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2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大气圈、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较多,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教学目标】
1.说出大气圈的圈层结构,概括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4.判断气压场中的风向和风力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热力环流;风向和风力的判断。
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学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编制学案。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交流展示〗
“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
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情境导入·提出目标〗
读P35图2-2-1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
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导学方案·随堂训练〗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阅读教材,填表:
4、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
“W”的形状。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
引出下文)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根据课本图2-2-4,分析说出: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对当地有何影响?
2.大气的受热过程
3.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在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上,标出长波辐射,解释保温作用的道理。
5.根据活动题2-2-5温室保温示意图,试解释温室保温的原理
集体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埂上放烟雾驱赶昨夜的寒气?
三、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仔细观察第38页2-2-6图。
探究: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的。
探究: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A地空气上升,B、C两地空气下沉)。
在同一高度的上空A′、B′、C′空气密度发生怎样变化?(A′密度增大,B′、C′密度减小)。
气压怎样变化?(A′形成高气压,B′、C′形成低气压)空气发生怎样的运动?(空气从气压高的A′流向气压低的B′、C′)。
那么近地面情况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成低气压;B、C 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空气从B、C两地流回A 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探究: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面的冷热不均)有哪些地区间会存在地面的冷热不均呢?(高低纬间、海陆间、城乡间等)
探究:大气运动有何意义?(随着大气的运动,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可以得到输送,并在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天气变化)。
探究:城市风示意图,城市与郊区哪个地方热?(城市)为什么?(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释放出大量人为热)这样在城市与郊区之间会形成简单的热力环流,请学生自己讲述。
(承接)从城市风我们可以看出,大气运动可以分为二种最基本的类型: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探究:2-2-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示意图。
其方向有何特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受什么决定?(决定于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探究:在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观察高空中的风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初始状态,空气只受气压梯度力作用,垂直等压线运动;当风一旦形成,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于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使空气质点在这两个力的合力下不断发生偏转;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不再偏转)。
探究: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的形成特点(根据图2-2-10)近地面最终的风向与高空的风向有何不同?(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为什么?(摩擦力与风运动方向相反,当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且摩擦力越大,夹角度越大。
)
〖随堂训练〗见学案。
〖课后作业·布置预习〗
本课时“课后作业”相关题目。
预习下一课时的“课前自主”部分。
【板书设计】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