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合集下载

跨国资本与大豆垄断

跨国资本与大豆垄断

跨国资本与大豆垄断作者:周建军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第09期根据荷兰拉博银行一份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的研究报告,作为全球最大宗的农产品交易,中国从阿根廷、巴西和美国每年进口总价值达200亿美元左右的大豆(2008年数)。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进口大豆的消费占比已高达80%以上,世界大豆出口量(多数为转基因大豆)的60%都在涌向中国市场。

而引发这种大豆生产和贸易链条巨变的,却是跨国资本对农业的深度介入。

在资本的逻辑里,大豆不再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能够提供食用油的人类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能够为资本谋取巨额利益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谋求的往往不仅仅掌控某个环节,而是上下通吃、不放过产供销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跨国公司全方位垄断的目的当然是谋取利润最大化,而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粮食安全和生存安全问题:欧美跨国资本已经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依赖大豆进口的亿万中国人的粮食安全。

或许,这也是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主要领导密集调研中国华孚集团、中国储备棉总公司、中国保利集团、中国农发集团、中林集团、中盐公司、中储粮总公司、中纺集团等8家中央企业的应有之意。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以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各类中国企业,尤其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发展壮大中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跨国企业,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策划=本刊编辑部作为我国著名的国情研究专家,王绍光教授在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屡屡发声,从学术理论和政策制定多个层面影响和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他与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合著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更是直接推动了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分税制改革。

近期,本刊就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豆进口和农业安全问题,专访了王绍光教授。

从90%到5.55%的溃缩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最近关于大豆问题和农业安全的一系列表态,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关注大豆这样一个似乎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王绍光:虽然我对大豆的研究是最近的事情,但是我对大豆涉及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之一,而大豆却是我国需要进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的现状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大豆市场的发展情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达到了8700万吨,同比增长8.5%,而且这一增长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美国、巴西、阿根廷是我国主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分别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35.8%、35.7%和25.3%。

这三个国家的大豆出口量加起来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8.9%,可见我国大豆主要依赖这三个国家进口。

从大豆进口的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洋山港、沙滩港、仓山港等港口进口,然后分别运到各个地区。

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加工成豆制品、畜禽饲料和食用植物油等,因此大豆进口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我国的畜牧业和食用植物油需求。

二、我国大豆进口贸易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国际大豆价格的波动、国外政治、经济因素对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等都可能对我国的进口来源和进口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主要供应国之间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战的影响,伴随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和中美贸易战,我国的大豆进口来源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大豆的进口质量安全、税收政策、运输成本等因素也是大豆进口面临的一些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之一,而且大豆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类、乳制品、植物油等产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从而致使大豆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

我国的畜牧业、加工业以及食用植物油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也将会继续增加。

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对大豆供应国也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和机会。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中国影响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未来将成巴西大豆最大进口国

中国影响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未来将成巴西大豆最大进口国

中国影响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未来将成巴西大豆最大进口国1. 引言1.1 中国大豆需求增长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对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

中国的大豆需求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大豆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增加不仅改变了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情况,还对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也会继续增长,进一步加剧全球大豆市场的供需紧张局势。

中国的大豆进口主要依赖于巴西和美国等国家。

近年来,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大豆合作关系不断加深,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大豆贸易合作呈现出互利共赢的局面,稳定了中国的大豆供应,同时也促进了巴西大豆产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继续增长,中国对巴西大豆的进口量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将成为巴西大豆最大的进口国,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的地位。

这将导致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巴西有望成为最大受益国家。

2. 正文2.1 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影响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自身并无大豆资源,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接近70%。

这一巨大的需求量直接影响了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和价格。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增长对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的大豆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全球大豆市场供应的持续紧张。

全球各大豆生产国(主要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农民都在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以满足中国的需求,但由于生产周期和种植面积的限制,供给依然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了大豆市场的供应短缺。

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增加也对全球大豆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中国的需求量庞大,一旦中国出现大豆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全球大豆价格的走势。

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4 中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 中国
✓ 农业补贴种类有限 ✓ 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我国还是空白。 ✓ 我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
• 美国
✓ 大豆是特别付款 ✓ 1996年以前是政府收购体制 ✓ 1996年以后改革产销体制,农民直接在市场销售,政府为农民支付
补贴
3.中国大豆依赖进口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 加快大豆产业行会、商会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 制,强化农民对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风险的防范意识
• 并通过完善农村的网络建设,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 大豆行会和商会应架起农民和企业间的联系,及时发布相
关数据 • 行会应组织农民学习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的技术以及运
用电子商务方式销售产品的相关知识 • 并对大豆的种植制定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使企业能在国
35
34
净进口额(万吨)
-93.9
-110.9
-53.9
-27.4 -78.1

-9 •
92 •
260
303
412
1021
1369
1104
2047
2548
2611
2790
3046.1
3708.6
4221
净出口 净进口 转基因大豆挤占市场 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1.2 外资占领大豆产业
黑龙江省:国产大豆的最后堡垒
• 使大豆产业走向集群式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产区内生产 、加工技术的交流合作,不断降低豆农、企业的单位成本 ,不断提升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4.4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
• 分化新品类,打造新品牌 • 建立反转基因食品统一战线 • 推广转基因文化并大力宣传视频安全问题

转基因大豆进口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论文

转基因大豆进口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论文

摘要:我国目前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中进口的80%都是转基因大豆。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很大的风险。

通过分析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存在的可能风险,指出我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基因大豆进口及研发,妥善解决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进口,资源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风险一、转基因大豆及我国进口基本情况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可能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

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 商品名为Roundup Ready大豆,简称RR 大豆) 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此后转基因大豆得到迅猛发展。

2005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

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主要是抗草甘膦、草甘二膦和抗虫转基因大豆。

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1]。

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2]。

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4位。

由于大豆供不应求,我国从1995年开始批量进口大豆,1996 年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后进口量迅速上涨,2001年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总量,突破1600 万吨[3]。

我国进口的大豆中8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是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

二、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人类对其安全性的顾虑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最重要因素。

就目前而言,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关于安全性许多问题都没有定论。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我国进口大豆贸易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巨大,但自产量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豆的进口贸易一直是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的现状进行浅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和特点。

从进口来源来看,我国大豆主要进口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

这三个国家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占据了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绝大部分。

美国是我国大豆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其大豆进口量占我国总进口量的近60%。

而巴西和阿根廷则分别占据了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20%和10%左右。

这三个国家不仅在大豆出口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而且在品质和价格方面也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成为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从贸易结构来看,我国对大豆的进口贸易主要以贸易公司和加工企业为主体,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外贸企业。

这些企业在大豆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直接参与大豆的进口和加工,然后再将加工后的豆粕和豆油等产品进行销售。

我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豆进口政策,如减免关税、展开大豆期货交易等,以促进大豆贸易的发展和稳定。

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大豆主要用于油料和饲料。

油料用于榨油,生产大豆油,饲料则用于养殖业等领域。

随着我国食用油和畜牧业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对大豆的进口贸易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自产量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豆的进口贸易将会持续保持稳步增长。

在大豆进口贸易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仍将是我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地,而贸易公司和加工企业将继续主导大豆的进口贸易。

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现状和特点,以便我国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大豆贸易,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大豆是我国重要的进口农产品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是我国饲料和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大豆的进口贸易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的现状进行浅析。

一、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812万吨,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对大豆进口进行降税,并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元化采购大豆。

据了解,我国的大豆主要进口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而且,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向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家进口大豆,以降低对于单一国家的依赖,保障大豆的进口稳定。

二、大豆进口价格稳步上涨行业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价格持续上涨。

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对于美国大豆的进口减少,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采购大豆。

而且,由于南美大豆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得南美大豆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口来源之一,进口价格也随之上涨。

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市场的波动性也影响了大豆价格的波动。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国内大豆的种植,但是国内大豆产量仍然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大豆的进口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大势所趋。

三、进口大豆的用途不断扩展我国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于生物柴油生产、饲料加工和食用油加工,占到了我国大豆消费总量的大部分。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生态环保的重视,大豆制品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大豆蛋白饮料、豆浆、豆腐等大豆制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使得进口大豆用途不断扩展。

大豆的产业链还包括了大豆油的生产,进口大豆的用途也包括食用油的生产。

近年来,我国对于食用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大豆油的提取率较高,使得大豆成为我国重要的食用油原料,因此大豆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贸易自由化与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条件

贸易自由化与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条件

内容提要: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全社会(de)经济福利,在参与粮食国际贸易(de)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方面增强粮食进出口规模(de)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对贸易策略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贸易结构(de)变化.只有在风险可控以及贸易策略有效(de)条件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才能在既获得经济利益(d e)同时,又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目标(d e)实现.关键词:贸易结构,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贸易自由化一、世界粮食生产及贸易状况1、世界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谷物播种面积增长相对缓慢,1961—2002年仅增长了%.尽管如此,由于单产水平(de)大幅提高,播种面积增长缓慢并未对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形势造成阻碍,1961—2002年玉米产量增长了倍,小麦产量增长了倍,稻谷产量增长了倍.值得注意(de)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开始减缓.1960—1990年,粮食产量每10年递增近28%,1991—2000年,粮食产量仅增长了%,这一数值不仅远低于90年代以前(de)水平,而且已低于同期人口增长水平%.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生产和消费可以维持相对平衡,不存在世界范围内(de)严重(de)饥荒现象.但地区和国家(de)粮食分布是不均等(de),亚洲、非洲和拉美(de)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de)粮食问题.2、世界粮食供应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de)隐忧.世界粮食供应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亚洲国家特别是人口众多(de)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主要依赖欧洲、美洲少数发达国家.2003年世界谷物出口量仅占产量(de)12%左右,粮食出口集中于少数国家与地区,尤其是美洲;2003年美国、阿根廷、巴西(de)玉米、大豆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玉米、大豆出口量(de)85%、93%;同期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小麦出口量约占世界小麦出口量(de)78%;泰国、越南、美国、印度大米出口量约占世界大米出口量(de)74%.世界粮食(de)主要流向是亚洲,尤其是东亚,亚洲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旺盛,进口粮食量大路远.中国、日本、韩国等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少数国家进口粮食,远距离运输消耗大量能源与财力,涉及政治、经济与自然条件等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粮食生产和需求(de)地区不均衡局面在中长期内将继续存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通过粮食进口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隐忧”.当前美国(de)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粮食出口量(de)一半,左右着世界玉米、大豆、小麦(de)市场供应.尽管WTO一直在努力限制发达国家(de)农业补贴,但发达国家利用自身(de)经济优势,继续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国(de)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de)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de)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de)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de)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很好(de)例证,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de)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de)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de)粮食危机.二、我国粮食国际贸易(de)总量及结构问题1、我国粮食贸易(de)总量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进口与出口均有明显增长,在1992年—2003年中,净出口(de)年份为7年,净进口(de)年份为5年,且大致呈现(de)是交替出现(de)状况.通过深入分析1992年—2003年我国(de)粮食进出口情况,可以发现2个重要特征:(1)通过将1992年—2003年净出口年份数值累加,以及将同期净进口年份数值累加后发现,前者7年(de)累计数值要远远低于后者5年(de)累计数值,说明我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主要扮演(de)是需求方(de)角色;(2)通过对1992年—2003年净出口年份之间(de)净出口量(de)比较,以及对净进口年份之间(de)净进口量(de)比较,发现前者(de)波动幅度要远远低于后者(de)波动幅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粮食进口(de)可控性较弱,受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市场价格、粮食生产等因素(de)影响明显.在粮食进口方面,最显着(de)变化是1997年后我国大豆(de)进口数量快速增加,1997年大豆进口量为273万吨,2001年大豆进口就超过了1000万吨,达到4万吨,同期大豆取代小麦成为我国粮食进口(de)第一大品种,2003年—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均超过2000万吨,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de)近1/3.在粮食出口方面,玉米是我国主要(de)粮食出口品种,在2003年之前玉米出口年度间变化不大,没有明显(de)增长或下降趋势,2003年之后由于国内玉米需求持续增长,玉米出口数量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2005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分别为1639万吨、232万吨、861万吨,2006年我国玉米出口补贴政策没有继续实施,因此许多出口商已停止向国际市场出口中国玉米,中国玉米(de)传统进口国韩国已开始从美国进口玉米,2006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225万吨.2、我国粮食贸易(de)结构问题.我国粮食进出口总量分析(de)结果表明,我国粮食贸易(de)稳定性较差,大起大落(de)状况经常出现.在总量稳定性较差(de)同时,结构问题同样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谷物消费品种结构与国际市场贸易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在谷物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6%、22%和26%,而国际市场大米、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占谷物出口总量(de)比例分别为10%、40%和32%.(2)我国在某些年份持续出现粮食进出口与国内供求状况脱节(de)状况,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经济升温、投资大幅度增长,国内粮食供需缺口增大,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但在1992年—1994年期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4059万吨,进口粮食2847万吨,促使粮食供需缺口增大,没有起到平衡供需(de)作用.(3)我国主要进口粮食品种(de)来源地相对集中,对某些国家(de)依赖程度也很高,在粮食禁运或主要出口国大幅度减产等政治、经济问题发生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我国进口小麦来源地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进口大豆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巴西、阿根廷.(4)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北粮南运”格局仍占主导地位,“南进北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所占比重非常有限,由于在中长期内我国粮食生产(de)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以及提高粮食供应稳定性(de)需要,同时发展“北粮南运”与“南进北出”两种策略比单一(de)选择更具有可行性,当前应综合考虑主产区与主销区各自(de)利益需要,针对不同(de)粮食品种采取“南进北出”或者“北粮南运”策略.总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全社会(de)经济福利,事实上,进口粮食就是在进口耕地、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不足(de)压力.假如我国年进口3000万吨粮食,大约相当于节约300万亩耕地和300亿立方水,可以缓解我国城市生产用地和生活用水(de)紧张局面.但值得注意(de)是,在参与粮食国际贸易(de)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方面增强粮食进出口规模(de)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对贸易策略和选择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贸易结构(de)变化.只有在风险可控以及贸易策略有效(de)条件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才能在既获得经济利益(de)同时,又能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目标(de)实现.三、我国粮食进口(de)支付能力与运输能力分析1、支付能力分析.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189亿美元,较2004年末增加了2089亿美元,2003—2005三年内累计增加了5325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出合理区间,这一判断已经众多研究成果证实.根据通常(de)测算体系:国家外汇储备:3个月进口用汇+10%偿债率+10%外资企业汇出利润率+其他不确定因素,从这点来看,现阶段我国拥有5500亿美元(de)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比较合理(de).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是超额储备(de)根本来源.中国(de)货物贸易顺差自从2000年起就一直维持在300亿美元左右(de)水平,直到近两年,贸易顺差额出现了激增(de)趋势,与此同时,服务贸易(de)逆差并未随着中国加入WTO有所缩减,而且服务贸易逆差(de)增加额远远赶不上货物贸易顺差(de)增加速率,因此,一直以来,中国(de)国际收支经常项目(de)顺差持续增长.同时,金融和资本项目(de)顺差也为外汇储备(de)增长贡献了巨大(de)力量.特别是2004年,金融和资本项目(de)顺差额猛增到1106亿美元,几乎是2003年(de)一倍多,这与中国鼓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de)政策引导分不开.尽管随着政策导向(de)调整,FDI占金融项目顺差(de)比重在下降,但是不可否认,每年持续增加(de)FDI(de)基数还是庞大(de).而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de)双顺差累计起来(de)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当年(de)外汇储备增加量.因此,国际收支持续(de)“双顺差”构成了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de)主要因素.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de)规模会缩减,一方面(de)原因是目前(de)超额外汇储备已近2700亿美元,另一方面(de)原因是国内需求持续升温,以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de)压力.尽管国际收支“双顺差”规模会缩减,但很难在短期内转变为逆差,原因是我国目前(de)人均资本水平很低,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至少在今后20年中,资本积累仍然会以非常快(de)速度继续扩张,从而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Q).如此高(de)外汇储备以及短期内国际收支“双顺差”难以扭转(de)状况,意味着我们不必担心适度进口粮食会面临外汇支付困难(de)问题.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659万吨,价值亿美元,累计进口小麦万吨,价值亿美元,累计进口大麦218万吨,价值亿美元,累计进口大米52万吨,价值亿美元.正常年份我国粮食进口所需外汇不超过150亿美元,按照目前(de)外汇储备规模以及外汇储备(de)增长速度,足以支付粮食进口所需外汇.2、运输能力分析.世界主要产粮地带大多通过河流运输并经主要港口运往世界各地,美国(de)密西西比河、欧洲(de)莱茵河与多瑙河、俄罗斯(de)伏尔加河、巴西(de)亚马逊河等是世界粮食支柱产地粮食外运依托(de)重要河流.美国新奥尔良港(de)粮食出口量占美国粮食出口量(de)50%左右,巴西(de)巴拉那瓜港与桑托斯港(de)大豆出口量占巴西大豆出口量(de)90%,法国里昂港(de)面粉装卸量占法国面粉出口量(de)63%,荷兰(de)阿姆斯特丹港、阿根廷(de)布宜诺斯艾利斯港、俄罗斯(de)黑海港口等是重要(de)国际粮食吞吐港口.因此,在设定世界粮食支柱产地作为我国粮食适度进口(de)目标地(de)同时,应结合世界粮食(de)流通格局特点、河海运输成本低(de)优势以及港口、仓库在粮食运输中转中(de)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我国(de)长江、珠江等水路以及沿海优良港口.在当前(de)世界粮食流通格局下,我国在中长期内依赖海运和河运进口粮食面临(de)风险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世界粮食出口国最集中(de)地区在美洲,因此我国进口粮食(de)到岸价格中运输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当进口国集中采购时,短期内运输费用就可能出现大幅度(de)上涨.2003—2004年我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导致美国墨西哥湾海运费用暴涨,5—8万吨“巴拿马级”货船平均每吨粮食运费上涨了近50美元,贸易商不得已将美国中西部谷物主产区(de)部分粮食改由太平洋沿岸港出口,改变了美国向亚洲出口粮食(de)传统路线.(2)我国粮食进口规模受国内港口发展滞后(de)制约.1995年我国进口粮食2000多万吨,但港口积压疏导持续半年左右,部分船只在港口滞留长达2个多月,可见港口建设是粮食进口规模增长(de)重要前提.据统计,2005年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港口总能力缺口5亿吨,而对2010年(de)预测表明,港口总能力缺口在20亿吨以上.(3)每当国民经济进入高速扩张期,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de)提高,往往对粮食直接消费或间接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而在经济扩张期,对非农投资(de)迅速膨胀可能导致农业投入相对减少,粮食减产可能发生.在国内港口建设能力总体存在缺口(de)背景下,整个国民经济迅速扩张导致运力更加紧张,而国内粮食供应不足必然要增加粮食进口数量,这样,粮食进口需求增加与港口运力紧张(de)矛盾就容易尖锐化,国内粮食供需缺口在短期内就很难通过进口得到调整.(4)我国粮食进口规模受出口国港口发展滞后(de)影响.目前,美国(de)主要粮食运输通道密西西比河大坝与闸门设计落后、设备老化、船舶载重通过能力低.(5)当战争爆发、石油价格暴涨、出口国港口工人罢工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世界航运能力会大大低于正常水平,在突发事件发生(de)非常时期,进口国(de)粮食进口规模、进口时机、粮食产地等贸易选择将主要取决于突发事件局势(de)发展,进口国很难按照国内供需平衡需要做出适当(de)贸易选择.在国内港口发展滞后风险(de)控制方面,在过去(de)10多年里,我国港口粮食吞吐能力已有显着提高.我国1995年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为5600万吨,其中外贸粮食吞吐量为3600万吨,2004年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为7163万吨,其中外贸粮食吞吐量为2997万吨,10年时间内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增加了近28%.但由于我国经济总量(de)快速上升,港口总能力缺口将继续扩大,石油、矿石等资源性产品(de)贸易量将大幅上升,并且占港口货物吞吐(de)比重将继续扩大,到2010年港口吞吐总能力缺口将达到20亿吨,在此期间,期望港口粮食吞吐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不现实,在粮食吞吐能力总量增长有限(de)条件下,需要调整粮食外贸与粮食内贸吞吐(de)比例和时机,以更好地利用有限(de)港口资源.在港口资源有限(de)条件下,为了保证外贸粮食吞吐(de)稳定发展,对于内贸粮食应积极拓展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减轻港口粮食吞吐(de)压力.近几年国内铁路粮食运输发展迅速,2000年—2004年,我国粮食铁路运输量分别为亿吨、亿吨、亿吨、亿吨、亿吨,5年时间里铁路运输量增长近38%,而且随着铁路和公路建设(de)快速发展,粮食运输能力具有继续增长(de)空间.此外,原粮与成品粮运输(de)比重需要主动调整,目前成品粮在铁路、公路粮食运输中(de)比重已达到近20%,大米运量已超过稻谷,面粉运量已接近小麦运量.粮食主产省政府应鼓励就地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降低原粮跨区域运输比重,增加产成品、深加工产品(de)运输比重,支持粮食及粮食加工产品(de)公路、铁路运输方式,从而减轻沿海港口粮食吞吐压力,为外贸粮食吞吐量提升创造条件.四、供求平衡目标下粮食进出口调节与生产、储备调节(de)协调粮食进出口、生产、储备是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平衡(de)三驾马车,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决定了在这三种力量中,生产调节处于基础性地位,储备调节处于其次地位,进出口调节(de)地位低于前两种.当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储备能力不足时,即使粮食外购能力较强,也无法抵御粮食安全危机,进出口调节应当以适当(de)生产调节和储备调节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供求平衡更快地实现.三种调节方式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de)关系,而是各司其职,在生产、流通、贸易环节发挥各自独特(de)作用,因此,当讨论粮食生产重要性(de)同时,决不能忽视粮食进出口(de)重要性,反之亦然.粮食进出口、生产、储备调节能力共同决定了我国粮食安全总量平衡目标(de)实现程度.粮食进口与生产之间数量关系(de)协调体现为粮食自给率水平(de)确定.从国际经验看,国内粮食生产能够满足本国需求量(de)90%,就是较高(de)粮食自给率.在1985年后,前苏联(de)粮食自给率大都维持在87%左右,有不少年份曾下降到82%,日本目前(de)粮食自给率只有近23%,墨西哥为79%,巴西为86%.结合我国(de)实际情况,在确定粮食自给率水平时应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1)由于资源禀赋、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贸易环境不同,各国对粮食自给率(de)大小并没有统一(de)标准,但一般来讲,人口多(de)国家可接受(de)粮食自给率远高于小国;(2)由于我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分化(de)格局基本形成,主销区可以按照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自己(de)省内水平;(3)制定粮食自给率水平应充分考虑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de)潜力,应以稳定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为前提制定合适(de)粮食自给率水平.粮食大体可分为口粮、饲料粮与工业用粮,口粮供应必须立足自给,这是国家粮食安全(de)核心.饲料粮与工业用粮有进有出,积极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市场.结合我国国内及国际市场(de)供需状况,根据粮食品种(de)不同应制定差异化(de)贸易策略:1、稻谷在我国口粮中所占比重最高,消费刚性强,而且世界稻谷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世界大米贸易量正常年份约为2500万吨,约为我国70天(de)大米消费量,因此,稻谷供给必须强调立足国内以保障口粮安全.2、小麦是我国(de)传统粮食进口品种,世界小麦生产以发达国家为主,生产供给能力较强,我国应采取适度进口调剂(de)策略,开拓多元市场以分散风险.3、我国北方地区是玉米主产区,南方是玉米主销区,应采取“南进北出”(de)贸易策略,东北玉米出口日、韩等国具有地缘和价格优势;主销区则既可调入北方玉米,也可相机进口.4、我国已成为世界大豆最大进口国,国内大豆生产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大豆(de)进口规模应主要依赖市场调节,不应人为设定自给比例,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鼓励加工企业向生产国直接投资以提高大豆进口(de)稳定性.经济管理体制等环境因素对粮食进口与生产、储备之间(de)协调程度和效果(de)影响显着.我国粮食生产、储备和进口实行(de)是分权管理体制,从而造成了“三权”甚至“多权”分立(de)状况.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de)趋势下,越来越多(de)非国有企业拥有了进出口经营自主权,粮食生产、贸易、储备管理部门之间必须有更顺畅(de)协调,才能实现一体化(de)管理.如果了解国内生产形势(de)农业部门不能准确地把握粮食进出口信息,而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又不了解国内(de)生产、储备状况,相关部门之间不能及时地沟通信息,甚至为部门利益而制定相互矛盾对立(de)政策,那么粮食生产、贸易、储备(de)一体化管理目标就很难实现,并且粮食供应(de)稳定性和可控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总之,合理(de)粮食进出口调节是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de)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效率最大化原则(de)体现,适度粮食进口替代国内生产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de)调节作用.但考虑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de)重要性,成本——效率原则并非最终也不是唯一(de)标准,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要以保护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de)粮食储备以及适度粮食进口作为补充手段来促进粮食供求平衡(de)实现.。

我国大豆进口来源90%集中在哪三个国家

我国大豆进口来源90%集中在哪三个国家

我国大豆进口来源90%集中在哪三个国家
十几年来,我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有三个,分别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如果按照进去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来为这三个国家来排名的话,第一是巴西,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阿根廷。

这三个国家的大豆进口总量占据了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百分之90以上,其他国家如乌拉圭,俄罗斯等国也有少量的进口大豆进入我国。

我国大豆进口量几近一亿吨。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9600万吨,如果不是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延伸到了大豆领域,2018年国内大豆进口量毫无疑问将突破一亿吨。

这个数量相当于什么概念呢?目前,世界上大豆产量第一大国是巴西,今年的大豆总产量约为1.05亿吨左右,也就是整个巴西大豆的产量仅仅够我们国家用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大豆种植为转基因。

不久前,很多人抵制美国转基因大豆,抵制转基因农产品,殊不知,在全球大豆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转基因大豆,而且我国这三大转基因大豆来源国种植的全部为转基因大豆。

美国大豆,巴西大豆,阿根廷大豆全部都是转基因,而且这三个国家几乎占据了全球大豆产量的百分之九十的份额。

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以下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B:破坏自然必将阻碍人类发展C:人与自然已经和谐相处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世界农业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A:生态农业B:传统农业C:原始农业D:现代农业答案:BCD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和学者承认的生命起源假说是()A:化学进化论B:泛生说C:神创论D:宇宙生命论答案:A3.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A:自我世界B:他人世界C:生命世界D:非生命世界答案:CD4.非生命世界包括:()A:化学世界B:微观世界C:宏观世界D:宇观世界答案:BCD5.农业起源的地点,主要也是包括两个学说:()A:多元论B:进化论C:二元论D:一元论答案:AD6.细胞形态的出现是早期生命进化的第二件大事。

A:对B:错答案:A7.自然界的发展主要包括()A:地球的演化B:宇宙和天体的演化C:农业的起源和演化D: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答案:ABD8.下列属于农业起源假说的是()A:人口压力说B:气候学说C:宴享说D:地质学说答案:ABCD9.唤醒全世界人类环保意识的著作是()A:《寂静的春天》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D:《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答案:A10.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召开。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有人认为,将自然土壤开垦为农业土壤后,其肥力必然出现退化现象,难以进行恢复和提高。

对吗?()A:对B:错答案:B2.在2002到2012的10年间,我国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力出现了减小的现象,都是由于对地下水过度利用而产生的。

()A:错B:对答案:A3.下面哪些国家(区域)没有黑土地()A:中国东北B:北美大平原C:乌克兰和俄罗斯D:澳大利亚E: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国家答案:D4.下列选项中,对河北省地下水位影响最大的是()A:上游修建水库B:南水北调C:蔬菜种植面积扩大D:冬小麦大面积发展E:人口持续增加答案:D5.地球关键带不包括以下部分()A:地幔B:大气C:地核D:生物E:岩石答案:AC6.长期进行农田翻耕、缺乏有机投入、地表裸露是黑土地退化的关键因子。

我国大豆的市场分析

我国大豆的市场分析

我国大豆的市场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豆作为一种优秀的植物蛋白来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大豆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我国大豆市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随着大豆价格的上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大豆,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政府还采取一系列的扶持措施来推动大豆种植,如对大豆种子和农药的补贴等。

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大豆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大豆消费量持续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大豆制品的消费逐年增长。

尤其是豆制品的多样化和市场推广,进一步推动了大豆消费的增长。

此外,大豆在食品加工、饲料和生物燃料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这进一步提高了大豆的消费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另外,我国大豆进口量也在迅速增加。

由于我国大豆产量增速有限,而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因此,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大豆来满足市场需求。

特别是近年来,美中贸易战等因素导致我国进口大豆的价格飙升,这对于我国大豆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进口来源等,以应对大豆市场的不确定性。

最后,从价格方面来看,我国大豆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我国大豆市场供需关系的复杂性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大豆价格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等。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大豆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大豆价格将趋于稳定,并逐渐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价格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大豆市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生产成本的上升、进口依赖程度、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声音是:20XX年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什么?为什么在中国粮食产量十连丰之年,中国粮食产量一百年当中最长的一个连续丰年周期之后,中国府库盈满,完全没有饥馑之忧的时候,中国会把国家“粮食安全”放在20XX年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的位置上?当中国大规模地拆除城乡二元化的藩篱,当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当农地展开大规模的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建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农户庄园,超级大农场。

从一家一户的“包产到户”的小农业,正在转向现代化的大农业之际,国家不能不对粮食安全高度关注。

而我们认为,中国农业必须完成这一次蝉蜕,不如此则不能化蛹为蝶。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也许两三年,也许三五年,但一定要走。

20XX年将会是等待发令枪响的一年。

中国的粮食缺口在不断加大20XX年,中国粮食生产“十连增”的起始年,当年产粮4.3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34公斤。

中国生产的粮食勉强够吃。

粮食进出口基本持平。

1/ 1020XX年,中国生产粮食4.84亿吨,这一年是中国粮食连续丰收的第6个年头,可这一年中国消费粮食4.97亿吨。

中国的粮食消费增长更快,从勉强够吃到不够吃了。

这是因为中国人吃得好了,中国人食谱中的肉奶蛋比重加大了。

20XX年粮食消费的缺口高达1300万吨。

这种入不敷出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丰年尚且不够吃。

20XX年8月,中国的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

涨幅高达两位数。

中国的粮食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粮食市场的粮食价格,本来中国的粮食在丰年都难以糊口,可现在,即便有点盈余,也没法出口了。

20XX年,国产粮食达到历史最高峰的6.01亿吨,与20XX 年相比,整整增加了1.4亿吨。

增幅可谓不小。

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25公斤,却更加不够吃了。

20XX年,中国净进口粮食7000多万吨。

不过两年,中国净进口粮食增加了490%!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进口数大于出口数)已常态化。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浅析我国进口大豆贸易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大豆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不断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政策、技术与品质优劣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

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为8810万吨,其中,美国占比为30%、巴西占比为54%、阿根廷占比为14%。

这三个主要进口国的大豆产量加起来占世界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产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世界大豆价格和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供求。

此外,我国对大豆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采购偏重高品质大豆的趋势愈加明显。

高品质大豆具有优质、高产、稳定和适应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我国饲料、油脂等行业不断提升的品质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的水平。

在技术方面,我国加工业在大豆加工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大豆品质的差异化依然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因此,未来进口大豆贸易需要从技术水平、品质监管等诸多方面来改进,实现进口大豆贸易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进口市场正不断发展,进口量和进口渠道的变化是大豆市场变化的重要体现。

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大豆进口贸易。

因此,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政策密切相关,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稳定市场。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是哪个国家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是哪个国家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是哪个国家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兴农觉得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大豆及国际大豆的相关情况,以便大家有一个更为深度的认识。

大家应该了解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大豆严重依赖于进口。

以2017年为例,国产大豆总量在1300万吨,而进口量则达到了竟然的9553万吨。

对外进口依存度高达80%,并且这种依赖性还在逐步放大,因为随着我国人们对于蛋白肉制品的需求,需要的大豆及豆粕量越来越大,而我国的大豆生产能力毕竟有限。

而当前世界范围内来看,大豆生产能力强的国家有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乌克兰、乌拉圭、俄罗斯等。

从上面几个国家的情况看,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而巴西、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基本上已经普及转基因大豆。

而乌拉圭情况则比较独特,目前我国尚未同该国建交,因此该国虽然大豆量也不小,但是我国目前为止没有从该国进口任何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大豆。

通过上面的情况分析看,我国大豆的来源也就基本上从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了。

接下来就大致介绍一下。

俄罗斯俄罗斯粮食出口是每年都在进行的,而我国最近两年也在不断的提高俄罗斯大豆的进口量。

不过尽管俄罗斯面积甚大,但是大豆量却真的不多,2017年全年产大豆360万吨,我国从该国进口大豆量为50万吨。

乌克兰乌克兰大豆虽然是非转基因,但是受限于国土面积,大豆产量并不高,我国从乌克兰进口量也非常低。

美国以2017年情况看,美国方面进口大豆量高达3300万吨,基本上占据了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据悉,今年美国方面大豆有所减产,并且由于中美关系问题,美国方面大豆量会更加少。

巴西巴西可以说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输送国,2017年向我国出口5000多万吨,占比高达53.3%。

而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今年巴西大豆总产将高达1.17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

这里说个题外话,在巴西推广转基因大豆后,巴西大豆产业非但没有走下坡路,而且产量品质逐步提高,走入了世界前列,如今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

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豆行业发展了巨大的变化,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全球超过一半的大豆进口来自中国。

大豆是粮食和油料兼用型作物,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与肉类消费依赖大豆,大豆及豆制品也是高质量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大豆油又称黄豆油。

顾名思义是由黄豆压榨加工而来的。

主要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各区域。

与其他油脂原料相比,黄豆的含油量低,只有16%~24%。

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益,厂家在压榨黄豆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浸出法来获取黄豆中大部分的油脂。

我国是大豆压榨生产大国,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大豆压榨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大豆油的产业链上游为大豆种植与大豆榨取行业,下游应用于食品行业、调味品行业与餐饮行业。

大豆压榨行业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内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均较强。

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背景下,大豆油料生产供应越来越事关城乡居民的“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和“肉盘子”。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对我国大豆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市场受到了双方贸易摩擦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中美贸易战其实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升级。

当时,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回应,中方也对美国的商品进行了报复性关税。

这引发了中美贸易战的连锁反应,相互之间的经济摩擦也愈演愈烈。

农产品成为了贸易战的受害者之一,而大豆则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二、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1. 出口市场受阻自贸易战爆发以来,我国大豆出口市场变得越发困难。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中国也一直是其主要的大豆进口国。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纷纷寻找其他国家的大豆供应商,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这使得我国大豆出口市场受到了重大冲击,出口量大幅下降,给国内大豆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 进口成本增加在贸易战的影响下,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骤减,导致我国不得不寻找其他国家的大豆供应。

这增加了进口大豆的成本,给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尤其是在国内大豆库存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进口大豆的成本增加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3. 大豆价格波动加剧贸易战的背景下,大豆价格也出现了大幅波动。

一方面是因为供应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这使得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困难,也给大豆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大豆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也给大豆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

三、应对措施1. 多元化寻找大豆供应为了缓解因贸易战造成的大豆供应不稳定性,我国需要加快大豆供应国家的多元化。

除了主要的大豆供应国,我国还应该寻找其他潜在的大豆供应国,建立稳定的大豆供应链。

这样可以在贸易战的影响下,大豆供应不至于出现大幅波动。

2. 提高大豆自给自足能力在贸易战的影响下,我国大豆的进口成本增加,这使得我国大豆自给自足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1.1881年,马克思基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现状、前景及其同资本主义社会的互动关系的分析,提出俄国等具有自身特殊性的东方国家,在维持和发展自身独立性和独特文明的基础上,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痛苦但又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直接走向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新社会形态,这就是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其无法克服的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②人类社会向社会主义形态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③社会历史发展的加速或延缓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偶然性④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历史的必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款从立法层面消除了见义勇为者在扶贫济困、挺身而出之后的顾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B.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社会的支撑作用C.坚持了“良法之治”,良法之下必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救助人需要注意方式,以切实维护救助人自身合法权益3.“来自广东的毛红波、内蒙古的王春红、浙江的王世杰等社会公众,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系统,建议加强对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活动的规范管理,经综合研究各方面意见,(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增加规定……”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在对外通报社会公众对法律草案的意见时,首次以“具名”方式对吸收采纳意见的具体情况作了反馈。

这一举动()A.彰显了立法机关对民意的尊重,保障基层民主的制度活力B.坚持了立法过程的公开与透明,促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C.确认了公众行使决策权的资格,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D.完善了公众参与立法程序机制,保证立法体现人民的意志4.《资本论》(第一卷)指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

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文/韩昕儒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5—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14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量一直保持在1亿吨以上,2020年达到1.43亿吨的新高。

因此,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稻谷、小麦和玉米:追求基本自给从生产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9亿吨(13390亿斤)。

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2.12亿吨、1.34亿吨和2.61亿吨。

2020年,水稻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2663.5万吨)、湖南省(2611.5万吨)和江西省(2048.3万吨);小麦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河南省(3741.8万吨)、山东省(2552.9万吨)和安徽省(1656.9万吨);玉米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3939.8万吨)、吉林省(3045.3万吨)和内蒙古自治区(2722.3万吨)。

从贸易情况来看,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始终保持国内自给、进口调剂的态势,玉米作为重要谷物、第一大粮食作物和主要饲料粮也维持了较高的自给率水平。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我国对三大谷物均实行进口关税配额制度(三大谷物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65%)。

2021年,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小麦为963.6万吨,玉米为720万吨。

正常情况下,我国三大谷物的进口量一般不会超过进口配额。

大米和小麦的进口主要是对优质品种的补充与调剂,例如东南亚香米、北美优质高筋小麦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产业进口形势十分严峻,进口需求呈现刚性,进口数量持续上升,进口价格受制于外商,对国内大豆产业造成极大冲击。

如何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大豆生产及进口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为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大豆产业生产、进口及消费概况(一)生产概况目前世界大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四国的总种植面积占世界大豆种植面积的84.5%,总产量占世界的89.8%。

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产和单产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

但与其他重要生产国相比,我国的大豆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 年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分别达到8000 万t、5900 万t和5050万t,位居世界前3 位。

而一直号称“大豆故乡”、“种植大豆历史长达5000 年”的中国,当年的大豆总产量仅为1555万t,居世界第4 位。

受到种植效益下滑的影响,2009 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498万t(见表1),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2010 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整体失衡,大豆播种面积继续下滑,但由于大豆作物生长期内长势良好,单产普遍提高,当年国内大豆产量达1520万t,同比增加22 万t,增幅达到1.47%。

此外,由于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工费用的增加,大豆的种植成本也随之进一步增加。

据调查,2010 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成本约410 元/ 亩,同比增加32 元/ 亩,增幅8.5%;安徽省大豆种植成本约390 元/ 亩,同比增25 元/ 亩,增幅6.7%。

虽然国家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撑大豆市场价格、扶持大豆产业发展,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玉米、粳稻作物价格不断上涨,必然挤占大豆的种植空间,国内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二)进口概况对我国的大豆进口而言,1996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20世纪50 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直至1995 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是大豆净出口国。

1996年以来,大豆国内市场和大豆进出口贸易基本放开,国外大豆大量涌入,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量徘徊不前,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最终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00 年,我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 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4 万t,进入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规模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当年累计进口大豆4255 万t,比2008年增长13.65%。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5480万t,同比增长28.79%。

2011 年1-6 月我国进口大豆2371万吨。

考虑到需求增加和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未来几年内预计还将持续增加。

二、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进口依存度大,进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对大豆的国际依存度已接近70%。

1995 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只有7%左右,2005 年已经上升到60-70%。

2008 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3744 万t,自产大豆约1650 万t,进口大豆占总供应量的比例达到69%。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以来也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并且在我国大豆进口市场中处于绝对性的“垄断”地位。

2009 年前8 个月,我国自上述3 个市场的进口合计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7.8%,仅有少量大豆进口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等国。

2010 年1-6月,我国进口大豆中八成以上来自美国。

(二)国内需求快速膨胀,但国内供给不足,导致进口需求呈现刚性我国国内大豆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几个方面。

从1995 年的年消费量1407.3 万t 飞速增长到2006 年的3020 万t。

2005-2007 年年均需求总量已达4400 万t/ 年。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大对产区的投入力度,近几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稳步增长,但增幅不大,由此也可反映我国大豆供需关系的紧张状况。

据预测,2015 年前后,包括压榨需求在内大豆总需求量将达到5400 万t,而届时我国大豆最大可能种植面积为1300 万hm2,最大可能生产能力在2800-3400 万t,大豆供求缺口2200 万t 左右,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仍不会改变。

(三)外资逐步渗透大豆产业链,大豆进口价格受制于外商目前大豆这一最早开放的农产品领域几乎完全被外资掌控,我国97 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为跨国粮商所参股或控股,占总股本的66%,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75%的市场份额也为外资所掌控。

在外资的强大攻势下,过去一直作为大豆加工业主要原料的国产大豆处境艰难,中国对进口大豆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跨国粮商掌握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大豆的收购,以及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

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就控制了中国80%的大豆进口货源。

这些公司通过参股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并操纵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从而达到向中国垄断出口大豆的目的。

2007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明显是国际大豆贸易商联合操作的结果,而国内大豆企业如九三集团等,在此次大豆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出现了亏损。

然而,2008 年在我国国内豆农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却被国际粮商、国际基金公司压制操作。

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大豆滞销,豆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大豆产量始终徘徊不前。

(四)我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缺失,进口大豆成本优势明显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按完全的生产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生产成本。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从2004 年至今,平均每年的数目为12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是190 亿美元,相差悬殊。

另外,我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我国还是空白,补贴办法也比较简单,以直接补贴和政策性收购为主,补贴范围和价格支持力度有限。

而进口大豆的生产、出口获得出口国多种补贴和支持。

以美国为例,其大豆补贴政策十分灵活,既有对收入的补贴也有对价格的补贴,既考虑价格高位时的补贴又考虑价格低位时的补贴,各种补贴方式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美国大豆的产业竞争力。

目前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的补贴方式有商品贷款项目、直接补贴、以价格或收入为基础的反周期补贴和平均作物收入补贴等多种形式。

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也是导致我国大豆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国外大豆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严重影响了我国豆农的经济收益。

(五)中国大豆进口政策宽松1995 年以前,我国大豆进口政策体现为根据国内需求临时确定当年的大豆进口配额,配额内进口征收3%的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114%的关税。

从1996 年开始,我国暂时取消大豆进口配额政策,并将进口约束关税由114%下降到3%。

2001年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正式承诺对大豆进口取消配额管理,实行单一的进口关税约束政策,除种用大豆进口关税率为零外,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以及其他大豆关税税率均为3%。

随着国内大豆市场准入门槛的一降再降,大豆实际成为入世后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国内生产成本,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一)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控制大豆进口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规则,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控制大豆进口规模,保护中国自己的大豆产业。

如要兑现我国对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承诺,严格执行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评估,按照国际惯例审批进口;要制定完善的大豆检验检疫技术规范和标准,防止带有危害生物、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大豆进入我国;严格执行转基因大豆产品的贴牌制度,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

同时,应尽快实施相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制度,如对进口大豆实行产地预检,这样有利于提高进口产品的安全性。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扶持战略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而言,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极低,因此政府应综合采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第一,增加生产和出口环节补贴,政府应充分利用WTO 赋予其成员方的权利,通过增加“绿箱”补贴的种类,对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科研、区域结构调整进行有效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第二,兴建大豆仓储、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和发展大豆国际物流体系;第三,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为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发展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

另外,国家还可继续利用现有农发行体系,给豆农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并效仿美国建立最低价风险贷款制度,逐渐做大做强我国大豆产业。

(三)积极发挥大豆行业协会的作用,防范国际化市场风险,提高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大豆产业涉及农业、商业、加工业多部门利益,应充分发挥大豆行业协会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加强行业的自律和管理,由行业协会负责对大豆的生产、储运、加工、销售环节进行引导、规划并提供信息服务,降低各环节的运作成本,提高大豆系列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要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销的各类信息于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为大豆生产者和消费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

我国大豆行业的基本信息,如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数据发布也不够及时,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

我国必须加快大豆产业行会、商会的建设,参照美国大豆协会模式,对协会活动从资金、人力、项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四)挖掘国产大豆绿色优势,提升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作为世界四大大豆主产国之一,我国是唯一的全部种植非转基因绿色大豆的国家,但目前我国绿色大豆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从目前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看,欧盟等大豆消费大国对转基因作物持疑虑和排斥的态度,为我国大豆提供了极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所在,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我国的天然绿色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争强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欧盟以及日韩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确立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