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普通生物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 物质、能量(如:食物、O2 )
生物体(如:人)
物质、能量(如:代谢产物、CO2 )
3 .实质: 自我更新
(三)生物体都具有应激性。 1.概念: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的一定的反应。 2、举例:
①老鼠听见猫叫, 立即躲进洞里。 ②鱼饵投入水中,招引许多鱼来取食。
③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
(四)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动物
蝙蝠 狗 马 牛 龟 鳖
平均年龄 (年) 2 34 62 30 123 177
植物
刺柏 石松 巨杉
几种动物和植物的年龄
平均年龄 (年) 544
750
230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五)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一)遗传:
上一代的特性和下一代的相同或相似。 如: 猫的后代都长胡须。 (二)变异: 上一代的特性和下一代或同代之间存在着差异。 如: 同一母猫得后代毛色各不相同 。
2 .成果:
成果
效益
生物工程乙肝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
干扰素
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
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基因水平上对人类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 培育抗病毒能力很强的烟草等农作物新品种
转基因鲤鱼
加快鲤鱼的生长速度
两系法杂交水稻 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15%
抗பைடு நூலகம்棉
抗棉铃虫效果明显
用甘蔗、玉米秸秆等 取代石油 生产的酒精
紫罗兰
银杏
棕熊
谁说我很笨?!
印度豹
快步如飞
北美红杉
银杉
第一章
生物与生命科学

普通生物学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

普通生物学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

依据有无细胞核,整个生命世界可以区分 为两大类: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 植物 放线菌 动 物 蓝 藻 真 菌(霉菌、酵母) 原生动物 藻类
一、细胞的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模式图
(一)细胞膜与细胞壁 1、细胞膜 1)结构
细胞膜结构
单位膜模型 1935年,丹尼利(Danielli)和戴维森(Davson)提出了 该模型;1959年,罗伯逊(Robertson)将其完善。该模 型表示,细胞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及其内外两侧各覆盖 的一层蛋白质所组成。脂质分子相互平行并与膜垂直。 脂质分子的极性头吸附于蛋白质层。蛋白质层结合在 膜的内、外侧并形成网状。罗伯逊认为,三层结构的 单位膜内外两侧层各厚2nm,nm,总厚度为7.5nm。
从粪、尿、汗中排出 320-450 mg 吸收率约 40% 320 × 100/40=800 mg
人体每天需要补充钙的数量
成人
800 mg
婴儿(10个月) 400 mg
幼儿(<3岁) 600 mg
少年(<10岁) 800 mg
青年(12-18岁) 1000 mg
老年
1200 mg
孕妇/哺乳 1500 mg
3.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只有上述三条都弄清楚,才能确定某种元素是 否为营养上必需的元素。
常量元素的重要性比较容易认识。微量元素的 营养学研究困难大得多。所以,一些微量元素在 1950s 或 1970s 以后才确证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3. 元素营养方面的几个例子
例一、钙 1. 人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钙?
细胞是贮存钙,调节钙的代谢,参与肌肉收缩;在肝 细胞是制造脂蛋白所含的脂类和解毒作用。此外,光 面内质网还有合成脂肪、磷脂等功能,所以脂肪细胞 中总含有丰富的光面内质网。

普通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普通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到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研究对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作用。
• 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向:
(1)学科精细化,同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辅及综合:
50年代——核技术年代;60年代——空间技术年代;70年代——电子技 术年代;80年代——生物技术年代;90年代——生物高科技年代;21世 纪——生物世纪(生物芯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
5、稳态
稳态是指动物在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条件下,运用内部 调节机制,消除外部因素变化所施加的影响,维持内部环 境如温度、pH、水分、离子浓度等的稳定。
6、生长和发育
(1)生长
单细胞生物生长:细胞体积与重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生长:细胞的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目
(2)发育
在生物体的生活史中,其构造和机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由幼体 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这个总的转变 过程叫做发育。 但是在高等动、植物中,发育一般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时为止。
(二)古代生物学时期
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 时代。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但在 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 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 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四膜虫
三、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闭卷考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总分100分)×30%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70%
➢平时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由出勤(10%)、作业(80%)和课堂表现(10%)组 成。
绪论
主要内容:
1、介绍生物学的定义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生物学的分科 4、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5、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6、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7、学习普通生物学的方法

普通生物学chapter1-2 ppt

普通生物学chapter1-2 ppt

比如,家犬的分类学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 动物纲,食肉目,犬科,犬属。
生物的分界:二界系统分类,五界系统分类,三界系统
分类,其他分类。 五界系统分类,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R.H.Whittaker) 把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动物界。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营养方式 多样。
3. 生物界是由多个结构层次组成的。既要重视分子、细胞层次 的生物学知识,同样不可忽视宏观层次的生物学知识。
4. 科学无国界,生物学没有国界 。
5. 生命科学博大精深。
考试和考查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实验 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 出勤率 10% =100%
Nucleus Neutrons Electrons B. Carbon atom
6 6

同位素: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但中 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会自行衰变,产生粒子 和能量,为放射性同位素。如14C。 同位素示踪:放射性极易用照相底片或计数器 检测出来,所以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 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踪去迹。这种技术称为同 位素示踪。

•PET scanners use radioactive isotopes to create anatomical images
2.1.2 化合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共用或得失,即化学键形成 而生成化合物。化学键基本有两类:离子键和共 价键
Na
Cl
NaCl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 间共用一对或多对 电子而形成,这样 连接起来的两个或 多个保持其体内稳 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称为应激性。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 绪论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 绪论

但大多海洋生物则是聚集在150m深度以内的; 生物只局限在地下深约50m以内的土壤中。
二、生命的特征
• (一)结构、组成的统一性
•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化学元素、生物大分子、遗传密码、贮 能分子、生物过程等。 • 2.严整有序的结构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层 ← 群落 ← 种群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1992年6月, 150多个国家首脑在巴西里约 热内卢召开的全球首脑会议上签定,至今,这 一公约已经得到189个国家的认同和加盟,从 而使之成为至今为止范围最广的环境公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宗旨--生物多样性的保 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基因资源 既得利益的平等分享。1993年12月29日《生 物多样性公约》作为野生生物保护新框架生 效,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宣布12月29 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生物科学研究什么?
• 生物学(biology)或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 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广义的 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 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 、构造、行为、机 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3.生物的分类阶元
生物的分类从高级到低级分为:7级 界 (kingdom)、门(plylum)、纲(class)、目 (order)、科(family)、 属(genus)、种 (species)


生物多样性与五界分类系统 3.生物的分类阶元
•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两 界分类系统:植物界、动物界 • 1886年法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 三界分类系统: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 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普通生物学》-第一章-第一节

《普通生物学》-第一章-第一节

◇萜类
• 结构与类固醇相似,不含脂肪酸 • 包括类胡萝卜素、视黄醛、维生素E、维生素K等
◇蜡 • 由饱和或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构成
脂类物质在原生质中有些作为结构物质(磷脂 蛋白是构成细胞的各种膜结构的物质);有些 (蜡、角质等)参与细胞壁的形成;有些(类 胡萝卜素)在细胞生理方面有着活跃的作用
• 前一个核苷酸的3 ˊ羟基与下一 个核苷酸的5 ˊ磷酸基团缩合形 成3 ˊ-5 ˊ磷酸二酯键,并由此 延伸形成多聚的分子链
4.3 DNA结构
• 除少数病毒外,所有细 胞生物的DNA都是双链 分子
• 双链DNA分为环状和线 状两种(细菌染色体 DNA、线粒体和叶绿体 DNA、质粒DNA呈闭合 双链环状结构)
• 原核生物
——5S rRNA、16S rRNA、23 S rRNA
• 真核生物
S:沉降系数,反应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
—— 5S rRNA、5.8S rRNA、18 S rRNA、28 S rRNA
• rRNA在特定位点与蛋白质结合,装配成核糖体不同大 小的亚基
4.4.3 mRNA
• 占细胞内RNA总量的3% ~ 5% • 以DNA为模板合成,又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①结合水(结构水):与蛋白质、核酸等结合 ②自由水(游离水):呈游离状态存在
• 原生质中水分的高低标志着细胞代谢活动状态
细胞含水量高→代谢活动旺盛 细胞含水量低→代谢活动缓慢
(二)细胞的分子组成——无机盐
• 无机盐既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维持细 胞生存环境的重要物质,占细胞总重的1%
• 细胞中的无机盐一般以离子状态存在,如K+ 、 Na+、Ca2+、Mg2+、Cl-、HPO42-、HCO3-等,它 们对细胞的渗透压和PH调节起重要的作用;有 些也是酶的活化和调节因子或者是有机成分合 成的原料。

普通生物学_1绪论_2013

普通生物学_1绪论_2013

生物的特征
稳态和应激性
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用来保证内部 条件相对稳定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称为 稳态 生物体感受内外界刺激并做出有利于保持 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特性称为应 激性
生物的特征
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自我调节
生物的特征
渗透调节维持生物体的稳态
动物体温的控制
Biosphere:生物圈 Ecosystem :生态系统 Community:群落
生命层次 结构组织
Population:种群 Organism:生物个体 Organ system:器官系统 Organ :器官 Tissue :组织 Cell:细胞 Organelle :细胞器 Molecule :分子
下面哪一个是生物技术?
DNA 克隆
驯化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选择育种后的第 一代杂交玉米
现代玉米
墨西哥玉米,大刍 草
通过选择育种技术培养的现代玉米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 2008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全身透明的斑 马鱼,起名叫做Casper. „ Casper是通过体内缺乏反射性色素的突变斑马鱼与体内缺乏黑色 素的斑马鱼杂交而孕育。 „ 全身透明的斑马鱼有什么好处呢?Casper 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 研究肿瘤在体内的扩散与传播。
集合了以上所有特征的、开放有 序的物质存在形式称之为生命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阶元
生物的分类从高 级到低级分为7 级: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生物的分界系统
200多年前,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把所有的 生物划分为两大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1886年,法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三界 分类系统,提出了原生生物界 1967年,美国生态学家惠特克提出五界 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植物界,动物界

普通生物学ppt课件

普通生物学ppt课件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进 行的特殊分裂方式,遗 传物质减半。
细胞增殖的调控
通过原癌基因、抑癌基 因等调控因子控制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
03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动物的分类与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动物进化与系统发育
物种起源与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07
微生物生物学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微生物的种类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
消化分解细胞内老化的细胞器和 异物。
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
内质网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 。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有丝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 式,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
无丝分裂
部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 胞采用的分裂方式,不 形成纺锤丝和染色体。
减数分裂
微生物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发酵和酿造;在医药工业中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在环 境保护中用于污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等。
谢谢聆听
变异的来源与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内部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 现象或过程,包括碱基替换、缺失、 增添等。
染色体变异
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如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等。

普通生物学-第一章

普通生物学-第一章

什么细胞开始的?
精子进入生殖道,获能的精子靠尾部摆动从宫 腔进入输卵管,在壶腹部与卵子相遇。大量精 子在卵子周围,精子可释放其顶体上的蛋白水
解酶,溶解卵壳(放射冠和透明带),只有一个
精子钻入与卵细胞接触,并发生细胞融合,完 成受精过程。一旦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就会
发生某种反应而阻止其他精子进入,以保证单
8.适 应
生物的结构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生存 和延续。 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生命科学的发展
1、生命科学的发展概况
(1)从古代到16世纪左右是生命科学的准备和奠定时期---没有形成
真正的科学体系。 中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贾思勰的《齐民要素》、李时珍
精子受精。受精卵在受精后约24小时开始有丝 分裂,同时借助输卵管蠕动和其内腔纤毛推动
移向子宫。
受精后第四天进入子宫腔,细胞继续分裂,形成中空的细胞团,我们称为囊胚。 然后在子宫内膜表面游离2-3天(即受精后的6-7天),开始溶解子宫内膜,进入
其中后,子宫内膜愈合,囊胚埋入子宫内膜,这一过程称为着床。
普 通 生 物 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生物学的定义
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长 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 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界的分类
比较通用的两种分类,分别是: 1969年生态学家魏泰克提出的五界,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 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提出的六界,分别是: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 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普通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普通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环境因素
如物理因素(射线、温度等)、化 学因素(化学物质、药物等)和生 物因素(病毒、细菌等)均可引起 生物变异。
18
遗传物质的基础与基因工程
1
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等。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 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 制生物的性状。
意义
普通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揭示生命本质、探索生命规律具有重要 意义。
价值
普通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医学、农业、工业等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同 时也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1/28
7
02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与分类
2024/1/28
8
生物的基本特征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8
基因突变
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 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 和倒位等类型。
17
变异及其来源
基因重组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导致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变异

2024/1/28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引起的变 异,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 易位等。
比较解剖学
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推 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
生物地理学
研究生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揭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 适应性演化。
分子生物学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揭示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程 ,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01-绪论

01-绪论

实际上,由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而且生物界 实际上,由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也处在永恒的进化中,因此不存在绝对科学的分类系 也处在永恒的进化中, 统,有人说 "God laugh at classification by human." 1967 年生态学家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 年生态学家惠特克(R.H.Whittaker) 根据生物细胞的结构特征和能量的利用方式的基本差 异将全部生物分成五界的建议
§11 生命的特征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biosphere),生物的种类繁多,生命现象复杂, biosphere),生物的种类繁多,生命现象复杂, ),生物的种类繁多 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生命的定义 要简单系统地回答 "什么是生命" 的问题, 什么是生命" 的问题, 区分生命与非生命,就该先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区分生命与非生命,
8,适应 ( adaptation )
生物体的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生物体的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生物体的结构都适应一定功能; 其一,生物体的结构都适应一定功能; ※其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适应于 其二, 该生物体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延续
§12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
一,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二名法(
2,人类面临的挑战
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包括:人口膨胀, 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包括:人口膨胀,粮食短
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平 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 衡被破坏,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衡被破坏,
要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 要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命科学的发展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讲义——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论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讲义——第1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绪论

二十世纪生物科学的新貌
二十世纪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这些技 术向生物学的渗透,使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 • 例如: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显微镜,激光, 中子衍射技术,电子计算机,层析,同位素追 踪,电泳和超高速离心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 起来的氨基酸自动分析、核酸测序、PCR(聚合 酶链式反应)和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 •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
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
生物技术革命——21世纪 创造生命 ! 信息革命—— 20世纪 解放大脑 工业革命—— 19世纪 解放双手
七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 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 (一)世界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解决这 些问题需要生物学知识技术
人口膨胀; 粮食短缺; 疾病危害;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资源匮乏;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正是生物这种形式多样、千奇百怪、 仪态万千的生命形式,才使我们的地球得 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
三 生物多样性与五界分类系统
• 地球上已命名的生物约有200万种, 其中植物26万种、昆虫75万种、脊 椎动物50万种。已灭绝的生物约有 1500万种。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 共有生物500-3000万种。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 1992年6月,150多个国家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全球首脑会议上签定,至今,这一公 约已经得到189个国家的认同和加盟,从而使 之成为至今为止范围最广的环境公约 。《生 物多样性公约》的宗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基因资源既得 利益的平等分享。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 性公约》作为野生生物保护新框架生效,1994 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宣布12月29日为“国 际生物多样性日”

普通生物学1:绪论

普通生物学1:绪论

05
生物的分类与演化
生物的分类体系
物种分类
01
根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等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物
种。
界、门、纲、目、科、属、种
02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
属、种。
生物多样性
03
指地球上生物的种类、种内基因和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物种的概念与演化
物种
指一个自然群体,能够相互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代谢途径
代谢途径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酶促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共同作用将食物分子转化为能 量和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代谢产物
在代谢过程中,生物体会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以用于合成细胞成分、提供 能量或作为信号分子等。了解代谢产物的性质和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03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生物学研究
01
02
03
古代生物学
古代文明对生物的认识主 要基于观察和经验,如古 希腊和中国的医学理论。
自然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哲学 开始取代宗教解释自然现 象,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分类学
随着欧洲探险的增加,生 物种类被大量发现和描述, 如林奈的植物分类系统。
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 调查和模拟等,旨在揭示生命现象的 本质和规律。
生物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分子、细 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到生物圈等各个层次的生命 现象。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生物 体,从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到植物、动物等宏观生物。

普通生物学目录

普通生物学目录

目录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1 生物的特征1.2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1.3 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1.4 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1.5 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1.6 研究生物学的方法1.7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第1篇细胞2 生命的化学基础2.1 原子和分子2.2 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2.3 糖类2.4 脂质2.5 蛋白质2.6 核酸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3.1 细胞的结构3.2 真核细胞的结构3.3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3.4 细胞通讯4 细胞代谢4.1 能与细胞4.2 酶4.3 物质的跨膜转运4.4 细胞呼吸4.5 光合作用5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5.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5.2 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由2n减为n5.3 个体发育中的细胞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6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6.1 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6.2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6.3 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7 营养与消化7.1 营养7.2 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7.3 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7.4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8 血液与循环8.1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8.2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8.3 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9 气体交换与呼吸9.1 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9.2 人体对高山的适应9.3 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10 内环境的控制10.1 体温调节10.2 渗透调节与排泄11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 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1.2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11.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2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2.1 体液调节的性质12.2 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12.3 激素与稳态13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1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3.2 神经系统的结构13.3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13.4 人脑14 感觉器官与感觉14.1 感觉的一般特性14.2 视觉14.3 听觉与平衡感受14.4 化学感受性:味觉与嗅觉14.5 皮肤感觉15 动物如何运动15.1 动物的骨骼15.2 人类的骨骼15.3 肌肉与肌肉收缩15.4 骨骼与肌肉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16 生殖与胚胎发育16.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16.2 人类的生殖16.3 人类胚胎的发育第3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17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17.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7.2 植物的生长17.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18 植物的营养18.1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18.2 植物的营养与土壤19 植物的调控系统19.1 植物激素19.2 植物的生长响应和生物节律19.3 植物对食植动物和病菌的防御第4篇遗传与变异20 遗传的基本规律20.1 遗传的第一定律20.2 遗传的第二定律20.3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简介20.4 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20.5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0.6 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20.7 细胞质遗传2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21.1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明21.2 DNA复制21.3 遗传信息流是从DNA到RNA到蛋白质21.4 基因突变22 基因表达调控22.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特异性的基础22.2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22.3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22.4 发育是在基因调控下进行的23 重组DNA技术简介23.1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23.2 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23.3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23.4 重组DNA的基本步骤23.5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成果简介23.6 遗传工程的风险和伦理学问题24 人类基因组24.1 人类基因组及其研究24.2 人类遗传性疾病24.3 癌基因与恶性肿瘤第5篇生物进化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25.1 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25.2 生物的微进化26 物种形成26.1 物种概念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27 宏进化与系统发生27.1 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27.2 生物的宏进化27.3 生物的系统发生第6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8 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8.1 生命的起源28.2 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8.3 处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病毒28.4 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9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29.1 植物可能由绿藻进化而来29.2 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进化29.3 真菌多样性的进化30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0.1 动物种系的发生30.2 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0.3 脊索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1 人类的进化31.1 人类与灵长目31.2 人类的进化过程第7章生态学与动物行为32 生物与环境32.1 环境与生态因子32.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32.3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3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33.1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33.2 种群的数量动态33.3 种群的数量调节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4.1 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34.2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34.3 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35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35.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35.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35.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5.4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36 动物的行为36.1 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36.2 动物行为的生理和遗传基础36.3 动物的防御行为和生殖行为36.4 动物的社群生活与通讯36.5 利他行为和行为节律参考文献索引。

普通生物学1-绪言

普通生物学1-绪言
50年代以后,徐道觉和其他科学家,改进了技术,对 人的染色体数又做了核对。根据染色体组型,他们确定人 的染色体数是46个。
六.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
2. 假说和实验
实验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 下进行的观察。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客观事物,要求根据已有的 事实(来自观察或来自实验)提出假说,再根据假说 推导出一个可以用实验加以检验的预测,然后实 施这个实验来加以验证。
• 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 程。
一 生命的基本特征
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 对环境有适应性
• 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叫做应激性。 在 大多数情况下,生物体都会以某种形式的运动来 对刺激作出反应。
• 单细胞:趋性 (taxis)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命科学作为带头学科
• 人口膨胀 • 粮食紧张 • 环境污染 • 能源紧缺 • 疾病预防
健康
80年代,在美国发现 第一例艾滋病,至今美国 已有 > 106 感染者。
E . Johnson 是洛杉矶 湖人队球星,1991年被 检查出为 HIV 病毒阳性。
资源
矿物能源(石油、煤) 必将枯竭,生物能源已在 开发之中。
微生物与生态
• 新世纪的大学生不能没有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家: 大脑 / 癌症 / 光合作用 生物技术专家: 基因药物 / 作物新品种
理工科专业: 生物芯片/ 火星生命 / 纳米材料
社会科学专家: 社会伦理 法律 / 生物技术和人 类社会的关系
人: 认识自己 / 认识生命
5.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
• “ 猛犸之谜” • “ 恐龙灭绝之谜” • “龟鳖家族的长寿之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陈代谢(metabolism) 广义:生物与自然界和它周围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及相 互作用的过程 。 具体:包括两个代谢过程并 涉及相互联系的两个方 面。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assimilation)
异化作用 (dissimilation)
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能量
物质
释放能量 代谢
代谢
蜡烛和岩石都属非生物的范畴 蜡烛 燃烧 CO2 + H2 O 岩石 风化 土壤
2、生长(growth)和发育(development)和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一生所经历的从小到大—生长;从幼年到成熟,经衰 老而死亡总的转变过程—发育;发育到一定大小和程度时,产 生后代使个体的数目增多,种族得以延续这种现象—繁殖。
16.“植物学”下册,周云龙主编,1992 17.“植物生物学”,杨继,1999
18.“普通生态学”/“生态学”,孙儒泳主编,1993/2002 19. “澄江生物群—寒武纪大爆发见证”,陈均远 20. “普通生物学多媒体系列教学软件”,九所高校,1999 21. “基础生命科学”,吴庆余主编,2002
yahoo():查找网址方便 天网():
文件搜索可进行生物软件查找 Biology Links(/BioLinks.html): Internet生物学总汇,将生物资源分成若干板块,收录全面 Amos’wwwLinksPage(/alinks.html):
2.地位:第一门基础课,生命科学21世纪主旋律! 3.课时安排:3-4学分、2次/周 4.学习本课必要性: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后续课先期准备 5.困难:面广内容杂,时间短… 6.主导思想、目的以及讲课顺序: 1)保持系统性,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适应等;详,简及自学; 2)目的:理解生命的“统一,延续和多样性”,后续课的基础; 3)顺序:物质基础,结构基础,遗传,植物,原核,病毒,原生,菌物,
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原生生物的多样性
9、蓝细菌和原绿藻
第十四章 菌物界
1、菌物界的基本特征
2、菌物界的多样性 3、地衣
第十五章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1、动物的组织 2、动物的运动 3、动物的营养和消化 4、动物的血液循环和呼吸 5、动物的渗透调节和排泄 6、动物的防御 7、动物激素及作用机制 8、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受器 9、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章 思考题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举例说明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 *3.简述物理、化学等学科和技术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 *4.如何理解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
5.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和微量(必需)元素有哪些? 6. 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关于“普通生物学”
1.张金红 分子生物所203室 23508233 23507658 23494829 E-mail:Jinhzhang@ BBS: jinhz
有关生物学的www链接地址清单(包括千余处网址) Science (科学网),生物谷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学的性质和分支学科 三、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 四、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六、元素和小分子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生命的定义?(活的!?)
人类学(Anthropology):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
古生物学(Paleontology) 以化石为研究对象;
以上这些学科还可以分为更细的学科,如:藻类学,昆虫 学;微生物下又可分为,病毒学、细菌学、真菌学等。
3
2)按结构、机能以及各种生命过程,划分的学科: 解剖学(Anatomy)
1.“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1997 2. “现代生物学” ,胡玉佳主编,1999
3.“细胞生物学”,薛绍白主编,1998 4. “细胞生物学”,翟忠和主编,2000
5.“微生物学”,沈萍主编,2000
6.”微生物教程“,周德庆主编,1996
7.“医学微生物”,钱利生主编,2000 8.“遗传学”,王亚馥主编,1999
9.“生物化学”,沈同主编,1998…
10.“免疫学基础”安石庆主编,1998
1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主编,1997 12.“动物生理学”,陈守良主编,1996
13.“组织胚胎学”第五版,邹仲之主编,2001
14.“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2001 15.“植物学”上册,陆时万主编,1992
广义——
2)广义:内环 境稳定的含义 已超出个体范 围,指:从细 胞间→ 群落→ 生态系统,在 没有刺激(外 界因素)情况 下,也是稳定 的。否 则,生 态平衡破坏。
生态系统需要稳定 (靠各成员互相制约)
DDT污染破坏生态系 统(食物链遭到破坏)
上述生命所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是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二、生物学的性质和分支学科
第十六章 动物的类群
1、概述 2、各类动物的结构特征和类群 3、动物多样性及价值
第十七章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1、早期的地球与生命的起源 2、生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第十八章 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的发展和研究范畴 2、环境和生态因子 3、生物的种群 4、生物的群落 5、生态系统
1
主要参考书
22. “Biology——Investigating life on Earth “, Vernon L,Avila, 2nd ed., 1995 23. “ Biology” International Edition,Sylvia S.Mader, 8th ed., 2004
相关网站:
google(): 网站,图像,新闻,目录服务
第十一章 原核生物界
第十二章 病毒
1、微生物的共性
1、病毒的定义
2、细菌的基本特征
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3、细菌的营养和呼吸 4、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病毒的增殖 4、病毒的分类 5、病毒病和癌病毒 6、亚病毒
5、影响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因素
6、细菌的变异和基因重组
第十三年章原生生物界
7、细菌的重要性 8、其它类型的细菌
第五章 生物的分类概述
1、分类学的发展 2、分类的等级
第六章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一般特征 2、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4、组织分化和植物的营养器官 5、植物体营养物的运输 6、植物的繁殖与发育
第七章 苔藓植物结构特点与类群 第八章 蕨类植物结构特点与类群 第九章 裸子植物结构特点与类群 第十章 被子植物结构感应性(应激性):包括感受 和传导刺激;低等生物整个身体 表面均能做到,高等生物由特化 的细胞群(视网膜感光,味雷感 觉味道…)
2)运动:大多数生物都以某种运动形式应答外界刺激。 植物:地上部分向上生长―光反应;地下部分,向下生长―对地心引力 作出 的反应。 动物:通过感受器→神经系统和效应器的协同作用。
1、生物生物大分子的“元件” 2、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3、生物催化剂——酶 4、代谢及其调控
第三章 生物的结构基础
1、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2、细胞表面与细胞质膜 3、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分选 4、细胞的社会交往 5、细胞增殖与分化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
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孟德尔经典的遗传学定律
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3、基因与遗传 4、遗传工程
1、生物学的性质:生物学所研究的生命科学,涉及到各种生命
现象极其规律,因此生物学涉及的面广、分支也多。
2、分支学科:
1)以研究对象(生物类群)不同,主要分为:
植物学(Plant biology) 动物学(Animal biology)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主要研究形态结构、分类、生 理、生态、发生、遗传和进化;
实际上,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比上述多;各分支学科间互相
渗透,界限并不完全清楚;很多学科都已深入到分子层次。生
物学的发展是: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各学科间互相渗透、走
想融合!
历史和发展——
三、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
生产实践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基础,生物学的发展与别的自 然科学一样,有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历史过程。许多科学 家认为,可以把生物科学的发展划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1、十九世纪或更前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古代生物学时期,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2、二十世纪前半叶,主要是实验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 期,快速发展;解剖学、细胞学、进化论…); 3、二十世纪的后半时期以来,由于DNA双螺旋的发现与中心法 则的建立,开始进入了精细定性和定量的生物学时期。(现代 生物学时期——创造生物学)
产生与自身相似后代的现 象—遗传;彼此与亲代及后代 出现差异的现象—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普遍的生命现象!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 自然选择,从低→高, 水→陆,简→复;逐渐 的演变—生物的进化
4、感应性(irritability)和运动(movement)
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 并以某种运动形式应答外 界刺激。
生物大分子分解小分子
物质代谢:指蛋白质、核酸、糖、脂等物质的代谢变化 能量代谢:指机体的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光能等能量
的转化和代谢变化。
如:氨基酸 合成 蛋白质(同化作用、需能代谢) 糖原 分解 葡萄糖 分解 丙酮酸 分解 CO2 + H2O
新陈代谢使生命保持着活性,这是与非生命代谢的本质区别;
3)从不同的层次研究生物的学科: ①种群生物学(Population biology) ②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③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4)交叉学科(用物理、化学及数学不同的手段研究): ①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②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 ③生物数学(Biomethematics) ④仿生学(Bion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