடு நூலகம்
1.判断滑块是否掉下来的方法不同: ○1 ○2 是达到共速时,相对位移是否大于板长 ○3 ○4 是判断能否保持加速度一致 2.当板与块速度相等时,应注意判断接下来能否相对静止 3. ○1 ○2 两种模型在地面光滑时用动量守恒结合能量守恒解题更方便,其他情况用牛顿运动定律更方 便
A.木板和滑块一直做加速度为 2m/s2 的匀加速运动 B.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最终木板做加速度为 2 m/s2 的匀加速运动,滑块做速度为 10m/s 的匀速运动 D.最终木板做加速度为 3 m/s2 的匀加速运动,滑块做速度为 10m/s 的匀速运动 答案:BD 解析:设物块质量为 m,木板质量为 M,刚开始滑块无速度,也就没有洛伦兹力影响,隔离 B,则有μ mg=mamax,amax=5m/s2;整体分析,Fmax=(m+M)*amax=1.5N>0.6N,所以一开始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木板 一起向左运动,加速度 a=F/(m+M)=2m/s2,随着速度的增加,滑块开始受洛伦兹力影响,洛伦兹力向上, 由竖直方向的平衡支持力 N+qvb=mg,v 增加,所以 N 减小,又 fmax=μN,所以摩擦力也减小,当 fmax 减小 至不足以提供 2m/s2 的加速度时,物块与木板就会发生相对滑动,对于物块来说,ma=fmax,加速度减小, 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 qvb=mg 时,v=10m/s,这时 N=0,没有摩擦力,小物块最终以 10m/s 的速度进行匀速运动。所以选项 B 正确。对板隔离,其受自身重力、向左的拉力、小物块向右的摩擦
变式 2:在变式 1 的基础上,假设地面粗糙,摩擦因数为μ2,AB 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1,结果有何变 化? 解析:首先隔离 A,amax=μg;然后整体分析,AB 构成的系统除了受到拉力,还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此 时有 Fmax-μ2(mA+mB)g=(mA+mB)amax,求出 Fmax。 【衡水名师提示】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就是先隔离分析后整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