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德即知识

摘要:“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核心命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命题进行分析:一、该命题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这一命题的具体含义及其何以成立;

三、这一观点对后世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的影响。由此,对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思想进行一个总体的概括。

关键词:美德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重要性主要是使哲学从自然向人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哲学不再仅仅关注自然的本原问题,更多的是关注人类社会的问题。正如希腊化时期斯多亚派的思想家帕奈提乌所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向人间,研究人的生活和社会伦理问题。苏格拉底的著名命题“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求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灵魂。他认为“不经受这种考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都在进行道德实践。

一、历史背景

在苏格拉底时期,智者的活动依旧是比较兴盛的,智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有很大的影响。考察当时的社会生活,智者受欢迎有其历史根源。在荷马的诗史所记载的时期,英雄美德是社会的主导伦理思想。英雄是主角,战争往往就是英雄的战争,英雄往往都是跟神有关,确切的说是亲戚关系。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遗留了对自然的崇拜、对神的崇拜。但对英雄美德的崇拜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向神的美德,英雄是神与人的结合,本身也突显了人的地位,人的荣誉。对荣誉和名声的追求是英雄美德的典型特征。普通人在这种伦理思想中是没有地位的,英雄也不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在特洛伊战争中,海克托不管坚守城池的职责,哪怕牺牲生命,也要为了荣誉迎战阿基里斯。而且这种行为并没有受到批评。这说明一方面英雄美德是社会所公认的美德,英雄是人所以为人的导向;另一方面这种美德牺牲普通人的利益,当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和地位上升后,必然要对这种美德做出抗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英雄美德是少数人对自然、对神的抗争,其后的美德必然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抗争。

雅典时期,经过梭伦和其后续者的一系列改革,雅典步入了民主社会。这可说是上述抗争中多数人胜利的表现。在英雄社会时期,对神的秩序的顺从和对英雄的认同是规范社会的主要手段。到了民主社会时期,规范社会的是一系列法律和社会习俗,议会和法庭是法律和习俗的解释者,也就是说议会成员和执法人员掌握了社会的权力。民主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要获得利益就要谋求权力,政治生活成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在政治生活中谋求自己的利益是当时大部分人的追求,这时社会流行的道德就是所谓的正义也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把追求快乐视为最大的善。智者就是宣称能够教导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获得权力的人。当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就产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立,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对社会秩序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智者不仅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屈从于世俗社会,教导人们钻法律的空子,用所谓修辞学来收费受徒,给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带来更深重的混乱。这正是苏格拉底所竭力反对的。

智者在推动民主制度的建立,反对屈从于自然,提高人的地位方面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但是智者所依据的伦理道德体系多种多样,变化不定,不具有统一性,正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智者的伦理道德体系不是建立在城邦的共同体的利益上的,

是建立在个人需要上的。这就给民主造成了负面的效果,正义不是共同体的正义,而是个人的利益,这种民主城邦只是个人利益的战场,弱肉强食。智者的伦理道德体系助长了这种行为。指导人们追求快乐,而不是追求正义,追求善。苏格拉底认为,快乐不应是人追求的目的,善才是一切行为的目的。快乐是受感情左右的,善才是理性的、经过反思的,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东西。他主张建立一种在追求至善的基础上,普遍有效的伦理规范,让人们过一种有序的生活,让城邦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中。反对智者建立在情感上的智者的相对主义道德体系。

二、美德即知识的含义

希腊人所认为的美德一词,含义广泛,不仅指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各种事物的优点和好的本性。苏格拉底特指的美德主要是人的灵魂的品质,和理性相关。知识不是智者的相对主义感觉论,而是对事物的普遍有效的,是一种绝对的针对事物本性的定义。“美德即知识”作为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一种关心人的灵魂的普遍的道德真理。这一命题跟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分不开的。“认识你自己”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追求关于美德的知识;追求善,把“善”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这才是

高尚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而且他认为人都是向善的,不可能自愿从恶,把这归于人的本性。有些人之所以作恶,就是没有关于美德的正确的知识。只要人的理智追求知识,就不会犯错。在对智者的诘难中,苏格拉底都是从这一个基本点出发来驳倒他们的。

智者的理论都是相对主义,没有普遍性,没有人格同一性。苏格拉底建立在普遍的善的基础上和根植于人的灵魂的同一性的理性主义道德体系轻易就能把他们击溃。“使真正的善得以可能的是智慧,有无快乐、恐惧之类的感觉出现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建立在相对的情感价值之上的道德体系只是一种错觉,是一种粗俗的观念,找不到任何健全的,真实的内容”。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在柏拉图那里指的是辩证法,也就是达到至善的手段。在早期的柏拉图的著作中,也就是我们可以归之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著作中,如《普罗泰戈拉篇》和《高尔吉亚篇》中,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统一的,诸美德如正义,勇敢等是统一于总的美德概念中的,一个美德不可能独立于另一个美德,因为它们都是善的,这一时期他没有把善的概念象《国家篇》中提升到高于美德的另一层次,所以也就得不出美德的具体定义。但还是认为只有智慧,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可不可教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关系到如何实践美德,在《普罗泰戈拉篇》中,得出的结论是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但是不可教,普罗泰戈拉认为美德可教,但是认为美德不是知识。在《斐多篇》和《美诺篇》中,确认为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在《国家篇》中就是“灵魂转向”。这样“美德即知识”这一理论基本得到完善。

苏格拉底还认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的或是没有价值的”。到神的世界生活,到至善的世界生活才是人的真正目的,灵魂与身体分离才能真正的获得美德的知识,才能实践真正的美德,过上幸福的生活。苏格拉底的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迷信,是一种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理想和信念,苏格拉底一生都在实践德尔斐神庙的铭文:认识你自己。也就是在实践美德,在寻找关于美德的知识。这种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是具有神性的。他不仅是是一个美德的理论家,也是一个实践家。

三、美德即知识的影响

苏格拉底哲学的继承者一般被哲学史的著者们分为两部分。小苏格拉底学派的各个派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