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检查17处

合集下载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第一步:准备工作:1、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和检查人。

2、检查量具:道尺、支距尺、方尺、塞尺、钢尺、木折尺、弦绳、滑石、检查锤等。

(1)道尺、支距尺的合格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合格需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2)道尺轨距检查方法: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上道检查:1、选取工具:道尺、塞尺、木折尺、道岔检查记录簿等。

2、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作业,在防护员确认可以上道后进行上道检查。

3、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用弦绳测量轨向和高低。

4、检查道尺水平:选取水平较好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第三步:17处轨距水平检查: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一”号。

注意:同时注意目测轨缝等有超限处所。

(1)尖轨前顺坡终点,在基本轨接头第1螺栓处。

(2)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43、50-9为9MM,即1444MM,43、50-12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直股。

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第68号岔枕
S31
导曲部分曲股中后部
第64号岔枕
S32
导曲部分曲股中后部
第58号岔枕
S33
导曲部分曲股中部
第53号岔枕
S34
导曲部分曲股中前部
第48号岔枕
S35
导曲部分曲股中前部
第43号岔枕
S36
导曲部分曲股前部
第38号岔枕
S37
尖轨跟端曲股
第33号岔枕
S38
尖轨中后部曲股
第29号岔枕
S39
尖轨中后部曲股
第72号枕
S21
辙叉曲股中后部
第67号枕
S22
辙叉曲股中后部
第63号枕
S23
辙叉曲股中后部
第59号枕
S24
辙叉曲股中部
第55号枕与第56号枕间
S25
辙叉曲股前部
第51号枕
S26
导曲部分曲股后部
第48号枕
S27
导曲部分曲股中后部
第44号枕
S28
导曲部分曲股中部
第40号枕
S29
导曲部分曲股中前部
第35号枕
S23
辙叉曲股后部
第100号岔枕
S24
辙叉曲股中后部
第94号岔枕
S25
辙叉曲股中后部
第88号岔枕(开通曲股时丈量)
S26
辙叉曲股中后部
第83号岔枕(开通曲股时丈量)
S27
辙叉曲股中部
第79号岔枕(开通曲股时丈量,同步检查查照间隔)
S28
辙叉曲股中前部
第75号岔枕
S29
辙叉曲股前部
第72号岔枕
S30
导曲部分曲股后部
S30
导曲部分曲股前部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解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解

第14处:辙叉曲股后部
该处应在辙叉后接头辙叉端量取,如图所示,在 划横线处量取。 与辙叉前接头量取恰恰相反。
第15处:辙叉直股后部 第16处:辙叉直股中部 第17处:辙叉直股前部
辙叉直股3处与辙叉曲股三处要求相同。 至此17处轨距水平检查完毕。 此时可返回辙叉后,自辙叉后向尖轨方向检查轨
枕情况,此过程为第一次返回
轨枕检查重点
轨枕偏斜 轨枕失效 轨枕空吊 木枕一人操作 支距尺后端的 两个端点要紧 贴钢轨作用边 要使支距尺后 端带卡子的一 侧对准钢轨上 的支距丈量点
接下来进入第二次返回
第二次返回时可检查的项目
心轨轮缘槽宽度 护轨轮缘槽宽度 接头错牙、掉块 轮背距离 三道缝 尖轨动程 顶铁离缝 各接头轨缝,绝缘接头轨 缝必须量取,重点检查接 头轨枕螺栓与接头水平螺 栓是否接触,防止联电。
(下)
第12处:辙叉前曲股
辙叉前应在最后一个支距点处量取
第13处:辙叉曲股中部
活动端在辙叉轮缘槽一侧 量取位置根据道岔标准图 ,大部分道岔在辙叉心宽 25-4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心作用边 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翼作用边
应用文字说明的检查项目
联接零件“三道缝” 钢轨错牙 轨缝 各部槽宽 轨枕失效、伤损 警冲标 空吊板
标志标记 道床断面 道碴缺少 路肩 排水设备 接头、尖轨尖端相错 扣件松动、缺损
最后,向主考老师报告。
规范用语: 检查结束,人员、工具已下道,可以 撤除防护。(计时结束)
谢谢
检查警冲标
警冲标设在两线间距为4米的起点中间,不足4米 时,设在最大间距的起点处。 白色的半边朝向道岔辙叉方向。 红白相间的半边背向道岔辙叉方向。 警冲标顶端不得高出钢轨顶面350MM。

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方法

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道岔概述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分支进入或越过另一条线路的链接及交叉设备分支称为道岔。

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运输业务中的列车到发、会让、越行、机车摘挂、车辆调车、编解、机车车辆整备修理、货物装卸作业以及铁路路网与矿山港口工厂专用铁路的连接等等,无不借助与道岔方能实现。

二、引入线路提速以后,线路维修管理实行检养修分开,线路维修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其中线路状态的检查是关键,因此检查监控工区及各级检查人员检查的数据尤为重要,如何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找准下尺的位置是决定设备检查准确度的关键,在下面的讲解中将会一一提到。

三、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一)检校道尺用干卷尺校验道尺中轨距是否符合标准,误差在1mm范围内,校正水平,将道尺左右股调换,检查误差控制在1mm范围内。

(二)轨距检查1.前顺坡终点轨距值为1435mm检查地点:在基本轨接头后110mm-130mm处测量。

2.尖轨尖端轨距值:1/9道岔:1450;1/12道岔(不含60kg/m—1/12AT尖轨):1445mm;60kg/m—1/12AT尖轨:1437mm;50kg/m—1/18道岔:1435mm;60kgAT—1/12Ⅱ型提速道岔、60kg—1/18可动心轨辙岔1435mm。

检查地点:在尖轨尖端前20-40mm处测量。

3.尖轨中轨距值:60kg/m—1/12AT尖轨:1435mm;50kg/m—1/18道岔:1435mm;1/9道岔:1445mm;1/12道岔:1442mm。

检查地点:尖轨长度的1/2处测量(刨切点)。

4.尖轨根端直向轨距,除60kg/m—1/12AT尖轨和1/18道岔为:1435mm,其余43kg/m,50kg/m单开道岔均为:1439mm。

检查地点:43kg/m,50kg/m等跟端结构为间隔铁式道岔在跟端轨缝后第一螺栓孔处测量;60kg/m—1/12道岔在尖轨后接头第一螺栓孔处测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15、检查地点:辙叉直股后 具体位置:放在辙叉跟第二个螺栓处
16、检查地点:辙叉直股中 具体位置:放在辙叉心20~50mm处(同时量查照间隔 和护背距离)
17、检查地点:辙叉直股前 具体位置:对应放在导曲线终点处
(二)作业方法、步骤
1、准备作业
检查和校正道尺。检查道尺检验卡是否 有效,使轨距、水平检测误差不大于 ±1mm。
(3)在绝缘接头处不准用钢板尺、钢 卷尺接触两端钢轨以防混电。
练习
1、检查普通单开道岔第5尺的具体落 尺位置?
2、应如何确定标准股? 3、检查时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结
一、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位置 二、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作业方法、
步骤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质量要求
作业
1、检查一组9号普通单开道岔,并将 各项数据填记在道岔检查记录簿上。
(1)检查项目和部位必须完整,无遗 漏,检查位置必须准确,要将超限处 所查出来,记录准确无误。在轨距递 减、递增变化点检查部位,按规定位 置偏差不得超过100mm。支距检查 部位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检查数据结果正确。轨距、水平、 高低、方向、支距、正矢测量误差不得 超过±1mm。轨距水平、支距、正负 号不能写错。
(3)按图及表所示位置、顺序检查道岔 的轨距、水平。用道尺在规定的部位逐 处检查,先检查轨距,后检查水平。将 各部位几何尺寸误差值记录在检查记录 簿轨距、水平栏内。
在道岔检查的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 其他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以及钢 轨、尖轨、辙叉、夹板伤损情况。如有 超限或其他行车安全的病害,应填写记 录簿补修栏内。
5、检查地点:尖轨跟端曲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导曲线起点 处)
6、检查地点:尖轨跟端后直股 具体位置:距跟端1.5m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S10:导曲线中部(内配轨接头3.4螺栓)
S11:直股后部(外配轨接头3.4螺栓)
S12:导曲线后部(外配轨接头3.4螺栓)
S13:直股辙叉前(辙叉3.4螺栓)
S14:直股辙叉中(同时量1391,1348,即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毫米,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毫米)
三、检查支距:9号道岔为:144、201、281、382、506、652、820、1011、1201mm,9尺;12号道岔为:144、188、243、311、391、483、587、703、831、972、1125、1229mm,12尺。
四、检查各部轨轮槽宽:尖轨刨切部分(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尖轨跟端槽宽(74mm);辙叉心轨轮槽宽(在心轨宽40至50mm范围内为46mm容许误差为+3-1mm);护轨轨轮槽宽为42mm容许误差为+3-1mm测量位置与检查轨距水平的位置相同);
5、各牵引点动程±1。
6、用塞尺检测滑床板空吊,各牵引点前后滑床板空吊不大于0.5mm,其余大于1mm。
7、查照间隔(护轨工作边到心轨工作边的距离)≧1391,护前距离(护轨工作边到翼轨工作边的距离)≦1348。
8、护轨各部轮缘槽(41、65、80)公差+1.5 -1,辙叉轮缘槽(46),辙叉咽喉尺寸68。
S15:直股辙叉后(辙叉3螺栓)
S16:曲股辙叉前(辙叉3螺栓)
S17:曲股辙叉中(同时量1391,1348)
S18:曲股辙叉后(辙叉3.4螺栓)
五、检查尖轨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测量位置在尖轨第一拉杆中心处测量;

道岔检查17处

道岔检查17处

普通单开道岔17处检查点检查12号普通单开道岔的作业程序一、选用工具校对量具(轨距尺、支距尺、弦绳、木折尺)在检查记录本上填写日期、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二、检查道岔17尺轨距和水平,顺序不能错。

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mm2.尖轨尖端1445mm3.尖轨中部(尖轨刨切终点) 1442mm4.尖轨跟端直股1439mm5.尖轨跟端曲股(导曲线起点处) 1439mm6.尖轨跟端后直股(距跟端1.5m ) 1435mm7.导曲线前部(距导曲线起点3m) 1445mm8.导曲线中部1445mm9.直股中部1435mm10.直股后部1435mm11.导曲线后部(距导曲线终点4m) 1445mm12.辙叉曲股前1435mm13.辙叉曲股中(同时量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1435mm >1391mm <1348mm14.辙叉曲股后1435mm15.辙叉直股后1435mm16.辙叉直股中1435mm (查照和护背)17.辙叉直股前1435mm隐藏三、检查支距9号道岔为:144、201、281、382、506、652、820、1011、1201mm,9尺;12号道岔为:144、188、243、311、391、483、587、703、831、972、1125、1229mm,12尺。

四、检查各部轨轮槽宽尖轨刨切部分(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尖轨跟端槽宽(74mm);辙叉心轨轮槽宽(在心轨宽40至50mm范围内为46mm容许误差为+3-1mm);护轨轨轮槽宽为42mm容许误差为+3-1mm测量位置与检查轨距水平的位置相同)。

五、检查尖轨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测量位置在尖轨第一拉杆中心处测量。

六、检查道岔的高低、方向、尖轨是否密贴、道岔是否爬行、联结零件是否伤损、道床是否丰满无塌碴。

七、圈画超限处所9号道岔铺设的主要检测项点:1、岔枕水平、方正(张拉弦线检测法),岔枕间距检测(砼枕±5,木枕±10)。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14处:辙叉曲股后部
该处应在辙叉后接头辙叉端量取,如图所示,在 划横线处量取。 与辙叉前接头量取恰恰相反。
第15处:辙叉直股后部 第16处:辙叉直股中部 第17处:辙叉直股前部
辙叉直股3处与辙叉曲股三处要求相同。 至此17处轨距水平检查完毕。 此时可返回辙叉后,自辙叉后向尖轨方向检查轨
枕情况,此过程为第一次返回
(下)
第12处:辙叉前曲股
辙叉前应在最后一个支距点处量取
第13处:辙叉曲股中部
活动端在辙叉轮缘槽一侧 量取位置根据道岔标准图 ,大部分道岔在辙叉心宽 25-4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心作用边 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翼作用边
用用方方尺尺检检查查接接头头相相错错
检查位置:
尖轨前基本轨接头 尖轨尖端 直股辙叉后接头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
×
方尺放在外直股测量。 方尺放在尖轨尖端处测量时,根端与钢轨非作用 边紧贴。 方尺放在离尖轨尖端约100-200MM测量时,方尺 根端可与钢轨作用边紧贴。
检查联接零件
• 在第二次返回尖轨尖端开始量取接头及尖轨相错 时,方尺和小锤一同拿起,检查接头相错时放下 小锤,量完接头相错,直接检查联接零件。
轨枕检查重点
轨枕偏斜 轨枕失效 轨枕空吊 木枕捆扎 需切削部分
检查支距
支距量取时要 求一人操作 支距尺后端的 两个端点要紧 贴钢轨作用边 要使支距尺后 端带卡子的一 侧对准钢轨上 的支距丈量点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顺号检查部位轨距标准(mm)说明9号道岔12号道岔1 前顺坡终点1435 1435 检查位置:基本轨接头2 尖轨尖端1450 14453 尖轨中1444 14424 尖轨跟端(直)1439 14395 尖轨跟端(曲)1439 14396 导曲线部分前(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1.5m处7 导曲线部分前(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3m处8 导曲线部分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9 导曲线部分中(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10 导曲线部分后(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1 导曲线部分后(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2 叉心前(直)1435 143513 叉心前(曲)1435 143514 叉心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5 叉心中(曲)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二)、水平的检查1、普通道岔尖轨按标准高出基本轨6mm,所有叉心翼轨都有堆高,尖轨中和叉心中两处不检查水平。

2、普通道岔尖轨跟端高出基本轨6mm,有的混凝土岔枕普通道岔导曲线上股有6mm的超高,检查时要以此为标准。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直股外股道岔全长和直股内股辙叉趾端至尖轨后1.5m以及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均可检查。

(四)、高低的检查与方向检查范围相同,只是普通道岔内直股距尖轨跟端2m范围不得放弦。

(五)普通道岔《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第160页。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2、尖轨尖端至尖轨中部范围不检查水平,尖轨中部点及以后检查水平。
3、基本轨接头至尖轨中部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以后以内两股和辙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
可在外直股全长范围以及内直股尖轨跟部至辙叉趾端范围内检查,当开通直股时,可延伸至尖轨中部放弦检查内直股方向。一般主查外直股,兼查内直股并延伸至道岔前后各50m范围。
(四)、高低的检查
与检查方向的范围相同。
(五)AT12号道岔检查记录簿可以使用普通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三、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三)
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三)
顺号
检查部位
标准轨距
(mm)
检查位置
说明
1
尖轨前顺坡终点
1435
1号岔枕
基本轨接头处
2
7
连接部分前(曲)
1435
检查位置:曲基本轨接头
8
连接部分中(直)
1435
检查位置:连接部分中间接头处,直、曲
股均无接头时,内轨中间处
9
连接部分中(曲)
10
连接部分后(直)
1435
检查位置:内股配轨(与叉心连接)中间

11
连接部分后(曲)
12
叉心前(曲)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前接头处
13
叉心中(曲)
道岔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
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
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一)


检查部位
轨距标准(mm)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普通单开道岔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
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
三、50kg/m 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
菱形道岔检查方法
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菱形道岔轨距检查地点
注:乙股检查地点比照甲股进行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
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
(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
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
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 +”;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a »
四、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水平检查的顺序及地点
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
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
向为导曲线后部。

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
拉一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
六、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及其记录表
1、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应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地点正确点对应到记
录表上填写。

2、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见附表)。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准备工作1、预先填写“道岔检查记录薄”中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和检查日期及检查人。

2、确认道尺、支距尺是否在计量部门鉴定的合格期内,如不在合格期内可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3、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的轨距尺寸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二、基本作业1、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进行作业。

2、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左右处,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

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3、目视完轨向高低后,回到检查的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即道岔前接头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4、检查步骤: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号;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号。

(1)、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

在距基本轨前端部100mm范围内。

(2)第二处: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 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第三处: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宽43、50—9 为9mm 即1444mm;43、50—12 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曲股。

在导曲股轨端100mm范围内,不能在尖轨上。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349mm,水平在导曲外股处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

(5)第五处:尖轨跟直股。

在尖轨跟曲股对应处。

(此处轨距加宽亦为4mm即1349mm,水平在直内股上亦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考虑。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各部分轨距检查地点和名称图号:CZ2516(工联岔)P60㎏12#编号检查部位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第1号岔枕2 尖轨尖端±1 第5号岔枕 1前3 尖轨中前部直股第12号岔枕曲尖轨轨头宽35mm处,距离尖轨尖端2840mm,轨距1435mm。

4 尖轨中部直股±1 第16号岔枕直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轨距1435mm,距尖轨尖端6171mm,框架尺寸1506mm5 尖轨中后部直股第21号岔枕6 尖轨跟端直股第28号岔枕7 导曲部分直股前部第37号岔枕8 导曲部分直股后部第46号岔枕9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前部第51号岔枕10 直股长心轨尖端±1 第55号岔枕心轨一动(心轨宽20—30mm)的断面处测量轨距、水平。

11 直股长心轨中部第59号岔枕心轨二动12 直股长心轨中后部第65号岔枕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处量轨距13 直股长心轨跟端第72号岔枕14 叉跟基本轨跟端第72号岔枕侧向15 叉跟基本轨尖端第65号岔枕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处量轨距侧向16 短心轨中部第59号岔枕心轨二动侧向17 可动心轨辙叉心轨尖端±1 第55号岔枕心轨一动(心轨宽20—30mm)的断面处测量轨距、水平。

同时量查照间隔侧向18 可动心轨辙叉短心轨中部第51号岔枕侧向19 导曲部分曲股后部第46号岔枕侧向20 导曲部分曲股前部第37号岔枕侧向21 尖轨跟端曲股第28号岔枕侧向22 尖轨中后部曲股第21号岔枕尖轨开通曲股时丈量23 尖轨中部曲股±1 第16号岔枕,曲尖轨轨头刨切起点,距离尖端 6171 mm。

尖轨开通曲股时丈量24 尖轨中前部曲股第12号岔枕曲尖轨轨头宽35mm处,距离尖端2840mm。

轨距1440.2mm尖轨开通曲股时丈量图号:专线4228 4249(工联岔)P60㎏12#编号检查部位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第1号岔枕2 尖轨尖端±1 第7号岔枕前3 尖轨中前部直股第12号岔枕曲尖轨轨头宽35mm处,距离尖轨尖端2340mm,轨距1435mm。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3 甲股前尖轨距顺坡终点S3 1435 1435 H2 09#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273mm12#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170mm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普通单开道岔17处检查点

普通单开道岔17处检查点

普通单开道岔17处检查点图片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mm2.尖轨尖端1445mm3.尖轨中部(尖轨刨切终点) 1442mm4.尖轨跟端直股1439mm5.尖轨跟端曲股(导曲线起点处) 1439mm6.尖轨跟端后直股(距跟端1.5m ) 1435mm7.导曲线前部(距导曲线起点3m) 1445mm8.导曲线中部1445mm9.直股中部1435mm10.直股后部1435mm11.导曲线后部(距导曲线终点4m) 1445mm12.辙叉曲股前1435mm13.辙叉曲股中(同时量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1435mm >1391mm <1348mm14.辙叉曲股后1435mm15.辙叉直股后1435mm16.辙叉直股中1435mm (查照和护背)17.辙叉直股前1435mm隐藏检查12号普通单开道岔的作业程序在检查单开道岔时,一、选用工具:校对量具(轨距尺、支距尺、弦绳、木折尺)在检查记录本上填写日期、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二、检查道岔17尺轨距和水平,顺序不能错。

1尖轨前顺坡终点,2尖轨尖端;3尖轨中;4尖轨跟端直股;5尖轨跟端曲股(导曲线起点);6尖轨跟端后直股(距尖轨跟端1.5m);7导曲线前部(距导曲线起点3m);8导曲线中部;9直股中;10直股后;11导曲线后部(距导曲线终点4m);12辙叉曲股前;13辙叉曲股中(同时测量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14辙叉曲股后;15辙叉直股后;16辙叉直股中(同时测量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17辙叉直股前。

三、检查支距:9号道岔为:144、201、281、382、506、652、820、1011、1201mm,9尺;12号道岔为:144、188、243、311、391、483、587、703、831、972、1125、1229mm,12尺。

四、检查各部轨轮槽宽:尖轨刨切部分(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尖轨跟端槽宽(74mm);辙叉心轨轮槽宽(在心轨宽40至50mm范围内为46mm 容许误差为+3-1mm);护轨轨轮槽宽为42mm容许误差为+3-1mm测量位置与检查轨距水平的位置相同);五、检查尖轨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 测量位置在尖轨第一拉杆中心处测量;六、检查道岔的高低、方向、尖轨是否密贴、道岔是否爬行、联结零件是否伤损、道床是否丰满无塌碴。

9号单开道岔的17处检查

9号单开道岔的17处检查

一、17处检查点是:道岔始端接头1435,;尖轨尖端1450;尖轨中部1445;尖轨跟端直1439、侧1439;尖轨跟端直向向后1.5m由1439递减至1435,侧向向后3m(一般叫前三)由1439递增至1450;导曲线中部1450;直股中部(一般量中部接头处)1435;导曲线后部1450;导曲线终点1435(从导曲线后部1450递减到1435,一般叫后四));辙叉前侧股1435;辙叉中侧股1435(包括91、48);辙叉后侧股1435;辙叉后直股1435;辙叉中直股1435(包括91、48);辙叉前直股1435.
二、74mm指的是直线尖轨跟端槽宽(基本轨作用边~尖轨非工作边的距离).为的是最小轮背的车轮通过时,轮缘背面不至于挤压尖轨跟端非工作边.该点支距144,减去一个轨头宽度70,故尖轨跟端槽宽=74mm.
三、曲线尖轨跟端槽宽应≥68mm,如有必要进一步缩短曲线尖轨的长度时,可将槽宽减小至65mm.
四、142是第一根拉杆处,直线尖轨与基本轨间的开口动程(摆度).
五、152是第一根拉杆处,曲线尖轨与基本轨间的开口动程(摆度).
六、直线型尖轨的工作边是直线;曲线型尖轨的工作边除了尖端前部有一小段为直线外,其余部分均为圆曲线.。

常用道岔技术参数及检查方法

常用道岔技术参数及检查方法

附件17 常用道岔技术参数及检查方法普速线路常用单开道岔基本参数序号道岔图号道岔类型道岔全长(m)道岔前长(m)道岔后长(m)直尖轨长度(m)曲尖轨长度(m)直基本轨长度(m)曲基本轨长度(m)直向护轨(m1 43-9号高锰钢木枕单开道岔2 43-12号高锰钢木枕单开道岔3 专线4141 50-9号固定型木枕单开道岔4 50-9号高锰钢木枕单开道岔5 专线(02)4151 50-9号固定型辙叉混凝土枕单开道岔6 CZ2209(CZ2209A)50-9号固定型辙叉混凝土枕单开道岔7 50-12号高锰钢木枕单开道岔8 专线4147 50-12号固定型木枕单开道岔号(m) 长(m) 长(m) 长度(m) 长度(m) 长度(m) 长度(m) 护轨(m 9 专线4198 50-12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0 专线4257 50-12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1 铁联线051 60-9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2 SC390(CZ577)60-9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3 专线4190 60-12号固定型木枕单开道岔14 专线4128 60-12号固定型木枕单开道岔15 专线4249(专线4228) 60-12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6 SC330(CZ560)60-12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号(m) 长(m) 长(m) 长度(m) 长度(m) 长度(m) 长度(m) 护轨(m 岔17 铁联线004(铁联线020) 60-12号固定型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8 CZ2516 60-12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道岔19 SC325 60-12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道岔20 GLC(08)01(GLC(06)01)60-12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道岔21 专线4223A 60-18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道岔22 GLC(07)02 60-18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道岔23 GLC(08)06 60-30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号(m) 长(m) 长(m) 长度(m) 长度(m) 长度(m) 长度(m) 护轨(m 道岔24 专线4261 60-30号可动心轨混凝土枕单开道岔普速线路道岔框架尺寸及尖(心)轨降低值表普速线路道岔支距值表木枕43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TB399-75)木枕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141)木枕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TB399-75)砼枕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02)4151)砼枕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CZ2209/CZ2209A)木枕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TB399-75)木枕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147)砼枕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57)砼枕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铁联线051)砼枕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CZ577/SC390)木枕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190/专线4128)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铁联线004/铁联线020)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SC330)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49/专线4228)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GLC(08)01/GLC(06)01)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SC325)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CZ2516)砼枕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74)砼枕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23A)砼枕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图号:GLC(07)02)砼枕60kg/m钢轨30号单开道岔(图号:专线4261)砼枕60kg/m钢轨30号单开道岔(图号:GLC(08)06)注:横距为距离尖轨跟端距离常用道岔静态检查方法及位置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二)水平的检查1.普通道岔尖轨按标准高出基本轨6mm,所有叉心翼轨都有堆高,尖轨中和叉心中两处不检查水平。

道岔检查17处

道岔检查17处

普通单开道岔17处检查点检查12 号普通单开道岔的作业程序一、选用工具校对量具(轨距尺、支距尺、弦绳、木折尺)在检查记录本上填写日期、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二、检查道岔17 尺轨距和水平,顺序不能错。

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mm2.尖轨尖端1445mm3.尖轨中部(尖轨刨切终点) 1442mm4.尖轨跟端直股1439mm5.尖轨跟端曲股(导曲线起点处) 1439mm6.尖轨跟端后直股(距跟端1.5m ) 1435mm7.导曲线前部(距导曲线起点3m) 1445mm8.导曲线中部1445mm9.直股中部1435mm10.直股后部1435mm11.导曲线后部(距导曲线终点4m) 1445mm12.辙叉曲股前1435mm13.辙叉曲股中(同时量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1435mm >1391mm <1348mm14.辙叉曲股后1435mm15.辙叉直股后1435mm16.辙叉直股中1435mm ( 查照和护背)17.辙叉直股前1435mm隐藏三、检查支距9号道岔为:144、201、281、382、506、652、820、1011、1201mm,9尺;12号道岔为:144、188、243、311、391、483、587、703、831、972、1125、1229mm,12尺。

四、检查各部轨轮槽宽尖轨刨切部分(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尖轨跟端槽宽(74mm);辙叉心轨轮槽宽(在心轨宽40至50mm范围内为46mm容许误差为+3-1mm);护轨轨轮槽宽为42mm容许误差为+3-1mm测量位置与检查轨距水平的位置相同)。

五、检查尖轨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测量位置在尖轨第一拉杆中心处测量。

六、检查道岔的高低、方向、尖轨是否密贴、道岔是否爬行、联结零件是否伤损、道床是否丰满无塌碴。

七、圈画超限处所9号道岔铺设的主要检测项点:1、岔枕水平、方正(张拉弦线检测法),岔枕间距检测(砼枕±5,木枕±10)。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
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
菱形道岔检查方法
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注:乙股检查地点比照甲股进行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
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
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
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
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拉一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
六、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及其记录表
1、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应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地点正确点对应到记录表上填写。

2、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见附表)。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幻灯片解读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幻灯片解读

35号岔枕上
41—42号岔枕间
曲股接头处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连接部分后部(直)
连接部分后部(曲) 辙叉前(直) 辙叉中(直) 辙叉后(直) 辙叉后(曲) 辙叉中(曲) 辙叉前(直)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47—48号岔枕间 54号岔枕 57—58号岔枕间 辙叉前接头 在心轨宽20—3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辙叉后接头 在心轨宽20—3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辙叉前接头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辙叉后接头 辙叉前接头 此处检查查照间隔、 叉心顶面宽10—40mm处 叉心前3m处 轨距顺坡起点 基本轨接头—轨距顺坡起点中间处 基本轨接头处 对应支距452mm
尖轨开通曲股时丈量或量取尖轨 4 5 6 7 8 9 10 尖轨中部(曲) 尖轨跟端(直) 尖轨跟端(直) 连接部分前(直) 连接部分前(曲) 连接部分中(直) 连接部分中(曲)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6号岔枕上 与基本轨间隔应大于65mm 28—29号岔枕间
63号岔枕
57—58号岔枕间 54号岔枕上


(二)、水平、方向、高低的检查,除尖轨 全长都可以检查水平外,其余的与AT12号 道岔相同。 (三)、“固定型提速道岔距检查记录簿” 可使用一般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12号)

(一)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 (12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单开道岔17处检查点
检查12号普通单开道岔的作业程序
一、选用工具
校对量具(轨距尺、支距尺、弦绳、木折尺)在检查记录本上填写日期、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
二、检查道岔17尺轨距和水平,顺序不能错。

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mm
2.尖轨尖端1445mm
3.尖轨中部(尖轨刨切终点) 1442mm
4.尖轨跟端直股1439mm
5.尖轨跟端曲股(导曲线起点处) 1439mm
6.尖轨跟端后直股(距跟端1.5m ) 1435mm
7.导曲线前部(距导曲线起点3m) 1445mm
8.导曲线中部1445mm
9.直股中部1435mm
10.直股后部1435mm
11.导曲线后部(距导曲线终点4m) 1445mm
12.辙叉曲股前1435mm
13.辙叉曲股中(同时量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1435mm >1391mm <1348mm
14.辙叉曲股后1435mm
15.辙叉直股后1435mm
16.辙叉直股中1435mm (查照和护背)
17.辙叉直股前1435mm隐藏
三、检查支距
9号道岔为:144、201、281、382、506、652、820、1011、1201mm,9尺;
12号道岔为:144、188、243、311、391、483、587、703、831、972、1125、1229mm,12尺。

四、检查各部轨轮槽宽
尖轨刨切部分(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5mm;容许误差为-2mm);尖轨跟端槽宽(74mm);辙叉心轨轮槽宽(在心轨宽40至50mm范围内为46mm容许误差为+3-1mm);护轨轨轮槽宽为42mm容许误差为+3-1mm测量位置与检查轨距水平的位置相同)。

五、检查尖轨动程
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测量位置在尖轨第一拉杆中心处测量。

六、检查道岔的高低、方向、尖轨是否密贴、道岔是否爬行、联结零件是否伤损、道床是否丰满无塌碴。

七、圈画超限处所
9号道岔铺设的主要检测项点:
1、岔枕水平、方正(张拉弦线检测法),岔枕间距检测(砼枕±5,木枕±10)。

2、道岔全长±10,岔内轨距+3-2,检测侧股有无过渡轨距。

3、辙跟支距、导曲线每2m一处的支距检测(公差±1)。

4、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不大于0.2,其余不大于1mm)。

5、各牵引点动程±1。

6、用塞尺检测滑床板空吊,各牵引点前后滑床板空吊不大于0.5mm,其余大于1mm。

7、查照间隔(护轨工作边到心轨工作边的距离)≧1391,护前距离(护轨工作边到翼轨工作边的距离)≦1348。

8、护轨各部轮缘槽(41、65、80)公差+1.5 -1,辙叉轮缘槽(46),辙叉咽喉尺寸68。

9、曲尖轨最小轮缘槽(65)。

上述为92改进型和提速道岔(9号)在道岔厂内试铺的检验标准,还不够详尽,如你还需全面些的,请依照铁道部颁布的《道岔制造技术条件》TB412-2004。

“91”是“查照间隔”的简称,其为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48”是“护背距离”的简称,其为辙叉翼轨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

日常养护中我们通常说“一推一拉,91/48”,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在现场实现它,需要我们全面清晰的认识才行。

辙叉部分的轨距,既受查照间隔SC和护背距离SH的制约,又受护轨轮缘槽宽度t1和翼轨轮缘槽宽度t2的控制,因此容许偏差的范围是很窄的。

容许正误差e1、负误差e2与SC、SH、t1和t2的关系如下:
1.e1=SH +t1+t2-1435=t1+t2-87。

t1+t2>87 mm时,才容许有正误差。

2.e2=SC+t1-1435=t1-44。

t1<44 mm时,才容许有负误差。

当t1=43 mm及t2=45 mm时,容许误差范围为±1 mm; t1=42 mm及t2=47 mm时,容许误差范围为±2 mm; t1=41 mm 及t2=49 mm时,容许误差范围为±3 mm。

例如轮缘槽标准宽度t1为42 mm,t2为46 mm,在轨距为1 435 mm时,与护背距离1348 mm的差距仅有1 mm;在轨距为1 436 mm时,护背距离就已达到1348 mm的限度。

《修规》规定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 mm,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 348 mm。

日常应保持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不超过规定的限度,如检查发现稍有超限,必须及时修理。

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的测量位置,12号60 kg/m钢轨普通道岔设计图纸规定为心轨顶宽25 mm断面处,12号60 kg/m钢轨提速道岔设计图纸规定为心轨顶宽20~30
mm断面处,此外,一般道岔为心轨顶宽50 mm范围内,对应护轨必须在平直段。

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在钢轨顶面以下16 mm范围内量取。

在钢轨有肥边、侧面磨耗及其他条件下,量取轨距时轨距尺与轨头侧面接触点的位置高低将有所不同,在量取轮缘槽宽度时,量具与轨头侧面的接触点位置应与量取轨距时相同,对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的量取亦是如此。

只有这样辙叉部分的轨距、护轨和辙叉翼轮缘槽宽度、查照间隔、护背距离等尺寸才能吻合,避免在检算时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并有利于在改道、调整轮缘槽宽度等作业时掌握标准和实际容许误差。

根据以上认识,我们进行9148作业时,要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可动部分为基本轨和护轨,二是不可动部分为心轨和翼轨间宽,三是在不考虑轨距的前提下,91/48只与心轨、翼轨和护轨有关。

其于以上三点,作业时要先打磨好基本轨和心轨飞边,在翼轨轮缘槽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护轨来实现91和48的正确。

遇有轨距超限时,通过调整护轨槽宽来达到各项尺寸符合检测要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