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c5e3d3e76eeaeaad0f33094.png)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 示,其中的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称量液体的质量
密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2.定 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汽化:蒸发与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酒精擦到温度计上,酒
精会挥发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随着酒精蒸发完毕, 温度计示数上升。狗伸舌头也是因为汽化吸收外界的热量。
液化:
可以压缩体积或者降低温度。常见的有液化石油气,打火机,雾
凝华:雪,霜是凝华形成的 升华:樟脑丸逐渐变小,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的是
()
A. 0℃的水比0℃的冰热
B. 0℃的冰比0℃D. 无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
• 6.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
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
冰
()
• A. 熔化一部分
• B. 全部熔化
• C. 一点儿也不熔化
横梁 标尺
砝码及 砝码盒
镊子
1、放在水平面上
调
2、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平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
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 平衡螺母移动的方向
与指针的方向相反)
天平的使用方法
称 量
1、左物右码
2、砝码由大到小
3、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 量+游码的指数
称量结束
称量:化学药品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 潮湿的物品或液体的质量,放在玻璃器皿中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共44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5717a504a1b0717ed5dd12.png)
和___凝__华___。
本章总结提升
五 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___化__学__性__质______的一种微粒。 3.分子的特性有: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空__隙_____。 [注意] 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和离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的性质是否 需要通过_化__学__变__化_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 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铁磁性等不需要通过_化__学__变__化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 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解析] “刷冰”能产生热,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这个过程 属于熔化。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本章总结提升
►类型二 沸腾与沸点
沸腾的过程以及沸点的知识是考试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考点。 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液体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例2 小明同学知道,在探究科学奥秘时,第一步一般应该 是( D )
本章总结提升
[注意]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变化前后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而物理变化是变化前后分子本身没有改 变,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
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 熔化与熔点 熔化过程和熔点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和非晶体的区 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本章总结提升
七年级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e91f1d1eb91a37f0115c19.png)
7S.第4章知识点.1(windy )1、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伴随着的热量变化:2、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明矾、石膏、水晶、金属、食盐) 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玻璃、橡胶、塑料、沥青、蜂蜡) 2)晶体的熔化图像:AB 段:固态、吸热,温度上升BC 段: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D 段:液态,吸热,温度上升。
3)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相同点:熔化时都要吸热;不同点: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上升。
吸热液化:气态 液态 放热 二、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3.减少蒸发例子:喷灌和滴灌(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水分在传输中的渗漏和蒸发) 4、蒸发吸热: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的物体温度降低。
三、沸腾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也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时的现象: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沸腾前:气泡上升的过程中变小(气泡中主要是空气)沸腾时:气泡上升的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汽)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低沸点物质用途: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
四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五1.液体蒸发时:要向周围物体(剩余液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因此有致冷的作用。
沸腾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且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2.“白气”:日常生活所见到的“白气”,其实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
因为水蒸气是肉眼看不见的。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5502f6941ea76e58fa04bf.png)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分子间的空隙为物质扩散提供了条件。
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扩散现象能说明: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
5.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6.托盘天平的使用:⑴调平: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注意:调平中若指针偏左,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若指针偏右,把平衡螺母向左调】。
⑵)称量:①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②估计物体的质量,用镊子由大到小把砝码放在右盘里,并调节游码直到指针重新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注意: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左,应该增加砝码质量或向右移动游码;若指针偏右,应该减小砝码质量或向左移动游码。
】③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⑶整理:①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②游码归“零”。
7.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把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8.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定义式为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或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9.(1)对于同种物质:ρ是一个定值, m与v成正比,ρ的大小与 m、v无关。
初一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初一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94ca3469eae009591bec09.png)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汇总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芝麻和黄豆混合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不能用来验证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一般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一般固体熔化成液体后体积变大,水是一种例外!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之中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又称热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2 质量的测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螺母(向指针指向的相反方向,哪端高往哪端移),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③整理。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造成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有:砝码磨损、砝码比标准量小,读数是指针偏右。
造成测量值偏小的原因有:砝码生锈、沾上灰尘或水,读数时指针偏左。
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开始没有调平,指针偏右,会造成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会造成测量值偏大;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调平时,游码没有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会造成测量值小;正确读数应为测量值减去游码最初所指示的质量值;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 砝码的总质量 - 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用天平称测量物体时:千万不能测量超过天平量程的物体,否则会损坏天平。
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复习[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复习[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0e19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5.png)
温度保持不变
放热,温度不断降落
(2)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2)非晶体在融化过程
此种晶体的凝固点
中无凝固点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3)非晶体凝固过程中
固点相同
先变稠再变硬,最后成
(4)晶体到达凝固点的温 固态,温度不断降落
度时,可能是:液态、
固态或固液共存
练习:第14题
如图所示,是 晶体 融化曲线,
点 影 1、液体温度的高低
响 2、液体表面积的大 液体表面压强的大小
因小
素 3、液体表面上气流
的快慢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紧缩体积
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那就是因为 100 ℃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 放热。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产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的性质
化学性质: 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特性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颜色 气味 硬度 熔点 沸点
溶a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练习:下面8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特性还是物 理特性
颜色
熔点
气味
沸点
硬度
可燃性
溶解性
酸碱性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A、把铁块磨成铁粉 B、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C、湿衣服在太阳下晒干了 D、铜锭抽成铜丝 E、铁在高温下融化成铁水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F、煤的燃烧
化学变化
G、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e4f3bf551810a6f4248645.png)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请举例区别溶解能力 与溶解速度。
溶解能力: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只能
溶解30克蔗糖。
溶解速度: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溶解
30克蔗糖花了3分钟。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争加蔗糖,蔗糖是否 能全部溶解?
2.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吸__收__热
晶体
量,温度_保_持__不__变_.
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放__出__热 量,温度_保_持__不__变_.
固体
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吸__收__热 量,温度_持_续__上__升_.
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放__出__热 量,温度_持_续__下__降_.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
学生实验 记录在相同时间内哪一杯水中食盐溶解较多 及记录
结论
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跟是否搅拌、水温高低、食 盐颗粒大小有关。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水的温度 越高、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假如要求你增强某物质的溶 解能力,你有哪些办法?
对那些随着温度增高,溶解能力增强的物质可用增加温度。 对那些随着温度增高,溶解能力减弱的物质可用降低温度。 对于气体物质,一般可采用加压和降温的方法。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物态变化
物质的构成
溶解性
酸碱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
气态
质
的
三
态
及
三 态 变
固态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态
化
温度/℃
温度/℃
晶体熔化的图象 温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92c2de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0.png)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还有离子和原子)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冰、水、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性质:(1)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只能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再固体分子)(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现象。
正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就为分子的运动提供了“空间”而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气体物质扩散较快,而固体和液体物质扩散较慢。
4、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5、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7、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第2节:质量的测量一、质量概念理解和单位换算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6毫克1克=1000毫克以上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7e461c59eef8c75fbfb31b.png)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大纲第一节、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 需热量。
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
需热量2、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
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
当全部熔化完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
说明:所有的晶体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罢了。
3、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
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
说明:所有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与松香类似。
4、晶体:具有一定的物体。
非晶体:物体。
5、几点说明:①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不同,根据熔点的不同可以来鉴别物质,故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晶体熔化热,凝固要热。
实践:1、要分析出物态变化名称,必须要弄清它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请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完成下列填空。
(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热 (2)棒冰含在嘴里变成糖水:_________,_____热(3)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热 (4) 严冬结冰的衣服也能干:______,_____热(5)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热2、在玻璃、明矾、松香、铁、硫代硫酸钠中,有熔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上升”、“不变”、“下降”)。
3、如图甲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的_________图象(填“熔化”或“凝固”),它________熔点(填“有”或“没有”)。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概括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d84d1213169a4517723a3e3.png)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
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第04章 物质的特性-七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上册
![第04章 物质的特性-七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337730176a20029bc642d8c.png)
体质量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物体所含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就越大。
如一桶 10 升的煤油的质量比一桶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等无关。
1、电子天平、磅秤等。
9平的使用步骤可归纳为"一放、二拨、三调、四测、五读、六收”于测微小物体(物体规格相同)的质量。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时,可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即得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用于测较大物体(规格一致)的质量。
测已知长度的铜线的质量,若铜线质量太大而无法直接用天平测量时,再根据总长度之比算出铜线的总质量密度还有一个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 “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 这一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不变的,它并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一滴水和一杯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物质的密度受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影响。
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质量不变,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当温度变化时,虽然质量不受影响,但体积要发生变化(如热胀冷缩),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量固体的密度(以铁块为例)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然后用细线栓好铁块将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将拴好的铁块慢慢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使铁块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和铁块的体积,减去原本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计算出铁块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铁块的密度量液体的密度(以盐水为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利用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同时不断从外界吸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同时不断向外界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同时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氮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73b4a0f01dc281e43af099.png)
D、棉布球着火,开始棉布烧破,其中包着的奈也同时 燃烧。因为棉布和奈的着火点都低于火柴火焰的温度。
1、向手心“呵气”,感到 ,这是因为
。
向手心“吹气”,感到
,这是因为
。
2、北方冬天,气温达-20℃左右,在大白菜
菜窖里放几盆水,这是
解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上方冒“白气”; 先汽化后液化
一杯冷气习习的冰水上方冒“白气”。 液化
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 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
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____甲_____房间壶嘴 的上方__小___水__珠____较多,判断出 ___乙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甲乙
错 审题要把握关键词 B、棉布球未着火,开始棉布会烧不破。
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熔化过程的状态:
,温度在熔点时的状态是 ,
剂具有
的性质。
例 改:水的沸点为100℃,水沸腾时,不断吸
向手心“吹气”,感到
,这是因为
分 答题时切勿“丢三落四”“因果颠 固图象的是( )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解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上方冒“白气”;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 固
固固固固
你得出的结论:
。
2、滑冰时,冰刀滑过时冰熔化成水,滑过后 水又很快结冰,请你作出合理的假设: 。
思考: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它不需要吸热。
相同 在此过程中,雪人要 热量,
继续吸热
霜能沸 水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baa8169e314332386893a9.png)
——使用pH试纸
更精确的测试可选用酸度计
PH值和酸碱性
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思考
用pH试纸测试物质酸碱性 的强弱。 pH越高,_碱__性__越强; pH越低,_酸__性__越强; 当pH=7时,物质呈___中__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比较项目 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实例
3、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
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要吸热
窗玻璃上的水雾
➢液化要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水雾”。
➢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盐
晒谷
1、升华(吸热过程)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凝华(放热过程)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云、雾、雪、露、霜、雨
液化、凝华
云
雨
水蒸气
液化
雾
雪
凝华
露 霜
生活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说:
卫生球变小 樟脑精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小冰晶 云的形成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
云。
雨的形成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雪的形成 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请举例区别溶解能力 与溶解速度。
溶解能力: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只能
溶解30克蔗糖。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整理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be0c23f90f76c660371a3e.png)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的一种。
2、性质:(1)分子很。
(2)分子之间存在。
(3)分子不停的做。
(4)分子之间有,分子之间存在。
3、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还能说明分子。
分子的运动与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要的过程,,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7、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
8、闻到各种气味都是现象的结果。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
. 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决定的。
它不随、、、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克= 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等。
实验室中常用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①调平:将托盘天平放在上。
将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移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②称量:左盘物体质量= +(游码以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加砝码时,先估测,用由加到,并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此时要向或是,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加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答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答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a0e28baf1ffc4fff47ac7c.png)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答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是水分了由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半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分子处于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体积很难丿玉缩是因为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
2. 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追的原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但在气体屮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第2节物质的质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禽物质的多少,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 的改变而改变,它是物体木身的一-种属性。
我国为宇航员研制了宇航服,这种宇航服每套约120千克。
当宇航员从地面出发到达太空时,宇航服的质量将不变。
2、质量的主单位(标准单位)是T•克,符号kq。
单位换算:0.36吨=360千克, 0.5千克二500克,20毫克二0.02克。
3、感受质量的大小(填单位):一个鸡蛋约为50克,一个苹果约为150克,—个成人约60 T•克, 一头大象约6吨;…只公鸡约2千克,一个铅球约为4_千克。
4、在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仪器是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请填写托盘天平的构造:①指针,②分度盘•④右托盘,⑤平衡螺母,⑥横梁标尺■⑧祛码,•⑨游码,⑩锡了。
5、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步骤:(填文字)⑴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丄,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刻度线;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小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111央刻度线左右作⑩等幅摆动,此吋横梁平衡。
⑵把被测物放在左盘,估计物体的质量,用银了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祛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则被测物质量=所用祛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B|J: m左=m£+m游)(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4440b6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6.png)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一、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______态变为 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______需要吸收热量, ______需要放出热量。
2、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______ 、______。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______,即有无熔点。
3、晶体举例: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冰 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晶体举例: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 ___________。
4、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______、______。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______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 ______;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当物质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
7、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冰______ 、海波 ______。
二、汽化与液化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液化(也称 ______),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 态的过程叫汽化。
______需要吸收热量,______需要放出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
3、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______、______、______5、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______、______。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6、沸点是液体 ______ 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______,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______,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7、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______、酒精的沸点______ 。
8、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质量其实就是所有水分子质量的
。
总和
2)科学中质量区别生活中的质量(产品质量)
3)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 但是科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2、质量的单位 ① 国际制单位: 千克 (kg)
② 其他常用单位:
毫克(mg) 吨(t)、克(g)、
生活中还有:公斤、斤、两等。
1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 1000 克 1 克 = 1000 毫克
3
⑷ A物质与C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A :ρC = 2:5 。
同一容器,能不能装下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
1、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如图是小明妈妈刚从 超市买来的 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_____500 克(填 大于 “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问用这个瓶子能 否盛得下1千克的酒精?(酒精: 0.8×103千克/米3 )
偏大 偏大
例2.小马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玩具苹果的质量,调节 天平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1)该苹果的质量是_______g 33.2 ,
(2)后来发现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就处于上图所示 的位置,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线,则他测量的苹果实际 质量为_______ 30g 。
(3)后来又发现所用砝码的生锈了,则他的测量值比 偏小。 实际_______
A. ①②
【答案】 D
2018/1/8
图 42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有关密度图像的分析
1.如图为质量—体积图象,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⑴ A物质的密度 3 ρA = 0.6 克/厘米
⑵ A、B、C三种物质 密度大小的关系是 ρC > ρB > ρA 。 ⑶ 当体积为20厘米 时,mB= 20 克,mC= 30 克;
液体体积/cm3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g 5.8 10.7 7.9 12.8
试求:液体的密度。
一、热量(Q)
1、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符号Q ) 单位:焦耳(J)、常用(kJ) 2、热传递: 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 从物体的高温部位传向低温部位的现象 (1)热传递条件: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规律 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降低; 低温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
(4)小马纠正了上述错误,这是他 测量苹果质量的一个情景,其中错 误的操作是 称量过程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
物质 铝块 铝块 铝块 铁块 铁块 铁块 铜块 铜块 铜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体积/厘米3 1 2 3 1 2 3 1 2 3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2.7 2.7 2.7 5.4 2.7 8.1 7.9 15.8 23.7 8.9 17.8 26.7 7.9 7.9 7.9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拉伸时 表现为引力,当压缩时表现为斥力
析 错 纠 错
易错点1 对分子运动中分子的界定
【典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在阳光下看到的灰尘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 子在运动 D. 走进中药铺里能闻到中药味就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m2
易错点
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典例 2】 (2015· 四川广安)下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 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0 ℃、1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 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2)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是:
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是分子间的 空隙发生变化
3、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热水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变大 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压缩气体体积到一 定程度,很难压缩
【变式 2-1】 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 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 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 42 所示),接着她测出下列物理量:①积雪的厚度;②脚印的 面积;③脚印的深度;④冰的厚度。其中能估测出积雪的密 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 章节复习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都由大量的微粒构成的。
蔗糖由小颗粒构成
颗粒更小
分散到水中,看不到
蔗糖消失了吗?证据? 更小的微粒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蔗糖 是由大量的 蔗糖 分子构成的
水 是由大量的 水 分子
酒精 是由大量的 酒精分子
构成的
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 氧气分子构成的
水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密度(克/厘米 ) 同种物质,密度是定值, 1 10 10 1 它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 30 30 1 改变而改变。 3 60 60 1 酒精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密度(克/厘米 ) 1 20 16 0.8
3
3
2
3
40
60
32
48
0.8
0.8
5、温度、状态、压强(尤其是气体)会影响物质的密度
(1)水结成冰后,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大 ,密度 变小 。
(2)一瓶氧气瓶病人用掉一半,剩下在钢瓶中的氧气 质量 变小 ,体积不变 ,密度 变小。
(3)压缩针筒内的空气,针筒内的空气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小 ,密度 变大 。
(4)气球受热后,膨大了,气球内的空气密度 变小 。
一、测固体(如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例1:用托盘天平按正确的使用方法测量
物体的质量时,如图 所示,则被测物体
32.4克 的质量为________ 。
20克 10克
游码读数看左边
0
1
2
3
4
5克
特殊测量方法:
1.测液体的质量: 烧杯质量(克)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克) 烧杯内水的质量( 克)
2.称出5克食盐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在天平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 ③在右盘放砝码5克,在左盘加减食盐至天平平衡,
【答案】 B
2018/1/8
【变式 1-1】 下列有关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 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 子在运动
20℃--50 ℃
水结成冰
从地球带到月球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杆秤
电子天平
体重秤
托盘天平
案秤
1、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1)选正确: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调平衡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称量 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 通过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恢复平衡。 4)读数:砝码总质量 + 游码读数 5、整理
A. 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C.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较大 D. 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析错】 对处于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当
质量增大几倍,它的体积相应增大几倍,密度不变。密度是物质 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等因素有关,与质量、 m 体积等因素无关,但是可以根据ρ = 计算密度大小。 V 【正解】 选 C ,理由是:液态水银比很多固体密度都大;体积
1克/厘米3 = 1000 千克/米3
3 2.7 2.7×103 kg/m3 =__________g/cm
7.9 g/cm3 =
7.9×103kg/m3ຫໍສະໝຸດ 4、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形状、质量、体积无关,是定值。 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密度将 不变 。一块铁块制成铁锅,铁的密 度将 不变 。
天平是测量物体的
注意事项:
质量
的仪器。
1、天平每次使用前都要调平衡 ,使用过程中,一旦移 动了天平,就要重新调平衡。 2、先看称量范围,称量的时候先估计,不能超过称量 范围。 3、不能用手摸游码和砝码,要用镊子。
4、砝码由大到小轻拿轻放。 5、读数:左盘质量=右盘砝码+游码(游码读左边)。
6、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称量:化学药品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 纸。潮湿的物品或液体的质量,放在玻璃器皿中称。
【解析】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相互排斥所 以难以压缩;海绵被捏而体积变小,不是分子空隙而是其物理结 构决定的。雾霾天气尘粒悬浮,但尘粒不是分子是物体,不能说 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墨水在水中,我们看到的是碳颗粒的运 动,而碳颗粒要比分子大得多,而且分子我们肉眼也看不到。
【答案】 D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用m表示) 1)物体所含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大
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物质
食盐是由离子构成的; 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1021个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3 × 10-26千克 直径:2.8×10-10米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分子间的空隙: 气态>液态>固态
不能装下 3.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水,用这个瓶子能装下1kg的( CD ) A.汽油 B.酒精 C.水银 D.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